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佛学杂论>>正文内容

铃木大拙与上海

       

发布时间:2009年04月12日
来源:不详   作者:邢东风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铃木大拙与上海
  作者:邢东风
  铃木大拙(1870-1966)是日本著名的佛教思想家和学者。在他90多年的生涯中,以其丰富的经历和大量的著作与许多国家发生过交涉,产生过世界性影响,因此被称为“世界的禅者”。在这位世界性人物的生平经历和精神世界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那就是他与中国的关系。说到铃木与中国的关系,恐怕人们首先会想到1980-90年代他的著作在中国流行的情况,对于多少了解禅宗史研究的人来说,也许还会想到他与胡适的交往。其实铃木大拙与中国的关系远不限于这些,且不说他的精神世界――即知识、学术、思想等方面――有许多与中国难分难解的成分,仅就他的经历来说,他生前曾经两次到中国访问,其中第一次是在1918年,第二次是在1934年。至于他在其他场合与中国人的接触,也不仅仅限于胡适。大致可以说,铃木作为一个面向世界的日本人,他对中国的兴趣及其和中国的接触,比起有的专门从事中国问题研究的人来也未必逊色多少。然而遗憾的是,相关的资料在中国已经没有多少保存,于是人们很难了解他与中国交涉的具体情况;在海外,此类资料虽有相对较多的保存,可是一直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随着岁月流逝,铃木大拙与中国交往的一幕幕经历,大多已从人们的记忆中消失,而残存的记忆仅仅是一些碎片而已。
  为了弄清铃木大拙与中国接触的情况,笔者近年来断断续续地搜集中日两国保存的相关资料,并结合铃木访华遗迹的实地追踪调查,试图尽可能将他的访华经历加以复原。目前主要关注的目标是铃木1934年的访华经历。铃木此行是一次专门性的佛教之旅,为的是调查当时中国佛教的现状,而且他是抱着对中国佛教的希望以及对中国友好的态度而来。在这次访问中,他在中国各地走访了许多著名的寺院和相关场所,会见了当时中国佛教界、学术界以及政界的许多重要人物。这次访问既使他对中国佛教获得了具体的了解,又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并且激发了他对佛教问题的思考。此外,通过他的这次访问,还给后人保留了当时中国佛教的许多记忆,由于这些记忆在中国已经踪迹难寻,于是也就更加珍贵。总之,通过对铃木此次访华进行追踪调查,尽可能弄清他当时到过哪些地方,见过何等人物,有过怎样的接触,相关人物、地点、机构的背景资料,造访地点的遗迹状况,等等,既可以弄清他与中国接触的具体经历,又可以再现已经失去记忆的当初中国佛教的某些场景,因此很有意义。
  由于铃木此次访华走访的地方较多,本文只限于考察他在上海访问的情况。至于铃木在其他地方的活动,则容另文介绍。
  铃木大拙1934年的中国之行是在当年的5、6月间。当时访问的行程大致如下:
  5月4日,上午11时从神户出发。
  5月7-10日,访问上海。
  5月11-13日,访问杭州。
  5月17日,自上海前往宁波。
  5月18-25日,访问宁波。
  5月26日,返回上海。
  5月28、29日,访问苏州。
  6月1-5日,访问南京。途中于6月4日访问镇江。
  6月8-15日,访问北京。
  6月16、17日,乘火车自北京至天津,再从乘船至大连,然后至沈阳。
  6月18、19日,访问沈阳。
  6月20-25日,取道朝鲜返回日本京都。[①]
  铃木当时是乘船从神户到上海。在乘船的场合,即使在现代也需要大约两天时间,所以铃木到达上海的日期应为5月6日。到达后的第二天,他便开始了在上海的访问。根据桐田清秀教授的研究,铃木大拙在上海的访问行程如下:
  5月7日 访问王一亭。
  5月9日 参拜玉佛寺。
  5月10日会见鲁迅。[②]
  桐田教授的记载比旧版《铃木大拙全集》中铃木年谱的相关记载详细具体,但还是比较简略。实际上,根据铃木大拙访问上海期间拍摄的照片,可以了解他在上海活动的更多情况。具体如下:
  5月7日 访问王一亭
  公大第一厂事务所
  江湾一带
  5月9日 访问玉佛寺
  5月10日 会见鲁迅
  新公园
  上海神社
  上列记录中没有5月8日的行程,因为目前尚未见到有关他这一天活动的记载。但是可以肯定,这一天他也在上海。
  铃木到上海后的第二天,也就是5月7日,首先访问了王一亭。
  王一亭(1867-1938),本名震,字一亭,号梅花馆主、海云楼主,中年以后自号白龙山人,浙江吴兴人,中国近代著名的实业家、画家、佛教居士。少年时因家境贫寒,到上海裱画店作学徒,后来在钱庄工作,1896年任日资日清轮船公司总代理,1907年与他人合作创办面粉厂、电器公司、轮船公司、银行等,长期从事工商业、兼营金融和船运,曾两次担任上海总商会主席,在船运、金融和工商业界颇具影响。辛亥革命时期加入同盟会,武昌起义时与陈其美、沈漫云等人积极参与上海起义,后任沪军都督府交通部长、商务总长等职务。袁世凯称帝时,资助二次革命,支持讨袁,为此而遭通缉。早年学画,曾得徐小仓指点,又师从任伯年,与吴昌硕相友善,二人过从甚密,又在上海创办美术学校。擅画人物、花鸟、走兽、山水等,尤其长于佛像,其作品不仅流传国内,且在日本深受喜爱。因受母亲影响而虔信佛教,为近代上海著名大居士,曾任中国佛教会执行委员兼常委、上海居士林林长、上海佛学书局董事长等职。一生乐善好施,积极从事慈善、赈灾事业,先后创办上海孤儿院、中国救济妇孺总会、上海慈善团等10多所慈善机构,并担任全国和上海的多种慈善机构的领导职务。此外,由于种种因缘,王一亭与日本关系甚深,曾多次组织中日书画家互访和举办展览,1931年4月作为中国艺术家访问团团长率领张大千等艺术家访问日本,引起轰动。1923年9月日本关东大地震,王一亭义卖书画救赈日本灾民,日本人称其为“王菩萨”。抗日战争爆发后,日军占据上海,日方试图迫使王一亭出任伪职,但他拒不合作,毅然出走香港,不久病逝。
  铃木访问王一亭的地点是在王的府邸梓园。梓园原名宜园,清康熙二十一年(1682)由进士周金然购筑,乾隆年间为乔光烈所有,同治八年(1869)郁熙绳买下,改名借园。清末民初,郁家衰落,王一亭与郁家后代郁钟麟私交甚笃,以高价买下占地10亩的郁家花园住宅,因园内有古梓树,改名梓园。如今梓园门楼还在,上面的“梓园”两个篆字为吴昌硕所书。1922年,王一亭曾在这里接待到上海访问的爱因斯坦夫妇,梓园由此而闻名。1923年,日本天皇特派建筑师到上海,在梓园内为王一亭建造日式楼房。
  铃木访问梓园时留下了3幅照片。照片中的人物除王一亭和铃木大拙以外,还有其他人员,他们中既有铃木访问团成员的藤井静宣、中村戒仙、高畠眉山,也有日本佛教住上海别院的僧人,如高西贤正(东本愿寺上海别院)、伊藤正侗(妙心寺上海别院),还有公大纱厂各分厂的人员,如福长永太郎(公大一厂)、河村浩逸(公大二厂)、丰福伊太郎(公大三厂),此外还有中国人何耀光[③]。何耀光的身份目前尚不清楚,日方人员除了铃木访问团成员以外,则是住上海的工业界和佛教界人士。从照片背景可以看出梓园当年草木繁茂、山石嶙峋的一角,以及局部建筑的面貌。照片下面的注文称王一亭为“王大人”,由此也可看出铃木大拙对王一亭的敬重。
  铃木大拙访问王一亭的具体经纬如今已不得而知,但王一亭身为商人和居士,不仅在上海佛教界中举足轻重,而且与日本有着广泛密切的关系,这种身份对于铃木来说自然就很重要,于是他成为铃木访问的第一目标。此后铃木在上海以及江浙一带的访问,很可能与王一亭的介绍有关。
  铃木当年到访过的梓园,位于今上海市乔家路113号。笔者于2008年2月到此查访,看到园中残存的建筑。现存建筑有门楼、主楼、佛阁、大堂等。门楼为二层建筑,上层原为客厅,下层为拱形通道;主楼为多棱角形二层建筑,系当年日皇派人建,现有10余户人家杂居楼内;佛阁也是二层建筑,上层为亭子形;大堂为平房,据说为第二会客室。梓园的建筑大多还在,但因年久失修,加上后来的增建改筑,所以显得陈旧破烂,而且整个院落变得拥挤狭窄。原来的花园早已不在,花园的位置现为上海市起重安装队的厂房。
  铃木访问的第二站是“公大第一厂事务所”。这个公大第一厂,就是通常所说的上海公大纱厂。该厂建于1896年,原为英商开办的“公茂纱厂”,1925年被日商收购,改名“公大纱厂” [④]。今为上海第十九棉纺织厂,位于上海市平凉路2767号。1932年“一二八”淞沪抗战时期,侵华日军陆军司令部曾设在这里,附近还有马队和步兵大队,后来在1937年“八一三”淞沪抗战期间,这一带再度成为中日两军交战的地点[⑤]。
  铃木访问上海公大纱厂的缘由目前不详,但是可能与“钟纺”有关。钟纺全称“钟渊纺绩株式会社”,创立于1887年,是当时日本最大的纺织企业。铃木此次访华的资金来自多家公司的赞助,其中就有钟纺;另外,钟纺的前任社长武藤山治(1867-1934)还是此次访问的倡议人之一,并且为了筹集资金而不幸遇害[⑥]。从这些情况来看,铃木访问公大纱厂很可能有钟纺的背景。
  铃木在上海访问的第三站是江湾一带的“一二八”抗战遗址。当时他们留下了两幅照片,一张题记“江湾□□阵地(一)、上海事变战迹”,另一幅题记“クリーク(二)”。其中第一幅照片中都是人物,照片题记中“江湾”与“阵地”之间的二字难以辨认,故现在无法判断照片拍摄的具体地点。题记中提到的“上海事变”,即指“一二八”抗战。1932年1月28日~3月3日,日军侵犯上海,中国军队奋起抵抗,史称“一二八”抗战,日方习称“上海事变”。铃木到访是在这次事变的两年之后,到访的目的可能是参观当年的战场遗迹。第二幅照片是铃木等人通过一座石桥的画面,石桥下有小河,远处有村庄和农田。题记中的日文片假名“クリーク”意为小运河,应为日本人习惯所说的“吴淞クリーク”之简称,系指吴淞江或苏州河。吴松江乃黄浦江支流,古名“松江”,发源于太湖瓜泾口,自西向东穿过江南运河,流经吴江、苏州、吴县、昆山、嘉定、青浦等县市,在上海市区外白渡桥附近注入黄浦江,全长125公里,其中上海的一段俗称“苏州河”。从这两幅照片被编排为同一个系列来看,可知照片中的两个地方都在铃木参观“一二八”抗战遗迹的访问范围之内。
  5月9日,铃木大拙访问了玉佛寺,这是他在上海访问的第四站。
  玉佛寺得名于寺内供奉的玉佛像,其像系清末光绪年间由缅甸请来。玉佛寺原在江湾,1911年被毁,后于1918-1928年间重建,寺址移至现在的位置,即上海市安远路170号。当时铃木一行在寺内大雄宝殿前和方丈入口处分别拍摄了两幅照片,照片中有两位中国僧人,应系当时玉佛寺僧,然究系何人,目前尚不清楚。
  5月10日,铃木大拙会见鲁迅先生,这是他上海访问的第五站。
  关于这次会见,也有照片资料保存下来,这张照片分别见于《铃木大拙全集》和中国工商银行上海市虹口支行内山书店旧址陈列室。照片中的人物除了铃木和鲁迅之外,还有藤井静宣、中村戒仙、高畠眉山、内山丸造夫妇[⑦]。另外,鲁迅日记中也有关于这次会见的记录:
  上午内山夫人来邀晤铃木大拙师,见赠《六祖坛经·神会禅师语录》和刻一帙四本,并见眉山、草宣、戒仙三和尚,斋藤贞一君。[⑧]
  根据鲁迅的记载,可知鲁迅是通过内山夫人的邀请而参与此次会见,会见的当时,铃木将和刻本《六祖坛经·神会禅师语录》一套赠送鲁迅。这套书在铃木大拙此次访问中国之前不久(1934年4月,森江书店出版)刚刚出版,内容是关于慧能和神会资料的研究和整理,其中包括铃木大拙与公田连太郎校订的《敦煌出土荷泽神会禅师语录》、《敦煌出土六祖坛经》、《兴圣寺本六祖坛经》,以及铃木撰写的关于上述资料的解说和目次等。铃木把自己关于禅宗研究的最新成果送给鲁迅,或许是因为他已经知道鲁迅是对佛教也感兴趣的作家和学者。鲁迅日记中提到的“草宣”应为“静宣”之误,而斋藤贞一则是铃木此次访华的随团秘书。
  铃木和鲁迅等人照相的地点在内山丸造住宅的院内,即今上海市山阴路2弄3号。
  内山丸造(1885-1959),日本冈山县人。1913年到上海,从事药品生意,1917年开办内山书店,最初经营西书,后来主要经营日本书籍,成为日人在中国开办的最大书店。书店原在北四川路魏盛里,1929年移至现在的上海四川北路2048号。内山和鲁迅于1927年相识。1933年4月,鲁迅迁居到大陆新村(今上海山阴路132弄9号),直到1936年10月去世。鲁迅的住所距内山书店只有一二百步之遥,因此当铃木到访时,内山夫人邀请鲁迅亦非难事。
  1945年1月,内山夫人在上海病逝。同年10月,内山书店被国民政府封闭。1946年12月,内山丸造归国。如今,内山住宅的旧址、铃木来访时合影的地方依然犹在。2008年2月,笔者曾到这里参访。当年内山家的房屋,现有林姓老夫妇居住。林夫人姓庄,1946年随父母迁居到这里,当时她才10岁,至今在此生活了60余年。林老夫妇知道内山是鲁迅的朋友,始终怀着敬意对待这所旧宅,虽经多次维修,但总是尽量修旧如旧,保持原样,并且经常热情地接待来访的中日人士。
  内山书店与内山住宅近在咫尺。1950年代初期,内山书店旧址归中国人民银行山阴路储蓄所所有。1980年8月,内山书店旧址被上海市政府设为上海市纪念地点。1998年10月,中国工商银行上海市虹口支行在内山书店原址设立陈列室。如今,铃木和鲁迅、内山等人当年的合影就展示在这间陈列室内。离这里不远的鲁迅故居于1959年被指定为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至今保存着鲁迅当年的生活陈设。
  当时铃木一行还留下两幅照片,一幅题记为“新公园风景”,另一幅题为“黄包车、上海神社前”。根据这两幅照片,可知他们在5月10日这一天还到过当时的新公园和上海神社,这两处地方不妨看作铃木上海访问的第六站。
  新公园就是现在的鲁迅公园,这里离内山书店及内山住宅不远,铃木一行很可能是在访问内山和鲁迅之后来到这里。
  上海神社原址也在今天的四川北路,离内山书店不远。这座神社的前身为“沪上神社”,原在六三园内。1908年,日本商人白石六三郎(1868-?)在西江湾路230号(今上海市虹口区西江湾路230号翦淞閣)建日本料理店“六三园”,该店占地宽广,附有日式庭园,1912年4月在园内建“諏访神社”,同年7月,根据上海日本总领事有吉明的建议而改名“沪上神社”。1932年“一二八”抗战期间,諏访神社毁于战火。1933年11月,日人上海江湾路118号重建,名曰“上海神社”,社内供奉天照大神、明治天皇、神武天皇[⑨]。后于1945年被毁。
  最后探讨一下铃木大拙在上海下榻的地方。
  铃木大拙此次访华期间,先后三次进出上海。第一次是5月6日自日本抵达上海,10日或11日离开上海赴杭州;第二次是5月14-16日间自杭州返回上海,17日离开上海赴宁波;第三次是5月26日晨自宁波抵达上海,27日离开上海赴苏州。把他这三次进出上海的日程合计起来,可知他在上海实际停留了大约7天有余。但是关于铃木在上海的住处,史料文献中没有明确的记载。不过,1934年5月26日,铃木大拙曾给日本东京的德富苏峰寄出一信,发信地址为上海西华德路万岁馆[⑩]。这封信应写于铃木从宁波返回上海之后,从发信地址可知,他当时下榻的地方就在万岁馆。万岁馆是日本人在上海开办的旅馆,位于虹口区西华德路(今长治路),建于1904年,当初是上海最好的日资旅馆,1920年代,芥川龙之介曾在这里住宿[?]。根据铃木大拙的信件,目前仅知他于5月26日在此住宿,但是可以推测,他在此前的两次进出上海时很可能也是在这里下榻。
  另外,铃木大拙此次访华的成员一共5人,除了铃木之外,还有藤井静宣、高畠眉山、中村戒仙、斋藤贞一。其中藤井是日本净土真宗本愿寺派僧人,高畠是日本临济宗圆觉寺派僧人、佛日庵住持,中村是日本临济宗大德寺派僧人,斋藤贞一是铃木的友人斋藤利助之子,此次担任随行秘书,访问期间拍摄的照片大多出自其手。
  以上是目前了解的铃木大拙1934年中国之行的第一站――上海――的大致情况。由于相关资料难以寻觅,笔者掌握的情况还远不够全面。为了更清楚地再现近代中日佛教交流的这一片段,还有必要继续进行追踪调查,同时恳切期望方家赐教。
  文/邢东风(日本爱媛大学教授)(本论文系复旦大学文史研究院课题成果之一部)
  注释:
  [①] 参见桐田清秀《铃木大拙研究基础资料》年谱,第88页,松冈文库,2005年。
  [②] 同上书,第88页。
  [③] 参见新版《铃木大拙全集》第26卷,第81页第一图,岩波书店,2001年。
  [④] 参见《沪东工业区的形成》(上海杨浦网,http://www.shyp.gov.cn)。
  [⑤] 参见《杨浦区志》(上海通网,http://www.shtong.gov.cn)。
  [⑥] 参见斋藤利助《书画古董回顾五十年》第260-262页,1958年再版。
  [⑦] 参见新版《铃木大拙全集》第26卷,第82页第二图,岩波书店,2001年。
  [⑧] 《鲁迅全集》第15卷,第147页,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
  [⑨] 参见《海外神社一覧》アジア編(http://homepage1.nifty.com)。
  [⑩] 参见新版《铃木大拙全集》第36卷,第611页,岩波书店,2003年。
  [?]参见《上海老房子》(CHAINABI,http://www.chainavi.jp)、《上海のホテルと宿泊者の便り-虹口の日本人ホテルと旅館群②》,http://scott.at.webry.info)。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