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佛学杂论>>正文内容

重建孤山寺大事记

       

发布时间:2009年04月12日
来源:不详   作者:不详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重建孤山寺大事记
  一九九三年
  农历后三月初二日,受政府及居士之请,靖江籍比丘释常省(字明虚)偕同参比丘释慧圆来靖,商谈主持重建孤山寺事宜。县政协副主席、统战部部长朱沛元以及宗教科科长姚勋设宴接待。
  四月底,在姚勋以及徐瑞芬等居士的陪同下,两位法师上山。其时山上所有设施尽遭破坏,水电全无,只有原电视插转台遗弃的两间旧楼房以及原烈士纪念碑矗立杂草之中,寺院更是早於解放前彻底毁於战火,甚至整个孤山也於六十年代修建姜(堰)八(圩)公路时,炸山取石,毁去近半。满目苍凉,一片死寂。解放之后,靖江第一个宗教活动场所、第一座佛教寺院的重建工作,由此展开
  五月初二日,寺院首次举行法会,孤山乃至靖江上空,第一次响起梵呗经声。
  七月,上海居士捐赠樟木观音像一尊——这是寺院供奉的首尊佛像。
  七月十四日,靖江撤县建市。
  一九九四年
  农历二月,经市政府批准,由孤山镇政府牵头,市统战部、宗教科以及当时的佛教协会筹委会、孤山寺等共同努力和出资,在原烈士纪念碑旧址上,建造大殿一座(即后来之禅师殿暨大圣殿,当时名‘无量光殿’),供奉西方三圣等佛像。这是寺院首座正规殿堂,因缘殊胜,感应非凡。
  三月初三,举行传统庙会,数万人云集孤山,人满为患;姜八公路戒严,所有车辆禁止通行;镇区大小道路,人头攒动,盛况空前。这是寺院首次成功举办三月三大型法会。
  是年,市政府成立开发建设孤山领导小组,同意重建孤山寺,时任靖江市副市长之季发林任组长,宗教科科长姚勋、孤山寺明虚法师等为小组成员。
  一九九五年
  受政府及居士邀请,慧圆法师去湖南醴陵市主持修建龙山寺。
  一九九六年
  寺院自筹资金,从缅甸奉请缅甸玉释迦牟尼佛像一尊,供奉在临时搭建的石棉瓦棚屋里。
  同年,为了三月三庙会的安全,孤山镇政府从寺院门票收入中斥资修建下山道(水泥)。
  一九九七年
  寺院自筹资金,从河北曲阳奉请汉白玉隋唐孤山法响(伏虎)禅师像一尊,露天供奉。
  一九九八年
  四月,经有关部门协调,寺院完全交佛弟子自主建设和管理。
  九月,寺院自筹资金二十余万元,从山东奉请六点五米高汉白玉观音像一尊,时为省内最大的汉白玉佛教造像。
  一九九九年
  在市委统战部、市政府宗教科的鼎力帮助下,寺院自筹资金三十余万元,改建上山路(花岗岩石路)。
  二零零零年
  在原市委统战部冯瑞忠部长的帮助下,由香港靖江同乡会会长冯瑞初以及靖江籍港商倪永和先生出资兴建观音殿。
  是年,靖江市佛教协会成立,明虚法师任会长,钱旭初、陆洪彬居士任副会长。会址设在孤山寺。
  二零零一年
  寺院自筹资金,修建围墙以及临时山门,寺院雏形显现。
  二零零二年
  在高兴华等众居士以及善信的帮助下,寺院在原观音殿前的荒地上,兴建‘觉苑’,塑造众罗汉像。寺院面貌焕然一新,独具一格
  时年,市宗教科升格为宗教局。
  二零零三年
  在市委统战部、市政府宗教局的帮助下,靖江三兔印务有限公司刘小平居士捐资建造三宝楼。
  二零零四年
  农历二月,靖江三江水泥公司严维才先生阖家出资铸造六米高消灾延寿药师佛像,是为省内最大的铁铸佛像。
  农历四月,由於连降大雨,三宝楼东西两侧山坡先后塌方。是为有记载以来山顶东北角第四次崩塌,寺院自筹资金六十余万元,修建护坡;期间得到靖江旅日华侨卢东宁、卢东林先生阖家鼎力襄助。
  二零零五年
  十一月十一日(农历十月初十),隆重举行三宝楼落成暨全寺佛像开光庆典大法会。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河北省佛教协会会长、河北赵县柏林禅寺净慧老法师,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浙江省佛教协会会长、浙江普陀山全山方丈戒忍法师,江苏省佛教协会副会长、扬州大明寺方丈能修法师,以及来自上海、天津、河北、浙江、湖南、湖北、香港及本省苏州、无锡、扬州、南通、泰州等地二十余位大法师,驾临法会并共同主法。江苏省宗教局顾传勇副局长,马冬青、许兵处长,泰州市委副书记万门祖,泰州市民宗局赵克俭局长,张卫平副局长,杨爱民、刘龙春处长,靖江市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主要领导缪云忠、陈汉高、李春龙、钱进华、苏增耀、孙桂芳、毛雨华,靖江市民宗局局长陈培荣、副局长刁建国等各级领导,以及苏州、无锡、扬州、南通、泰州,浙江绍兴、兰溪等地政府民宗部门领导,莅临祝贺。法会前夕,省宗教局局长翁振进,省佛教协会副会长、无锡灵山祥符寺方丈无相法师,百忙之中,拨冗专程赶赴靖江,视察和指导法会筹备工作,并热情看望了净慧法师等诸山长老。靖江市委书记刘建国、市长陈明冠多次听取汇报,亲临孤山,给与指导。省佛教协会常务副会长、泰州市佛教协会会长、泰州光孝寺住持弘法法师因出国访问,未能赴会,特委托能修法师代表省佛协、泰州光孝寺监院法空法师代表泰州市佛协,前来指导祝贺;并挥毫题词,预祝法会圆满成功。
  通过此次法会,靖江佛教事业受到各级政府高度重视,靖江崇圣寺易地恢复重建工作提到议事日程。
  是年,地级泰州市佛教协会成立,明虚法师当选副会长兼泰州佛学社(佛学院)副院长。
  二零零六年
  年初,迫於发展需要,寺院负债於观音殿前东侧建斋堂十二间,农历四月初八完工。孤山由於上世纪六十年代炸山取石,山体遭到严重破坏,山顶可用平地缩小近一半,形成一条狭长的带状通道,最宽处不足二十米。因而寺院殿堂两侧厢房(包括斋堂)只可一边傍地、一边立柱悬空而建,立柱最高逾六米,建设施工十分艰难。
  自去年始,在众善信的帮助下,寺院投巨资延请四川美院窦彪居士、南京油画雕塑院田云龙先生等专业人士,更换重塑、新塑了本师释迦牟尼佛、世尊十大弟子、弥勒菩萨、韦驮菩萨、伽蓝菩萨(关羽、眼光)、四大天王、十二诸天、守门金刚、大圣菩萨、虚云老和尚等像。这些圣像,大多临摹和取材於中国佛教造像各个时期的经典之作,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农历二月十五日,住持明虚法师赴河北邢台玉泉寺净慧禅师座下接法,成为曹洞宗(洞山良价禅师至虚云古岩禅师至净慧复性禅师一系)第四十九世传人。
  五月十二日(农历四月十五日),方丈楼动工。副市长钱进华,政协副主席、统战部部长孙桂芳,宗教局副局长刁建国等出席开工庆典。
  五月二十四日(农历四月二十七日),由在靖投资经营的江阴籍人士陈刚、曹阳夫妇携爱女陈婧益阖家捐资建造的山门殿动工。市长陈明冠,政协副主席、统战部部长孙桂芳,宗教局副局长刁建国等出席开工庆典。
  六月二十七日、七月五日,江苏省宗教事务局、泰州市民族宗教事务局分别下文,批准同意筹备设立靖江崇圣禅寺。
  是年上半年,孤山镇暨靖江开发区城北园区於山底建造广场;孤山景区被评为‘泰州十大景区’;市文化局修缮蹑云坊。
  二零零七年
  四月十一日,在有关领导及人士的帮助下,大雄宝殿破土动工。
  过去史料所记‘孤山大事’
  三国吴赤乌年间,马驮沙(靖江前身)涨於扬子江,隶毗陵郡暨阳县(今江阴市)。(《靖江年鉴》2003)
  南北朝至明初,马驮沙一地两附,南部小沙隶江阴;北部大沙隋唐时隶海陵(今泰州),宋时易名‘阴沙’,隶泰兴。(同上)
  南北朝前后,‘孤山有神祠,侧悉生大竹,可以为涔田焉。伐之者必祀此神,言其所求之数,无敢加焉。’(南朝阮升之《南兖州记》)
  南朝梁承圣二年(553),法响禅师生。(唐道宣律师《续高僧传》卷二十六《唐扬州海陵正见寺释法响传略》)
  唐初,天台宗初祖智者大师之弟子、海陵李氏子法响(伏虎)禅师跨越茫茫长江,登上孤山,结茆而居,建正见寺,即后来之孤山寺。(同上)
  唐贞观四年(630)冬初,法响禅师圆寂,建塔葬於山之西南,后塌入江中。(同上)
  明洪武二年(1369),因阴沙物产风俗类似江南,田赋税收重於扬州,故全隶江阴,仍号‘马驮沙’。(《年鉴》)
  明成化七年(1471)十一月,分江阴之马驮沙,设靖江县,隶常州府。(同上)
  明弘治元年(1488),北大江壅塞,孤山登陆。
  弘治十四年(1501),大旱,山东北角崩塌。
  正德十年(1515),知县王棨霄於‘山之中址’大崇台‘东岳行宫’两侧建台下庑(大殿两侧厢房)。
  嘉靖元年(1522),有海兽如羊,登孤山。居民逐之,至江中入水。
  嘉靖二年(1523)间,知县易干於山巅遍植柏竹杂树。
  嘉靖丙戌年(1526)夏,湖南三紫道人易子伯贞於后来的蹑云坊处祷雨,并铭文於山石:嘉靖丙戌年夏湖南三紫道人易子伯贞祷雨於此。现山石、铭文俱在。山石一半土中、一半外露,铭文遒劲有力、清晰可见。(见於实物资料)
  嘉靖八年(1529),村民因不便‘耕犁’,将‘山西十里许严家港’之‘孤山碇’击去,然‘其碇基尚存土中’。
  嘉靖三十九年(1560)山北角崩塌,仙人洞闭塞。
  嘉靖四十三年(1564),龙见孤山西,田间乡民皆见其头角,卷民居数十间、移石井栏越一港。
  万历三十二年(1604)间,‘山强半属里中’,乡民‘朝夕纵斧斤焉’,砍伐现象严重。知县朱勋‘捐滩田三十亩,赎山归寺’,加以保护。又‘捐俸修葺’寺院,‘俾破刹若新’;并於山巅建‘环玉楼’,即‘望江楼’,以资游客‘登眺’憩息。
  万历三十二年(1604)间,知县朱勋撰《崇让沙》碑立於孤山之阳(南坡),现已失。
  万历四十一年(1613)五月,久雨,山东北角崩塌,内现陶缶五只,寺僧持献县库。
  万历四十二年(1614)间,知县赵应璵建‘蹑云坊’;并为望江楼题词‘定水恒沙’。著名书法家董其昌也题词‘海柱峰’,悬於楼上。后楼毁匾失,山僧智涵禅师重建。
  清顺治二年(1645),明朝遗臣今释禅师云游来靖,栖孤山寺。与邑申士大夫相缔交,或歌或哭,抑郁不自聊。卒葬於孤山之巅。
  顺治六年(1649),邑人陆峻重修望江楼。
  顺治年间,朱凤台撰《孔裔碑》、《黄邑侯德政碑》立於孤山之阳,现已失。
  乾隆十九年(1754),江水忽涸,顷刻复故,时一舟停靠於江阴鹅鼻嘴下,遥望水涸处,有石垠自南至北,逶迤起伏。始知江阴诸山与孤山之趾本是联属。
  道光二十六年(1846),山后乡民募捐续修望江楼,然形制规模,大不如从前。
  道光二十九年(1849),天大风雷,蹑云坊倾。(以上除注明外,皆见《靖江县志》)
  咸丰十年(1860),常州等江南诸郡为太平军占领,唯靖江凭借天险,独悬於外,故而暂隶通州。同治三年(1864)复隶常州。1913—1927年隶苏常道。1928年隶江苏省政府。1933年隶省第八行政督察区(泰州)。1934—1938年隶省第四督察行政区(南通)。1938年2月—1945年8月日军占领时期,县伪政府隶伪江苏省政府。1940年11月,县抗日民主政府隶苏北临时行政委员会。1941年4月,县抗日民主政府隶苏中三专区。1945年12月,县抗日民主政府隶苏皖边区一专区。1946年1月,国民党县政府隶第四行政督察区。1947年8月—1949年5月,苏皖边区一专区将泰兴之广陵、曲霞、蒋华与靖江合并,建‘靖泰县’。1949年5月,撤销靖泰县,恢复靖江县,先后隶泰州、扬州两专署。(《年鉴》)
  1983年3月,扬州市代管。(同上)
  1993年7月14日,靖江撤县建市。(同上)
  1996年7月19日,泰州市代管。(同上)
  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孤山寺尽遭战火毁坏;1958年,山巅建革命烈士纪念塔;1971年7月,孤山煤矿北井破土动工;1976年,山顶筹建靖江电视台差转台;1982年2月10日,县政府重申孤山为国家所有、委托民政局管理。(以上除注明外,均见於清光绪五年《靖江县志》及1992年《靖江县志》)
  孤   山   记         
  知县朱勋
  朱勋,浙江鄞县人,工於诗赋,万历三十二年(1604)由举人任靖江知县六年,廉政清明,爱民如子,后升松江府同知。——明虚注,下同。
  余始来视靖,辄问所为孤山者。而登之山,四譬峭绝,与大小孤等,故名。高广仅里许,磐石横出。缘石而上,有细径辟积,不异羊肠。再折而上数百武(武:半步,泛指脚步),有石绰楔,颜曰:‘蹑云’ 。转而西,有小祠,汉寿亭侯(关羽)像在焉。循祠而上,路稍夷(夷:平),屋三楹,供世尊(如来、佛)。又折而东,有亭,供大士(菩萨,这里指观音菩萨)。转而上,左右为僧寮。又上为寺门,左右翼以两廊,修梧夹之。历阶而上为大殿,以奉岳帝(东岳帝)。循殿而上,亭三楹,为憩所。余循行周视,山强半属里中,(儿?)朝夕纵斧斤焉。四望童如,寺亦就圮(圮:倒塌、毁坏)。为之捐滩田三十亩,赎山归寺,今渐蓊然。又捐俸修葺之,俾破刹若新。乃憩所正当殿,苦乏登眺,於山巅得片地,创为楼。登楼见长江如练,周遭县治,因题其楼曰‘环玉’,而前亭曰‘晏海’。盖余不佞(不佞:不才),登斯山,徘徊久之,而窃有慨於中也。乃托墨卿为之记,勒之贞珉(似玉之石)。
  古者建邑必有镇。靖无镇,止孤山突兀江中,日久遂与靖连为镇焉。予穆然以思,兹山也,岂仅为靖镇?我高皇帝(明太祖)定鼎留都(南京),江流奔泻无已时。且密迩东溟(紧靠东海),岛夷(倭寇)出没其间,即萑苻(芦苇)啸聚(盗匪聚众)甚便。则天堑之口,当必有砥柱以为之厄隘者,意此殆留都之户牖(门户)乎?夫留都曷重?重备也,有备无患。是故备之勋旧镇守,备之本兵参赞,又备之提督操江。此三备者,皆藉江为险,则皆藉江为守,其形势固尔。而兹不然,近当事者,稍设防,盗亦稍息,验已略可睹矣。倘更立重兵,俾此山与狼、圌(南通狼山、镇江圌山)上下响接,则外可控制江北,内可以固江阴藩篱,彼诸不轨能飞渡哉?斯亦留都东面一大屏蔽也。然则有留都,不可无靖,有靖不可无此山;有此山,而留都之户牖如键斯下,其系重而当为之备何如已!《书》曰:‘申画郊圻,慎固封守,以康四海’,其有备之谓与?余不佞,既经以兹山为事,复忘其固陋,而为之记,识予志也。世不乏同志者,尚知予记孤山所记,不直在孤山而已。(清光绪五年《靖江县志》)
  孤      山
  山原屼峙江中,欲登山者,必方舟而度。后江势徙北,山势徙南,至明弘治元年(1489)登岸。山北俱膏壤,据邑可十里,周围可三里,形如狮子。东北石壁陡崭,高五十丈。西北土石相杂,石质尽赤,中含影星。山顶常蒸气出云,竹树颇郁茂。中有石骨,可作盆盎中物。山下乱石堆积,巨者至十余丈,层累峻绝,俱作苍藓,色意奇古。东侧有仙人洞,两石相柱而虚,其中可坐数十人,后为坠石所掩。东南有仙人台,山半西均有寺址,址半有张氏墓。山未登陆时,四面均有石矶,东南矶距山二里许,西北距益远,后没为田;田中开池,时有露石。西十里许严家港有尖峰透土,俗呼为‘孤山碇’。山上寺宇,或新或圮。山尝称‘元山’,以俗讳‘孤’字故也。(清光绪五年《靖江县志》)
  孤    山    碇
  一名‘石碇’。故老相传,其锋石较他石颇泽,有周楷镌《法华经》三卷。后没於土中,初有石峰透土三尺许,峭拔如剑。明嘉靖八年(1529),村民恶其不便於耕犁,击去之,其碇基尚存土中。(《县志》)
  孤   山   寺
  循山南路而上,路半有坊名‘蹑云’。旧路颇峻崭,改折而东稍平,迂曲数十武,有关圣大帝祠。折而西,登层台,右梵宇,稍南土神祠,更西折达北,为山门。门东磐石上,有三毛真君祠,门西南高址为仙人台,古柏数百株,青葱多荫,观音庵在其下。直北向有室,为山之重门。更进,登大崇台,为山之中址,有殿名东岳行宫。明正德十年(1515),知县王棨霄建台下庑,东西向,即殿之翼卫。殿后高数丈,有厅,以资客游。厅后突起复五六丈,乃孤山之巅;巅有楼,曰‘环玉’,俗名‘望江楼’。楼正前方悬知县赵应璵手书‘定水恒沙’额,旁悬座师尚书董其昌‘海柱峰’额。后楼倾额毁,山僧智涵化募重建。其柏竹杂树,皆知县易干所植。清顺治六年(1649)邑人陆峻重修,逾二百年,倾圮殆尽,道光二十六年(1846)山后乡民募捐续修,然形制规模,大不如前。(《县志》)
  王棨霄:陕西淳化人,明正德七年(1512)由举人任靖江知县。靖江旧无县志,於是,前县令周奇健(广东琼山人,明弘治十八年公元1505年任靖江知县)着手编纂县志,至殷云霄(山东寿张人,明正德六年公元1511年任靖江知县)修成,王棨霄时开始刻板。
  赵应璵:字敏卿,号石照,南昌人,举人出身。明万历四十二年(1614)任靖江知县达五年,政绩显赫,离任时数万百姓流泪想送。孤山蹑云坊‘蹑云’二字及其楹联即为其手迹;可惜楹联字迹现已不清。
  董其昌:著名书法家,华亭人。邑人盛时杨曾请其家中课子,在靖时曾留下大量墨宝。
  易干:湖广巴陵人,嘉靖二年(1523)由举人任靖江知县三年。邑人多讼,搅得民不安生,遂惩办不良讼棍,百姓得以专心农事。后奉诏,死于淮。邑人闻之,悲哭如丧考妣,受其惩办而改恶从善者更悲泣而曰:侯惩我,实生我也!
  牧  城  八  景
  长江汇流、孤山屼镇、田庐星布、诸港潮平、长安井冽、马沙遗碣、紫薇烟村、鱼捕鸣柳。(《江阴县志》)
  马沙遗碣:三国赤乌元年立,明嘉靖三年(1524),西沙焦山港坍塌,知县易干於坍塌处得此断碣,其文漫不可读,中云:此沙为吴大帝牧马大沙;隔江一洲,为牧马小沙……。故靖江旧称‘牧城’,‘马沙遗碣’遂为牧城一景。此碑旧藏紫微宫,现已不存。
  靖  江  八  景
  孤峦砥柱、雁塔横江、澜江天际、秋潮晚渡、村园春槿、沙苑桃花、渔舟夜月、织水梭江。(《靖江县志》)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