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佛学杂论>>正文内容

南三北七教判之说

       

发布时间:2009年04月12日
来源:不详   作者:黄忏华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南三北七教判之说
  黄忏华
  南三北七是隋代智者大师总结当时各家对于佛教所有教判说的总称。
  中土判教的起原,有两方面。其一,佛教传来,到南北朝时代的二三百年间,三藏教典已大致译出。这些教典,在印度出现的时地和因缘各异,而且隶属的部派有别,因而所显的义理互有出入,有空性相等许多学说同时分存并立。此土的学者更从而钻研探讨乃至解释阐明,又不一其说,遂愈形其异解纷歧。然而佛教的教义,是在多样之中有它的统一的理体,而学者爬罗剔抉,又可把这些纷歧的教义加以整理,分别归纳作几个范畴,更把它有秩序地配列,统一在体系的组织之下,于是形成一个佛教大一统的构图。这是教相判释发生原因的一面。
  其二,由于这时教典略备,学者钻研探讨,各有所崇,思想的体系逐渐成熟,因而逐渐呈现宗派的雏形,像毗昙师、成实师、涅槃师、地论师、摄论师等相继而出。他们把释迦如来一代的教法,依一家的义旨,或者加以时间的配列,或者就教理的浅深加以组织,来剖判解释,以阐明各家在整个佛教当中所占的地位和价值。这是教相判释发生原因的又一面。
  给予教相判释以重大启发的,乃是中天竺昙无谶三藏在北凉译出“大般涅槃经”。“涅槃经”卷五以梵语“悉昙章(成就吉祥章)的字本摩多(母韵)、体文(子韵)为半字,用它比喻声闻乘经;以“毗伽罗论”(声明记论)义理皆足成字为满字,用它比喻大乘经典。又卷14用从牛出乳,从乳出酪,从酪出生酥,从生酥出熟酥,从熟酥出醍醐,比喻从佛出生十二部经,从十二部经出修多罗,从修多罗出方等经,从方等经出般若波罗蜜,从般若波罗蜜出大涅槃。一方面表示了整个佛教的教义有它的体系,一方面也表示了教义有高下浅深,这可以说是树立了教相判释的典型。所以最先由“涅槃经”的启发而从事教相判释的,至少也可从现存文献上说,是涅槃师,特别是道场慧观。慧观是庐山慧远的弟子,后来师事鸠摩罗什,是刘宋时代有名的佛教学者,著有“辩宗论”、“论顿悟渐悟义”等书。“涅槃经”在北方译出,后来却在南方盛行,而南本“涅槃”的修订,慧观亦预其列,所以慧观的思想是深受涅槃的影响的。据隋吉藏“三论玄义”说:慧观立二教五时的教判,把释迦如来一代的教法大别作顿教、渐教二种,以“华严经”为顿教,以从鹿苑到鹄林所说诸经为渐教。于渐教内更开为五时:以说三乘行果不同诸经为第一时三乘别教,以“般若经通化三机”为第二时三乘通教,以“维摩”、“思益”等经为第三时抑扬教(赞扬菩萨、抑挫声闻),以“法华经”为第四时同归教(会彼三乘,同归一极),以“涅槃经”为第五时常住教。一说慧观于顿渐二教外立不定教成为三教,这是由于“胜鬘经”(刘宋求那跋陀罗译)、“金光明经”(昙无谶译)的译出而有此看法。“胜鬘”、“金光明”下是顿渐二教所摄而阐明佛性常住,所以叫它作不定教。其次萧齐隐士刘虬在他所作“无量义经序”当中把释迦如来一代的教法分作七阶。然而据净影慧远的“大乘义章”说:刘虬也把一代教法大别作顿渐二教,华严等经是顿教,其余是渐教,渐教当中有五时七阶。所谓五时是:一、佛初成道为提谓等说五戒十善人天教法,二、佛成道后十二年中说三乘差别教法,三、佛成道后三十年中说“般若”、“维摩”、“思益”等经三乘教法,四、佛成道四十年后于八年中说“法华经,”辨明一乘教法,五、佛临灭度一日一夜说“涅槃经”阐明一切众生悉有佛性法身常住的教法。所谓七阶,是在第二时中更分三阶,为拘邻等演说四谛授声闻乘,为中根演十二因缘授缘觉乘,为上根说六波罗蜜授以大乘,和其余四时合成七阶。
  教相判释在慧观、刘虬之后,一时称盛。大成天台宗的智顗,在他所说的“法华玄义”当中,网罗这一时代的教判,便概括作“南三北七”。南北之分,据荆溪湛然说:“南谓南朝,即京江(扬子江)之南;北谓北朝,河北也。”一般作江南三家、江北七家。南地诸师之说侧重佛说法的形式,主要把一代教法加以时间的配列,而以教理的组织辅之。北地诸师之说侧重佛说法的内容,主要把一代教法就教理的浅深加以组织,其中也有参合时间的配列的。
  南北诸师的教判互有出入,然而智顗说它们有一个共同的基础,就是都用顿、渐、不定三种教相。他说:“南北地通用三种教相:一顿,二渐,三不定。华严为化菩萨,如日照高山,名为顿教;三藏为化小乘,先教半字,故名有相教;十二年后为大乘人说五时般若乃至常住,名无相教:此等俱为渐教也。别有一经非顿渐摄而明佛性常住,“胜鬘”、“金光明”等是也,此名偏方不定教。此之三意通途共用也。”吉藏“大乘玄论”也说:“常途诸师,顿、渐、无方三种判教”。实际南三以顿、渐、不定为通相,北七则以顿、渐、圆为通相。
  江南三家
  在顿、渐、不定三种教相当中,关于顿教及不定教的判释,江南三家大致相同,他们的分别在渐教。
  一、三时教说 虎丘山岌师在渐教内更开作有相教、无相教、常住教三时。依他说,佛在“华严经”以后十二年间所说,阐明见有得道的法门,叫做有相教;十二年以后到“法华经”,阐明见空得道的法门,叫做无相教;最后在“涅槃经”的会上阐明一切众生皆有佛性,如来常住无有变易,是为常住教。岌师不见于僧传,事迹不详。
  二、四时教说
  宗爱法师在渐教内更开作有相教、无相教、同归教、常住教四时。在岌师所判无相教终末的“法华经”,说会三归一,万善悉向菩提,所以特别把它提出来,叫作同归教。此说为梁京庄严寺僧旻(梁三大法师之一)所采用。宗爱也不见于僧传。
  三、五时教说
  齐定林寺僧柔、惠次二师,承道场慧观之说,在渐教内更开作有相教、无相教、褒贬抑扬教、同归教、常住教五时。“维摩”、“思益”等经,贬抑声闻,褒扬菩萨,所以把它从无相教的终末提出来作为褒贬抑扬教。此说为开善寺智藏、光宅寺法云(智藏法云是梁三大法师中的二位)所采用。
  江北七家
  在江北七家中的特点,是开出了圆教。即北魏慧光僧统承佛陀扇多之说把一代教法大别作顿、渐、圆三教,并以“华严”为圆教之初,为后世贤首宗所祖述。
  一、五时教说 北地某师用刘虬说以“提谓波利经”为人天教,又以.“维摩”、“般若”二经列为无相教,其余三时和南地相同。其实就是于南地的四时教说加上人天教。
  二、半满二教说 北魏菩提流(一作留)支说佛说法第十二年以前都是半字教即声闻藏,十二年后都是满字教即菩萨藏。如吉藏“胜鬘宝窟”说:“从菩提留支度后,大分佛教为半满两宗,亦云声闻、菩萨二藏。”
  三、四宗说 又慧光把一代教法分作四宗:一、因缘宗,指说六因、四缘的“毗昙”;二、假名宗,指说三假的“成实”;三、诳相宗,指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的“大品经”及三论;四、常宗,指说常住佛性本有湛然的“涅槃经”及“华严经”。“胜鬘宝窟”也说:“北土彰于五时,立四宗教,谓因缘、假名及真、不真。”又法藏“华严探玄记”说:“齐朝大衍法师(慧光的弟子大衍寺昙隐)等立四宗教:一、因缘宗,谓即小乘萨婆多等部;二、假名宗,谓“成实论”及经部等说;三、不真宗,谓诸部般若说即空理,明一切法不真实等;四、真宗,谓“华严”、“涅槃”明法界真理德性等故。”
  四、五宗说 有师在慧光的四宗内,更从常宗中把“华严经”提出,叫它作法界宗。此说是护身寺自轨法师所采用,净影慧远也采用它。
  五、六宗说,有师说“法华”、“大集”二经,慧光的四宗未收,“法华”说诸佛法久后要当说真实,可称为真宗;“大集”说染净俱融,法界圆普,可称为圆宗;其余四宗同前。此说是耆阇寺凛法师所依用,凛师也不见于僧传。
  六、二种大乘教说 又北地禅师立二种大乘教:一、有相大乘,二、无相大乘。“华严”、“璎珞”、“大品”等经,立十地位次,各说其功德行相,叫做有相;“楞伽”、“思益”等经,说真理没有位次,叫做无相。
  七、一音教说 北地禅师说佛用一音说法,然而众生随着不同的机类而获得不同的理解。如“大乘义章”等说一音教是菩提流支所立。
  依智顗“四教义”卷1:南三以成实师为重点,北七以地论师为重点。这是有相当的见地的。如南地诸师中僧柔、慧次及梁三大法师都是有名的成实师;岌师及宗爱,依“法华玄义”所说,似乎也是成实师。北地诸师中菩提流支是“十地论”译者之一,慧光是地论师的先行者而他的四宗说是北七当中最足重视的,五宗六宗所据的四教义也是地论师所说。
  智顗在“法华玄义”当中纵横难破南三北七十家之说,但他的化仪四教(顿、渐、秘密、不定)实渊源于南地诸师之说,他的化法四教(藏、通、别、圆)也是基于北地诸师之说而发展的,所以他的教判可以说是集南三北七之大成。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