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佛学杂论>>正文内容

略论“三法印”

       

发布时间:2009年04月12日
来源:不详   作者:长持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略论“三法印”
  长持
  一、前言
  大乘和小乘,是佛教的两大宗派,小乘的教义,是以《四阿含经》为依据,说的就是三法印。所谓三法印者,《大智度论》》卷三十二云:“佛说三法印,所谓一切有为法无常印,一切法无我印,涅槃寂灭印。”《法华玄义》称:“诸小乘经,若有无常,无我,涅槃寂灭三印,印定其说,印是佛说。若无此三法印印之,即是魔说。”
  三法印是原始佛教之教理,乃其后小乘根本教理的基础,为佛教的三项根本佛法,此三项义理可以用来印证各种说法是否正确,所以称之为三法印。
  在原佛教教理中,三法印、十二缘起、四谛,皆以缘起观为依准。缘起说为佛陀教法之代表,是佛教与其它宗教或古往今来任何哲学流派区别的根本特征,而三法印则为缘起说的基础,四谛、十二因缘只是缘起说的一种表现型态。
  佛法是宇宙人生的真理。所谓真理,必须符合四个条件,即普遍如此,必然如此,本来如此,永恒如此。而印证佛法是否符合这些条件的定律,就是三法印
  从上面可以看出,三法印在佛教中是何等重要的,作为佛教徒是不可不知的。
  二、略释三法印
  三法印的名称,即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槃寂静。也有於诸行无常下,加诸受皆苦一句,这就成为四法印了。苦,是觉者对於有情世间的价值判断,仅是诸行无常印中的含义之一,从事理的真相说,三法印就足够了。现在略释如下:
  1、诸行无常,又叫作一切行无常印,一切有为法无常印,简单的讲就是无常印。一切世间有为诸法概皆无常,众生不能了知,仅于无常中执常想,故佛说无常从破众生之常执。
  然无常又分两种,一期无常,二念念无常。一期无常,于某一期间,迁流化谢,终归坏灭,在人有生老病死;在物有生住异灭;世界有成住坏空。以人言之,短者才托胎即灭,乃至母胎一月二月,或从出胎一日二日,或十岁二十岁,或者百岁,无非出于无常。二念念无常,即刹那义。一切情与非情,不唯有一期之无常,一期相续上,又有刹那刹那生住异灭之无常。即念念之间,不得停住。
  “诸行”是指事物和一切现象,“行”是迁流、转变的意思。世间一切形形色色的事物,没有一样是常住不变的,没有一件不在刹那刹那之间迁流变化。因为世间一切有为法都是因缘和合而生起,即在一定的条件下而产生。例如种子在一定的条件下生长、发芽。植物的生长除了种子,还需要具各水分、温度等多种因缘。
  诸行无常印又叫一切有为法无常印。“有为法”指的是具体事物的运动变化。事物的变化是永不间断,即生即灭的。这有如《金刚经》里说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今天的我已不是昨天的我,如果把此时此刻的我看成是刹那前的我,就是静止不变的恒常观念。中国儒家有句名言“古人不见今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其实,照着古人的月也不是今时的月,而是古时之月。儒家的这种观念,就是一种恒常不变的观念。佛教的观念与这样观念恰恰相反。
  一般人认为,人一生几十年,到最后生命结束才算“无常”。其实不然。人体细胞乃至人的思想意识每时每刻都在发生着变化,进行着生灭交替的运动。无论是物质过者精神,无论是宏观世界或者微观世界,无论是有情世界众生的生老病死以及心念的生住异灭现象,或者是器世间山河大地的成住坏空之演变,都逃不脱无常这条规律。
  器世间成住坏空的“成”,是生成,这是由因缘作用而产生的现象;“住”是生成后暂时存在,并产生作用的现象;“坏”是存在着的物质和生命,在经历了一段存在和生产作用阶段后必然导致的变异现象;“空”是从无到有的物质现象,在经历了“住”和“坏”的历程后,复归于本来的无。物质世界的成、住、坏、空;生命过程的生、住、异、灭,在在都说明了佛教“诸行无常”的哲理。
  总的来说,因缘所生的诸法,是空无自性的,它随着缘聚而生,缘散而灭。因此,宇宙万法在时间上刹那不住,念念生灭,过去的已灭,未来的未生现在的即住即灭,它是三世迁流不住的,无固定不变的事物存在,没有什么永恒可言,所以佛陀说“诸行无常”。
  2、诸法无我,又叫作一切法无我印,略称无我印。一切世间有为无为法概皆无我,众生不能了知,而于一切法强立主宰,故佛说无我以破众生之我执。
  “我”的意义有三:一、作为人称反身代词;二、作为个人(包括肉体或精神)的实体存在;三、作为超越或主宰个人的绝对实体存在或形而上学存在。
  从实际生活或日常用语的角度出发,佛陀并不否认作为个人的假名安立的你、我、他的存在,但是作为三法印之一的诸法无我的“我”,是主宰或实体的意思。中观鼻祖月称大师在《中观论疏》中说:“我”指事物的不依赖其它事物的自性,任何事物都没有这样自性,因此是“无我”。由此,可以知道,无我就是“无本性,无自性”。
  在佛教的诸多经典中,我们可以看到,能够称“我”的,必须具有“恒常、主宰、自在”之义,但是,遍观世出世间的一切诸法,并没有独立存在的,不变的实体或主宰者。
  无我有人无我和法无我两种。人无我的“人”主要是指自己,是主体;法无我的“我”,指除了自己以外的他和一切事物,是客体。事实上,人无我和法无我在本质上是一回事,只是所说的对象不同罢了。不研究、不分析,笼统地称做“人”,可以。但仔细的研究分析,可知人是由物质身躯和思想、感觉、行为、主体意识等五种成分组成的,也就是五蕴了。其中每一种单独成分都不是“人”。如果躯体是人的话,“人”就不会死,因为人的躯体可以长期保存,如古代埃及的木乃伊,如智者大师的肉身等等。同样,思想、感觉等精神成份也不能单独地看做是“人”。所以,一般人执著为“我”的身体,是没有自性的,是依烦恼业缘,五蕴诸法所成,是虚幻不实的,如梁柱瓦橼和合而成房舍,离开梁柱瓦橼则别无房舍。因此,“我”只是假名而已,并无实体,所以说“诸法无我”。佛法深刻揭示自我和客观事物的无自性本质,目的是为了消除众生虚妄的我执和贪心。然而,众生疑痴,被无明烦恼所惑,一直执著有个我,从而造出种种恶业出来。你看,现在世界为什么不和谐,就是因为众生有我执,有自私的贪心。现在我们国家主席提出“和谐社会”,乃至这次首届世界佛教论坛的主题“和谐世界,从心开始”。这些就是要告诉众生不要有我执,有自私的贪心,也就是要达到忘却自我(诸法无我)的真理。
  3、涅槃寂静、又叫做涅槃寂灭印,寂灭涅槃印,略称涅槃印。其中的涅槃华译为“圆寂”圆是圆满一切智德,寂是寂灭一切惑业,又译做“灭度”,灭是灭除见思、尘沙和无明三种惑,度是度脱分段和变易两种生死。合而言之,就是当一个人的智慧和德行都达到究竟圆满之领域,连生死和烦恼也都超越了杜绝了,就叫做“涅槃”。这也是圣者所证得的不生、不死、超越时空的真如境界,它也是芸芸众生最理想、最美丽的归宿。
  一切众生不知生死之苦,而起惑造业,流转三界,故佛说涅槃之法,以出离生死之苦,得寂灭涅槃之乐。
  涅槃是四圣谛—-苦、集、灭、道中的灭谛,是破除贪嗔痴,断灭一切烦恼,病苦,人我等无明火焰,而达于寂灭无染,充满快乐、光明、自由自在的境界,也就是身无恶行,心无恶念,身心俱寂的一种解脱境界,涅槃就是脱离了烦恼,脱离了烦恼就超脱了轮回。佛法认为在轮回中的生命没有寂静、安宁、快乐可言,只有根除烦恼,脱离苦海,才会得到爱恨息灭、身心安乐自在的无为之乐。苦和乐是对立的、绝对的二无论,无苦便是乐。
  人生在世,常为扰攮纷纭的世事及贪嗔痴等烦恼无明所系缚、正如犯人被扭械枷锁束缚。而不得自在。一旦枷锁卸除了,就得解脱,解脱就是涅槃。因此,涅槃不是死亡,而是快乐,无比的快乐,是佛教最圆满的境界。
  三:三法印的真实性与实践性
  三法印在我们现实生活中是绝对真实性而且是能实践在我们生活的。因为三法印中所讲的无常、无我它是绝对的真理,在我们生活中是可亲自体验的。
  首先,三法印的真实性。佛说三法印,是从有情自身来说,有情是无常、无我、空寂的。然在印度传统的,新起的宗教,每以为生死五蕴身中,或离五蕴身以外,有常住真我。佛以为有情是缘起的有情,依缘起来说,不能不是无常、无我的。无常即是变化不居,换句话说,即是生而必灭的,一般人以环境的适意为快乐,或以保持心境平和的不苦、不乐为安隐。依佛的慧眼来观察,这也是苦的。此苦,不是尤愁等苦,是无常义。一切的快乐安隐都在不断的变化;如意称心,平安适合 ,都不是一得永得而可以悠久的,是终归于灭坏的。无论怎样的安的安适,都向此目标前进。有生必有死,有壮必有老,有盛必有衰,因此给以(无常故苦)的判定。
  婆罗门所说的常我,是妙乐的。佛反对他,一切无不在变化无常过程中,那还有什么究竟圆满妙乐可说的所以说无常故苦。佛说苦就是无我,这因为我是主宰义,对周围的一切,能作得主,能自由支配然而有,必如此才可以名为我。然而有情却依蕴界处诸法而立,是变化无常的,无常即是苦的,苦即不自在,那还能说是我吗?佛说:正因为有情倒执有我,所以起惑造业,流转不息,我执即是流转动乱的根源。如悟解无我,没有了这动乱的因,即惑业不起,当下能正觉诸法实相,一切即是寂静涅槃。佛陀依这有情而说此三法印,如论到对有情存在的世间,这或是所依的五蕴,或是所住的器界,这一切也是无常的。世间确是无常的,但如说(无常故苦,苦故无我。)即有点不适合。如这支粉笔,说它是无常,当然是对;但说它是苦,是无我,那就欠当了。粉笔是无情的,根本不会有领受,即无所谓苦不苦。没有苦不苦或自由不自由,也不会执著为我。不是我,也不需要说无我。所以无常故苦,苦故无我,是依有情而说。
  如果扩充三法印而应用到一切,那犹如大乘所说的〔无常故(无我)空〕了。空是无自性的意思,一切法的本性如此,从众缘生而没有自性,即没有常住,独存性、实有性,一切是法法平等的空寂性,这空性,经中也称为法无我。此法无我的我,与有情执我的我略略不同。实在的、常住的、独存的,这个我的定义是同的;但有情所执自我,即在此意义上,附入意志的自由性,这即不同。从实在、常在、独存的意义说,有情是无我空的,诸法也是无我空的。本性空寂,也即是涅槃。这样;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槃寂静的三法印,遍通一切,为有情与世间的真理。
  再者三法印的实践性。佛说三法印,是非常善巧的,同一命题而作两方面解脱,既是事物的真相――普遍理性,也就是实践的过程。这三者的深义,本是同样的,每一法印能开显正觉的内容,即每一三法印能离执证真。依无常门而悟入的,即无领解脱门;依无我而悟入的,即空解脱门;依涅槃寂灭而悟入的,即无相解脱门。 然而由于有情的根性不同,所以或说此,或说二印,或说三印。如完各三法印,依声闻常道说,即选观无常,由无常而观无我,由无我而到涅槃,为修行的次第过程。如经中常说厌、离欲、解脱,这即是依三法印修行的次第。观诸行无常,即能厌患世间而求出离,能厌苦,即能通达无我,无我我所执,即离一切爱欲:离欲即离一切烦恼,所以能得涅槃解脱。这可见三法印的教说,是将诸法的真相与修行的历程,主观与客观,事实与价值,一切都综合而统一了。这是佛陀唯一的希有教法;龙树在《大智度论》里说:“无常为空门,空为无生门;”这也是合与三法印次第的,他所说的空,即是无我;无生即是涅槃的异名。
  总而言之,佛陀所说的三法印即是非常善巧的,它是绝对符合宇宙真理,绝对能实践我们生活的。
  四、结语
  在三法印中“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是对现象及诸法进行观察。就时间上而言,现象万生灭变化无常存在(诸行无常);于空间上,理论上而言,现象界之诸法,必与他物相互关联和合。无一孤立独存者(诸法无我)。“涅槃寂静”则是诸法现象的价值观,即在现实的凡夫的轮回境界中,充斥着不满苦恼,而无法获得绝对的幸福,即涅槃寂静。
  三法印是识别佛法,非佛法的标准。在原始佛教的教理中,它是缘起说的思想基础,是最初的根本佛法,这在前言中已经说了,如果我们能够正确地理解三法印,并用于现实生活中,也就能把握与实践佛陀的根本思想了。愿大家在现代生活中好好地运用佛法,用三法印来指导我们的思想,去除种种执著,我们就能行到一个快乐,幸福、美满的人生。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