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佛学杂论>>正文内容

佛国之旅

       

发布时间:2009年04月11日
来源:不详   作者:廖文瑜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拘尸那罗---无常教我的一课
  从前从前,当古印度的阳光照耀在恒河平原时,有位人称“释迦牟尼”的老师,带著一群对生命真相充满热情的学生,光著脚丫,走遍恒河流域的大地,随顺因缘、根器,教导每一位愿意听讲的有缘学生,把智慧的种子种进有情的心田...
  当金色阳光斜斜穿透娑罗双树的叶子,这两棵佛经上有名有姓的树,渐渐淡成了黑色剪影,黄昏时分,朝圣队伍的车,才会带旅人进入拘尸那罗(Kushinaar),这伤心的圣城。
  即使炎热如印度,这时,你也会打心底深处觉得,冷。
  也许因为阳光渐逝,四周越来越重的冷,越来越深的黑,十面埋伏,围了过来。
  也许因为,这里,是所有佛弟子的导师释迦牟尼佛,离开人世的历史现场。
  空气里有沉重的哀伤,死亡的气氛,二千五百年来,仿佛还凝结在小城的草尖、树梢、墙角,沉积在连风都像叹息的拘尸那罗,未曾淡过。
  那一天,佛陀即将入灭...
  坐在拘尸那罗卧佛殿摇曳闪烁的烛火前,思绪很难不回到二千五百多年前,佛陀入灭那一刻。
  历史的事实是这样说的酖酖
  从前从前,当古印度的阳光照耀在恒河平原时,有位人称“释迦牟尼”的老师,带著一群对生命真相充满热情的学生,光著脚丫,走遍恒河流域的大地,周游古印度诸小国,随顺因缘、根器,善巧而有耐心地,教导每一位愿意听讲的有缘学生,不疲不厌的,把智慧的种子种进有情的心田...
  四十五年后,这位老师八十岁了。他老了,虚弱了,并在吃了信徒不慎供养的毒蘑菇之后,出现血痢,严重病了。
  他拖著病到快虚脱的年老色身,又光脚走了十几公里,来到拘尸那罗,心里清楚,教导弟子们最后一课的时候到了。
  他告诉那位多闻第一、最会做上课笔记(这就是多数佛经的由来)的随侍弟子阿难说:“我累了,想躺一下,请帮我在那两棵娑罗树之间铺床,让我头朝北,卧下。”
  这一卧下,所有大弟子,不论是有学问的、有神通的、有证量的,都哭了。
  他们知道,亲爱的老师多年来一直教导他们,轮回里一切因缘和合的现象,必然经历“成住坏空”的过程,这个教导,而今将活生生示现在老师身上,尊贵的佛,今天要教一生追随他的学生们,最后一堂课:无常。
  这是一堂生命的实习课,仅此一次,足够教现场,以及千百年来所有佛弟子,刻骨铭心。因为佛用寂灭,示现无常,并且提醒学生们:从无常里,你们学到了什么?
  无常,生命的实习课
  那是西元前五四三年(北传佛教说西元前四八六年),五月,月圆之夜的事了。
  最亲爱的,终必离散,你真的知道了吗?
  拘尸那罗的晚风,千年来,仿佛还沉沉的说著。
  最放不下的,有一天,终必无常,你真的知道了吗?
  对那些为了誓求自利利他的解脱道,而出家修行的弟子们,最怕的无常,就是他们智慧的活泉:释迦牟尼佛圆寂。但这一天,就像期末考,终于来了。
  以世间法则示现的,终必以世间法则消亡。那位史上记载,第一位以人身证得佛果的悉达多王子,经历了漫长的修道、证悟、传法历程,从二十九岁那年,因为意外见到老病死的显相,对生命起了巨大的困惑,誓求解脱,而夜半离开释迦王城,经历了六年苦行;终于以“弦太紧则易断,太松则不成音”的中道,在菩提迦耶的金刚座上,发誓“不证菩提,不离此座”,最后在吉祥草垫上,夜观明星而证无上正觉。
  他的困惑,他吃的苦头,他的拚命向前和悠然转折,都是一个“人”的努力历程……这是最感人、最激励人心的部分,表示“照著做,人人有希望”。
  而今,这个希望的典型,即将依无常的铁律示现死亡,怎不教人震动哀伤?
  打开无常,这个黑色礼物
  盘腿,坐在拘尸那罗卧佛殿摇曳闪烁的烛火前,无常,仿佛紧紧靠在身旁。
  佛陀涅槃像的基座上,浮雕著当年诸大弟子哀痛、哭泣的神态,仔细看,你几乎还猜得出哪一位,是那爱佛陀至深、感性的阿难陀。
  这些弟子,多年薰习空性,了知苦空无常,还是如此不舍、哀伤;如果哪一天,这“无常的期末考”,轮到我们头上呢?
  二千五百年后,烛火荧荧,环绕著示现寂灭相的卧佛,有人静静流泪,有人发愿、回向、禅修、思维....
  无常,到底要教我们什么?
  西藏有句谚语说:“明天,或下辈子,你永远不知道哪个会先到来。”
  无常是个黑色的礼盒,打开那冷冷的包装,里面包著的,其实是个珍贵的礼物,上面写著:“活在当下。”
  因为无常可能会是第一个来访的客人,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珍惜现在,把握眼前,该爱的人,现在就去爱,该说的抱歉,现在就去说,因为我们很可能没有第二次机会。
  但这不意谓,我们该急躁慌张。真正品尝现在,当下就让自己安心,无常来了,才不后悔,不是吗?
  “应自精勤,切莫放逸”
  经典记载,最后的时刻,就在这娑罗双树下,佛陀淡淡的交代了一些话,叮咛他入灭之后,学生们当“以戒为师”、“以法为师”,最后问了诸大弟子三次,对修行解脱道“还有疑惑吗”?
  诸大弟子陷入一片寂静。佛陀知道时候到了,就说了最后的开示:“诸因缘皆为无常之法”,大家“应自精勤,切莫放逸”,就右胁而卧,两脚交叠,心境安稳,像狮王一样的睡著了。
  “应自精勤,切莫放逸”,最后,佛陀就这么交代,意思是,要好好努力哦,不要懒散。这么朴素,像一切人子的老师对学生的耳提面命,然而,一切修行的老实功夫、解脱的契机,不也都在这里?
  我们都喜欢喜剧,但悲剧却洗涤我们的生命,让我们安静下来,心平气和。几乎所有“圣地之旅”,都会刻意安排在黄昏时分,来到拘尸那罗,在泪水和烛火中,给一个冷冷的句点。
  但如果你在拘尸那罗,和“无常”好好聊过,正眼看看那终必来临的死亡,一如佛陀教你的酖酖那你会悄悄决定,从现在开始,该做的事愿我马上做,愿我欢喜过日子,也让人欢喜,善待自己,也善待一切有缘人,这就是无常教我的一课。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