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佛学杂论>>正文内容

正慈法师著:出家人的样子(2)

       

发布时间:2009年04月12日
来源:不详   作者:正慈法师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脱俗的贤士 慈祥的师长——怀念敬爱的苏逸夫老居士
  人世间的无常,总是要带给人们心灵上许多痛楚。这篇纪念性的文章,作为苏老居士的追随者,很早就想写的,今天总算如愿。
  苏老居士可以说是我学佛的启蒙老师。在东方山上,从1983年至1988年期间,我都一直追随着他。无论是我下山去或是他上山来,都在一起学习,从佛教的一般常识到基础的理论知识。苏老居士虽然是我们的长辈,可也是我的忘年之交。我和他在一起是无话不说,无拘无束。可他总是不厌其烦地倾听着,从不嫌弃我的无知,然后以各种方式引导我、启发我,引导我走上做人、学佛的正道上来。他总是能循循善诱,用他慈爱和广博的胸怀包容人。当时我只是一个十分普通的小沙弥,既没有文化又不聪慧;既不懂佛法又不谙世事。就是这么一个懵懂无知、不知天高地厚的小和尚,竟得到了苏老居士的护爱。这应该只能用佛法的佛缘来解释才有可能说得清楚,不然又怎么可能有这样的好心人呢?就是这么一个初发心的出家小子,刚踏进佛门,就结上了这么珍贵的法缘。我常常深深地感着苏老的恩,暗地里默默地怀念着这位可亲又可敬的老者。在我的心目中,与家师没有两样。他永远是一位始终让我无法忘怀,令我万分敬重的苏老居士。这位受人尊敬的长老于1993年永远离我而去,一下子我仿佛失去了一位最亲、最知己的先生和至交,心里十分的悲痛。他去世那一年整整八十寿龄。
  2001年,家师往生,这个我最亲的人离我而去。每当我一人独处时,不由自主地想念起他们,产生无限的遐想。遐想着他们还在看着现在成长中的我,看着我现在快乐的生活状态。我好想还能陪伴在他们身边,倾诉我心中种种思想问题,像从前一样跟随左右。有时心中产生一种强烈的愿望,真的好向往当时的那种生活状态,好想回归到当时的那个年代。
  苏老居士,又名苏子华,法号迦明居士。早年就读于私塾,饱读诗书。为人厚道,和蔼可亲。我是在东方山弘化禅寺家师的引导下,有缘亲近苏老居士的。他退休于黄石大冶钢厂,皈依于虚云老和尚,印光法师。1942年考上北京中国佛学院,因为黄石沦陷而不能前往,因此才打消了出家的念头。东方山也就成为了他经常光顾的地方,也就在东方山我有幸结识了这位老人。
  他退休后,就拿着有限的退休工资,往来于大冶、阳新、黄石等地的寺庙静修。每次离开时还要上交伙食费。如果不接受,他会说:“我是一个在家学佛的居士,只能布施供养三宝。寺庙上的一切,都是来自十方。我怎能消受得了”。因此无论是大庙,还是小庙,他的人缘都是极其的好。每年都有一些小庙,争着来接他。如果不能去,他们就会到苏老的家中会他。一般小庙会因为这位老居士的到来,增添不少的香火和人气,提升寺庙在信徒和当地民众中的地位和声望。有的寺庙遇到什么麻烦的事,也都愿意请他出面调解。
  苏老的一生,待人接物始终保持着和蔼可亲的长者风范。无论是年轻的出家法师,还是在家学佛的老居士,或者是前来了解佛教和慕名来访的客人,苏老始终保持着慈爱之情。不急不躁,平和细心地与人交流、交换思想。我就是追随着苏老,在他的影响下,建立起对佛法真正的认同感,进而有了质的变化。苏老就是用言教、身教来教育我们,当时我们一批年轻的男众和女众,都喜欢前去亲近他。有时是去他的一室一厅的小住所,有时把他请到寺庙中来,有时是打听他在哪一个寺庙,我们就借机前往。因为苏老对我们这些小和尚、小尼姑很好,尤其是对我们当中真正发心学习佛法的小法师们,他老人家更是关心,认真地辅导我们学习佛教基础常识。如教我们学习《佛教初学课本》,及《佛教三字经》、《佛教常识答问》、《佛门入学手册》、《四十二章经》、《八大人觉经》、《金刚经》等一些通俗佛教书籍,为我们打下了修习佛学的基础,因此我们十分喜欢与苏老在一起。
  苏老是始终坚持学习和写作的人。在我接触或与之生活在一起的时候,他除了应邀在周边一些寺庙静修之外,就是学习和写作。记得他有一种习惯,就是不论哪里邮寄过来的书刊读物,他老人家都要先看一遍,他一直是这样坚持的,为此我也曾经问过他,当然他自有一番道理。但是我肯定做不到,我喜欢买书,却不去细读它。我随苏老生活在一起,经常请教他,苏老总是有问必答,态度也总是很耐心地讲给我听。他阅读不停,有一次他在东方山弘化禅寺用了一个月的时间,静阅《八十华严》一部,并赋诗两首,至今我记忆犹新。有时我住在他的家里,反正只是我们两个人,一呆就是一个星期。记得后来我考上南京佛学院后也到他住的那里去,我们这一老一小,相处得十分有趣。他喜欢、尊重我们,我们也敬重喜欢苏老。所以只要有空,我们就去亲近他,去找他。在东方山有苏老撰写的联文和序,如《西方三圣序》、《地藏殿记》。有些悬挂在东方山弘化禅寺的对联至今我仍然记得很清楚。他的诗联碑文都是有关佛教方面的内容,他的作品留存在各个寺庙里面,还有撰写的联文,如大殿的对联:
  大觉世尊说法四十九年谈经三百余会处阅明真谛理
  殿堂楼阁本是庄严圣迹却又点缀山川人瞻仰沐慈恩
  苏老是一位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的佛门中人,不贪名闻利养,不慕世间虚荣,晚年往来于寺庙之间,结交的多是出家之人。一心持名念佛,一生与书为伴,一辈子钻研佛法。其整个人生,始终深潜在佛学的圆融之中,慈爱无比,和善可亲,平等待人,老少无欺。我一直认为他是一个十分普通的学佛人,他是切实受益于佛法的少数人之一。他在佛法中找到了做人与学佛的出路,是一个行走于世间,却又不为世尘所牵缠,超脱于尘世间的出世长者。如果没有佛法,就不可能成就这样的世间高人。只有这样的人,拥有这样的佛法资粮,才会对人产生如此重大的影响和力量!
  这篇文章定稿之际,是农历7月29日。极乐寺的谢爹,在无意当中说今天就是苏老的往生之日,正巧我昨天晚上把这篇文章修改完整。曾记得苏老去世的那一年没有7月30日,也就是说正好这一天是地藏王的圣诞之日。巧合的时日,更加激起我对于这位可亲可敬的长者的无限思念之情!佛法上讲人生就是一个“缘”字,你能说这不是缘分又是什么?
  我心目中的苏老居士,他的精神将会影响着我的整个人生,我将以他的精神指导我的生活!
  2005年10月23日于东方山
  弘化禅寺工程纪实
  (1998年-2006年)
  上世纪八十年代的弘化禅寺,有大酉宫(东房)、崇福宫(西房)、隆兴宫(中房)。一般叫东、中、西房。据老法师们说是清代中后期的建筑物。如果把弘化禅寺现代硬件建设,即工程修建、改建在时段上来加以区分,我认为可以分为三个时期:
  第一时期是上世纪80-90年代。主要是以三房各自的建修时期。记得当时的老山门有一次改建,建筑是殷祖姓肖的老板施工。当时,山门前面建起两个商业亭子,是当时的老山门位置,不是指现在山门的位置。放生池在山门外,当时的池子十分简陋,其实基本是自然的,仅是一个小池塘而已。四周有茂密的树林,有三四棵大树,特别的耀眼。石台阶的山路,显得苍老而有古意。古刹、古木、石阶,十分古朴自然。后在扩大放生池的同时建起了天王殿。大门前是围墙,墙上有两条水泥仿作的二龙戏珠。可惜在1990年左右一场大火毁于一旦,听说几分钟就烧光了。记得施工老板是刘家贩人,名叫刘树维。大火之后,我上山看过,只见四大天王,在大火之后似有满面的泪痕。还有一栋房子是个两层楼,这在当时很有个性,有人叫他炮楼,后来不知何故拆掉了。还有一栋就是现在的斋堂和一栋两层楼的客房,这些都是在乐天周师公和透华师叔手中新修起来的,也就是当时的东房。
  老山门西边有台阶向上,有一座叫西游宫的房子,是当时山上村民们的,至于是由哪一方修建的不得而知。
  老方丈室旁边是一堵高高的院墙,这是家师修造。墙外是一条水泥台阶,向西到白果树即千年银杏树,向北上拜经台和北凉亭。
  第二时期是1990-1997年之间。这阶段在正念师手中重修了新山门,即现在的三楚第一山的庙门。这是弘化禅寺最具有代表性的标志性建筑物(八十年代以前的山门,都是张家湖张姓家族捐资兴建改修,是人人皆知的庙史)。现在这个山门是寺庙三房统一之后由寺庙独立修建起来的。这是一件值得记录下来的历史事件,是庙史中具有转折意义的建筑物。随后新建钟楼、鼓楼,天王殿、观音堂和现在客堂靠方丈楼的一层楼部分。
  这个建设时期,据我所知,也是建设环境最复杂的时期。景区为了经济利益和周边个别山民的个人利益,不惜与寺庙及建筑商为难,建设环境十分艰难,不过寺庙方面的发展却十分迅速。这个时期寺庙里的长老们所付出的代价是最值得称道的。
  第三时期是我回山之后至现在。即上世纪末的1997年至本世纪初2005年这个阶段。首先是1998年拆除老方丈室围墙院后的厕所,不过把这片竹林也破坏了。
  新建起一栋三层楼的新客房,因此也就成就了1999的首次东方山弘化禅寺传戒大法会。随后拆除方丈室、西方三圣殿、客堂、地藏殿、斋堂等老建筑物,建成现在的客堂、接待室、客房、电脑室、图书室等建筑物,又在东坡新建一栋两层寮房、西坡建起方丈室、家师常乐上人灵塔,还有法藏寺的大殿、南面建一栋两层客房。2005年下半年拆除以前中房的五百罗汉堂和客房、大食堂、锅炉房,建成现在新修的一层600多个平方米的新型大食堂、念佛堂、新斋堂、锅炉房、澡堂、上客堂等。
  期间,先后两次对祖师殿和大殿分别进行维护维修。因为祖师殿己有倾斜,大殿也向东倾斜。2005年夏,拆迁东边最后一栋由老当家透华法师亲手修建的老玉佛殿,改修为观音堂。我任方丈之后,为传戒作临时斋堂,拆除这一栋房子。后面是一栋客房,老当家住在二楼。拆去房子时,老人家十分地舍不得,内心很难过。因为住在这里近二十年之久,对这里有着深厚的感情。历史的脚步声,有时总是催促着人们向前迈进,无情的万物,有情的人生,把人交织在矛盾之中左右为难,构成人生百态的一张无形网络,让人十分的无奈!故有谓:“世间事了犹未了,何妨以不了了之”!人啊!有时想一想,虽然是焕然一新了,但对于以前的老地方,总是十分的怀念,其实在回来不久,我的心中有一个整体规划,把弘化禅寺分成老区、新区,亦即保留老地方,重新建起一个新的区域,可是事与愿违,现实与理想有时就是矛盾,因为土地等各种因素,还是把老房子拆除了,说起来十分的遗憾,这也许是现实吧!至今回想起来,仍十分可惜。如今都是全新的,可老的东西总是在脑海中浮现,如老丈室、老三圣殿、念佛堂等建筑,一切都成为历史,那么只有全凭历史来评说了吧!
  2005年12月3日于东方山
  远足心仪之行 庄严神往之旅
  ——记重庆大足石刻之印象
  2004年11月30日上午,我们一行6人,在重庆双桂堂身振大和尚的陪同下,驱车前往川东佛教圣地大足宝顶山。一路上,由身振大和尚作向导,因为我们的车子是从武汉开过来的,司机对重庆的路况不熟。重庆这座山城,道路不同于其它的城市,街道不是上山就是下坡,曲折蜿蜒。外地人在重庆开车,十分的不习惯。不过对于坐车子的人,其实也别具味道。离开城区,抵达宝顶山圣寿寺行程不到两个小时,距离重庆81公里,高速公路直抵大足县城,交通十分便利。
  朝宝顶山圣寿寺
  圣寿寺,俗称大宝顶,乃宝顶山之中心。至今有800多年历史,元、明两遭兵焚,屡有修缮,保存至今依然气势非凡。现占地23亩,有最完好的古庙类建筑5000余平方米,六重大殿依山而筑,青山绿水,雄伟壮观,雕梁画栋,飞檐翘角,古寺梵刹,石刻造像,叹为观止。
  圣寿寺为川东灵山古刹,被誉为西南佛教圣境,系世界文化遗产。圣寿寺以佛教石刻闻名于世,是大足佛湾石刻的发源地,有当今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石刻——维摩示疾像方丈台,还有最大的灌木变乔木的黄荆树奇观。寺院内保存着百多尊历史悠久的木雕、石刻、泥塑造像,有乾隆皇帝的圣旨石碑,更有宝顶山大佛湾摩崖造像的蓝本。整座寺院就是一座活生生的历史艺术陈列馆,是研究中国佛教、道教、石建筑及石刻发展历史的艺术宝库。
  我们进入寺院里时,寺内十分安静,没有什么游客。我们先在观音殿礼拜,殿中供奉的千手观音菩萨与众不同。精美绝伦的造像艺术,令人赞叹不绝。我们参观过无数的寺院,就是没有见过如此匠心独具的精品。它既是艺术上的创新,也是佛教意境上的伟大创意。只有对佛菩萨具足无上崇敬之仁者,才有可能创造出这样的人间绝品。接着又参观了大雄殿、天王殿,其实天王殿就是一个回廊。我对于这样的建筑创意特别有好感,因为它很有创意。我认为寺院建筑应该有自己的特色,这样才能显出人们对于这座寺院文化的更多认识和记忆。当我们走到财神殿时,我叫同行的几位先生要拜财神菩萨,保佑你们发财。出来之后一看是帝释殿,我在心中暗暗好笑,没有想到这个圣寿禅寺,有这么多地方与众不同。帝释,俗称玉皇大帝。按佛教所说,即是三界(欲、色、无色界)之中的欲界第二层天,名叫忉利天。忉利天四周又有三十二重天,加上忉利天就是三十三重天,帝释天主就是忉利天的天主,这不同于三界二十八天之说。此外殿堂还有三世佛、维摩殿、本尊殿等。寺内有一观音洞,洞内系宋刻观音立像,两边龙神,有联云:
  宁以守戒贫贱而死
  不以破戒富贵而生
  参观大足石刻
  宝顶山又名香积山,是大足石刻中最集中最宏大的石窟造像区,开凿于南宋淳熙至淳时期(公元1174年——1252年),历经70余年修造而成。从佛教史来看,石窟一词来自古印度,阿旃陀石窟是世界佛教石窟开山第一窟。大足石刻是中国乃至世界石窟中后期,佛教处于衰落之中的“菊残犹有傲霜枝”,是中国石窟艺术最后的丰碑。与阿旃陀相对应来说,宝顶山石窟是世界佛教石窟的压轴之作。
  “石窟又称石窟寺院、石室、窟寺、窟院、窟殿。即将山岳之岩质断崖凿成洞窟,并安置佛以作为寺院者。其起源甚早,西元前一、二世纪之古代印度既已有之。法显、宋云、玄奘等旅印游记中即有有关开凿石窟寺院之记载,其中有一部分至今尚有保存。我国石窟之开凿,依目前所发现者推知,约在前秦建元二年(366),由沙门乐尊于敦煌鸣沙山试凿开始,直至十五世纪,历时千余年而不衰。其分布遍于中国西部、北部。自新疆高昌、库车,甘肃敦煌、天水,及南北二石窟,大同之云冈,洛阳之龙门,太原之天龙山,河北河南之乡堂山,济南之千佛崖,南京之栖霞山,杭州之飞来洞,以至辽宁之万佛洞等,规模均极宏大。其中,敦煌石窟以壁画名闻中外;云冈、龙门则以石刻著称于世。”虽然《佛光大辞典》中没有记录下大足石刻,可见中国佛教之大,绝非一两本书能够说得清楚。南京、杭州两处石刻,相比大足石刻的佛教造像艺术,难以相提并论。
  大足石刻是县境内102处摩崖造像的总称。其中75处列为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国家级有宝顶山、北山、南山、石门山、石篆山;市级有尖山子、妙高山、舒成岩、千佛岩;县级有峰山寺等66处。造像1030龛(窟),约5万余尊。内容以佛教为主,道教次之,余为佛道合一、佛道儒三教合一。大足石刻始于初唐,兴于晚唐、五代,盛于两宋,余续延于明、清、民国,经六个朝代,约1300年。形成两个造像高潮、两个中心地带(一是晚唐五代的北山造像;一是宋代的宝顶山造像),开创了中国宗教石刻艺术的一个时代。
  没有来到大足之前,我是在电视上看到的。因为电视画面太美了,由此产生去大足的念头。今年8月底,借前往峨嵋山开会的机会,先飞往重庆。我还把云南昆明的崇化法师约过来,准备一道前往大足。后来因为时间关系,大足之旅未能如愿。这一次趁前来重庆与武汉科益药业举办一次佛学讲座的机会前来大足。大足石刻在我以前的心目中,认为会在一座高山丛林之中。我们的车子开到了大足县城境内,不见深山、古木,好生奇怪。
  我们一行从圣寿禅寺的后门,行走至寺庙的大门,门口前方是一个偌大的放生池,后来才知道这原来是山之巅。身振大和尚对我讲,这个放生池现在是景区的,而不是寺院的放生池。说者无心,听者有意,顿时我有一种说不出的滋味涌上心头。生活在景区中的寺院,或多或少与景区的关系,都不可能太好,因为我的寺庙也在风景区中,对此我有切身感受。阿弥陀佛!还是言归正传,走出寺院不远,只见眼底一道深深的峡谷,一条曲折静止的湖面。进入景区大门,径直沿着台阶前行,眼前的景象打动着我。我被这宏大的石刻建筑群深深地吸引住了。面对这些造像,我心如止水。一尊尊神清气闲的菩萨,一个个活灵活现的人物造型。如果不是佛教的力量,如果不是信众的这份虔诚心,如果不是对佛教有深厚信仰之士,如果不是工匠大师们的奇思妙想,我们不可能在这里见到如此绝妙旷世佳作。我想这是人的精神力量,也是人对神灵信仰的一种神往境界!
  我可以说,没有什么能够比这更美的作品了,我想说没有人敢说他见过比这更美的艺术。人的私心杂念,在这里可以完全净化;人的一些不好的念头,在这里可以化作无影无踪。我不懂艺术,对艺术是门外汉。当我来到这里,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我的心一下子完全融入到了这个世界,好像身体不属于自己的了。思绪随着目光,贪婪地顾视着崖壁上的一切,六道轮回图、华严三圣像、1007只手的千手观音,手势优美。如孔雀开屏般布满观音殿整个崖面,可谓举世罕见,叹为观止。长31米的巨型卧佛,是世界上最大的半身卧佛,膝下肢隐没于南崖里,刻工意到笔伏,以示佛大不可度量。太子降身,九龙吐水石刻等,还有吹笛女的悠然神情,养鸡女的怡然自得,人们见后总被他的美丽神情所叹服。截膝地狱的苦难,唤醒人们对于因果的畏惧。圆觉洞造型的巧妙、观音、文殊、普贤菩萨等慈爱的容颜,无不触动着凡夫的心灵。
  虽然我们参观的仅仅是宝顶山,但感受到的却是佛教对石刻艺术的深远影响。
  2005年12月3日晚于东方山
  青山溪长古道场 都市宗风续佛传
  (随中佛协代表团赴韩参加第八次韩中日佛教
  友好交流釜山大会和随喜团参访韩国各大宗团寺院见闻录)
  2005年10月23日晚上,中佛协在北京展览馆宾馆,召开第八次中日韩佛教友好交流釜山大会组团会议。会上一诚会长和圣辉副会长分别作了重要讲话,清远法师代表国际部普正法师,就一些具体事宜,作了明确的安排。24日凌晨出发前往首都机场,一百多人的代表团浩浩荡荡。8:10我们乘着中国国际航空公司(CA129)航班,从北京出发。飞机于11:30抵达韩国釜山机场,下榻于乐天大饭店。下午2:00随喜团成员观光水族馆,我们代表团一行参加中日韩佛教友好交流委员会会议。晚上韩国佛教宗团协议会会长举行欢迎晚宴,中日韩三国约有三百余人参加了宴会。
  学术交流
  25日上午8:30从乐天饭店出发,前往金井山梵鱼寺参加中日韩三国佛教具有黄金纽带作用的世界和平祈愿法会。梵鱼寺的山路两边,悬挂着一个“禅”字的广告路标指引着我们。山中的清新空气比大巴上好多了,拾级而上,寺路两旁信众居士,穿着韩国民族服装,合掌鞠躬欢迎我们一行。目睹古老的殿宇建筑,脚踏青石台阶,还有看不够的红叶秋景,苍山古道,使人总是浮想联翩。釜山市长代表市政府前来为大会祝贺。
  梵鱼寺是大约1300多年前,新罗文武十八年(678年),义湘大师为了击退倭寇所创建的寺庙,是海东华严十刹之一,在兴德王的时候,重建完成。义湘大师希望以佛教信仰力量抵御倭寇的侵略,而国家也希望利用寺庙的武力,保卫国家。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所建立的梵鱼寺,可以说是韩国典型的佛教护国的见证。
  梵鱼寺是大韩佛教曹溪宗第十四教区的本寺,也是韩国佛教禅刹的大本山。从新罗时代以后,梵鱼寺就和韩国历史紧密相连,即使在现代社会,也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尤其在主导佛教净化运动上,处于领导地位,将佛教禅思想的脉络,整理得极为明确清晰。
  14:30举行国际学术讲演会,圣辉大和尚代表中国佛协作题为《把佛陀慈悲和智慧的思想洒向人间》的演讲,另外三位中国法师也发了言。中国代表在会上交流的文章还有:中国佛学院教务长向学法师的《论佛教对中国哲学的影响与贡献》、我的《发无量心行菩萨道充分体现佛教在当今社会的新使命》、四川省文殊院方丈宗性法师的《净化心灵化解危机——人类走向光明之路》;韩国佛教代表文章内容,偏重于生命工程等比较前卫的思想。如把复制生命理解为化生的说法,十分新颖;把基因说理解成《弥勒菩萨上生经》经文上所描绘出来的生命长寿的一种生命现象等。但是有些观点我是不能赞同的,如对人类未来无可挽救的一些悲观的论述等。日本佛教界只上交大会两篇交流文章,一是有关日本发动侵略战争的问题,无论他们站在何种角度来解释,我都不能苟同其观点和看法。因为只有正确地面对历史,日本人才能真正取信于邻国;另外一文是关于圣德太子支持佛教带来日本社会稳定繁荣的观点,可以说是为日本佛教指明了去向和目标。日本佛教界只有站在支持佛教为亚州的整体繁荣去努力的角度,才能迎来日本佛教新的生机。否则,日本佛教不可能有大的发展,也不可能为亚洲人民所真正尊重和理解。历次交流中,中韩表现出明显的亲和力,日本佛教应该以更大的胸怀、气度来接纳其它国家的支持和帮助,以他之长,补己之短。
  参访釜山云门寺尼众道场
  26日,小雨天气。云门寺在山里头,一路上,道路弯弯曲曲,满目秋色醉人。尤其是在雨后的天空里,缕缕的云雾,清凉的空气,满山的红叶,置身于红黄两种颜色中,让人享受着浓浓韩国式的秋天气息。车子行驶在群山溪涧边,这里的山水和植被真让人喜爱。欣赏、感受着这异国的秋天,加之有雨水的滋养,使我对其萌生出一种特殊的情感,前两天的秋燥情绪一扫而光了。今天的车队有12台大巴,共计有300多人。云门寺现有260名女众学生,其中不包括常住人员。这是一座具有1400多年历史的名刹,四周环山,号称虎踞山。用中国人的思维来理解,这才是真正的世外桃源。这里太美了,云雾、青山、古树,深山古刹,山僧田园。这是一座极具历史传统和有特色的寺院,清净的生活,庄严的道场,出家人安祥的举止,都无不透露出超凡脱俗超然物外的僧人形象。
  汉城时间10:00左右离开了美丽、幽静、庄严的虎踞山云门寺女众道场,返程前往曹溪宗号称为韩国佛教三宝寺之一的通度寺(代表法宝的寺庙)。车子到达已是13:00左右。这里山不甚高,水不甚深,弯弯的道路,潺潺的溪流,裸露的石块,一座座青石拱桥,山秀林深。韩国大丛林的山脉、山林植被、古树古刹、古桥清流,无不突出人与自然、人与环境的协调和谐。韩国的寺院内干干净净,不见垃圾,给我的感觉是地貌与建筑物、人与自然环境都显得是这样的有条有理,整整齐齐。山水树木,干净得都像是经过梳理一般,足见韩国寺院僧众在管理上的力度,以及僧人对周围山水的爱护之情,体现出韩国这个民族的勤劳和对环境的保护意识。通度寺山门上方有“灵鹫道场”四个苍劲雄浑的书法大字。实木山门虽不高大,却显得十分的沉稳。匾联书法手迹,都是出自于韩国高僧,看后令人无限欢喜,赞叹不绝于口。这些中国文字艺术,在大韩佛教寺院中得到了生动体现,可见中国文化对于韩国佛教产生了多么深远的影响!
  天下着毛毛雨,稍有点冷。但是对于通度寺的向往,一直吸引着我这个中国僧人。1997年我第一次随中佛协修行体验团来过代表僧宝的松山寺。现在回忆起来,对于松山寺的山山水水、殿宇僧团、佛教文物、坐禅礼佛、座谈交流、生活体验印象深刻。我对韩国佛教界在古老寺院建设中,修旧如旧的做法,十分赞赏。值得一提的是,韩国佛教界僧侣老、中、青年的个人修养和整体素质、丛林管理、接人待物,都显得落落大方,动止安祥,彬彬有礼。我留意到,他们在交流座谈的时候,特别讲究长幼有序,尊卑有礼。今日有幸前来通度寺,内心感到十分的兴奋和感动。我准备着,提醒自己,在心中要求自己,多看一些有关通度寺的韩国佛教文化内涵。可以这样说,这样规模的寺院、历史文化、地貌环境、僧才素质,实不多见。回过头再来看中国的寺院丛林,真有些不如啊!
  下午16:00左右抵达庆州这座韩国千年古都,夜宿庆州现代饭店。
  参拜世界文化遗产石窟庵佛国寺
  27日,大雾天气。早上醒来拉开窗帘只见少许阳光照射在窗台之上,不见地面。厚厚的一层雾气,如云海一样笼罩着这座千年古都,使它显得更加神秘。我住在现代宾馆的八楼,远远看去,好美的景象,在浓雾中仅露出山顶和若隐若现的建筑群。
  曹溪宗教育院院长专程从汉城赶往庆州来接待我们一行代表团。他说,中韩已有5次修行交流的愉快经历,每次的活动都是由他安排的。佛国寺的社会局长说:“欢迎大家来佛国寺参观,我们昨晚作了充分的准备,来迎接大家”。然后互赠礼品。10:30到另一世界文化遗产地石窟庵,主要是参观一尊石佛,这也是金大成为纪念他的前世父母而修建起来的寺院。寺院并不大,但是交通停车十分便利。我们有8人代表全团前去亲近参拜大佛,这样近距离的在佛前,感受着佛陀的慈悲恩泽。因为佛窟里面是恒温的,一般不准有人进去,这样更使人们产生无限的尊敬。这是一座有千年历史的古刹,古塔、殿堂在古老的苍松茂林中,无声地守卫着佛教的庄严,诉说着历史的沧桑。
  14:10去看演出,先参观法藏寺一个女众小道场。这是一片具有生机的山丘陵包,与少陵苑面对面,有如西夏王陵。十分有特色。不同的是,西夏王陵面对着大山,苍茫大地会使人产生无尽的思考和对历史的沉思。随后又去庆州的中央国宝博物馆,庆州对古文化的保护措施,以及对这座千年古都在建设风格上都有严格的规划,不见高层建筑,除了几家有特色的星级宾馆,一般都是以古建筑平房为主。山林植被十分完好,环境、交通十分便捷。最为突出的如佛国寺、石佛庵等一大批佛教寺院的保护,看后使人赞叹不已,景仰不止,值得我们学习。作为世界文化遗产,丝毫不比中国四大名山差!
  参访庆州伽耶山海印寺
  28日,我们参访了庆州伽耶山海印寺。
  伽耶山海印寺是为了扩充和宣扬新罗时代华严宗的精神基础而修建的华严十刹之一,是于新罗40代皇帝哀庄王三年(公元802年)创建的,与古刹通度寺、僧宝寺、松广寺齐名为法宝寺刹。海印寺是韩国华严宗的根本道场,并且是收藏并保存高丽民族文化遗产八万大藏经的寺刹。现在的海印寺拥有30多座大小不一的建筑物,2000多名僧人在这里专心致志地修行。它是全国最大的综合修道道场丛林,作为大韩佛教曹溪宗第12教区,拥有16个庵堂和130多处古寺。
  海印寺真正在深山里面,深山古寺,古树古风,佛教文化起之于中国发展在韩国。相比起来,中国佛教有许多地方已经落伍了,要创一流的丛林,一流的管理,一流的人才队伍,一流的弘法方式,中国佛教的确有些力不从心,自叹不如矣! 无边落木萧萧下,满秋叶随风舞。世事的无常变化,人生的起起落落令人感叹。只有佛教的随缘,才能使心中稍有一些安闲的归宿感!昨晚通知今天要变天,谁知今天却天气晴朗,谁又能说明白。
  下午16:30在小白山救仁寺,天台宗大本山总务院的法师介绍,中佛协原会长赵老生前来过三次。总院务文得法师介绍天台宗是中国天台山天台宗,于中国宋代传入韩国的情况,1746年重兴救仁寺,建前先到中国考察后才重建的,当时只是一小茅蓬,现在已有200万信徒,殿堂有50余所,下院有16所,有一所政府立案的大学(幼儿园,老年残疾人等社会福利事业)。清远法师说,这是他第三次来到救仁寺。巡礼团一行90多人参观救仁寺寺院,高高的山上,依山势而建的建筑物,雕梁画栋,富丽华贵,古色古香。这里1945年开始重建,历经50多年的恢复,规模宏大有王者气势。虽是新建,但古香古朴既体现传统寺院特色,又不乏现代气息。浓浓的佛教氛围,厚厚的佛教文化气息,吸引着我的眼球,牵动着我的思绪,为之感动。
  峰顶高耸的大祖师殿,金碧辉煌的仿古建筑群,在夕照群峰之上,彰显出韩国佛教界和韩国祖师的佛教风采,让我们领略到了韩国寺庙建筑和大自然和谐与共的秀美壮丽。这里不仅仅是为韩国佛教徒所独有,也是可以为世界佛教界共享的圣地。它彰显出佛教的现代形象,也证明了佛教是一个充满着创造性的时代宗教。佛陀思想的光芒,佛教伟大的思想教义,总是赋予人们对人生的美好向往,促进人与大自然的和谐。韩国佛教界还在为之努力。
  据韩导李小姐介绍:基督教在韩国采用西方强输式模式在传教,韩国佛教则有些安于现状。这种以曹溪宗为代表的山林传统禅坐修行为主的禅式弘法传戒方式,明显过于保守。已经让基督教善巧灵活的传教方法占领了成片的宗教阵地,对韩国佛教产生了很大的冲击。佛教界也已经意识到,佛教的随缘弘法和包容的观念已面临新的考验,是韩国佛教发展中的一个新课题。基督教带有强式传教的作法不仅出现在城区,也渗透到中国北方的延边地区。不过现在韩国佛教的基础很好,韩国民众对基督教的这种作法也有想法。关键是佛教界要从保守的劣势中走出来,以更加灵活有效的作法,来赢得民众对佛教的支持,以及在信仰上的心灵依靠。如取消门票、接近信众,为方便信徒参与宗教生活创造更为便利的条件等。
  参观韩国曹溪宗总务院和真觉宗统理院
  28日上午参观韩国民俗村。下午前往曹溪宗总务院,我这是第二次来到这里。记得1997年第一次来到这里,看到出家法师刷卡进入总务院办理工作事务。今日所见,原来的办公大楼,现在改成了全是玻璃幕墙的钢结构办公新大楼。正巧这一天我们赶上曹溪宗总务院长往生七七之日,新的总务院长还没有产生。我们一行在韩国法师的陪同下,进入这座全新的办公大楼参观,我感觉到这完全是代表了韩国佛教融入韩国现代社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与时俱进的一个标志。在这座繁华的都市中,既保存有古老的殿宇,又包容了现代化的新建筑物,这种古今相融、相存的形式,既是尊重过去,又有新的创造。这种新生事物,总能使人振奋和感概!随后前往真觉宗统理院,这个宗派以念“六字大明咒”为主,既不供奉佛菩萨,也不现出家比丘之相。在这里既感受不到佛教的氛围,又找不到出家人的感觉。说是道场,又觉得太冷静,这就是韩国的真觉宗。不过在韩国的宗派很多,真觉宗就是新兴宗派的一个代表。从他们这里我们了解到,他们的信徒也不少,慈善事业这一块做得也不错。当然他们都是以佛教的形式出现,这就是韩国佛教的特色!
  参观太古宗奉元寺
  这是属于曹溪宗分支出来的一个派别,他们既是出家人,但是又有妻室,因此在曹溪宗里面,他们的地位不是很高。曹溪宗相当于中国的禅宗,只是名称不同而已。曹溪宗也是韩国佛教中影响最大,最具实力的一个宗派。在参访的过程中,我们切实感受到,曹溪宗在韩国整个社会的重要地位。曹溪宗的出家法师们,可以这样讲,他们的行持和他们的修养,是韩国四众弟子心中的精神归依处。我们所看到的曹溪宗寺院,可以说是人间的净土,人们在这里,可以感受到佛教带给韩国民众的快乐。大韩民族在佛教寺庙当中,感受着韩国民族文化的精神。同时也可见,韩国佛教对韩国民众的影响力和重要性。据我们了解,韩国佛教宗派主要分有曹溪宗、天台宗、观音宗、太古宗、真觉宗等为代表的宗团佛教。以曹溪宗和天台宗影响最大。
  韩国佛教也存在着发展信徒方面的问题。基督教在韩国这些年发展很快,我们在釜山市随处可见教堂的标志。它们主要分布于都市,地方不大,但是便于人们过宗教生活,交通便利,便于信众沟通。佛教则不同,大都在离城区较远的山上,环境很好,但是信众来往不是很方便。因此,佛教界包括中国,不能一味的在建庙的问题上求大,讲气派,有规模。同时应兼顾到信众的便利,佛教界应及时调整思路,不然会影响到佛教将来的发展。我们感受到韩国佛教在思想上还是处于保守状态,主动性不够,缺乏灵活的机制。尤其在城区的佛教发展上,力度不够。可以看出,韩国佛教一下子很难摆脱这种被动的局面。另一方面,韩国的寺庙环境和韩国的出家僧众素质,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里的寺庙,可以说是人们“心灵归宿的田园,隐士向往的故乡”。韩国人对中国很友好,中国这些年与韩国的关系越来越好。韩国人说起来很羡慕中国人,认为中国是56个民族一个国家,韩国是一个民族两个国家。不过中韩佛教的友谊是兄弟般的关系,韩国佛教法师称是一佛众弟子的情谊。在中韩佛教界的共同努力下,佛教将会迎来新的发展。
  2005年12月15日于东方山
  自 在 就 好
  美国的西部,交通网络十分的发达,人们出行都是用车代步。中国古人云:“安步当车,晚食当肉。”这是古代中国人一种自足、惬意的人生境界!表明了对于外在的物质生活的不动不顾。不过,古今不可同日而语了。这次到洛杉矶法印寺来,我就明显地感到身心有些不自在。一下子来到一个陌生的国度,不同的文化差异,言语不通,没有办法进行交流,有许多方面的障碍,无形之中就感受到不自在。
  首先是出门的不自在。美国洛杉矶因为公汽很少,出门十分不方便,要自己开车,如住持宏正,当家显瑞法师(尼),每天要接送我们。还有延寿寺的妙相法师、定慧寺的智华法师,在西来大学读书的杏仁法师等都是自己驾车。后来从夏威夷过来的界明法师,也开着自己放在洛杉矶的小车,跟着妙相法师的车子,带着我们上街去买东西。这就是在美国的僧人的生活情景。我们从内地过来,一下子十分的不适应,一个人不敢出门上街,去商场买东西无法与对方交流。所幸,美国人对外国人十分友好,才不显得十分的别扭。好好的一个人,有张嘴无法语言交流,有双脚不能独自出去游玩,仿佛一下子变成了一个需要有人关照和照顾的未成年的小孩子一样了。
  第二是饮食上的不自在。这里是以甜食为主,口味十分清淡,因此吃起来不合口味。不过义工都是美籍华人,在沟通上不存在语言障碍。他们尽量考虑大家的饮食习惯,调整饭菜的做法。但是他们所用的调料,弄出来的味道怪怪的,就是不合口味。可能是西方人的饮食只注重营养,不在乎口味的原因,不然怎么吃起来,味道就变了呢?不过好在有了老干妈辣酱,一切问题都迎刃而解了!不过早餐可就难吃了,除了面包,就是牛奶、果汁之类的甜品。而且都是带冰的,这么冷的天气,加上口中喝着冰冷的东西,简直是无法消受。可是看着老外坐在那里,吃得是有滋有味,我这个老外只好念阿弥陀佛了!
  依我看,出家人出国在饮食方面的确是一个问题,吃不好,吃不饱,因此就有了随身自备咸菜和方便面的习惯了。这一次法印寺早就为大家准备了许多,我们别提有多高兴了,几大箱方便面一下子就不见了。同行中湖南和宁波的法师,自己都带有咸菜雪里红和辣酱等调味食品,不用讲是多么的受欢迎!
  第三就是在饮水方面的不自在。在韩国、美国的宾馆都没有热水,因为他们没有饮用开水的习惯。除了矿泉水就是冷水,因为他们的自来水可以直接饮用。可是我们的习惯,恰恰相反,平时要喝开水,或者要用开水来冲茶喝。
  当然出门在外,不方便不自由时时都会有,这些都是可以克服的困难。对于一个中国人而言,这点事情完全可以忍受,但是至少让人感到有些别扭。美国和西方社会的佛教,是通过日本、越南、韩国、台湾佛教界传播开的,这也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中国佛教界和中国佛教徒,往往以“中国是佛教的第二故乡”而深感骄傲和自豪!不错,过去的中国,如历史上唐朝,中国佛教八宗兼弘,的确盛极一时,谁都不会怀疑。可是那只是千年前的历史,是昔日的辉煌。今日的中国佛教,如一个半生不熟的夹生的东西,是嚼不烂、咽不下的夹生饭。不过,我相信,中国佛教的复兴崛起将为时不远,但是现实却不能不激起人们对于中国佛教的忧思!
  2005年12月21日
  《六祖坛经》辑注序
  禅宗初祖达摩至四祖道信大师,以传《楞伽经》为法要。五祖弘忍大师则以传《金刚经》为心要,首创禅宗先风,接着又传衣钵给名不见经传的行者慧能,如果套用一句现代时髦的话,就是不按常规出牌,不拘形式,不拘一格,使一个一名不闻的初出道者,得其禅宗五祖真传。不以一个人的出身论短长,显出英雄不问出处的味道,从中可见五祖禅法的直接,慧能直下的承当。
  慧能(638——713)又作惠能。祖籍范阳(河北),俗姓卢,生于南海新兴(广东)。据《六祖法宝坛经》行由品载,其父早亡,家贫,常采薪汲水以奉寡母。一日负薪至市,闻客读诵《金刚经》,心即开悟,时五祖弘忍住蕲州黄梅之东禅院,师乃前往拜谒。五祖试问其所来欲求何物,师答日:“弟子是岭南新州百姓,远来礼师,惟求作佛,不求余物。”五祖谓:“汝是领南人,又是 獠,若为堪作佛?”慧能对日:“人虽有南北,佛性本无南北, 獠身与和尚不同,佛性本有何差别?”五祖敬异其禀性非凡,遂使人碓房舂米,历八月。一日,五祖令众人各述一偈以传衣授法,上座神秀遂于壁廊书偈日:“身如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师闻之,谓此偈未见本性。慧能请一童子于壁间亦书一偈日:“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五祖闻之,识其为真能传大法者,乃夜召师入室,潜授衣法,并道其连夜南归,隐于四会、怀集之间。
  仪凤元年(676年)慧能至南海,遇印宗法师于法性寺,遂依之出家,受具足戒。翌年,移住于韶阳曹溪宝林寺,弘扬“直指人心,见性成佛”之顿悟法门。和神秀于北方所倡之渐悟法门相对,史称“南顿北渐,南能北秀”。
  《坛经》为我国撰述之佛典中唯一称“经”者,乃后人尊敬六祖所说之法,故称为“经”,非六祖之本意。本书为禅宗最主要之思想依据,书中所强调的“顿悟”、“见性”、“无相无念”等观念,皆为我国佛教史与思想史上扭转乾坤之关键。
  邓来送老居士,为了抒佛法笔耕不断,继《金刚经、心经之缘》一书之后,又辑注了《六祖法宝坛经》,发挥了无量妙义,这对学佛者是很有帮助的,仅序此文,同治法喜。
  2005年12月18日写于黄石极乐寺
  出家法师要自重
  中国人自古就有不拘小节的说法,尤其是中国的一些旧文人。当然西方社会也有这样的人,被人称为嬉皮士,这类人在现代社会人群中所占比例日趋增多,对此我并不想去多说什么。本来世上万事万物有好就会有不好,无可厚非。可是对于一个生活在现代社会的僧青年,可不能不注意你的仪表形象。如一个出家人身穿一身便装,面对许多前来参拜、游玩的香游客人,不注意自己的仪表,会给人们留下一个十分不好的印象,不能令信众生起对出家法师的恭敬之心。又比如嘴上叼着香烟,对着你走过来,一边抽着烟,一边与你说话交流,对于这样的一个青年出家人,你会作何感想?再比如你见到一个口无遮拦,说话天上一句,地下一句漫无边际、信口开河的出家人,你又会产生怎么样的想法呢?我就见到过这样子的出家人。说实在的,我能容忍他们这样的洒脱,但我真的不能接受他们这个样子。如果是在我的寺院,我会很不高兴。我会直接告诉他,你不要这样,如果想抽烟,请你回到你自己的房子里去抽。我不会管,也不会说你,可是在公众场所,坚决不允许这样。我是不能容忍寺庙有这样子的出家人的!穿着僧装,应该身穿干净整洁的长衫,这样才象个出家人的样子,才会有出家人的味道。因为这本身就是表法的一种直接的形式,也是出家人唯一与在家人不同的地方。如果你自己都是这副德性,自己不尊重自己的信仰形式和仪表形象,又怎能叫社会上的人来尊重我们,生起恭敬心呢?
  作为一个出家人,一张口讲话就不着边际,说东道西,这样会让人感觉你这个出家法师显得浮躁、不实,作为一个现代出家人,这些都是要认真思考、认真对待的。退一步而言,如果你的确是修行好,偶尔出现仪态上的失误,也许大家会容忍你。但如果你既无才学,在行持上又缺乏修行,那么你就不要指望人家把你当法师来敬重。古人有所谓“自知者明,知人者智”之说。要想赢得别人尊重的最好方式,首先是要自重。尤其是出家僧人,是人天师表,是世人众生的楷模。如果不能自重,又怎能让人接受佛法、提升人们对佛教的信仰?
  当然我并不否认,仅凭表象并不能代表佛教和佛法,可是没有这些清规,又怎样来体现什么是佛法,什么不是佛法呢?佛法与世法,是不即不离,非即非离的关系,而不是相互对立,不可融合的关系,不能人为把它一分为二了。不过佛法是一味之法,不二之法,从事相上而言,僧宝就是代表三宝,代佛宣扬的代言人。佛教上所判定的三千威仪,都是教导出家僧人怎样来做人、做事的具体规定和行为细则,如三归、五戒、十善、四摄、六度、慈悲喜舍、四无量心等。作为一个出家僧人,如果忽略了这些,又从何说起,从何作起!
  2006年1月8日于东湖翠柳宾馆
  熟睡中的无明
  人们常讲发“无明火”,我的理解乃是无缘无故的发火,直截了当地理解就是没有理由的发火生烦恼。“无明”从字面上来理解,就是黑暗,不见光明,佛法中指烦恼之义,无明、烦恼是一个意思。佛经上说无明种子是上火的理由,所谓“火烧功德林”,指的就是无明之火,让平时辛辛苦苦行持修行所积累的功德之林,在瞬息之间被烧光了。还有“一念嗔心起,百万障门开”,这一念嗔恨之心,指的还是这个无明之火的害处。
  明白了无明烦恼之厉害,就不该生起种种烦恼。可是一到无明生起之时,理性抛到了脑外,又发起无明火来,甚至火势旺盛,熊熊燃烧。无理尚且如此,如果得理,更不饶人,这是我在三十岁之前的行为及现在对无明火的认识和理解。
  近几年,我对无明在心理上渐渐能接受它、容忍它、面对它、溶化它,对无明有了更多、更细、更深的认识。三十岁以前因为自己经历世事不多,当然不能绝对说没有,对无明还没有太多的体验。三十岁之后,自己在寺院管理以及与社会各界人士打交道过程中,才逐渐体会到无明对我们每个人的影响如此之大。它对于人的打击性和伤害性,远远超乎人们的想象,且潜伏极广极深。我不知道这样讲有多大的说服力,但是我想把自己的这种感受表达出来,用文字记下来以备今后回头看。
  无明对人的危害性想必大家都有体会,但也并非那么可怕,我们有佛法这个甘露法雨来扑灭它,佛法就是清凉之水,用观音菩萨的甘露之水浇灭心头无明之火是唯一出路。只要我们按照佛法中一再倡寻的“万事随缘”,即“随缘消旧业,莫再造新殃”,无明将不会出现。既使出现,亦能随即扑灭之。记下此文,勉励自己和一切有缘人!
  2006年2月8日于黄石极乐寺
  善待人生 善用其心
  ——让全球华人暨西方世界分享中华佛教之佛光
  中华佛教无论是在过去的历史上还是在现代社会,对其自身的创新与发展及中国社会的文明进步都作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因此,中国又号称是佛教的第二故乡,非是佛陀的故里,胜似故里。
  可以骄傲地讲,佛教在中国有着光辉灿烂的历史。从汉族人严佛调第一个剃度出家开始,姚秦鸠摩罗什大师作为佛经旧译的代表人物,东晋高僧道安提出“佛教不依国主,则法事难立”,成为佛教中国化的第一人。玄奘大师的西天取经,同时也是佛经新译的代表性人物,鲁迅先生赞誉高僧玄奘是中华民族的脊梁。鉴真大师的六次东渡日本,为中日民间友好交往,留下了一段千古佳话。佛教传至隋唐时期,高僧辈出,人才荟萃,如三论宗的吉藏大师,法相宗的玄奘大师,天台宗的智者大师,华严宗的法藏大师,禅宗的慧能大师,净土宗的慧远大师等等,建立起中国佛教的八大宗派,构建成为中国特色的佛教模式。这是建立在印度佛教唯识、中观两大学派的基础上,演变成为中国特色的中国式佛教。“马祖兴丛林,百丈立清规”,一改印度佛教的生活模式,百丈禅师过着“一日不作,一日不食”的清苦生活。中国的丛林寺院,遍布祖国的名山大川,时至今日,传颂着“名山必有名刹”一说。古刹名寺,已经成为古今文人墨客,官商百姓游玩的旅游胜境,这不仅是单纯的佛教圣地了!明末有四大高僧憨山、紫柏、莲池、藕益,近代有虚云、印光、弘一、圆瑛、太虚等高僧,领导着中国佛教的发展,太虚大师提出“人间佛教”的思想,又使古老的佛教焕发青春。
  历史上的佛教黄金时代是隋唐时代,当时的首都长安曾是中国佛教的中心,也是世界佛教的中心,盛况从当时的遣唐使可见一斑,如日本的空海大师,韩国海东第一祖的义湘大师等。如今又将迎来一个佛教新的春天,佛教在21世纪复兴的机遇已经出现,关键在于佛教界如何把握。我国佛教应继承传统优势,高举爱国爱教、人间佛教的主旗帜,发挥两岸四地以及中韩日黄金纽带的友好关系,凝聚人心,团结大众。发挥佛教大国的主导作用,让中国佛教在东亚,乃至全球华人中显现大家庭、大圆融、大智慧的佛教宗教特性,发上等大愿,结广大佛缘,让全球华人共享佛陀的慈光,充分体现中国社会主义社会——大中国佛教的大乘国度的智慧。让西方宗教界对中国佛教刮目相看。
  一、坚定信仰、深信因果,让人类过上清净和平的生活(心平天下平)
  短暂的人生,有如漂泊在水面上的浮萍一样。如果没有建立在信仰的基础上,人生有如水上浮萍漂至哪儿算哪儿,没有根的依靠。人类失去信仰、世界将会怎样?2005年随中佛协代表团赴台参加法会时,有位同行法师说:“现代人最缺失的是信仰,最需要的是宗教。”信仰,对于生活在今天的人们而言,显得越来越重要,在中国尤其需要的是佛教的信仰。因为西方的,毕竟是西方人的信仰,在文化和思想观念方面,二者之间的差异很多。孔子曾经说过“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说明了相信一个人的重要性,相信一个人也是一件很难做到的事情,《大智度论》上说“信为能入,智为能度”,“信为道源功德母,长养一切诸善根”。
  现时的中国,许多民众思想上没有任何宗教的信仰作为精神的依托和归宿。虽然在物质生活上渐渐富了起来,但是在精神上是空虚的,也就是说,他们在精神生活上是贫穷的。许多人不但不信教,甚至连天地鬼神的概念也不存在。应该说,既然不相信佛,也应该相信有神的存在吧!可是,在这些人的思想上没有任何对于人生和自然的敬畏之心。这样的人,是非常现实的,他们除了相信金钱是万能的之外,什么都不相信。再说得直白一点,他们既不相信有因果报应、六道轮回,也不怕自己做错了什么事。只知道享受,及时享乐,一生过着没有信仰的生活,这是受了“人死如灯灭”的错误观念的影响。只顾眼前的快乐,不知日后的苦难,这样的社会,肯定不可能长久安定祥和。
  二、无我无私、平等利他,抚平不安纷争的世界(心净国土净)
  我们这个世界,是一个充满着矛盾纷争,不太安宁的世界,原因在于人心的自私自利,私欲太重。近代太虚法师早已指出,现代人类的物质生活,虽然很进步,然而人类社会,常常出现一种不安宁的状态。现代人类的社会关系:人各自为利,国家各自为政,因而矛盾冲突不断,引起次次战争。尤其是在近世纪来,世界虽然因交通方便而联系密切,然而因为人心贪嗔痴,导致人与和谐社会的离心力继续在增大。人们内心潜伏着很多的不安和痛苦。局部战争和世界大战就是最充分的表现。今日世界有智慧、有远见的人们都高举和平的旗帜,倡导和平,追求和平,为人类社会的和平安乐而不懈努力。可是,有些人却不是这样,他们在私欲的驱使下愈走愈远。如何能达到和平的理想呢?佛教的思想提倡无我平等的人生理念,贡献给人类社会以新的向心力,使向心力战胜离心力,使无我的思想战胜自私自利的贪欲,使世界走向和谐、种族和乐。
  在现代以工业化、信息化、服务型为特征的社会里,人们的物质生活条件在改变,人们的社会组织形态在变化,然而做人的道理及原则不应该变。佛法相对于现代社会,教化现代人, 医治人心贪、嗔、痴的愚昧是最好的选择。作为出离世俗陋习的贤圣者,出家人内存无量的慈、悲、喜、舍四无量心,外以善巧布施、爱语、利行、同事四摄法,摄受教导众生,帮助人心得以净化,人人过着安和的生活。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把佛法融入到日常生活中,才能体现学佛的目的与意义。古德云:道在平常日用中,什么是平常日用中的道呢?如果人们的生活简朴节约一些,生命中就会多一份安宁、平静、清净,就会少出现一些争夺,就不会造成资源的浪费与环境的污染。人生在世要珍惜生命、感恩生活,对世间心存感谢。如果世人都有这样一种生活态度和生活方式,世界就会少了许多的争斗。
  成就了大众,也就是成全了自己,这是一个绝妙的真理。只有引导生命回归佛陀的本怀,我们才能成为护持世界、净化社会的一种力量。记得有个“一滴水放进大海不干”的故事,其实我们的生命也是一样,将小我融入众生的生命之中,从奉献中成长自我,从利他中完成自我,最终达到无我的境界。出家人作为宗教师,有人将我们的僧团比喻是一个输血的管道,把别人需要的血,从愿意捐血的人那里拿来救人,而管道中是不留任何东西的。这就是出家人的情怀,也是世俗者的榜样。我们要倡导人间佛教,重视佛教教育,落实整体关怀,创造人间净土。21世纪的佛教,必将是以人间佛教为主流的佛教,必定是重视佛陀教育的佛教,它将会影响到全面的社会教育,包括幼儿教育、青少年教育、宗教的人格教育、对老年人的关怀教育以及生死教育。所以,圣严法师指出:今天不办教育,明天就没有佛教。
  圣严法师在《戒律与人间净土的建立》中强调:营造人间净土必须遵守戒律。佛制的戒律,要求佛教徒要适应所处时空环境的风土人情,遵守社团的公约、净化身口意三业,通过这三种行为的不断净化,影响到他人,以达到由净化个人而净化社会、净化国家的目的。
  三、发上等愿、修福修慧,培植圆融无碍的菩萨心(心安众生安)
  平和宽容的佛法,用佛教大慈大悲的菩萨行愿,凝聚躁动的灵魂,不平的心态。通过宗教之间的交流、交往,增进彼此之间的融合,化解不安的社会现象、意识形态,消除你我之间的不解和隔阂。
  据我了解,在全球华人中,台湾和香港的华人信仰佛教者占的比例十分大。充分地利用这种佛教资源,让更多有佛教信仰的信众,有机会来接触中国内地的佛教文化,了解目前我们佛教发展的现状,通过发挥中国佛教祖庭的绝对优势,将是凝聚中华民族炎黄子孙的重要途径。当今的中国在西方人眼中是一个既古老又神秘的东方大国,如果佛教界能抢抓机遇,乘势而为,将是中国向世界弘扬佛教的绝佳机会,这也是今日中国佛教全体同仁修福修慧,福慧双修的机会。因为西方世界和西方人士,只知道上帝,而全然不知东方世界和东方人的佛陀。佛教应该是属于全人类的,菩萨的教义是主张众生平等、生佛不二的无相菩萨,如《华严经》上说“心佛众生,三无差别”,诸佛菩萨与众生没有理性的不平等,只有迷与悟之间的事相不同,仅有先觉与后觉不同而已。佛和菩萨是先觉的众生,而众生只是迷失了自性之心的未觉凡夫。
  为自心不安的凡夫,提供一个全新的信仰舞台,佛陀因此说:“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其实天堂与地狱、快乐与不快乐,源自于众生不安宁的心境和心态。如果通过学佛来认识自我,了解自心,一切都会迎刃而解,不存在内心的不宁静、不安心。经云“三界唯心,万法唯识”,吾人每日的生活,都在颠倒妄想之中,没有的事情也能想入非非,虽然人不能没有思想,但是思想要净化。水净化后才能供人饮用,思想净化以后,于人于己才都有益处。所谓“圣贤的思想”,是以天下为己任;所谓“恶人的思想”,都是想要如何占人的便宜。普天之下,多少人想给人方便,舍己为人;多少人处心积虑,找人麻烦。敞开心地,开发开放自心的觉醒,这个社会将如大圆镜智般的圆融无碍。人们都修福修慧,过着有福有慧的高尚生活;大家都遵菩萨道,行菩萨行,那么“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将不是困难的事情。“善用其心,善待一切”的见地,也会渐渐地深入民众的内心。佛教徒的心,是大中华民族的心,中国的佛教,是唤醒全球人类良知的佛教。发展中的中国佛教必将成为全人类人心平和的纽带。
  2006年2月15日
  无常的生命 永恒的归宿
  1983年,13岁的我,是一个无知的少年。进入清净庄严的佛门圣地,既不知佛菩萨为何方神圣,也全然不知寺院是一种什么样的生活。
  记得当时父亲在不经意中,与人说起自己已经老了,家中这个最小的儿子将来怎么办时,邻人说:“把这个孩子送到寺里当小和尚挺好的。”真是说者无意,听者有心吧,在这一次不经意中的谈话之后,父亲真将我送入了佛门,改变了我的一生。现在说这件事时,父亲已是故人了。
  1997年,我从佛学院毕业返回东方山弘化禅寺,此时家父已经去世三个年头了,家父是于1994年的冬天安然去世的。当时我从北京中国佛学院请假赶回家,我们兄弟几个都守在父亲的身边。三哥汉文细心地守护、照料着病重的父亲,任劳任怨,尽着一个孩子应尽的孝道之心。现在想起来,仍然十分让人动感情。母亲说,父亲临终之时,一家子女都守候在他的跟前,这对将要远行的老人,是一种最好的安慰。按照我们家乡的风俗来讲,是一个十分有福气的人。母亲讲这些话的意思,我心里头是明白的。因为家父走了,突然之间少了一个人,她一个人将要面对今后的生活,显然母亲有些孤单了。
  2000年的冬天,三哥汉文在前往河南遂平县的途中与另一辆车相撞,不幸身亡,我得知后,赶往出事地点,殡仪馆里,看到躺着的亲人,顿时叫人无法接受这个事实。清早还曾经在电话中说过话的人,怎么一下子就相隔在阴阳两个世界之中,一切来得太突然了。可事情就发生在我的家中,我真切地承受着这来自亲人、来自无常生命的体验和感受。我们全家人都瞒着母亲,不敢告诉她老人家,因为三哥汉文是这个大家庭中的主心骨,平时家中有什么大大小小的事情,先要告诉他,都是他首先拿出主意,然后决定怎么去做。在兄弟当中,他的性格是最温和的,待人也十分的真诚。在单位上,大家都知道他为人厚道。在老家,人们都对他非常的好,因为他为人很有礼貌。
  2001年的冬天,家师在东方山弘化禅寺与世长辞,他是在11月4日的夜里安祥示寂的。说来奇怪,翌晨,东方山银装素裹,漫天大雪仿佛是在对这位可亲可敬的老人表示一种深情的怀念!庙门前的一棵树也突然倒掉了。我们二十四小时分班,十天十夜,不停称诵南无阿弥陀佛的圣号,为家师助念。当时东方山的气温在摄氏零下好几度,但是上山来为家师助念的人流不断。出殡上山的那一天,天空放晴,人山人海,前来送家师和诵念佛号的人,多达10000余人,场面庄严、壮观,十分感人。一生耿直的家师平时讲话太直,有不少人接受不了他的这种接引方式,往往不敢接近他,可没有想到临往生送葬之时,信众和朋友如此之多!
  我最恭敬的师长苏逸夫老居士往生于1993年的夏天,具体时间是农历6月29日。记得那是一个雨天,我当时还是在北京中国佛学院读书,放假回来看望家师,陪同家师在极乐寺。我在熟睡中被居士们叫醒,告诉我苏老居士往生了!在黄石的佛教界,苏老居士是我最尊敬的一位长者。在我的心目中,他与家师一样,倍受我的敬仰与敬重。在我出家学佛成长的过程中,苏老对我的影响,无论是他的学问,还有他做人的德行,都是极深的。他与家师是两个在性格上完全不一样的人,一个十分的刚强,另一个则十分的温和,两者个性格外分明。但是,他们在一起的时候,也是彼此最开心的时刻。在我的记忆中,两位老人谈起佛法来,都是滔滔不绝。家师是学天台宗的,讲起来自然都是有关天台宗的教理。苏老居士对我说家师的记忆力惊人,对于佛学的名相,对于听过的宁波观宗寺谛闲、宝静法师的讲课,都能熟记于心。苏老居士则是一幅菩萨相,我从来没有见过他对人发脾气,在他的身上,你感受不到有火气存在。家师则是个性耿直,讲起话来直来直去,有时在场听他讲话,都有些不好意思。因为说得太直了,令人当时无法接受。尽管这样,这些信士和弟子们,对家师依然是毕恭毕敬,尊崇有加。
  人有生必有死,这是规律谁也避免不了。在北京读书的时候,与我同宿舍的一位江西的同学,因患肝癌过早离开人世。在他往生之后的好一阵子,大家的心里很不好受。世间的无常,无常的人世间,让我们体验着生命的短暂、脆弱。回到东方山之后,经我安置的去世老和尚和老尼师,也为数不少,还有我十分怀念的长辈们和其他寺庙的师傅们。目睹了无常的现实,感受着生死的分离,使我对出家学佛有了更多、更深的体会;对念佛修行,有了更直观、更直接的理解和感受,进一步明白了出家修行的好处和重要性,懂得了一个人为什么要学佛,出家人为什么要解脱生死!
  2006、02、16日于极乐寺
  中国佛教在美国
  前往美国洛杉矶法印寺,今天终于成行,这是我头一回因私身份走出国门。以往都是随团或组团的形式出访,所持护照是因公护照,一切手续都是由省佛协或民宗委他们具体去操办。这一次用的是因私护照,得自己办理,首先要办好因私护照,然后与美国驻北京大使馆预约到北京签证的时间。据说只有美国大使馆要求本人见面办理,其它国家没有这么严格。
  记得那天从美国大使馆出来,也不知是拒签了还是已经办好了,反正是糊里糊涂没有搞清楚,不过自己凭感觉是拒签了。宁波的同学法正法师和美国的宏正法师都打来电话,询问签证的情况。我很消极,以为这次去美国的希望不大,北京的理净法师对大使馆给我的蓝色填单仔细地琢磨,认为不是拒签,而是大使馆还要进一步了解我们去美国干什么,以及我个人的基本情况。后来宏正法师讲,使馆与美国的法印寺取得联系,主要是要了解为什么水陆法会要请这么多人,要法印寺予以确认,同时还向湖北省佛协办公室询问我的个人情况。
  我接到使馆电话通知,再次到北京签证,签证官还是上次的那位美国人,同时还有一位江苏寺院的一位法师,也是第二次来大使馆。我说又来了,这位签证官也笑了。这次办理得十分顺利和迅速,七上八下的心,顿时安定下来了。
  北京时间23:00左右,我坐上东方国际航空公司北京飞往洛杉矶的航班,飞机飞行在太平洋一万多米的高空,飞行近6个多小时后,距离洛杉矶还有3300多公里时,与我结伴同行的传义法师才刚刚睡着。
  传义法师是我在南京栖霞山佛学院毕业的同学,说起来也真是有缘。10月23日我们在北京随中日韩三国佛教友好交流团前往韩国,30日返回北京,这次又一道于11月1日前往美国洛杉矶。行程从北京飞往上海,在上海转机,中途不停,直飞目的地。到达终点站洛杉矶需要13个小时左右,两次同行里程有一万多公里。
  拜会印海长老
  我们在北京时间11月1日下午,即美国下午15点左右抵达洛杉矶国际机场。法印寺宏正法师和我们南京栖霞山佛学院毕业的两位老同学,现在宁波、汕头的法正、耀智法师等四人开车前来接机。在车上同行的传义法师幽默地说:“是真的到了美国了吗?”耀智法师趁机把他掐了一下说:“看是不是真的”。大家一起大笑起来。在中途一家中餐厅吃饭,这是一家由越南华侨开的素食店。吃过饭后,宏正法师给我们讲,刚才我们的餐费由一位不相识的华侨付费供养大家了,真没想到一到美国就碰上有佛心之士。
  印海老和尚于公元1975年4月承纽约东禅寺邀聘来美弘扬佛法,1977年11月,他选定洛杉矶华人众多的蒙特利公园市创建法印寺为首次弘法的道场。之前购得该市北嘉惠尔大道三一八号民房前后二屋,前屋改建为佛殿,后屋为僧舍,定期举行念佛共修法会,讲经说法,摄化侨界社会人心。
  1977年至1990年间,初期建寺筚路蓝缕,创业维艰。蒙特利公园市的旧址,经三次的内部整修与装璜,却仍然无法容纳众多护法信众熏修,住持印海老和尚于是计划另购较大的佛寺。1991年4月仰仗诸佛菩萨、龙天护法的庇佑及十方护法信众之热心护持,众缘和合,方购得柔似蜜市丹玛大道3027号之古旧教堂,改建为现在新修的法印寺,并将旧教堂重修为东方宫殿形式,殿内重塑弥陀、观音、势至西方三大圣像,供作信徒礼拜。
  1992年至1995年间,又陆续购买寺后面及左旁地产,合并后新建一栋2层楼房,定名为“法印文教中心”。上层作为图书馆及教学编辑杂志之用,下层用于大众饮食之斋堂。
  为使菩提种子与中国文化能在美国茁壮成长,2001年夏季成立“儿童学佛营”,让在西方环境成长的新一代菩提幼苗,在成长、学习过程中,将佛法融入其中。通过举办多次的户外活动,让不同文化根性的学子契理、契机地学佛行仪,利人利己,自度度人。2005年春,成立“法印佛青班”,完成印海老和尚西传佛法之法灯,灯灯相续,流传于美国大地。
  法印寺在洛杉矶为华人奠定精神之依归。来自亚洲(中国大陆、台湾、香港和越南)各地华侨佛教信徒日益增多,现有殿宇不敷使用,印海老和尚发大愿心,得蒙护法信众鼎力支持,又于周边添购土地和民房,兴建两栋男、女二众僧舍,并新建庄严大雄宝殿,于公元2005年11月13日(农历十月十二日)举行落成大典,希望今后法印寺更能发挥弘扬佛法之效果,以完成僧伽所担负“利生为事业,弘法为家务”之神圣使命。
  印海法师是宏正法师的师公,于1977年从台湾来到美国建立法印寺,年高八十的老法师,一生致力于佛教论著的翻译。从纽约东禅寺通智法师处了解到,美国佛教文化从台湾那边传过来,不到四十年的历史,早于中国内地佛教传入美国时间。宏正法师讲,目前在洛杉矶修建的最大寺庙是西来寺,由台湾星云法师创建,其次就是法印寺了。在北京中国佛学院,有印海法师译著的《中印禅宗史》、《华严学》等重要理论专著,这次有幸亲近他老人家真是有缘。在交谈请教之中,老法师谈及对华严四法界的理解和认识,令我顿开茅塞。他说:“事法界好比是小乘的境界,理法界好比是大乘的境界,理事无碍法界好比是菩萨的境界,事事无碍法界就好比是佛的至高境界。”他说这就是印顺长老当年在佛学院上讲的。又如“无不从此法界流,无不还归此法界”,一般人难以理解,印顺长老这样解释,好比长江的源头,从喜玛拉雅山的唐古拉山,流下来的水是清流,可是到了中游就混浊不清了,最终汇集东海,又一下子恢复了往时的平静和清净,这好比是无不以此法界流出清净甘霖之水,最后又还归清净。又如江河湖水等汇流入海,复显露出清净本性和佛性本色,无不还归此法界性中,简明扼要,简单明了,如聋发聩,如暗遇明,心开意解,心明眼亮了。老法师讲时的神情很随意,可对我而言,既感到易接受,听后又记忆难忘,表现法师在佛学上的高深造谐。
  参加庆典
  13日8时,宏正法师升座法会开始。江苏常州天宁禅寺松纯老和尚在大雄宝殿为宏正法师挂珠,印海老法师在法堂为宏正法师送座,并勉励宏正法师“将此身心奉尘刹,是则名为报佛恩。”
  随后为印海长老祝寿,僧众云集大殿,法印寺艺术表演团为大家献歌。作延生普佛时,我与可祥、心澄、怀泉法师等有幸代表中国诸山长老拈香。之后大殿落成庆典开始,诸山长老缓缓进入大殿,有美国纽约东禅寺浩霖长老、洗尘长老、睛虚长老等,还有不少我们都不认识的高僧大德。台湾有真华长老前来,带有100多尼众和长老尼,香港则有愿炯法师,大陆有南京栖霞山佛学院副院长理海法师、南京毗卢寺住持传义大和尚、江苏镇江金、焦两山方丈心澄法师、宁波七塔寺可祥法师、湖南南岳衡山上封寺怀泉大和尚等30几位法师。印海长老在讲活中把法印寺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创建历程向大家介绍,他的弘法利生精神感召着大家,赢得了阵阵掌声。在落成庆典上,心澄法师代表松纯长老和大陆诸山长老讲话,对印海长老近20年来建设法印寺的成绩和在美国加州弘法的贡献作了高度评价。在老法师八十高寿之时,迎来法印寺第二代住持荣升方丈庆典,这也是印海长老的慧眼发现,才有了这样优秀的接班人。传义大和尚讲,印老在给宏正法师送座说法的时候,充满着慈爱的泪水。最后,心澄法师祝福印公长老身自在,心自在,身心自在。寿无量,福无量,福寿无量。祝福印海长老的贺联有:
  百福自庄严,
  诸佛常护念。
  浙江普陀山戒忍大和尚的贺联是:
  宏愿普度名扬北美
  正法薪传永续祖国。
  随后诸山长老剪彩,整个法会圆满结束。抄下来的这幅对联可以作为老法师的最好写照:
  八十年春光不老,
  三千界佛法重熙。
  在欢迎宴会上,印公语重心长地讲,中国目前在美僧才的英语人才不如日本。日本佛教到美国的历史有100多年,藏传佛教大约有60多年,大陆佛教从台湾传入美国大约有40多年的历史,这10多年大陆来美国的法师才慢慢多起来。我知道老法师精通英语、日语,译著讲经有几十种之多,通宗通教,他曾追随慈航菩萨印顺长老,在福严精舍随侍印顺长老20多年之久。西来传佛法,开辟新道场,历尽艰辛,饱受沧桑,终于换来今日的大成就、大发展。老法师在美国南加州,已经是华裔美国人的精神导师,他住持的寺庙也是华裔美国人在这片土地上的精神皈依之地。我也附庸风雅地写上几句,祝贺法印寺印公长老八十华诞暨宏正法师荣升方丈:
  海外梵宇济慈航,印证佛法尘世间。
  宏道悟世抚心印,正觉苍生法无边。
  另有对联一幅:
  宏法西来,心平道安;
  正道和风,久远常青。
  从3日水陆大法会开始,到13日升座祝寿盛会圆满结束,各位法师、诸位长老、法印寺的义工,尤其是印海老法师,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老法师的每一次讲话,都让诸山长老和年轻法师们深刻地体会和感受到老法师对于大家的爱护。他对所有来自香港、台湾、中国大陆、美国的法师和居士们慈祥的举止言谈,使我很感动,我注意到老法师的言谈思路清晰,接人待物体现出无尽的关爱。这么多天来,始终看不出八十高龄的老人有疲劳的样子。能有这么多信徒始终围绕在他的身边,是以他的德行、品质和无私无畏的精神感化着信徒,让大家感受着佛光的普荫,得到心灵的滋养。老法师在切生日蛋糕时许愿,第一祝愿天下太平,第二祝佛法昌隆,第三祝在座的诸山长老及各位信众福无量,寿无量,福寿无量,大家对此报以热烈的掌声。
  结束语
  11月4日吃过午饭,法印寺通智法师请一位居士开车前往洛杉矶中国城颁发好莱坞金像奖的大剧院广场参观,同行有怀泉、刘伟法师等,并照像留念。随后驱车来到佛光山西来寺,在山门前正巧碰上住持慧寂法师,他陪同我们在接待室小坐片刻,并奉赠一本《云水三千》的大型画册,法师不到四十岁,却十分随和,对人十分友善。返回两棵树旅店已近15:00左右。17:30法印寺在妙香林举办欢迎宴会,宏正和印海老法师在晚宴上分别致辞欢迎大家,常州天宁寺、镇江金山寺、宁波土塔寺、纽约东禅寺的法师、长老等出席宴会。晚上2:00,水陆大法会在大殿举行熏坛仪式。历经7天,我与宁波七塔寺住持可祥法师,同看一部八十卷的《华严经》,一个人看半部,受益匪浅。平日里在寺庙无暇这样清净地来读一部经,这样的机会,而且是在国外,感受十分的有趣和不一样。
  此行历时近二十日,先后参访了洛杉矶延寿寺住持妙相法师、定慧寺和佛光山西来寺等。打完水陆法会之后,住持宏正法师和监院显瑞法师陪同我们前往参观了著名的赌城拉斯维加斯和迪斯尼乐园。回想起来,我是从东方山这个山林里面,来到了美国洛杉矶这个现代化国际名城,真是幸运。在飞机上看洛杉矶这座城市,不见高楼和街道,只见一栋栋低矮的别墅群,空间十分的宽阔,道路四通八达、纵横交错,车辆川流不息,一片繁荣。眼前所见一切,实非中国人所能想象。不过西方的这种工业文明,带来的发达现象,就是财富的象征,中国照这样发展,也有可能赶上他们。但我更向往宁静的心灵空间,我更崇尚自然的山水。在美国的西部,我无法感受到这种内心的东西。我是中国人,我属于中国。记得西方有一位哲学家说过:
  人生像一本书,你不去旅游,你只读懂了其中的一页。
  2006年2月20日于东方山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