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佛学杂论>>正文内容

缁门百岁篇

       

发布时间:2009年04月12日
来源:不详   作者:不详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缁门百岁篇

一 士

  晋唐时期的敦煌是中国的佛教圣地。敦煌遗书中绝大部分是佛教文化的宝典,虽大多没有确切的作者和写作时间,但都是汉民族的创作。除了手抄的经文,尚有许多我们称之为敦煌文学的作品,它们多出自僧人、文士、民间作者之手,而他们信奉佛教是无疑的。这一篇佳作《缁门百岁篇》即是佛教徒的绝好的训诫之辞,亦是佛教盛行于天下而极具汉化的极好例证。先来欣赏这篇斯坦因编号为2947的作品。
  一十辞亲愿出家,手携经盍学煎茶,驱鸟未解从师教,往往抛经摘草花。
  二十空门艺卓奇,沾恩剃发整威仪,应法以师堪羯磨,五年勤学尽毗尼。
  三十精通法论全,四时无暇复无眠,有心直拟翻龙藏,岂肯因循过百年。
  四十幽玄总揽知,游巡天下入王畿,经论一言分辩尽,五乘八藏更无疑。
  五十恩延入帝宫,紫衣新赐意初浓,谈经御殿倾雷雨,震齿潜波卧窟龙。
  六十人间置法船,广开慈谕示因缘,三车已立门前路,念念无常劝福田。
  七十连宵坐结跏,观空何处有荣华,匡心直乐求清净,永离妆衣染着花。
  八十虽存力已残,梦中时复到天关,还遇道人邀说法,请师端坐上金坛。
  九十之身朽不坚,犹蒙圣力助轻便,残灯未灭光辉薄,时见迎云在目前。
  百岁归愿逐魄风,松楸叶落几春冬,平生意气今朝尽,聚土如山总是空。
  《敦煌佛学·佛事篇》一书把本篇编人“文学篇”中的“佛曲”类,可知它是能在僧俗中吟唱的。全篇十章,每章四句,每句七字,独立地看,正是一首七言绝句;每章各押一韵,为典型的定格联章体。即为“联章”体,其内容是相连贯的。每章从“一十”至“百岁”,便是出家修行者一生人道、弘法的岁月;以十年为期,每一十年内各有自己的事业要做。貌似人人可为,实则非出类拔萃者而不能为!
  我们不妨略加解释每章大意。十岁时出家“学煎茶”、“从师教”,未脱孩子气,“抛经摘草花”;二十岁时,正式剃度,能“整威仪”,做“羯磨”,勤学“毗尼”藏;三十岁时,珍惜时日,“无暇”又“无眠”,而精通经论,还想“翻龙藏” (大乘经典);四十岁时,云游天下,弘法度众,人京城(王畿)为王侯僧俗开讲经论;五十岁时,被帝王请进宫中讲经,受新赐“紫衣”,做了僧官;六十岁时,为僧俗大众常开讲筵,开示因缘,多种福田;七十岁时,当独处坐禅,观空求清静;八十岁时,已到西方世界的门前,仍为众生端坐说法;九十岁时,生命似“残灯”,时见接引去极乐世界的祥云在目前;百岁时,世间的一生如“松楸叶落”结束了,曾经是“岂肯因循过百年”,最终是“平生意气今朝尽,聚土如山总是空”。缘生缘灭,本来如此啊!
  “百岁”在传统的儒家文化及民间生活信念中,有富贵长寿之意,古代诗文里可常见到。据任二北先生说,晋代陆机作有《百年歌》十首,《缁门百岁篇》在体式上与之相同。这样,本篇所传达演绎的佛教理趣在内容与形式上都具有传统文化的色彩。不仅如此,其中所表现的佛门生活在晋唐时代亦为事实,而非杜撰。仅就唐代而言,随着佛教的发达而出现了天台宗、禅宗、律宗等诸宗派,译经的成绩亦很可观。高僧受帝王的邀请进宫讲说经论,在《续高僧传》中为数不少,像武则天时的法藏进宫讲解新译《华严经》,即是一例。本篇或创制于唐末,或五代,至迟亦在敦煌藏经洞封闭以前。亦有可能产生于内地,而随僧俗流传入敦煌。今天,把它当作佛教文献,还是视为敦煌文学的遗珍,都是毫不过分的。

            摘自《敦煌文学》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上一篇:专与精
下一篇:僧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