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宗教研究>> 佛教与社会>>正文内容

佛教修道体系对构建和谐社会的启示

       

发布时间:2009年04月12日
来源:不详   作者:李利安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如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是目前全社会共同关心的大事。佛教的修道体系中的许多论述和方法可以给我们许多有益的启示。宏观上看,佛教为了实现其解脱的目标,制定了极其丰富的修道体系,号称八万四千法门。从构建和谐社会这一角度出发,对佛教修道体系进行清理,可以看出佛教的缘起论、缘分论等,都直接或间接地涉及和谐的达成途径与方法问题。
  缘起论 缘起论认为,宇宙间一切事物的生灭变化,都有多重的共生条件和互存关系。佛教常用“此有则彼有,此生则彼生,此无则彼无,此灭则彼灭”来说明缘起的理论,并以3根靠在一起的芦苇为例,说明万事万物之间的依存状态。处在缘起链条中的任何一方必须与其他各方相应相成、统筹共进。佛教认为对这种关系的认识和符合这种关系的行事方式既是现实生活的基础,也是悟道的必由之路。这种修持理论与实践对今天构建和谐社会具有明显的启示。
  缘分论 缘分论是指人们之间以及人与特定时空和特定事物之间内在的必然联系。佛教认为,在现实社会中,人们彼此有很深的缘分,所以,佛门的修道便要求充分顾及这种密切的关系,作到彼此爱护,相互沟通,同增共长,协同进步。与缘分论相联系的是慈悲的理念,这种修道理念强调无缘之慈和同体大悲,把众生都划到一个密切的链条当中,并相互完全接纳,在打破任何人我之别的基础上,在行动、语言、心理3个方面行善于众生。缘分论和慈悲论的修道实践对今天社会各阶层之间和各成员之间的和谐具有促进的作用。
  平等论 这是佛教关于众生平等、万法一如的思想与实践原则。万法一如指所有现象之间的相通与平等,关键在于打消对现象差别相的执著,并在实践层面上尽可能从修行者心理上完成万象平等相通的认识。众生平等的提出,不但是为了打破人类与其他动物界的对立,也是为了冲破人类各阶层之间的等级差别。由于佛教同时承认了六道存在的合理性,所以,众生平等在实践层面上主要还是提倡人与人之间的彼此尊重以及人对动物界的爱护。
  戒律论 戒律是佛教修道体系中的核心部分,是佛教一切修行的前提。佛教向来歌颂和合,倡导和乐共存的道德。这在佛教的戒条中表现得最为明白。这方面的内容极其丰富,其中最有影响的是五戒、八戒和十戒。如八戒中就要求不伤害他人的生命,不得因满足自我的肉欲而破坏他人家庭的和谐等等。这些戒律及其修持实践不但直接有益于和谐社会的构建,也向我们昭示了制度的健全与公正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重要意义。
  济世论 佛教是一种特别重视救度的宗教,有一套完整而复杂的救世理论与实践,其中最流行的就是大乘佛教菩萨信仰中的六度和四摄。六度即六种救度众生的途径,四摄则是布施、爱语、利行、同事。并认为这是众生互相团结的基本条件,也是统摄现实社会中各种人群与团体的基本道德。这种实践,对当今社会群体之间的纷扰有调和作用。
  和合论 和合论讲事物之间以及人们之间的和谐关系,其中最有名的就是六和的戒条,即:身和同住,口和无诤,意和同悦,戒和同修,见和同解,利和同均等。前三“和”主要表明和谐的状态,后三“和”则侧重达到和谐的途径。其实,现实社会中,一切的不和谐往往都是由思想、制度、经济这3个方面的不一致、不公正、不协调所造成的。因此,佛教修行团体对这六和的强调对我们今天构建和谐社会是有明显的借鉴意义的。
  以和谐为主线,上述诸论构成一个完整的佛教实践指导体系。其中缘起论、缘分论、平等论等侧重说明所有人之间和所有事之间的关系模式,引导修行实践者认识这种关系的和谐特性;戒律论、济世论及和合论则侧重说明如何在人类社会维护和谐的关系。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 还没有任何项目!
  • 佛教导航@1999- 2011 Fjdh.com 苏ICP备1204078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