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宗教研究>> 佛教与社会>>正文内容

悲义:佛教与和谐山西

       

发布时间:2009年04月12日
来源:不详   作者:悲义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悲义:佛教与和谐山西
  大同市昊天寺 悲义
  灿烂辉煌的中国佛教文化,光耀古今,千百年来,佛教经、律、论三藏圣典及历代高僧大德的著作,蕴含着博大精深的人文资源,是佛教文化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智慧宝藏。佛教自诞生那天起,就始终以普渡众生,利乐有情为己任,无数的高僧大德都在实践着《华严经》上所说:“但愿众生得离苦,不为自己求安乐”的宏愿。如今当历史的车轮驶入二十一世纪的今天,举国上下各行各业都在积极响应胡锦涛总书记在十六届六中全会上作的重要讲话,指出了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那么有着和平之称的佛教,也将一如既往的在新历史时期中发挥佛教特有的潜在势能,为和谐山西再塑佛教的全新面貌,作出应有的贡献。
  胡锦涛总书记指出:“一个社会是否和谐,一个国家能否长治久安,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体社会成员的思想道德素质,没有共同的理想信念,没有良好的道德规范是无法实现社会和谐的,”同样构建和谐山西也不例外,而佛教正可以发挥其独特优势。
  佛教崇尚和平,注重道德,是人类最早期的世界性宗教,佛教的理念是最宽广、最包容、最理性、最和平的,它慈悲圆融的思想特征能够涵容所有宗教的优点并加以超越,是不会偏执引发宗教斗争,在浩瀚的教理典籍里有着客观辨证求实的哲理体系,系统而人性化的道德伦理规范,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上影响深远,充分发挥了促进社会稳定和谐的积极作用。
  和谐山西也就是使山西的各个系统中的各个部分,各种要素处于一种相互协调的状态。最主要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因为社会的主体是人。构建和谐山西的根本目的就是使山西的人民生活在一种团结友爱,和谐共济,融洽相处的环境中,而佛教正是以人为本的宗教。佛陀创教的本怀也就是为了引导芸芸众生了知生命的真相,了知生命旅途中所遇到的问题与苦难,及如何解决的种种途径。《华严经》云:“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心是一切行为语言的基础,有什么样的心,就有什么样的行为语言,进而形成什么样的世界。一个人的心如果被名利所占有,那么清净的心就会被贪、嗔、痴三毒所侵蚀,导致家庭不和,邻里不睦、国家不稳、社会不安。而佛教的教义正是对治这些问题解决这些矛盾而促进和谐的。例如五戒、十善,其根本目的在于培养人的慈悲情怀。而这种慈悲是无缘大慈、同体大悲的。它不单在于人间也被及一切有生之物,大至禽兽,小至看不见的微生物,甚而至于涉及无情草木。这种慈悲精神贯穿佛教全部教义,成为佛教徒投身慈善事业的理论基础。他包含着无穷无尽的爱,而这种爱又是建立在一切众生的平等相上,佛经讲,心、佛、众生三无差别,众生需要什么,我们就要随力随份给他们什么,解苦恼者之忧,施贫困者所需,与患病者以药,使他们获得满足而快乐,不求名利,不求回报,不缘一切相,这就是无缘大慈。如见众生有何痛苦,当作同体想,彼所受苦,即我身受,无有彼此之分,随力随份除彼痛苦,不着人相我相,这是所谓同体大悲。我们如果能有慈悲之心,自然能够消除嗔恨之心,利己之心,夺取之心,报复之心等不和谐的心境,人人舍小我为大我,舍小家为大家,我们都有如此宽广的胸襟,就不会被名利所动摇,做出不利于和谐的事情,那么这个世界将是一个美好的世间。还有佛教的“六和敬”,“四摄法”更是我们的慈悲人生的指南,“六和敬”是指戒和同修、见和同解、利和同均、身和同住、口和无诤、意和同悦。这不仅是僧众生活的共同守则,而且也是我们每个人的为人处世之道,也是和谐山西的重要因素,所谓“四摄”即布施、爱语、利行、同事,无论我们布施金钱、财物或力量,言语,都能使别人得到欢喜,而利于彼此往来。说赞美他人的话,做有利于他人的事,就能与人坦诚相待,和平共处,我们还要广结人缘,实现佛教与佛教之间、佛教与宗教之间、佛教与各民族之间的宽容和圆融。团结与合作,做到互相尊重、互相学习,通过优势互补来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在日常工作中,佛陀还教导我们要认真、勤劳,要有责任感和使命感,要有服务奉献的精神,所以,我们作为一个学佛者,不只是诵经拜忏,更主要的是去行持,净慧法师讲过:将信仰落实于生活,将修行落实于大众“。乃我们以信仰来佛化生活,佛化家庭,佛化社会,使自己的心与佛相应,与法相应,与戒相应。当下便是极乐。太虚大师提倡“人间佛教”佛法不离世间法,佛法的任务就是净化世间法,提升世间法。因此,学佛修行者要适应当前社会的需要,把佛法运用在人间,去解除生活中存在的各种困惑,烦恼和心理障碍;使我们佛教精神更充实,物质生活更高雅,道德生活更圆满,感情生活更纯洁,人际关系更和谐,社会生活更祥和,在构建和谐山西中,佛教必须扮演独特的社会角色,履行神圣的社会责任,发挥其特有的功能和作用。
  另外,佛教还有许多优良传统,如爱国爱教遵纪守法,庄严国土,利乐有情的传统。诸恶莫作,众善奉行的传统,兴办慈善事业,扶危济困,乐善好施的传统,爱好和平,反对邪教的传统等等,它们都是构建和谐山西发挥不可思议的作用。
  弘一大师提倡“念佛不忘爱国,爱国必须念佛”的口号,也是佛教教徒与国家保持一致的体现。在新时代发展时期,四众弟子以大局为重,推动佛教文化,慈善精神深入人心。使许多困难家庭,失足青年,残疾儿童等弱势群体,和天地万物都感到佛陀慈悲济世的宏大誓愿,感受到佛教大家庭的温暖和关爱,让众生真正体会到了老有所养,难有所助,危有所救,使佛教和谐、慈悲、平等的济世精神,在建设和谐山西的实践中进一步得到继承和创新。
  在我国有党和政府的正确引导,我们也走上了佛教的光明大道,就意味着万缘放下,放下地位、放下名利、放下金钱、放下自我,让我们遵循伟大佛陀的教导,依佛陀留下的教法,修学精进,必能契入佛陀的精神,以凡心换佛心,以弥勒佛的宽容心、地藏王菩萨、大行普贤菩萨的大愿心,以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的大悲心,去如法修学把佛法融入在日常生活中,心多有和谐之想,意常存向善之念。做和谐之典范,行慈善之教化。积极发挥佛教“慈悲、平等、和谐、宽容”等理念,去化解不和平,不和谐的声音的事情,以纯净的心灵为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而无私无畏的去奉献,则人类可以心心相应,社会比欣欣向荣。
  总之,慈悲为怀,崇高和谐的佛教将对提升个人道德素质,建立崇尚人格,维护社会安定,发挥独特作用,让我们在三世诸佛的护佑下,为人心清净,和谐山西,世界和平发大愿力,擂大法鼓,转大法轮,为创造更加美好的世界,促进山西和谐而贡献我们的智慧和力量。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 还没有任何项目!
  • 佛教导航@1999- 2011 Fjdh.com 苏ICP备1204078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