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佛学杂论>>正文内容

古今佛教之窥见(下)

       

发布时间:2009年04月12日
来源:不详   作者:觉了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古今佛教之窥见(下)
  觉了
  (一)为著圣教的兴隆、正法的久住,在世界佛教中应要有一个维持佛教正法的组织。主要的人员以热爱佛教、戒德精严、解行并重,而有一定的佛教知识和文化水准的比丘为核心,其余以热心佛教的护法居上,人数多少下论。这个组织目的是为佛教中有正智正见、虔诚信仰的佛子站出来,为佛法弘扬、为佛教办事、为正法护持、为真理说话。如此维持正法的力量就会强盛起来,而那些不如法、下如律、乱收徒众、滥传戒法,以及附佛法外道和利用佛教、恃倚佛门作威作福、为非作歹的假冒坏人,则在佛门自然站不住脚跟,必然会被正智正见者所淘汰掉,这亦叫做“邪下胜正” 。相反,如果正法不抬头,而那些假货还会越来越猖狂、越来越得势。因此,应要把维持正法者,组织得更广泛更严密,这样才能使佛教昌盛、正法久住。
  (二)维持佛教正法的组织,应要经常学习佛法和交流学佛的经验,沟通学佛思想,互相鞭策,互相促进——功办道。若发现有下台佛法的所作所为、以及言语举动下如法的信徒,应要及时揭发,不要任其泛滥,就像诵戒忏摩的方式来帮助他们。如能这样就下会出现五花八门,各行各色、奇形怪状的佛教表象,而能形成如法如律一致性的佛教。虽下能完全一致性,但亦不会出现悬殊太大的佛教外象。
  (三)于该组织中要有一个弘法、福利的基金会。筹备部分资金,为了解决弘法布教的费用,如印送经书和佛教善知识册子刊物等的需要。同时亦为了解决修建寺院,以及生活困难地区的教友,或社会救灾福利事业等。如果有了资金,而办事就容易了。
  (四)如果有一个强有力的组织,就可以统一佛教的思想,而就能把佛教的仪规:如日常生活中最主要的饮食、衣著起居作息、日常念诵礼拜、参禅打坐等各种仪式便能成为一致性,那五花八门,各形各色、山头主义的思想观点自然会减轻或消失,而圣教能兴隆、正法能久住。
  (五)要有一个强大的师资力量。因为师资是佛教的中流砥柱、是佛门的龙象、是人天的师表。他们能续佛慧命、住持佛教、代佛说法,他们又是精通教理、如法修持、身传言教的法师,所以有了如此一支师资力量就可以教育和带动好佛门七众弟子,使信徒们皆能以法为师、依教奉行,有疑可问、有范可学。如此相依相成、互相鞭策、互相促进,佛教才能兴隆发达,佛法才能广泛弘扬。
  (六)佛教如何适应时代。因为时间在推迁、历史在更换、社会在发展、人类在进化,但佛教亦应随著时代而进展,否则就会与社会相脱节。这是佛陀早就预知的,所以世尊于世说法时,就道知时间的不同,而众生的根性亦有差别。因此佛陀就采用应时施教)对机说法,即有五时八教、深浅不一、方法不同的义理。同时佛陀亦预知圣敬的发展趋势,即分为正法、像法、末法三个期间,再者世箪到了八十岁时知道自己化度众生的机缘已满,应要入灭所以他于八十岁那年就涅槃。由此可知佛陀是大医王,能应时、应机、应病而施各种之教法。但佛教已经过两干多年,进入廿一世纪的科学和太空时代,人们的文化知识生活水平都提高了,而今之佛教不能还停留在原始时代,亦不能以原始佛教的有些教规戒法强求人们接受。如果是过于守旧和强求,那与现代社会的科学、人类的文明悬殊太大、脱节太远,人们的思想是不能接受的。不但不能接受和相信,反而还会脱离及反对。如此,接受佛教)信仰佛教的信众就会越来越少,而最后还会自我消失的。因此,为著佛教更兴隆、正法更久住、圣教更广泛传播,必须要与现代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条件、人类的文明知识等等皆要相适调。如现代社会家家户户都是高楼大厦、工业农业等各行各业皆是机械化电脑化,家庭电器化,而佛教如果还是不耕种、下劳动,保持日中一餐、树下一宿、托钵化缘生活,那必定会脱离人类社会的。若还提倡那种无益的苦行,或要求人们接受和信仰,那当然是脱离了现实社会,违背了社会发展的规律,这亦违反了佛陀倡导的应时、应机软化众生的方法和意义。则人们当然是不会接受和信仰的。因此,在现代的人类社会、科学时代,为著佛法的弘扬、圣教的久住,必须要随时、随机、随缘应化众生、利益有情,切勿与社会的现实、众生的根机有所下相称、有所不适调,而使佛法不兴隆、圣教早衰退。于是必须要有般若智慧来观照众生的根性,了解社会时代的发展,如此才符合佛陀软化众生的方法和意义,所以六祖惠能大师云:“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出世求菩提,犹如觅克角”这亦是佛教发展和完善的指南名言,但每个佛教徒皆可借鉴,那是有好处的。
  总之观察古今佛教的整个过程,这出现了各个时代、各个区域佛教的外象有所差异,但这些差异主要是佛教内部思想不统一,信徒们的根性有善恶利顿、接受理论有深浅广狭之差别:同时每个国家、每个民族的风味人情、礼节规矩有所不同:又有每个时代、每个地区的文化知识、经济技术皆有悬殊,而佛教为著适应每个时代、每个民族、每个众生,所以就形成佛教的表象下一致,正如《金刚经》云:“说法者无法可说,是名说法” ,又曰:“法无定法”由此可知,佛法是圆融无碍的妙法,是全方位置之四维皆准,而下受时间空间所约束,是能随缘随机而应化的,但我们现在信仰佛教的七众弟子,应要圆通运用佛教的真理,而下被时间空间、国界民族、人情风俗、文化礼节等所来缚。于此,既不可过于守旧,亦不可过于放逸:既下可以自己所学所修的理论方法强加与人,亦不可毫无原则、盲目听从他人的主张:应要广阔交流、多方参学、深入研讨,把古代的、人家的有长处、有裨益好方法的东西吸收来,以适当调节和处理自己及他人,乃至整个佛教,而切莫我执主观、封闭堵塞;、孤陋寡闻、墨守成规、顽固下化,什么总是我宗我道好,下合自己的都下好。假若如是,既无利于己,亦无益于人:而对整个佛教皆没有好处的,甚至对人类社会亦不能相调适应。因此,我们应以般若真智观察时代的发展趋势,了知众生的根性及信心,而以中道的思相理论来自利利他,为著更好地应时、应机而说教布道、弘法利生、令正法久住,圣教昌隆。
  摘自《僧伽》第3卷第4期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上一篇:古今佛教之窥见(上)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