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宗教研究>> 佛教与科学>>正文内容

佛法与科学,因缘法与四圣谛——阿含经义概说

       

发布时间:2009年04月12日
来源:不详   作者:黄兆萦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佛法与科学,因缘法与四圣谛——阿含经义概说

  黄兆萦

  大多数宗教都相信神控制人的命运,可是佛教与科学家却相信宇宙是因缘法的世界。

  一件事的出现、生成、存在、以至毁灭,如果由众多的因素和条件所决定的,这件事物便称为因缘法。因是最重要的因素,缘是附带条件,法是事物。例如一瓶汽水的产生是有因有缘的:老板的投资、化学师的配方、工程师所设计的机器、厂房、原料、工人、消费者等同时配合,汽水才能产生出来,缺一不可。这瓶汽水的保存是有因有缘的:不要放在日晒雨淋的露天;不要放在高温的火旁;不要置于易跌的险处。这瓶汽水要变坏是有因有缘的:遇到了高温储存便会变坏;放得日子久了品质会变坏;长期被阳光照射也会变坏。这瓶汽水的毁灭也是有因有缘的:或被人摔破;或被人喝掉;或被人遗弃在垃圾堆中。汽水是有因有缘生、有因有缘减的,所以是因缘法。人也是个因缘法;必须由父母所生;有正常健全的身、心;有足够的空气、饮食;有衣服保暖蔽体;无有疾病侵害;不遇到严重意外等无数大大小小的条件配合才能生存在世上。人要死亡也是有因有缘的:只要缺了上述任何一个条件,或老病、或意外等,人便会死亡消灭。因此,人要生存,是一件极为艰难的事,必须要无数有利条件同时出现才可生;人要死亡,是一件非常容易的事,只须有任何一个坏因素出现,便足死亡。所以人是有因有缘生、有因有缘减的因缘法。因缘法都是无常生减的,是以又名生减法。

  然而,这宇宙的一切法,是否清一色地全部都是因缘法呢?例如:虚空不是因缘法。无论经过了乡长的日子、经历了多大的变动,虚空依然还是原来的虚空,毫不改变。不是因缘法之法,我们称它做“无为法”。无为法是不生不减、不增不减、永恒不变的。除了虚空之外,还有真常之理、普遍性原理、因果定律等也是无焉法。几何学上的毕氏定理说:“凡直角三角形,其斜边之平方等于其余二边之平方和。”这个定理,恒久而真,是无为法。“凡人会死这句话虽然大家都不愿意相信是事实,但毕竟还是常真,所以也是无为法。

  在物理学上,一个物体的质量乘以它的运动速度名为该物体的动量。动量是方向性的。把动量相加时必须按照向量加法的原则去加。有一条动量守恒定律说:“在一个孤立的体系内,所有的物体总和是个常数。”也即是说该体系的总动量是个恒常不变的量。这不变的总动量是个无为法。在这体系内,各别动量可视作由总动量化生出来的分动量。总动量是个不生不减、不增不减、如如不动、无有分别的无为法,而其他化生的各别分动量则是变化万端、生生减减、增增减减的因缘法。我们称总动量是分动量的本体,分动量是本体所起的用。本体是永恒不变的无为法,起用是无常生减的因缘法。无常的用不会包容著不变的体;不变的体也不会含藏著生减的用。生减之用即使消减了,它的本体还是如如不动,没有改变。(这个概念非常重要,是理解阿含经的钥匙,笔者将会写若干篇文讨论阿含经义。)本体无性,不露其为动量之形迹,而其起用则能显现动量之特徽,所以本体不是从直接测量观察所得,而是由各别起用推算出来的。一体系内的一份子不可能直接测得总动量,体外虽然可以测量总动量,但因此而使体系不再是孤立体,其总动量受干扰变成更大的体系的分动量了。)

  动量不是我们五官所能觉知的。若非物理学,我们不知有动量。在我们而言,它是个抽象的量,此抽象的存在,却还有更抽象的本体。可是,在物理学的立场看,这些都不是抽象物,而是实实在在的可测量的存在。

  在物理学上,还有其他的守恒定律,例如质能守恒律,或有些是未被发现的守恒律。这些守恒律,显示了宇宙恒量的存在。这些恒量,表徽了宇宙万有的本体。

  虚空、真理、本体三类无为法各有其不同的作用:虚空含容因缘法;真理轨范因缘法;本体化生因缘法。

  宇宙间的一切法,可以简单地分类表列如下:

  原始佛教的根本精神是科学精神:重视实践、实证。世尊从修行、觉悟而至说法,其程序与科学家的研究、证明乃至教授学生的程序如出一辙,完全一致的。

  在科学研究方面,科学家面对著一种待研究的对象,首先深入观察,多方面收集资料,加以整理,成为对该现象的初步描述。然后设计实验以探讨该现象的变化规则,因果关系,不变的恒量等。再把实验的结果整理成为一套完整的理论。释迦牟尼佛在未成正觉之前,面对人生的苦恼,他首先深入观察这些苦的现象,经过细心的观察、思惟分析之后,明白了苦的现象是因缘法的必然结果。因为世间是因缘法的世间,人是色、受、想、行、识五烦因缘法的组合。因缘法是无常、生灭、不永恒、不可得的,所以使执取的人带来痛苦。这些由因和缘所决定的东西,不受我所支配、控制,所以它们非但不是我,甚至也不是属于我的东西。这个道理,佛称之为苦圣谛。简而言之,苦圣谛是由直接观察因缘法的现象而得的结论,是对因缘法现象的描述。人如果明白了自己所追求的东西是虚幻不实在的,便可减轻很多不必要的苦恼。为了更澈底地解决苦的问题,这位悉达多太子继续努力修行,结果得到大澈大悟因缘法背后的理和体。这部份悟得的内容便是集圣谛和灭圣谛。在集圣谛里,佛悟得苦因缘法生灭的因由。因缘法虽然无常生灭,可是佛发现了它的生灭是有因有缘、依因果原则而生灭的。众生轮回的原因,简而言之,就是无明所盖,爱结所系。无明和爱是轮回的两大因素。无明即是愚痴、无知。无明掩盖了眼睛,看不见自己应走的路向;而贪爱是一根无形的绳子,把众生系缚在所爱的东西上,使他永远围绕著这枝无形的柱旋转不休,不得自由。每个众生都在划圈子,把自己困在里面。这圈子就是每个人的世间,所以每个人有不同的世间。更详细地说,众生依十二因缘法则而轮回。此十二种苦因缘法:无明、行、识、名色、六人、触、受、爱、取、有、生、老病死等不断地重覆出现,互为因果,相辅相成,连环挂钩,循环不息,一般人都以为轮回是指人死后的再生投胎,(其实,轮回的真正意义是绕圈子。)再生投胎固然是轮回,但轮回不一定须要再生投胎。只要有无明和贪爱,则分分秒秒都在绕圈子,都是在轮回。也有人把十二因缘法解作三世二重因果,而谓无明、行是过去世的因,识、名色、六人、触、受是现世所受的果,爱、取、有是现世所作的因,生、老病死是未来世所受的果。用这样的方式解释十二因缘是有不妥当的,因为十二因缘法是个普遍性原理,目的在解释十二种苦因缘法之间的关系,这些关系,没有时间的限制,不包括时间的序列,不论时间之短长,由一刹那顷,以至一世、三世、无量劫数,它们之间的关系还是维持不变,“此法常住、法住法界,这个永恒的道理、永远留在因缘法之中。若解作三世二重因果,则是把时间规定了,是把特例取代了普遍原理,失去了原慧。

  很多人讲因缘法强调了无常、无我。似乎无常是因缘法的唯一特点。无常固然是因缘法的大特点,可是不应该忽略了因缘法的另一大特点:因果律。世尊在阿含经里不断重覆地说著有因有缘生法,有因有缘减法的话。有些外道讲无因无缘的无因果论而被世尊所驳斥。有因有缘众生轮回,有因有缘众生睨轮回,也有因有缘能令生活在世间少烦恼、多快乐。人除非脱离了因缘法,否则便应该重视因果律。对于因缘法,吾人应采取中道的态度:苦圣谛解释了因缘法的无常,虚幻不实,所以吾人不应执著其为实有;集圣谛解释了因缘法有因果律,因果律是真实不虚的,吾人不应把它看作无。能对因缘法不执于有、无,是名中道。善的行为,有善的后果,恶的行为有恶的后果。所以吾人生活在世间,除了不执著于法之外,更应多行善、不作恶、行慈悲道,肯定会带来欢乐多、烦恼少的人生。

  在减圣谛方面,世尊亲证了不生不灭的本体,肯定了本体的存在,此生命的本体,名为如来。一佛又名如来,生命本体也称如来,又名佛圣)如来的状态名为灭界,或称涅槃。这个如来,是人人都可以亲证的,所以在阿含经里,世尊鼓励他的弟子应要自知、自证。由于如来是个如如不动的本体,用思惟考虑,或用语言文字都不能把捉得到的,只有靠体证才能认识它,吾人的思惟分别、语言文字都是由认识因缘法的差别相而建立起来的施设,不能与如来本体相应,所谓“言语道断,心行处灭”,只有“如人饮水,冶暖自知—的自证境界。

  五阴等因缘法只是法的相状的呈现,是虚妄不实的,只有法的理和体才是生命的实在。世尊澈悟了因缘法之后,想把这些真理传给一切众生,并教导众生怎样去实证这个真如(包括法的理和体)。

  佛要教授学生,首先编他的教材。佛编教材的方式很类似于科学家编教材法。科学家教学生时,首先对某现象作有系统的描述、介绍,然后讲述现象背后的理论部份,包括定理和现象的本质等等,最后是要学生做实验证明理论的正确性。

  佛所编的教材分为四部份:苦圣谛、苦集圣谛、苦灭圣谛、苦减道迹圣谛,令学生依次修习,不可颠倒先后次序。

  在苦圣谛里,佛着令学生深入观察五阴等苦因缘法的生灭现象,必须“如实正观”,即是切切实实地、客观地、根据事实正确地去观察因缘法。观察的结果是因缘法的无常、苦、空、非我。这部份是对因缘法的现象的初步认识。

  在集圣谛里,佛对学生解释了因缘法的理论部份,即因缘法的生减原理。

  在减圣谛里,佛对学生讲述如来本体的存在性,可证性,并鼓励学生亲自去证此本体。

  在道圣谛里,佛施设了一些实践修行的方法,着学生依法实行,便可证得真如。这些方法可以总结为八项,称为八正道。(一)由闻佛说法之后,深入思惟分析,以至澈底明白,吸收成为自己的知见,是为正见。(二)正志(正思惟),(三)正语,(四)正业。以上三项是以正见为指导,使意业、口业和身业纳于正轨、去恶行善,务令三业清净。(五)正方便(正精进)是要使三业非但不许行错、并且更要精勤努力,令行为的质素不断向善的方向提高,净化愈来愈澈底,人格愈来愈圆满。为什么要这样辛勤地净化身心呢?譬如我们拿显微镜看微生物,如果镜头有一点尘埃、一漏油渍,便不能看见镜下的徽物,必须把镜头抹得干净,才能清楚得见。我们如果身心充满尘埃,如何得证真如?(六)正命:不因为谋求生活而干不正当的职业。不正当的职业可使三业不净,影响修行。(七)正念:以正见观照身、受、心、法四方面的因缘生灭,由此而空我执、法执,不空对因缘法的执著不可能证真如。这是修观法。(八)正定:修行坐禅,从初禅、二禅、三禅乃至四禅。这是修止法。止、观配合而修,自然能证真如。

  四圣谛是佛为度众生而编的教材,学时应依次序而修习。有些人讲原始佛教时只提无常、苦、空、无我。事实上这只是停留在苦圣谛的阶段,未及其余各谛。又有人谓佛觉悟的是因缘法的无常、苦、空、无我,这也是不正确的。因为因缘法的无常、苦、空、无我的现象,是直接观察因缘法可得,非关悟而后知,道理本来很平常,但佛以前却无人提及,人总是不愿薏平心静气地及客观地承认这个无常的事实。至于佛所悟的是什么?就是因缘法背后的理和体,即是集圣谛与灭圣谛的内容。现简单地总括四圣谛与因缘法的关系如下:

  苦圣谛:对因缘法的法相的描述。

  集圣谛:对因缘法的法理的讨论。

  减圣谛:述因缘法的本体的存在及可证。

  道圣谛:拖设实践的方法以证理和体。

  因缘法的现象是虚妄不实的,只有法理和法体才是宇宙万物的真实。科学家与佛教徒可说是同路人,他们抱著相同的目标,都是致力于寻求宇宙之常数,万法之定则。从森罗万象的变化中寻找那不变的常。所以佛法与科学,是有互相参照的价值的。

  摘自《内明》第240期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 还没有任何项目!
  • 佛教导航@1999- 2011 Fjdh.com 苏ICP备1204078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