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佛学杂论>>正文内容

出离心为出世间善法之根本

       

发布时间:2009年04月12日
来源:不详   作者:继程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出离心为出世间善法之根本
  继程
  修持佛法最重要的是要有出离之心。出离之心即是明见对世间相之无常,虚幻不实而能不执著,生起舍离之心。世间之无常幻相,世人因不知或执以为实,故因种种相生种种苦,修行之人若不知此苦,不知此苦之因缘,在修持时,不能舍离,却仍然染著于此相,那修行自然也只能在世间相中打滚,不能超脱出离。
  要修出离行,并依最好条件去修者,莫如现出家相。出家行应即是出离行,也应是依出离心而有之行。出家即舍离人类最大及强有力的染著:家、眷属。若能做到此舍离,则自然的对世间的染著会减轻,乃至消除。此则趋向解脱道自然就不会太难了。因此出家的可贵之处应在此出离之心,若出家而无此出离之心,则形同出家,却心依恋世间,也只能修世间善法,未能出世间也。若连世间善法亦少修或下修,却因烦恼覆盖,现出家相而有种种恶行,堕恶道暂不必说,浪费出家因缘,殊为可惜。
  修行者能具出家因缘,甚为下易,但此并不在于外在的条件,而是自身的福德,及内心的出离心之具备,只是目前在我们的社会中,佛教发展有其一定的兴盛,寺庙林立,出家似乎就是很容易的事:再加上出家的外在条件很松,没有严格的规定,几乎是二八根具”者便可以出家了。亦下看清出家动机,有许多道场寺庙更没有什么条件,来者不拒之现象,形成了僧团里良莠下齐,乃至龙蛇混杂的情况。这是一个危机,且对僧团内部也会造成很大的困扰,尤其目前许多僧团己失去了对出家人的控制或制裁权,几乎只有他本人觉醒悔,才有救药,否则就任由他故为或堕落了。
  僧团的和合是依六和敬而有。六和中见和是最重要的。知见上的正确及和合,才能使出家众安住于僧团中。佛门的正知见自然是见到世间的虚妄不实,故而不染此世间相而求出离之法,若出家者皆发出离之心,对世间的种种皆能舍离,或在内心里下染著于此相,那就不会因此而造流转之业,更不会为了世间的名闻利养,而耗神费心的追求,或制造许多纷争,来达到自已谋取个人利益的手段了。
  修出离行,也不是什么都不要,或舍弃一切,因为当人还活在世间;他就不能不有需要及受用。因此问题不在于身心依世间而有的需要,而是在于以何种心理去受用这些需要。若明白体悟世间无常无我之理者,在受用五欲时,便会适当而下强求、执著,在受用时明见其虚幻性,故因缘具足时,珍惜之,应用之;因缘下具则不强求,因缘离散则舍下,不染。故虽受用而无染无执,自然的就不会因世间的五欲而产生种种之迷惑,制造种种业了,如此则感苦受报的作用便能止息,出离之行便能成就,超脱生死之苦。
  出家修行者,若不能依此见此心而修,那么就失去了出家的可贵处,也是没有好好把握出家之难得因缘了。这是出家人应有的认识。如缺少此基本认识,其他再广大的善行,不是落入世间善法,也可能因夹染一些不正确的动机而染入了恶法,感果受报时,自然不是清净的善报,及而可能恶报重于现象的善果,这是出家者不得不察的。
  若修持菩萨道者,亦不能不先有此出离之心,否则菩萨道难成,发菩提心而成世间善心,缺乏了出世间行之条件,广大的菩萨行只与世间相应,成为世间善法,不能因出世后而人世,却仍然停留在恋世的阶段,此则修种种广大之行,却未能趋向出世间之菩萨大行,殊为可惜。行菩萨道者不可下知也。
  真正的菩提心里必含有出离之心,此即出世间智慧之基本。人天乘法的行持为施戒定,出世间解脱道为戒定慧,而菩萨道则施戒定慧之总合,而为广度众生,故必须与众广结善缘,此则忍度之在菩萨道有重要位置之故。而此中可见的,不论是个人解脱或大众解脱之道,慧皆为不可缺乏者。修出世间智慧才能不对世间起染心,盖因透过此慧而能得见世间之虚幻不实,众生若无明于此则众苦皆生。行者知之,若又重陷其中,实乃不智之举,故必须以出离之心来导向出世间之解脱也。
  修菩萨道者而依此出离则不染于世间,不染于众生,如此则其行持乃能超脱。而菩萨之大悲却又使菩萨必然久住世间,为广度众生而流转:但因其心乃出离之心,故虽住世间而不染也。此二者之相应才能成为广大之菩萨行也。否则染于世间,纵然行善亦难以超脱:只有出离,也只能个人解脱,不成广大之行。菩萨之别于一切众生及行者,即在此也。
  故欲行菩萨道者,须发广度众生之愿,而行广度众生之行。但虽度众生而无众生可度,盖无染也,此乃智慧之行,而虽无众生可度,却行度众生之行,盖大行也,此乃大悲之行。以此等行持而人世,心不染而广行大愿,就如佛教里的莲花之喻也。
  出家众应为菩萨道行者,故应明此,在浊世之中,孜孜不见于广度众生之行,不有出离之心,能有大成就?故出家即应发出离之心,并与大悲之愿相应,庶几出家而行菩萨道,弘佛法于世间,度众生而解脱,自他二利完成,乃真菩萨道行者也!里
  九三年八月二五日滨城
  摘自《僧伽》第3卷第1期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上一篇:出家人角色
下一篇:出世·入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