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佛学杂论>>正文内容

持松法师与佛教平民诊疗所

       

发布时间:2009年04月12日
来源:不详   作者:熙明 整理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持松法师与佛教平民诊疗所
  熙明 整理
  民国时期上海佛教界创办了一些医院和诊所,将医学与佛学结合于弘法活动中,以佛法医治人心之痛苦,以医术治疗人身之疾苦,使人们获得身心俱治的效果。佛门的慈悲精神在此得到了最完满的体现。其中,时任静安寺住持的持松法师负责的佛教平民诊疗所是其中的代表。
  鉴于战乱频仍、物价飞涨,严重影响平民生活,贫病无力就医者甚多,且逃难来沪者日益增多,缺医少药的情况非常严重,为发扬佛教慈悲救世之旨,静安寺决定与上海市佛教分会合办佛教平民诊疗所。1947年10月22日,静安寺拨出沿街楼房一处,作为佛教平民诊疗所所址。持松法师亲任所长,白圣法师任副所长,季奇、乐观先后担任事务主任。该所宗旨是面向贫病之众,施诊给药,救难拯贫,慈悲济世。为筹集医疗基金,由持松发起,敦请国内书画名家捐赠作品,举行义展。当时有张大千、邓散木、唐云、白蕉、郑午昌、马公愚、施叔范、张炎夫、申石伽等30多位名家义赠书画、扇面200余件。沪上各大报均以一定篇幅报道佛教平民诊疗所的施诊盛况。
  该所分内科、外科、妇科、幼科、五官科等,此外如种痘、防疫、保健等,均依计划服务。还有病床26张。1948年1月至5月,门诊17000人次,药品等费用开支近6亿元(法币)。除所募款项外,静安寺也补助了不少。随着门诊人数的增加,又计划将静安寺佛教学院讲堂改为诊所。
  1948年3月22日《时事新报》评论道:这种慈善义举,是佛教一大进步。基督教所以成功,就在于对公益事业的热心。佛教徒如欲挽回彼佛颓运,重振雄风,也只有在这方面与基督教徒竞争一下。竞争非吾人之本意,然吾人深信佛教之中,必有发广大心,成就吾人救世之事业者。  
  然而,由于经费不足及时局变动等原因,后来停办了。尽管诊所存在的时间不太长,但利用治病给药的方式传播佛法,对扩大佛教的影响,还是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