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佛学杂论>>正文内容

释广钦老和尚一生传奇多

       

发布时间:2009年04月12日
来源:不详   作者:宗 昂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释广钦老和尚一生传奇多
  宗 昂
  民国六十六年忏云法师在台北念佛团打佛七,忏云非常敬重广钦老和尚,于佛七圆满后,浩浩荡荡七、八十人,上土城承天寺拜访老和尚。
  老和尚二谙不发的坐在禅椅上,俟忏云法师进来,引领大众行过大礼换,大家就地坐定。忏云法师与老和尚请安后,整个丈室就静默下来。老和尚显得精神愉悦,似乎非常高兴。见大家默默无语,老和尚面对大众说:“你们打佛七挖宝,既然挖到宝,应该奉献出来;来!道一句。”听老和尚这么一说,大家你看我,我看你;就像是说,挖到宝的不是我,你们有那位挖到的?赶快拿出来,否则真没面子!经过一阵眼目传神后,众人平日谈天说地,讲经说法头头是道,此时谁也拈不出一偶半偶来。
  “你不要以为迄件衣服可以随便
  穿约!”
  当大家面面相观,默然无语,压得有点坐立难安时;忽然一声“南无阿弥陀佛”从一位比丘尼口中进出来。大家猛然回头,将注意力投射到这位中年比丘尼身上,看看是何方神圣作此狮吼瞬即将注意力又回到老和尚身上,想由老和尚这里觅个消息!只见老和尚摇摇头,指著前面一位小孩子说:“这句,连三岁孩子也说得。”
  接著,又恢复宁静死寂的状况,只见老和尚目光炯炯,似乎在探寻,到底谁把宝藏起来不肯示人,到底是谁?“来!道一句,这一句。”
  有泣坐在前面的比丘,大概是被老和尚盯的浑身不自在:他摇动一下身子,揣摩一下,然后厌宾似的挤出一偈:“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老和尚表情淡然,转过来面对这位比丘说:“我们关起门来说话,你不要以为这件衣S:
  (指著自己身上所穿的出家衣服) ,可以随便穿的,要真正穿得起这件衣服可不是容易的!”接著又是一阵寂静,老和尚见大家拿不出像样的货色示人,一缓咄咄逼人的眼光,和颜悦色的说:“古人打佛七,要在黥期取证,若是到时侯拿不出东西来,那不变成气打佛吃”了么?(即打著念佛的招牌吃饭)”停一口气,老和尚又说:“打佛七,想挖宝,这是贪。来我这里,又想挖点什么走,这也是贪。”老和尚话末说完,底下有两个人在那儿交头接耳;意思说:“我们挖不到宝,老和尚要我们把宝奉献出来,老和尚自己有宝,还要我们的,这不也是双重的贪心吗?”此话刚说完,老和尚似知若不知的接著说:“若是听懂我所说的,摆在眼前的,他就拿得到;若是听不懂的,不识货的,就是双手捧到跟前,他也得不到。”
  老和尚此话未完,忽然有一位年轻人问道:“老和尚,您有念珠吗?”老和尚回答说:“没有!”他见老和尚身上真的没念珠,这出戏演不下去了;侧见忏云法师手上拿著一串小念珠,正在那儿念著,于是箭头指向忏云法师问道:“这位法师,您有念珠嚼?上 “有”,忏公坚决有力的回答。年轻人老大不客气的说:“谛您把念珠给我!”忏公回说:“我在念的不能给你,我要给你的,你不能丢掉。” “念珠拿来!年轻人手伸的直直的说道。话犹在耳边,老和尚忽然指著年轻人说:“你现在念的就是!”青年人顿息骄慢之气,默默无语。两位法师出广长舌,一个由空入有,一个由有转空,配合无间,真令人赞叹!
  老虎向老和尚频频点头,似有所求
  西元一九一一年,老和尚二十岁,于泉州晋江城内承天禅寺剃度出家。
  老和尚自小不曾受过教育,大字认不得几个,既不能讲经说法,又不善敲打唱念,经常为人所不耻,自己也觉苦恼。心想,虽然少吃少睡少穿,可是仍然无法上报常任下化众生;于是,决意植福报恩;每天为大众盛饭,等大家吃饱,然后将掉落于桌上地下的饭粒收拾起来,也不重新洗过、蒸过,就吃将起来。若有远来大德高僧,则为倒茶水、送洗脸水、递毛巾、拖鞋、放洗澡水;或搬砖运瓦、砍柴、煮饭、俪扫、洗厕……,举凡一切粗活贱役,极力承担,从无怨言。
  老和尚执贱役修福十余载,后被委派为香灯;每天早起晚睡,负责清理大殿,以香、花、灯、烛供佛,并打板醒众共修等工作。某次,老和尚睡过头,慢了五分钟敲板;心想:六百人同修,每人错过五分,一共怠慢了三千分;此因果如何承担得起?遂于大殿门口跪著,一一与大众师忏悔。老和尚责任心重,罪己甚严;自此以后,每天于佛前打坐,不敢怠慢。由于警戒心重,一夜惊醒五、六次;就在惊警戒慎之中,醒醒睡睡之间;老和尚自然而然打下“不倒单”的基础。
  老和尚经此证验后,决志潜修,为得自在之身,遂于转尘上人应允与叮咛下,前往兴化受戒。老和尚受戒归来后,即积极准备入山苦修;转尘上人知其功夫扎实,龙象初具,遂允其上山独修。上山时,老和尚只携带四套简单换洗衣物,五百钱米(约十多斤米),即满怀希望迈向承天寺后山——清源山,准备作一番活埋。
  老和尚初上山,身心俱疲,乃放下行囊,于石台上安坐。由于远离城市喧哗,一时身心轻安得未曾有。老和尚于洞中稍事安顿,两三天清静无扰,自得其乐。
  一天,老和尚与往常一样在洞中坐禅,忽闻一股强烈腥膻,随风飘入;心里正觉奇怪,隐约之中,似有一庞然大物入洞来;随即睁眼瞧瞧,没想到竟是一只猛虎。心中大惊,脱口;》出“阿弥陀佛”。这只猛虎,万万也没料到,此乃森林之王蛰居之所,居然有此“师”吼。心里没有准备,猛然之间经此狮吼,竟也落荒奔逃。猛虎于惊魂甫定后,重整旗鼓,挺胸迈步,一步步逼向洞中,并不时闷吼,怒目投向老和尚。
  老和尚见猛虎奔出径,稍一收心;自想“若是我过去欠它一命,此世还它一命,自是因果相酬。”又想:“若不是,岂不是因因果果应应报报永无了期吗?”老和尚心意未定,猛虎已入洞来,慌乱中老和尚脱口而出:“阿弥陀佛,老虎莫嗔!冤冤相报,终无了期,你是在地的,我是出外人,你这个地方让与我修行;以后我成就,必当度你。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猛虎见老和尚念念有词,不知是懂还是不懂停在那儿没有进一步的行动;法师只顾一心念佛,静待奇迹出现。没料到猛虎竟然颔首称臣,点了点头,温顺地向洞外定去。伏在洞口站起卫兵当起护法来了。老和尚见此状,心想:必是龙天护法庇祐,诸佛菩萨加被,否则难逃虎口。自此,信心大增,志意更为坚定,遂默默许愿,此生若不悟道,愿终身埋首洞内。永不出头。
  老和尚自降伏猛虎役,与他朝夕相处,了无畏惧,虎亦顺若家畜,乖巧而略通人语,役竟率虎妻虎子前来,于老和尚前戏要,大献虎舞;又向老和尚频频点头,似有所求;老和街遂为共投三皈,开示法要。
  五六斤的树薯维持了好几年的饮食
  老和街虽处人间仙境,了无牵挂;可是,地处荒山,又多草莽,无野果野菜充饥;师所携道粮滴粒不存,丽师定境日深,耽溺禅悦不喜远走。每逢饥肠辘辘,老和尚总低下头来,看看肚皮,拍它雨下,然后劝慰它说:“咱们商量一下,请你稍微忍耐一阵子,我们再坐一会儿,你不必著急,等我修好,再给你吃好的,穿好的!”就这样,老和尚又悠游自在地进入定中,忘却物我,不知今夕是何年何月?
  “呱噜!呱噜”老和尚虽心乐禅悦,可是却苦于身躯不听使唤,越叫越大声,尤其是夜深人静时,聋如雷鸣,再怎么勘,它也不依你了。就像小孩子吵著要吃糖,一次哄他,两次哄他,或许远能安抚得来,但是,太多次就不灵丁,不是大吵大闹,就是大哭大叫,不给点吃的,绝对是得不到安宁的。老和尚于百般无奈下,先试著泡茶,把整个五脏六腑灌得满满地;可是出定一看,全身由头到脚皮肤都呈黄褐色。改暍白开水,则全身变得浮肿。一气之下,横下心来不吃不动,只管深入定中,看它如何!渐渐地,只剩一层皮包骨。接著,连呼吸都觉得困难;最浚,终于
  一动都不能动。至此,老和尚始觉大事不妙。于是,运用精朴力
  量推动身体,经过一阵观想,先是手掌稍有知觉,渐丽能动;接
  著脚趾也渐渐由知觉而后能移动,身体各部门随著恢复知觉。然
  而,全身依旧无力,起初勉强可以在地上爬行,依靠洞壁挪足,
  然后绕著坐椅绥步径行。休息一阵子,然后拖著疲意之身出外觅
  食;老和尚常常因为极力参究,久未进食;等到无法再拖下去,
  却为觅食走著出去,爬著回来。
  一日,正饿得发慌,见远处有一群猴子戏要,只见他们吃著一粒粒树子,津津有味,不觉垂涎三尺,肚子更饿得受不了。老和尚一边看看猴子,收回眼光,又看看自己,不觉莞尔:自忖:当下的我,这副德性,与树上的猴子,又有什么差别呢?它能吃的,为什么我不能吃呢?于是,信手出地下捡拾“树子”吃将起来。猴群见有人加入它们的行列,顿觉讶臭,彼此交头接耳,鼓噪起来。过一阵子,见老和尚手上已无树子,竟纷纷由树上丢下新鲜树子。老和尚食树子后,竞自觉日光炯炯,精神焕发。自此,这群猴护法,竞也深谙人情世故,经常摘取树子、水果送到洞口供养老和尚。
  后来,在偶然的机遇下,老和尚从地下挖出一大块“树薯”,重五、六斤,如获至宝,珍惜非常;每次,老和尚只切下一块细嚼,剩下的又埋藏土中;把肚子骗饱了,马上钻入定中。下次出定,再挖它一块;就这样挖挖吃吃,五、六斤树薯,居然维持好几年的饮食无缺。据老和尚自说:挖下一块,剩下的部份再埋进土里,缺口部份,过一段日子又长出小小的树薯,因此,虽然只有五、六斤重,竟也生生不息,帮我很大的忙。由于久住山中,野食渐成自然,遂断人间烟火食,成了一个十足的自然人。入定长达数月,古来大德亦属少有
  某日,老和尚正在洞中参禅,忽闻后山传来惊叫声,老和尚急忙出外采个究竞,只见三五柴夫,站在后山指著山下猛虎嚷嚷;老和尚招呼他们,不必害怕,下来没关系。可是谁也不敢下来,也不再喧哗,大家以惊讶的眼光看著老和尚。老和尚才恍然,忽又羌尔;我不怕,怎教他们也不怕呢?遂转过来对老虎说:“你们看看,你们前世造孽,嗔心太重,生得这副凶面孔,人见人伯。去!去!”经他这么一说,几只老虎识意的跑开了。柴夫们,为赶市集,个个急急忙忙下山;也将他们所见所闻,随著柴火传遍了整个泉州城,“伏虎师”号,不胚自走。
  自此,柴夫们经过,总会留意他的行踪,偶或遥见,也会打个招呼。可是,有一阵子,柴夫们因不见老和尚影,议论纷纷。某位柴夫好奇,遂攀岩附枝上山,前往洞中探视。只见老和尚闭目静坐,状甚安然,不敢打扰,悄悄地离开了。过些时日,又不见老和尚行踪,再拐进去瞧瞧,老和尚依然故我,这样几次后,心中不免怀疑;于是跑去承天禅寺,禀告转尘上人,转公告以“入定”。柴夫似知不知,也就不以为奇。可是日子一久,这群柴夫也就甚觉纳闷。虽说他们是乡野无识,可是,谁能相信,人可以不吃不动,坐这么久?于是入山洞中,试与老和尚呼叫,老和尚无言以对,摸摸鼻孔,也没有呼吸进出,他们料定老和尚是必死无疑。于是又往承天禅寺通报,意谓:人死人士为安,应早料理,不可任弃荒郊。
  经久通报,时逾百二十日,转公亦自觉不对,可是又不敢遽尔断定。于是,一方面请人上山准备柴火,为师火化。另一方面,速与弘一大师捎信去,请他老来监定生死。当时,弘一大师正在福建永春弘法,获函,即托人来讯阻止,千万不可鲁莽从事,候其来视再作决定。
  弘一大师前来承天禅寺后,遂与转尘上人领数人上山;弘公在洞中左观右审,表情肃然而赞叹道:“此种定境,古来大德亦属少有。”遂在老和尚前,轻轻弹指三下,众人随著转公一齐步出洞外,朝后山碧霄岩漫步而去。大家来到碧霄岩,茶未泡开,师已出定,上山来与弘一大师、转尘上人、宏仁诸师顶礼请安。
  弘一大师谦谨,不肯以长辈自居,亦与老和尚相互回礼。老和尚言:“大师至此,不知有何训戒?”弘公言:“不敢!不敢!打扰清修,罪过!罪过!”相互寒喧几句,弘公见事情已有个了结。遂与老和尚言:“这里没有事,您还是请回吧!”差一点付之一炬的生命,举世震惊的大定,就这么简单几句就带过了。
  老和尚自从此番大定后,一路快马加鞭,极力参究,及至证悟,前后穴居共历十三个寒暑。
  老和尚悟道后,常自思惟,若不下山度众,就如洞穴为石头所塞,无法进出;洞里再有怎么了不得的东西,也无法与世人同享,最多不过自给自足,作个自了汉罢了。如此,不但辜负佛恩,亦有违初愿。于是,毅然决然,搬开心中这块大石,信步迈向苦海众生,为作慈航明灯。此时正是民国三十四年,抗战胜利那年。而老和尚已五十五岁矣!
  民国三十五年,一九四六年,端午节后,福建永春林氏至承天禅寺一游,与老和尚有缘;老和尚告之曰;“你到台湾教书,务要与我来信,台湾佛教受日本神教影响,已是僧俗不分。我与台湾有缘,将渡台兴建这场,度化众生。”林氏当即应允,且与老和尚相处旬日,洽谈甚欢,并皈依座下,发心终身护持。
  林觉非居士抵台后,即常与老和尚连络;民国三十六年夏,老和尚遂在林氏安排下,由厦门乘英轮渡台。“我每天吃饭、睡觉、还有散步!”
  大概是民国六十七年,听说老和尚法体违和,有意撒手西归,寺里大众非常难过,特地请名医上山为老和尚把脉,老和尚不愿劳师动众;经不起寺众一再恳求,勉强答应让医生诊断。医生毕恭毕敬的把脉后,说老和尚脉搏与常人回然不同,可是却查不出什么病。老和尚笑著,指著在地下胡跪的徒众,向医生说:“他们都有病,顺便给他们看看!”
  大家怀著沉重不安的心情,正在斋堂用餐;没多久,一位比丘尼很兴奋的跑丁进来,在忏云面前迫不及待的说:“忏公慈悲,老和尚答应不走了;还得请忏公来打佛七,不过老和尚说最好打阿弥陀七。”大家听到这些话,都高兴的开朗起来,管它药师七、弥陀七,只要老和尚想留,打什么佛七都可以;大家顿时胃口大开,一扫方才郁郁不安的心绪;有的等不及,上楼去看老和尚,只见他老人家优游自在地在室外散步,没有一点痛苦不安之态,实在令人费思!
  老和尚是禅净双修的苦行头陀,以其一身示佛典范;除雨天外,夜露坐,敦十年如一日;破晓时,只见满山林木草丛上,皆露珠品莹亮丽,唯独师坐处,约敷尺直径周围全干。由于老和尚慈悲方便,加上定慧禅功莫测,每日来山访问者日众。有虔诚皈依,求他开示法要者;有好奇凑热闹者;有自视非凡来比试禅定功夫者,各式各样的人物皆有,而老和尚以不识字老人,对答应付自如,佛法之不可思议,诚不谬也。有几个小故事:
  某日有某教授,自认禅定功高,一大早撞进老和尚禅堂,一语不道,自个儿坐将下来;老和尚亦默默无言以对,过了一段不短的时间,这位教授开口了:十老和尚!您看我是第几禅?”老和尚言:“我看不出来。”对曰:“听说您禅定功夫很高,我已到了第四禅,您怎么看不出来?”老和尚答说:“我三餐吃饱没事干。”然后随手拿一团卫生纸,嘴巴动几下子,转过头来问:“卫生纸在跟我讲话,你听到没有?”教授犹如丈二金刚摸不着头,默然而退。
  某师来访,与老和尚言:“我在国外时,每次遇到地震、台风,经过我作法以后,地震、台风都消失了。”老和尚对言:“我什么都没有。”
  二次来访,某师父说:“老和尚,我现在什么都没有了。厂老和尚答说:“我每天吃饭、睡觉、还散步。”
  禅定功夫是自然的,没有个我在作什么,不执有也不滞空。人言我“有”什么功夫,老和尚即对以“无”。人执“无”,则又以“有”对之。某师要走,向老和尚说:“请老和尚到国外来普照普照!”老和尚诺曰:“你到我就到!”某师以为老和尚要大显神通,遂整装回侨居地,不见老和尚到来,心里觉得纳闷。再次拜访老和尚时,即询以:“老和尚不是说我到您就到吗?怎许久不见您老人家到来?”老和尚笑曰:“你来我这里,我怎么对待你,怎么言说,你不是很清楚吗?你回去把到这里我所说的说给他们听,不是你到我就到了吗?”某师乃恍然大悟,默默无语。
  某日,某清修法师来访,对老和尚言:“我修某某三昧敦十年,今来台觅地修行,请老和尚开示。”老和尚对曰:“您修某某三昧敷十年,应该由您与我开示,我没修过什么三昧无法与您言说。”某法师又言:“我想闭关,大约要几十坪地,外面弄个小花园,您老看如何?”老和尚对曰:“我们闭关,到底是心要闲关,还是身要闭关?若是心要关闭,我们这个四大假合之身,已经够大了;若是身要享受,五大也不够。闭关是关六根,修心不是人地狱。”
  老和尚与人对谈,从不假思索,直言以对,没有人情可攀,没有面子可护,完全是直心菹场。 (转载时报周刊)
  摘自《海潮音》第67卷第3期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