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佛学杂论>>正文内容

慈心善意看人间:什么是佛法——释迦佛引导我们求真实

       

发布时间:2009年04月12日
来源:不详   作者:不详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慈心善意看人间:什么是佛法——释迦佛引导我们求真实
  今年是赵朴老一百年诞辰记念,为了整理有关数据,我翻阅了一些过去的记录。这篇《慈心善意看人间》就是当年我写过的文章,那时发表在《佛教文化》期刊上。数年后,我将过去的文章结集为《菩提一叶》时,这篇文章被抽下来了。今天,由于物质与精神发展中的不平恒,人们很容易看到社会上消极阴暗的一面,在这种情况下,我又拿出了这篇文章我想它会给我们启示。
  慈心善意看人间
  “洪水施威南北,难摧血肉长城,与天奋斗建殊勋,八表风雷响应。大患转成大力,掀腾急难亲情,救灾防汛并肩行,万众一心决胜。”(《西江月》)
  这首《西江月》,是赵朴老为佛教界抗洪救灾特意创作的。
  这词和近年来他写的作品不大一样。那些诗词读来使我感到恬静、淡雅、随缘、平常、脱俗。而这首确是那样轰轰烈烈,使人听到抗御洪水的人们振奋的吼声。
  我忽然想起了前些日子的一件事。那天我去医院,在乱纸堆中发现朴老1997年除夕写的一首诗的草稿:“问今年好事/何者堪称最?/你说黄河截流/他说长江截流/我说都比不上北助朝鲜/南援泰国救灾恤邻/慈悲锡类。/更难得砥柱中流/扶倾起坠/稳住了亚洲金融的骇浪狂风/世界史罕能比譬/这才是真实不虚的救苦救难/菩萨行为。/听四方八表欢呼:中国人民万岁!”
  这些日常见诸报端的消息,在朴老眼里是一片光明,是压抑不住的欢乐,而对于我来说,看报时不但耳边回响着许多令人担忧、发愁、悲哀的声音,就是看到这些好事,眼中也绝非一片光明,猜测、怀疑使它们笼罩着阴影,影响着我的心。这是怎么回事?
  我曾是一个很容易激动的人,年轻时唱一曲“我们走在大路上”,立刻便“意气风发斗志昂扬”。是不计其数的亢奋,一次次想像的破灭,使我很难再有那样的激情。
  人说年轻人相信并不存在的梦,老年人怀疑确切存在的事实,我一定是老了!
  但是朴老长我28岁,他哪来这样的激情呢!是天真?是返老还童?是因为长期住院脱离世情所致?
  我的心情很沉重,为了那离我而去的激情,也为了朴老“天真”的振奋心情。
  朴老真的这样单纯?他真的不知道今日光明背后有阴影?
  我曾经多次和他谈到过社会及佛教内的一些问题,发现他都知道。而且还告诉我这些事的历史渊源,有时也随口念一句经来说明这种现象。显然,他心里很明白,但他总是和人谈令人高兴、振奋的事。
  前几天朴老会见了法鼓山的圣严法师,谈到朴老的身体时,朴老说:“病已有30多年,医生说很严重,但我很放松”,圣严法师说:“空,空就放松了。”朴老点头笑说:“我乐观!”圣严法师说:“信佛的人是乐观的。”二人同笑。
  这几句话又使我联想到了他那首词,与他们相比,我的心太沉重,活得太累了!因为我没有真正体会到此有故彼有的缘起关系,如果没有阴暗,便不会有光明;如果没有消沉,也不会有振奋;没有恶,何来善?关键在于看什么?怎么看?
  人之初,性本善,还是性本恶?孟夫子提倡性本善,以他的智慧岂能不知人性中有恶的种子,为了人们需要善,他不得已而与人辩论。
  在洪水施威南北的大患中,面对抗洪的血肉长城,我有什么资格去怀疑,去猜测、去窥探光明后面的阴影,去保留压抑的心情?
  在人欲横流、大灾大难面前,最需要的是种善因,是用慈心善意去看人间,去敲响振奋人心的鼓,唤回被利欲污染的良知。这不是单纯的天真,这是慈悲的智慧,是菩萨的希望,也是众生的愿望。
  看到朴老写的恬淡、平常、无争、无求、静若止水的诗词,我很容易接受,我觉得那些诗词能平息我的狂躁不安。而这首词却引起了我那么多的想法!他使我明白隐于朝市,避开市俗,不求闻达于公众,对我这样经历的人还不算太难,而在世风日下的今天,振奋精神去点燃向善的灯火,不容易啊!
  朴老是一位乐观的长者,乐观与信心贯串于他的一生。1994年他写过一首《读苍虬诗词》诗中写道:“我诗不惯言愁,每叹苍虬难及。翁耽恨水颦山,我恋欢天喜地。固知性格才殊,要亦时移世异。”这里既反映了他的性格,也说出了他对时代的信心。
  我的这篇文章表述的是个人的体会,发表后送给他看,他很平静地说了一句话:“我没有那么好。”“!……”
  李家振
  什么是佛法——释迦佛引导我们求真实
  佛法的根本究竟是什么呢?什么才是学佛的正因呢?关于这个问题,十方诸佛的答案是统一的:佛法的根本是真实。就是我们常说的,“是什么就是什么!有就是有,没有就是没有!”那么,我们要问:我为什么要信佛说的答案呢?假如说他的答案错了呢?曾有人这么说过:因为大家都信佛说的话,所以我也相信了。这个说法其实代表了大部分人的心态——随大流儿。比如有人说:若说某某功瞎扯淡,可为什么那么多大学教授、工程师之类的高级知识分子都去修练。这些理由都不成立,因为不合逻辑。所谓教授、工程师,这只能代表他们在自己的本专业之内是专家,但一出了他们的那个圈儿,什么都不是,甚至连基本的生存能力也不具备。
  我有一个表哥,叫罗勋,现在在加拿大,是个数学家了,也算很有名的,但就是傻子一个,有一年回来,竟然找不到家,跑到他舅舅家,敲了门,人家还没开门,他就走了,舅母开门看见了,才喊住他,然后送他回家。今年也该几十岁了,也没成家,让父母操心,又操不上,没法子。还有什么“少数服从多数”之类的话,这都是很荒唐的。我告诉大家,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数人手里,大多数人都是错的。 这样随大流儿的信,绝对是迷信。我们常说,佛教是正信而不是迷信,所以他们信的不是佛教,他们也不是佛教徒。
  我们暂且放下这个问题,不管佛说的真实究竟是不是真的真实,我们先说认识真实的方法,以及真实的标准究竟是什么。这标准就是规则、一个游戏规则,规则是人定的,但当规则制订出来之后,必须都遵守,这个很关键。就像法律一样,定出来后必须老百姓与当官的都遵守方才能显出法律的尊严。这个标准搞清楚了,我们再来判定释迦牟尼说的真实到底对不对。 那么究竟该用什么方法来认识真实呢?办法只有一个:亲证!但是又有一个问题来了。所谓亲证的东西,都是不能够用言语来表说的。
  怎么能说不可言语表说,有文章说佛陀亲证的就是缘起性空,缘起性空不是佛说的吗? 是的,因为“缘起性空”是佛说的,所以缘起性空根本就不是佛陀所亲证的境界本身,那只是使我们趋近真实的方法。 既然亲证的是不能用言语来表说的,那么这些佛经,难道不是佛的言行的记录吗?这绝对是佛陀的言行记录!但这些绝对不是真实本身,不是真理的本身。 那这经典是什么玩意儿呢?它只是方便权巧教法,是标月指!让我们这些半吊子众生明白什么是佛陀说法的用意,什么才是正见,怎样才能生起正信,应当如何发心,什么样才是入佛门等。你明白了佛经只是在告诉你这些而已,并不是真实本身,这样你才能够认识真实,亲证真实。
  有人说,“佛陀在菩提树下夜睹明月而悟,他悟的什么?就是缘起性空!”其实不是的,缘起性空只是正见,而不是所悟得的境界――真实。这样的认识真实才是“不自欺求真”。什么叫不自欺呢?比如,我们现在有不少的念佛人,虽然在念着,但对到底有没有极乐世界还怀疑。也就是说,自己说的话连自己也不相信。当然,有这样的情况,虽然说的是假话,但一直说,说多了会连自己也觉得是真的了,这是心理现象。 若连佛经都不是真实,我们还有什么可依呢? 我是说佛经不是真实本身,你别少了本身这两个字儿。
  有一个故事,有人问月亮,甲就伸出手指向天上指了指,而这人见甲伸了伸手指,就认为手指就是月亮。 我们还往下说…… 问:极乐世界到底有没有? 这样吧,比如说,在一个黑屋子中,很黑很黑,我告诉你,这个屋子中有把锤子,到底有没有?你不知道,所以你不能相信,忽然你碰住了开关,灯亮了,你发现真的屋里有把锤子。极乐世界就是那把锤子,佛说有,你没看见,等什么时间你碰到开关了,灯一亮,你就知道了。
  佛法的根本,是求真实,那么就有人进一步问,佛法的目的是什么呢?答案也是现成的,就是《心经》上说的“度一切苦厄”。其实,虽然佛法的根本是在求真实,但释迦牟尼佛在经典中可从来没有描述过真实到底是什么样子,他一直是在引导你如何求真实。说当你知见真实之后,就知道真实到底是什么样子了,或者说真实到底有没有。若真实根本就没有,是不存在的,那咱就二话不说,若有,那它到底是什么样子? 我们看释迦牟尼,你不能不佩服他,他要我们认识真实,却反而不给说真实是什么样子,一直在给我们介绍认识真实所必须具备的条件,这是声东击西,而我们都不会用这个法子。 只要人活着,你自然要思惟,我们世间人呢,要认识一件事儿,都是通过思惟,比如科学、哲学等。通过思惟,就可以想通一个理儿。但佛教说,通过这样的思惟不能见到真实,为什么呢?因为有两个东西存在:
  一、烦恼障,这是我们的情绪方面的事儿,我们都带有主观情绪,我们干什么,都带上了有色眼镜。比如有这么一个寓言故事,某人丢了一把斧子,他怀疑是邻人偷的,他看邻人走路,就像贼走路,看邻人说话,就像贼说话,不管邻人干什么,他都觉得邻人活脱脱是个贼样子,这就是烦恼障。
  二、所知障,比如,当初哥白尼提出日心说,当时的人们说什么都接受不了,因为我们几千年来都以为太阳从东边儿升起到西边儿落下,都是太阳在围着地球转,可现在却反过来了。这就是所知障。所知障严重的话,很淘气的。比如爱因斯坦提出相对论的时候,当时很多的科学家也不懂,有些科学家,他们深爱着牛顿所构建的物理学大厦,他们自己也为牛顿理论体系作出了贡献,现在爱因斯坦说牛顿的理论体系有问题,他们就伤心欲绝,有好几位大科学家就自杀了,这就是所知障。
  佛教内的所知障也很严重。比如净土宗学人之间,有人学会集本,有人反对会集本,争论不休,而且谩骂。所知障就是障碍你的认识的东西,你要认识新东西,它来障碍你。说明白点儿就是你不知道的那些东西或者是你认识上的错误。 就因为有这二障,所以,无论你再尽心,再努力,你始终认识不了真实,你只要有二障,不论你说什么,都是错乱的。这就像你要量这桌子有多高,可所拿的尺子本身就是弯的,就像你本来就是色盲,可是却想去分清红绿,这都是绝不可能的。 佛陀说了那么多经典,其实都是在教我们断二障而已,当把这二障断了,自然清净、真实就显现了。真实一显现,有,你就见到有!无,你就见到无!自然不错缪了。 二障呢,其实说白了,就是我们现在可以觉察到的一切。
  佛的本意是求真实,但他没有明明白白地说过求真实,只说什么是正见,怎样起正信,要怎样发心等等。这实际上就是让断二障。你想求得真实,二障尽了,真实自然显现,这么说来,学佛并不是应该不应该的,你只要想求真实,自然应学佛,这就像你肚子饿了,现在面前放着食物,那当然一定要吃了,没话说,有什么应该不应该的呢? 断二障,怎样断障呢?佛经上说过,一个是正闻熏习,一个是如理思惟,在《摄大乘论》上说这是得正见的两个必要条件,意思是一样的。你只要正闻熏习、如理思惟了,自然就距真实一步步地趋近。
  在求真的道上行走时,能依的有三量:圣教量,正比量,真现量。圣教量是指佛陀安立的,安立当然是假安立的,但它是最清净法界等流出来的,是如理契机的。佛经,这没话说。 正比量就相当于世间的逻辑,有人说就是佛教的因明,这二者实际上是不能划等号的。正比量就是正确的推理。 现量则是亲证的,它就是诸法的真实性。这里得注意,比如有些人修行时出了一点儿境界,但因为他不通教理,认识不清境界的正误,这不是真现量。
  外道、凡夫求真实,仅凭正比量,当我们与外道辩论时,只能用正比量。外道对应的就是内道,也就是佛教徒。所谓外道,就是心外求道,内道就是心内求道。佛教徒求真实,须凭圣教量及正比量,论辩也是,若缺乏二量中的任何一个,都是不行的。整个佛法与外道的不共之处在哪儿呢?在于见地!有些人无量劫来修行,但见地差那么一丁点儿,那么,他就偏离了佛法正道,很难得解脱。 在《菩提道次第广论》上,有善士相,有弟子相。说善士须具十个条件:
  一、具戒。就是严持毗尼,这严持毗尼是指确实掌握了戒律的精神――断恶、修善、利他。现在有不少燃顶供佛的人,为啥要燃顶,说《梵网经菩萨戒》上说,不燃顶者即非菩萨。《楞严经》上也有燃顶、燃指、燃身的说法,这都是哪门子事儿呀!“燃”是投入满腔热情的意思,修行就得有热情,可不是真的要你用火烧你的指头。想成道是六根具足,佛有三十二相,我们讲究法相庄严,你的脑门子上烧个大疤瘌还庄严什么?具戒就得好好地把握守持,以戒律的精神指导修行。
  二、具定。这定是心不散乱。比如我要诵经,诵一部经要三个小时,我一开始诵,直到结束不打一个妄念这就叫有定,可不是说你一坐起来发现已经过了半个月了。有没有“定”完全是自己知道的,不是莫名其妙地入了定,像传说的老和尚烧火时忽然入了定,出定时发现锅被烧了个洞,不晓得啥时候火早灭了,这是传说。入了定自己根本就不知道,出来了才知道,这是事后诸葛亮,能算智慧?诸葛亮是智慧的象征,事后的诸葛亮就不是智慧了!
  三、具慧。具慧是应付突发事件的能力。在平时的时候也显不出什么,但每到关键的时候“慧”就表现出来了。要是一个人平时看起来就是很能,那一定是个小聪明,这要不得,就像三国的杨修一样,整日里耍不尽的小聪明。“慧”的表现就是大智若愚,而不是小聪明。
  四、多闻。见识广,对佛教中各种各样的说法都知道。
  五、通达实性或教理。这就是有证得了,比如说开悟了。一个人开没开悟自己是知道的,如果说你不知道自己是不是开悟了,则你肯定是没有开悟。那么我既然知道自己开悟了还求六祖印证个什么呢?因为我虽然开悟了,但别人不相信,我出去弘法别人不听,我去求六祖印证,六祖说我开悟了,别人都相信六祖的话,于是我出去弘法就有人信了。
  六、功德胜己。这是双向的,我知道我比某甲强,某甲也知道他不如我,这才行。具备了以上的六个条件,他才能够自利。
  七、善说法。说法很灵活,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要达到这程度可不是容易的。有人说“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的人不地道,不是的,这说明你有能耐,会“说很多的外语”。我们现在有些人拿业报作了“千年不倒单”,这不行,不能说你这不对,虽然对但没用。
  八、具悲悯。不能是铁石心肠,看见别人很可怜就发心救度。
  九、勇猛精进。很努力。 十、远离厌患。你有问题问我,我说一遍后你转过身子就忘了,又来问,我就又说一遍,可你过后又忘了,重问一遍,我就不想再给你说了,这就是有厌患,不这样是远离厌患。
  不是说我们只要求老师,老师对我们也有要求,什么要求呢?就是弟子相:①具正住。②具慧。③希求。 看我们大家,自己检验一下,具正住是否有?具正住就是不能执着自己所修行的法门、自己的宗派,不能老说别的法门不好。现在的净土宗,是否呢?有人说,现在是末法时代了,只能念佛求生净土,其它法门都不行了。这就不对了,这是自断法脉。
  弟子相的具慧就是有评判善恶的能力,看他说的法是善法还是恶法。我们都不评判。在九华山上课的时候,让启发式上课,可大家说,还不如给个标准答案,可这一给个答案,早就不是佛法了呀……来佛学院不学佛法学什么?经上说“法无定法”,你这么一“定”,就不是佛法了呀…… 弟子相还有第三条具希求,就是愿学,你学不会,是怨自己能力浅,怎么办?忏悔,不能不学。而我们呢,一学不会,把书一抛,不学了。
  真学佛的人就得注意这个,不能乱依止,依止善知识一定得小心。当然,若我们不舍弃自己的知见,也不行,不然的话,以自己的所知而显摆,那这不是学佛,是欺世盗名,那就是阿含经上说的,是猪与虎战斗。
  佛陀的圣教,有无量法门,所有的法门都是应机施教。有明白说的,有隐含说的,有直接了当的了义教,有曲里拐弯的不了义教,有方便引诱的,有开门见山的究竟教。这些圣教因为都是佛陀最清净法界等流出来的,都是殊胜别别教。什么叫别别教,就是对你适用而对他不一定适用。
  佛既然说了无量的法门,我们依何而修呢?世尊说了四个原则:
  一、依法不依人:比如说,现在诸多净土宗人都说这么一句话,《大集经》云:末法亿亿人修道,罕一成就,唯依念佛得度。这是净土学人常说的,这实际上就是没有依法,我们翻一下《大集经》,根本没有这样的话。整个《大集部》都没有这句话。我在《大集月藏经》中,只找到这么一句话:“我末法时中,亿亿众生起行修道,未有一人得者。”在《安乐集》中找到一句话:“《大集月藏经》云,我末法时中,亿亿众生起行修道,未有一人得者。当今末法,现是五浊恶世,唯有净土一门可通入路。”古文没有标点,在未有一人得者这儿就应该是一句话了,句号。这“我末法时中,亿亿众生起行修道,未有一人得者”是经上的,但“当今末法,现是五浊恶世,唯有净土一门可通入路”是道绰大师自己的话。在藕益大师的《弥陀要解跋语》中说,“经云,末法亿亿人修行,罕一得道,唯以念佛得度。”在“罕一得道”后边儿也应该是一句话,句号,这是《大集月藏经》的变异,“唯以念佛得度”是藕益大师自己的话。现在人更扯淡,印光大师、园瑛法师都说“大集经云,末法亿亿人修行,罕一得道,唯依念佛,得度生死。”这是在《印光大师文钞菁华录》中的。
  二、依义不依语。比如《普门品》上说,念彼观音力,波浪不能没。有人根据这句话,比如在大水中受溺了,念观音菩萨,人来救就不接受,说有菩萨救,最后他要淹死,这就是不明如来真实意。其实《普门品》是怎么说的?当然了,老和尚们有他们的解释法,我们就说一般的,别扯佛教的什么境界。《普门品》是说,你要是掉到海里了,这时候要念观音菩萨名号,你要是这时还能念观音菩萨名号,说明你心还不乱,心不乱一般来说就不乱扑腾,不乱扑腾就有助于保持体力,体力保持就可以更大可能地获救,获救了就是“波浪不能没”。你要是掉水里一乱扑腾,就完了,所以,念观音菩萨名号是让你保持冷静。
  三、依了义不依不了义。了义与不了义到底该怎么判断呢?依据圣言量判断,然而我们大都是依据祖师的言论。我们不能说祖师错了,但当祖师言论与圣言量不合时,就得动动脑筋。我们现在人偷懒,只看祖师著述,而少看经论,这是实情,很多情况下,违背了圣言量还不知道,因为违背圣言量的不是你,你还没资格、没本事去违背圣言量,是祖师们违背圣言量。看看现在的状况,菩萨比佛高,观音的香火比佛旺。菩萨没有祖师管用,菩萨好好地供着,但只是看祖师的著述。祖师没有大和尚管用,大和尚让干啥就干啥。大和尚又没有我自己管用,要是大和尚待我不错,我把他的话当圣旨一样,当然大和尚顾忌身份不乱让别人干啥的,但当大和尚待我不好了,我脸一扭,屁大和尚,就开始说大和尚的坏话了。最了义的经典反而距人最远。 四、依智不依识。不要只相信你看到的、听到的,要动动脑筋。比如说那一年报纸上宣传大连的环境好,就说,有一次领导参观,见一个女子在大街上走,一个小孩呀什么丢了一张废纸,这女子就把它拾起来放进了自己带的塑料带子中。真有这样的事吗?没有的!这是艺术加工或者是故意安排。 若具此四,则就可称有了正见,我们现在人都是只会说这四依,而且还说不对。有了正见,还得要有正信,正信之“性”是心净,正信之“业”是造善。正见与正信二者最关键,缺一不可。
  释迦牟尼一生的教化,有判五时的,有判三时的,比如天台判其为五时:华严时、阿含时、方等时、般若时、法华涅槃时,这个判教是天台祖师根据原义引申出来的,并没有原经依据。 在《解深密经》上有原文,是把圣教分为三时,先是阿含时,主要教义是四谛,苦、集、灭、道。考察世间,发现世间是苦。苦是什么呢?就是深深的不满足状态。你知道了苦,就追问苦从哪儿来呢。这就是集。知道了集,你就想能不能不苦呢?能不能改变这世间呢?这是灭,苦是一定能灭的。
  马列主义提出用阶级斗争的方法可以除去不平等,除去苦。但佛教提出修道的方法可以去苦。 第二是般若时,般若主要讲二谛。二谛是真谛与俗谛。真谛是讲一切皆空,空性。俗谛讲有。比如我作了个梦,梦见老虎追着要吃我,真谛就是讲这只大老虎是根本不存在的。俗谛就讲,我确确实实是作了一个老虎吃我的梦。 第三是深密时,是讲三性。一个是遍计所执性。这是桌子,那是椅子。我说请两位出来去把那块黑板取下来。于是你们去把黑板拿下来了,保证不会把墙上那幅画取来的,这就是遍计执——我一说黑板,你立马就想到了这么个东西。二是依他起。依他起就是讲孩子是他妈妈生的,没有妈妈就没有孩子。三是圆成实。圆成实是真如实相。 阿含是佛最初所说的法,就象种子。所有的一切圣教都是从阿含中开出来的,都是阿含的延伸。
  任何一个法门都可以在阿含中找到出处,找到源头。就像刚出来的小芽,还只是萌芽状态。天下老偏向小,老人给小的呵护最多。佛陀对阿含也是精心呵护。世尊在宣讲阿含时,是让人直趋涅槃,不能让你涅槃的,不回答。比如,有人问释迦,宇宙有限还是无限等问题,佛不回答。所以阿含是最纯正的佛法,而且是最直接的佛法,你只要绕一点弯儿,那就不是阿含,阿含是直接了当的。现代人为什么不能成道,不学阿含!自己要绕弯路。五比丘及舍利弗等尊者,一听就悟道,而听的恰恰是阿含。 般若呢?般若就不是那么容易理解的了,对那些未授记的菩萨、未证果的修行者统统不说。般若是佛为度化不定姓的众生和已经证了果的罗汉,让他们不要安住在罗汉位上,不要躺在罗汉位子上休息。
  佛说:革命尚末成功,同志仍需努力,继续干吧。般若可不是一般人能学的!我们现在常被一句话迷惑,就是菩提达摩祖师的一句话:震旦有大乘气象。什么是大乘气象?这句话出自什么地方?我们从来都不问问(注:这话出自《景德录》卷三《达摩传》)。 深密呢?更难了,当时释迦就说:“我于凡愚不开演。”对于凡夫根本就不说。这是第三时,是最后说。就像老皇帝临终时,交待后事,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其实深密就是解释正道,正道怎么判断,就是在这儿!“缘起唯能识”!这样才可以转识成智,证得无住涅槃。什么叫无住涅槃呢?就是有智慧不堕生死,有悲心不住涅槃。我们要求证菩提,有释迦老子亲教,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何况我们还没有释迦老子亲教,我们能够走到正路上的机会是很小的。深密就是给我们指路的“缘起唯能识”,这就是佛教的指路明灯!
  现在人很奇怪,当初释迦在讲《法华经》时,五千人退席,不听了。讲《华严经》时,大罗汉也是如聋如盲,可我们现在人还能讲——你讲个鬼!所以,对于这些大经,你只自己看,看明白多少算多少,别让别人给你讲,只能把你带到沟里。
  在最初,我也曾胆大包天过,人家问我,我就敢讲,但到现在,我是越来越胆小,不敢乱讲了,小心又小心。在我刚选择方向为唯识时,宗师曾对我说,做学问,你得最少潜心十年。可我学了一点儿就迫不急待,要出来卖弄,当时我不理解师父的用心,直到现在师父躺在病床上不能动了,在他刚说出来“佛教有什么用时”,我的心才为之一抖,不懂的时候,怎么说也不懂,现在懂了,却没话说了。
  对于这些佛陀的圣教,要求正见、正信,并且进而学修,只能从这三时来求。当正见,正信具足之后,要努力闻、思、修,这时候必须学阿含。照阿含修了很久,已经证果了,这时要断“圣法障”,就该正观般若。学过般若,进而正行瑜伽,方才可能得到无上菩提。整个佛法就这么点儿东西。
  注:该文写于2000年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