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宗教研究>> 综合研究>>正文内容

玉华文化与玄奘研究

       

发布时间:2009年04月12日
来源:不详   作者:王仲德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玉华文化与玄奘研究
  ——在纪念玄奘法师圆寂玉华寺134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王仲德
  今天是“农历二月初五”,是玄奘法师圆寂玉华寺1340周年纪念日。同时,今天在世界许多地方,也会有纪念玄奘法师的活动。而我们这些有幸拥有佛教圣地玉华山的铜川人,自然更有特别意义。因为这个日子,对于我们铜川太重要了。甚至,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这是我们铜川人民的节日”!
  1964年6月27日,中国佛教界、文化界举行的“玄奘法师逝世1300年纪念大会”,是在首都北京全国政协礼堂进行的,大会十分隆重。由文化部茅盾先生致开幕词,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赵朴初和日本佛教代表西川景文长老讲话。中国纪念玄奘的大会,从来都是学、教、政三界合开。今天我们在玉华山举行的这个纪念会,也是一样。面对玄奘法师,我们想说的话实在是太多了。一个人在去世1340年之后,还会有这么多的人在隆重地纪念他。想一想吧,玄奘这个人,对人类文明进程的推动力、对人类精神的震撼力是何等的强烈和持久啊!而这一切都充分说明玄奘法师的生命,的确具有非同寻常的重大价值和极其深远的历史意义。这是何等惊人的持久、何等惊人的不寻常呀!其伟大的生命力,又是何其长久和雄勃啊!
  张起钧、吴怡的《中国哲学史话》中颂玄奘云:“这一代的高僧,一半生涯在求经,一半生涯在译经,他有着游历家多姿的生活,有着宗教家的殉道精神,有着思想家的救世热情。他为了佛教,为了中国文化,为了世界人类,贡献了他的一生,如今心安理得地离开了人世。……但他在沙漠中留下的足迹,却永远留在了人类的记忆里;他一手翻译的千卷经书,也永远留在中国文化的宝库内。”
  作为历史人物的玄奘,他是一个具有高尚人格魅力的伟人。而绝不像神话小说《西游记》中所写描的那样慈悲迂阔、软弱无能的唐僧。历史上的玄奘,才真正是一个最具有“民族脊梁”精神和“阳刚”之气、大智大勇的英雄。是一个最有人气和骨气的天不怕、地不怕、堂堂正正的男子汉。他的巍峨形象,是大山般的雄伟和杰出。他是万世时光永远也冲不走的历史人物。我们讲的玄奘精神,就是一往无前、无坚不摧的精神;就是勇敢追求真理、献身真理、无私奉献的精神。
  玄奘与窥基在玉华山创立的佛教法相唯识宗,在中国沉寂了1200多年后,于清末大为复兴。清代同治五年(1866年),29岁的安徽人杨仁山,在南京创建“金陵刻经处”。杨仁山(1837—1911)被誉为“中国佛教复兴之父”,他主要是“大弘唯识学”。另一个“大弘唯识学”的是杨仁山的弟子欧阳竟无(1871—1943)。他在南京创办“支那内学院”培养出了大批佛学大师。足见“唯识学”之生命是何等强大和雄勃。
  什么是玉华文化?什么又是玉华学?这些都是新的问题,我们才刚刚提出了个头,历史会很耐心地等待我们今后去进行深入探讨下去的。[中国』玄奘研究中心、中国佛教文化研究所、中国佛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宗教研究所、玄奘大学(台湾、印度)以及许多其它大学、长安佛教研究中心等佛教学术研究机构和团体,多年来所进行的“玄奘研究”,其实也都参与了很多“玉华文化”的研究(因为“玉华文化”与“玄奘研究”血肉相连,甚至可以说是它的核心部分),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绩,打下了可观的基础。我们今后的深入探讨,就应该在这个基础上不断进行下去。
  苏格拉底说:“认识你自己。”因此,铜川人一定要“认识铜川”;铜川研究“玉华文化”的学者,不但一定要“认识玉华”,而且一定要深入“认识玉华”。因为“玉华文化”的内涵实在是太丰富、太有分量了。可以说“玉华文化”的升华,就是“玉华学”,“玉华学”再升华就是“玄奘学”了;而“玄奘学”的核心是“转识成智”;这就是沙相宗的理论核心——“唯识论”了。
  研究“玉华文化”,是社会科学领域里的一个文史研究专题。这个“研究”就是治学。这个“治学”的主要方法,不外是“读书”和“走路”两个方面;也就是所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读”和“行”这两条腿,缺一不可。在“治学”过程中,有不少人是偏重于“读”而忽视于“行”的。而我个人对“行”的重要性有切身体悟,深知其苦中之大甜味,受益匪浅。昆虫学家法布尔说:“开步走吧,走就会产生力量”。这句话,可以说是我个人研究“玉华文化”的原始启动力,也走出了小小结果。我由于在1983年“访古游学”走出铜川,走到南京灵谷寺的“玄奘纪念馆”,才有机会认识“玄奘法师”,才赶快回到铜川市仔细地“认识玉华”、认识“玄奘在玉华”的要义,才初次接触到“玉华文化”的核心。以致多年来一直从事这个题目的研究,才初步取得一些见悟。因此,我经常十分庆幸地对朋友们说:“身在胜地不知情,枉在铜川度一生。”要真是那样的话,就太遗憾了。所以,我们铜川人一定要尽早地“认识玉华”。
  玉华山文化内涵富集,“玉华文化”厚重。高祖建仁智宫,一月而成;叱咤风云,“扣释太子”,为李世民登基打下牢固基础。太宗扩建玉华宫,半年而成,龙游风翔。因玄奘之请,诞生了御制之《圣教序》、《述圣记》和《圣教后序》“二圣天文”三篇。玉华寺乃《大般若经》之译场、法相宗之祖庭、玄奘圆寂之圣地,是三位于一体的世界佛教圣地。佛学泰斗季羡林先生赞美它说,玉华是集“皇帝、高僧、诗人、秀丽风光”于一身的佛教圣地。季羡林在给《玉华宫》一书所作序中写道,我“最重要的写作动力来自唐代高僧玄奘。这一位大师为我素所敬仰,他的名著《大唐西域记》,我曾伙同一些学者做过详细的注释。既然玉华宫同玄奘有密切关系,我怎么能拒绝写序呢?”足见玉华与玄奘密不可分的“血肉联系”,简直是“灵肉”一体。对“玉华文化”的深刻内涵,要再进一步探究的话,还有玉华寺与大慈恩寺的特殊关系问题,便不能避而不论。此地之玉华寺,与彼地之大慈恩寺,这两座名刹均因玄奘而浑然一体,同为一系法脉,密不可分。创立佛教法相唯识宗者,是三藏法师玄奘为祖,“慈恩大师”窥基为宗。玄奘是先驻慈恩而后驻玉华;一生驻寺时间,以在大慈恩寺为最长(9年)。玄奘的弟子为他写的著名传记,即名为《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窥基,又称“慈恩大师”,是自玄奘离开玉华寺后,一直住持大慈恩寺到他去世。他们师徒二人,又在玉华寺密切配合,神契糅译而成法相宗之根本经典《成唯识论》。大慈恩寺之大雁塔,如今已是古城西安的标志。而大雁塔最下层南面左右之传世双碑,是大书法家褚遂良所书唐太宗《圣教序》和唐高宗《述圣记》之墨宝。而这“二圣天文”,正是他们在玉华寺之前身玉华宫专为玄奘法师撰写的。因而,大雁塔和玉华山紧密相关,“玉华宗”与“慈恩宗”本是一宗,而玉华寺同大慈恩寺俱是法相宗之祖庭也。玄奘和窥基这样两位重量级的佛教伟人,在玉华山成就了如此惊世骇俗的巨功伟业,给“玉华文化”,乃至未来的“玉华学”注入的该是多么宏富、厚重、广深的佛教文化内涵啊!
  偏巧,玄奘法师言《大般若经》所记,是玉华人乐受大乘佛教。这简直是太了不起、太神奇了。玄奘法师本身就是信奉、实行大乘佛教的伟人。玄奘所行之大乘佛教,有一种伟大的人世、救世精神,这正是人间佛教的再现。佛菩萨者,乃凡是抱着广大志愿,将自己和一切众生从苦恼中救度出来,而得到究竟安乐(自度度他)的,一定要将自己和一切众生从愚痴中解脱出来,而得到彻底的觉悟(自觉觉他)、智慧的这种人,便叫菩萨。人世间,凡人与菩萨的根本不同之处是:“凡人畏果,菩萨畏因”。有因必有果,因果报应,丝毫不爽。菩萨深明此道,不过是最先警觉,最先自觉地认真修行罢了。伟人玄奘所行之菩萨行,正是所有学佛者,要学行的菩萨行。过去诸佛就是修菩萨行而成佛的。学佛就是要学做大写的人,人成即佛成。菩萨行,总的来说是上求佛道,下化众生,是以救度众生为己任的。这就是人间佛教有益社会、无私奉献的精神闪光之处。
  玄奘所译之《大般若经》所讲的核心,是佛教最高最终极的追求——智慧。《大般若经》讲“空”,而《瑜伽师地论》说“有”。二者圆融一体,才是“真空·妙有”,“空有不二”。吴立民先生言:“转识成智玄奘学”。其智,是指了悟本体的“根本智”。而慧,是指观察现象的“后得智”。人常说:“仙以静为道,佛以空为宗”。佛门,即空门。大乘佛教说明现象界,用一个字就是:空。用两个字就是:缘起。用四个字是:缘起性空。用260个字是:一部《般若波罗密多心经》。用600万字便是《大般若经》。佛说法49年,就有20年说此《大般若经》。其中所讲“色相”,正是因缘暂时的聚合。色不异空,空不异色。“缘起性空”是说,在此娑婆世界,五浊恶世之中,众生的“佛性”,大多抵不过“无明”,因无明而“起惑”,因起惑而“造罪”,又因造罪而“受苦”。缘起的哲理,正所以增进人际的宽容与谅解,能进一步拯救众生于“罪苦”的深渊。大乘佛教提倡“慈悲为怀”,提倡“无缘大慈(推慈及人,普爱一切生命),同体大悲(人我一体,对众生苦难的同体般感受)”。“慈”是与乐,“悲”是拔苦。这是绝好的人生哲理,而一般人却不知道;这是多么好的人生道理啊!真是“慨此甘露,知饮者稀”啊! ’
  1998年元月,“铜川市佛教协会”在铜川宾馆召开成立大会;尽管来宾很多,有省市有关领导参加,会议盛大而肃穆;但是,“祝贺铜川市佛教协会成立”的大红横幅,有人就是不许将它悬挂在“铜川宾馆”的街面大门上。据说原因是怕有人说是搞迷信活动。明明是弘扬具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佛教文化,却竟偏偏被认为是在“搞迷信活动”。这是多么糊涂、多么愚蠢、多么落伍、多么陈旧的意识形态呀!由此可见,铜川市修复玉华寺之大事,之所以多年来一直冷滞难动者,恐怕与“这种”认识不无关系吧。
  那么,佛教是迷信吗?不是。国学大师梁启超早就说过:“佛学是智信而非迷信的。”孙中山也说过:“佛学是哲学之母,研究佛学可以补科学之偏。”康有为说:“佛学之博大精深……其所包含,尤为深远。”章太炎言:“佛教的理论,使上智人不能不信广大哲学家毛泽东说:“佛教是文化”。佛教是哲学,佛教的确是一门对人类社会非常有用、有益的高深学问。佛学家侯秋东言:“佛学是一门高深的心灵工程学。”北大教授著名佛学家熊十力先生,更有深刻的论述:“佛家于内心之照察,人生之体验,宇宙之解析,真理之证会,皆有其特殊独到处。即其注重逻辑之精神,于中土所偏,尤堪匡救。”英国哲学家罗素亦言:“世界上的宗教,我最赞成的是佛教。”等等,众多名家的高论睿识,不一而足。’
  不知是无奈的愚陋俗尘长久造成的掩盖,还是有意的意识偏见形成的禁锢封闭,直到近年来,人们才“啊”的一声惊奇发现,原来民族英雄林则徐、开国元臣沈钧儒、徐悲鸿纪念馆馆长廖静雯、中国书协副主席刘炳森,他们竟都是十分虔诚的佛教徒。连中国当代雕塑大师刘开渠的最后一件作品,也是释迦牟尼白玉雕像;大作家曹禺老年精读《金刚经》,胡挈青家中也常供佛。1953年,毛泽东对修改中的《中国佛教协会章程》,曾亲笔加上“发扬佛教优良传统”一句话。还有后来的国家领导人重视佛教的种种佳话。如“江泽民撞钟法门寺,胡锦涛恭迎小活佛”等等。上行下效,1997年春,西安大慈恩寺举行隆重的“玄奘三藏法师院”奠基仪式。陕西省委书记安启、元、省长程安东表示热烈祝贺,等等。
  愚陋俗尘和偏见封闭,俱成过去;玉华文化与玄奘研究,重写新章。
  玉华山仰之弥高,高如云霄;“玉华文化”钻之弥深,深不见底。
  玉华山,是玄奘圆寂圣地、玄奘研究学术基地、“玉华文化”和“玉华学”研究学术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玄奘精神象征圣地、中国的第五大佛山。愿我们在佛教圣地玉华山进行纪念玄奘法师活动中,永远弘扬玄奘精神,深入研究玄奘文化,为人类做出应有的贡献!
  (作者为中国玄奘研究中心研究员、长安佛教研究中心研究员、玉华玄奘研究所所长)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 还没有任何项目!
  • 佛教导航@1999- 2011 Fjdh.com 苏ICP备1204078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