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佛学杂论>>正文内容

陋室杂谈(四)本来面目

       

发布时间:2009年04月12日
来源:不详   作者:不详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陋室杂谈(四)本来面目


  “本来面目”与念佛的是谁、一口气不来向何处去,并列为宗门三大话头,自古以来由此话头而开悟之人,不胜枚举。“本来面目”首见于六祖慧能,据说慧明同志就是因能行者“不思善,不思恶,正与么时那个是明上座的本来面目”这一句而开悟的。不过古时因为同体字多,这话中的“那”究竟是作现在意义的“哪”还是“那”讲,后人颇有歧义,别小看读音上这微小的差别,因为这事关慧能所用的究竟是一种什么接引方法。“哪”相当于英文的“WHAT”,是疑问代词,从哪而入者,为话头禅。那相当于英文的“THAT”,是肯定代词,由那入者,即是直示本际的祖师禅。
  慧明由哪个字悟入对我们来说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慧能这一句,不但开出了禅宗两条最根本的传法悟心路径,而且对我们认识本来面目,影响亦至关至巨。说到本来面目,大家都知道,不就是佛性、真如、法身、如来藏什么的嘛。话是不错,但这是果位上的本来面目,如果我问你什么是因位上的本来面目,把它现量给我指出来看看,怕是没几个人做得到。
  慧能一系的南宗禅,起初用的都是“那”字,以直示本心来接引学人。从“那”转成“哪”,把直指本来面目变成参究本来面目,是沩山禅师的功劳。沩山鼓动香岩参究父母未生前的本来面目,从而激励其明心发悟的故事,早已成了宗门悟心的经典之作。香岩敢说自己已经悟道,显然是对本来面目参出了结果,有了答案。众生有没有本来面目?当然有,否则就是断灭空了。可那个本来面目到底是个什么样,香岩却只字未提。这老汉自己吃独食不要紧,却急煞了站在树上傻看的一堆呆鸟(嗨!看什么看,这里边就包括你)?原本想从他这儿捡个现成的便宜,这下到好,大家集体一起歇菜,只好收拾行囊回去自己参了。还好!幸亏他没说破,这个话头才能在日后毒倒如许多的人,否则就算香岩能活到今日,只怕也得让大家的吐沫星给淹死。
  不过,香岩同志不说破的事情,不等于别人不去说破,其实这个话头的秘密早就被古人间接泄露过了。老人曾经讲过一个公案,说以前有个人参究什么是父母未生前的本来面目,因为心劲用得过度,人变都得有点疯疯颠颠。一日在路上行走碰见兄弟两人正吵架,旁边劝架的人说:你们父母当年在世的时候好有面子,现在你们亲兄弟这样当众吵架,把祖宗的脸都丢尽了,好没面目!那疯汉无意中听到个“无面目”,当下打破谜团,豁然大悟。哈哈!原来本来面目就是无面目,无面目就是本来面目!这话听着是不是老大的不对劲?嘿嘿!我早就说过胜义谛是反逻辑的,因为有个“凡是……就是……”的定理,所以本来面目就一定不会有面目,有面目的就一定不是本来面目。话虽然有点绕口,但是当年那疯汉就是这么悟的,香岩和其他若干同志们也是这么悟的,你如果想参这个话头,将来也得这么去悟。
  细心的人到这儿可能该站出来问难了:你说本来面目就是无面目,如果六祖跟慧明用的是读做去声的“那”,不是分明在告诉他,那个“不思善、不思恶”的灵知就是本来面目吗?祖师们也常说“即心即佛,即佛即心”,这不是在明确告诉我们,我人当下的一念清净心就是佛,就是本来面目吗?这很简单,因为心本来就无面目,有面目的就不是心!
  其实本来面目是最好见、最容易见的东西,因为无面目,所以就无不面目,无一时、无一处、无一物不是我们的“本来面目”,这就象鱼游于水、鸟飞于空一样自然。自性本身无大无小、无形无相、无方无位,没有面目可得。但是自性又能够生出万法,它就藏身在一切事事物物的头上,一切事物的面目就是它的面目。一旦我们真正明白了这个道理,见性一事就变得太简单了,简单到比吃饭喝水还容易,所以我才要说学佛是一件简单的事。不过这里的简单只是对会了以后的人说的,而对于不会的人来说,不但不是简单,简直就是大大的不简单。简单的事物之所以变得不简单,是因为我们错用了心,找错了方向,总在弃简就繁、舍大取小,老想变着法的从无面目中找出个面目来。比如有的人总是错误的认为佛性可以被我们用觉知根现量地感知到,以为当我们打坐时只要能够把心定到一定程度,既一念不生,又了了分明,这个时候就能看到自性了。还有的人又在合计,什么时候我坐上坐下来他个爆炸,把身心世界炸个一干二净,就剩下个了了灵知留在心头,这时候我就见性了,你看这都哪的事呀!老实告诉你吧,不管了了灵知还是了了分明,都是 “有面目”的假面目,只要还有一丝微细的面目可得可见,就绝对没有见到“无面目”的真面目。
  对这个有面目和无面目,我们可以用水来作比喻。水的根本属性是湿性,这个湿性本身没有形象,但是却能生出水的一切形一切象。明白这个道理,那么不管见云见雾、见雨见雪、见冰见霜,你都见到了湿性。如果坚持认为在云雾雨雪冰霜之外另有个湿性可得可见,势必会象那个在水中捞月的猴子,就是捞上一万年,也捞不出个湿性的。
  知道“无面目”才是真面目,接下来的问题就是它怎么生出“有面目”的假面目?前边讲如来藏的时候我曾经说过,不管佛还是众生,不管净土还是秽土,不管涅磐界还是轮回界,都是如来藏的作用,都是如来藏的显现。但是如来藏到底是怎么显现凡圣两界一切现象,无面目是如何生出有面目的呢?很简单,是通过我们的心,一切染净诸法都是由我们的心来显现的。大家都知道临济祖师讲法报化三身时候是这样说的:“一念清净心光是法身佛,一念无分别心光是报身佛,一念无差别心光是化身佛。”我不知道大家注意到没有,这里的关键不是什么这身那身的,而是“心光”,心的光明,心的光芒。法报化三身不在别处,就在我们的心中,所谓三身,就是心的三种状态。不光禅宗这样讲,大圆满也是这种观点,你看他是这么说的:“本体空性即离戏之法身,光明不灭即自明报身,一切摄集即妙力自现之化身。此三身无别,于基位觉性之中本自圆成。”这里的基位觉性,就是无上大圆满中的究竟心性,也就是我们本体明净的心光。
  讲如来藏的时候我说过,它是一种功能、一种作用,这种功能和作用必须借助众生的心,才能将蕴含的能量发挥出来。打个比方,油好比如来藏,燃烧所产生的光和热好比如来藏显现出的万法,当下正在燃烧的火就好比我们的心。所以说,不但众生的轮回沉沦界是由心生的,就是诸佛的涅磐解脱界,也是由心生的。佛与众生,在心的本基位上没有丝毫的分别,日后的差别,凡圣的悬隔,是基现(由本基显现)的结果。这就是晋美彭搓法王所说的:“在第二刹那的基现中,认识并安住于本基实相的是如来,未安住而迷失的即是众生,这时才产生了佛与众生的差别。”我们不是总喜欢讲“明心见性”吗?道理很明白,欲想见性先须明心,只有明心才能见性。而明心的关键,就是要认识这个本基,或者说一切众生的原始觉性。
  本基(又名本始基)对我们汉人来说是个外来词汇,可能很多人还没有听说过,我根据自己的理解先把它简单说说。首先,本基讲的是用的根本,不是体的根本。它是佛性、真如、法身以及如来藏所生起的作用,而不是同体的异名。真如和本基,是体与用的关系――由真如的明相,生出本基的觉性。这就好比黄金,金是它的体,光是它的相用,金子并不是光,但光却由金子而出。假如我们想见到金子,就先得见到它所发出的光明,见到了光明也就见到了金子。如果用金子比喻真如,那么金子发出的光就是本基觉性。我们想认识真如,就先得认识本基觉性,见到了这个觉性,你也就见到了真如。
  其次,本基一定要借助身根,由根、尘、识的因缘相合才能起现。很多人在认识上有个误区,因为一讲到我们众生能思能想、能嗅能尝的作用是由佛性而来,就以为佛性本身能够思想嗅尝,其实不是这么回事。这就好比油燃烧以后可以产生光和热,但油本身并不是光和热。油如果想发光发热,必须通过火的燃烧,只有通过燃烧,才能把功能转化为光和热的作用。在这里,油的燃性代表非因缘法,好比佛性;光和热代表因缘法,好比具体的见闻觉知的功用;而火就是将二者连接起来的那个因缘,好比由身根而起的本基的觉知性。
  在这里我们可以拿镜子做比喻。用来做镜子的水银和玻璃,好比众生如来藏蕴含的见分和相分;水银和玻璃被加工制作成镜子,好比众生由业力和合所生成的能够觉知的身根;镜子映现出的万千影象,好比轮回和涅磐两界的万法;而镜子能够映照万事万物的这种光明,就好比我们的本基觉性。从能与所的作用来说,显然是镜体生光明,光明生万象。但是,如果我们要想认识镜子的本体,首先得认识什么是光明,要想认识光明,又必须认识光中的影像。只要是个镜子,你见镜子的同时就一定见到了光明,见到光明的同时,就一定见到了镜中的影象。如果谁不信的话可以自己试试,离开了镜子中的影像你能看见镜子中的光吗?离开了镜子的光明,你能看见一个叫做镜子的东西吗?
  同样的,就象镜子能够无分别地映现一切美丑的影像一样,我们的本基也可以无分别地展现涅磐界和轮回界的一切染净诸法。本基明相在涅磐界展现的是佛的三身(四身)――法身、报身、化身(外加自性身)和四智(五智)――大圆镜智、平等性智、成所作智、妙观察智(外加法界体性智),在轮回界展现的是众生的八识和各种大小不等、粗细不一的无明惑业。不管镜子里的影像是美是丑、是好是坏,镜子的光明绝不会有半分的变易;同样道理,不管涅磐和轮回两界的景象是善是恶、是净是秽,本基的觉性也绝不会有丝毫的动摇。
  了解镜子的人,当然知道影像从光明来,光明从镜体出。所以见像的同时就见到了光明,也就见到了镜子。可如果碰上个从来没有见过镜子的人,他会以为镜子里的影象不是虚幻的,而是真实存在的。假如你把镜子的原理告诉了他,他很可能会以为一定是在影象之外另有一个光明能够被他单独看到,一定是在光明之外另有一个镜子能够被他单独看到。于是他趴在镜子跟前仔细地找呀找,总想找到那个在影象之外的光明,在光明之外的镜子。你说能找得到吗?
  其实镜子和我们的心一样,也是同时具足三身四智的。镜子的体如同法身,镜子能够照物的功能如同报身,所映现的万千影像如同化身,而把这三身展现出来的光明,就如同我们的本基觉性。大家想想,大圆满的“此三身无别,于基位觉性之中本自圆成”这句话,如果我们把它改成“此三体无别,于基位光明之中本自圆成”,用来形容镜子,是不是也很合适呀?至于镜子的四智怎么去套,我看就用不着我再去教了吧?
  所以说嘛!就象我们永远也不能离开影像见到光明,离开光明见到镜子一样,我们也永远不能离开万法见到本基,离开本基见到真如、见到佛性。本来面目是无面目的,直接想找个有面目的东西来当自己的真面目,不管怎么找都肯定是假的。幸好所有的假面目都是由真面目生出来的,那咱们就顺藤摸瓜,顺着假面目往前推,先由法推到心,再由心的能够喜怒哀乐起灭动摇的浅表之性,推到无喜无嗔无动无摇的本基究竟觉性,那个没有面目的真面目,自然就现出来了。只有明白“有” 为什么能够生出“无”,才能明白“无”为什么能够变出“有”。你想,连个傻瓜在见到了镜子的光明之后,都知道原来误以为那里边实有的香花牛粪不过是些虚幻的假象,不再被它欺被它骗。象各位这样的人精们如果见到了本基的觉性之后会如何,还用我说吗?后边的故事释迦老爷子早就为你们交代过了,且听他道:
  “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心经》

  “善男子,一切如来妙圆觉心,本无菩提及与涅磐,亦无成佛及不成佛,无妄轮回及非轮回。
  “善男子,一切障碍,即究竟觉;得念失念,无非解脱;成法破法,皆名涅磐;智慧愚痴,通为般若;菩萨外道所成就法,同是菩提;无明真如,无异境界;诸戒定慧及淫怒痴,俱是梵行;众生国土,同一法性;地狱天堂,皆为净土;有性无性,齐成佛道;一切烦恼,毕竟解脱。法界海会照了诸相,犹如虚空。“―――《圆觉经》

  至于说那个尝到了甜头以后的受用,真个好比井底的青蛙见到大海,哪有喝完的时候?
  上次我讲国韶禅师的偈子时曾说过,你可以从法性和法相两个方面来解释。法相是权说,法性才是究竟说。“心外无法,满目青山。”不是在说别的,就是讲临济的“心光”,讲大圆满的本基觉性。如果到了这会你还要问我那个心光,那个觉性在什么地方,且听狮子吼一声:“嗨!傻瓜,它不是正在你面门放光动地吗?”
  今天说到了本基这玩艺,忽然想起俺那个冒傻气的小弟弟屙过一堆屎,说什么:“佛性本无生,能生乃无明。念头所起处,正是无明根。”哈哈!亏他还是个学宁玛的,把自己的老祖宗居然贩卖成了这模样。得嘞!俺这个狮子哥哥也撒泡尿陪他玩玩,谁让俺不做别人的哥哥,非做他的哥哥呢?

  佛性无不生,无明非实性。
  念头所起处,是为本始基。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