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天台宗>>正文内容

略论《 红楼梦》 与天台宗

       

发布时间:2009年04月12日
来源:不详   作者:秦一民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略论《 红楼梦》 与天台宗
  作者:秦一民
  来源:红楼梦学刊
  《红楼梦》的故事是经那一僧一道的转述才流传于世的,因这“二位仙师”的行为带有浓厚的神话色彩,至今尚未见有人探究其来龙去脉。可是佛教和道教在我国已传播了近两千年,它的影响波及到各个领域,自然也渗入到文学作品,所以我们亦应重视它的存在。如《红楼梦》和《聊斋》,分明是作者要借僧道尼姑及神鬼狐仙来反映社会现状,只有深入地研究这些内容,才能更好地了解作者意图。本着这一精神,我对《红楼梦》里的二位仙师作了一番探索,发现他们与浙江省暨天台宗的关系极为密切。但我这些初步的认识是否符合实际,是否真有道理?实感没有把握。现说说我的粗略见解,望得到读者的指教。
  一
  我国的佛教有“南宗”和“北宗”之分,两宗的观点不同:南宗认为人心本有佛性,可顿然破除妄念,悟得佛果,超脱世间烦恼,立地成佛。佛教界称这种情形是“顿悟”。北宗则恰恰相反,他们认为由于人们受到世俗杂念的影响,需要长期修行才能自浅入深,循序渐进,达到觉悟的境界,即所谓“渐悟”。这是南北二宗长期实践的结果,后人称之为“南顿北渐”。
  那么《红楼梦》中的佛事行为属于哪一宗?事例证明是南宗:
  甄士隐原先根本不信佛,他第一次看到那一僧一道时非常反感,竞远远地离开了。但第二次相见就不同了,解了个《好了歌》即顿然彻悟,立刻弃家去当和尚了,这显然是“顿悟”之举(第一回)。
  贾宝玉遇到些烦恼事,也顿然解悟,又是续《南华经》,又是参禅占偈,大有绝别人世之意,但当受到钗黛的批评开导后又很快反悔(二十一、二十二回)。这种种行为也都是“顿悟”的表现,完全符合南宗的教义。
  惜春在灯谜诗中说自己“性中自有大光明”(二十二回),即她心中早有佛性,早想进入佛门,这肯定也是南宗的教义。
  还有柳湘莲、芳官和藕官,一气之下便出家当了和尚、尼姑(六十六回、七十七回)。
  二
  南宗和北宗是两个大宗派,若细分则有十多个小宗派,神瑛侍者和十二金钗属于哪一宗?哪一派?大量的事实说明他们来自天台宗―这个“来自”当然是指作者的调度安排,并没有什么人真的会从天上掉下来。
  浙江有个重要的佛教宗派叫“天台宗”,他们不但认为人心本有佛性,其第九代祖师“湛然大师”还发展了这一学说,提出了“无情有性”和“非情成佛”的新理论,即木石等无情之物也有佛性,草、木、砖、石皆可成佛。这在今人看来简直不可思议,但在佛教内部却得到响应,并广为宣传。另一教派“密宗”(真言宗)也持此议。
  所以《红楼梦》中的那块顽石会说活,道士笑作答,宝玉不忘“木石前盟”等等情节均不是凭空臆造,而是源于佛教的教义,确实有其社会基础。以后贾宝玉又详细论述过这一观点(七十七回)。
  顽石第一回出场时载有一偈:“无材可去补苍天,枉入红尘若许年。此系身前身后事,倩谁记去作奇传?”所谓“偈”就是佛门颂词,有多种格式,常见的仅有“通偈”和“别偈”。通偈为三十二音节,别偈不超过二十八个字,皆要结为四句。因它是佛门颂词,佛教各宗都用偈,但相比之下南宗用偈的时候更多些。因偈语是韵文,没有相当的文化修养是作不出来的,南方的僧侣一向文化较高,用偈的频率自然就多些。天台宗内高僧辈出,名震东南,连日本、朝鲜的教友都慕名前来学习取经,更是常用偈语交流和探讨佛教义理,所以最一早对这个字作出解释并提出严格要求的是《天台仁王经疏》:“偈者,竭也,摄义尽,故名为偈”。天台宗爱用别偈,佛教界称其为“莲偈”。可见天台宗十分重视偈语,“石兄”初次亮相就载有一首别倡,意在表白它来自天台宗。
  顽石投胎转化为贾宝玉,他在第三回出场,脖子上戴着金璃璎珞。戴璎珞是天台宗给其门徒授戒时的一项程序,一种标志,谓之“璎珞羯磨”。不但《妙法莲华经》多次说到过它,我国编辑的《辞源》也证实璎珞见于《妙法莲华经》,这正是天台宗的本经,简称《法华经》。因此曹雪芹让贾宝玉戴璎珞是特设的一种印记,进一步强调他确实来自天台宗。另有熙凤和宝钗也都戴着璎珞(三回、八回),而贾母不但在案上放着璎珞,连其屏风也唤作“璎珞”(五十三回),这证明她们都隶属天台宗。
  更值得注意的是:贾母的那架屏风起先称作“慧绣”,后被文人改为“慧纹”,恰与天台宗的创始人“慧文”之名同音。曹雪芹为了“将真事隐去”(第一回语),常用谐音字,这“慧纹”当是了‘慧文”的化名。用化名也完全符合天台教义,《法华经》第二十五品中说,观世音菩萨在民间现身说法用过三十三种化身暨三十三个化名。
  天台宗内有“入理四门”之说,即“第一有门,第二空门,第三亦有亦空门,第四非有非空门”,怡红院的设计中就安插进了似是而非的“空月”,致使贾政进入都糊涂了,竟迷了路了(十七回)。其实宝玉的房里只有一个前门和一个后门,根本没有那么多的“门”,之所以要那样写,意在反映出天台教义,说明屋主人是天台之门徒。
  《红楼梦》中几次说到过宝玉的辫子,但在金陵却找不到那种梳头法。制作电视剧时化妆师费了很大周折才查明它类似西藏妇女暨文殊菩萨的发型。文殊是天台宗信奉的四大菩萨之一,《涅槃经》将其名译为“妙德”,夭台宗的《法华文句》、《法华嘉祥疏》等也译作“妙德”(音译是文殊,意译为妙德),而续书作者就将“文殊”和‘沙德”合面为一,给宝玉一个“文妙真人”的赐号(一百二十回),说明高鹗也看出了贾宝玉与天台宗有关。他是否看到过曹雪芹那个“迷失”之稿?怎么会有如此的巧合?
  贾母愿每天舍施五斤香油给马道婆,请她上供,祈求大无明普照菩萨保住宝玉的性命(二十五回)。这位菩萨是天台宗“六观音”中的第四位观音,且“大光明”普照之说为天台宗所独有,别的宗派称她是“十一面观音”。
  根据以上各点可以推断:多次出现的那个“疯和尚”应是天台宗的使者。可能有读者要问:真有这样的“使者”吗?本文的宗旨是努力探寻曹雪芹的创作思想,而不是要讨论“有没有灵魂和神仙”?在讲唯物论的今天,这个问题是不言自明的,只是在古典文学的研究中不可排除它,还必须说到它,否则《封神榜》、《聊斋》和《西游记》等一大批古典文学著作中的艺术形象就无法探讨研究了。
  三
  宝玉的来历既明,十二金钗的故乡当然也不能离开天台宗。请看如下事实:
  宝玉的灵魂游“太虚幻境”时,在薄命司内看到金陵十二钗的正副册子,那上面的文字也属偈语文体,但作者却称它是“判词”。按佛教教义解释就是“显示判别”,或者曰“判释”,即所谓“判断经论之旨趣,解释其义理也”(见文物出版社《佛学大辞典》619页)。那么哪个宗派爱用“判词”呢?《四教仪》称:“天台智者大师(指智觊)以五时八教判释东流一代圣教,罄无不尽”。这就明确地告诉人们:天台宗的智觊大师最善用“判词”的方式解说东方佛教的义理,他在佛教界享有很高的信誉。《红楼梦》中的判词写得那么准确,那么透彻,带有天台宗的特征。
  林黛玉的父亲名林如海,贾雨村的归友叫张如圭,这“如海”和“如圭”本是天台宗两位法师的法号,且又均属杭州的南屏派系(见中华终局《中国佛学人名辞典》附件一,宗师传承系统表),离那块“三生石”很近。
  天台宗主张“草木有情”,林黛玉咏柳絮时就写了“草木也知愁,韶华竟白头”的诗句(七十回),这既是感叹自己的身世,又体现出天台宗的教义。在其他诗篇中也有类似的情况。
  东晋有位高僧名“慧远”,为扩大佛教声誉,在江西九江组建过一个诗社曰“莲社”,吸引了许多文人人社,曾名噪一时。天台宗四明系的本如法师受其影响,慕其雅致... ...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 还没有任何项目!
  • 佛教导航@1999- 2011 Fjdh.com 苏ICP备1204078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