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佛学杂论>>正文内容

云南古塔俏神州

       

发布时间:2009年04月12日
来源:不详   作者:胡芝诚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云南古塔俏神州
  塔是一种古老的中国佛教建筑,千百年来,它以特有的建筑艺术造型,点缀着云南的秀丽山川,逐渐发展为古迹名胜,吸引着中外游人瞻仰观赏,成为云南丰富的旅游资源和文化资源。屹立于苍山洱海间的大理崇圣寺三塔,高峻伟岸,气势磅礴;西双版纳凤尾竹下的曼飞龙白塔英姿监风,意象飘逸,宛如极乐仙境;大姚白塔如磬锤击天,令人沉思遐想;官渡妙湛寺金刚塔巍峨壮丽,压重静穆;陆良大觉寺千佛塔端庄俊秀,充满神韵;景谷勐卧的"树包塔"和“塔包树”使人和神如奇妙的相融,真可谓“殚土木之功,穷造型之巧”。云南的古塔真是千姿百态,异彩纷呈。它们既浸透着宗教崇拜的佛教意味,又洋溢着世俗人情的诗意光辉,它们具有特殊的艺性格,给人以精神陶冶和美的享受。
  古塔的起源
  随着佛教传入中国,传入云南, 塔梵文写作“stupa”,巴利文称“thupo”汉文史籍译为“ 堵坡”,“塔婆”,其意为“累积”。“堵坡”是古印度用以掩埋佛骨的一种坟墓建筑形式,约公元前5世纪, 印度佛教创立者释伽牟尼“ 圆寂”之后,佛体焚化,其信徒取“舍利”(骨烬)葬为“ 堵坡”,随后逐渐形成以后的“舍利塔”。“ 堵坡”的主要形成“是一个坟起的半圆堆,用砖石造成,梵文名安(Auda)其义为卵,其下建有基坛(meah),项上有诃密迦(Hamika),义为平台。”这就是塔的原始造型。虽然云南古塔改变了古印度的建筑形制,在一定程度上受中国传统建筑的影响,作为佛塔,仍没改变它宣扬佛法的宗旨。云南古塔均于塔的最高处安放一个塔顶,称为塔刹,“刹”的梵文意为“田士”,象征佛国的圣神和崇高。其形状多以圆形为主,是唯一保持古印度“ 堵坡 ”形式的部分。塔刹上常以莲花,覆钵,华盖,露盘,火焰,花瓶为装饰,这些佛教名物都在表明修法神圣。
  古塔的演变
  塔虽然脱胎于“ 堵坡 ”,但传入云南后就带有不同的民族特点,因为佛教传入云南的途径不同,派别不同,各族文化背景不同对佛教教义的接受,信仰和领悟,或推拒或吸吮,或承继或改造,都会影响到云南古塔的民族性格的确立。佛教传入云南的时间可以确定为唐朝时期,传入云南的途径主要有四条,即中土传入的大乘佛教,主要传播到彝族、白族地区;由印度传入的佛教,以密宗阿比力派为代表,主要传播藏族,白族,纳西族地区;由缅甸传入的南传佛教,主要传入傣族、德昂族、布朗族地区;吐蕃传入的喇嘛教,主要传入藏族、纳西族地区。随着佛教的传入,佛塔的建筑观念与艺术为灵感也就与佛教相携而来,由于云南各族所处的环境不同,文化背景不同,所以各 地的佛塔建筑必然受到区域性,民族性以及佛教观念,建筑艺术诸方面因素的影响,在历史的陶冶中逐渐地渗融各族的建筑的传统特点及审美观念,形成了各族的独特风格。云南古塔中最有代表性的有受中土佛教建筑风格影响的汉式塔;受南传佛教影响的傣式(缅式)塔;具有喇嘛教风格的藏式塔。其型制主要有密檐式,多钟式,金刚宝座式,覆钵式,过街式,亭阁式等等。它们各特色而又相互兼容,使云南古塔多姿态多彩。其中汉式塔分布最广,数目最多,建造年代最早,对其它各塔的建筑风格影响最大。
  佛教于东汉时期传入中国,在历史的发展中,逐渐受到道教的影响,出现了“诵黄老之微言,尚浮屠之仁祠”两者相鬲的现象,汉代以后,中国传统的儒家思想渐趋神学化,所谓“君权神授”的思想使儒学与佛学有了更多的共同语言。从唐代以后,懦、佛两家的思想基本相谐,唐中叶兴起的禅宗揉进了道、儒思想,成为典型的中国佛教,随着禅宗的传入,大批佛塔在云南应运而生,其中最古老,最壮观的就是南诏王半佑时代(824—859)所建的大理崇圣寺千寻塔,其型制为十六级方形密檐式空心塔,属典型的唐代密檐式塔。与此塔同类同时代的还有大理弘圣寺塔,大理佛图寺塔,昆明东寺塔、西寺塔、宜良法明寺塔,它们的造型与唐朝都城长安的大、小雁塔以及苏州云岩塔(959年建)相似,其建筑形式主要受中国传统建筑亭台楼阁的深刻影响,但在一定程度上还打了道教及儒家美学思想的深刻烙印。就其平面建而言,构图多以四方形、八边形、六边形等为基础。我国汉唐时期的陵墓多以方形为贵,皇陵、后陵多作正方形。唐代虽出现圆锥形陵墓,然大凡地位显赫者,均作正文形双层台阶式陵台,以示崇高。所以唐代方形塔的出现并非偶像,它正是佛教神圣崇拜与儒学为传统思想的皇权神圣崇拜相结合的产物。它不仅显示皇权的崇高,而且还有其深刻的佛教思想的根蕴。四边形、八边形的塔基在于象征佛法所谓四相八相之说。四相八相也就是释伽牟尼生涯中的种种变相“诞生,成道,说法,涅 日四相,再加上降兜率,托脱,出家,降魔为之八相”。它们又象征佛法的四圣谛与八正道。四圣谛:“一凡人都要受苦;二苦必有困;三苦必须解脱;四为求摆脱必须正道。八正道:一正信仰,二正思维,三正言语,四正作业,五正生活,六正努力,七正思念,八正禅定。”六边形象征佛教的“六道轮回”说,佛教认为一切芸芸众生由于善恶报应,必在所谓天、人、阿修罗、地狱、饿鬼、畜牲这六道中升降沉浮,死生相续如车轮旋转无始无终,故无论什么型制的塔多其于四方形,八边形或者六边形。此外,就是附着于塔身的雕刻作品基佛教崇拜的主题也是十分鲜明的。莲花为佛士的一种洁净之物,相传摩耶夫人座于莲座之上,于是降诞,莲花是佛的座床,其佛教象征之意也随“堵坡”传入中国,恰与我国对莲花的传说审美一拍即合,于是莲花既为崇拜的偶像,又是审美的饰物。在佛塔的塔基与塔身之间常以莲座为过渡,使塔身好似从莲瓣之中亭亭屹立,可谓独运匠心。莲饰在傣式佛塔,喇嘛式佛塔的建筑中为各族工匠所采用,再加以修饰和创新更显得诩诩如生。莲花优美的形象不仅真实地再现了莲花的自然风貌,同时再现了由此引起的某种人格比拟。云南古塔的层檐多为奇数,像崇圣寺千寻塔这样的高层偶数塔在全国都属罕见。一般的方形密檐式塔多为单层如七层、九层等。汉民族很早就对渗透着奇数观念的建筑形象的审美与崇拜。云南古塔的建造明显是从这里得到了借鉴。这也与土生土长的道教所谓“道生于一,其贵无偶”的神秘观念不无一点历史的和民族心理的联系。密檐式塔,塔檐叠涩挑出,起的塔檐寄托着神秘的宗教观念和情趣,檐下嵌有菱角牙子,呈弧形曲线,形象轻盈俏丽,有一种飞动之美,虽然这是中国传统的屋檐形式在古塔型制上的借鉴和运用,但也不能不说这与道教追求羽化登仙的特定生活情趣,审美思想和宗教观念的合拍。可见方形檐式塔是融佛、儒、道教为一身的宗教艺术产物,它支云南彝族、白族地区的佛塔建筑生产了重要影响。
  宋朝时期云南最有代表性的古塔是祥云水目山塔(1214年建)洱源旧州塔,均为方形单层密檐式砖塔,塔每层出檐, 结构及窗洞、卷龛均与大理弘圣寺塔相似,明显继承了唐塔的建筑风格。元朝以后,云南古塔除了方形密檐式外,相继出现了亭阁式,过街式,金刚宝座式,覆钵式佛塔。元朝时期佛教在云南更加兴盛,这必然刺激佛教艺术的愈加发展与成熟,把更多辉煌的艺术美召唤到佛像与佛教建筑上来,元代最为创新的塔当是陆良大通体设龛,佛龛内镶有一块一有释迦牟尼像模印砖。“七层佛龛共计1613个,又名千佛塔……此塔线条工整,开头形状特殊,在云南佛塔中别无一例;在全国也属少有,如此匠心独运,颇引入注目”。元代云南出现的过街塔或门塔,虽都是为礼佛的简便而兴建的,但这也反映了佛塔世俗化的一种趋势。基中最典型的过街塔当数昆明的穿心鼓楼了,穿心鼓楼的是亭台楼阁式的建筑型制,它立于繁华的街头,使佛教崇拜的意味逐渐淡化了。
  明代以后,随着大量的汉族移民迁入云南,汉文化逐渐渗透到云南的广大地区,塔不仅是佛教崇拜的象征,而且成了汉文化传播及发展的座标。在儒、佛合流的历史发展中,各地所谓的文笔塔,文峰塔,焕文塔应运而生,旨在张扬文气,祈祷“文运天开”,“进士及弟”,“魁星及弟”等等。姚安的文峰塔,鹤庆的文笔塔,楚雄的雁塔,弥渡文笔山古塔,洱源制风塔都因塔笔立于野,塔尖如笔直指苍穹,故被称为“文笔”。人们想借助佛法灵力佑助科第的高中隆盛,所以对佛的虔诚祈祷与对世俗功名利禄的热切向往已溶于一塔了。文笔塔的建造标志着汉文化的深入以及向更高层次的发展。
  傣式佛塔多以圆形为主,最具有代表性的当数景洪的曼飞龙白塔和盈江的允燕白塔。曼飞龙白塔建于清乾隆时期,属八角金刚宝座式群塔,由一座大塔和八座小塔组成,“九座佛塔均为砖砌,外面雪白,金色的塔尖然挺拔,直刺蓝天,犹如春笋破土而立,又有笋塔之称。”它高耸入云的形象唤起的不仅仅是对佛的崇高情感,也是人对自身创造力的肯定。盈江允燕塔又名勐町塔。塔由一座主塔及周围44座小塔组成,为砖砌实心塔。其座呈方形,座上设五层坛台,第一层台每面立七座小塔,从第二层台上到第五层台,逐层渐收,每层座的四角各立一小塔,座为方形须弥座。第五层中心立高大的主塔,高低错落,气势雄伟。塔身上雕有莲瓣等纹饰,外表涂上白灰,塔尖以金箔,在阳光下熠熠生辉。
  今天,塔的艺术魅力依然是巨大的。云南古塔本身具有艺术美,正在被早已从佛教崇拜的精神迷宫中走出来的人们所唤醒,时代的风雨冲刷着历史的尘埃,现实的阳光驱散着神圣的迷雾,云南古塔,正在放射出更加灿烂的光辉。
  编辑:胡芝诚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