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佛学杂论>>正文内容

观世音菩萨真相

       

发布时间:2009年04月12日
来源:不详   作者:不详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观世音菩萨真相

  自序

  约从公元第一、二世纪起,大乘佛教在印度兴起。凡信大乘的僧尼及信徒都被称为 Bodhisattva(Bodth 意为「道」、「觉」,音译「菩提」;Sattva 意为「众生」)。全句意为「修道人」或「求悟者」。这个梵文中译为「菩提萨埵」,简称「菩萨」。

  为了吸引多神崇拜者来信佛教,大乘以后也创造了许多空中楼阁的 Bodhisattva(菩萨)供人膜拜。较有名的有观世音菩萨、地藏菩萨……等,但所有的菩萨都没有「在世做过人」的历史根据。他(她)们都不过是由印度大乘教徒,或从佛教外的其它宗教所摄取,予以「整容」后(予以若干改变)收入于佛教,或凭个人的幻想构造而成罢了。在「佛经」中所载有关众多菩萨的「生平」,仅只是一些「无稽之谈」与「互相矛盾」的神话故事而已。在亚洲佛教国家中,只有中国佛教狂热于各种菩萨偶像的崇拜。

  本文拟对观音作一初步研究以明真相。对于基督教人士,也许能提供一些有关观音研究的参考资料,俾有助于带领观音信徒归主。在此需要作个声明,本人既未做过和尚,也没有在庙中住过,与佛教僧伽成员无任何个人恩怨。本人是站在信主耶稣、研究佛教,以及教授「宗教比较学」的立场而写成本书的。

  本文曾发表于景风第九期,并由香港基督教中国宗教文化研究社出版单行本,但早已绝版。现由本人改写书中若干部份予以再版,以应华人教会需要。

  本文重要参考书籍

  妙法莲华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悲华经、无量寿经、地藏菩萨本愿经,及其它相关大藏经多种,大唐西域记、补陀洛迦山传。

  观音信仰史(加藤咄堂)、蒙古的喇嘛教(桥本光宝)、南方佛教(龙山真章)、梵语学(木神亮三郎、佛户籍调查(醐醍惠瑞)、中国佛教发展史(中村元)。

  台湾宗教与迷信陋习(曾景来)、佛教美术(前田慧云)、佛教学研究(龚天民)、望月信亨佛教大辞典、中英佛学辞典。
  (一)观世音一名的梵文原义及其错译
  梵文 avalokite@vara一字,音译为阿缚卢枳多伊湿伐罗,阿婆芦吉低舍婆罗,意译为光世音、观世音、观自在、观世自在、观世音自在、观世自在者。原来,这个梵文在中国佛教史上曾起过争论,发生两个不同意义的译名。后秦弘始三年(四○一年),受姚兴迎接入长安的佛教大译经家,西域龟兹国人鸠摩罗什(Kumarajiva)把 avalokitesvara 译成观世音。在他所译有名的「观世音」经中(妙法莲华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说:「尔时,无尽意菩萨即从座起,偏袒右肩、合掌向佛、而作是言,世尊,观世音菩萨以何因缘名观世音。佛告无尽意菩萨,善男子,若有无量百千万亿众生,受诸苦恼,闻是观世音菩萨,一心称名,观世音菩萨实时观其音声,皆得解脱。」许多佛教徒根据这解释,误以为观世音便是「观看求告者声音」的意思。在「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简称心经)中,罗什亦是译的「观世音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用「观世音」三个字。

  但,avalokitesvara 原由两个梵文拼成,avalokita﹢isvara。avalokita 意即「观看」、「照见」。isvara 意即「自在」。全句梵文的含意是「在观看上的自在者」,但并无「观其音声」或「观看世界或求告者声音」的意义在内(根据日文梵文权威木神亮三郎博士解释,见氏着梵语学二四一页)。唐朝的三藏法师玄奘,从印度攻读佛学及梵文归来,在长安从事大规模的佛经重译工作。玄奘纠正了以往旧译的错译,而将观世音一律改译为「观自在」,意即「观看上的自在者」,适合原文含义。在他译的「心经」中用「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另沙门法月、法成以及般若等的「心经」译经中,也都用「观自在」(见「大正藏」般若部四,八四八--八四九页)玄奘另在他所着的「大唐西域记」卷第三中批评旧译的错谬,主张阿缚卢枳多 avalokite 应译成「观」,伊湿伐罗 isvara 应译成「自在」。经曰:「……即缚卢枳多译曰观,使湿伐罗译曰自在,旧译为光世音或云观世音或观世自在皆讹谬也」(大唐西域记)。

  所谓「观自在」,般若心经幽赞卷上解释,观者「照」之义,自在乃「纵任」之义。即早,寿自在,心自在,财自在,业自在,生自在,胜解自在,愿自在,神力自在,皆自在,法自在。台湾的南亭法师解释说:「观自在菩萨者,观谓观照与观察,能观为智,所观五蕴为境。观察结果是空,故能度一切苦厄而得其自在。自在者,主宰义,谓菩萨有大智故,于事于理无碍自在。有大悲故,寻声救苦,随类现身,亦无碍自在也」(见氏着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讲义)。用我的说法,avalokitesvara 意即「无所不见,无所不在。」

  因此,罗什的旧译「心称名,观世音菩萨实时观其音声,皆得解脱」,其中的「观其音声」一句,是一大错译,错得离谱,令人吃惊!因为「音声」这个东西决不可能用眼睛「观与看」而知道的,必须要用耳朵才能听得到声音。一个眼睛明亮的聋子,无论怎样观看注意也是听不到任何音声的。所以应译成「心称名,观自在菩萨即时间其音声,皆得解脱。」

  玄奘的新译「观自在」一名虽然不错,但旧译的「观世音」一名已在中国民间普遍使用,再加上「观自在」这三个字叫起来似不容易,几与国人最忌的「棺材」两字发音相近,所以直到今日,一般民间仍乐用观世音一名,殊不知已是错称了他们的「神」名了。本文本拟一律改称观自在,但惟恐大家不习惯,故仍沿用旧译名。目前,中国佛教界有时称观世音菩萨,有时称观自在菩萨,画成两种装饰不同的形状,成了两种不同菩萨似地(详见一九八九年台湾佛光山的月历)
  (二)从考古与佛经看,观世音原是男性
  在中国及日本等亚洲佛教国家,大都把观世音画成或塑成一位女性。大家迷信她是慈祥、美丽、端正,手持柳枝,不断地为信徒驱邪赐福,送子送女。因此,中国佛教徒妇女莫不都以观音为其崇信对象(见图片 1)。

  但叫人大吃一惊的是,根据观世音的梵文 avalokitesvara 一字,却系男性。古代印度梵文名词文法有男性、中性、女性三性。这个梵文的最后字母「a」字,是绝对被用作男性单数名词的。一切的梵文佛教字典也都注明这字是「男性」。甚至连在台湾佛教文化服务处出版的「中英佛学辞典」第四八九页「观世音」项中,也注明观音原来是男性。观世音:Regarder of the World's sounds, or cries, the socalled Goddess of Mercy. Orginally represented as a male, the images are now generally those of a female figure.

  我们还有以下的几个证据,能证明观世音原系男性:

  (一)在印度 Takutebahe 地方出土的一尊观世音像,是百分之百的男性(见照片 2)。观世音头戴冠冕,额有圆点(此系印度人所爱用者,今日尚在额上点上红色圆点),嘴上留有八字胡须,颈上好象挂着一串珠炼,整个身体显得结实非凡,十足表显了男性的雄伟。

  (二)在印度有名的佛教那烂陀寺址出土的一尊观音像,亦是一位十足的男性(见照片 3)。在他的背后有一屏风,上面刻有佛像;他的冠冕中刻有佛像,大概是阿弥陀佛或释迦,佛像的面孔是男性。观音像看似裸身,仅在下身围有纱龙一条(sarong 此亦系印度人喜用者),最令人注意的,即是在观音的下身有黑色突出之物,看似男性的阳物。我们可想象雕刻师故意把他的阳物雕出,以表显男性观世音之雄伟之处。在希腊、罗马的雕刻中,常故意把男像的下身阳物雕出,以示其男性之美及强壮之处。(以上二照摄自日本望月佛教大辞典第一卷,编号为 312,313)。

  (三)根据「人民日报」(海外版,一九八八、十二、七)邹德隆氏所写的「男性观音何处寻」的文章,在中国大陆有三处男性观音像。第一处是在甘肃敦煌莫高窟。「窟内壁画上的观音,是生有两撇小胡子的青年男性形象……」。第二处「是在湖北当阳玉泉寺。寺内殿侧有石刻观音像一座……。令人注目的观音面有胡须数缕,长及胸囗;体魄雄伟,确系男人无疑。相传此像出自唐代书圣吴道子手笔。……」第三处「是在四川广汉龙居寺。……画中菩萨生着络腮胡子,是彪形大汉的形象。该寺建于明代成化二年(一四六六年),是巴蜀名剎之一。这证明,那时仍有奉观音为男士者」。

  原来,男性观音像是早期印度佛教干陀罗(Gandhara)美术造型。由此也能证明,印度早期的观音是男性而不是女性。如果是女性,绝对不会把它塑成男性的。莫高窟中的不少佛菩萨像,是受了干陀罗佛教艺术手法而成的,因此会出现男性观音画像。四川及湖北一带的佛菩萨像,又是受了敦煌莫高窟的影响,因此也有了男性观音像。详情在此无法讨论。

  (四)在佛教的「悲华经」卷第二、第三中有一有趣的故事。佛教说,在往昔时,有一位名叫无诤念 aranemi 的转轮圣王,他有一千个儿子,长子名不眴,次子名尼摩,三子名王众,四子名能加罗,五子名无所畏。无诤念王后与众子共赴宝藏如来处,发心求道修炼。那时的无诤念王便是后来的阿弥陀佛,长子不眴成了观世音菩萨,次子尼摩成了大势至菩萨……。经曰:「……时有佛出世号曰宝藏,有转轮圣王名无量净,士四天下,其王太子名观世音……」(悲华经诸菩萨本授记品第四之一)。「欲令众生住安乐故,善男子,今当字汝为观世音……」(同上)。如根据此经,在西方三圣像图中(见照片 4),把阿弥陀佛放在中间,长子观音放在右边,次子势至放在左边,表明他们原是父子关系,亦系极合理之事,(但净土教义并不如此解释)观音既是无诤念王的长子,当然应是男性无疑了。

  (五根据阿弥陀净土经典思想,在西方净土中是没有女人的。阿弥陀佛(无量寿佛)曾发过愿,凡是女人都能往生,往生西方后,便不再成为女人,不然,他便不成佛了。「设我得佛,十方无量不可思议诸佛世界,其有女人闻我名字,欢喜信乐发菩提心,厌恶女身,寿终之后,复为女像者,不取正觉」(无量寿经第三十五愿),既然女人往生后不复为女像,当然都变成男人了。另在吴支谦的大阿弥陀经(即无量寿经)所说的二十四愿的第二愿,也是西方「无有女人」。再如「悲华经」及「大乘悲分陀利经」中第十二愿中,也主张西方「无有女人」。转轮圣王发愿说:「有诸女人闻我名者即得第一信心欢喜,让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乃至成佛终不复受女人之身……」(悲华经诸菩萨本授记品第四之一)。

  原来,印度自古起便重男轻女,佛教尤甚,女人被看成是行者修道的最大障碍。因此,在净土中也只都是清一色的男人,决不允许有女性存在。许多印度女性厌恶己身,渴望来世转成男身,所以佛教也顺水推舟,迎合她们的心理,主张只要她们一到净土便都变成男子了。既然在西方净土中没有女人存在,那么怎能允许女性的观音存在呢?现在我们能产生以下两个结论。第一,从观音的梵文是男性,以及考古照片、经典教义等等看来,在西方的观音应是一位男性纔对,绝对不是一位女性,不然,在净土中有了女性,便不合乎净土教义了。第二,如果有人定要主张观音是女性。她住在西方净土,那么,我们不得不另外来个大胆的解释了。原来,印度的许多伟大男神都有妻子,此即女神。印度教最有名约三大神都有妻子:(1)梵天神 Brahma 的妻子名叫 Sarasvati,是海之女神。(2)毘纽笯神 Vishnu 的妻子名叫 Lakshmi,是幸福之女神。(3)湿婆神 Siva 的妻子名叫 Devi,她是喜马拉雅山的女儿,被称为大女神,雪山之王 HimaVat。

  佛教在各方面受了印度教的极大影响。如观音真是女性,那么,在印度最早时,她或已被信是阿弥陀的妻子或其女性婢女亦未一定。尤其是后者,因净土宗人相信观音与势至为阿弥陀的左右侍者,因为当初将一位女神放进无有女人的净土中去,绝非一件易事。在最初时,如不是佛教徒模仿印度教把观音配为阿弥陀之妃或婢女,予以信奉(虽非明说,但有这种暗示在内),除此之外,请问该如何解释「净土无有女人」呢?总言之,如观音不是男性,便是女性,不是女性,便是男性。如是男性(应该是),那么现在在中国的女性观音信仰便是荒唐无稽之举了。如是女性,阿弥陀佛所发的西方「无有女人」的大愿,便证明都是靠不住的了。因为佛教讲「平等」,绝不能允许观音一人有特权阶级似地,仍保持她的女性,在不允许有「女人」的净土中生活着的。

  很有趣的是,在中国印行的西方三圣图中的观音(见照片 4),看是女人,又像男人,看是男人,又像女人。这是中国佛教徒故意如此描绘(或许从唐代起便如此),含糊地画成不男不女,似男似女。因为如极清楚地把他画成女性,站在男性的阿弥陀佛右边,到底在教义上也是说不过去。但如极清楚地把他画成男性,那么在中国的观音信仰便会立刻垮台,并将失去大群崇奉白衣大士的信徒了。也许有佛教徒会强辩说,一切佛与菩萨随机应化,或男或女,本无一定形象,且超出形象,但这不过是一种借口。例如,直到今日,中国佛教徒由于自己实在也无法确认观世音到底是男?是女?所以只能推诿说:「随顺因缘的对机关系,那就不能肯定地说他是男还是女……」(观音大士白衣神咒,印送人,丁莹莹.无出版者名)说也可笑,既然大家连自己所信的神的性别都不知道,一片模糊,观世音菩萨还值得人相信吗?在原则上,佛教的许多佛与菩萨的性别都已规定好了的。如果我们说阿弥陀佛、释迦牟尼佛都是女人,或说他们能随机缘而变成女人来救人,相信佛教徒一定不会同意的。
  (三)查看观世音的原籍印度补陀洛迦山
  如要讲观音,则必须要论印度的补陀洛迦山不可,因为此山被信是观世音的原籍本家住处。

  补陀洛迦的梵名是 PotaIoka 或 potala,也有译成白华、小花树下光明、海岛。补陀洛迦山实是位于印度南海岸的一个海岛,四周受海包围,岛上有山有水,山中开放白色小花。据「华严经」记载,善财童子曾游玩到了此山,见了观音菩萨,同他请问道理。

  「大唐西域记」卷第十秣罗矩咤国条中说:「秣刺耶山东有布怛洛迦山,山径危险,岩谷欹倾,山顶有池……池侧有石天宫,观自在菩萨往来游舍」云云。

  R. F. Johnston 氏根据「西域记」,以为在南印度 Comorin 岬附近,秣刺耶山东的一岩谷之岛,便是补陀洛迦山;日本高桑驹吉氏主张此岛位于从秣刺耶山南的 Papanasam 到 Agasty amalai 地点之间。

  S. Beal 氏以为 Pota 是「船」的意思,la 或 laka 是「保持」的意思,因此,Potalaka--补陀洛迦乃是「港口」的意思。他把这港口看成是锡兰国 Puttalam 港囗。「华严经探玄记」第十九,「慧苑音义」卷下,「陀罗尼集经」第二之夹注等处,都提到补怛洛迦,尤其后者更说补陀洛迦是一海岛。据 Talanata 氏的印度佛教史中说,当第七世纪戒日王时,有名叫 Candragor 了者曾登此岛,建立了救度佛母祠堂百个,观音堂百个,后在山中入灭。可见此岛面积不小,上面且有寺院香火。

  古代印度人与锡兰及南海诸国贸易时,常利用印度南部港口及海岛,补陀洛迦大概是靠近南印度东海岸的一个海岛,航海者与渔民经常利用此岛亦未一定,也有人以为航船系由此岛为港口而出发。关于海上贸易一事,「观音经」说:「若有百千万亿众生,为求金银琉璃砗磲玛瑙珊瑚琥珀真珠等宝,人于大海。假使黑风吹其船舫,飘堕罗剎鬼国,其中若有乃至一人称观世音菩萨名者,是诸人等皆得解脱罗剎之难,以是因缘名观世音。」此处所称入大海求宝,是指印度人与南海诸国海上贸易而言,飘堕至罗剎国是指印度人相信在锡兰及南海诸岛住有恶鬼罗剎而言。
  (四)印度民间海神变成了佛教的观世音
  大概从纪元一世纪开始,观世音信仰或在印度某地,或靠近南印补陀洛迦山一带民间盛行,这还是在大乘佛教兴盛以前。亦就是说,在「普门品」(即观音经)未写出前,在印度早已便有观世音的信仰了。那时,是把观音当作保护航海平安的「海神」来相信的。就是现在,观音仍不失为普渡慈航的「海神」,尤其是江浙沿海居民尤为信奉。

  Joseph Edkins 博士也以为「观音信仰被印度佛教吸收,大概不曾早于公历纪元以前时代」(Chinese Buddhism)。当第二世纪,在印度极为活跃的大乘佛教之祖,龙树的「大智度论」中,已经提到有关观世音信仰。由此方可旁证在龙树以前,观音信仰已早在印度某地(或全地)流行了。

  大乘佛教兴起后,曾吸取了印度教的许多鬼神萛作佛教护法,大乘教徒也立刻乘机把原属印度民间的海神观音收于佛教之中,算作佛教的菩萨了。但由于撰写大乘佛经的许多无名作者,他们的出生年代与思想背景各有不同之故,所以对观音的撰写亦各有异。「法华经普门品」的作者,把观音描写成一位有求必应的「全能之神」一般。但写净土系经典、密教经典以及其它经典的作者,有的却把观音写成是阿弥陀的儿子,有的更把观音配给阿弥陀或释迦佛去当侍者(详情请阅上文)。因此,观音一被佛教摄取后,在印度便已变了样子,这可从现有讲到观音的各种经典中,清楚地看出来。

  东晋的法显三藏在公元后四百年代曾周游印度,在他的「历游天竺纪传」中记载在印度有观世音信仰:「诸比丘尼多供养阿难塔,以阿难请世尊听女人出家故,诸州弥多供养罗云。阿昆昙师者,供养阿昆昙,律师者供养律,年年一供养,各自有日。摩诃衍人则供养般若波罗蜜,文殊师利,观世音等。」摩诃衍人即大乘佛教徒,由此方可看出观音系受大乘教徒供养,在当时早已有观音的雕像,供人礼拜之用了。
  (五)观世音在中国大陆、台湾及西藏的发展
  中国大陆

  观世音的信仰究在何时传到中国呢?这个最好先查译经。纪元一七二年(后汉灵帝熹平元年)竺佛朔译出了「道行经」一卷,光和二年(一七九年),支娄迦忏译出了「道行般若经」十卷。纪元一八五年(中平二年),文氏又译出「首楞严经」二卷。纪元二二八年(吴黄七年),支谦译出了「方等首楞严经」二卷,纪元二五二年(魏废帝嘉平四年),唐僧铠译出了「无量寿经」二卷。以上这些经典以及在公历二三世纪间在中国译出的许多大乘经典中,或多或少地已论到观世音的信仰在内。

  但我们断不能说,观音信仰从该时起便已在民间流行。原来,佛教初来中国,汉人信徒几无,仅由外国僧侣从事译经工作。慢慢地,到了第四世纪时,东晋与后赵的政府在南北两地公认许可中国人出家后,中国纔有由国人组织起来的佛教教团(僧伽)。

  后秦时,西域龟兹国人鸠摩罗什于四○一年到了长安,译出了专讲观世音的法华经「普门品」后,观音信仰便更得到进展了。在东晋时,弥陀信仰、弥勒信仰、观音信仰已先开始在僧尼中流行。法纯曾祈求观音保护航海安稳;法音曾诵念观音名号而得妙音云云。

  到了南北朝时,观音信仰已似进入民间。据说,宋之王玄谟因为诵读「观音经」,念了观音的名号而得免刑难;齐之刘霁由于诵念观音竟医好了疾病。他如某人因念观音名号或避去了大灾,或逃过了水灾,或从匪贼的危险中得到了平安……,这样的观音「灵验」迷信故事,已开始在民间逐渐传说了。

  据说,南朝梁武帝的皇后死去后,变了一条大蛇,天天绕着武帝不去,武帝遂请了高僧虔修观音大士圆通忏法,祈求观音怜悯保护,并同时吊祭皇后,武帝纔免去了蛇害云云。这个故事如果属实,那么中国在第六世纪梁武帝时起,便已有专以观音为主的观音忏法了。但一般以为观音忏法是由隋代的天台宗开祖智者大师所创,或说观音忏法是在宋朝真宗咸平四年(一○○一年)由天台宗慈云大师从「请观音经」编纂而成的。

  到了唐朝,佛教进入黄金时代,观音信仰亦随着大有进展。所谓普渡慈航,南无大慈大悲救苦救难的观音大士,成了人民求子求女、求名求利,追求现世利益好处的最佳「神祇」了。观音不单有三十三化身,更发展到十一面观音、千手观音、马头观音、如意轮观音等信仰(见照片 5)。这些有的或是受了印度教影响,有的或是为了表显观音的「伟大能力」。例如马头观音,说是保护牛马等动物的观音,在这个观音头上立有一个马头。密教系经典在唐朝译出后,观音信仰更加得到力量,遂普遍中国各地民间了。但笔者以为观音信仰能在南北各处流行,尤其是江浙一带,应该归功于浙江普陀山观音灵场的建立。外国观音在中国有了灵场,变成了中国籍的观音后,他的根基纔变得牢不可拔了。

  在中国有所谓佛教四大名山;文殊的净土在五台山,地藏的净土在九华山,普贤的净土在峨眉山,观音的净土在普陀山。普陀山是在浙江宁波东北五十五浬处的一个海岛,又称为梅岑山、小白花山。补陀山,是观音菩萨的住处;岛中多山,有锦屏山、光避峰、茶山、伏龙山、雪浪山、青鼓山等诸峰,最高者为白华顶。全岛约有大小寺院百余座,较大者有普济寺、法雨寺、莲花禅院、长生禅院、盘陀庵、灵石庵。(见照片 6)。岛上名胜「观音跳」岩石上,据说还留有观音显灵后的脚印。如真有甚么「脚印」,那一定是有人把岩石表面挖成了「脚印」的模样来骗人。「舍身岩」,相传有妇女追逐显灵的观音,到了这个两重峭壁之间,遂舍身跳海死去。也许曾有人在此地因失足坠海而死,而在以后由佛教徒编出这个「动人」的故事来骗愚夫愚妇。也许所谓「舍身岩」的故事,根本是佛教徒捏造的谎言,藉以吸引人来普陀山以增庙内香火。

  普陀山上到底从那时起纔有观音信仰呢?据「佛祖统记」以及日本佛教资料,唐宣宗大中十二年(八五八年。另说在五代梁贞明二年,九一六年)日本和尚慧锷二度来华,在五台山上求法,在山上岭颤得了一座观音像,同年,日僧带了观音从四明乘船回日本去,但船过普陀山时,受猛烈海浪打击,不得前进,慧锷遂迷信以为所带的观音不愿随他去日本,于是祈祷道:「菩萨如果与我国无缘,当为你安置你所欢喜之地。」浪平后,船遂得以前进,停在普陀山的潮音洞下。日僧下船后,便把观音放在张某家中,后来便成了「不肯去观音寺」(又名五台寺或普陀寺),此即普济寺的起源。后世遂奉外国和尚日僧慧锷,为普陀山开山祖师。经曰:「日本僧慧锷从五台山得菩萨像,将还国,抵焦石,舟不能动……今所奉菩萨像即此也。」(补陀洛迦山传,应感祥瑞品第三。「大正藏」史传部三)观音从印度传来,再由日本和尚带到普陀,并由中国人来相信。外国观音走了国际路线,居然在中国扎了根,说来也是有趣!

  观音以后在中国也变成了道教的女神,深入一般民间,这就是观音的娘娘化。这位道教的娘娘神原是太山玉女,即是泰山神东岳大帝之女碧霞元君,亦称作泰山娘娘,她也专门令人生男生女,保育儿童,医治百病,赐人各种福气。在道教中,这位娘娘被信成便是观音菩萨的化身,所以也可称她为观音娘娘,这便是佛道两教思想混合的结果。

  台湾

  观音信仰到了台湾后,也走了样子,竟产生了一种「观音佛祖」的信仰。观音佛祖也称作「观音妈」,是一位女性,台北万华的佛教龙山寺,便是以观音妈为「主神」而创立的。通常,一般人向观音供奉食物时,只限素菜及水果之类,但对观音妈却可供奉大鱼大肉及五辛之类,这也许是受了日本和尚自己便是吃荤的影响,以及本省人民为着自己可以吃那供下来的荤食之故。大概有六成以上的台湾省人民信奉观音妈,在全岛有不少观音妈的庙宇。

  几与观音菩萨的工作一样,观音佛祖的主要职务也是令人病痛痊愈,生意繁昌,运势兴盛。兹将这位观音妈的来历略述如下:据说,昔有慈航尊者(观音),住在天上大罗天宫,看见世间众生贪图酒色财利,男人尚能多少明白儒释道三教道理,但女人却都不知天理,过着堕落困苦的生活(这是在污蔑女人。龚)因此,慈航尊者决定自己从天下凡,变成女人,以救一切众生。他在瑶池金母与无极天尊处得了降世的许可,金母并请燃灯佛予以沿道光照,东岳、城隍、土地公等诸神都出来迎接。

  观音生在兴林国国王妙庄王的皇宫,成了王的第三公主,取名妙善(长女妙音,次女妙元)。妙善公主自幼宿有佛性,及长后亦不嫁,去到白雀寺出了家,但即触怒了父王,父王竟把她斩了头,妙善的灵魂遂去了阴间。还阳后,便在香山修练,结果得到佛果成了观音佛祖云云。但正统佛教徒绝对不信这个,斥为无稽之谈。这个故事说来也是可笑,实也渗合了儒、释、道三教同源的思想在内;从它充满了道教气味看来,也许是道教徒编造的亦未一定。道教为要获得人心,不惜费力编出许多与佛教有关的故事,以证明道教与佛教关系极深,例如由西晋道教祭酒王浮所着的「老子化胡经」,便主张老子丢到印度,或成了释迦牟尼佛,或成了他的老师。

  观音在中国另有别的名称,如观音大士、慈航大士、南海大士、南海古佛、观音老母……等,或简称大士。由于观音的最大道场在南海舟山群岛的普陀山,所以称作「南海」。

  在此顺便一提,最近(一九八九年、三月)台湾高雄某佛寺,同苗栗县通宵镇订做了一座木雕的观音像;高六台尺、宽四台尺,用台湾最贵的红豆杉木雕成,价格是台币六百万元,约合美金二十二万元。近年来,台湾经济起飞,带动佛教也变得很富裕了。

  西藏

  观音到了西藏后,也相当变了质。喇嘛教最信奉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关于他的来源,兹将藏文「嘛呢经」中所说略述如下:在印度南方南海普陀落山的观音,在他修道之初,曾发誓愿说:「我的成佛应在济渡一切众生之后,但如不能救渡一切众生,我愿将自己的头颅砍切千块。」,但观音无论怎样想救渡所有众生,但到底没法救完一切众生。为了履行他的誓愿,正拟砍碎自己的头颅时,阿弥陀佛忽然显现,对观音说道:「佛子!不必徙自吃苦,众生决难一时全都救毕,但你既已立下宏愿,现在给你十一个头,你可以随机随时化身,永久广渡众生」云云。喇嘛教的十一面观音像,并非是在一个头上有十一个面扎,而是先在观音的正面有左右二面,在其上再有同样的三面,再在上面再有三面,再在这三面上各有一面,共计十一面,重重相叠,好象一座多面宝塔。日本那智出土的十一面观音像,是从后面照的,在头颈上加上了三层楼式的十个面孔(见照片 7)。兹再请看照片 8,这是山西天龙山第九窟的中国十一面观音,有正面孔一个,头上只有三面,似还不够十一面。

  在西藏蒙古一带,另又有十面八臂观音、四臂观音(见照片 9)、正观音等。每年七月十二日至二十八日止,有专以观音为主体的嘛呢法会,在会中喇嘛僧将以二十五种圣物炼成的药丸放入净瓶中,祈求观音赐福,并同时诵念「十一面观世音经」、「嘛昵经」、「大悲心陀罗尼」等。主要的是念六字真言,「唵嘛呢叭弥吘」(Om Mani Padme Ham)。

  为了某种目的,西藏被喇嘛教说成是观音菩萨开国之处,所以曾经君临西藏的君主兼教主达赖喇嘛,被信是观世音的化身,(西藏初代建国君王松赞冈布(约在公元**九年去世)被后来的喇嘛教尊为观世音菩萨的化身),他曾住过的拉萨北方的宫殿,便叫做布达拉山,即普陀洛山,观音的净土。有一幅达赖喇嘛十四世的照片,附在本文(见照片 10,一九八四年摄于美国),目前他避难在印度,是西藏流亡政府的首领。

  中国的观音信仰,有三个诞辰,二月十九日是正诞,六月十九和九月十九是副诞,一般仍以正诞日为最隆重之日。据说,在唐朝前,民间都称「观世音」,到了唐太宗时,为了避讳世民的「世」字,纔改称为观音的。

  (六)观世音从男变女的原因
  最后,我们要问,观音到底从何时起由男的变成女的呢?因为缺少直接证据,我们很难断定说在某朝某代观音成了女人。也许他在大乘佛教初期已被变成了女性,把他配作阿弥陀佛之妃或婢女;也许从隋唐时代起,慢慢的变成了女性的。笔者以为在中国本土变成了女性的可能性最大,且是中国佛教徒经过长时期的思想变迁后,纔逐渐由男变女的。原来,在隋朝时,佛教菩萨像已逐渐变成了中国的样式,换言之,从印度干陀罗佛教美术变成了中国化的佛教美术。到了唐代,佛教美术界更把唐代妇女美的形象,都集中到菩萨身上来了(见照片 11)。这张唐女菩萨像的装束几与本文照片 1 所示观音装束相同。大概从唐代起,观音便已变成女相了。

  至于促使观音变成女的思想背景,大概可推测如下:(一)「观音经」中清楚说明,观音为了拯救妇女或童女,即能变成妇女身或童女身为之说法,并予救援。这可能是观音变成女相的最大思想支柱。(二)同经中又主张女人如欲求男求女,观音即能赐男赐女。这时的观音已成了生男育女的「母性」的象征。把象征母性的观音画成或塑成女相,亦系极为自然之事。已婚女子向女相的观音求男求女,赐予生育之能,极为自然;但如向男相观音如此祈求,恐怕中国妇女都会羞得面红耳赤,里足不前呢!(三)人们大都相信女性的神明较男性的神明来得慈悲、温柔、怜悯,人们向女神祈求时容易获得垂听。因此,在许多宗教中都有女神。例如在天主教中有圣母玛利亚崇拜,在中国有天后、妈祖崇拜;道教中有娘娘以及甚么金母,玄女崇拜。观音既然如此「慈悲」,那么故意或无意地把他变成了女性亦是不足为怪之事。笔者在此非说中国观音系受了上述那些女神崇拜影响纔变成女的。因为在思想上还接不上来。但我要注重在许多宗教中都有女神崇拜信仰(Goddess Worship),所以在佛教中也出现了观音女性神崇拜,从宗教徒思想上看来并不希奇。(四)密教经典中有准提观音像(Cunti),又称作准提佛母、尊那佛母,这个观音全是女性,在锡兰所传的准提观音铜像有四臂,胸前露出极丰满约两只乳房,表示佛母之相。在唐朝时,密教经典大量在华译出,对观音的女性化,无疑的曾给了更多的支柱。

  印度的观音在中国变成了中国人的女性,以及普陀山的观音灵摥建立以后,观音信仰遂在中国立稳了根基,迄今不衰,甚至还赶上释迦牟尼佛与阿弥陀佛在信徒中的声望呢!
  (七)观世音在佛教中的地位高低不定
  在大乘佛教中有数以千万计的佛与菩萨以及鬼神(例如有三千佛名经),有的被规定专在某地专做某事,有的则地位不明。例如释迦牟尼佛受全佛教各宗派崇敬,当无问题。阿弥陀佛坐镇西方,在那里做「王」,亦是名正言顺,再如阎罗王在地狱中做大法官,也是佛教公认之事。但观音在佛教中的地位究竟如何呢?

  (一)在「观音经」中,观音被描写成是全能者的「神」。观音能在中国高傲阔步,可说完全托福于罗什所译的「普门品」。当普门品(即观音经)从法华经中出来单独成立一经以后,观音信仰纔成为「祇此一家」的地步。在「观音经」中举有七难、三毒、二求、两愿,人们若能诵念观音名号,这一切的灾难,都能化险为夷。真是有求必应,天下似乎再也没有比这位观音更伟大更灵验更有效的「神明」了。

  (二)在净土经典中,观音却降成为侍者,虽然「法华经普门品」把观音说得全权全能,但在净土系的经典思想中,却把观音与势至二人配寪阿弥陀佛的左右侍者,佛教称作「月劦侍」。「观无量寿经」说:「无量寿佛住立空中,观世音,大势至,是三大士,侍立左右,……观世音菩萨,及大势至,于一切处,身同众生,但观首相,如是观世音,如是大势至。此二菩萨,助阿弥陀佛普化一切,……。观世音菩萨、执金刚台,与大势至菩萨,至行者前……」。

  所谓侍者,或作月劦土、挟持,是指站在主神(中尊)左右助理主神的侍者,换言之,就是「侍从者」的意思。佛教也受了印度四姓封建思想的影响,尊贵的活人既有侍者,显出了主人的尊贵处,那么,那些「名佛」与「名菩萨」当然也应有侍者衬托,方能显出「主神」的尊贵与庄严。所以,这些侍者都属次神或下级神的地位,当然不能与主神相比。在佛教中,通常侍者分配如下:阿弥陀佛的侍者是观音与势至二菩萨。药师如来的侍者是日光、月光二菩萨,或是药王、药上二菩萨。释迦佛的侍者是迦叶、阿难二大弟子,或是普贤、文殊二菩萨。般若菩萨的侍者是梵天、帝释二天。不动明王的侍者是制口它迦、羚羯罗二童子。其它还有许多,在此不多提了。

  (三)在密宗系的思想中,也将观音当作阿弥陀佛的侍者,他们把阿弥陀佛放在中间,把观音放在右边,左边则是大势至菩萨,(见「金刚恐怖集会广轨仪观自在菩萨三世最胜心明王经」,「阿唎多罗陀罗尼阿噜力品」,「陀罗尼集经品」第二……等)。观音不单是阿弥陀佛的侍者,他也是释迦牟尼佛的侍者,在「一切功德庄严王经」中把观音作为释迦的月劦侍,在「清净观世音普贤陀罗尼经」中,将普贤、观音作为释迦的左右侍者。

  佛教学者至少都能承认「法华经」与「净土三经」都系在印度写成,但为何「普门品」中高举观音而「无量寿经」中却低看观音,两者竟有如此天地之差的区别呢?为何佛经会自相矛盾呢?这个道理,佛教徒也许没有想过,也许根本没法予人答复。但根据我的解释是:在前面已经提及,观音原非佛教之神,后来大乘佛教徒把他搬到佛教中,但由于写大乘经典的那些无名作者,出生年代与宗教思想背景全然不同,写「普门品」的作者也许对观音特有兴趣与信仰,所以把他捧得至高至上。但写「无量寿经」的作者,也许对观音的信仰并不热诚,他一心想要表显阿弥陀佛的崇高地位,所以把观音与势至二菩萨配作阿弥陀佛的侍者了。把观音配作释迦佛的侍者,也是出于这种宗教心理,他们这样做,实在也是对的,因为在佛教中的诸佛与诸菩萨,其中较重要的已都被规定了身份与地盘,如今原为印度民间的观音进了佛教,那能让他与释迦及阿弥陀佛相争地位、相提并论呢?所以一律给他一个「侍者」的地位,一下子不单解决了观音在佛教中的身份,同时也乘机可高抬阿弥陀佛与释迦佛的崇高地位。我的这种看法,不会离谱太远。但在中国,由于佛教为了想多获信徒,迎合人民追求现世利益起见,大都不提观音为阿弥陀佛侍者的思想,而却专门鼓吹「普门品」中所讲的观音,所以直到今日,大多数的观音信徒还都在梦里呢!由于佛经作者所想的不同,所以观音的地位也起了极大的变化,我的这个结论,也可以从下面一经中更获证明。

  (四)在「地藏菩萨本愿经」中,观音也变得地位低微,仅成了宣扬地藏菩萨的传教士了。在该经「地神护法品第十」中记载,有一位坚牢地神向释迦牟尼竭力赞美地藏菩萨,竟批评观音的大愿尚有毕竟,惟地藏的愿都是永久无量。「尔时坚牢地神白佛言……是地藏菩萨摩诃萨,于诸菩萨誓愿深重。世尊,是地藏菩萨于阎浮提有大因缘,如文殊、普贤、观音、弥勒,亦化百千身形,渡于六道,其愿尚有毕竟。是地藏菩萨教化六道一切众生,所发誓愿?数,如千百亿恒河沙……」。在同经「见闻利益品第十二」中,观音居然凄惨得跪倒释迦面前,满口歌颂地藏菩萨,「有一菩萨摩诃萨名观世音,从座而起,胡跪合掌,白佛言,世尊,是地藏菩萨摩诃萨,具大慈悲,怜愍罪苦众生,于千万世界,化千万亿身,所有功德及不思议威神之力。我闻世尊与十方无量诸佛,异口同音赞叹地藏菩萨云……。」以后在经文中不断地接着有「佛告观世音菩萨」,地藏菩萨神力如何伟大等等赞美地藏的话语。最后释迦吩咐观音说:「是故观世音,汝以神力流布是经,令娑婆世界众生,百千万?永受安乐。……观音至心听吾言,地藏无量不思议,百千万?说不周,广宣大士如是力……是故观音汝当知,普告恒沙诸国土」。这好象耶稣吩咐门徒往普天下去传福音一般。地藏神力超过观音,观音奉佛命令应去向万千众生宣扬地藏的大能大力,所以成了宣扬地藏信仰的传教士了。

  在「地藏经」中主张凡信奉地藏者,人可以获得「二十八」种属世名利、益处,如女转男身,为王臣女,或成为帝王,离水火灾……最后可以「毕竟成佛」。不单对活人,对一切鬼神也有七种利益,如速超圣地,恶业消除,最后亦是「毕竟成佛」。在「观音经」中仅有七灾,三毒,二求,两愿获得观音救助,但如今「地藏经」中却增多到活人二十八种利益,鬼神七种利益,共计「三十五」种利益可得,岂非地藏大大超过观音?

  观音为何在「地藏经」中变成如此低微无用呢?我的答复极为简单,也与以上所讲一样,原来,「地藏经」的作者又是另一个人,他眼看观音得势,心中甚不舒服,所以极力鼓吹地藏菩萨信仰,把观音写成祇配跪在佛前受命传扬地藏的一个小菩萨罢了。这是作者故意要压低观音,假借「佛说」而已。如果这些自相矛盾、攻击冲突的经典确都系「佛说」,那么,释迦牟尼的思想与神经便大有问题了。(关于佛教中伪经及大乘经典产生经过,最好请参阅拙著「佛教学研究」第六十八--八十五页,「基督教与佛教的比较」……等书。)

  据日本学者研究所得,「地藏菩萨本愿经」根本原是一部在中国,由中国和尚伪造的伪经,大概造在唐朝以后,因为此经虽说是唐朝于阗国三藏沙门实叉难陀所译,但在最有权威的「开元释教录」、「贞元新定释教目录」中都无记载(仅存于明藏中),且在唐代的文献中,对本经竟毫无记述。如此一部大经,竟何未在唐代文献中被提及呢?如果「地藏经」是国人伪造之说属实,那么,我们更能想象,伪造此经作者定是一位反对观音信仰者,他也许由于嫉女石在唐代盛行的观音信仰,所以一气之下,把地藏菩萨抬了出来,想藉此打击观音声望。那知观音信仰在那时已经流行民间,「地藏经」已起不了甚么大作用,人人仍信观音,所以作者没有达到他的目的。总言之,观音的地位在佛教中忽高忽低、忽尊忽卑,这不是释迦牟尼对观音的看法朝夕之间有了改变(因大乘佛经根本不是佛说),而实在是写这些不同经典的作者,各人对观音的评价与看法不同罢了。
  (八)观世音的化身与名称,是模仿印度教而来
  据「普门品」中释迦佛告无尽意菩萨,观音为了拯救众生,能现各种变体「若有国土众生,应以佛身得渡者,观世音菩萨即现佛身……」,照此类推,观音是「以种种形,游诸国土,渡脱众生」。因此,在「普门品」中,共举有观音化身(变化)的三十三身。三十三身是象征变的意思,并非单指三十三身。兹将三十三身分类如下:三圣身:佛身,辟支佛身,声闻身。六天身:梵王身,帝释身,自在天身,大自在天身,大将军身,毘沙门身。五人身:小王身,长者身,居士身,宰官身,婆罗门身,四象身:比丘身,比丘尼身,优婆塞身,优婆夷身。四女身:长者妇女身,居士妇女身,宰官妇女身,婆罗门妇女身。二童身:童男身,童女身。八部身:天身,龙身,夜叉身,干闼婆身,阿修罗身,迦楼罗身,紧那罗身,摩目侯罗伽身等共三十三身。

  根据「大佛顶首楞严经」第六,「一切佛摄相应大教王经圣观自在菩萨念诵仪规」等处记载,观音菩萨有许多「妙相」(异相),如下:一首(一个头),三首,五首,七首,九首,十一首,乃至一百八首,千首,万首,八万四千烁迦啰首。二臂,四臂,六臂,八臂,十臂,十二臂,十四、十六、十八、从二十到二十四,乃至一百八臂,千臂,万臂,八万四千母陀罗臂。二目(两眼),三目,四目,九目,如是乃至一百八目,千目,万目,八万四千清净宝目。在晚唐的壁画中已有了不少四臂,六臂,八臂等观音。

  观世音的其它种类名称计有:千手千眼,十一面,准胝,如意轮,不空罗索,青颈,香王,阿么来,四面大悲观音,除八难僊观音,播拏目佉观音,大梵身相观音,根本莲华顶观音,广大明王央俱舍观音等等。根据「摩诃止观」第二上,记有千手观音,马头观音,白衣观音,杨柳观音……等十五观音。「千光眼观自在菩萨秘密法经」中记有代苦、与智……等二十五种观音名称。

  通常,佛教有六观音,三十三观音说。六观音是:千手观音,圣观音,马头观音,十一面观音,准胝观音,如意轮观音等。三十三观音是:杨柳,龙头,持经,圆光,游戏,白衣,莲卧,泷见,施药,鱼篮,德王,水月,一叶,青颈,威德,延命,众宝,岩户,能静,阿耨,阿磨提,叶衣,琉璃,多罗尊,蛤蜊,六时,晋慈,马郎妇(见照片 12),合掌,一如,不二,持莲,洒水等。

  观音为何有这么多化身(变体)以及这么多名称呢?据佛教说,这是菩萨为了拯救一切众生所起的各种化身,至于观音具有的千手千眼千臂,也不过是要表显他的多方面的拯救罢了。据「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经」所记,观音曾在佛前愿望得到千手千眼,故实时得到了云云。

  但笔者以为观音的这许多化身(不单观音如此),无疑地是受了印度教的许多影响。印度教的不少神明,都是多首多臂,奇形怪状的。大乘佛教把印度教神明的许多特征,也都加到观音的身上来了。

  例如印度古代梨俱吠陀中的创造神话「原人歌」中说:「原人 Purusa 有千头,千眼,千足。他从各方抱拥世界,尚余周边十指」。印度教的最高神毘瑟笯神 Vishnu,被描写成有五头六臂,他一手拿著名叫 Sudarsana 的圆形武器,一手拿看叫做 Pancajanya 的螺贝,一手拿看称为 gada 的棒子,一手带看莲花 Padma。所谓四臂观音,千臂观音,十一面观音,无疑的都受到印度教神多首多臂影响而来。再说得清楚一点,是大乘佛教徒模仿了印度教神的多首多臂,而造出了观音的多手臂而来。(见照片 13,请比较本文照片 5)。

  毘瑟笯神为了拯救众生,至少已有九种化身(权化),鱼,龟,豚,侏儒,斧罗摩 Passu-rama,罗摩 Ravana,讫里瑟拿 Krisna,佛陀,将来还再变成 Kaliki 来世救人,毘神另又百十二,十五,二十二,二十三等化身。

  写「观音经」以及论及观音变化的其它佛经作者当然是印度人,他们对印度教神的三头六臂以及各种变化,早已耳闻目见,知之甚详,(说不定,其中有些作者是由印度教改信佛教亦未一定)。现在他们把印度教神的各种特征,都加到观音身上,而把观音也变成三十三身变化以及有一千个头颅了。当时的印度人读者,祇要一读「观音经」中的观音化身,便自然地会联想到印度教诸神的多头、多手、多变化的特征来了。由于观音菩萨原非历史人物,所以作者们都大胆的这样做了。但对于曾在历史上做过人的释迦便不敢如此大胆放肆,直到今日,我还未听说有三头六臂或千手的释迦出现过。观音的多头多手变化,除了完全是受印度教的影响外,我们实在找不出其它的正当理由来。

  在此顺便一提,今日学者大致决定,佛教兴起前的印度古宗教称为婆罗门教(Brahmanism)。佛教以后,经过改革后的婆罗门教,改称为印度教(Hinduism)。两者不同。
  (九)结论
  观音信仰起自印度,兴在中国,千余年来,国人信仰与思想受其影响不小。兹将观音信仰之最大缺点累述如下,以作为本编结论。

  (一)空中楼阁神话:印度是一个不注重历史的国家,被称为「无历史之国」。佛教徒的印度人当然也照看此路走去。当释迦死后五百年中的几次佛经结集,都祇是用「口传」的方法,代代相传下去,(婆罗门教便用这种方法),因此佛经中错误百出,替佛教造成甚大困扰。由于印度人不注重历史,所以印度教的神明都无在世做过人的历史事实,祇不过是把世界中的许多自然现象予以神格化罢了;印度人对此信而不疑。之后一、二世纪,大乘佛教兴起后,佛教徒的印度人也用同样手法,编造了许多所谓菩萨救人的故事;这些菩萨都无在世做过人的历史根据,祇是大乘教徒凭空捏造的空中楼阁故事罢了。例如文殊、普贤二菩萨与阿弥陀佛等,都无历史记载,至于观音菩萨原来便是印度人的一种民间信仰,无根无据。佛教徒以后把他拉入佛教,再编造了许多故事,但都祇是作者们的一种空中楼阁的幻想罢了。

  (二)违背佛教因果:佛教教义再三强调,有因必有果,因果报应人人难免。佛教说:人前生种的是甚么,今世便收甚么。所以连成了佛的释迦,由于前生自己的业因,在世时仍要受到十种果报,如孙陀利杀女谤佛、乞食罗阅城时木鎗刺足、提婆达多推下山石、伤破足指出血、娑婆双树间臂痛等等。照此类推,一个人如在今世遇到火难、水难、风难、脚难、鬼难、囚难、贼难,以及不能生育儿女等等,都莫不是前生自己的业力所致。据说,连释迦佛也无法替你解除这些业力。(关于业力的荒谬,请参阅拙著「答妙贞十问」第四问,「真的是前世种因,今世受报吗?」)但现在半路里杀出一位「程咬金」,据说人祇要相信观世音菩萨,并祇要口念他的名号,以上的灾难便能逢凶化吉,无子女者便能如愿所偿了(见观音经所记以上七难)。这样看来,「因果报应」在观音前变得一文不值,观音信仰岂非成了另一种新的「因果」?人遇灾难是「因」,信观音得了救是「果」,观音岂非在明明地打倒释迦所说,亦为今日佛教所承认相信的「恶有恶报,善有善报」以及「前生造业,今生得报」的道理吗?据说「观音经」是释迦所讲,但释迦为何还要受十种果报?他为甚么不干脆念念观音名号以获拯救呢?为何还要自讨苦吃呢?所以从佛教自己所讲的因果之理来看,所谓求观音便能消除任何灾危的信仰,实在是大大违背了佛法,可说是佛教中的一种「左道旁门」与「异端」。我们真不敢相信,中国僧尼居然罔视因果,竟极力地鼓吹观音信仰。如不是他们的信仰已经堕落,便是他们为了迎合一般信众追求现世利益的心理,在昧看良心传观音无疑了。

  (三)蔑视道德国法:佛教中有许多戒律,大都是教导人应如何固守道德,这实在也非佛教专有,凡一切宗教都没有离开劝人为善的基本原则(基督教有更高超优越的教训)。但在「观音经」中却说:「设复有人若有罪若无罪,纽械枷锁,检系其身,称观世音菩萨名者,皆悉断坏。」在「观音灵感录」中记看「河南荧阳人高荀,年已五十,狙杀人罪被捕,锁闭地牢。同牢人劝以努力共念观世音。荀曰,我罪至重,何由得免。同禁力劝之,荀乃发心,誓舍恶行善,专念观音,不离造次,若得免脱,愿起五层浮图,舍身作奴,供养众生。荀日夜用心诚切,钳锁自解,监司惊异,语荀曰,若菩萨怜汝,斩应不死。临刑之日,举刀刀折,奏闻得免罪」(上海佛学书局出版)。

  国有国法,佛有佛法,犯杀人罪者按国法大都判以死刑,或无期徒刑……等。按佛法亦谓是自作自受,业力所致。但现在河南的杀人犯高荀,因为在牢中念了观音名号,居然得以免死,此岂非观音不单打倒了佛法,且彻底破坏了国法?今日如有佛教徒信了观音,并盲目热狂地相信观音定能在狱中、刑场救我免于死,而大开杀戒、胡乱杀人,那将成了何等的一个可怕不安的社会呢?

  (四)鼓励以眼还眼:佛教如其它宗教一般,也劝人不要以恶报恶,以眼还眼,总要忍耐。佛教中有修行六度,其中第三条便是「忍辱」。但在「观音经」中的短偈中却主张:「咒诅诸毒药,所欲害身者,念彼观音力,还着于本人」。意即如有敌人咒诅你,或用毒药想毒死你,你祇要念诵观音名号,这些咒诅与毒药的结果,都会一齐回到你的敌人那里去了。这就是以眼还眼、以牙还牙的报复方法。在中国「封神榜」等的神怪小说中,也可常看到这种以咒语害人及被害的故事。「观音经」现在竭力主张「敌欲害我,我便杀敌」的复仇、报复思想,听来实在可怕极了!

  (五)追逐现世利益:佛教主张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把世事看得淡泊无常,所以许多人剃发出家,与红尘隔绝,以求得到那所谓涅槃静寂的「无」的境界。但如今在「观音经」中不单不劝人求那更高的「无」的境界,却努力助人在现今世界追逐各种名利富贵以至饮食、衣服、医药,真是无所不「追」了。因为人只要念诵观音,这一切都能应手而得。这对贫穷的印度人与中国人(从前在大陆),真是天来喜讯,因此大家都如「淘金狂」地大拜观世音了。人为求金银财宝乘船入海,如遇风浪,一念观音,便得平稳;这是鼓励人去冒险追逐属世财宝。「诤讼经官处,怖畏军阵中,念彼观音力,众怨悉退散」,这是鼓励人去兴诉讼,因有观音帮助,官司必胜。

  如照「观音经」所说,以及从「观音灵感录」中所表现的观音信徒许多「见证」来看,观音信仰虽称是佛教,实则不过是一种已远离佛教教义的、低级的祈求现世利益的变相的「女神崇拜」信仰罢了。如从佛教宣扬诸法皆空、诸行无常的教义来看,观音崇拜对佛教徒的信仰,实在是害多益少呢!

  最后我们要问观音信仰为何能在中国如此成功呢?成功的因素甚多,但不外以下几点:(一)、观音经中极力鼓吹敬拜观音有求必应,因此遂产生出「救苦救难,人慈大悲」的观世音信仰。人们在世谁无危险困难?人人都想一年如意,加上中国人民自古起就喜东求西拜,迷信于多神多灵的庶物崇拜信仰之间。现在佛教中出现了可代替这些的观音,于是人民遂将拜多神的信仰与心理完全转移到拜观音身上,观音遂在中国兴了起来。

  (二)自从观音在隋唐间(?)由男变女以来,观音遂成了妇女们求子求女的崇拜对象,即所谓「送子观音」(照片 14)。中国人一向认为「无后是不孝,多子便是福」,现在佛教中既然出现了可以专为已婚夫妇授男授女(特别是对不孕者),于是大家趋之若骛。相反的,如观音是男的,相信不孕妇女绝不曾像求女性观音那样,大胆祈求送子送女了,在心理上到底是不容易的。观音被人迷信是大慈大悲、救苦救难、温柔慈悲的女性,能给人儿子女儿。这一些都是人人所需求的,也适合中国社会一般人民的心理状态。因此,观音便在中国立稳脚跟,几乎成了中国佛教徒的「主神」了。但我们从研究佛教的立场来看,观音虽兴了佛教,但也害了佛教。因为观音把中国佛教徒引到专门热中于追求现世利益,以及忘记自己虔修佛道,而祇是妄想观音外力加护的「邪道」中去了。不知佛教徒听了作何感想?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