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佛学杂论>>正文内容

谈惜福

       

发布时间:2009年04月12日
来源:不详   作者:大荣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谈惜福
  大荣
  我初人佛门时,曾看过智光上人《五灯会元》的节录手抄本,其中有一则公案,提到一位居士问黄蘖禅师:“食禄即是,不食即是。一师答:“食是禄,不食是幅。”意谓“禄”的层次低于“幅”,要我们有昕抉择。
  我们可以从食衣住行四个角度来谈惜幅。
  第一要“莫食求生肉,莫贪杯中物”,因求生都是父精母血结合而成的生命体,一旦遇到危险,就会产生恐怖、忿怒、仇恨、敌视,产生毒素,如果把毒素装进肚子里,无异是引很人室,必受其害。在家弟子万不得已,也只能吃三净肉:不见杀、不闻杀、不为我杀。现代人不但不懂得惜福,更不懂得“惜禄”。如果懂得惜幅,就要讲求清淡、节约;懂得惜禄,就应该保存应有的“依禄”。寺院中进食必心存五观,“过堂”规矩也是在提醒我们惜福惜禄。
  第二是衣著讲求质地结实、款式端正大方,不求怪异,免生邪念。佛制三衣,为出家弟子在作务、接众、法会时所穿,既合乎经济原则,又台乎礼仪,植福惜幅,故称幅田衣。此外,苦行僧穿的百衲六,是惜福的最佳表徽;在家众上佛堂穿的海青,是唐朝的古装,亦肃穆端庄。
  在住的方面,在家众先求一个可以容身的“壳”,有了壳才能“聚幅”,才能开创事业。但依佛陀的教诲,最主要的还是要将“心”安住于适当的住所——四念处:(一)身念处--观身不净;(二)受念处—观受是苦;(三)心念处—观心无常;(四)法念处—观法无我。人若能将心思寄托于这四种观念而住,是名正住,才真正懂得“惜福”、“植幅”,其福将源源而来。
  行,指的是交通工具,此处不论,只就“行”蕴而言。佛法中有个很适当的比喻,说“行如芭蕉”,行是一层一层的包里著,若将其层层剥脱,最后是空无实体的,这种行相流露出来,就为“利刀断水水更流一。念念迁流的“念”,若顺著好的方向流去,就是好的;若顺著不好的方向发展,那就坏事了!学佛的人,最主要的课题,就是要把这个如洪水猛兽的念头,带向正途发展,带向佛道迈进,这就叫作“修行”。苦海无边,回头是岸,懂得把念流稳于正业的人有福了!懂得“一念清净一念佛,念念清净念念佛”的人有福了!
  末了,谨拈几句作结:
  惜福植福,步履踏实;
  食衣住行,讲求合度;
  心思浮现,朝向觉路;
  若要惜福,多多念佛。 (摘自《慧炬》第319期)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