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佛学杂论>>正文内容

法天尊韦驮菩萨和维摩诘尊者

       

发布时间:2009年04月12日
来源:不详   作者:不详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当我们参观游览各地的寺庙时,一进天王殿,总会看到笑口常开的大肚弥勒佛。在很多寺院里弥勒佛的身后面,都会有一个威风凛凛的韦驮将军。为什么要把韦驮将军安排在天王殿的背后,远远地面对大雄宝殿里的释伽牟尼佛呢?这里有一个流传已久的故事。
  "神行太保"护舍利
  相传在释伽牟尼涅磐之后,众位天神准备火化释伽牟尼佛的遗体,收取佛陀的舍利子来建塔供奉。就在这个时候,天神帝释天手持着七宝瓶来到现场,向众位天神说,释伽牟尼佛原先曾答应给他一颗佛牙,在天宫建造塔寺供养,所以,帝释天必须先取下佛牙。就在帝释天说话的时候,一个罗刹鬼正好躲在帝释天的身旁。他乘人一不注意,盗走了佛牙舍利。罗刹鬼以为自已的举动人不知,鬼不觉,然而却被站在一旁的"神行太保"一韦驮大将发现了,只见韦驮大将奋起直追,一下子就把罗刹鬼给捉住了,还完好地取回了佛牙舍利。所有天神看到这里,不禁对韦驮的神勇赞叹不已,都说韦驮大将能够驱邪除魔,具有保护佛法的威力。
  护法天尊,善走如飞
  韦驮,梵名SKANDA,巴利名KHANDA,又称韦将军、韦天将军,原来是婆罗门教的战神,有六头十二臂,手拿弓箭, 骑孔雀。崇拜韦驮的信仰最初流行在南印度,五世纪后传到北印度,被大乘佛教吸引为伽蓝的守护神,是南方增长天八大将军之一,位居四天王下三十二将军之首。
  韦驮生而聪慧,早离尘欲,后来皈依佛门,修清净梵行,成为护法天神。传说唐朝道宣律师曾与天人会谈,说到南方天王部下有一位韦将军,从而感得他现身护法,身着甲胄,合掌而立,宝杵横放臂上。从此以后,中国的道场中便开始立有天将军身的韦驮菩萨像。
  韦 是佛教中的神行太保,以 如飞著称。所以韦 神 通常是立于天王殿弥 佛的背后,面对大雄宝殿,两眼注视 大雄宝殿前面的灵 ,守护灵 内的佛 与舍利子,以防 魔前来偷盗。另外也保护在寺内的出家人,成为佛教的特 护法神。在新加 的百 古刹莲山双林寺的天王殿后,也立有一尊韦驮菩萨的法 ,粉面无须、身着甲胄、肩披飞带 、手执金刚杵,英气逼人。
  根据经中介绍,韦驮菩萨是贤劫千佛中的最后一尊"楼至佛"的示现,由此也可以证明"一佛出世,千佛拥护"的道理。
  三洲感应护佛法
  韦驮天将虽是四大王的部下,但在佛教的寺院中却得到特别的尊 。传统寺院的早晚课中,早课的末尾是祝韦驮仪,唱韦驮赞;初一、十五午供中,除了大雄宝殿、祖师殿、伽蓝殿、香积厨之外, 而韦驮殿。韦驮天将为什么会得到如此的殊遇呢?这是因为,四大天王,又称"护世四大王",各自卫护东胜神洲、南瞻部洲、西牛贺洲、北俱卢洲四大部洲,堪察民心厚薄,维持社会秩序。而韦驮菩萨发愿专门护持佛法、护持道场、护持出家人,北俱卢洲没有佛法,所以他游历东南西三 ,被称为"三洲感应"。对于正法道场,真心修行的出家人,他是绝对地尽心护持,他的感应故事在中国的寺庵山志中的记载不胜枚举。
  扛着韦驮就跑
  《普陀山传奇异闻录》一书中记载了这样一 事:清代末 ,普陀山上而一座寺 ,而一天晚上忽然烧起一场 名火,那一夜刚好有一位小沙弥睡在韦 佛 旁边,梦中 见一位身 多金甲,状似韦 护法的人对他大喊:" 中矢火了,你 紧 生吧 "小沙弥一觉惊醒过来,果然 大火已经烧遍了 个寺院,情急之下,他扛着韦驮神像就往门外跑。一直到早上,众人察 灾情时,发 寺 满目疮痍,只有韦 神 安然 恙地屹立在门外。要知道,那一尊神像大概有几百斤重,必须要几个壮汉用尽全力,才能把它扛起,如今一位小沙弥竟然可以独力背起,可见韦驮之灵验。当代的法师在讲经时也说过,出家人一心修道,不募捐、不化缘,可能会过的清苦一些,但绝不会饿死,如果饿死一个真心修道的法师,韦驮菩萨应受撤职查办的处分。所以,韦驮菩萨得到出家人的特殊礼遇不是没有原因的。
  礼敬护法,功德无量
  护法又称护法神,是佛教的护法者,拥护佛陀的正法。两千五百年前,佛陀考虑到末世会有人诽谤正法、破坏寺塔,于是就 请四大声闻、十六阿罗汉等护持佛法。梵天、帝释天、四天王、十二神将、二十八部众等听闻佛陀说法后,也都誓愿护持正法,这些拥护佛法的众神被称为护法善神。
  随着佛教的发展,护法神的队伍不断扩大,护法神不仅充当守护佛教的职责,负责保护众生,具有息灾、增益、敬伏等四种济世功德。因此,我们在学佛、拜佛的同时,尊敬和礼拜诸位护法也是一件慈悲、功德无量的善事。
  供奉韦驮菩萨的要点:
  一般不单独供奉,只有在供奉释迦牟尼佛,或全堂佛的时候才供奉韦驮菩萨。其他要求同诸佛菩萨。
  维摩诘尊者
  维摩诘。音译毘摩罗诘利帝。又作毘摩罗诘、维摩、无垢称、净名、灭垢鸣。为佛陀之在家弟子,乃中印度毘舍离城之长者。虽在俗尘,然精通大乘佛教教义,其修为高远,虽出家弟子犹有不能及者。据维摩经载,彼尝称病,但云其病是「以众生病,是故我病」,待佛陀令文殊菩萨等前往探病,彼即以种种问答,揭示空、无相等大乘深义。我国关于维摩与文殊问答情状之雕画颇多,如唐段成式之寺塔记、长安平康坊菩萨寺佛殿之维摩变壁画皆是。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