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宗教研究>> 佛教与社会>>正文内容

和乐——生命之道

       

发布时间:2009年04月12日
来源:不详   作者:释国亮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和乐——生命之道
  山西佛教协会副会长释国亮
  内容摘要:人类生命意志力具有主动性,世界的和谐,人类能够而且必须承当完全的生命责任。了解生命真相,是这种承当的向导。否定诸法无常、执著,障碍了和谐快乐。如实接受诸法无常,了解自己修养正念,宽容及利他的心态保持,是趣向和乐的基石,是和谐社会的心理支撑。政府、传媒乃至宗教界,全方位深刻反省,切实转变,共趋和谐、自由、快乐。
  主 题 词:和乐 无常 接受正念修养 宽容与利他 反省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无比至尊佛陀耶 悲智无量利法界
  诸母有情烦恼盛 至心祈请赐和乐
  顶礼智慧之尊文殊室利菩萨
  心显文殊师利智 勤学普贤行愿力
  持佛佛子事业者 祈祷文殊上师足
  构建和谐社会,成为本世纪我国乃至全球的头等大事。身为一个佛子,愿为此奉献自己的心力,谨将一点陋见,报告出来供养众生。
  失去精神传统的哺育,追逐物欲而迷失本性,种种错误的观念把我们引向苦难的深渊,心理脆弱,浮躁不安,怨恨不平,环境污染,生态失衡……众缘和合,共业感召,内而身心,外而世界,背离和谐,远离快乐自由。
  中共中央审时度势,十六届六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构想,广大民众的诉求,由中共中央确立和提出,无疑,是一个重要的转机。
  和乐,是生命之道。中国和平崛起的伟大进程中,物质技术日益发达,政治文明日趋进步,而精神文明的重新建构,就突显出来,成为当务之急。有人称,廿一世纪乃精神的世纪。
  从究竟意义上观察,唯有生命觉醒的圣者,他们证悟了诸法实相,遣除了迷幻的执著,智慧与大悲菩提心任运安住,只有他们,自在受用生命的和谐快乐。
  虚幻的妄执,障碍着生命的和乐。芸芸众生,如何正确地努力,促使人世间趣向和乐之境呢?了解生命真相,是必由之路。
  如实接受诸法无常,反躬自省修养正念,尊重,宽容及利他的心态保持,是趣向和乐的三大基石,也是和谐社会的心理基础。
  生命共同体中,业力轮回的六道生命,只有人类,生命意志力具有主动性,不仅被动承受,而且能主动选择。生命圈的和谐快乐,人类能够而且必须承当完全的生命责任。
  中国开放改革二十多年,最深刻的变化,就是以人为本,和谐快乐观念的确立。然而,这个成就时时处处受到习惯势力、陈规陋俗的破坏,它呼唤我们以坚持和勇气去付出、去护持。
  我们生活中种种错误的信念,以否定诸法无常尤甚,为害最烈。
  一切事物都处于运动、变化、发展之中,然而,对相当相当多的人而言,这只是一种知识概念,并未成为生命的内在体会,更未能时刻指导我们的生活。我们追求“独一无二”、“永恒不变”、“牢不可破”等等成功,对于变化,本能地逃避;对于不如意局面,充满挫折感;对于死亡,更是讳忌莫深,绝望痛苦,别说去面对,连谈也不谈,更别说去学习和了解。
  为了拥有更多的财物,我们拼命追求享受,沦为物欲的奴隶,只为了掩饰我们对于无常的恐惧。拼死拼活地、牢牢抓住一切身外之物;财物、名誉、权利、地位、情感、人际交往圈、感官刺激……数不胜数,一旦得手,尽情地及时享乐,根本不愿意与其他生命共享;人心不足蛇吞象,根本不给自己喘息的机会,一气呵成要累积够一辈子的财富,充满紧张、压力、焦虑,还不肯放松,以为这样,人生幸福才安全可靠。
  追求成功了,是个人有能力,不思感恩回馈;追求不成功,责怪某某某,怨气冲天;日渐地,变得冷漠、自私、无知、短视,六神无主,迷失人生目标,让生活枯燥乏味,让生命贫瘠得毫无意义。
  筋疲力尽,晕头转向时,扪心自问,感觉对生命一点选择也没有,依然丝毫无法作主,那种对无常的恐惧,象魔咒、鬼魅,阴影一般,死死地缠扰着我们的心。
  我们总认为改变等于损失和受苦,如果改变发生了,我们就尽可能麻醉自己。我们倔强而毫不怀疑地假设:恒常可以提供安全,无常则否,这种以假当真的错误讯息、信念和假设,建构出生命的脆弱基础。
  而事实却是,诸法无常,根本不以生命的意志而转移。宇宙间只有一个永不改变的法则,那就是一切都在改变,一切都是无常的。
  拒绝接受无常,使我们焦虑不安,心态扭曲,偏离生命真相,无法善待生命而是虐待生命,无常临头时,照样把一切面纱撕破,我们拼命执著的东西,彻底幻灭。
  一旦我们面对无常,反省、观察,从内心深处体会无常的意义,起先相当困难和艰苦,逐渐地,我们会发现并不恐怖,我们的生活发生了改变,我们的生命出现了新的契机。
  切实地接受、体会无常,可以让我们慢慢解脱执著的观念,以及错误的恒常观,盲目的追逐。
  我们欣然接受这个真相:我们所执著的东西,本质是执著不了的。我们不再欺骗自己,我们的内心充满轻松,坦然和闲暇,甚至对自己的过去感觉好笑:无们拼死拼活去执著的一切,不仅做不到,反而带给我们最想避免的一切痛苦;我们自己错了,不怪任何人,我们以执著为“幸福”,恰恰阻碍了通往真正喜悦的泉源。
  我们开始渴望了解生命的真相;我们慢慢放松心情,逐渐开放我们生命的资源,感恩回施分享给越来越多的众生,此时我们反而体悟到,能够把握住我们生命的当下,我们真切地体验到了内心的平和快乐,生活变得趣味盎然,生命的意义与目的明晰起来;接受无常,放下执著,获得生命的自由。
  无常成为我们的伴侣,我们有勇气面对痛苦,有勇气享受生命的孤独,过去我们追求安全感时心胸狭隘,内心不安;现在,生命的视野宽广起来,无畏、开放、关爱一切生命。
  一切都是无常的,一切都没有任何持久、稳定和本自具足的存在,一切人、事、物并非各自独立的,而是相互依存的。
  我们与一切生命、一切生命的资源,构成息息相关、相互依存的生命共同体。我能够把握当下的一念生命,体现我的自由意志和个性选择;我必须善待当下的一念生命,它会波及影响生命共同体;我对我当下的一念生命负责,就是对同体的一切人、事、物负责。
  这个体认的过程,充满平和喜悦,更不可思议的是,一切无常变幻,具足一个生命的大“背景”,神秘而平常,不可言说而美妙无比……
  人贵有自知之明。否认无常时,我们拼命向外追逐、执著,心里充满盲目冲动,不安迷惑,如行尸走肉,迷头逐影;接受了无常,我们放松心情,放下执著,宁静平和的心,使我们敢于往内观照,有勇气和热情了解真相。
  生命出现大转机,心灵开始成长,我们必须加倍用心,呵护这个伟大的内心转变。
  反躬自省,如实觉察到当下所发生的一切,保持正念的修养功夫,至关重要。
  过去我们恐惧无常,执著一切,心散乱无力,被撕裂成碎片,面目全非,连自己都不敢认同自己,陌生而遥远;保持正念,把心安静下来,平和的心开始平复伤痕,治疗自己,也开始了解自己,找回自己。
  我们学习活在当下,活在此时此地,放松而专注于我们所做的一切,不做审判者,只是毫不散乱地觉察到正在发生的每一个层面,活泼、健康、警觉地存在。一旦走神,立即唤醒。
  引导自己的心活在当下这一刻,把全部注意力放在目前正在做的事情上,不管做什么都必须刻意摆脱其他的观念、感觉和活动,让自己不忧虑过去或未来。
  心放松而宁静,丝毫没有概念和情绪的挣扎;发现心散乱时,温和而坚定地把自己带回当下以及正在做的事,且不能掉进自言自语的自我意识陷井之中。一颗警觉的心,活在动作和过程的当下,而且享受活在当下。
  保持正念这种伟大而强有力的技巧,在混乱和困难之中保护我们,不再堕入焦虑、迷茫和疯狂散乱之中,使我们的心警觉而放松,淡淡的喜乐就会呈现。
  个人内心安祥,就会投射出祥和之光,感染自己周围的氛围趋于和谐喜乐。
  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以夺志。内心安祥的人,体会到生命的神圣,他不会去攻击、伤害、侵犯其他生命,而是去关爱其他生命,利乐其他生命,共享生命和乐;他不会去掠夺、霸占、浪费生态资源,知足常乐,他会越来越大地开放自己生命的资源,与其他生命共享,如同开放自己的心灵一般;他不会追逐物欲,而是转向精神和心灵的层面,觉醒真相。失去心灵的信任,放弃自由意志,是人类主体性的丧失;同样,盲目、狂妄地扩展自我,把自己的意志凌驾于其它生命,也是人类主体性的丧失。
  尊重、宽容其他生命,是自己的内在需要和自觉选择;利乐其他生命,是自己内在需要和自觉选择;最低限度消耗资源,最大限度保护和供养资源,是自己内在的需要和自觉选择。我对法界负责,在每一个当下都“将此身心奉尘刹。”
  安祥和乐的心,交相辉映,自觉觉地,自利利地,生命圈融汇扩展,个人身心,而家庭、而社会、而团体、而国家、而世界、而……
  中国的国情,和乐之道的构建,政府和传媒,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须全方位反省。《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明确指出,要发挥宗教在促进社会和谐方面的积极作用。
  佛教界上善若水,止于至善,要有不分宗派的心胸,放开怀抱,以卓越的见地,扎实的行持,沟通交流,融汇佛教各宗派,以及道教、儒学、天主教、基督教、伊斯兰教,乃至民间信仰等各种传统精神资源,融汇科技文明成果,以世出世间一切善法,哺育万物,共趣和乐。
  佛陀宣说的《吉祥偈》,赐给我们不尽的加持与教诫:
  远离愚痴人 亲近智慧者
  供养于应供 是至上吉祥
  择邻安适住 往昔修福行
  合理于生活 是至上吉祥
  博闻善工巧 勤学于律仪
  言语宜温和 是至上吉祥
  奉养于父母 养护于妻儿
  处事不紊乱 是至上吉祥
  布施及净行 济助诸亲友
  不作诸恶事 是至上吉祥
  戒除诸恶业 不饮诸酒类
  遵行于正法 是于上吉祥
  恭敬与谦逊 知足及感恩
  适时而闻法 是至上吉祥
  忍辱易受教 亲近诸沙门
  适时而谈法 是至上吉祥
  精进圣洁行 彻见四圣谛
  促使证涅槃 是至上吉祥
  心触世间法 不动不执染
  离悲心安宁 是至上吉祥
  若能如是作 事事得无碍
  随处得安乐 是至上吉祥
  感恩三宝的加持,感恩众缘成就,将此文供养大众,以期有益于世道人心。若有过失,我承担并忏悔之;若有功德,等施一切。
  阿弥陀佛 愿增吉祥!
  参考文献:
  1、《法句经·吉祥品》《大藏经》。
  2、《西藏生死之书》 (美)索甲仁波切著,郑振煌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3、《西藏医心术》,东杜法王仁波切著,郑振煌译,新疆人民出版社。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 还没有任何项目!
  • 佛教导航@1999- 2011 Fjdh.com 苏ICP备1204078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