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佛学杂论>>正文内容

东莲觉苑对香港佛教教育

       

发布时间:2009年04月12日
来源:不详   作者:崔中慧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东莲觉苑对香港佛教教育的影响,横跨了廿至廿一世纪。廿世纪初的中国,无论是政治局势,社会经济,与传统文化道德各方面都是风雨飘摇,当时佛教界也面临相同的递嬗转变。这时香港佛教界开始改革佛教教育的先声就是张莲觉居士。
  张莲觉居士宿福深厚,生活安逸,与何东爵士结褵,夫贤子孝家庭圆满,但她心怀普度众生之志,并未以此为满足。
  民国初年香港佛教教育还在起步阶段,张莲觉居士有感佛法之珍贵,然因西风东渐,佛教式微,社会上不尊敬出家僧众,多以为佛教徒不事生产不关心国事,对佛教误解颇深。尤其僧尼地位每况愈下,许多僧尼由于没有机会接受良好教育,文盲比例很高,以致无法深入经藏,盲修瞎练,不但不能弘扬佛法,更无法从事社会上的工作服务众生,所以每每被讥为蛀米虫。此令张莲觉居士深感痛心,于是发愿兴办教育女众人才的学校,一则培养对佛法的正知正见,再则还有服务社会的能力与精神,自利利他,才是一个全才的佛教徒。
  作为一个养育十个子女的母亲,和一位社会上有成就的企业家何东爵士的夫人,张莲觉居士推动佛教教育的作法是从家庭开始的。
  佛化家庭 以身作则
  张莲觉居士有三子七女,虽然环境富裕,家庭中多有帮佣,但在子女的家庭教育与学校学习,都亲自督导关注备至,尤其注意子女品德教育,对于夫婿或子女,无不随机随缘以佛理开导或接引亲近三宝。以身作则,随份随力供养三宝,广行布施济贫扶弱,关怀国家与社会,无论言教与身教都对子女影响深远。
  鉴于当时学校只教授英文,她特聘请家庭教师为子女补习中文与国学,培养中国传统文化伦理的涵养,并面议校长增聘中文教师与增加中文课程,所以学校每年亦特设“何东夫人中文奖”,以资鼓励学生。除了学业外,张莲觉居士也注意到子女课余兴趣的培养,聘请名师教导子女学习拳术与音乐等。在其子何世礼将军所撰写《先慈何母张太夫人莲觉居士生平懿行补遗》一文中提到,当年教育环境保守,还未提倡课外活动,张莲觉居士不但亲携子女出游或渡船游泳,凡校内举办之活动亦必定参与赞助。课余时间还鼓励子女邀请同学来家中互动 (尤其家境贫寒的同学),藉以教育待人处世之道。当时社会上重男轻女,何东爵士亦不例外,然张莲觉居士屡屡向夫婿建议女子亦应接受良好教育,所以几个女儿皆毕业于香港大学,并出国深造,在社会上都有杰出表现。
  家庭弘法开风气 大乘经典导正信
  民国十一年(1922),张莲觉居士首度礼请南京栖霞山寺住持若舜老和尚、竹林寺霭亭法师与煜华法师等到香港名园主持佛七,迎请法师至家中供养并向若舜法师求受五戒。法会期间正值何东爵士六秩寿辰,她带领著全家人共同念佛祈福,殊胜的情景令其铭心难忘。
  民国十四年,复礼请远公法师于其西摩道舍开座宣讲大乘经典三个月,以启社会大众正信,开家庭弘法风气之先。此创举引起港粤地区佛教僧俗四众广大回响,三个月当中前来听经闻法者不下数万人,若非交通不便造成壅塞,相信人数不止于此。这次家庭法会,不但鼓励了香港地区许多佛教徒相继举办类似法会,当时佛教徒众们求法若渴的情景,触动了张莲觉居士筹设永久的弘法道场的心愿。
  成立宝觉女子佛教义学
  民国十九年,首先于波斯富街设立第一所女子佛教学校“宝觉第一义学”,不久在澳门龙嵩街又设立“宝觉第二义学”,这两所义学设立的地点都因该区有较多贫穷家庭,开设的课程的内容以实用为主,有珠算、缝纫、编织等,使其能够独立并协助家庭。国廿一年秋(1932),张莲觉居士特迎请霭亭法师来港弘法,首先在青山“海云兰若”设立“宝觉佛学研究社”,开始培育女性佛教人才。
  成立东莲觉苑
  机缘逐渐成熟了,民国廿年,张莲觉居士喜获何东爵士所赠十万元,决定将此悉数作为道场建筑经费,她在《名山游记》中写道:“…爰将此宗巨款,悉拨充建筑经费,取名曰‘东莲觉苑’,以体夫子造福群众之德,自他共利之志。并纪念吾姑嫜父母,落成后将青山佛学研究社,与波斯富街之宝觉女义学,合迁一处, 以一部分作佛学图书馆,一部分流通佛经,完成积年之职志。…”。
  民国廿四年(1935) 东莲觉苑落成后,将原先的波斯富街宝觉义学,与青山的宝觉佛学社共迁一处,成为香港第一个正式为妇女(比丘尼与优婆夷)设立的佛教学校,以教育弘法为中心,集佛教学校、图书馆、讲堂、斋堂、寮房以及佛经流通处于一处。
  根据太虚大师的观察,东莲觉苑的规模,比当年杨仁山居士于南京所创办的“祇洹精舍”还大,太虚大师说:“现在张居士所办之东莲觉苑,其规模较祇洹精舍为宏大,即学额与经济的数量,都超过祇洹精舍,加之对佛法具有深切的信心,善与佛法中各方面的缁素联络,其发达影响于中国将来的佛教,必较杨居士所办祇洹精舍的成效为尤大。”
  解行并重的优婆夷教育
  有感于妇女在家庭与社会上所扮演角色的重要性,张莲觉居士认为要推广佛化家庭,首先要以佛教教育提升妇女素质。民国廿五年(1936),特地迎请太虚大师于东莲觉苑演讲“优婆夷教育与佛化家庭”,太虚大师感叹当时女性缺乏学佛的机会:“…女子学佛的机关,甚少甚少。十来年前,在武昌曾办女众佛学院,继之尚有北平及武汉二、三处,但因其规模不宏,人数无几,故无多大成绩可言;然总共起来学过者亦不下百人,因无良好出路,一出院即感到没有甚么事情可做,那么还能希望他有成绩斐然给我们看吗?”太虚大师认为,一个佛化家庭的核心人物是家庭中的妇女,而优婆夷教育除了在佛法义理方面要具有解行并重的修养,还需要训练其家事教育、中医教育、看护教育,这样的优婆夷人才在家庭中才能使家庭佛化。
  初次莅临东莲觉苑,太虚大师赞许东莲觉苑的佛教教育能配合社会需要,而且是“体用兼备”。演讲中太虚大师说;“…确是一个很好的佛教教育道场,除了数十人住在苑中专修佛法外,尚学英文及普通学识;而且还另设义学,以佛教的知识灌输纯真的孩童,这种教育法是很好的,因为既有体,复有用,如所办高级教育注重佛法修学便是体,同时还学普通文字及办小学,使将来的佛教流入社会就是用,体用兼重,是现在办佛教教育最需要的。”
  作育英才 入世弘法
  从早期的宝觉义学发展到现在,算一算东莲觉苑至今也有七十多年历史了。宝觉义学在廿世纪的50─70年代造福了无数家庭贫困的失学儿童,学校里教授国语、算术、常识与佛学四科。此外,还为学龄儿童在暑期开设识字班,学费、书籍与文具纸笔费用全免。
  50─70年代宝觉学校培育了许多人才,当时招生学童人数多到以考试筛选,许多没考上的孩童时常痛哭流涕依依不舍离去。为解决此问题,于1954年,将东莲觉苑大殿后厢扩充为课室,新建三层楼房莲觉纪念楼,二、三楼作教员宿舍,楼下作功德堂供奉祖先,然后将原有的宿舍改作课室,以收容更多贫童,但宿舍仍是人满为患。1961年又扩建文锦纪念楼,楼高四层,所需费用一半由政府补助,另一半由罗文锦爵士夫人捐助,何世礼将军亦捐助三万余元作课室建置费。
  根据《宝觉季刊》1957年8月15日刊 (V.5,No.1)记载,宝觉学校培育出的人才济济,觉岸与慧明二位尼众法师是宝觉佛学班的高材生,1957曾赴日本京都就读京都尼众大学,开宝觉学校尼众留学的先河。此外觉源法师,愍生法师也都是该校校友。觉岸法师于1963-1968年间曾任宝觉学校校长。当年波斯富街宝觉学校第一届毕业的谢忍之,亦于1978-1987年间担任宝觉小学校长。如今东莲觉苑在香港所办的学校共有三所:
  (1) 宝觉中学 -将军澳彩明苑
  (2) 宝觉小学 -跑马地山光道
  (3) 宝觉分校 -元朗洪水桥。
  无国界的当代佛教教育
  张莲觉居士的高瞻远瞩与慈悲大愿,擘画出东莲觉苑的发展方向。她内心的初衷系将东莲觉苑作为一生弘法之志业,从香港、澳门开始,进而推广到全国各省及世界上。事实证明,在廿一世纪初的今天,东莲觉苑在现代佛教教育的推展,一直因应时代需要,正跨国界的在国际上逐步产生影响力。不但将其教育的层次提升到大学,栽培高等佛教弘法人才,更将触角布局于全世界优秀且重要的大学,落实当代人间佛教与社会结合的理念,没有门派、不分种族与宗教,协助现代人类解决生命与生活的问题,而将这理想逐步实现的幕后推手,是张莲觉居士的嫡孙何鸿毅居士。
  何鸿毅居士 为佛教教育作推手
  何鸿毅居士的父亲为抗日名将何世礼将军 (1906─1998),何世礼年长时正逢国内军阀割据纷争不断。民国十三年(1924年),何东爵士曾戮力奔走游说各方领袖圆桌共议,憾然未成。目睹当时国步维艰,何东爵士乃鼓励何世礼尽忠报国,张莲觉居士亦告诫男儿应以服务国家为职志,受此影响,何世礼自幼即胸怀从戎之志。是年,张莲觉居士亲携何世礼赴上海投考保定军校,不料奉直战争爆发,军校停办。后来何世礼赴英法就读军校,学成后回国服务军中,参与对日抗战前线行列。曾于50年代初任中华民国驻日大使,并曾担任驻联合国军事代表,退役后任其父在在香港创办的工商日报董事长职位。
  何鸿毅居士1932年出生于香港,1958年获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新闻学硕士,此后经营家族企业,并积极于慈善公益。受父亲何世礼将军影响,秉持其先祖母张莲觉居士的遗愿,积极推展东莲觉苑佛教教育志业。由于现代科学与资讯的发达,佛教弘法的方式亦须走出传统思维,何鸿毅居士生长于新旧交替的两个世代,对于东莲觉苑教育事业的推动也突破了固有的模式。
  香港大学佛学研究中心
  东莲觉苑在廿一世纪佛教教育方面,最值得注意的是从2001年起,每年资助香港大学佛学研究中心200万港元,作为师资、佛学讲座及学生助学金之用。香港大学佛学研究中心于2000年9月成立,是香港第一个高等教育学府成立的佛学研究中心,现在开设有佛学硕士与博士研究课程。港大佛学研究中心的成立得到东莲觉苑的大力支持,每年都固定提供奖助学金,栽培优秀的出家法师进修硕士学位,成效卓著。现在每年都有约四、五十位全修与在职生进修硕士学位,学生皆来自不同文化背景,其中包括有中国,泰国、缅甸、斯里兰卡、欧洲、美国等不同国家的学生。
  由于香港所处特殊地理与文化环境,使香港大学佛学研究中心的成立具有重要的意义。1997香港回归祖国后,香港大学佛学研究中心的发展,对国内佛学教育与学术研究的推动有著指标性的作用,香港大学一向有优良的学术传统与成就,而佛学研究中心亦将发挥中英双语的优势,以香港独特的文化融合环境,使佛教学术发展更为宏观与国际化,对国际佛教学术的推展,必将产生划时代的影响力。
  加拿大东莲觉苑
  东莲觉苑另一项突破,是1994年于加拿大温哥华成立东莲觉苑,由张莲觉居士嫡孙何鸿毅居士担任主席,积极将亚洲苑务向国际推展。加拿大东莲觉苑除了从事一般的社区佛教活动外,也致力佛教教育的推广。何鸿毅居士说:“近年,东莲觉苑致力积极融入香港及温哥华社区,向普罗大众推广佛学。”
  2004年何鸿毅居士成立东莲觉苑加拿大基金会,透过基金会的功能,更灵活将佛教教育推广到西方高等学府。从2005年开始在加拿大地区的几所大学推动佛学教育,藉由国际高等人才的培育,在西方社会弘扬佛法。
  何鸿毅居士的理想是在国际上建立“全球佛学联网”,利用现代的资讯科技建立无国界的佛学网路。在世界各国主要的大学都成立佛学研究中心,使全球五大洲的大学都有佛学研究所。而各佛学中心的师资与学术研究,都各发挥特色,也共享资源。目前香港与加拿大都已成立,接下来计画在美国与欧洲等地大学,继续设立佛学研究中心。
  加拿大卑诗大学佛学研究中心
  加拿大东莲觉苑基金会于2005年2月资助400万加元给加拿大卑诗大学开办佛学研究课程,成为北美地区第一个佛学研究中心。目标是希望佛学的学术研究能够现代化、生活化、活泼化,结合不同学科学者的研究,将佛学应用于人文艺术、教育、医疗、环保、政治、经济等领域,广泛应用在现代社会中。卑大亚洲研究中心总监彭德教授(Pitman Potter)指出:“卑大佛学研究中心,主力研究佛教价值观如何影响世界,并且深入探讨佛学如何与社会学经济学说互动配合。”
  何鸿毅居士选择赞助卑诗大学成立佛学研究中心,主要著眼于该校与亚太地区有密切的互动关系,同时卑大有多位著名汉学专家,在此基础上发展,学术研究方能扎根。并可充分运用国际上佛学研究中心的资源,使各地的教授学者充分运用资讯科技网路连线,进行教学研究和学术交流,例如视讯会议等,建立互动与合作的互联网。
  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士嘉堡分校
  多伦多是加拿大最大的城市,也是一个融合多元文化与种族的国际化都市,香港东莲觉苑于2006年拨款四百万加元赞助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士嘉堡分校(Scarborough, University of Toronto),举办访问学者或办理佛学学术会议与讲座,以鼓励佛学研究并提升佛学学术水准。多伦多大学有东南亚研究及宗教系,该系的大学部本科生课程中有开设“佛教及亚洲宗教”课程。
  该校将定期规划举办学术会议与讲座,自海内外邀请杰出的佛教学者专家参与,并与其他大学建立合作关系,一则丰富该校佛学的课程内容,加强学生专业学习的深度与跨学科领域研究的广度;再则,藉由广泛接触国际上杰出的佛学学者,使士嘉堡分校成为佛学研究的新基地,这也正是何鸿毅居士所期许,要推广佛教学术全球互联网的概念,士嘉堡分校人文学系主任William Bowen教授说:“我们正成为这个国际网络的其中一员。”
  泰国国际佛教大学IBC
  在亚洲方面,东莲觉苑除了赞助香港大学佛学研究中心外,2005年还资助由泰国国际佛教大学。由泰国檀香基金会成立的泰国国际佛教大学,位于泰国南部康月镇,2003年底已获得泰国教育部的正式批准,承认其学士学位,并于2004年十月正式开学。
  泰国国际佛教大学是不分宗派和传统的学术研究机构,拥有三大佛教学院—南传学院、汉传学院、藏传学院的大学。其成立的宗旨在培养佛教四众弟子成为杰出弘法人才,藉由佛教三大传承体系的学术研究,加强交流不同传承的文化,使该大学成为世界佛教文化中心。另外还将加强学术合作交流与交换学生计画,使泰国国际佛教大学的学术研究多元化与深度化。
  结语
  从廿世纪走向廿一世纪,回顾东莲觉苑在香港地区佛教教育的足迹,它开创于历史上最艰难动乱的岁月,许多贫困家庭的女子幸运地在其孕育下成长,培育出许多在佛教界默默奉献的师资与人才,从“宝觉第一义学”发展到“宝觉女子职业中学”,在50─70年代,香港佛教教育的师资几乎都赖宝觉学校培育,可见其在香港佛教发展过程中举足轻重的地位。东莲觉苑的学风没有门户学派山头分别的特色,与它济贫扶弱广为众生开启学佛之道的宏观,使它今天踏实的走向国际;未来,世界上的每个角落都有弘扬佛法的师资,张莲觉居士与何东爵士应可欣慰于东莲觉苑薪传有人了!
  1994年于加拿大温哥华成立东莲觉苑,何鸿毅居士担任主席,负责将亚洲苑务向国际推展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