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天台宗>>正文内容

元代天台宗传承钩沉

       

发布时间:2009年04月12日
来源:不详   作者:洪用斌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元代天台宗传承钩沉
  洪用斌
  1206年蒙古族成吉思汗建国,以族名为国号,称大蒙古国。1260年3月,忽必烈称汗后,于1261年11月建国号“大元”。1368年元顺帝退居漠北,同年8月大明军队攻人大都,宣告元朝在中原和江南统治的结束。拙文所要探讨的元代天台宗传承问题,乃指这一百六十年间发生的事。
  元朝至正壬寅(1362),天下大乱,戎马纷纭。江南五山十刹,钟鱼绝响。多少梵宇唯存断础于斜照荒烟中,白草凉烟,举目凄断!这一历史背景,造成元末天台宗传承问题的扑朔迷离。
  历史离不开过去的事情。过去和现在是不可隔断的。同样,研究元代天台宗的传承,必须从南宋天台宗的传承人手。
  (一)
  北宋末年,自从知礼大师(960—1028)圆寂之后,天台宗的山家内部还是不断的互以“具相”、“具性”问题而争论。不久,时局变化甚大:宋钦宗被金军遣送东北,康王即位于南京,称南宋。当时,佛教徒也随时局不安的影响,无心于烦琐的教义研究而倾向不立文字的禅宗,或持念弥陀名号的净土宗。
  在知礼大师门下的三系(即广智尚贤,主四明延庆寺;神照本如,主台州东掖山白莲寺;南屏梵臻,主杭州南屏山兴教寺)中,以南屏为最盛。为了扭转这种被动的局面,知礼大师的门下经过自强不息,涌现出不少著名的学者。如,神照系的智涌了然大师(1077—1141),就是南宋时最杰出的一位。慧解、辩才都很出众,而且是台宗教学的忠诚传述者。他不固执,不偏向,自立一帜而强调性具的新学说。
  神照系的智连大师(1088—1163),被明智大师赞为“僧中凤雏”。
  广智系的道琛大师(1086—1153),被现代学者誉为“已证得台宗奥旨,故才能显现唯心净土的高论!”还有该系的志磐大师是著名的佛教史学家,有《佛祖统纪》五十五卷巨著,内容是以叙述天台正系的展开,及显扬知礼教学为主体。
  南屏系的可观大师(1092—1182),乃是纯粹天台宗学者。他行解兼备,博得当时闻名的禅匠——大慧宗呆叹为“教海老龙”之尊。还有该系的北峰宗印大师(1148—1213),乃禅讲兼重的大德。他继承可观大师,博采广智系、神照系的学说,而倡祖述知礼教学的正义,宋宁宗赐号他为“慧行法师”。南屏系的另一位法照大师(1185—1273),精通天台教学,兼通各宗的大通家,宋理宗敕封他为“佛光法师”。著有《法华三大部读教记》二十卷,复兴知礼教学,祖述智者、湛然大师等的教说而展现新学风。以天台止观配合念佛而努力实践,成为天台念佛门的特色!其思想为元、明、清及至现代,对天台教学研究开了方便之门,其丰功伟业永存留芳。
  南宋宁宗开禧二年(1206),大蒙古国成立。蒙古族领袖成吉思汗及其后裔,连年发动战争,统治了极其广大的地区和众多的民族。为了适应统治有各种宗教信仰的广大居民的需要,对各种宗教实行兼容并包的政策。
  自魏、晋以来,佛教在中原以及大江南北地区势力日盛。唐代以降,佛教分为二大流派,即所谓禅、教。禅指禅宗,教指禅以外的其他宗派,主要有天台宗、华严(贤首)宗、慈恩(法相)宗等。佛教是从印度传人的,印度佛教派系林立,各有所宗;传人中国,也就产生了许多宗派。禅宗则是更适应中国环境的一个佛教宗派,为释迦世尊的教外别传,不立文字,以心传心。这样,便形成了禅、教之分,互争雄长。
  十三世纪中叶,忽必烈建立元朝。他“大弘密乘,尊隆三宝”,比起以前诸帝来更有过之无不及,佛教之弘传大有进展。此后,元朝诸帝,更是一个比一个热情。建寺、做佛事和对寺院、僧侣的赏赐,成了元朝财政的一项巨额开支,当时有官员估计:“国家经费,三分为率,僧居二焉!”
  佛教内部派系林立。元朝统治者尊崇佛教,但对佛教内部各派系和对待各种宗教一样,也有厚薄之分;而且前后有所变化。十三世纪上半期,禅宗的临济宗十六世祖海云,备受宠遇,他“历事太祖、太宗、宪宗、世祖。为天下禅之首”。除了海云之外,原在金朝就备受礼遇的曹洞宗万松禅师,仍然保持很高的地位。忽必烈即位后,万松的弟子福裕,元世祖“命总教门事”,出任嵩山少林寺住持。
  江南地区,早在南宋统治时期,禅宗就占有明显的优势,“宋南渡之初,东南禅门之盛,冠绝于一时’’。其中势力最大的,要数临济宗。元朝灭南宋统一全国以后,忽必烈很快就转而采取“崇教抑禅”。他以江南“教不流通”为理由,从北方选派了禅宗以外各教派僧侣三十人,来到江南开讲,设立“御讲三十六所”。有的禅宗寺院因此被易为教寺。自此以后,天台等宗的传势明显上升。如浙江天台国清寺原是天台宗祖庭,后被“易教为禅”,此时,天台宗上天竺性澄大师,不远数千里,进京具奏国清寺的建置颠末,旧制之由。忽必烈赐玺书,复之为讲寺。
  (二)
  天台宗自法智大师之后,分为广智、神照和南屏三系。南宋灭亡后,广智系归于衰灭,且天台宗发祥地的国清讲寺,也变为禅宗的道场,唯有南屏系的宗印大师门下,仍能维持慧脉不断而已!
  广智尚贤大师,北宋僧。生卒年不详。四明(浙江宁波)人。依四明知礼修习天台教观。闻讲《净名经》,顿悟性相之旨。历时既久,遂居高第。天圣六年(1028)继知礼之后主持四明延庆寺,道化盛行。当世云门宗高僧雪窦重显禅师闻师之盛名,曾特意出山来访。其时,日本遣比叡山僧绍良等奉送金字《法华经》,请学于师之座下。三年学成归返日本,大弘师说。师著有《阐幽志》、《广智遗编》、《光明记》等。
  广智尚贤派的承继者为继忠大师(1012—1082),他是知礼大师四世孙。继忠大师的门人有神智从义(1042—1091)和草堂处元两位大师。广智系的中立大师(?一1115),曾命门徒介然师于四明延庆寺造十六观堂。广智系的道琛大师(1086—1153),他的孙弟子宗晓大师(1151—1214)。道琛大师的门下:慧询(?一1179)、法莲、仲韶诸大师。慧询大师的门下有善月(1149—1241)、法登、完晓(1151—1214)大师等,都是复兴知礼教学的健将,并将禅、净土的思想融会于台宗教学中,属于发展新思想的倾向者。尤其是法登、宗晓大师专精净土;善月大师是综合两者而善巧组织法门体系,可说是当时天台教学上的集大成者。
  神照本如大师(981—1051)是重视行持的实践者,尤其倾向净土而欣慕庐山远大师的遗风!在住持东掖山能仁寺的三十年间,曾讲过《法华》、《涅槃》、《金光明》、《观无量寿》、《观音》等经及《妙玄》、《止观》、《金锌论》、《观心论》等。著有:《普贤观经义疏》,阐明该经为超越有相,系属南岳大师所谓“法华三昧无相行”。更为显明天台圆融三谛原理第一义空的妙义,常集百僧实修“法华忏”。神照系的智涌了然大师(1077—1141),是南宋期间最杰出的一位。十六岁具戒,从安国学教观,慧解骤发,顿发辩才,侍安国迁白莲寺,是一位慧解、辩才都甚出众,且是台宗教学的忠诚传述者。著有《大乘止观宗圆记》、《十不二门枢要》、《虎溪集》等。了然大师门下虽有五六百人之多,但其中最杰出的当尊智连、与咸两大师。智连大师(1088—1163),他是禅宗思想浓厚的大德。曹洞宗的宏智禅师誉之为“南湖之任,非师而谁?”遂荐主南湖。与咸大师是天台正义的忠诚继承者,且为排除异说而努力!著有《菩萨戒疏集注》、《金刚辨惑》、《复宗集》、《法华诵经撮要》等,但现存的唯有《复宗集》卷下而已。
  南屏梵臻大师,宋代僧人。钱塘人,原名有臻。号南屏。生卒年不详。受具足戒后,从学于四明知礼,知礼以天台诸学尽授之,唯不授其《摩诃止观》,令其自行阅读二十遍后,再加以印可。皇祐三年(1051)至上天竺寺,次年归金山。熙宁五年(1072)应杭州太守之请,人南屏兴教寺开讲席。师辨才无碍,每就观,b,观佛等问题,与净觉、仁岳等的“后山外派”诸师展开对论,名动一时。著有《十不二门总别指归》,现已不存。另著有《释十类》,开创南屏一系特有之类集形式著作。其传承为四明三家中最繁盛的一系。崇宁间(1102—1106)追谥“实相禅师”之号。梵臻大师门人最盛。如:从谏大师、慧觉齐玉法师;齐玉的门人法久大师(?一1163);法久同门是如湛大师(?一1140)。如湛,南宋僧。永嘉人,俗姓焦,字从远,号假名。幼年出家,依车溪的择卿法师。后至横山,参访慧觉齐玉法师。师勤勉精进,深究教观之旨。后人住寿圣寺多年,讲唱无虚日。平时以诵持《法华经》七轴,并诵弥陀圣号二万声以为修持。晚年谢事,闲居小庵,勤修净业。绍兴十年(1140)七月示寂,世寿不祥。著有《假名集》十卷、《观经疏净业记》四卷、《金光明玄义护国记》四卷、《金刚集解》二卷、《声闻会异》、《复宗起疑》等各若干卷,可惜皆无存!南屏系会贤的徒孙法云大师(1088—1158),著有《翻译名义集》、《金刚经注》、《心经疏钞》等。南宋末,车溪择卿法师门下的可观大师是纯粹天台宗学者,是行解兼备的大德。为显扬天台止观的殊胜,将禅学思想摄人天台教学体系,指明天台止观就是:条理、层次分明的高级禅定学。可观(1092—1182)宋代僧。江苏华亭人,俗姓戚(一说傅)。字宜翁,号解空,竹庵。十六岁受具足戒,学天台。初依止南屏精微,后闻车溪择卿禅行声震江浙,负笈从之,得其法。南宋建炎初,住持嘉禾寿圣寺。绍兴年间(1131—1162)转住当湖德藏寺,因染疾退隐至当湖南林之竹庵。乾道七年(1171),应丞相魏杞之请住持北禅天台寺。淳熙七年(1180),受魏宪王请,为南湖延庆寺之主,未久,又归隐当湖之竹庵。淳熙九年(1182)示寂,享年九十一。其法嗣有北峰宗印、智行守曼、神辩清一等人。重要著作有:《楞伽说题集解补注》四卷、《兰盆补注》、《山家义苑》各二卷、《金刚通论》、《金刚事说》(或《金刚事苑》)、《圆觉手鉴》、《竹庵草录》各一卷等。继承可观大师衣钵的是北峰宗印大师。宗印(1148—1…213),南宋僧。杭州盐官(浙江海宁)人,俗姓陈。字元实,号北峰。师事慧力德邻。后谒当湖的竹庵可观,修习天台教观,诵读诸祖格言。未久,人南湖长忏o,又往象田,参谒圆悟演禅师。后归南湖延庆寺,受虚堂本空之请为首座。本空尝著《宗极论》,阐述智涌了然之事理各立一性之说。师乃设九难以破斥之。师后历住超果、圆通、北禅诸寺;又继海空英之后,住持灵山。宁宗皇帝闻师之名声,召人便殿,问佛法大旨,赐号“慧行大师”。庆元五年(1199),日僧俊杭来华,留于超果寺八年, 禀受师之教观.嘉定六年(1213),师於松江之一行庵右胁而寂,世寿六十六,葬慈云塔旁。师著有《楞严经释题》一卷、《金刚经新解》、《北峰教义》若干卷(现存一卷)。门人颇多,有古云元粹、佛光法照、海峰梵奎、石溪思寿、石镜青果、南峰思诚、云巢如宝、南涧行果等。
  还有: 神照本如大师系的有严法师(1021—1101),他是宋代天台宗学僧。台州(浙江临海)人,俗姓胡,号昙武。九岁时,依兄宗本出家,十四岁时受具足戒。其后,闻延寿禅师之《心赋》而有所悟,未久,往承天寺跟从神照本如修学天台之教观。后居於赤城崇善寺数十年,大张法幢。绍圣年间(1094—1097)辞退郡吏之请,而隐修灵鹫之东峰,结庐而居,自号桩庵。隐居二十余年间,专修净业,以期往生安养,并作《怀安养净土诗》八章,脍炙人口。建中靖国元年(1101)乃作《饯归净土诗》,经七日而寂,世寿八十一。著有《玄义释签备检》、《文句记笺难》、《止观辅行助览》、《或对》各四卷,《安乐行注》、《空品注》、《龙王法印疏》等各一卷。
  (三)
  在元朝,南屏系的北峰宗印大师弟子法照大师,他的门下弟子慧日大师(1291—1379)得元顺帝的厚遇,敕为复兴玉泉寺。法照系的时举大师著《金锌论释文》;可度大师著《十不二门指要钞详解》祖述知礼教学;普容大师(1251—1320)著《圆修要义》、《台宗精英集》等,虽强调止观的实践,及论难仁岳学说,但都是局限于注释学,尚未有新思想的发挥,故法照系传至元末就失传了!
  宗印大师的三世孙云梦允泽大师(1231—1297),曾获得元世祖召见,问佛法大旨,赐斋香殿,授以红金裥大衣,赐“佛慧玄辩”之号,玺书屡降,光被诸方,使“教”之冠于“禅”者,实师之功.允泽大师在元朝初,甚得朝廷信任.其徒怀则大师,更是以维护天台教学为至高职责。其著《天台传佛心印记》(又作《佛心印记》),说明天台宗所传佛心印“性具性恶”之法,并破斥禅家之“教外别传,见性成佛”、相宗之定性二乘、性宗之无佛性等义.又著《净土境观要门》,是以天台学而解释净土思想,及展开天台教学的极谈。时值禅、净、藏密隆盛之际,怀则大师以大无畏精神,显扬台宗于元初,并恢复山家学说。
  尔后,南屏系自南宋时的车溪择卿大师再六传,至元朝的性澄大师。
  性澄(1265—1342),元代僧。会稽(浙江绍兴)人,俗性孙.字湛堂,号越溪。十三岁,投佛果寺之石门殊律师出家,翌年受具足戒。先后参访佛鉴铦法师、弘公道夫、静公仁叟、云梦允泽、胆巴上师、哈尊上师等诸尊宿,研学天台、密乘之学。为允泽所器重,遂嗣其法。弘法于杭州演福寺。他是怀则大师同门。他还住持过东天竺兴源寺、上天竺寺等。至大元年(1308)奉诏校正大藏,赐号“佛海大师”。性澄大师积极配合新时代潮流,专志于西藏传人的新密教的研究,拟将密法摄人于台宗教学之内,成为中国台密结合的新趋势。此乃天台宗教学思想史上,在元代别树一帜的新途径!但是,却未被其门下弟子们(除天岸弘济法师等少数人外)承受,而仍然专为研究台宗教义者居多。但是,因性澄大师本人的才智,加上“天台四教法性观行之宗,自南岳以来,开空、假、中三观,阐三千性相,百界千如之妙,一念之间,具足无减;其说尊胜宏特,纵历百千万劫,洗洗乎、缴缴乎不可尚已!”当时,法智之学,行于东南六十余州,至是人海峤。而性澄大师本人亦饮誉东南。性澄大师晚年笃志净业,晨夕系念,屡感灵瑞。至正二年八月,预示寂期,届时集众说法,端坐而寂,世寿七十八。著有《金刚经集注》、《消灾经注》、《阿弥陀经句解》等。蒙润、允若、善继等,都出他的门下。性澄大师的上首弟子是本无大师。 ‘
  本无(1286--1343),字我庵。湛堂澄公之嫡嗣。自四明延庆寺迁主武林上天竺观音教寺,声誉隆洽,名撼四方,净侣云集,争拥座下。杭州古称教海,栖真教寺、演福寺为杭城二大寺,元至正年间,杭之名僧大用才公(必才)与善继公(号幻灭,俗姓娄)皆在,故当时有“二大三长老”之称。著有《楞严经集注》、《山意集》等,今佚。
  和本无大师同门的允若大师,是知礼教学精密研究者,尤其是法华三昧之实践行者。
  允若(1280—1359),元代天台宗学僧。越(浙江绍兴)人,字季蘅。初号浮休老人,英宗赐号“慈光圆照”。出身簪缨家族。法师年九岁,能通《春秋》。倏然有绝尘之趣。尝游云门傅忠广孝寺,寺主元上人留之随侍左右。十五岁受具戒,渡涛江而西至虎林,谒大山恢师于兴福寺。恢师授以《天台四教仪》、《金篦十不二门指要钞》诸书,法师即能知其大意。已而,闻佛海大师澄公主南天竺崇恩演福教寺,四方名僧多来栖止,而方岩则师、爱山静师尤龙象中之称雄。法师复往依焉!凡法智大师有关台宗教义诸论文,法师均加以深究。心既有得,乃质二师,而复取正于澄公。声人心通,知解日至。澄公甚器之,俾司宾客之职。至治(1321—1323)初,澄公奉诏人燕都校正经、律、论三藏,遂白法师行业于帝师大宝法王。帝师嘉之,赐以“慈光圆照法师”。命出世昌源净圣院。腧三年,澄公念法师心切,招之徕归,请居第一座。摄众千余人。泰定(1324—1327)中,行宣政院请法师主弥陀兴化教寺。当是时,倡道杭之南北两山者天岸济公(弘济)、我庵无公(本无)、玉庭罕公与法师皆有重望,人称“佛海会中四天王”。后退居云门,视荣名利养如白云苍狗。时同断江恩师、休耕逸师,I临风笑咏,不知夕阳之在树也!君子又目之为“云门三高”。至正间,法师主越(浙江绍兴)之圆通寺。后又主天竺灵山教寺。寺有“璎珞泉”,其水源绝之久。法师持锡杖叩岩祝曰:“吾缘苟在是?泉当为吾一来;不然则废涸犹故也!”言始脱口,泉果涌出,渊渊然渐盈。户部尚书贡师泰比之慈云重荣桧,命名曰“再来泉”。寻以年高,复退居云门。筑“深居精舍”,以法华观慧三昧为暮年净行。会天下大乱,干戈纷扰,法师与乱兵遇,膏师以白刃;法师毅然不为屈,辞色俱厉,因遇害。时至正十九年(1359)二月二十九日。世寿八十,僧腊六十有五。兵既退,其诸孙:子兰、息幼始具衣棺为敛,瘗于云门山之麓。得法弟子出主名伽蓝者,则集庆寺衣奎,演福寺良谨,延庆寺如莹,隆德寺去让,净圣寺圆证。辍而未出世者,则善来、普慈、昙曙、维翰、玄微、无作及前子兰、息幼诸师。
  又,善继大师是精通三大部,且强调禅宗所谓的不立文字,和台宗教义之究极相一致。
  善继大师(1286—1357)。元代僧。越(浙江)诸暨人,俗性娄。号幻灭。元大德年间(1297—1306)出家,从天竺大山恢公学习天台教观。后往南天竺礼谒湛堂性澄,深受器重。晚年专修净业,一心念佛,昼夜不辍。相传师为宋初永明延寿之后身,而明代翰林宋学士濂则为师之后身。师曾刺血缮写《大方广佛华严经》(今仍完整保存苏州半塘寿圣寺)。学士作赞词附于经后以志之。
  善继徒自朋大师(1316 1370),收回四明延庆寺,大弘台宗教义。性澄大师的门下,除弘济外,都是专精天台教学之大德。如善继精通台宗三大部,湛堂喜溢颜色,曰:“法轮之转,他日将有望于斯子乎!”善继大师抉剔经髓,敷绎祖训,如山川出云,顷刻变化而雨泽滂然。四施若诸草木,纤洪短长,无不沾焉!识者咸谓慈云(遵式)、神照(本如)之再世云。
  性澄大师门下普福大师(1271—1356),会稽(浙江绍兴)余姚人。俗姓姚。名弘济,字同舟,一字天岸。十六岁受度为僧。师貌魁硕,言吐清丽,诸书一过目终身不忘。曾与高昌总统般若空利共译《小止观》。元泰定二年(1325),盐官(浙江海宁)海岸崩,民朝夕惴惴,恐为鱼鳖。江浙行省右丞相脱欢甚忧之,乃请师亲履其地,建水陆寅阳大会,七日夜。师寅心观想,取海沙诅之;亲帅其徒遍掷其处,凡足迹所及,岸为不崩,人咸异之。师乃性澄大师台密结合思想的承受和实践者。至正十六年(1356)三月书偈而寂。后七日法孙至大、清晏以陶器奉蜕质,葬于里之峨眉山松花坞,世寿八十六,僧腊七十一。度弟子若琳、永孚等三十六人。得上首主伽蓝者:上竺道臻、雍熙净琛、普光允中、圆通有传、天宫明静等五人。其登门卒业未出世者尚多。
  又,宗印大师传下另一支的四世孙蒙润。
  蒙润大师(1275—1342),元代僧。嘉禾(浙江嘉兴)人,俗姓顾。号玉岡,十四岁于白莲华寺从古源永清出家。就永清学《止观》、《金刚錍论》、《十不二门论》等,能了大义。永清示寂后,侍竹堂传公,刻苦精勤。后于南天竺演福寺大振宗风。居六年辞去,至龙井风篁岭白莲庵,专修念佛三昧。闻风来集者日众,仍讲说止观之妙旨。后至下天竺灵山寺,经三年复归白莲庵养老。至正二年(1342)示寂,世寿六十八。著有《四教仪集注》。此外尚有《四教仪集注科文》一卷。嗣法弟子有大用必才、印海子实、雪林延瑞等。
  蒙润大师的门徒必才大师(1292—1359),台州临海人。俗姓屈,字大用。博通经论,深于禅寂。至正年间居于杭州演福寺,顺帝赐号“佛鉴圆照”。至正十九年某日焚香端坐,合掌而逝,世寿六十八。著有《三大部增治助文》、《法华经讲义》、《涅檠经讲义》、《章安、荆溪、四明三祖礼文》等,和本无、善继大师等齐名。又有:子实大师(1314—1391)的著述更为丰富,尚且继承蒙润大师的学风,对于山家诸部,精研力索,不极其妙不止!凡学者有所问,莫不恳恳为言其指归。
  还有:士璋(1321—1368),浙江海宁人,俗姓王,字原璞。本无大师的嫡子,性澄的嫡孙。年十九始除须发着僧伽梨。本无大师自四明延庆迁主武林上天竺观音教寺,士璋往依。大师以天台经典授之。至正二十年(1360),士璋移住旌德教寺。元季兵乱,人多为自藏计,士璋却专心寺事,不以世相为累。大明洪武建元初,立善世院以统理僧尼,士璋参予其事。师独出方略,具有条序,十方之众多仿之,后天台之教复盛。曾未几何,习者流于知解之说,务新骋奇,颇骚骏近于山外系之争。大师出而正其风,然后法智之教益明。洪武元年夏六月二十七日,士璋在杭之显慈集庆教寺圆寂.其上首住持弟子圆觉、一印、升元、克勤(即明洪武七年奉诏往使日本的僧人)等,以某年月日奉法师舍利灵骨归葬於郡之龙井辩才塔南。
  还有:善人,元代天台宗僧。定海(浙江)人。俗姓傅,号秋虚,赐号惠观弘教法师。自幼超然有绝尘之趣。大蓬因法师见而异之。淳祐十一年(1251),与半山彬师俾受具足戒;游诸方,辨解究诣台宗教义。客东掖山,著《教家四书据会执约》,不以文字溺泥,条理清晰,从者乐其易简。初,佛光法师(法照)居上竺,提其徒悉使出门下。于时,有善良师与善人师相讲习,各植立不肯和附。师以角为大病,支离为末流以忠告之。禅人士子咸倾之。师始典谒南湖,后首教赭山东皋。有泉南僧素宗禅学,慕师德,重趼以请。于是,法智之学行於东南六十余州,至是人海峤。延祐间,师示寂。僧腊六十三,世寿七十有八。化于城南,顶骨得舍利,葬法智祖庭;而以爪发归东皋塚间之精舍。
  总之,正如释慧岳《天台教学史》中所说:“元代之台宗学者们的责任颇重;因一方面要将被占的台宗所属寺院收回,另一方面,还要针对禅、净、密宗,而树立台宗教学之殊胜为职责!”
  元代台宗相承系谱说明:
  本表从天台山万年寺之法系相承谱抄出(参照{海潮音文库)第二编·天台宗一九一二〇页《望月佛教辞典》第六册·附录三三页)。还参照释慧岳编著《天台教学史》第三三一页。系谱中黑体字者为笔者钩沉出来的大师。
  (作者洪用斌:1931年生,内蒙古社科院研究员,本所研究员。)主要参考书目
  (1)释念常:《历代佛祖通载》
  (2)释志磐:《佛祖统纪》
  (3)陈元靓:《事林广记》
  (4)张养浩:《归田类稿》
  (5)程钜夫:《雪楼集》
  (6)王溍《王忠文公集》
  (7)危素:《危太朴文集》
  (8)黄溍:《黄金华文集》
  (9)宋濂:《宋学士文集》
  (10)袁桷:《清容居士集》
  (11)释慧岳:《天台教学史》
  (12)陈高华:《元代佛教与元代社会》,载《中国蒙古史学会首届论文集刊》
  (13)释慈怡主编:《佛光大辞典》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 还没有任何项目!
  • 佛教导航@1999- 2011 Fjdh.com 苏ICP备1204078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