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宗教研究>> 佛教与社会>>正文内容

佛教之和谐使命

       

发布时间:2009年04月12日
来源:不详   作者:不详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佛教之和谐使命
中国五千年的文明史,辽阔深厚的文化资源,各民族中丰富的文化遗产,蕴藏着文化产业的巨大发展潜力。今天,我们已经进入了21世纪,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工业化水平的提高,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开采和掠夺已经达到疯狂的地步,环境污染,资源耗费,已经成为全球性的问题。物质文明的飞速发展,带来了社会结构和生活方式的急剧变化,搅乱了人们的精神世界,打破了原有的道德规范,产生了一系列的价值危机和精神危机。此时,确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建立显得尤为重要。它包含了思想道德建设和教育科学文化建设两个方面的内容。其中思想道德建设的性质和发展方向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中心环节。
在社会学中,“文化”的定义是:一个社会所有成员共同享有的价值观念,传统和信仰,而佛教,虽起源于印度,但发展于中国,传入中国两千多年来,在经历了初传、冲突、吸收、适应和融会等漫长的文化整合后,已深深地融入中国传统社会中,并与儒、道思想一起,成为支撑中国传统文化的三大支柱。
今年三月,胡锦涛主席在全国政协会议上提出了以“八荣八耻”为具体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倡导社会主义基本道德规范和良好社会风尚,体现了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和构建和谐社会的本质要求。佛教作为三大支柱之一,有其为构建和谐稳定的社会,缔造和平繁荣的世界做出贡献的义务,是时代赋予佛教的神圣使命。
今试以佛教教义为基础,以五个方面谈佛教文化对社会的贡献:
一是佛教能调节人心理,从而化解社会矛盾。以人为本的佛教,有其自力他力互补的信仰力量,有助于人们消除恐惧,提升人的心灵,使人精神得以寄托,从而减轻痛苦,稳定情绪,达到身心平衡的和谐人生。
二是佛教有凝聚群体的力量,从而加强社会的协调性。佛教有“缘起论”,所谓“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此无故彼无,此灭故彼灭”,说明了彼此相关、有无生灭的因果关系,加之“无缘大慈,同体大悲”的理念来落实群体合作的协调精神。
三是佛教重视伦理道德建设,加强道德规范,从而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佛教重视对个人身心行为的约束,所谓“三千威仪,八万细行”。同时强调三世因果,将生命观从今生延续到来世,以教人“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从而服从道德规范,约束自我,来维护社会的稳定。
四是佛教有服务社会的优良传统 ,以慈善福利推动社会救助。慈善事业是佛教履行社会责任最具代表性和最直接的方式。近年来,各地佛教团体不断地建立各种慈善基金会,并不断扩大规模及受益层面,对推动社会救助,营造全民行善的氛围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五是佛教有弘扬多元文化,促进社会文明进步的作用。佛教是生命的教育,认为教育的目的并非完全是知识的累积,而需要心智的培养及道德的养成。佛教自东汉传入,其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以及对传统文化的影响很是深厚,体现在建筑、雕塑、绘画、音乐、舞蹈等诸多领域,以雕塑为例的有墩煌石窟、龙门石窟等等,它以其独特的方式体现了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
佛教传入中国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在这两千多年中,佛教与中国文化有一个长期交流融合的过程,他们互相吸收,彼此依存,所以融合而一,成为一个整体。时代在变化,历史在发展,但人类所祟尚的“和谐”理念从未改变,这是人类共同的愿望,也是我们佛教徒的理想,历史选择了我们,历史也选择了佛教,我相信我们将演绎得更好!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 还没有任何项目!
  • 佛教导航@1999- 2011 Fjdh.com 苏ICP备1204078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