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宗教研究>> 综合研究>>正文内容

嵩山——古代文化的一座丰碑

       

发布时间:2009年04月12日
来源:不详   作者:不详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嵩山——古代文化的一座丰碑
  【作者: 河南博物院 许顺湛 嵩山属伏牛山系,是中国五岳之一,通称为中岳。它东西横卧,雄峙中原,海拔最低为350米,最高处为1512米,环山地跨新密、登封、巩义、偃师、伊川等市县。嵩山地区古代文化积淀甚厚,据《中国文物地图集·河南分册》介绍,各类文物古迹共956处。其中,有重9处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8处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899处属于县(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这近千处文物古迹,大体可分为史前聚落、古城古国、儒家文物、佛教文物、道教文物、名人墓葬和旧址、名人碑刻艺术、革命纪念文物等类。除史前聚落和革命纪念文物外,其余各类拟在下边归纳为三大类分别加以介绍。
  一、嵩山周围的古城古国
  嵩山周围分布的大河村类型仰韶文化,我把它定为黄帝时代晚期文化,属于有熊国文化。黄帝都有熊,居轩辕之丘,其地在嵩山东端的新郑、新密境内。距嵩山不远的郑州西山发现有黄帝时代的古城,在新密境内发现有龙山文化时期的古城,城墙建筑技术与郑州西山古城似有承袭关系。 《史记·封禅书》说:“太室,嵩高也”,“中岳,嵩高也”,又说:“中国华山、首山、太室、泰山、东莱,此五山黄帝所常游,与神会。”这里提到黄帝常游嵩山(太室)。嵩山在五山之中,近黄帝建都地。
  《史记·封禅书》说:“昔三代之居皆在河洛,故嵩高为中岳,而四岳各如其方。”《竹书纪年》称夏之先祖为“崇伯”,这是说夏部族早期的首领就在嵩山地区。《国语·周语上》说:“昔夏之兴也,融降于崇(嵩)山。”韦昭注: “夏居阳城,崇高所近。”《御览》引韦昭注说:“崇嵩古通用,夏都阳城,嵩山在焉。”古本《竹书纪年》则直接说:“禹居阳城。”这几段话把夏禹初都阳城的地望与嵩山联系在一起了,而且说明夏发迹于嵩山地带。 《竹书纪年》说:启“即位于夏邑”,“大饷诸侯于钧台”。夏邑、钧台即古时阳翟,今之禹州市,与登封相邻。《竹书纪年》说帝太康“即位居斟鄩,畋于洛表”,又说:“太康居斟鄩,羿亦居之,桀又居之”。如《括地志》说:“故寻城在洛州巩县西南五十八里,盖桀所居也。”《尚书·序》:“太康失邦,居于洛汭”,洛汭即洛水人黄河口一带,亦在巩义市境内。《史记·吴起传》说:“夏桀之居,左河济,右泰华,伊阙在其南,羊肠在其北。”伊洛河地区正在其中。 《逸周书·度邑解》说:“自洛汭延于伊汭,居易无固,其有夏之居。”根据以上的几段话,夏都斟鄩在嵩山北麓的河洛地区是比较清楚的。不少史地学家又进一步考证,认为斟鄩地望在今巩义和偃师市境内。50年代以来,通过考古调查和发掘,发现巩义的稍柴和偃师二里头两处面积较大的遗址,文化层叠压及内涵基本一致,认定属于夏代文化。在二里头遗址中发现了宫殿、宗庙和其他建筑基址,发现了大批的各种各样的文物,夏商周断代工程认定此处是夏之国都,即太康、仲康和桀都斟鄩之地。巩县稍柴遗址面积较大,内涵丰富,特别是也在斟鄩范围之内,颇有王都之气,因没有全面发掘,只有留给后代人进一步研究。
  《国语,周语上》说:“商之兴也,祷杌次于丕山。”这里说的丕山在荥阳北黄河南,此地虽不属嵩山地区,但也在嵩山附近。 《竹书纪年》说“殷商成汤”,笺按:“殷以溵水得名。”引郑氏《通志》曰: “溵水出阳城……与颍水合流,古人谓颍为殷,故命以殷焉。”殷之名起于先商,如果追根溯源,溵水发源于登封嵩山的阳乾山和少室山麓。殷之名与嵩山也有一定关系。在郑州发现的商城遗址,是汤伐夏之前开始营造的国都遗址,学术界称它为郑亳。特别重要的是在嵩山北麓的偃师平原,发现了一座商汤灭夏之后新建的国都,学术界称它为西亳。这座商城有外城、内城和宫殿,总面积为190万平方米。偃师商城的发现,与《春秋繁露·三代改制质文》说的商汤“作宫邑于下洛之阳”的记载基本一致。西亳与郑亳的兴衰期约同时,所以我把它称为中国最早的两京制——郑亳与西亳。
  《国语·周语上》说:“周之兴也,鸣于歧山。”这是周族发迹的地方。但是《史记·封禅书》却说:“三代之君(一说为居),皆在河洛。”西周虽然建都在陕西,但周初在洛阳营建了成周城。成周城的具体地址在偃师。现在我们说的洛阳汉魏故城,实际遗址主要在偃师境内。所谓汉魏故城,始于刘秀建立的东汉王朝,历曹魏、西晋至北魏,长达三百三十多年的时间,它是我国政治、经济、文化最具有影响的中心,在当时世界上是一流的大城市。通过考古调查发掘,发现了宫城、宫殿、城门、城内道路和其他许多文物遗迹。最突出、最有价值的如:太学遗址,它是东汉、曹魏、西晋的国立大学遗址;灵台遗址,是东汉、曹魏、西晋时最大的国家天文台,著名的科学家张衡曾领导、主持、参与了灵台的天象观测和天文研究;明堂遗址,延续四朝,规模宏大,是当时统治者借神权以布政的地方;辟雍遗址,东汉至西晋一直延用,是王朝更高一层的教育机构,西晋时的辟雍碑现仍完整地保存;永宁寺遗址是北魏的皇家寺院。
  中岳嵩山周围还有许多古城古国,其中还有一些鲜为人知。早已被人们遗忘了的古国,据马世之先生《中原古国历史与文化》中提到的,在嵩山周围还有二十多个。如羲、昆吾、西莘、陆浑、扬、费、轘、邬、费滑、刘、斟鄩、巩、东周、鬲、补、郐、密、郑氏、梅、华、有熊、郑、韩、嵩、纶氏、颍、蛮氏等。这二十多个小国,在诸侯林立的时代,恰如众星捧月一样,分布在嵩山周围,与当时的大国一起,共同创造了嵩山古代文化,为嵩山地区增添了无限的光彩。虽然这些小国在不同时期都被兼并走向统一,但它们却永远载人嵩山文化的史册。
  二、儒释道文物概况
  嵩山及其周围儒释道文物遗迹十分丰富,现分别加以介绍。
  儒家文物遗迹,最重要的一处是嵩山北麓的偃师市佃庄镇的东汉太学遗址。太学,可以说是古代的“国立大学”,是传授儒家经典的最高学府。东汉太学于光武帝时始建,汉质帝时,太学学生达三万余人。东汉熹平年间,由大学者蔡邕等把儒家经书以隶体丹书刻碑46块,立于太学讲堂前,史称《熹平石经》。石经立起后,每日观览摩写者甚众,出现“车乘日千余辆,填塞阡陌”的盛况。曹魏正始年间,又在太学刻立石经28块,以大篆、小篆、隶书三体所书,称为《正始石经》,亦称《三体石经》。西晋时,太学学生多达七千余人。解放前后,出土的熹平石经保存下来的约有八千余字,正始石经保存下来的约有二千五百余字。解放后,对太学遗址进行了勘察发掘,得知太学原分为东西两大部分,东部面积达三万平方米以上,西部面积约两万平方米。在遗址内发现大面积夯土建筑基址,一排排夯土房基井然有序。创建于一千九百多年前的“国立大学”,历经东汉、曹魏、西晋,在中国乃至世界文化教育史上谱写了光辉的一页。
  “辟雍”是“天子之学”的场地,是“行礼乐,宣德化”的地方。辟雍遗址,在偃师市佃庄镇岗上村东侧发现,遗址为正方形,长宽各170米,是一组完整的夯土建筑群,由4个不同方位的“品”字形夯基构成。东汉始建辟雍,曹魏、西晋延用。1931年,在辟雍遗址中发现西晋辟雍碑一通,碑文记载司马炎曾三临辟雍,巡视讲话,考察太学学生的“德行”、“通艺”,并进行赏赐。皇太子司马衷也两次来到辟雍与全体师生见面。碑阴还刻写了学官、博士、礼生、弟子等人的职别、郡籍、姓名。从学生的籍贯看,“东越于海,西及流沙”,大部分来自十五个州、七十多个县,还有部分西域学生。从辟雍碑情况看,辟雍与太学的关系是十分密切的。
  登封嵩阳书院,是我国北宋著名的四大书院之一。初建于北魏孝文帝太和八年,名嵩阳寺,为佛教活动场所;隋改为嵩阳观,为道教活动场所;五代改为太已书院;宋改为嵩阳书院,宋代名儒司马光、范仲淹、程颢、程颐以及明清诸儒都在此讲过学。书院现存建筑有:山门、先师祠、藏书楼等。书院内有汉封“将军柏”两株,唐至清各代碑刻21通。其中“嵩阳书院碑”为康熙年间立,碑文记载了嵩阳书院创建、重修情况,颂扬清耿介重修嵩阳书院及讲学的事迹。
  程颢、程颐兄弟,世称“二程”,属于儒家系统的大学者。二程从北宋崇宁三年始定居嵩县程村,卒后葬于祖茔。宋哲宗特赐坟地祭田二千多亩,坟院中建祠。二程墓在今伊川县城西1.5公里处,属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墓冢在后,墓前各树石碑和供案,并以围墙环绕。祠庙在前,现存门楼、东西厢房、卷棚及大殿。陵园内存有明清碑刻7通,古柏数百株。在伊川江左乡的程村,还有“二程祠堂”,明清碑刻多通。其实在嵩县田湖乡也有一个程村,程村也有“二程祠”,原有4座大院,60多间房舍,现存20间,祠内尚有宋至清碑刻20通。在嵩县有纪念朱熹的祠堂,发现有“改建伊川书院碑。”在伊川不仅有二程祠、二程墓,还发现有邵雍墓,也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除此之外,鸣皋乡还有“伊川书院”,院内有元代、清代碑刻7通,其中有“元敕赐伊川书院碑”,赵孟頫书丹。伊川书院即程颐任教的书院。嵩山周围各县在旧社会时均有文庙(或称黉学)或孔子赞碑,这是尊崇儒家具有共性的建筑。
  关于佛教文物遗迹,在嵩山及其周围相当丰富。据《中国文物地图集·河南分册》记载,现存佛教文物建筑,伊川县有净土寺、永庆寺、皇觉寺、吕寨石窟、石佛寺石窟等。偃师市现在能看到的有永宁寺塔基,水泉石窟,寺里村、寺沟造像碑,以及兴福寺、白云寺和唐僧寺。唐僧法名玄奘,俗名陈祎,出生在偃师市缑氏镇附近的陈河村,因此这里便是“玄奘故里”,唐僧寺在故里南4公里的唐僧村。巩义市现存有慈云寺、罗汉寺、观音堂、福昌寺、灵山寺、兴佛寺、柏谷坞寺、平顶寺、青龙禅寺、菩提寺。在北宋皇陵范围内,原有永昌禅院、永定禅院、昭孝禅院和宁神禅院。最重要的是“巩县石窟寺”,北魏开始营造,后经西魏、北齐、唐、宋各代继续增凿造像,现存5个洞窟、1个千佛龛、3尊摩崖造像、225个造像龛、7743尊佛像。其中“帝后礼佛图”,场面浩大,人物众多,是石窟艺术中的珍品。新密市现存佛寺有法海寺、光林寺、上香峪寺、中香峪寺、龙泉寺、张固寺、助泉寺、报恩寺、华严寺、月华寺、南泉寺等,这些寺内都保存一些寺院建筑和许多碑刻。从散存的碑刻看,新密还有超化寺、禅林寺、槐荫寺等。另外,还有不少砖塔和造像碑等。登封市更是佛教文物比较集中的地方。据史书记载,嵩山南麓的登封市有72座寺院,现在《中国文物地图集·河南分册》提到的有普照寺、万嵩寺、卢崖寺、朝阳寺、水峪寺、黄龙寺、菩提寺、崇法寺、宝林寺、龙潭寺、永泰寺、法王寺、会善寺、清凉寺、莲花寺、嵩岳寺、少林寺、刘碑寺18座,还有初祖庵、二祖庵、广惠庵等。现存北魏至明清的塔共250座,其中塔林227座、散塔23座。法王寺在嵩山玉柱峰下,它创建于东汉永平十四年(公元71年),仅晚于白马寺三年,是嵩山周围历史最早的寺院二法王寺及法王寺唐塔,在我国佛教史上都占有重要位置。少林寺创自北魏,达摩到少林寺以后,此寺成为禅宗祖庭。少林寺除了宏伟的建筑、大型壁画外,现存历代碑刻204通,其他金石文物31品。碑刻中比较重要的有:北齐造像碑、唐龙潜教书碑、唐金刚经碑、大唐天后御制诗书碑(武则天撰文,王知敬书丹)、唐沙门淳拙碑等。在几百座塔中北魏嵩岳寺塔、唐净藏禅师塔和塔林整体都是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些文物为研究佛教建筑艺术和碑刻艺术保存了大量的实物资料。
  关于道教的文物遗迹,在伊川保存有南岳庙和玉皇庙;在偃师发现有中岳庙大殿、缑氏先天宫碑、重修真武庙碑、升仙太子碑等;巩义市现存道教文物有老君庙、岱岳庙、孙真人庙、祖师庙、三官庙、芦医庙等;新密市现存有老君庙、玉皇庙、中王庙、圣地庙、药王庙、关帝庙,以及真武庙碑、上仙大圣碑、玄坛庙碑、圣母殿碑、玄帝庙碑、三官庙碑等;登封市庙宫最多,现存有79处,如天爷庙、老君洞、中岳庙、崇福宫、南岳庙、玄都观、关帝庙、小中岳庙、三仙庙、二仙庙、玄帝庙、奶奶庙、九龙圣母庙、三官庙、玉皇庙等。此外,嵩山及其周围各县发现的庙宇还有山神庙、河神庙、牛王庙、马王庙、火神庙、大王庙、龙王庙等,反映了民间是多神信仰。在道教诸多庙宇中,现存的登封中岳庙是规模宏大、较完整的一座庙宇。中轴线建筑共七进十一层,有中华门、遥参亭、天中阁、配天作镇枋、崇圣门、化山门、峻极门、崇高峻极坊、中岳大殿、寝殿和御书楼。中轴线两侧有太尉官、火神宫、祖师宫、九龙宫、神州宫等五个宫院。现存明清建筑近四百间,金石铸器二百余件,历代古柏三百余株。中岳庙内有4尊宋代铁人,北魏至明清历代碑刻74通。比较重要的“北魏中岳嵩高灵庙碑”,记述了著名道士寇谦之重修中岳庙的事迹。还有唐代“嵩高灵胜寄呈三十韵碑”、“大宋新修中岳中天王庙碑”、“大宋中岳中天崇圣帝碑”、“大金重修中岳庙碑”、“大金永安重修中岳图”、“金代铁狮”、元代“中岳投龙简诗碑”、明代“五岳真形图碑”等。中岳庙门前有东汉时期的石“翁仲”一对。中岳庙南500米处有东汉时期的太室阙,它与启母阙、少室阙一样,都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岳庙在汉代称为“太室祠”,太室阙是太室祠前的神道阙。
  四、对嵩山的展望
  嵩山文化的积淀,前边的介绍即可知其大概。另外,还有两点在这里需要提及。第一,嵩山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自然景观十分迷人。第二,嵩山是一个天然的“地质博物馆’,嵩山地区的前寒武纪地层及其构造运动遗迹在世界上最典型,是研究中国地质构造运动的最重要的地区之一。嵩山地区的岩浆绝对地质年代最为古老,太古代的变闪长岩体,其绝对年代为距今30亿年,花岗伟晶岩为距今约20—23亿年,嵩山有世界上最宏伟的重力滑动构造,在世界上前寒武纪的重力构造只有中国嵩山最为精彩。因此,嵩山地区具备世界地质遗址保护对象资格,将其列入自然遗产保护对象是当之无愧的。国外有的地质学家说,到中国考察地质,如果不到嵩山就等于没有到中国。
  嵩山这样的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的确振奋人心,这是一批宝贵的财富,应该有效保护,合理利用。
  第一,如何有效保护。其现状很不乐观。风景名胜区,或说是森林公园,没有很好地规划建设,人为地破坏严重。天然“地质博物馆”在风景名胜区之内,长期的炸山取石不能制止,等于对风景名胜区和天然“地质博物馆”继续进行破坏。嵩山地区的文物保护也存在着严重的问题。除了盗毁现象之外,建设性的破坏也较普遍。嵩山地区的文化遗产,不仅其他四岳无法比拟,即使其他名山也不能相比。但是,泰山、黄山、武当山等都列人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的行列,而中岳嵩山却被我们自己置之度外,缺乏创“名牌”意识,不知道这种“名牌”效应的作用。现在我们如果把中岳嵩山申报为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并按照相应地要求加工整理,就会把整个地区文物的有效保护带动起来。一旦申报成功,长期保护就会得到联合国有关部门的监督和赞助,就会促进我们自己的保护工作。因此,嵩山周围各市、县的有识之士,特别是领导同志,应该对照国家的《文物保护法》、风景名胜管理法以及申报世界遗产的具体要求,及早行动,争取使嵩山成为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对象,提高其知名度,把嵩山这座丰碑向世界展示。
  第二,如何合理利用。嵩山及周围的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其中不少都是国家级和省级的,如能申报世界级的,其“名牌”效应是不可估量的。利用这一“名牌”效应,其前提是要认清它与保护的关系。没有保护,利用就是千句空话。如果不积极采取措施达到合理利用,保护对象久而久之便会被人们遗忘,人们就会失去保护的积极性,甚至失去保护的意义。因此说,有效保护与合理利用是相辅相成的关系。最有效的利用,是大力开展国际旅游和国内旅游。这样的利用,既能得到社会效益,也能得到经济效益;既能宣扬祖国的璀璨文化,又能为振兴地方经济服务。嵩山旅游的内容不是单一的,既有人文的,也有自然的;既可以访古旅游,也可以观光旅游;既可以开展宗教文化旅游,也可以组织科学技术考察旅游;既可以组织名人诗书画旅游,也可以组织寻根拜祖旅游等等。通过旅游,使海内外游客了解嵩山,从而扩大嵩山的影响,为嵩山地区带来的将是繁荣和振兴。但是,发展旅游也要严格按照旅游条例办事,要按照旅游的基本要素操作,在依托文物保护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旅游的功能。因此,在嵩山地区要制定科学的旅游发展规划,要制定不同区域不同特点的建设规划,使宏观与微观紧密结合,把嵩山地区建设成为一个文物旅游胜地。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 还没有任何项目!
  • 佛教导航@1999- 2011 Fjdh.com 苏ICP备1204078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