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佛学杂论>>正文内容

记楼烦寺

       

发布时间:2009年04月12日
来源:不详   作者:不详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记楼烦寺
  两汉之际,佛教从印度传入中国,自魏晋南北朝开始,山西就成为了当时佛教最为活跃的地区之一,在这里兴起了佛教圣地五台山,从此香火日盛,名扬四海,对中国佛教文化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这五台山雄居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首,方圆五百里,其间青山绿水,风景宜人,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溶为一体,山间溪水潺流,四月解冻,九月积雪,堪称清凉世界。该是借名山之灵气,受万物之感化,在东晋成帝咸和九年(公元334年),距五台山中心七十五公里处,雁门崞州之北的茹岳诞生了一代名僧慧远。他早年博通六经,受佛图澄弟子道安的教化,剃发受戒,出家后精研佛法,安修净业,被净土宗人推尊为初祖,佛学界称其为“佛教中国化第一人”。
  大自然是崇高,卓越而又博爱的,她煞费苦心创造了人世间,创造了美若仙境的佛国,就连她的脚下也是熠熠生辉。在大运路原平①大芳段有一座新落成的牌楼(于2004年农历六月初一落成),门顶写有“古刹重显”四个大字。朝牌楼向西前行,一路近处是绿树农田,远处是青山隐约,乡村特有的风光尽收眼底。佛教强调静以修身,远离世尘,楼烦古刹就身处这川平境秀,幽静脱俗的美地,远远的便可听得见悠扬绕耳的诵经音乐。小道清凉幽静,狭长深入,幽花摆景,野草铺盖,一片片快过人头的庄稼地像绿浪般在风中此起彼伏,让人生怕半路中出现一位白发道士将那道具一甩,迷失去路。小道尽头,是一潭深水,水波涟漪,被层层或高或低,或疏或密的绿树环绕,树背靠一带青山,青山与树与晚霞落日一齐倒映湖中。此时已容不得你再想什幺了,只有不由地欣赏其间的佛家禅院了。想必初祖慧远也是当年十分看好这美境,在此现世的。
  “晨钟暮鼓惊醒世间名刹客,经声佛号唤回苦海迷路人。”眼前的这座古寺就是慧远早年脱发受戒的地方,无言而博大,记录着当年的沧桑岁月和风雨征程,也向后代人传递着古老而丰富的文化信息。寺门呈半椭圆状,上有小楼阁,阁顶四角嵌有四个龙头,是中国古寺传统的建筑风格。走进寺院,一种久违了的静谧,一种尘世暂离而圣地在即的庄严肃穆之感油然而生。正对的西边建有大雄宝殿,其门前置有生了锈的铁香炉;北边建有念佛经堂,寺旁还有龙王殿,弥勒佛石像侧对龙王殿,正对寺门,笑迎八方来客;南面是观音殿和奶奶店,慧远祖师殿位于两者之间,观那十三代祖师像,个个目澄如水,好似静观大千,降下世间安平。由于年代久远,所以破坏较为严重,处处可见残碑断石,主要是历代重修碑,大概有十块左右,有的字迹已经受到严重的磨损,依稀难辨,留有年代的只剩大清嘉庆二十年乙亥中秋和民国二十年的两块了。在寺院东西两侧,靠近庙门是菜地和玉米田,菜地间立着两尊石刻(见图),玉米田旁有两座“T”形石碑,上面留有模糊的文字,与石碑相邻的是两只龟雕(见图),其中一只已经断裂,另一只保存较完整,龟背纹理可见。整座古寺虽然面积不大,但始终散发着一股灵秀之气,用一句故世来讲,真是“正是清虚灵秀地,庄严大觉佛家风”。据《崞县志》记载,“楼烦古刹,昔之胜井院也”,相传东晋年间院井的水中有异香(现在井仍有一井),能医百病,于是四方纷纷来求。一日,有贾氏见井边“金芝现瑞”,感而受孕,十月之后远公便诞生于此。时值东晋咸和九年(公元334年),当地人认为此院乃吉祥之地,于是建刹曰胜井院,后因属楼烦古邑,更名为楼烦寺。
  山有源,树有根,世间万事万物无不有自己的根源,净土宗自慧远受戒于楼烦寺便开始孕育起来,此后远公修行于白仁岩②,“辟石为室,环堵为扃,尝说法于台,鸟兽谛听”③几年后他北上恒山从师于道安,又因战乱辗转南下,修行于庐山与十八位高贤共结莲社,同修净业,宏扬佛法,救济天下众生。至于以后远公是否重回故里,将近两千年的岁月让后人不得而知,不过可以肯定的是楼烦寺延存了下来,在屡受侵凌中傲骨犹在,净土宗在楼烦古邑发扬光大。
  有溪接于龙泉,诚盛地也┄┄”文中几天后,我行二十余里山路上至虎头山,已近黄昏,距白仁岩寺还有十里更为艰险的山路,只好暂时作罢。今年四月初八(楼烦寺庙会),在距楼烦寺三十余里的白仁岩曾举行法会,纪念慧远大师诞辰1670周年。据到过该寺的人们讲,白仁岩寺被搁在陡峭的山间石岩上,通往寺院的路位于山顶,只有不到半米宽,转身都有相当难度,去往的路上须穿摩擦大,不打滑的鞋,还要一心一意行路,不可心存二念,不慎就会有坠入悬崖的危险。寺旁有间隔的两潭清水,一潭水气清香,一潭口感甚苦,僧人们吃水靠的便是那一潭清香之水。几年前曾有代县大茹解一七十岁老人背粮上山,后坐化与寺内,给白仁岩又笼上了一层神秘的薄纱。《崞县志》载有“远公焚修于此,有说法台,石室,定心棋”,如今仍有遗迹。遥想当年,青年僧人慧远来此“辟石为室”,见那烟云凝瑞,深崖古柏,曲涧清流,觉此为修行圣地,于是合掌诵经,春来山间桃花争妍,夏至杨柳竞茂,秋到繁花布锦,松柏降霜,冬交白雪飞绵,僧人远离烦嚣,一心向佛,该是何等的少而持重,心存大志。
  约公元360年左右,因北方战乱频仍,慧远与其弟慧持随舅南下,途中三人发生分歧,慧远只身前往庐山。从此他聚众讲学,潜心著述,阐发佛理,并与各地僧徒互通声气,开展学术交流,建立起了因果报应论,把佛家的慈悲与儒家的仁爱合二为一,将佛教中国化,增强了佛教的吸引里,使佛教在东晋更为盛行,达到了一个高峰。“中国佛教的一些宗派,如华严宗,天台宗等都是体系庞大,理论艰涩的,这往往影响其流派,在中国佛教史上,真正延绵不绝的其一是在印度没有成宗的禅宗,另外一个就是净土宗,它强调只需反复念佛的称号,念念不忘,就可以凭借阿弥陀佛的本原力,往升净土,犹如水路乘船,快乐无比。”④如今,每至四月初八的楼烦寺庙会,香火极旺,会有来自四面八方的信徒共聚初祖受戒之地,善男信女络绎不绝,都念“阿弥陀佛”,祈祷幸福安宁。佛教宣扬因果报应,轮回转世,佛国净土由此派生出了烧香,诵经,还愿,赶庙会等活动,极大地拓展了我国的民间风俗,对人们的社会生活,精神心理等都造成了多方面的影响。这楼烦寺庙会展现出的净土宗的发扬光大,同样是中国大佛教文化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据重修楼烦寺碑记记载,明“嘉靖辛丑兵革之际,庙貌残毁”时任县令王纶有诗云:
  楼烦颓废唯荒邱,黄沙射目风飕飕。东西阡陌满荆棘,一派寒溪空自流。
  当年全盛城墉固,莺花闹市游人聚。绣户朱毫十万家,家家总把繁华度。
  物移世换屡更迁,狼嗥冤掷景凄然。何许感叹眼前事,几番沧海为桑田。
  一千六百七十年来,楼烦寺重建或修缮,白仁岩重建或修缮,不知已经多少次了,但五台山的大背景是不容它们毁而衰,衰而竭的。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