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佛学杂论>>正文内容

高僧释元贤

       

发布时间:2009年04月12日
来源:不详   作者:甘建华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高僧释元贤
  甘建华
  释元贤,福建建阳人,生于明万历六年(1578年)七月十九日巳时,俗姓蔡,原名懋清,字永觉,自号荷山野衲、石鼓老人,为宋代理学家蔡元定第十四世孙,明末清初闽中著名高僧。
  由于家学的渊源,蔡懋清为儒生时,即钻研“周、程、张、朱”的学说。少年时颇负大志,曾有诗曰:“道德师颜闵,文章宗游夏;其馀二三子,不愿在其下。”可见他在儒家方面的抱负。他十八岁时,偶读《六祖坛经》,对它很感兴趣,这是他接触宗门典籍的开始。二十五岁,听僧人诵念佛教经典《妙法莲华经》(简称《法华经》),感叹:“周孔之外,果别有一大事”。 明·万历三十一年(1603年),曹洞宗无明慧经禅师开法于江西董岩,门庭兴盛。蔡懋清于是以居士的身份前往参谒,自此留意教乘,博通经典。 万历四十五年(1617年),蔡懋清双亲去世后,离别妻儿,往江西寿昌寺,礼无明和尚,落发为僧,取法名元贤。第二年万历四十六年(1618),慧经禅师圆寂,元贤禅师前往信州(今上饶)博山受了具足戒,并在其师兄无异元来禅师座下相依了三年。熹宗天启二年(1622),元贤回到福建,住持沙县双髻峰。此后,元贤曾一度挂锡于瓯宁金仙庵。元贤回福建后,阅大藏经三年,博采群籍,奠定他的佛学基础。天启七年(1626),元贤复移住建安之荷。崇祯七年(1634年),因林之藩、曹雁泽及闻谷大师延请,主福州鼓山,为四从说戒。崇祯八年(1635年),居建州净慈庵。是年冬,泉州张瑞图、吕图南仰慕元贤道化,率众延请,元贤应邀住持泉州开元寺。崇祯九年(1636年),元贤在泉州开元寺作《大佛顶首楞严经略疏》12卷。同年秋,元贤回到鼓山。崇祯十年(1637年),元贤移锡杭州真寂寺。崇祯十四年(1641年),迁江西婺州普明寺,这年秋天,回到南剑州(今南平市)宝善寺。崇祯十五年(1642年),再度移锡泉州开元寺结制,纂修《温陵开元寺志》。不久,又归福州鼓山。至此,元贤除了几次短暂外出,一直住在福州鼓山。 清顺治丁酉年(1657)九月初一日生病。十月初七日子时说着佛经唱词告别众僧,危然坐化,享年八十。第二年正月初一日午时奉全身塔于涌泉寺西畲。
  从元贤生平事迹的考察,可以知道,他是个积极入世的禅僧。元贤对于当时佛门的弊病,并不只于乱象的揭露与批评,而是实际投入于佛教复兴的工作。他以鼓山为基地,展开佛教的复兴事业。有鉴于明末僧风的浊恶,元贤不以势力扩充为目的,而致力于僧团素质的提升,不仅提倡戒律,也重视僧众的教育与德行的启发。 元贤曾为座下弟子指出学道三要,三要是“第一要信得及,第二要放得下,第三要守得住”。信得及者,信我自己本来是佛。放得下者,放下许多虚名浮利,恩爱业缘,种种牵缠。守得坚者,坚守信心不失,坚守放得下,不担取,不执着。
  除了建寺安僧外,元贤亦深谋远虑于鼓山的永续经营。他改变传统寺院以寺田为主的经济型态,采多元化的方式经营鼓山。这不仅使鼓山在以小农为主的中国社会里,避免了与民争田的问题,同时也让鼓山更具开放性、更切合民众的宗教需求。鼓山呼应着人们对宗教的不同需求,成为一个综合型态的寺院。鼓山涌泉在明末以后,成为东南大道场,台湾的佛教源流亦多来自于鼓山。由鼓山之兴,可以证明元贤的方向是正确的,他为鼓山的永续经营定下了稳固的基础。
  元贤将世法与佛法视为一体思考。他认为法运的衰颓来自于世运的坎坷,于是积极于人心的转化、风俗的改变,希望透过人心整体的转变以改变世风、扭转世运,在世运隆盛之际,法运自然也就兴盛了。佛教在元贤处,不再是隐遯深山、离群索居的出世宗教,而成为与时并进、发挥教化功能的入世佛法。衲僧也不只是为个人求解脱的自私自利,而成为社会救济、移风易俗的推手。元贤随缘应世、低调沉稳,隐而不隐的弘法哲学,在明末混乱的时代里,为僧伽的应世,树立了良好的典范。而其恢弘古德典范的苦心,亦在其中。
  元贤是曹洞宗无明慧经的徒弟,元贤禅师将衣法和拂子传给道霈禅师。元贤禅师圆寂,道霈禅师继其法席,延续福建曹洞的法脉。由于鼓山系的大力宣传,使曹洞宗风在明末清初的福建呈现生机勃勃。
  元贤是明末清初我国佛教著述家。元贤在佛寺与僧史的编纂上,投入了相当多的心血。虽然相关的研究很少论及,但对于佛教史料的保存,无疑地具有相当的贡献。他圆寂后,其徒把他的《语录》及诗文、杂著等,编辑为《永觉元贤禅师广录》30卷。他的著作并语录“凡二十种,计一百余卷”。清·林之藩评论元贤的著作“其操觚染翰,珠玑滚滚,即片言只字,无不精绝”。主要著作有:《补灯录》4卷,《建州弘释录》2卷,《温陵开元寺志》,《鼓山志》,《寱言》1卷,《续寱言》1卷,《四分戒本约义》4卷,《律学发轫》,《洞上古辙》2卷;经论注疏有《法华私记》、《楞严翼解》、《大佛顶首楞严经略疏》、《般若心经指掌》、《金刚略疏》。此外还有《禅余内外集》、《蔡氏诸儒遗书》、《诸祖道影赞》、《诸祖道影传》等。值得一提的是《建州弘释录》,记载唐代以来出生或开法显化于建州(包括瓯宁、建安、建阳、崇安、松溪、政和六县)的缁素大德弘传释氏之道的事迹,其中记载包括朱熹在内的建阳能弘释氏之道者22位。
  元贤很有诗才,流传下来不少的诗。仅据《鼓山艺文志》和《闽僧诗钞》等收录的元贤诗统计,共有24首,有的是与士大夫唱和的诗,如《谢曹能始宪长来山见赠》等。元贤诗清淡空灵、富于禅思。最著名的莫过于《秋兴》:“悄然坐荒坞,风清况益清。茶烟迷竹色,梵韵杂蛩声。树古足蝉噪,帘空挂月明。更阑发深醒,孤鹤岭头鸣。”在士人的诗集里,也有许多给元贤的诗,如林之蕃《呈赠永公大师》,徐惟起《答永觉禅师次韵》等。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