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佛学杂论>>正文内容

金阁寺碑文

       

发布时间:2009年04月12日
来源:不详   作者:悲 明 辑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金阁寺碑文
  悲 明 辑
  哭日本国内供奉大德灵仙
  和尚诗并序
  渤海国僧贞素
  起余者,谓之应公矣。公,仆而习之,随师至扶桑。小而大之,介立见乎缁林。余亦身期绛物,负籍来宗霸业。元和八年,穷秋之景,逆旅相逢。一言道合,论之以心。素至于周盐,小子非其可乎?居诸未几,早向钨原,鹡鸰之至,足痛乃心。此仙大师是我应公之师父也。妙理先契,示于元元。长庆二年,入室五台。每以身厌青瘀之器,不将心听白猿之啼。长庆五年,日本大王远赐百金,达至长安。小子转领金书,送到铁勤。仙大师领金讫,将一万粒舍利、新经两部、造敕五通等,嘱附小子,请到日本答谢国恩,小子便许。一诺之言,岂惮万里重波,得遂钟无外缘,期乎远大。临回之日,又附百金。以大和二年四月七日,却到灵境寺求访。仙大师亡来日久,泣我之血,崩我之痛。便泛四重溟渤,视死若归,连五同行李,如食之顷者,则应公之原交所致焉。吾信始而复终,愿灵凡兮表悉。空流涧水呜咽千秋之声,仍以云松惆怅万里之行。四月蓂落,如一首途望京之耳。
  不航尘心泪自涓, 情因法眼奄幽泉。
  明朝傥问沧波客, 的说遗鞋自足还。
  大和二年四月十四日书。
  云中代府张氏斋僧积善行实碑记
  钦差提督五台山兼管番汉一带寺宇僧
  录司左觉义开山了用大机书撰
  盖闻释迦之教,以见性明心为体,慈悲喜舍为用。见性者,识达本心,即心是佛心,心佛众生三无差别。慈悲者,以利济四生,恩泽六道。因果昭彰,随业感报。岂人天小果,同日而语乎?盖见性慈悲之行,非昔缘而难以导焉。今云中代府张氏者,乃其人也,幼入宫围,觐受亲王之宠,渥恩莫大焉。虽膺王宫之荣,常思出世之因。每日警云:“荣华富贵,盖世警人,争奈无常,难免人身一生,万劫难复。善若不作,福何所归?”《经》云:“若知前世因,今生罗者是。欲明后世果,今生作者是。”诚哉,斯言也。遂发良愿,喜舍净财。命本府新庵僧人德春,尝於五台山金阁寺斋僧十万八干员,预备三次。又造佛三尊,又造大佛顶佛一尊,又请大钟一口、大鼓一面,又盖钟鼓楼两座。又於本府五岳城隍笔绘两廊,金碧交辉。又供水陆大会,又施千佛僧衣,又念《药师经》两藏,又造大佛施铜千斤。如上功德,皆已周圆。今勒诸石,索予为文,以壮其不朽之行於戏!自释迦出世以来,独须达长者为佛布立金砖,建立精舍,请佛说法,永为护法伽蓝之圣。今代府张氏者类其人也。然福有所归,存迹遗芳,以为后人积善之规模,永作万古清凉之壮观者矣。铭日:
  造佛盖殿,斋僧十万。钟鼓齐鸣,预修公案。
  现增五福,过去罪殄。菩萨之行,魔王胆颤。
  摧邪显正,超凡越圣。笔舌难尽,福寿永胤。
  感果当来,弥勒记谶。立石清凉,皇图永镇。
  代府张氏立石,侍女白氏、张氏、田氏。
  大明嘉靖三十六年岁次丁巳正月
  山西五台山重建金阁寺造立大
  .佛五丈三尺金身行实碑记
  赐进士第少司马兵部左
  侍郎云中东阑蒋应奎撰
  赐进士第云中磐涧李承式书并篆额
  夫五台山者,乃文殊化现庄严之处,实诸佛接物利生之所。有十二区之大寺,及三百处之名蓝。金阁寺者,乃一也。始建於大唐贞观元年。有释道义远自江表而来,参礼大圣。至此,悟入金阁寺,见楼阁殿堂阶砌并一十二院,纯以黄金所成。大圣与义说法,赐茶毕,义辞出,忽失所在,方悟化寺,遂立石以记之,并将所见绘图进上,太宗皇帝诏十节度使创立焉。铸铜为瓦,渗金为饰,阁建三层九楹,东西一十二院,极其壮丽。至於残唐五代之后,屡经兵燹,遗迹尚存,迄大明嘉靖壬午之岁,有衍法寺比丘了用来礼五台,遍访圣迹,张筵膜拜。至嘉靖四年春抵金阁寺。见其丘墟,喟然曰:“余刻意事佛,而缁庐毁迹,释辈之罪也。”於是草衣木食,劝化十方,遂访故形,构成殿阁三层七楹,僧舍、香厨,俱已完美。惟佛未造金身,乃同孙圆满发心造佛盖殿,以为十方瞻礼之表。于是,竭力募化。遥闻代藩睿主圣智慈贤,容物纳谏,三教同尊,由是敬诣代国,启上贤王,译次梵言,欣悦其善,有所感发,同植良因,共结胜果。命承奉正王相督工兼造,备启完寺之由与墟塌之故,遂捐天禄若干金,谕诸戚里各出己资,垒铜造三头四十二臂大佛一躯,高五丈三尺,渗以金汁,俨然一新,壮观辉煌,晃若金鼎。工既宗毕,复来恭启贤王,佛宇俱成,远近瞻仰。比自我贤王睿主,大作宏庥之化也。上庇皇图万令之祯,下闸寰宇无疆之福。今索文请勒石,以垂永久。台日善善,同清台之心也。若日积缘成业,以望天外之感,非台所知也。於是贤王圣量,聪明弗怀。洪慈明儒,撰文壮其始末。呜呼!自汉唐以来,佛传於中国,佛寺虽多,罕闻淘冶铜像五丈三尺者,鲜矣!惟宋太祖於镇洲造大佛一躯,高七丈三尺,乃天赐铜於井中,龙发木於滹沱,良为天助其像也。除宋初之佛,再无过此者。近岁以来,惟此一像而已。是役也,始於嘉靖二十三年春.成於嘉靖三十四年秋。为是之记,乃为铭日:
  贤王睿智, 积善有余。 下谕国戚, 各出己资。
  造佛金身, 五丈三尺。 端祝皇图, 福及黎庶。
  慈云普复, 利济一切。 金枝繁茂, 宫壶宁谧。
  正化谆谆, 恩及万类。 合国臣僚, 高增禄位。
  八隅清平, 四时顺序。 烽息边庭, 讼简调顺。
  民安物阜, 亿兆寿域。 凡决有情, 同圆种智。
  大明嘉靖三十七年八月吉日代藩恒山立石,永存不朽。
  重修金阁寺大阁前殿后殿碑记
  且夫天人其合一者乎?人力未至而诿诸气运者,愚而妄也。丙子春,余莅任始,因公过金阁?目睹佛阁之崇大,圣像为台寺之首。推第建立年远,兽仆脊塌,旃崩桷折,而墙垣亦颓缺过半。瞻礼之下,未尝不喟然而叹:“谓昔兴今废,气运循力能胜也”。越丁丑秋,再过兹岭,遥瞻殿阁晕飞鸟革,焕乎一新。而前后殿并钟鼓楼,相继整葺如旧,即而询之住持僧,余始知矢愿募修,受数载之勤劳者,寺僧同来之法缘者也。慨然倡许捐重资,以董率者,施主王元吉、王元复之乐善也。十方信士舍资以襄事,合寺僧众协力以观成,均有功德,不容泯没焉。向喟然而叹,今不欣然而喜,谓:“几废复兴,虽岂非人力转移哉!”
  夫寺僧之积愿修葺,即修行也。善信之助银修理,实修福也。而菩萨之应感,自有获报于冥冥。至于王施主之令嗣,即于是年入泮,其捷而显焉者也。爰为之记。
  五台县台怀镇巡检司曹瑗敬撰
  五台山殊像寺都纲司通仁敬书
  十方施主姓名及施银数字开列于碑阴
  大清乾隆二十五年五月谷旦
  金阁寺碑文
  五丈余。台山古刹以百数,概无如斯寺之壮且丽者。寺产本饶,历经匪僧败荡一空。余宰是邑,来山恭礼,窃忖:“夫庙貌如是其尊崇,而香火缺如、钟鼓不设,为低徊者久之。”嗣廉得其故檄,都纲司将前僧驱逐,而令清凉石衲僧满洞等兼摄其事。僧人请曰:“寺之产尽质於菩萨顶常住,内计值六百四十金;又前僧称贷五百余金。僧今住持斯寺,无以偿宿逋。奈何?”余踌躇,尚未有以处此。阅数月,僧人复白余:“菩萨顶掌印喇嘛扎萨克闻知其事,慨然发大慈悲,谓青黄衣僧共一家,胡忍自相兼并、岐视而不一援乎”?爰饬典器大象等议,将所质地租止收其半,而岁扣余租以债所负,不权子母,计数年宿逋可除,再数年质产亦得归寺。呜呼!斯寺之不废,伊谁之力欤?扎萨克可谓仁心为质者矣!余迁秩闽中,不获稍留岁月,经理其事,而深佩扎萨克所见者大,不苟於逐利,且喜古刹之有待以兴,将不致终沦於颓败也。爰为之记。
  赐进士出身承德郎升任福建延平府分府知五台县事屠珂撰
  五台山都纲二司 恒庆 脱成
  诸山十大寺
  显通寺海宫 塔院寺绪院 圆照寺德福 广宗寺达喜 栖贤寺鉴征 碧山寺源成 白云寺广敷 竹林寺通念 万缘庵绪真 狮子窝满通 佛光寺圆禅 大明岩来宝 古清凉行实
  台怀镇铺户张孝忠 刘怀德 张恺 陈国桢
  四至:东至西沟坡,西至清凉石岭分水为界,西南至墩口口分水为界,北至黄围垴分水为界,东南至阿长梁底水心为界,东北至石佛堂为界,南至北静室下水心为界。
  崞邑石作 王守德
  大清乾隆五十七年岁次壬子仲夏谷旦
  住持戒纳僧:满洞、满露、满口、满洪等 仝立举之工而举之若易,其人心之诚耶,其我佛之灵耶。其人心之诚,动乎我佛耶。其我佛之灵牖乎?人心耶?此不可知而可知者也,落成之日,记其颠末并资芳名开列于后,以垂不朽云。
  禀生白凤翥薰沐敬撰
  清同治五年五月中浣款旦
  重修五台山金阁寺碑记
  前清优贡生顾润成撰并书
  五台山金阁寺,著名之宝刹也。虽无创建碑记,《清凉志》所载:“昔人见金阁浮空,因建寺焉。”占南台西北岭畔北,文殊大士化宇也。明嘉靖间,旧碑所载,始建於唐。有释道义自江表而来,悟入金阁。大圣与伊说法,赐茶已毕出寺,忽失其所在,方悟化境,故记石焉。以其所见绘图呈於太宗,命天下十节度使创建佛殿三层九楹,并东西十二院。至於五代残唐,屡经兵燹,而遗址尚存。明嘉靖四年,有了和尚来礼五台山,见其寺墟,有感於怀,募化重修殿阁三层七楹。虽佛殿僧寮焕然一新,而佛像尚未造成,於是募化十方。代藩辔王深信佛法,因捐重资铸成三头四十二臂五丈三尺高大佛一躯。代府夫人张氏乐善好施,亦尝造佛斋僧,并造钟鼓楼,种种善事不可胜数。除宋太祖在镇州造七丈三尺高大佛以外,再并无如此高大者,诚为宇宙之大观也,故称灵异焉。自古至今,灵异屡现,佛光普照。历代帝王悉遵其大法,致福消灾。中土殊邦,咸蒙其福佑。所以,历朝不断修饰,古刹精蓝辉映岩岫,宇宙称灵山佛土。年远代湮,寺宇佛像未免无颓废之时,东西十二院已至丘墟,惟有大佛殿遗址尚存。同治年间,有南山极乐寺普济大法师,系河北省宁晋县人,俗姓李,夙具佛性,乘愿再来,道德高深,人称活佛降世。於夏日朝台,路经金阁寺,见大佛殿倒塌已甚.露佛顶,不胜悯焉。夜梦佛所感於是,发起重修。於光绪间,遣皈依弟子宋兰风赴东三省募化,遇董凤和,又化夏春喜。夏君五台山面谕,礼普济化公,嘱伊董成其事。夏君亲派张君春魁为监工人,於民国元年协同住持达芳通公和尚开工。俾殿阁辉煌,佛像庄严,殿堂僧寮无不具备。所以修者,大佛殿、罗汉殿、观音殿、圆觉殿、玉皇殿、地藏殿、选佛场、当人殿、九仙殿、三皇殿、老君堂、关帝庙、天王殿、龙王庙、大仙堂、钟鼓楼、山门、旗杆、石狮、牌楼、石桥、清净堂、万善堂、东西楼一十八间、东西院客舍、僧寮数百余间,又重修清凉石。民国九年告竣,开光传五百罗汉戒一坛,於是梵刹赖此而增光,佛法由斯而愈盛。祈祷灵应,遐迩蒙庥。国家可望其升平,黎民咸蒙其佛佑。上祝国厘,下祈民福,蒸蒸日上,则功德无涯矣。
  民国二四年乙亥孟秋下浣谷旦
  金阁寺碑文
  日本国灵仙三藏大师行迹碑
  中国五台山金阁寺立
  赵朴初书
  阴 文
  日本国译经三藏灵仙和尚道德显彰之碑
  大唐内供三藏灵仙者,日本国南都兴福僧也。贞元二十年(西纪804年)从藤原葛野磨渡唐。负籍长安,卓锡右街醴泉寺。适罽宾国三藏般若欲翻译《大乘本生心地观经》,以灵仙通晓华梵两语,声名藉甚,遂请监掌笔受并译语,终始从事,译迄上进皇帝焉。时唐宪宗元和六年(西纪811年)三月也。帝欢喜不已,御制冠序。后灵仙赴山西省代州紫府五台山,历咨金阁寺、铁勤寺、七佛教诫院等处硕德,钻研不息,为世宗仰。日本国嵯峨天皇,嘉其鸿业誉望,远锡百金。灵仙谢恩,遥通渤海僧贞素,奉献新译《心地观经》二部并佛舍利一万粒。该《经》现存日本国滋贺古刹石山寺。四思彝伦之道,流布扶桑,民庶奉行,风化以淳。灵仙后无几何,迁化于灵境兰若。惜其本贯、世寿、僧腊、没年等史籍失载,旷代寂寥,胜行莫述,仰止兴嗟。
  兹为显彰三藏灵仙和尚遗德,并祈愿中日佛教善邻友好,敬刊贞石,永垂千秋。
  一九八七年六月
  日本国东寺长者石山寺座主大僧正 鹫尾隆辉 谨志
  王留鳌书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