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佛学杂论>>正文内容

大师 考名

       

发布时间:2009年04月11日
来源:不详   作者:圣严法师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肖惠元居土对于三宝极其虔敬,所以当他读到张廷荣居士在《菩提树》发表的文字中,将杨仁山及欧阳渐居士称为“大师”,感到非常的不满,故在《觉世》261期上写了一篇“向张廷荣居士进一言”。同时又引起了其他多人的反应,这是很好的现象。不过,“大师”一词,究系何指,我想趁此机会,作一点正名的工作。
  本来,大师—词,并非佛教所专用,例如《周礼春官》中就有这样的记载:“大师下大夫二人,小师上士四人。”这是一种乐宫的职称,后来演变为“太师”,太师是乐官的指挥者。
  到了汉朝,大师一词又变成了对于学者的尊称,例如《汉书》伏生传中,就有这样的一句:“山东大师亡不涉尚书以教。”
  在印度,大师一词是对一切学派或教派的领袖的尊称。各派的徒众,对于各自的领袖,通常都以大师称呼。例如《根本说一切有部瑟刍尼毗奈耶》卷二,裸体外道的徒众称他们的教主为“大师哺刺孥”。《长阿含经》卷十五,究罗檀头婆罗门,亦被五百婆罗门弟子,呼为大师。《长阿含经》卷十六,沸伽罗沙婆罗门及多梨车婆罗门,亦各被他们的弟子称为大师。《增一阿含经》卷三十六重品之十,尼健子外道的五百弟子,也称他们的领袖为大师。
  因此,在佛教而言,当时的印度,只有佛陀一人可以称为大师,其余的僧俗弟子,均不够称做大师的资格,例如《大坚固婆罗门缘起经》中,帝释天主侨尸迦口口声声都称:“如来大师出现世间。”外道婆罗门对释迦世尊,也看作佛教的大师,例如《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卷二十八,记载佛弟子将佛像供在上首,一天忽然下雨,大众忙着躲雨,竟忘了把佛像请走,于是给婆罗门居土讥笑了一句:“仁等何故掷弃大师?”
  根据佛教的原始看法,唯有众师之师,才可称为大师,在佛教,那只有佛陀一人可称大师,并且,依照佛《阿毗昙经·出家相品》的记载,凡是在称谓之上冠一“大”字的,也都是指的佛陀,比如大医王、大商主、大沙门、大勇猛、大敛摄、大威德、大将导、大雄、大力、大神、大慈悲、大法聚等。在《瑜伽师地论》中也说:“能善教诫声闻弟子,一切应作不应作事,故名大师,又为化导无量众生,令苦寂灭,故名大师,又为摧灭邪秽外道,世间出世间,故名大师。”佛在《杂阿含经》卷六中也对弟子们说;“欲断(色受想行识)五受阴者,当求大师。”《杂阿含经》卷十也有“佛告低舍(比丘名),佛为大师”之句。
  在宋代灵芝律师的《行事钞资持记》卷上一上称;“大师者,所谓人天之师,即十号之一,以道训人,故彰斯目,然以师通凡圣,加大简之,是则三界独尊,九道依学,唯佛师圣,得此嘉号,自余凡鄙,安可僭称!”唯在大般若经的常啼菩萨,对法涌菩萨也称大师。
  因此,中国的佛教也比较方便,例如《僧史略》卷下,有这样的记载:“唐懿宗十一年十一月,左街云颢,赐为三慧大师,右街僧彻,赐为净光大师;可孚,赐为法智大师,重谦,赐为青莲大师。是其始也。”这是朝廷对于僧官的册封大师。
  于是,从此以后,“大师”一词,也就逐渐地成了对于凡僧的尊称,所以在晚唐以来的许多僧人,多被加上了“大师”的嘉号。要是愿意研究的话,这倒是个很好的题目:晚唐以前的高僧已有被称大师的吗?我尚未暇细考,如果我的判断不错,晚唐以前唯有宗师,方被称为大师,此如天台智者,被隋代的晋王称为大师,便是一例,(《续高僧传》卷二十一)
  至于居士被称为大师的,就我所知,还不是今日的张廷荣居士的发明,那是由于欧阳竟无居士的门下,对于欧阳竟无居士的恭维,才开了头的。
  欧阳竟无跟太虚大师同是杨仁山居士的学生,他们后来所走的路向却颇有不同,欧阳竟无很有以现代维摩自居的气概,他根本看不起出家人,也不恭敬出家人,并且主张比丘当拜居士,这个问题曾经引起太虚大师的纠正,但也不生效果,欧阳居士对于近世的佛学,尤其是对唯识一系的贡献卓著,他的门下也都是些有名的学者,欧阳竟无之被称为大师,就是出于这班人的好心;他们是以学术领袖的身分去衡量欧阳竟无的,正像章太炎被称为国学大师、张大干被称为国画大师一样,那是出于纯中国的观念,是从汉书伏生传称为大师以来的传统观念,最要紧的,这一观念跟佛教无关。
  我跟张廷荣居士已有近十年的友谊,像他那样的热忱和勤恳,在今日的居士群中,实在是难能可贵的,所以,我对他的尊敬,正像尊敬所有我的其他师友一样,他称杨仁山及欧阳竟无为大师,已不是新近发生的事,只是新近因此事而发生了对于这个问题的争论,所以写出了我的所知所见。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上一篇:僧伽和佛的弟子
下一篇:情感与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