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佛学杂论>>正文内容

修学杂谈(一)

       

发布时间:2009年04月12日
来源:不详   作者:不详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修学杂谈(一)
  佛法
  学佛的真正目的只有一个,解决生死问题。怎样才能了生脱死呢?作为渐修者来讲,首先要深信因果,而后要以佛法为准绳,破除我执。也就是说,要破除对自身的身体的执著和对意识的执著。就如般若波罗蜜多心经上所说的,要破除眼耳鼻舌身意,色声香味触法。真要想修有成就,就要破至五蕴皆空,才能起到度身心两方面的一切苦厄。
  修学佛法一定要以释迦佛祖之经教为指引,切不可以俗情为指导来诠释佛法。虽然说真俗不二,但是大家一定要明白,那是了悟者的行为规范,而不是初学者所能引用的。作为一个初学者首先要弄明白什么是佛法,才能一步一个脚印地奔上解脱之路。否则,一旦路选错了,指导方法错了,那就会与解脱的目的背道而驰。
  浅显地讲,学佛要从改变或消除历世以来的习气入手,这习气就如贪嗔痴慢疑等。除掉这些习性,佛性就自然显现出来。佛性本来是然,人人都有,只是被历世以来的习性所掩盖,佛性是不增不减的。真正的学佛,是去除历世以来的习气,而不是增加。是舍,不是求;是减法,而不是加法。
  平时要多看多读一些古往今来了证了的大德的言教,从最基本的内容看起,而后才能分别哪些是真正的佛法,哪些不是。我们现在是知识积累的阶段,从量变到质变,从知道到认识,逐渐了解的阶段,如果不接触大德的说法,不能生起正知正见。看同一本书,自己实践一段时间再翻一遍看看,收获都不一样。
  要弄懂大小乘佛法的根本教义,小乘的根本教义在业力,它的修证是在业力上起修四谛;大乘的根本教义在般若,它的修证是在般若上起修六度。而四谛六度又都可以统摄在三学中。三学即是戒学、定学、慧学,亦叫做三无漏学。
  只有把佛法所讲的道理真正弄清楚后,个人的体会到了,才可能谈“入”字。在此之前,闻,思,修,都是在打基础。而后要戒,定,慧。无戒,难以起恭敬心,无法清净。戒是保持身心清净的一种方式。每个人应当划定持戒的区域,什么事能做,什么不能做,没有禁忌的话,人容易犯混。如初学者可以先持五戒十善,摄受身口意。修学佛法不是玩游戏,不是应景,更不能叶公好龙。如果说是这种态度的话,将一事无成。只有保持清净的戒心,才能生定,而后发慧,才能使自己的身心真正得到受益。
  佛法真正要告诉人的就是,欠债还钱,杀人偿命。别人向你讨命,还他就是。得了重病,遭遇横祸,受了便是。欠人家的,现在还给人家。真明白了,投生恶道,做畜生也全都认了,欠别人的就得还。不真正明白佛法真谛的凡夫却是东求西求,求消灾求发财,殊不知躲过了一时躲不过一世。
  菩萨畏因,凡夫怕果。真明白了因果,做人一定是夹起尾巴,谨小慎微,诚惶诚恐。只有凡夫才是什么都敢试,什么都敢做。等到偿还的时候,却又惊惶失措,追悔莫及。真正的学佛,一切以生死为前提,在生活中要修行六波萝蜜,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无论出家在家,若能修与行六波萝蜜,才是真正的修学佛法。
  下地狱的未必是大恶人,一件事就足以让人下地狱。举例而言,一个人开车撞了人,但不知是否把人撞死了。因为担心支付昂贵的医药费,故而再倒回车去将人压死。这样的人,一定是下地狱。即使此人一辈子做好人,仅此一件事足以得地狱果报。一念之差,果报如此,不明因果,岂不可怕?
  如何理解因果? 有人不信因果, 而有人在学佛之后又将一切遭遇都归之于因果,从而逆来顺受,一切不管。这两种态度都有偏差, 不能太左也不能太右。遇事要用智慧去指导。 遇到恶人恶事, 如果不惩恶扬善, 而将一切归于因果逆来顺受,整个环境风气都会受到影响。 对于做恶者, 如果不惩罚他,他认为杀人无所谓, 形成风气,会使整个环境都变坏。这样对做恶者本人亦没有好处, 果报反而更大。 所以遇事要正确处理, 不仅从个人的角度出发,还要考虑到周边环境。
  福报
  现在所谓的在家学佛人,多数以追求福报为学佛之目的。认为只有大福报、大财富才能学好,实则不然。真正的大福报是智慧,是能获得大彻大悟的智慧。翻阅一下古时之大德的经历,大家就会明白了,禅宗六祖慧能在得遇佛法之前家徒四壁,靠卖柴糊口,初见五祖时身体干瘦、矮小。若以现在那些求福报的论点来看,他怎么会是具有大智慧的人呢?马祖道一,出身也是极为贫寒,他的生地四川成都,家人以编卖簸箕为生。这两位禅门大德,出身都极其贫寒,却做出了无人能替代的弘扬佛法的丰功伟业。
  钱财,人活在世,衣食住行,办道弘法虽则离不了它,但是一味追求有大钱财的福报就能学好佛,这就有点偏执了。试看当今社会,那些有钱财大福报的,哪个是真正修学佛法的人?有,也是凤毛麟角。甚者不大富还好,富了反而堕落的更快。人对欲望的追逐,很难有节制。人往往都是被迫改变自己,很难有主动改变自己的。主动选择改变自己的,往往才是具有真智慧的人。
  福报好,根基好的,未必成器,未必能有所作为。俗语讲,家贫出志儿,富家多败子。玉不雕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如果人富而好德,则会增福添寿。反之,则损福短寿。根基好者若能把握自己,奋发进取,则能大成。若自觉聪明沾沾自喜,则会空过一生。
  修行/法门
  天生欲望少,清净的人学佛受益快。有三类人学佛容易受益。一类是本来清净的人,第二类是做事身心投入的人,第三类是有智慧的人。
  佛法有八万四千法门,为什么有这么多法门?因为人是复杂的。修行最根本的是要破我执。不破我执,难以入法。欲求开悟也是一种执著,但在未开悟之前,难找到真正适合自己的法门。开始可从自身的喜好、感受出发,选择适宜的法门,一旦选定了就要坚定地修行下去,直至见果,切忌朝三暮四,否则永无收获。修行本来是个人的事,与别人没有关系。出家,在家都一样,修了是自己的。真想明白了,咬着牙主动去做。不能坚持,只因为还不是真明白。
  学禅者,狂。没有大无畏的精神,不适合学禅,还是学其他的法门更好。学禅者本身有那种灵性在,禅不住相,不立文字,必须大根器之人才能学禅。此种人不是轻狂,外表气宇轩昂,辩才无碍,有胆有识,拿得起放得下,真正是大丈夫所为。普通人,一般十七八岁到三十岁这个年纪,都比较狂,有的可能狂到三十五岁左右。 如果过了四十五岁仍然很狂,那就只有两种人,一种人是精神有问题,另一种则是大根器之人,大丈夫相。只有禅学,才真正是智慧指导人生,指导生活中一切事情的处理法则,能随遇而安。
  学密者,颠。疯颠的颠,但是颠不是疯。因为当他修炼的时候,打开脉轮,打开三脉,体内那个气随时都在发生变化,体内的气冲着他,无法控制,故而表现出疯癫的表象。般若心经里讲五蕴照空,在这个照空的过程中,就象虫扒皮一样,就象蝉要从壳里出来一样,要经过一个极其痛苦的过程。
  过去的出家人修行,单是定念头就要修几年,念头的确不容易定。念头太多不容易静下来的时候,那就采取动的方式。用绕佛行禅的方式,将身口意统一。边念佛号边走, 一走几天,走不动就爬。祖师曾经采取这种方式,后来感动佛菩萨亲自说法而得成就。现代人极适合这种动作的东西,因为没有静的基础。首先,现代人各种的欲望太强,控制不住自己的念头,说是谁静下来了,真说起来谁也静不下来。一念带万念的作用,反正静不下来,那就动吧,动也行。 
  也可以采用肉体惩罚的办法,少吃饭,少睡觉。物极必反,肉体疲惫到极点的时候,念头自然就少了。佛制过午不食,真正原因是减少人肉体的欲望。生理上达不到,心理的欲望也就少了,也就容易静下来了。酒足饭饱了,自然就容易出问题。
  人的一切行为都是习惯使然,少吃少睡养成了习惯,久而久之生物钟也就改变了。很多人不明白这一点,一切非要按照所谓的科学指导来做。人活世间,本没有什么常规,“百里不同俗”,一切都是环境造成的习惯而已。比如,现今社会以男人为主。但在上古社会,曾有女人为主的时代。在当时,谁也不认为这有什么不对的。任何事物都是相对的,世间法没有绝对的真理。一切都是观念和习惯。人的意识就象一张白纸,怎么写都行,写成善的,利己利他,写成恶的,害己又害他。所谓学什么有什么,练什么有什么。所以,修行要打破正常人的行为模式,不拘泥于常规,不为习惯所束缚。
  要把握生死,必须要有定力。如果醒着时候不能做主,生病的时候就不能做主,梦中更不能做得了主。凡夫没有定力,临终时根本不可能想到佛菩萨,必定随着冤亲债主去了。检测是否有定力,看睡梦之中如何。若梦中尚能忆起佛法,能记起师父和佛菩萨,这还有点定力。如果梦中想不起来,那是一点定力都没有。修行,梦中能主宰,临终才能主宰。想主宰自己,必须舍弃贪嗔痴慢疑,想得必要有舍。
  坐禅
  对普通人而言,坐禅是培养定力的有效方法,必须要通过坐禅得到定力。
  害困,腿痛都是修学坐禅必须经过的一个过程,只能咬着牙坚持,别无他法。坐禅时害困,是因为身体阴阳不平衡所致。常人阴阳不平衡者居多,故而真气在体内启动时就会害困。日久阴阳平衡了,情况自然会改善。腿痛则是因为体内经络不通畅,通则不痛,等脉络畅通了,自然就不痛了。
  困的时候,可以下坐活动一下再继续。实在害困,就坐着睡。困的时候,身体的感受会减轻,疼痛的感受反而不明显,这时反而容易熬过腿痛。腿再痛,不去注意他,肉体是肉体,精神是精神,两者互不相干,你痛你的,我念我的,要能从心里做到这一点,肉体的感受就不会明显了。只有减轻了对肉体的执著,才能有更深层次的进步。没有这样的精进心,总是自己原谅自己,得过且过,永远不会有进步。
  一句话道破天机,无论如何,都要克服一个痛苦的过程。不管怎么做,都会有这个痛苦的过程。一定记住,别换来换去,别觉得痛了就歇了,自己原谅自己,那样永远没有任何成就。今天原谅了,前一小时原谅了以后就会原谅,必须达到极限,跨过去才行。现在很多人都跨不过去,因为世人挂的就是这个肉体,放不开这个肉体。只有放开了这个肉体,才能别出洞天。如果挂着,就不会出别的洞天。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坐禅时,可念佛号或咒语。因为念咒本身能增长功德,消业,而且,持咒可以在坐禅的过程中随时得到佛菩萨的加持,所以念咒可以一举两得。念咒要从心里念,将意念集中到体内某个部位,以咒来摄住六根。最终的结果,还是归于心。因为心中有佛,才能修佛。久了,身体上行动上,由不得自己想别的。西藏人口里念着,身体还作着动作,身口意统一。如果单是坐着,坐不下来,坐在那里也是走念头。意识到了,动作到了,念什么都会起作用。不用说学气功起作用,就是做广播体操也会起作用。
  念咒时随念头跑了,主要是因为没有恭敬心。恭敬心生起之后,就不会出现这个问题。没有恭敬心,念咒无法得到佛菩萨和护法的加持。恭敬心就是一个调频道的过程,也是一个否定自我的过程。不否定自我,就难以使外在的信息在自身上起作用。因为凡事都是内因起作用,外因为辅。念佛的人都想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但是如果他不懂否定自我、接受佛菩萨的信息,也就起不到助缘的作用,也就达不成往生的效果。大势至菩萨圆通章上写的很清楚,修学净土念佛法门犹如母忆子,子忆母,不相间断。什么意思?意识相互的作用。可以在打坐时双掌合十持咒,想象菩萨就在前上方,护法就在旁边看着自己。但真要能观想起来,要气住了才行。
  修行必须要有坚定的信念,努力克服自己,要有将生死置之度外的精神,只有这样才能冲过一关又一关。坐禅只是开始,根本还谈不上什么关,随着修行的深入会越来越艰难。任何一个法门,要学,就不要带试的含义,做就要豁出去,要有舍命的精神。现代人很多不好办就在这里,只是试,试着玩玩就无所谓了。真要学东西,就不能爱惜这个肉体,只有达到极限,才能翻身。现代人往往是说来容易做起来难。
  意识
  很多人坐禅时,身体出现一些感觉,就认为是经络通了。这点感觉,离打通经络还早着呢,真正的通不得了。腿不痛,并不是经络畅通了,只是各人的意识而已。真要通了,骨骼,肌肉各方面都会发生变化;本来驼背的就能不驼了。真要通,经过的过程不仅是痛,不明白道理的人还会害怕。
  入魔相的人是把妄想当成真的,不明佛理,不明白修行之真谛,不明了自己的这颗意识心的作用。出现这种现象的人,往往是不具备修行智慧的人。话又讲回来了,入魔境也不是一般人都能入的。关键的是,坐禅是为了学佛还是玩感觉、玩好奇,这是根本的。如果是修佛,就要按照佛理佛法去做,去实践,去修证,将世俗的观念与挂碍彻底放下。
  坐禅见到各种景象,都是妄心产生的。如果跟着妄念产生的景象走,将是没完没了。打坐出现景象,是因为其本人在追念头,在闹着玩。想出现什么好玩的境界,意识在前面领道。就象梦中做梦一样,你说他,他还不承认,一切的一切都是意识造作出来的,他自己潜意识里想出来的,自己感觉不到。有的人意识里想就能出来,这连现象也还算不上,现象是别人也能看到才叫现象。这只能算是个人的感觉。何以有人则造不出来呢?那是个人的条件不同。为什么艺术家能画出画来,没画之前,心中已经有那个画了,自然就能画出来。所以说,万法唯识,一切唯心。都是心造作出来的。
  所谓的梦,都是自己想的。还有些人说话,说出前半句,别人就能知道后半句。你说他,他还不承认。其实他的意识已经表达出来了。一个人的一句话一个动作都是意识中产生出来的,他自身没意识到,但这个表情是从他意识中流露出来的,烦啊喜啊,他觉得自己不知道,实际上他是知道的。
  很多人年少时经常看到一些图像,这没什么奇怪的。人在年纪小的时候,心地单纯,身体状况好,故而容易出现一些现象。即使是特异功能,那也只是修行过程中的副产品,不是修学的目的,不必在意。而所谓的图像,是否是真的图像还很难说,也许只是幻象罢了。在达到一定的禅定功夫之前,自己都不明白自己,怎么可能知道别人在想什么?自己没有定力,这颗妄心受干扰,图像只是个人意识造作出来的,并非真实的反映。平静的水面可以映出形象,波浪翻涌的水面怎可能映出形象?先观自心,而后才能知道别人的想法。连自己的想法都不知道,怎么可能知道别人的想法!那样的知道,无非个人的妄自揣测罢了。
  有些人说自己见到佛了,这纯是个人意识里造作出来的,个人自导自演出来的,神经有问题。这种人太多了,稍稍有个小神通,自认为不得了,久之则成神经。至于神通,是性中本具,能放下自然就有,只是显其本来面目,没有什么奇怪的。佛法真正的目的是要舍弃一切贪嗔痴慢疑,以成佛为目的,其他都是旁枝末叶。这点要弄清楚。
  生死
  女子怀孕时念佛号、诵大悲咒绝对有好处,但普通人不懂。佛家的心经,大悲咒等等,都有好处。怀孕时经常想着佛,菩萨,等等一些美好的境界,对孩子是有影响的。
  谁来投胎,本来都是业力感召。但是对彻悟者而言,他可以自己的愿力选择投胎的人家。
  缘分虽是果,但更是因。把握住缘,可以不断的修因,使缘份更深。反之,尽管有缘,不加珍惜却又破坏,缘很快也就尽了。
  按自然法则的规则,投胎就是业力的感召。父母两个人,要么是跟母亲来的,要么是跟父亲来的,总而言之,要是顺其自然的话,都是善恶之业力所致。一般情况下孩子是来报恩的或是讨债的,其性格要么随父母,要么与父母截然相反。人,有一部分是父母的遗传基因,另一部分是自己。如果个人定力强的话,能显现自己的品行和性格,如果定力不强的话,显现的就不是自己了,而是随着环境的熏陶感染,再加上父母的遗传,主要是显现这两方面的。历代的这些伟人都是个人定性强,不被别人左右,显示的是个人,无论处于何种环境,无论怎么吃亏都是显示自己。
  人,本身心地比较好的,对佛法也比较容易接受。一般情况下,对好人,善良的人讲佛法,他都能听进去,但欲望强的人不容易听进去。实际上,真要做成事的人,必须是遵循一种规则,要么是世间的规则,要么是大道的规则。任何事物都有个规则,通常情况下都会遵循一种规则。
  精进
  人身难得,佛法难遇。这一辈子有幸遇到了佛法和善知识,如果不努力精进,修有所成,来世要再等到哪一世才能再遇到指导的善知识呢!碰到一起不容易,一定要珍惜时间,生命和智慧。即使从现在开始修,再怎么抓紧努力,又能修多少年?不也就是三十年吗?三十年很短暂,眨眼就过去了。这一世得遇正法,就是拼了性命也不能放弃啊。
  人活一世,得为自己的解脱着想,别的都是不实在的。临终之时,身外之物没有意义了,吃喝拉撒也全要靠别人,样样都不能自主,而且对死有极度的恐惧。我们此时不修,等到身体不舒服了,想修也来不及了,临终就是如此凄惨啊!到那时,后悔也晚了。这样想想,还能不精进吗?主动与被动,趁着身体好,能修的时候不修,等到身体不舒服了,想修也修不成了,力不从心啊。
  人的根基不同,这辈子能修到什么层次也不一样。但是,如果在山脚不往上爬,就永远只能在山脚下。佛法不是讲的,真正还是要实践,要努力去做。
  持戒/办道
  一切行持都是为了让人舍弃贪嗔痴慢疑,色声香味触法,都是为了促使开悟,见性。辟如出家人的化缘,在化缘行乞中,可以行六波萝蜜。只有在行持中,才能亲身体会主动与被迫,放弃我执。作为一个常人,行持是必须要经过的环节。没有这么一种环境和行持的方式,对一个常人来说,永远都不会有收获的。这就是外在的一切戒律行持的根本原因,是为换取本来面目。
  如果对一个真正觉悟的人来讲,外界似乎看不出什么行持来,因为他自性是戒,无戒而戒,随意洒脱。世人的表现都是发自内心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莫不是心态的表现。但对悟了的人,一切外在的行为都不伤其禀性,只是用,与常人是不同的。就如同面对婴儿,呵斥愤怒都不是内心的真正想法,只是一种外在的表象。彻悟者亦是如此,有时候看起来急躁,愤怒,其实都只是一种用。常人张牙舞爪时,你不怒他就会没完没了。道可悟不可说,十人看一人做事,会有十种感觉。
  一般的人修行, 到了庙宇里知道要磕头, 跪拜, 恭敬。 出了寺庙, 恭敬礼拜心即无, 佛已荡然无存了。 真悟了的人, 佛在心中,自身即是。 即使在庙宇中不磕头,不做仪式, 而随时随刻都与佛相应 。这样的人不烧香,不磕头, 一样可以修成。 心净则有净土, 心中有净土则可以往生净土。 心中没有净土, 就不能往生净土。 心中无佛,何来感应?
  出家并不难,放下很难,见性更难。嘴上放下与行动放下都不难,心里放下很难。战胜外界容易,战胜自己很难。若能爬过自己心中的沟沟坎坎,就会再生一个自我。故老子说:“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战胜别人,只是有力而已,真能战胜自己才是强者。
  在家修行更难。躲到庙里,往生到净土修行,都不是最终的方法。能在红尘里定住,才是真有本事。
  在家办道,都是与世俗人打交道。世间人学佛,多数是为了获得更多的现世利益,这与修证佛法的目的是背道而驰的。对世人来说,对佛法仅仅是感兴趣或是为了活得更好。他不懂得,这世间最大的利益就是修学佛法。所以,在家办道要想办法怎样让人更好,利己又利他。面对他们的欲望,要想尽一切办法调节他们的心态。实在说,在家办道百分之九十的事都不是自己愿干的,都是不得已而为之。因为世间人只允许你说他的长处,不允许说他的短处。他表面向你恭敬请教,你说出来他却未必能接受。弄不好他还觉得你当众不给他面子,他会怀恨在心,诽谤,造你的谣,猜忌,误会,辱骂都是常有的事。在家办道若要坚持正法,就会时时刻刻与周围环境发生矛盾,为了能真正让人受益,既要满足世人的愿望又要让其接受佛法。这需要有悲心和智慧。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