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宗教研究>> 综合研究>>正文内容

台湾宗教信仰概况

       

发布时间:2009年04月12日
来源:不详   作者:王乐采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台湾宗教信仰概况

王乐采


  台湾民间信仰普及与盛行,是个“多神之岛”。教堂寺庙遍布,信徒众多。依台湾官方统计,到2000年,台湾总计有寺庙教堂21186个,神(佛)职人员49658人,信徒人数1082万人,外籍传教士1926人,神学院84所。供奉的主神有200多种,主要有观音、妈祖、土地爷、释迦牟尼、关公、保生大帝等。台湾的宗教信仰可分为三大类。一是高山族的原始信仰。二是民间通俗信仰。三是各种正式宗教。
  高山族的原始信仰
  台湾高山族至今仍保留原始的宗教信仰,但也接纳了许多其他新的宗教信仰。其祭祀活动颇具原始宗教特色,较著名的有阿美族摔角节(元月初)、曹族团结祭(2月15日)、布农族打耳祭(四月底)、阿美族赶鬼仪式(五月底)、卑南族丰年祭(七月上旬)、阿美族祭司节、赛夏族矮灵祭、排湾族竹竿祭(每五年举行一次,又称五年祭)等。现在许多仪式成为旅游的主要节目。
  每年二月十五日,是曹族的团结祭日,要举行隆重的歌舞迎神活动,以祈福、感谢天神,团结部落的意志。传说百步蛇是鲁凯人的祖先,因此鲁凯族将百步蛇的图案作为祖灵的象征,进行祭拜。鲁凯族也有“丰年祭”的祭祀活动,阿美族传统的祭祀活动是各部落的“丰年祭”,一般在每年收获期的尾声开始,时间持续一个周到半个月不等。届时,能歌善舞的阿美人身着传统盛装,载歌载舞,饮酒食肉,通霄达旦。每年五月底,阿美族还要举行赶鬼仪式,由祭司主持仪式,小男孩持槟榔叶赶鬼,将吃稻的鬼赶走,以保丰年。泰雅族早年有男女在脸上剌黥的习俗,传说可以避邪,表现美丽与黄俊,也是代表族群的记号,但现在年轻一代的泰雅族人已无剌黥习惯。曹族祭祀活动很多,其中以整个部落举行的“凯旋祭”与“团结祭”(祈福、感谢天神团结部落意志)最为重要。卑南族接受现代文明较早,在习俗上有部分已汉化,但社会组织仍保持着世袭头目制,属母系社会,过去由长女继续家屋与财产,行招赘婚。男性一般在12-13岁举行第一次成年礼,然后进入村中的“少年会所”,进行“斯巴达克式”的训练,以培养其体魄与力量。女性则多数要学习巫术。祭仪活动也以“丰年祭”为代表,每年六月中旬到七月上旬,分年龄组织歌舞活动,感谢神明,以庆丰收。赛夏族传统祭仪活动以“矮灵祭”最重要,两年举行一次(十一月初),有迎灵、延灵、娱灵、逐灵、送灵等仪式与歌舞活动,用以感恩追思传说中的祖先黑矮人。
  民间通俗信仰
  民间通俗信仰是指融汇一般风俗习惯而为多数人普遍信奉的一种民间信仰。民间信仰在台湾非常盛行,历久不衰。一般大致可分为三类,即天地、神佛与祖先,但不同群体有不同的信仰与崇拜。基本上,泉州籍主要信奉保生大帝、清水祖师与郭圣王等,漳州籍多尊奉开漳圣王,客家人则多尊三山国王及在当地形成的义民庙。每逢年节,婚嫁丧葬,祭典,民众都会祭天地、神佛与祖先。其中妈祖崇拜是台湾民间信仰人数最多与最普遍的一种信仰。
  妈祖信仰。妈祖俗名林默娘,传说公元960年(宋太祖建隆元年)农历三月二十三日出生于福建莆田湄州岛。因出生弥月不哭,故名默娘。家里有兄弟姐妹7人,排行最小。自幼善游泳,心地善良,经常解救海上遇险渔民,颇受民众爱戴。28岁时,默娘因病去世,乡亲们为了纪念她,就在湄州岛立庙祭典,不久又在澎湖立像建庙,尊称为“天妃”、“圣妃”或“妈祖”。郑成功收复台湾后,妈祖也被供奉到台湾岛,尊称为“圣母”。清统一台湾时,施琅将军率部进驻澎湖天妃宫时,正逢盛夏缺水,战士饮水困难。次日清晨,战士发现天妃宫的井里有了水,且取之不尽,于是认为是妈祖显灵的结果。施琅统一台湾后,奏请康熙皇帝加封妈祖为“天后”,人们对妈祖的祭祀更加隆重了。此后,台湾兴建了许多妈祖庙,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有383座。其中以北港的朝天宫香火最为旺盛,每年都会举行北港妈祖绕境巡行的盛大庆典活动。每年农历三月二十三日妈祖生日,信奉妈祖的善男信女,便纷纷从全台各地涌入云林北港的朝天宫,掀起盛大的妈祖生日进香活动。
  大甲妈祖回娘家是另一大型祭典活动。台中大甲天后宫,每年暮春三月必到北港天后宫探亲,与父母团聚,形成“大甲妈祖回娘家”的祭典活动。届时,全台数十万计的妈祖信徒,从各地赶到台中大甲镇汇合,障伴着妈祖神像步行到北港天后宫探亲。礼完结束后,又护驾返回大甲镇,来回往返300公里。
  最隆重的活动则数妈祖信徒每年一次的回福建湄州岛的“割香”活动。届时,全台湾的妈祖信徒云集北港,推选出上千人的“进香团”,奉妈祖“金身”,乘船横渡台湾海峡到湄州“进香”,盛况空前。1920年前后,日本殖民统治者下令断绝海峡两岸海上交通,妈祖信徒才不得不改在北港遥祭。台湾光复后不久,海峡两岸又进入军事对峙时期,这一进香活动未能恢复。直到上世纪90年代末,台湾民众才突破台湾当局的限制,开始了到福建湄州岛的进香活动。
  城隍爷出巡。每年农历五月十三日,是台北霞海城隍爷诞辰日,有盛大的城隍爷出巡活动,俗称五月十三日大拜拜。台北霞海城隍爷是清代淡水厅的县城隍,于道光元年由福建同安奉请来台,其信徒众多,祭典活动盛大。城隍爷出巡时,先举行请神仪式,就是把城隍爷及配祀各神像请出,安放在神辇里,然后出发。出巡行列中有南北管乐队、舞狮队、信徒,加上参观民众,人员众多,盛况空前。
  回乡谒祖祭。每年农历三月二十一日,位于台南学甲镇的慈济宫,都要举行规模宏大的上白礁谒祖祭典。一方面追怀大陆上的祖先;另一方面遥祭福建省同安县白礁乡的慈济宫祖庙。当年,追随郑成功来台的福建部属,为祈求沿途平安,特地从家乡白礁乡慈济宫请出保生大帝神像,希望能随行保驾,将来再送回大陆故乡。他们来到学甲镇,建立了一座庙宇,供奉庇护他 们来台的保生大帝神像。每年农历三月二十五日是保生大帝的生日,为让保生大帝有足够时间渡海回乡谒祖,所以提前四天,即农历三月二十一日举行“上白礁祭祀”活动。这一祭典从郑成功来台到现在,连续300多年,从未间断,充分显示了中华民族饮水思源的精神。
  祭孔大典。至圣先师孔子在台湾民间信仰中,地位相当特殊。孔子的思想与影像虽深植人心,但孔庙并不多见,每县市只有一座,与其他神明相较显得过少。孔子的祭典活动必须完全依照“释典之礼”,不得任意更动,民间也不可用其他方式庆祝孔子诞辰。台湾早期祭孔大典,分为春秋两季举行,后改在每年九月二十八日孔子诞辰纪念日举行。典礼开始时,首先以鸣炮为号,身穿各种古式礼服的祭祀人员就位,开始一系列完整的仪式,包括迎神、请祭文、初献、亚献、终献、撒馔、送神等,其中最特殊、最具魅力的是奏乐以乐佾舞。
湾民间祭奠祖先之魂的日子,也是道教与佛教的一个极为重要的节日。在这个节日,台湾乡村家家户户要杀猪宰羊,准备极为丰盛的酒肉祭品,祭拜祖先及阴间鬼魂,企望“普渡”众生与亡灵。每到这个节日,要点燃高高挂起的灯笼,以便指引回到阳间的鬼魂前来聚集。若是邀请水里的鬼魂,就得“放水灯”。台湾放水灯活动极为普遍,规模盛大,现在不再流行,只在基隆、新竹新埔和桃园一些地方还保留着这一传统。祭奠方式与过去也有所不同,家家户户不再杀猪宰羊,而多以鲜花水果取代。
  中西并存的宗教
  台湾依法登记的、有组织活动的正式宗教有14种,即佛教、道教、回教、基督教、天主教、大同教、天理教、理教、轩辕教、天帝教、天德教、一贯道、巴哈伊教(大同教)与真光教团等。
  台湾开发早期,民间信仰主要是由大陆南部传入的一些宗教信仰。17世纪,荷兰与西班人相继占据台湾后,开始了西方的传教活动。至明清时期,台湾除对天主教与基督教有所限制外,其他宗教信仰不受限制,宗教活动得以发展。鸦片战争后,天主教与基督教开始在台湾传播。日本占领台湾后,采取了“独崇神道”、排斥“异端”的宗教政策。对回教,禁宰牛羊,禁从大陆聘阿訇;对佛教、天主教和基督教,大肆驱逐其教徒,原有的传教士改由日本人控制;对道教,禁传禁信。与此同时,大搞“寺庙神升天”,焚毁神像,没收财产,宗教发展大受影响。
  台湾光复后,正常的宗教活动得到恢复与发展。台湾宗教信仰自由,发展迅速,同时也出现一些新兴的宗教。2001年9月,台湾“行政院”通过“宗教团体法”草案,将宗教团体明定为三大类,即寺院、宫庙与教会,宗教社会团体,宗教基金会。
  台湾宗教门类繁多,依来源可分成三类。一是源于祖国大陆的中国传统宗教,如佛教、道教等;二是由外国传入的,如基督教、天主教等;三是台湾本地创立的,如轩辕教与天帝教。虽然各宗教来源不同,教义和教规也有很大差异,但基本上相互承认与尊重,较少发生宗教之间的冲突。90年代以来,台湾岛内也出现许多新的宗教组织与派别,如新中华理教、新儒教、救世救、天宫教、真空教、存在教、科学人教、统一教与摩门教等。
  道教。台湾的道教由大陆传入。在郑成功治台时,道教已以组织形式出现。1951年,第六十三代天师张恩溥发起成立“台湾省道教会”,1968年7月正式成立所谓的“中华民国道教会”。道教府除设总会于台北外,还下设有台湾省、台北市与高雄市3个分会及各县市分会。到2000年,台湾道教寺庙8604个,道士33850人,信众455万人。道教属多神教,台湾道教宫观,有供奉三清玉皇、张天师、真武大帝、吕祖 等道教尊神为主的,也有供奉保生大帝、三山国王、开台圣王、开漳圣王等闽台民间神明的。
  佛教。佛教在台湾已有400多年的历史。1949年,国民党控制的“中国佛教会”迁台,1950年2月依法登记,并在各地设立分会。台湾佛教寺庙林立,信徒众多。到2000年,正式统计的佛教寺庙为4010个,佛教教职人数为9304人,信徒367.5万人。台湾还有多个佛学院与刊物出版。其中,佛光协会与慈济功德会两个佛教组织在台湾最具影响力。佛光协会前身是佛光山寺,创建于1967年,1969年成立佛光山朝山会馆,1991年成立“中华佛光协会”,1992年成立“国际佛光协会”。星云法师任国际佛光会世界总会会长与世界佛徒友谊会名誉会长。目前佛光山除在台湾有几十个道场外,在全球也有50个道场。
  慈济公德会由证严法师创立,已成为一个世界性的佛教团体,在世界各地设有分会组织。本会位于台湾花莲县新城乡,主要从事慈善事业,相继建立了慈济医院、慈济护士专科学校与三个基金会,信众有300多万人。
  回教。也称伊斯兰教。台湾回教由闽南传入。郑成功收台后,信仰穆斯林的士兵开始在台湾依照福建泉州清真寺兴建清真寺。日本统治时期,回教受日本殖民统治者的打击,发展受到很大限制。国民党退台后,约有2万穆斯林到台。1950年,台湾“回教青年会”创建“文化清真寺”,成为回民诵经、礼拜与祈祷之地。台北市、桃园市与高雄市等地均设有清真寺,共计6座,有阿訇执掌传播教义,并举办阿拉拍文讲习班。到2000年,回教信徒为5.3万人,神职人员34人。
  天主教。1619年,西班牙圣多明尼会派(Dominican)教父随西班牙侵略军进入台传教,天主教自此传入台湾。1952年,罗马教廷将驻华公使馆由香港迁台,并大量增建教堂,广收信徒。1976年,天主教在台湾正式成立“中国主教团”。台湾天主教有7个教区与澎湖、金马2个署理区。到2000年,有教堂1193个,神职人员693人,信徒30.4万人,外籍传教人士664人。其中,高雄教区的万金庄圣母无染原罪大教堂被教皇若望保罗二世敕封为“宗座圣殿”。天主教在台湾建有一座神学院,241所学校,22所医院(诊所),9个出版社。
  基督教。荷兰东印度公司占据台湾后,于1627年雇佣荷兰改革宗教会教士来台传教,基督教由此传入台湾。1949年国民党退台后,基督教各教派如卫理公会、浸信会、圣公会、神召会与长老会等先后迁台。到2000年,台湾基督教有教堂3857个,神职人员超过3000人,外籍传教士超过1000人,信徒59.3万人。设有神学院29所,各类学校62所,医疗机构29所,出版社78所。其分支台湾基督教长老教会则是一个主张台湾独立的宗教团体。
  轩辕教。1957年,由国民党老CC派成员王寒生发起创立。它以“继轩辕黄帝道统,恢复中国固有宗教”、“启发中华民族魂”为目的,以“尊天法祖”为信条,以“儒、墨、道三家同源”为理论基础,以“天人合一”为最高境界,以“光大民族文化,净化现实生活,提高精神生活境界”为实务。该教奉轩辕黄帝为宗主,传教所称“宗社”,信徒皈依称为“归宗”。总部设在台北市归绥街,称为“黄帝神宫”。到2000年,总计有21个宗社,教务人员150人,信徒15万人。
  大同教。也称巴哈伊教或巴海大同教。1844年创建于波斯(今伊朗),1947年由大陆传入台湾,1970年完成社团法人登记。该教的基本教义是:宇宙间有一超自然造物主,人类一家,各宗教本质上同源,提倡“工作就是崇拜,服务就是祈祷”的生活原则。教务由信徒定期选举生产的数十个地方“灵使会”和台湾“总灵使会”负责。到2000年,外籍神职人员62位,信徒1.6万人。
  天理教。由日本人中山美枝于1838年所创立,后流传于世界不少地区。该教信仰父母神欧诺弥格多,认为“父母神创造人类之目的,是要看人类过健康生活,而达到神人共乐之境界”。该教于1896年传入台湾,早期主要在台北、嘉义一带活动。日本投降后,教士多被遣返日本,教会活动长期处于停顿状态。1962年,日本传教士再度赴台恢复传教活动。1971年,在台湾正式成立“中国天理教总会”,但实权基本上仍掌握在日本教会手中。到2000年,该教布教所达150处,信徒2.4万人,外籍传教士32人。
  理教。也称“在理教”。为中国传统民间宗教,由明末进士杨来如创立。日据时,理教已正式在台湾开始传教,后一度停止活动。1950年,该教总领赵东书召集在台教徒复教,设总坛于台北,赵被推举为第22代“总领正提点大法师”。观世音菩萨为该教主神,以“王伦八德”为教义,“淫、盗、烟、妄、酒”为戒律,强调“性命双修,内功外果,循儒家教条为入世规范,参佛法道功为出世修程”。主要经典有《无字真经》、《参经》、《心经》、《金刚经》与《道德经》等。到2000年,传教场所131处,教职人员638人,信徒18.7万人。
  天帝教。李玉阶于1980年底创立,1982年,获当局许可自由传教,1986年登记为财团法人组织。李宣称,天帝创造宇宙万物之后,即立教垂统,自己就是天帝教教主,是天帝派驻人间的首任首席使者,代天宣化。教义强调先尽人道再修天道,救世度人,性命双修,恢宏天人合一真谛,追求天人大同境界。因教徒都要为拯救天下苍生而奋斗,故彼此间互称为“同奋”。在台北县新店发祥地设有“极院”,为“首席使者”驻人间行使职权的最高机构。在台北市设有“始院”,为全球宏教中心。在台中市设有台湾“主院”,下设台湾省、台北市和高雄市三个“掌院”及台南、桃园、彰化等十多个地方“初院”。到2000年,天帝教有教场52个,教职人员110人,信徒23.3万人。另外在日本设有“主院”,在美国洛杉矶等地设有“初院”。
  天德教。也称“天德圣教”、“德教”。四川人萧昌明于1927年创立。1990年3月,李显庭、关凤一等信徒提出申请,经当局许可在台湾发起筹组该教分会。该教强调“以人为仁,仁者道之骨,万事之基”,以“忠、恕、廉、明、德、正、义、信、忍、公、傅、孝、仁、慈、觉、节、俭、真、礼、和”为基本教条。到2000年,该教教场5个,信徒20万人。
  一贯道。是中国最为传统的民间宗教信仰。台湾光复后,大陆的一贯道信徒开始到台湾传道,一度获得迅速发展。但随后一贯道传教活动,却受到一些宗教组织的指责,台湾当局以一贯道“涉及迷信及妨害地方治安”为由,进行取缔或打击,但并未能完全阻止其进入地下活动。80年代后,在台湾社会逐渐开放的背景下,一贯道开始争取传教合法化。1987年,台湾当局解除对一贯道的禁令,一贯道成为一种合法宗教,并获得迅速发展。信徒不再是早期的下层民众,许多工商界人士、政界人士与知识分子纷纷加入,影响力迅速扩大。到2000年,一贯道道场达3124个,仅次于道教、佛教与基督教,居台湾各宗教的第四位;教职人员2281人,信众84.5万人。另设有34所学校,29所医疗机构,30个出版社。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 还没有任何项目!
  • 佛教导航@1999- 2011 Fjdh.com 苏ICP备1204078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