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佛学杂论>>正文内容

修习般若胜于财施——试谈对受持般若四句偈等胜于无量财施之功德的理解

       

发布时间:2009年04月12日
来源:不详   作者:不详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修习般若胜于财施——试谈对受持般若四句偈等胜于无量财施之功德的理解
  《金刚经》中,反复强调:“须菩提。於意云何。若人满三千大千世界七宝。以用布施。是人所得福德。宁为多不。须菩提言。甚多。世尊。何以故。是福德。即非福德性。是故如来说福德多。若复有人。於此经中。受持乃至四句偈等。为他人说。其福胜彼。……”(依法出生分第八);“……须菩提。我今实言告汝。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以七宝满尔所恒河沙数三千大千世界。以用布施。得福多不。须菩提言。甚多。世尊。佛告须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於此经中。乃至受持四句偈等。为他人说。而此福德。胜前福德。”(无为福胜分第十一);“复次须菩提。随说是经。乃至四句偈等。当知此处。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皆应供养。如佛塔庙。何况有人。尽能受持读诵。须菩提。当知是人。成就最上第一希有之法。若是经典所在之处。即为有佛。若尊重弟子。”(尊重正教分第十二);“须菩提。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以恒河沙等身命布施。若复有人。於此经中。乃至受持四句偈等。为他人说。其福甚多。”(如法受持分第十三);“须菩提。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初日分以恒河沙等身布施。中日分复以恒河沙等身布施。后日分亦以恒河沙等身布施。如是无量百千万亿劫。以身布施。若复有人闻此经典。信心不逆。其福胜彼。”(持经功德分第十五);“须菩提。若三千大千世界中。所有诸须弥山王。如是等七宝聚。有人持用布施。若人以此般若波罗蜜经。乃至四句偈等。受持读诵。为他人说。於前福德。百分不及一。百千万亿分。乃至算数譬喻所不能及。”(福智无比分第二十四);“须菩提。若有人以满无量阿僧祇世界七宝。持用布施。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发菩提心者。持於此经。乃至四句偈等。受持读诵。为人演说。其福胜彼。”(应化非真分第三十二)。
  先德有曰:“五度为盲,般若为导”。密乘教法《佛子行三十七颂》亦有云:“无慧善导前五度,正等觉佛不能成,故具方便离三轮,修智慧是佛子行。”。济群法师在《「金刚经」导读示要》中开示:“世间的布施总是有相的,而佛法则要我们‘不住色布施,不住声香味触法布施’。世间布施有相则有限,佛法布施要不住相,无相则无限也。那么,造成两种布施差别的原因在哪里呢?简单地所是般若。凡人般若未能开发,以妄心住相布施,将来只能招感人天果报;菩萨以般若引导布施,三轮体空,不住境相,布施就成为成佛的资粮。所以,世间的布施等行为还不能称为波罗蜜,惟有在般若引导下的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等,才是成佛的资粮,始可称波罗蜜。”
  《金刚经》作为般若经体系的重要经典,所强调的,正是般若波罗蜜在大乘佛法修行之“六波罗蜜”中的重要和主导地位。因此,经中一再反复强调,受持般若四句偈等胜于无量财施之功德,旨在将布施等前五度,藉由般若引入菩提正道。
  弟子个人理解,这并不是说,六度中,只偏重于般若,而轻忽其他的行持。大乘菩萨道,须六度万行、行难行之行,这其间,惟有在般若的引导下,才能真正做到“难行能行”。
  说到此话题,想起一个值得讨论的问题,关于捐献器官和遗体的问题。在当今,已经有不少这样的先例,立下遗嘱,身后捐献器官乃至遗体。在赞叹这些无私奉献的壮举之际,也同时引发了一些佛门弟子,特别是净土学人的质疑和异议。或曰:“世间法是不究竟的,一个身体器官,不过是延缓一个无常生命的流转周期、暂缓其苦受的痛感而已,与解脱无关……世间的任何一种布施,莫过于究竟的法布施”;或云:“如果我们对死后那一刻不明白真相的话,捐献遗体是否妥善?”弟子个人以为,这便是俱与不俱“般若”所产生的差异与分歧了。如果在“布施”中,依然执于“我”与“我所”,以妄心住相行于布施,则于世所济有限、于己障碍解脱;如果是一个切实按照佛的教导去认真修行,并且已经能够领悟到“无我”、“无相”的行者,则于“布施”中,即得“成就无量无边功德”。《金刚经》云:“须菩提。菩萨无住相布施。福德亦复如是不可思量。须菩提。菩萨但应如所教住。”;又云:“须菩提,如我昔为歌利王割截身体,我于尔时,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何以故?我于往昔节节支解时,若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应生嗔恨……”。若真能效佛所行、俱般若慧,生生时“节节支解”尚且不生嗔恨,死后又何俱捐躯乎?
  因此,六度万行,若无般若为导,便是难行,便有畏惧与恐怖,便与解脱相悖而驰。既如《心经》所云:“菩提萨陲。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