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宗教研究>> 综合研究>>正文内容

郁达夫与佛教文化

       

发布时间:2009年04月12日
来源:不详   作者:谭桂林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郁达夫与佛教文化
  谭桂林
  郁达夫一生并无信佛,但与佛教文化有着深厚的关系。最突出于他的游记作品,一次高潮是两次江浙游,二次高潮是福建游览。重点介绍许多中国佛寺,约11处,构成现代游记文章的奇观。
  洛阳加兰记,山水佛文学合一,成了游记文学创作的重要主题。究其原因:①天下名山仙侣多,佛教倡出仕,山以寺名、寺以山名,名山与大刹往往是并称的,游览名山时参拜佛寺是一定的,佛寺有幽寒空灵之氛围,游山玩水谈禅谈佛。②僧人的生活方式,浪迹天涯、无牵无挂,牵动着士大夫的闲情逸致,包括现代游记,徐志摩、朱自清等,郁达夫是写这类游记作品最为出色之一。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游山玩水既是一种认知活动,也是一种审美活动,所谓"山自清寒水自流,草木无泪人自流。"对佛教相关事物有浓厚兴趣,明仕心态。郁达夫在留日最初几年研读几部佛教典籍,另一方面通过文艺的中介,阅读别人的作品得到的。
  他好读施耐庵、龚自珍的书,所以他对佛教的初略了解来自于读龚自珍的诗。他在《定禅》中写道:"拈花欲把禅心定,敢再轻狂学少年。"来自龚自珍的"我欲收狂以近禅。"
  郁达夫的后期作品具有"情欲净化"。人到中年有所变化,从舒慢的人生态度得到启发,产生影响。性格上的逃禅意向,早在留学日本时,日本有个名诗人服部担风,他欣赏郁达夫的才华,服部担风有很强的佛学思想。郁达夫一生在入仕与出仕、在家与出家的矛盾之中,他"地来上谷逃禅易,人近中年弃世难。"他在新婚时就想过"何当放掉江湖去,卢荻花间结净庵。"可见他的心情非常矛盾。从总的趋向看出家离仕的念头与日俱增。他与很多名僧交往,1937年在厦门结识红衣法师的弟子广恰法师,两年后在南洋又与广恰相遇。在1937年经过广恰法师的引见,见了红衣法师,回福州写了首师送给红衣法师"中年亦具逃禅意,两事何周割未能。"写出了他当时入仕与出仕的矛盾心态。当郁达夫与王映霞关系出现问题时,也是处于两难之境地。
  禅悦境界,欲望净化。1931年自传《雪夜》写道,"沉索性沉到底吧,不入地狱哪见佛性......"思想源头受禅宗理论的启示。禅宗主张明心见性、见性即佛,也就是说能顿悟本性,是生是佛没关系,反对苦修方式,不尊重佛教的清规戒律,走向纵欲主义。"同一无异",也就是说你能达到"同一无异"就可以出入妓院,是没关系的。但禅宗鼓吹的纵欲是有前提条件的,但郁达夫小说反映的是精神分裂的,没达到禅宗的视若无睹境界。"家国之悲""真诚"是他的两个护身符,它能使人正视自己的畸形、悟道的佛性。他一生的审美趣味受禅宗影响,对日本的和歌和俳句十分推崇。含蓄淡雅是禅道表现形式,早期作品清幽含静,写秋意、凄风、晚霞......,后来情欲净化日益表现出来,对自然界的描写减弱,比较冲淡平和,由冷色调向中性色调倾斜。在对待自然与社会,山水与人情上郁达夫的表达形式上有了禅道的烙印,途径都是与世隔绝。禅的途径拉向自身,强调"但无妄想,信自清静",只有接近禅学的文人才更懂得山水,在自然山水中得到愉悦。他把禅宗的生存因素降格为艺术因素。
  履痕处处,觅说佛踪。郁达夫到江浙之游和闽中之游都是有目的的。他出游之前做很充分的准备,读地方志、看地图等,把准备的资料写进游记,佛教文化方面的介绍很多,有学者风度。他写三方面的内容:来历、沿革;建筑上有什么特点;佛教的现代变迁。郁达夫能把小寺庙的来龙去脉写得很清楚,使游记生气盎然,加深了读者对佛教的兴趣,建筑采用院落布局,各地的佛寺基本上是这样的建筑,只是大小不同。郁达夫以文人的敏感发现各自的特点,把差异性写出来。对僧侣的生活方式注意,不仅对电灯、发电机等新鲜事物的注意,而且感受到僧人思想上的世俗化。游记《花坞》写了十多年前游时感受到老妮的风度,这次重游花坞景物依旧、人却不同。写到寺院经济的世俗化是僧侣世俗化的根源。介绍了两个寺的经济来源:金缘寺,有田、有房出租;五泄寺,和尚不多,吃肉,当家的和尚叫经理,变化缘为自我营生。揭示了经济、生活双重的世俗化。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 还没有任何项目!
  • 佛教导航@1999- 2011 Fjdh.com 苏ICP备1204078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