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佛学杂论>>正文内容

证得真理的方法

       

发布时间:2009年04月12日
来源:不详   作者:慧 广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戒定慧既然是佛教修行所依的原则与次序,为什么又可以不必按照它呢?因为,就如真善美一样,戒定慧也是三位一体,只要选择一个适合自己根性的一门深入,最后所到达的,都是一样。
  然而,不可否认的,戒定慧三者之中,慧是根本,只要成就了慧,戒定二者自然具足;正如真善美三者之中,真是根本,只要证得了真理,善行、美德必然产生。所以,禅宗便以慧的证得为修行用功的目标;在用功时,虽然也有戒、有定,但不停留在戒、定当中,戒、定只是用来补助无漏智慧的开发。当然,也不是说戒、定不重要、或不需要,乃因慧是根本,戒、定是枝叶,根本未得到,持戒、修定是不能圆满的。
  那么,禅宗如何从事智慧的开发?如何来体证真理呢?就是用参禅的方法。
  参禅,在中国古代,禅宗正盛旺时,是针对各人生命中的问题,来加以参究。它的精神是活泼的,参的人也觉得很亲切,自然会有浓厚的兴趣来不断的参究;可是到了宋、明以后,参禅一变而为参公案——公案就是古代禅师跟学生之间的特殊问答。譬如:有人问赵州禅师:“狗子有佛性吗?”赵州答:“无。”佛经说:一切众生皆有佛性,狗子也是众生之一,为什么会没有佛性呢?这回答不是很可疑吗?所以,那人又问赵州:“为什么狗子无佛性?”赵州又答:“为伊有业识在。”狗子有业识,就没有佛性了?这句话是有问题的,是不符合佛经所说的。那是赵州说错了吗?不可能吧?看他说得自信满满的,而且赵州又是名震一方的祖师,怎会说错?所以,赵州与学生的这段阿答,值得参究;而那段问答也就成了被禅门公认的案子——这就是公案。
  参公案最重要的,是内心要有疑问,称为疑情,所谓“有疑不决直须参“,内心有疑问,不懂就要参究,因此,参公案的先决条件,就是要有怀疑的精神。这点和科学是一样的,科学也讲究怀疑,内心对某方面有怀疑,才会下手去研究,然后才有新的发现与创造;参公案也是一种 研究,只是和科学不同的在于:参公案是以心思去面对问题,不假外物,做直接的研究,这就必须有赖疑问来推动了。所以,禅宗说:“小疑小悟,大疑大悟,不疑不悟。”
  只是,古德留下来韵公案,未必跟现在的我们有切身之感;没有切身之感,便不容易引发我们的疑情,就算引发了,也难以持久。因此,参禅最好是回复到宋明以前的方式,各人针对内心中,最困扰自己的问题,来加以参究。
  一个真正信仰宗教的人,他内心不可能没有问题;没有问题的话;他就不会去信仰宗教。而且能逼使一个人投入宗教的问题,绝不会是无关紧要的小问题,自然这个问题也就不是用思想,或他人可以加以解决的,更不是知道了就可以。因为,虽然我们知道了答案是这样,但知道归知道,我还是我,内心仍然有烦恼痛苦,以及生死轮回。如此,知道了又有什么用?问题的根本并没有得到解决呀!
   因此,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个生死的大问题,极待自己去参究,去产生疑情。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上一篇:浅谈信仰
下一篇:佛教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