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佛学杂论>>正文内容

柳宗元的寓言与佛经

       

发布时间:2009年04月12日
来源:不详   作者:道 元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柳宗元的寓言与佛经
  道 元
  柳宗元是唐宋八大家之一,著名的文学家和散文家。他的文章各体兼长,无论是政论、游记、散文、寓言等,都有独到的成就。尤其是在他的散文中有一部份寓言,寓意深刻,说理精辟,趣味隽永,耐人寻味。他的寓言获得如此成就与佛经学习对他影响是分不开的。以下从三个方面来阐述:
  l、膺代中期离蓄的复兴
  我国是一个寓言创作非常发达的国家,寓言之多,如大林深泉;同希腊、印度成为世界寓言三大发源地。早在先秦时代,我国的寓言就绪出了灿烂的成果。比如“墨子”、“孟子”、“庄子”、“韩非子”、“吕氏春秋”和“战国策”里都记载了大量的寓言故事,形成了寓言故事群。从先秦一直发展到近代,形成了我们自己民族源远流长的寓言。
  先秦到唐代的寓言有两个特点:①中国寓言所描写的体裁绝大多数是写人,比如:“孟子·公孙丑上”里的“揠苗助长”,“庄子”里的“苞丁解牛”,“韩非子·五蠹”里的“守株待兔”,以及“吕氏春秋”里的“刻舟求剑”。而写动物的寓言很少,比如:“战国策”里的“狐假虎威”。从这一点上讲同古希腊和印度寓言大不相同。因为,希腊和印度写动物的寓言故事特别多。②我国先秦到唐代的寓言基本上是依附在散文之中,作为说理,使说理透彻明了;寓言本身并不是独立成篇,也就是没有成为一篇完整的独立的文学作品,只是在文章中出现。在中国早期寓言中,寓言没有题目,而今天我们见到寓言都有题目,这题名都是后人加的。总之,从先秦开始的寓言一般是着重论辩,它是作品有机的组成部份,本身没有独立的价值。伹我国的寓言有很多优点,寓言故事的“喻体”与所要表达的意义的“喻依”配合贴切,寓意深刻,思想机智,观察敏锐,哲理性强,感情充沛。先秦寓言通常被称为“哲理寓言”。而两汉时期的寓言所得成就不如先秦,但数量比较多,除继承先秦的寓言之外,又发展了劝戒寓言,所以两汉的寓言被称为“劝戒寓言”。
  先秦到唐朝差不多五百年,在这期间,寓言创作比较消沉,没有多大特点。这种情况到唐代中叶寓言才得到发展,开始了我国寓言发展的第二个高潮。原因有二:①由于印度大量的佛经中的寓言故事翻译而传入中国,为中国的寓莒创作注入了新的血液,产生一定的影响;②由于安史之后,古文运动的兴起,寓言也出现了复兴。因此,唐代中叶的寓言是先秦以后寓言创作的新高潮。这段时间的寓言创作,也是古文运动的作家。如:元结、韩愈、柳宗元、刘禹锡、皮日休、陆龟蒙等人,在他们的文中寓言作品有不少,这些作品的思想性和艺术性都达到了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从未达到的高涨势态。在唐代中叶寓言的复兴,以柳宗元的寓言为最有代表性。因柳宗元文章中的寓言数量比较多,其创作成就在古文运动中为最高,写的寓言故事据统计有二十多个,其中的“三戒”(临江之麋、黔之驴和永某氏之鼠)、“熊说”、“鹘说”、“蝜虾传”、“哀溺女”、“鞭贾”、“谪龙说”、“东海苦”、“僧土孙文”等,都是委婉生动,饶有兴味的寓言故事。一般成为寓言必须具有两个条件:一、“幻设为文”的虚构故事;二、这个故事当中要包含深刻的寓意,比如以“拔苗助长”来说,给人启发不能急于求成的道理。柳宗元的作品就具足了这两个条件。他的寓言故事体现了中唐以来产生寓言的新生形态,在一定程度上讲,他突破了先秦的寓言,从而超过了先秦以来的寓言。这当然有多种因素。特别重要的是外来文化对他寓言创作的影响,那就是印度佛经中的寓言故事传入中国,对他的寓言创作起了深刻的影响。
  二、佛经的寓言故事对柳宗元的影响
  印度同中国一样是世界寓言发源地之一。印度早在上古时期,佛陀降生以前,印度大陆就有数不清的寓言故事在民间流传,所以,印度寓言的出现此中国书面记载更早。当时,印度的寓言基本上都是群众口头创作,流传广泛,没有书面记载,也不知作者究竟是谁;而其中某些寓言故事由于家口相传,补充加工,在不同的地区,不同的时代,同一个寓言故事往往有好几种说法。经过相当长的口头流传,后来才有书面记载。印度记载古代寓言故事性的著名著作有:“五卷书”(Pan~catantra)、“故事海”(Kathasaritsagara)、“大故事花束”(Brhatkathaman~jira)、“盖世嘉言集”(Hitopadas'a)。这些书籍在印度都非常流行。其中只有“五卷书”译成汉文,其余三本还未翻译。
  然而,佛教跟印度古代寓言结下不解之缘,关系十分密切。佛陀诞生在印度,成道以后,为了转大法输,更好地宣传佛教,使教义通俗易懂,妙趣横生,引人入胜,让人喜闻乐见,首先以一个生动的寓言故事作引导,然后来讲说佛法,揭示真理。如“百喻经”偈颂所日:“如阿伽陀药,树叶而里之。取药涂毒竟,树叶还弃之。戏笑如叶里,实义在其中。智者取正义,戏笑便应弃。”意思是说,佛教的教义就如同阿伽陀药(不死之药),这种药是用树叶里着;药涂冶之后,树叶也就丢掉了。而戏笑也是如此。这里把寓言故事此作里药的树叶,深刻的含义正寄寓其中,让人们借寓意领悟佛法。因此,佛教就引用印度古代寓言,并发挥寓言的妙用,甚至还创作大量寓言,来进行说教。从佛教“阿含经”开始,佛经的寓言故事不断出现,层出不穷,跟寓言的关系越来越密切。以至后来佛经方面对寓言故事的保存、汇集、加工,曾对印度古代寓言起重要的作用,佛经成了收集印度古代寓言故事的宝库。譬如,巴利文的r佛本生经”,就是一部文学性很强的作品,里面收入了五百个寓言故事,都是生动活泼的散文体。在佛教传入中国后,佛经也随之而入。在翻译佛经中,文学性很强的寓言故事的经典有:“生经”、“贤愚经”、“撰集百缘经”、“杂宝藏经”、“十诵律”、“根本说一切有部昆奈耶”、“百喻经”、“杂譬喻经”、“旧杂譬喻经”等等。这些佛经都有大量的寓言记载,文中有自己的特点,往往通过佛陀本身故事所写的,基本情节还是保存印度寓言的原貌。印度寓言和中国先秦寓言各有特点和色彩;印度寓言想象力丰富,文学性强;中国先秦寓言思想敏锐,哲理性强。总之,古代印度寓言有两个特点:①动物寓言数量极多,如“五卷书”里就记载了大量的动物故事,“佛本生经”里就有一百七十个动物故事。②结构形式完整严谨,故事有头有尾,同中国先秦寓言附在作品著作中有很大不同。而佛经中寓言结构形式有特别完整的格局,总的讲有三点:①寓言有题目;②正文当中前面一大部份用来叙说故事,在寓言中称之为“喻体”;(3)正文中最后一段讲道理,点明故事中所包含的喻意,在寓言中,称之为“喻依”。在佛经中都具备这三点,比如“百喻经”、“杂譬喻经”等就是典型事例,其故事幽默有趣,从结构形式上讲也是佛经语言的典范。
  在汉魏两晋南北朝时大量的佛经就源远不断地翻译到中国,对我国的寓言发生了潜移默化的作用。而在中国佛教史上佛经翻译规模宏大,踊现很多翻译家,如:鸠摩罗什、安世高、玄奘、义净等。在这里他们起了重要的媒介作用。唐代中期是佛经大放光彩的时期,对我国文学的影响很大。柳宗元正处在这个时期。他自幼好佛,写下不少对佛教赞美和信仰的诗篇。后来因参与以王叔文为首的政治革新活动,改任礼部员外即。革新失败,被眨为永州司马,在这期间,他阅读了大量佛经。所以,他的寓言创作明显地受到佛经的影响。比如说他的“东海苦”,所说的是两个学佛的人,同出毗卢遮那海,一个人安于现状不用功,最后一事无成;另一个人却和他恰恰相反,不断进取,精进不退地用功,功到自然成,即生净土。而且,后面一段还使用了很多佛经中的语言。从他这个寓言故事来讲,他完全是受到佛经的影响,而创造出来的寓言。另外,他有一部份的寓言,是根据佛经中的寓言脱胎转化而再创作。从整体上来讲,他受佛经寓言影响有两个方面:①体裁。他的寓言约有半数以上以动物为体裁的寓言。他所描写的动物对象,通常都是以佛经寓言中的动物为主角,如:鹿、驴、鼠、熊、猴等。再如“贤愚经”卷六“月光王施头品”曰:“虎豹豺狼,禽兽之属,自投自掷,跳跟鸣叫;”在、“生经”卷一“佛说弊弥猴经”中,也是描写动物。他从佛经寓言中得到了启发,故以动物为体裁。②结构形式。中国寓言发展到唐中叶柳宗元等人的手里,形成了独立的寓言文学故事。他的寓言都有题目,同佛经寓言故事一样,首先讲故事,在讲故事之后,也用一段话讲道理,点明故事中所包含的寓意。这是佛经寓言对他影响的结果。
  三、“黔之驴”的渊源及其递变之由来
  “黔之驴”是柳宗元寓言的代表作,是他革新失败后贬至永州所写,文章不到二百字,却写得很生动有味,发人深思。然而,柳宗元的取材渊源,出处又在那里呢?
  有人说,柳宗元的“黔之驴”是来源于古代印度寓言中一个
  的故事体裁,并且说,此故事曾记载在“五卷书”和“佛本生经”里。如果说柳宗元的“黔之驴”体裁来源于古代印度寓言,这话没有错,也毫无疑问之处。因为,关于古代印度寓言中一个
  的故事,在东南亚流传卖泛,还流行于世界,并一致共认,此故事是来源于古代印度寓莒。如果说柳宗元的“黔之驴”取材是受“五卷书”的影响而写的,那就牛头不对马嘴,大错特错,无稽之谈。因为,印度的“五卷书”是二十世纪翻译到中国,在唐代中叶还没有传到我国,怎能说柳宗元的“黔之驴”受“五卷书”的影响呢?
  “佛本生经”在唐初就翻译到中国。如果说柳宗元的“黔之驴”是受“佛本生经”影响,也并不完全正确。因为,“佛本生经”中讲的驴是处于被动地位,而柳宗元笔下的驴是处于主动地位,驴主动地踢了老虎一蹄。可是,“佛本生经”里的驴只讲驴叫一声,没有踢虎。那么,柳宗元“黔之驴”的体裁究竟取于何处?在西晋时,法炬译的“佛说群牛譬经”里就可以找出答案。“佛说群牛譬经”里讲的驴不但鸣叫,而且踢了虎一蹄,这与柳宗元的“黔之驴”中的驴完全相似。所以,应该说柳宗元的“黔之驴”是受“佛说群牛譬经”的影响。
  佛经的故事在中国这块土地上流传相当深远,渗透到我国各族人民生活之中,对中国文化的影响之深、之广、之大,是不可估量。如果说我国古代文化艺术宝库里储藏着一箱箱一匣匣的珍奇瑰宝,那么,佛经的寓言故事和佛教文化,便是其中一箱一匣独放异彩的稀世之实,闪闪发光。因此,佛经寓言故事是我国宝库中一份宝贵遗产,其艺术生命之树是常青的。
  摘自《内明》191期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