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佛学杂论>>正文内容

弘一大师与净峰寺的“缘”

       

发布时间:2009年04月12日
来源:不详   作者:陈炎兴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弘一大师与净峰寺的“缘”
  作者: 陈炎兴
  拟久栖隐
  1935年5月13日(夏历乙亥四月十一日),弘一大师应净峰寺传贯法师之迎请,在广洽法师的陪同下,携《频伽大藏经》30册和宋灵芝律学名著《四分律删繁补阙行事钞资持记》、《四分律删补随机羯磨疏济缘记》、《四分律删含注戒本疏行宗记》,自泉州南门外乘古帆船出海,翌日晨抵崇武。大师一行在普莲堂稍事休息后,改乘小舟,在净峰熊厝澳登岸,步行至净峰寺时已10时多。
  大师抵寺后,未尝休息,便整理衣物书籍。傍晚,大师至山巅纵观四野,览赏晚霞余晖,有感于清新幽雅之山景,写下“净峰后半岛之中,与陆地连者仅十之一二,山石玲珑重叠,世所罕见。民风古朴,犹存千年来之装饰,有如世外桃源……”等字句。四月十五日大师在给广洽法师的《修持日课》中写道:“余今年已五十又六,老病缠绵,衰颓日甚,久拟入山,谢绝人事,因缘不具,卒未如愿,今岁来净峰,见其峰峦苍古,颇适幽居,遂于四月十二日入山,将终老于是矣。”
  大师为此山幽、古、静所吸引,萌生了终老于此的念头,次日便修整房舍、作长期幽居的准备。大师请木匠邱炎生制作一架长五尺、宽八寸、高二尺(均系鲁班尺),分两层的书架,并将卧床改制成床底四周封闭,床内匣为四格,床板由四个方块组成的样式。经改制以后的卧床,既便于贮藏衣物、书籍、杂物,又缩小了占地面积,室内简洁静雅。
  大师为长期止息、宏法之需,就在禅房左侧亲手设计厕池,在依山的围墙下凿个洞,依序砌个50×22公分的滑粪坑,使粪便直卸到墙外深坑的小窝内。既与外界隔绝,又便利外人挑粪,设计简陋又清洁。依厕池旁边圈定一个图案花瓣形150×100公分之地围作菊花园,亲手栽菊,天天浇水。
  大师在临登程净峰之前,诸法侣多加挽留,或声泪俱下,或长跪不起。为解闽沪僧俗挚友之忧烦,大师于四月十六日给厦门南普陀性愿法师写信:“后学居净山后,身心安宁,足慰远念。”五月中旬写给夏丏尊信:“余居此间,有如世外桃源,深自庆喜。”为解劝僧俗怕其冬季严寒,身体不适的担心,大师于五月廿八日以自带的罗盘,测定山体座标为“甲庚卯酉”,即陈明:“净峰 ……夏季甚为凉爽,冬季北风为山所障,也不寒也。”
  大师在寺参礼,发现漆园退士棣、荫庄贻华于光绪卅四年秋作咏净峰诗,甚为击节,愿与其结缘,经询问邱志华居士,始知其于四年前病殁于台湾。大师感叹无缘,惆怅不已。即以金宣笺重录其诗:“净峰峰高高更曲,半天云气芙蓉削。昙贝重重覆翠微,眼中沧海盈一掬。怪石苍松别有天,啸嗷烟霞看未足。传灯此地几何年,净土依然古天竺。我来恰值海国秋,蹑屐梯云骋游瞩。莲花座上礼空王,一炷炉香薰宝。最爱夕阳山更幽,酣卧林峦无拘束。人生即以见蓬莱,安得乌中占丛竹。”并作联自勉:“自净其心有若光风霁月;他山之石厥惟益友明师。乙亥首夏归卧净山书此补壁。”连同重录诗句悬于客堂之中。是年九月二十日大师诞日,书联:“誓作地藏真子;愿为南山孤臣。”以自策勉,铭作座右。此外,大师曾蘸朱砂书写下面文字供于案上:
  少说话(唯以略语答他人,无大事要不与人言),少写信(长函要函,写好五日后再发),少出山门(无大事不入市),少托人事(少事为妙,托人则人厌)。
  师恐山村荒僻之所求医不便,则自拟常见病的处方数例:
  冬令喉痛:青橄榄、青萝卜。
  冬令泄泻:生姜一块、紫苏三钱、红糖一匙、水二碗煎至一碗服下。温覆卧,取汗。
  食瓜过伤:本瓜皮煎汤饮之,盐汤。
  鼻血:草纸数重,冷水浸湿,贴额上。仰面片刻,即止。
  冬令咳嗽:生梨一只、纳炙麻黄一钱、冰糖少许置碗中,隔水炖。
  冬令冻疮:文旦柚皮一只、福柿皮一只、白萝卜一只,分四日煎汤洗涤,每日洗四五次。
  ……
  广洽法师在给高文显的信中说道:“弘公此行,恐将长久栖息于斯矣。盖此地虽苦,然山水秀美,僻静幽清,相传为李铁拐所居之地,实隐者之所也。”
  弘法结缘
  大师到寺第三天就为寺中僧众说戒,第四天(四月十六日)赴崇武普莲堂讲解“三皈五戒”、“观音菩萨灵感”、“净土法门”等内容。大师讲经不拘形式,不斥异教,所以对前来听讲的农民、工人、教师、道士、学生、基督徒和商贾等,均一视同仁,特别是大师在净峰寺讲《华严经普贤行愿品》时,听众中多数为基督徒。为何如此之多的基督徒会前来听大师讲经呢?这里有一段小小的因缘。
  基督徒钱山小学校长庄连福。耳闻高僧弘一来净峰宏法,便慕名前来拜访。因信仰不同,庄校长被大师的随侍传贯法师拒之门外,扫兴而归。当夜,传贯师讲述了此事,受到大师严厉责备。次日,大师即嘱传贯师携四幅条幅及《华严经》赠与庄校长并向他赔礼道歉。此事虽小,却赢得了广大基督徒对大师的敬仰,对佛教的信服,听众也就屡日增加了。
  大师讲经的内容多样:从四月廿一日其亡母冥诞始至五月初一止,讲述《普贤行愿品》,于五月初三日灵峰大师诞辰日,宣讲《蕅益大师事迹》;于六月初七扶桑(今日本)明忍律师涅槃日至六月廿日宣讲《戒疏》记;于七月初三地藏菩萨圣诞日讲述《地藏九华示迹》大意。大师在讲经过程中,面容肃穆和蔼,目不旁转,吐字清晰,论点鲜明,论证有序,很有说服力。听众聚精会神,全场静寂无声,讲者和听者的神形仿佛融合成一体。
  大师平易近人,广结佛缘,即将离净峰之前的十月中旬,还是如此。有一天,来自详边村的陈福水、黄鹄两绅士前来拜见,求师为该村溪桥题名。大师很谨慎,因对该桥地理环境不清楚,不愿轻意命名。遂在早饭后,随两绅士一同前往实地考察,行程约六华里。大师一路目不旁转,足无停步,直到目的地。稍事休息一下,也不接受奉茶,就漫步沿溪流发源地走去,只见该溪上游系三条水汇流处,有楼阁山、钱山、西坑山三山耸立,而其流沙中的矿物质在日光下金光闪烁。大师掬一捧细沙仔细观察,见掌上沾着细微的金屑,于是命名为“金沙桥”,并手书其字供刻石。该村为缅怀弘一大师,在大师圆寂后,把宫名改为“金沙宫”。
  大师来寺后,屡见一童子来寺中玩,大师就主动接近,请传贯师翻译,问其多少岁,家里有何人,有没有读书等等,得知童子叫邱文珍,年仅十一岁,自幼丧父,家贫缀学。大师喜其聪颖灵敏,便留童子在身边,亲自教育,并教他识字。半年后两人离别之时,童子潸然泪下,师赠给童子手头仅有的一幅画和两幅书有篆字的条幅。
  大师曰:“余字即是法。”他以文字结缘,用《华严经》偈语宏法。凡有所求,不论僧俗,不计繁复,尽可能予以满足。大师为净西学校校长邱清顺,为刘应昭先生书写对句:“诸佛等慈父,人命如电光”;为陋斋居士题“慧眼见一切,妙音满十方”;给湖心楼主及邱荣黎居士书:“不为自己求安乐,但愿众生得离苦”。相同联文,不同时间,不同地点书写,可奇怪的是两幅联重叠一观,字的大小、粗细、疏密章法等如出一辙,宛如复印一般。另外,师还题写偈句:“三归成就,五戒庄严”,供许全发收藏。师为陈铁华先生书“发心求正觉,忘己济群生”,陈先生作为传家宝代代相传。师在临行前为守青居士书“究竟清凉”,表示了大师当时的心境。
  寺内外文字的布局,有五尺见方的“南无阿弥陀佛”,二尺见方的“天然图画”,均赖邱志华居士协助制成。大师在临离净峰寺前夕,亲往西丘村向他辞别,并持早年临摹碑帖数件《护生画集》两本、七色板油画册一本(内容描绘当年律宗胜地僧众朝山时的情景),手录晚唐诗人罗万象七绝:“一池荷叶衣无尽,数树松华食有余。刚被世人知住处,又移茅舍入深居”,赠与邱居士留念。志华居士,视同拱璧,藏之高阁,但因沧桑变幻,遭遇厄运,近由上海直园弘一大师研究会再传弟子沙门一心补书,收藏于纪念室陈列。
  生活作息
  大师进寺,穿的是暗灰色及黑色有补丁的内衣,并自带针线袋,有粗细钢针数枚,黑、灰、白线数种,足上穿的是常见的芒鞋、罗汉鞋。一条被单密布着补丁,一条蚊帐也很破烂,所见破洞均用纸贴着。东西虽破但都一一洗得很干净。曾有人建议更换无补钉的穿用,但均被婉言谢绝。大师说:“僧人一衣一食,皆赖俗家供养,务必以俭为本。”
  大师一贯坚持过午不食,每餐仅用一碗稀饭,外加一小碗豆腐、鲜菜,有时仅炒盐佐膳。僧众见大师体质差,建议增加营养,可大师却安慰说:“这里生活挺好,山珍加海味。”沪杭善友邮寄来的香菇、木耳等,均被拒收退还。大师曾说:“我拟以茶代粮,数米就炊,减米增茶,直至以茶为食。”
  大师每早五时起床盥洗。而对盥洗用水很讲究:先把清水倒进白纱袋过滤(怕杀死寄生虫),待洗脸后,把白纱袋倒翻,让生物重返水中。大师一贯以杨枝(尾部去皮嚼碎)刷牙,因当时的牙刷是用马尾鬃制的(动物制品不宜用)。五时半,大师就登顶峰观日出,纵览赏东溟云海,观赏海天相接处喷礴而出的红日,以及那分布于林野的窦穴和奇岩怪石。大师捡了些璀璨玲珑的小石,置于书斋几上。他在与善友的信中说:“小山之石玲珑重叠,如书斋几上所供之珍品,珍在此荒僻之所,无人玩赏耳。”“山石玲珑重叠,世所罕见。”
  大师与随侍传贯法师有约法,置一木棒,在石门槛敲。用餐:密三下敲两次;会客:紧三下,敲两次;讲经:疏三下,敲两次。师七时整准点用早餐,八时后就伏案、潜心研校律典。在净峰期间,先后完成《四分律删繁补阙行事钞资持记》、《四分律含注戒本疏行宗记》、《四分律删补随机羯磨疏济缘记》三部律典的点注以及手书的《大悲咒》。师讲经宏法,一般都在下午二时正,传贯师在门槛一敲,大师准点开门。
  每日黄昏,夕阳西坠时,师都登山观赏晚霞余晖及穿梭于浪涛中的点点渔舟,然后从蜿蜒的曲径经“醒园”返回卧室,静坐帐内数珠念佛。
  惊叹缘尽
  夏历六月十九日是南无观世音菩萨成道日,大师从黎明起就诵《大悲咒》普渡众生,当天继续讲《戒疏》讫。至午后,师发现三宝殿及文词的两副门板均被卸下,顿感惊奇,因为三宝殿是法师讲经的处所。时近黄昏,大师见三宝殿门口搭上了戏台,锣鼓喧天,鞭炮声震云霄,庙宇被烟雾笼罩着,人流水泄不通,喧嚷嘈杂,而遍布四周以及花园门口地均成为赌场、零食摊点等等。这夜,大师未能入眠,也无从解脱,坐在帐内默默诵着佛号。
  次日,大师探询传贯法师,才得知此地每年在菩萨圣诞日都是如此演戏。师感叹道:“幽静清雅的寺宇,不该人为加以破坏。”可大师对此情景又能如何呢?只留下慨叹了。
  八月初八这天,寺里照例举行佛诞纪念活动,要在三宝殿前搭台演戏。大师心烦不想多说,仅通过传贯法师转达在俗寺主邱谦才:“不宜在寺内演戏,要演移到山下去演。”寺主虽然不快,但也勉强将戏台搬出,谁知仅移至距寺门十多公尺远的花园门口,噪音、秩序依然如故。大师再也忍不住了,出面向寺主直言:“最好还是迁到山下村子去演。”在大师的直言下,戏台最终搬到山透村。
  就这样,寺宇恢复了平静,赌场散了,卖零食的也随之下山了;可寺主却很不高兴,次日对大师说了一些指责的话。大师听了后,冷静地与性愿法师通了信,商定八月底性愿法师来寺。大师从八月初八风波之后,暂停讲经,集中精力补点《疏记》,续校《钞记》。及至八月廿三日请性愿法师宣讲佛法大要,廿七日请性愿法师同往崇武晴霞寺讲《法华普门品》,听众百人,为惠安空前的盛况。
  在此之后,寺主有意回避他乡,不理寺中事务,让庙祝刁难僧侣,有人到“海月楼”玩牌,搞得乌烟瘴气。大师的精神上受到莫大刺激,感到缘尽。九月初六日,大师给新加坡高文显居士的信,云将移居草庵。九月三十日广洽法师来寺云:“方丈当指传贯法师去职,缘尽,另作云游。”商订于月望后移居草庵。十月中旬大师给夏〖FJF〗硏〖FJJ〗尊居士的信亦云“大约居住草庵。”
  大师将离净峰时,为惜别,书写五言绝句一首:《乙亥首夏来净峰,植菊盈畦,秋晚将归,独含蕾未吐,口占一绝,藉以志别》:“我到为植种,我行花未开;岂无佳色在?留待后人来。”大师感慨缘尽,遂于十月廿二日离去。
  (陈炎兴:泉州市惠安县净峰寺“弘一法师纪念馆”馆长)
  (原载于:泉州市弘一大师学术研究会编《弘一大师纪念文集》海风出版社2005年10月)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