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佛学杂论>>正文内容

内院佛学五科讲习纲要

       

发布时间:2009年04月12日
来源:不详   作者:吕澂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内院佛学五科讲习纲要
  五科讲习乃依先师释教之说而立,意在直指精微,以阶深造,故编次群书,三周区别。周各以一要义贯通,反复研寻,历三五载,亦可与入道矣。初周,主于心性本寂,自觉有此心,而后有此学,故心存则学存,异于外铄,此之谓知本。次周,尽心之用,寂相著明,则真智沛发,舍染趋净必循轨转依而不可遏。三周,充用之量,佛与猩榫叽诵模桓芯垄穑赖榷嗤^之一法界,弘愿行于无极,期全界之圆净,斯乃此学之终鹄也。讲习所资,凡五十书,初周先取根本要文,五经七论而已。
  《法句经》二卷 吴译,《藏要》本。佛说以《法句》始,原构不可得而见矣。此从《阿含》辑之,品类次第,略具旧观,由此知佛教之本也。南传《法句》,始于双品,心性本净,宗义最明。《瑜伽&#8226思所成地》节引《法句》古注,可先参研。再及《出曜》、《譬喻》诸译。
  《阿毗昙心论颂》一卷 晋译,院刻稿本。毗昙,所以解佛说也。迦延九分结集,佛语自诠,是为《毗昙本经》。《心论》抉择旧文,上座正传,则又为晚出诸论所据。九分始于界品,意在明因。有部毗昙改其次第,未可从也。今取法胜自释,并参考《论经》、《杂心》、《甘露味》等绎其文义。
  右毗昙科两种
  《能断金刚般若经》一卷 净译,院刻本。《金刚经》结九部般若之终,所以明般若归趣于一心也。发无上心,乃有何住何行云何调伏之问,所以住行调伏者,乃在般若。罗什译传《大品》,于摩诃萨大心一章别开为《金刚品》,经要于此见矣。宜用隋译《无著论》对读。
  《菩提资粮论颂》一卷 隋译,《藏要》本。般若必取资于方便,菩提庄严,灿然始末,龙树所以建菩萨正行之典范也,今存自在比丘释文,可参读。又可取《十住婆沙》参考。
  右般若科两种
  《摩诃衍宝严经》一卷 失译,院刻会《瑜伽释》本。瑜伽三乘阶梯终归于菩萨藏,《宝积经&#8226迦叶品》举十六相以摄藏中教授,今经其异译也。经谈中道,以离言心性实之,瑜伽本此开宗,抉择分中,解经全文,岂无故欤。今即用《瑜伽释》合读。
  《辨中边论颂》一卷 唐译,《藏要》本。论据《般若》《宝积》以建立者三,心性胜义,以空性为心性也。平等方便,唯识待于无境,有无义相等也。渐次观门,能所因果,由境而后及识也。此瑜伽究竟义,亦即大乘究竟义。后世中观学徒,虽力破之,安能动其毫末哉。唐译论释,改易文次,应取陈译合读。
  右瑜伽科两种
  《胜鬘师子吼经》一卷 宋译,《藏要》本。涅槃明法身不坏,因于摄持正法。胜鬘十四义,由此辗转而生。至说如来藏心感受生死,故为出世正因,则尤属内学大本之谈矣。可用唐译本参读。
  《大乘法界无差别论》一卷 唐译,院刻稿本。必于菩提存心,乃涉涅槃之樊,论称菩提心者,此也。十二门义,曲畅其宗,可作《如来藏章》异门而读。
  右涅槃科两种
  《清净毗尼方广经》一卷 秦译,院刻稿本。经说一切猩镦u法界,探此心源,以得戒体。又详大戒殊胜因缘,亦本于心胜也。《摄论》所谓《毗奈耶瞿沙方广契经》,即是此书。可与晋宋异译及《摄论释》文参读。
  《菩萨戒本羯磨》二卷 唐译,《藏要》本。摄六度为学处,菩萨心戒增上之义著矣。备列科条,此为通轨。唐译文义最胜。可取慧沼《劝发心集》参读。
  右戒律科两种
  上举五经五论悉归于性寂自心一义,故成一周。如何保任此心,固有待于娴习止观,从容践履。次下两籍,堪作准绳,可熟习之。
  《解脱道论》十二卷 粱译《藏要》本。此集上座学说精英,旧师轨范,所存仅此。唐宋习止观者,皆未及知。由有相而无相,则在哂弥睿治纯删芯姓撜f也。
  《六门教授习定论》一卷 唐译《藏要》本。此依《瑜伽&#8226修所成地》而严密组织之。寂因作意一义,创见于此译文,盖所谓不离一切智相应心也。据以通习般若、瑜伽、涅槃三科,观行皆无疑矣。
  次周所习,皆各科正宗,故卷帙稍繁,凡十九种。
  《四阿含经毗昙读》十六卷 晋宋等译,院刻稿本。佛说归于分别,毗昙家言从此而出。今用毗昙九分之意,选录经文,略见后先学说相承之迹而已。以四谛义通经,归极于无余涅槃,经亦谓之尽有漏成无漏,可知原有转依之义。惜乎小乘毗昙,终不得其解也。
  《阿毗达磨俱舍论颂》一卷 唐译,院刻会译本。世亲依分别说之方法料简有宗,撰兹颂本。兼取有、经两部之长,故尽一书而诸义备,印土传习谓之聪明论也。分别三科,谓蕴假而界处实者,盖欲由种子依创明大本。迨后一闻《摄论》,即尽弃所学而学焉,非无故矣。颂义应用世亲自释与《显宗》对读。
  《大乘阿毗达磨经颂》一卷 唐译,院编稿本。此经久已失传,今从《摄论》《庄严》等书对勘辑之。经说十类佛语,首以无始时界为依。又谓一依具染净二分,由是释成“转依”新义,以易“解脱”旧言,故结之曰,转依即解脱也。通般若之微言,辟瑜伽之广轨,枢机在此,顾可忽诸。应取《摄论》《庄严》释文合读。
  《大乘阿毗达磨集论》七卷 唐译《藏要》本。此集《大乘论经》诸思择处,盖由所见之真,所涉之广,所用之切而集之也。故本事分诸门分别,法执不存,抉择谛得条疏,终归无住,此其为大乘毗昙不共义欤。可与《杂集论》合读。
  右毗昙科四种
  《维摩诘所说经》三卷 秦译,《藏要》本。经以菩萨解脱法门为宗,不尽有为而不住无为一语尽之,可谓能得方便般若之神髓者矣。心、佛、猩里o差别,惟声闻学人,不知猩裕什恢男裕恢鹦裕瑹o上菩提,望而却步,是沼薏豢杉啊>S摩提嘶警策,用全力以周旋,又何其真切也。经文可与唐译对读。
  《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廿七卷 秦译,院刻稿本。
  《大智度论》节本二十卷 秦译,院刻稿本。龙树创宏般若,罗什得其真传,故所译经论,篇章开合,具见匠心。经以法名受三假开宗,以涅槃如幻结论,遮小宗之拘执,示佛语之真诠,不坏假名而说实相,是般若之正义也。论判般若、方便两道,贯摄全经,呖兆栽冢岬弥菬o住行,方以建立,与瑜伽说何殊。乃其义不传印度,遂有中观纷执,以迄于今,亦憾事矣。论文繁重,今节录解经文句成二十卷,以便研学。
  《中论颂》一卷 秦译,院刻本。般若历百八法而观空,《中论》示其方隅之作也。缘起法如幻化而有自性执者,盖由取因假设为之。论以假名成空,灭除戏论,要旨在此。惟青目释能得其意。据《无畏论》销文,不逾规矩。今应以唐译《般若灯》刊定文义,更于青目释求其正解。又可参考《顺中论》。
  右般若科四种
  《解深密经》五卷 唐译《藏要》本。经解不了义佛语,于空性义,尤三致意焉。三相以成无性,七如以判胜义,皆分别说空而示异于一切说也。依他无执而知圆成,唯识真如,唯识所现,此悉系于瑜伽,故《分别瑜伽》一品,至详且尽,论之宗经中可见也。经分染净法为依圆,而发起观行必从依他著力,此又旁通于《大乘毗昙经》矣。可取宋陈异译对读。
  《瑜伽师地论本地分菩萨地》十六卷 唐译,《藏要》本。《瑜伽》系重心于《菩萨地》,亦犹《华严》之有《十地品》也。十法四周,敷陈道果,而独详明持法。自种姓发心,以至一切菩提分,无不摄焉。盖三祇难行,精勤不息,必任持此心不失,乃有堪能。则舍六度万行,触处凭依,又何以致其操存之功欤。此论可取凉宋异译及《大乘庄严经论》对读。又宜参考《瑜伽抉择分&#8226真实品》一段。
  《显扬圣教论颂》一卷 唐译,院刻本。
  《摄大乘论本》一卷 唐译,《藏要》本。《显扬》宗《深密经》,《摄论》宗《毗昙经》,俱说依他为杂染。而一则别净法为圆成,一则通依他有净分,立意不无微异矣。《显扬》以二谛立纲,视慧度、瑜伽为一,此承前般若之说。《摄论》由名言种而说自性缘起,藉意言而入所知相,此启后唯识之宗。学说潜移,亦不可不知也。《显扬》释《思所成》,谓离九事,《摄论》解无分别智,谓离五相,无思其所不思,无分别其所不分别,如此而已矣。《显扬颂》可取《释论》寻绎文义,《摄论》可取陈魏隋异译及《世亲释论》合读。
  右瑜伽科四种
  《妙法莲华经》七卷 秦译,《藏要》本。
  《大般涅槃经&#8226正法分》八卷 凉译,院刻本。三乘方便之义不著,声闻回大之事无征,则一切猩杂蟹鹦砸辔匆籽砸病!斗ㄈA》于此,著语无多,曲譬而喻,堪云《涅槃》之先河矣。佛出世间,唯一因缘,开示佛智。说法意无不慈,而闻者或未能信,以是究竟胜义,垂灭乃宣。涅槃卅二问,最初长寿因缘,即在慈护猩S终f一阐提于佛语无丝毫信受,此与《法华》之义可谓后先相贯也。惟一阐提,穷极世欲,故于佛语漠然。猩蟹鹦栽普撸毕鲁挟敚杉核扇撕踉铡!斗ㄈA》可以魏译《优婆提舍》参读。梵藏仅传略本,今判为《正法分》先读,并以《大法鼓经》及《本有今无偈论》参读。
  《楞伽阿跋多罗宝经》四卷 宋译,《藏要》本。经依毗昙百八句推阐诸佛内证圣智第一义心,原始要终,为涅槃学之正轨。唯佛与佛乃尽实际,故经说自共法相,一出于法佛等流,账^佛境也。至以阿赖耶识解如来藏,谓为善不善因,及其致也,心转依而即真如,亦即解脱。三法会归,则又益穷《胜鬘》之奥蕴矣。可用唐译本合读。
  《究竟一乘宝性论偈》一卷 魏译,《藏要》本。涅槃宣说三宝同一性相,常住不变,论初三句,抉择此宗。余四句说性、菩提、功德、业,盖又今本《涅槃》未传之义也。空寂与佛性,一法而异诠,斯乃说意之殊,岂空性而外别有佛性也哉!拘拘空有之见,难以得其真矣。颂本取释绎文,又可用《佛性论》参考。
  右涅槃科四种
  《郁伽长者所问经》一卷 曹魏译,院刻稿本。经说菩萨二芯蛹页黾医涞滦刑帡鞅M其极,入道之实,未容稍忽也。出家功德殊胜,而在家地亦可以方便度行学出家戒,是乃不共之谈,堪以建立居士道场者也。可用《优婆塞戒经》参读。
  右戒律科一种
  此周要旨在于转依,道远时长,困行艰虑,果何以增上相资。习次两书,当有所得。
  《因明入正理论》一卷 唐译,《藏要》本。思惟论议,有轨可循,则致用宏而事功倍,因明其必学也。方式哂茫蛑饡r推移,而真实简持,酌中立说,无逾于《入论》矣。可用《理门论》参读,以尽其义。
  《大方广佛华严经&#8226修慈分》一卷 唐译,院刻稿本。《涅槃经》谓慈为善本,慈即佛性,赵沼械渺兜佬膶嵉轮砸玻∥ㄐ挠写龋瞬蝗天都海y已于圆满佛智之求。不忍于人,而弗舍于成熟有情之愿,菩提根本,岂不在是欤!《修慈分》说三劫广行,应修慈心以自调伏,庶几于菩提分安乐不疲,处流转中,无感苦逼。学者欲习增上止观,应知所务矣。
  三周穷各科之究竟,所习之书,亦十九种。
  《诸法集要经》十卷 宋译,院刻本。《阿含》别裁有《正法念处经》,晚世一分小乘之所宗也。今准《法句》集其伽陀,义本唯心,说详业感,而以慈忍教授,不舍有情,推论至于六度,亦几与大乘相通矣。可用《念处经》对读。
  《入阿毗达磨论》二卷 唐译,院刻稿本。
  《四谛论》四卷 陈译,院刻本。《俱舍论》出,而有部、经部学说变通,各极其致,二论略表见之。《入论》视佛说为法句,乃谓名、句、文身依语而生,如智带义影像而现,俨然外宗,是执自性实有之极也。《四谛论》力反一切有说,矫枉过正,至不惜与分别论者合流,而谓涅槃因灭为有余,果灭为无余,则又沈空之至也。各趋一端,迷途不反,其难语于法界之真,为失均矣。
  《论事标目》一卷 院编稿本。《论事》为锡兰(今斯里兰卡)所传小乘部执异论,标目二百有余,一一据上座本宗破之。今条列所破,而诸家异义灿然毕见矣。其中时出新说,如案达派谓有生法二空,中观家尝据以自饰其宗,亦可见小乘之善变也。宜与《异部宗轮论》对读。
  右毗昙科四种
  《大般若经&#8226曼殊室利分》二卷 唐译,院刻稿本。法界以平等相建立,惟甚深般若得之,无住纵横,庄严一相,此文殊学与龙树无著鼎峙者也。经谓法界即是如来,更无所证,我来亲近,专为利乐一切有情。盖由无得研穷,乃能利生纯挚,言外之意,可不深长思欤!宜用梁译本参读。
  《佛母般若圆集要义论》一卷 宋译,院刻合释论本。论有二殊胜义,文字般若之为法界等流也,实相般若之为自性净识也。净识其境,法界其依,而般若缘起源泉混混矣。三十二门,总摄经要,差别十六空,对治十散动,瑜伽正轨,不紊丝毫,是尤难能可贵也。今存《三宝尊释论》,可以参读。
  《广百论释》十卷 唐译,院刻稿本。《百论》广破法自性执,护法以真无俗有释之最精。盖谓俗谛亲证为先,方乃起说,意兼后得依他而有之也。又谓俗有,托佛悲愿,信顺修行,意不失于世出世间胜道也。真无以端其趣,俗有以得其通,遂能生死萧然,利乐无尽,此证性空最极善巧者,又岂徒托空言一法不立已哉!晚世中观亦以二谛为说,紫朱郑雅,应知有辨矣。可以《百字论》参读。
  《大乘掌珍论》二卷 唐译,《藏要》本。般若而瑜伽,一相而三相,说固一贯也。空性实然而于有情未能恝置,其立说之大本一也。空不异色,妄法是常,依他后得之必为利生,所据又一也。清辨独以中观标异,缘无所缘,行无所行,荡然无寄,一往趋空,是齐末之玄谈,曾何与于实际。正学销沉,竟与哙伍,驯至分河空有,视若固然,亦迷倒之甚矣。今附其书《掌珍》于末,以见异萌之田,应加料简而已。
  右般若科四种
  《华严七品颂本》三卷 唐译,院编稿本。展转一心,深入法界,此菩萨瑜伽之极致,而《华严》所备详者也。今以《十地品》为总枢,取三处赞及十回向翼其前,如来出现及普贤行愿从其后,各集颂文,以便研诵。盖仿龙树《婆沙》但释本偈之意也。回向所以连一心于法界。出现又举法界以感赴有情,法界缘起之义,由此见之矣。颂文仍用长行绎文而读。
  《观所缘论释》一卷 唐译,《藏要》本。唯识观行之所据,万法备于一心而已。法有待于心缘,缘有待于心现,故内境建立又最为根本之义也。意识继前五识而起,不能迳缘外色,护法释特简别之,根境互因,而本识功能浑然无迹,又别具深意焉。孰谓此师立说遂支离灭裂欤。今传译本不全,应取陈、唐两译论文合读,得其全蕴。
  《成唯识宝生论》五卷 唐译,《藏要》本。能所唯心现,此无境唯识也。贪信亦唯心现,此染净唯识也。徒解无境不谓之善住大乘,深识爱源唯自心,而后谓之善住也。此护法之所以释成《二十唯识》者也。省识心源,两离欣戚,殷勤意乐,度极无边,此清净方便而为善住也。由是而友教有功,身语成业,以至他心得实,佛境是归,唯识之要,均确然可指,斯之谓成唯识也。未有至斩粍诱撸笃湓谖叶岩印U撑脐埲保瑧赞首g《二十唯识》补之。
  《成唯识论》节本四卷 唐译,院编稿本。有成唯识而不足以见护法之真,此旁论深芜,师说杂错为之障也。今准颂本,略删节之,则可观矣。唯识以染净立极,染净唯意识凭依,故由习气浊心,能所自转,而说二取有异于二分,由内外取缠而说自证是而证境非。由所缘非离自性,而说境不离心,心亦不离心。由见真而了幻,遣实而假诠,而说识现非真亦可安立致用。是皆护法创义,一一取证于《密严》以成之者。《密严》善净赖耶等同法界之极唱者也,护法所宗,岂不在斯欤。唐译颂文,多所改削,可取《转识论》刊之。
  右瑜伽科四种
  《大方等大云经&#8226大嘘取芬痪?nbsp; 凉译,院刻稿本。此为《涅槃经》之别裁,以百千不共法门宣说猩鷮嵭裕鹦猿W 髯g未全,今取初品存其纲要。经说佛以法界为身,法界等而慧等,而后悉施猩事段叮莿t涅槃之有缘起固不外乎法界缘起也。
  《大乘密严经》三卷 唐译,《藏要》本。
  《佛地经论》七卷 唐译,《藏要》本。二经均说佛之所以为佛者,又均以觉与所觉说之。《密严》穷其源,故曰善净赖耶;《佛地》极其致,故曰清净法界,其实一也。赖耶为瑜伽行境,以无相为指归,猩院响斗鹨病7ń鐬槁}智所缘,由平等而显实,佛之所以契乎猩病4松鸾桓袨橐环ń缯咭病o相平等云者,遍如虚空,法乃成用,绘事后素,必有以为之质也。识净而知心同,界净而知理同,入道之要,亦以贤圣之心为心而已矣。《密严》见护法所宗,《佛地》存戒贤绪论,那烂陀学之重涅槃也,至矣尽矣,蔑以加矣。
  右涅槃科三种
  《六度集经》八卷 吴译,院刻稿本。菩萨戒学之难,以其精神贯彻行事之难也。长劫三祇,受生千万,学处不废六度,即六度皆有难行,此释尊往事之足征,非徒载之空言也。今习《集经》以知其概。本事本生系之律藏,从毗昙家之所判也。可以《菩萨本生鬘论》参读。
  《佛所行赞》五卷 凉译,院刻稿本。释尊行事,五部有共同之说。马鸣能文,略藻饰之,遂以传千古矣。随缘起化,事本不常,而一期行迹,真樟髀丁P∽谒婋m湥喽嗨鶈l也。援本事例,附戒律科末习之,可与宋译本对读。
  右戒律科二种
  是周义理以一法界为主,学不能已于利他也,长养菩提,资粮善集,亦有方便之书,应知研习。
  《集量论释节本》六卷 院编稿本。陈那自辑《量论》,所以为深入佛说之门也。佛语所诠,无非遮说,《集量》发明比量因喻,用在简余,遮诠显义。故以意逆志,而般若非执,瑜伽离言,涅槃无倒,一以贯之矣。可用《理门论》对读。
  《大集虚空藏所问经&#8226抉择分》三卷 唐译,《藏要》稿本。大经之有《大集》,亦犹阿含之诵八小松且涣x,法非一途。所以结袝K也。虚空藏问以三十五义抉择,概括正宗,罄无遗蕴,而入般若理趣平等甚深,入瑜伽理趣亦平等甚深,菩萨所行同于涅槃,入法界理趣又无不平等甚深。通习各科,善知抉择,舍此无由矣。
  五科佛学。各以义理推阐,逐时开展,故必历三周而尽其学,合五科而识其全,经之纬之,成章以达,此纯异乎判教之陋说也。所习五十书,时有一二精义,足以省发,华鬘庄严,此学乃益深切著明。融洽身心,不离尘浊,以曲致其哂谩S墒菍W者,道为己任而自成刚健笃实之风。则千百年来,此学交困于神秘虚浮偏枯滞寂者,必可一旦昭苏,复以真精神著见于世。今兹讲习,所以植院学之基,即所以立此学之本,关系至重,愿共学者知所勉焉。
  一九四三年九月稿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