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宗教研究>> 佛教与社会>>正文内容

滴水成晶:赵朴初的慈善

       

发布时间:2009年04月12日
来源:不详   作者:不详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滴水成晶:赵朴初的慈善
  来源:人民日报 《大地》杂志
  一个世纪的时光流转,百年人生的岁月蹉跎。今年是赵朴初老人诞辰100周年。
  他是著名的社会活动家、杰出的爱国宗教领袖。他曾担任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名誉主席、中国佛教协会会长。他也是享誉海内外的著名诗人和书法大师,在诗词曲赋和书法方面都有很高的造诣,作品曾先后结集为《滴水集》、《片石集》。他的书法作品俊朗神秀,清雅朴拙,在书法界久负盛名。
  慈悲救世是赵朴初一生的真实写照。作为一位慈善家,赵朴初长期从事社会救济救灾工作,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了我国的慈善事业。特别是他早年于上海救助难民的慈善活动成为抗战时期救亡图存的另一面旗帜,尽管岁月流逝,这些事迹被老人日后为国谋和平、为党求统战的辉煌功业所遮蔽,但其作为新中国慈善事业的先驱者,至今为人所怀念。一滴水可以反映太阳的光芒。我们就以此为题,作一历史回顾,感受老人博施济众的仁者风范,勇猛精进的大无畏精神。
  出生慈善世家
  1907年11月,赵朴初生于安徽省太湖县一个“四代翰林”之家。祖上乃书香门第,以耕读传家、慈悲为本,是太湖地区极有影响的大家族。
  据《赵氏宗谱》、《太湖县志》等书记载,历史上的太湖赵家堪称慈善世家。十一世祖赵象贤以慈善闻名,他曾任四川汉州录事,勤勉于事,许多穷人都跑到四川去,途中遭遇风雨造成疾病死亡者卧满路边,赵象贤拿出自己的俸钱,造了一处宇舍,称之为“栖流所”,凡流民都可进来得到救治。光绪八年(18S2)太湖大水,祖父赵曾裕设法筹集大批银两用于救灾,救活了不少人。父亲任过县吏和塾师,生性朴实;母亲知书识礼、慈心敦厚。父母亲为人和善,穷苦人向他家借钱,都能够借到,谁家发生天灾人祸,他们都能给予接济。
  赵家清廉、勤学、慈善的家风深深影响着年幼的赵朴初。赵朴初很小就聪颖、温和、富有同情心,家中来了乞讨者,幼小的赵朴初总是要施以米饭。小伙伴们遇到困难,他总是想方设法帮助解决。
  募集费用声援罢工
  1920年,13岁的赵朴初便离开家乡,来到苏州东吴大学附中学习。
  那是一个风起云涌、动荡不安的年代。1925年5月30日,爆发了反对帝国主义的“五卅”运动。赵朴初作为东吴大学附中十名代表之一,组织学生罢课,举行集会、游行,积极声援。6月1日,上海举行了20万工人总同盟罢工,5万学生罢课、绝食,绝大多数商人罢市的斗争。为了用实际行动声援这一运动,当时已经吃素的赵朴初想到一个问题,上海工人罢工后,他们的经济生活一定很困难,我们能否募捐支持他们呢?6月3日,赵朴初在东吴附中“执委会”会议上提出这一倡议:“我提议大家吃素以代尝胆,倘若一中全体同学茹素两个星期,即可募集一些伙食费救济工人。”当天执委会在学校募捐一千余元,并立即汇给上海总商会。这是上海总商会收到的全国第一笔募捐款。这也是赵朴初第一次感受到慈悲的力量。
  1926年赵朴初考入东吴大学,不久因病放弃学业,回到表姨关静之家养病。关静之的弟弟关之是上海著名爱国人士,同盟会会员,曾任上海公共租界会审公廨会审官,以公正不阿著称。1922年,关之与周舜卿、沈心师、谢泗亭等人发起成立上海佛教居士林,这是全国第一个居士林团体。同年,关之等创办佛教净业社,这是一个由沪上佛教界上层人士组织的念佛团体。1927年,净业社迁入觉园。在此居住养病的赵朴初耳濡目染,对佛教有了初步的了解。后来,关之建上海佛教慈幼院并任院长,日常工作即由赵朴初主持。1929年4月,中国佛教会成立,关之被选为9个常委之一。后来,关之等人发起成立上海佛教会,赵朴初在上海佛教会担任秘书,同时在中国佛教会兼办文书工作。从此,赵朴初与佛教界人士有了较多的接触。这一经历对年轻的赵朴初走上慈悲救人的道路,是有一定影响的。
  孤岛救济难民
  “七七”事变后,上海官民合办一个“上海市慈善团体联合救灾会”,简称“慈联会”,赵朴初任常务委员,驻会办公,地点设在仁济堂。“八??一三”前两天,“慈联会”租了10多辆卡车运送难民。8月14日,上海著名娱乐场所“大世界”附近落下一颗炸弹,一时间人心惶惶、社会秩序大乱,由郊区进入租界的难民挤满道路。日寇飞机狂轰滥炸,办公室工作人员和卡车司机四下逃散,无家可归的难民哭成一片。赵朴初毅然与朋友吴大琨等人一起,承担起安置难民的责任。他俩各自手执一面红十字小旗,率领成群结队的灾民脱离险境,叩开了宁波同乡会大楼、金城大剧院等处,将灾民安顿好。当时的难民感恩戴德,称赵朴初是菩萨再世。8月15日,沪上报童纷纷叫卖:“看报!看报!赵朴初菩萨再世,侠肝孤胆护难民!”不久在“慈联会”下专门设了一个“战区难民委员会”,统筹难民的收容救济工作,设收容股、卫生股、遣送股等,赵朴初任收容股主任。
  随着淞沪抗战失败,上海沦陷,租界沦为“孤岛”,难民越来越多。“慈联会”所属的难民收容所先后有50多个,收容难民约50多万人次。大好河山沦入日寇手中,难民们同仇敌忾,强烈要求上战场报仇雪恨。赵朴初得到“慈联会”的批准,集中青壮年进行抗日救亡教育和军事训练,让有劳动能力的妇女组织生产支前。1938年春天,新四军成立后,赵朴初以输送难民垦荒为由先后将1200多名青壮年难民送到皖南加入新四军。其后又陆续把大批青年送往苏南、苏北新四军部队,参加抗战。当时新四军在敌寇封锁下,部队缺医少药,医疗工作十分困难,通讯器材也十分缺乏。赵朴初冒着生命危险,在上海多方筹措通讯器材和医疗器械与药品,源源不断地送往前线,有力地支援了抗战。赵朴初自己曾写诗记载此段历史:
  挥手汽笛鸣,极目楼船远。
  谈笑忆群英,怡怡薪与胆。
  雄风舞大旗,万流助浩汗,
  同张射日弓,待看乾坤转。
  1998年秋,91岁高龄的赵朴老重书此诗时,作了如下注解:“抗日战争初期,余负责上海战区难民收容工作。1938年,选送难民中优秀壮年、青年及部分优秀难童暨工作人员,赴皖南新四军本部,此为送行时之作”。这段话,充分说明了赵朴老在抗日战争的开始阶段,即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力量新四军保持着联系,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赵朴老爱国进步的政治态度。当年在上海负责地下党工作的一位领导曾说过:“那时党要做的,赵朴老也在做;赵朴老做的,也符合党的需要。在工作实践中,他的影响越来越大,很多工作自然需要他去做”。
  赵朴初虽然是一个佛教徒,但活动空间不仅限于佛教界,他一生追求进步,探索真理,孜孜以求,矢志不移。他深刻地感受到作为一个宗教家的社会责任。在抗日救亡运动中,他深切地感悟到,只有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抗日救亡及社会进步事业,才是中国的希望所在。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中华民族面临危亡关头,作为一名年轻的佛教徒,赵朴初与广大民众一起共赴国难,积极接触进步人士,阅读进步书籍,关心国家大事,在“抗日救国、救亡图存”口号的感召下,积极投身于抗日救亡运动。
  1940年,难民工作基本结束,关之将净业难民收容所遗留的难童和国际救济会移交的难童共百余人,成立了上海净业流浪儿童教养院,赵朴初任副院长,主持日常工作。这些孩子许多因战乱而流浪街头以至犯罪,对他们的教育是一个新的课题,赵朴初专门撰写《流浪儿童教养问题》一文,指出:“我们的教育目的,在乎怎样纠正孩子们过去的缺点,教他们怎样的做人,读书识字是其次。教养院是一座桥梁,把孩子们从黑暗的一头,带到光明的一头。”教养院变成了怎样做人的道德培养基地,孩子们在教养院上午上课,下午做工。教养院虽然是佛教办的,但赵朴初在其慈善事业中,并未要求所资助的对象非皈依佛门不可,而是让他们成为自食其力、服务于社会的有用之材。
  新中国慈善事业的先驱
  1946年,儿童教养院改组为上海少年村,搬到宝山宝华寺。赵朴初任村长,后改为常务理事。许多孩子在少年村入了党,参加了解放军。他们在离开少年村后,赵朴初还经常给他们写信,告诫他们:“你们千万不要忘本,要永远为广大的劳苦大众谋利益。”
  1949年5月2日,上海地下党发动上海各界人士成立一个上海临时联合救济委员会,简称“联救会”,赵朴初任总干事,主要对贫民供给饮食,以维护治安,收容战区难民,并对国民党扔下的伤兵及散兵游勇收容看管,以防止破坏。那时,宋庆龄女士从联合国经济合作署搞到大批救济物资,都是通过这一救济机构来处理的。他们把物资分成A类和B类,A类送到解放区,B类留在上海。
  上海解放了,赵朴初担任华东局民政部、人事部领导,并负责华东生产救灾委员会的工作,为上海和华东地区的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做了大量的工作。上海有游民60万,包括乞丐、吸毒者及娼妓等。赵朴初在解放军和相关部门的协助下觅地建棚安置,给予衣食,医治疾病,教授技艺,使这些人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
  1949年至1950年,全国不少地方都遭受了自然灾害,以华东地区的皖北、皖南、苏北等地灾情尤为严重。上海、南京等大城市还经常受到空袭,使灾情进一步加重。刚刚成立的市民政局与上海慈善团体组成了上海市疏散难民回乡生产救济委员会,简称“疏委会”,赵朴初任副主任委员。这年冬,在上海市又成立了冬令救济委员会,简称“冬救会”,以“疏委会”班子为主,赵朴初也是主要成员之一,从事劝募、施济、工赈、收容工作。“疏委会”和“冬救会”到1950年3月正式结束,共资助疏散了2万多人。
  1950年,根据实际情况,华东行政委员会成立了生产救灾委员会,3月上海市成立了生产救灾委员会,赵朴初任副主任委员兼秘书长,展开了大规模的群众性赈灾活动。1950年10月又成立了中国人民救济总会上海分会,主席为陈毅,赵朴初任副主席,继续开展救灾活动。
  在做救济工作中,经赵朴初手的巨额钱财不计其数,但他两袖清风,一身正气,公私分明,账目清楚,周恩来总理知道后曾感叹说:“赵朴初长期在慈善团体工作,做到一尘不染,真是难得。”并称赞说:“赵朴初是国家的宝贝啊!”周总理打算把赵朴初调到北京继续从事慈善工作,但他认为自己在宗教工作中更能为国家多做些事。
  从1952年后,赵朴初的工作重点就在中国佛教协会,但慈善事业却是他老人家终生不弃的追求。他长期担任中国红十字会、中国红十字基金会、中华慈善总会名誉会长。赵朴初尤其关注残疾人。1983年,赵朴初和另外8位社会知名人士联名写信发起成立中国肢体伤残康复中心。在这一年召开的六届全国政协一次会议上,赵朴初再次会同几十位各界委员提出了增进残疾人福利的提案,呼吁尽快成立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11月,国务院批准成立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和中国康复中心。
  赵朴老一生生活简朴,却个人捐赠无数,他以93年的非凡人生,在中国慈善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朴老一生功德无量,生前给人题字时常盖“无尽意”章,书斋取名“无尽意斋”,自称是“无尽意居士”。同样,今天我们对老人的缅怀与追思也是无量的。老人常说:“我们都是一滴水,只要尽力而为,滴水可奔入大海,永不干枯。唯有身归大海,滴水方得功德圆满。”赵朴老的功德事迹太多太多,可以说是说不尽的赵朴老。他所留下的精神财富绝非文字所能表述。“生固欣然,死亦无憾。花落还开,水流不断。我兮何有,谁欤安息?明月清风,不劳寻觅。”朴老就是一滴慈悲之水,永远活在人民的心海之中。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 还没有任何项目!
  • 佛教导航@1999- 2011 Fjdh.com 苏ICP备1204078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