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佛学杂论>>正文内容

憨山大师与紫柏大师的情谊

       

发布时间:2009年04月12日
来源:不详   作者:远尘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憨山大师与紫柏大师的情谊
  [作者:远尘]
  在中国佛教史上,有许多高僧为了解救道友的急难,不顾自身的安危奔走操劳,成为佛门中的佳话。明末四大高僧中的憨山和紫柏大师就是这样的两位高僧。他们之间的深情厚谊就像历史上的管仲和鲍叔牙的友谊一样被后人所称道。本文现就两位大师之间的情谊略作介绍。
  在介绍两位大师的情谊之前,让我们首先来回顾一下两位大师的生平简况。首先介绍憨山大师。憨山大师(1546-1623),俗姓蔡,法名德清,字澄印,号憨山老人,安徽全椒人,是明末四大高僧之一。大师出家之后,极其精进用功,他曾广参诸方大善知识,得到许多高僧的指导。大师早年在五台山龙门坐禅开悟,后来到山东修建寺院、赈济百姓、却被人诬陷为侵吞国家库银。大师临行时,满城百姓都含泪相送。大师被贬流放雷州充军时,依然不忘弘法利生,当时的雷州,因干旱而闹饥荒,瘟疫横行,尸横遍野,民不聊生。大师在当地为百姓作济度道场,并感得天降大雨解除了厉气,成为当地百姓心目中应世菩萨的化身。憨山大师晚年住持曹溪南华寺,为中兴曹溪道场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被后人尊为曹溪中兴之祖。在修行方面,憨山大师主张解行并进、禅净双修和儒释融合。除此之外,憨山大师在文学方面也取得了很高的成就,他的这些作品被收录在《憨山老人梦游集》中,成为研究憨山大师生平思想的重要文献。
  紫柏大师一生所遭受的磨难比憨山大师更多。紫柏大师(1543-1603),讳僧可,字达观,吴江人,姓沈氏,少负侠气,跟随虎丘明觉法师出家,后往清凉燕京,大竖法幢,生兴十余处大丛林,不作方丈。大师从复兴楞严寺开始,最终至云居寺,复兴寺院十五所。万历七年,大师为了方便大藏经的流通,谋划以方册的形式印制大藏经。万历十七年方册藏始刻于五台山,后南迁至浙江径山,藏经版存化城寺。
  紫柏大师生平持戒精严,一衲无余。与当时一些盲目排斥文字的参禅者不同,紫柏大师极重视对经教的闻思学习。大师认为“不立文字”并非不要文字,参禅者若不通文字般若,即不得观照般若,便不能契合实相般若。大师对佛教的各宗派平等并重,提倡发愿礼拜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及西天东土历代祖师。
  紫柏大师虽然身在空门,但无时无刻不在关心着百姓的疾苦。当时的明朝矿税繁重,矿吏横行霸道,百姓们苦不堪言。紫柏决心进京为矿工争一个公道,于万历三十一年上书朝廷请求减少矿税,结果却被宦官权贵所陷害,紫柏大师后被逮捕下狱,最终在狱中圆寂。
  紫柏大师自称一生有“三负”:一是当憨山大师遭陷害充军发配雷州时无力救助,是为“负友”;二是为了百姓减轻矿税而请命未果反遭陷害,是为“负民”;三是未能修编《大明传灯录》以弘扬佛法,是为“负法”。
  紫柏大师的著述有《紫柏尊者全集》、《紫柏尊者别集》和《长松茹退》。《全集》收载他的法语、经释、序跋、铭传、书信和诗歌等;《别集》则补收了《全集》所未收的杂文、赞偈、诗、书问、语录和附录等。《长松茹退》收录的多是紫柏大师的法语。
  紫柏大师虽然到处兴修古刹,但却从未受请担任寺院住持,往往在寺院建成之日,功成身退。处处表现出一位禅者的高风亮节。
  憨山德清只比紫柏小四岁,两人几乎活动在同一时期。两人与京城各界都有往来,在当时都颇负盛名。至于憨山与紫柏大师情谊的建立,则是始于万历十四年的牢山之会。在牢山之会以前,真可与德清两人神交已久,并且已有书信间的往来,但是却一直没有见面的机缘。万历十四年,紫柏携弟子道开等人前往牢山会晤憨山,然而憨山当时正因太后赐大藏经一事,前往京城谢恩。当他从于玉立处得知紫柏已动身东往后,憨山大师便立刻收拾行装,日夜兼程返回牢山。终于,两人相会于牢山山下的即墨城中。次日,两人相偕回山,紫柏在牢山停留了十多天。对于这次的相见,两人大有相见恨晚之感,从此相约为生平之交。紫柏大师曾作有《牢山访憨清公》诗云:
  吾道沈冥久,谁唱齐鲁风,闲来居海上,名误落山东。水接田横岛,云连慧炬峰,相寻不相见,踏遍法身中。
  虽是初次见面,但是两人的情趣非常相投,大有相见恨晚的感慨。憨山在《径山达观可禅师塔铭》中说:“是夜,一见大欢笑。明发,请还山,留旬日,心相印契,师即以予为知音,许师生平矣。”关于两位大师初次会晤的情形,《憨山大师年谱疏》收录了德清的弟子福征的评价:“憨祖自别妙峰,所称法门深契,无如达观。积岁相思,千里命驾,见面针锋,比日相对。……牢山一见,谊足千古矣。”
  这十余天的会晤,奠定了憨山与紫柏大师深厚的情谊。紫柏在离别憨山大师时作有《留别憨公》一诗:
  大道久荒凉,离歌东海旁。行踪将万里,津济正微茫。白日肝肠苦,青山骨肉香。相逢即相别,挥泪欲沾裳。
  诗中将两人会晤的短暂,以及依依不舍的深情展露无遗。
  万历二十年,紫柏兴复了石经山皖公塔院。当时憨山正在京城,紫柏邀请他观石经,并请他为之作记。憨山于是有《复涿州石经山琬公塔记》与《涿州西石经山雷音堀舍利记》之作。石经山之事成后,憨山与紫柏回到慈寿寺,“同居西郊园中,对谈四十昼夜目不交睫,信为平生快事。”此次两位大师交谈的主要内容是商议修订明朝的《传灯录》。当时憨山大师深感禅宗的衰败,与紫柏大师相约赴曹溪以开法脉。
  续灯之事谈定后,紫柏先至匡山等候。但是在此时,憨山大师却被诬以“私创寺院”罪名,被捕入狱。紫柏大师闻知后,随即诵百部《法华经》,祈求憨山大师出狱。经过几翻周折,憨山虽被免死罪,但仍判遣戍广东雷阳。紫柏在得知后,立刻出发先前往曹溪等候憨山大师。憨山大师在《憨山老人自序年谱》中,详细记述了两人这一段因缘:
  予被难时,师正居天池,闻报大惊曰:“憨公已矣,则曹溪之愿未了也。”师遂先至曹溪,回至聊城,闻予将出,遂回金陵以待。予至,则相别于江中旅泊庵中。师意欲力为白其枉,予曰:“君父之命,臣子之事无异也,况定业乎?”师幸勿言。临歧把臂曰:“在天池闻师难,及对佛许诵《法华经》百部,以保无虞。”我之心,师之舌也。予唯唯谢别,师为作《逐客说》。
  由憨山大师与紫柏大师交往的这段经历可以看出,紫柏大师为了憨山大师的安危,以诵经发愿的方式祈求德清不死,并且还不远千里候德清于金陵,可见紫柏大师对憨山大师的深厚情谊。
  虽然憨山大师极力地劝阻,但是在与德清相别后,还是再度入京,为营救之事奔走于各界。此时远在广东的憨山,也没有因此而丧志,他不仅以道德教化雷阳百姓而受到大众的爱戴,而且还在被戍五年之后,又以南韶观察祝兴存的延请前往曹溪,展开复兴曹溪的工作。紫柏感念憨山在曹溪的功绩,作有《康居国会尊者像赞寄憨公并序》一首。其序言:“曹溪肉佛所现,自唐及宋,饮曹溪而得道者,代不乏人。迩来曹溪涸矣,又藉憨师以谪戍为波澜,而曹源复活。”紫柏大师在这段话中,高度评价了憨山为复兴曹溪道场所做的功绩,也表达了对憨山无限感佩与思念之情。
  不仅紫柏大师处处为憨山大师着想,憨山大师也对紫柏钦佩有加。憨山在《与达观禅师》书问中,表达了对紫柏大师深深的敬意:“……昨礼座下,辱法爱,连宵彻夜,真言密语,如咒病龙,心心在云雨二,即克伽能领深恩矣。唯师一一辛苦中来,某一旦坐受其惠,竟何以报?想十方诸佛,定为此会生欢喜,发赞叹耳,此缘非小小。”这段话是憨山大师对自己受到紫柏大师教诲指点的感恩之情的流露。
  憨山大师还在《径山达观可禅师塔铭》高度评价了紫柏大师的生平业绩:“……(紫柏大师)独以荷负大法为怀。每见古刹荒废,必至恢复,始从楞严,终至归宗、云居等,重兴梵刹一十五所。除刻大藏,凡古名尊宿语录,若寂音尊者,所著诸经论文集,及苏长公易解,尽搜出刻行于世。性耽山水,生平云行鸟飞,一衲无余,无容足地。……呜呼!师岂常人哉?即其见地直捷稳密,当上追古人,其悲愿利生,弘护三宝,是名应身大士。有人问师何如人,予曰:‘正法可无临济德山,末法不可无此老也。’”
  憨山大师在这段评论中,将紫柏大师比喻为末法时代能够扭转乾坤的法匠,铭文中对紫柏大师的崇敬赞叹之情,溢于言表。
  从《塔铭》全文来看,憨山大师不仅十分中肯地介绍了紫柏大师的一生,另一方面也回顾了两位高僧之间的深情厚谊和憨山大师对紫柏的深深缅怀之情。
  憨山大师还写有四首《紫柏大师赞》,高度赞扬了紫柏大师的高尚品格和对佛教事业所作的不平凡的业绩。其第三首云:
  定乾坤眼,如悬宝镜。有临之者,妍媸莫遁。倒握太阿,与人不吝。魔外撄之,丧身失命。无手行拳,拳不在手。无舌解语,语不在口。须眉略露,其形似有。若扣其中,自不能剖。
  本诗赞扬了紫柏大师刚正不阿、舍己为人、临危不惧、视死如归的英雄品格,对紫柏大师的不幸遭遇深感同情和惋惜。从这首诗中足可感受到憨山大师对紫柏大师的深情。
  憨山大师还在《祭达观大师文》中以催人泪下的言语追忆了与紫柏大师之间冰清玉洁的友谊,文曰:“呜呼!师之为法门也,实抱程婴、杵臼之心;师之为知己也,殆非管鲍、陈雷之比。予荷皇仁之薄罚兮,在师心犹为已;予被放于岭表兮,师伫候于江沚;一见悲欢而交集兮,如九原之复起;予与师作永诀兮,甘为炎方之厉鬼;师嘱予以宁志兮,冀幽扃之再启;予挥涕以临长路兮,师执手含悲而不语;维时关山一别兮,日月若天心知;师之不我忘兮,每丁宁其无以师;以愿力所持兮,誓不负其本始;乃敛起太阿之光焰兮,不愿放于尘滓;冀和壁之必信兮,不息隋珠之轻抵。”
  万历三十一年紫柏大师因妖书事件而坐化。次年,憨山又复贬雷州,对于真可罹害的救援及坐化后的浮葬事宜,憨山都无法出力。在万历三十二年紫柏大师肉身南还时,憨山大师特别嘱咐弟子大义奉龛而至。万历四十四年,由德清亲自为真可举行荼毗仪式,应验了真可生前嘱咐德清:“吾他日即先公死,后事嘱公”的预言。德清在《祭文》中,表露出对真可无限感念的哀戚之情。紫柏真可归塔后,德清作《达观可禅师塔铭》,历述紫柏大师不平凡的一生。
  在紫柏大师归藏径山之后,德清又主持审阅他的生平著作之事,并为之作序。在憨山大师与众弟子的努力下,《紫柏尊者全集》于天启年间付梓刊刻。憨山与紫柏之间的情谊,不仅在佛门少见,就是在俗世间也相当稀有。故德清弟子福征盛赞两人“谊足千古”。
  憨山大师与紫柏大师相互交往过程中,时刻为佛教的前途和对方的安危考虑,而从来不顾自身的安危,这种可以以生命相托付的友谊不仅为当时的民众赞叹不已,就是对人情淡薄的现代人也将起到发人深省的作用。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