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佛学杂论>>正文内容

八正道修行浅释

       

发布时间:2009年04月12日
来源:不详   作者:蔡茜茜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八正道修行浅释/蔡茜茜
“八正道”是一个具足戒定慧、全面照应日常生活行为、语言和思维的修行方法。一步一步经过持戒(自我节制不放任)、练定(培养心力、意志力的集中)、修慧(离开贪嗔好恶成见、作因缘分析)的实践,逐渐培养健康的身心,断除一切不良的习气毛病,乃至达到理智上充满智慧、情感上慈悲无量的圆满人格,也就是佛教所谓的“涅槃解脱”境界。以下依自己所学、所思、所修,略做浅释:

一、正见:佛教的人生观是苦谛与集谛,解脱观是灭谛与道谛,安身立命之处是佛、法、僧三宝。“苦谛”的意义是在这世界上的确有苦难不如意存在,“集谛”的意义是经过深刻觉察,这些苦难不如意系来自众生的贪嗔痴,“灭谛”的意义是这些苦难不如意是有因有缘而起,只要苦难不如意的因缘离散或贪嗔痴止息,苦难不如意就不会产生,“道谛”的意义是你相信并了解苦谛、集谛、灭谛,同时发愿从自己的知见、思维和一言一行入手,不断改善人格、调伏欲贪、斩除无明。有了苦、集、灭三谛的知见,又发愿修行,即可著手下一步的正思。

二、正思:正思的修行指的是从此以后你思维里的任何抉择都根据正见,你每一个思维活动都考虑到:“我这个抉择对出离自己的苦难或世间的苦难有帮助吗?”(此指苦谛思维)“我如此的抉择会不会是增加苦难的根源?”(集谛思维)“我的这个抉择是不是往灭苦的目标前进?”(灭谛思维)能这样思维,就可以进一步改善一言一行了。

三、正语:在我们日常生活里,言语占有非常重要的份量。人与人相处,言语不止是为了表达而已,同时也为了沟通,透过沟通,我们才可能改善进退之道。问题是人常有很坏的讲话习惯,常因内心的贪嗔、种种好恶,偏离正思而导致讲话不合逻辑或诉诸情绪,或妄语、两舌、恶口、绮语等,制造种种不必要的是非争执。除此以外,我们也很容易因无聊而讲些无助彼此身心成长的话,有时觉得好像只是在开玩笑,却开得不太高明而伤了和气,不但对彼此的身心成长没有好处,还妨碍了彼此进一步的沟通了解。修“正语”的方法就是要随时提醒自己:“我讲这些话对对方的心智成长有什么帮助?或只是一时无聊而想说话?”每次讲话都作这样的考虑才算“正语”。一开始就要完全做到并不容易,但若为了避免讲错而干脆不讲话,整天保持沉默不语,这样的修法也是矫枉过正,因为不说不错,也无从在错误中学习到经验。把该讲话而不讲话的和尚,称为“哑羊僧”,含有很大的责备之意。

此外,“正语”还包括要正确听清楚并了解对方的话。留心听闻是沟通的一大重要艺术,想讲话之前必先设法弄懂对方的意思,不要人急著假设自已经很了解对方,那很容易造成时间的浪费和不必要的误会,忘了讲话的目的是为了沟通。

四、正业:一举一动或做一件事情都反问自己:“我这样做是依据正见正思的行为吗?真的是为自他身心成长的需要而做吗?或只是一时冲动的行为?”一般人除了财、色、名、食、睡的放纵任性行为以外,最容易犯纵情的毛病,往往因为钟情于某一个人而不顾一切因缘地爱恋对方,并随著双方的心境变化而喜忧爱怒。这样的行为若不反省和节制,往往会造成双方身心痛苦。

“正业”的修持,除自我节制外,还包括修禅定和观慧,进一步还要积极地做三布施:1.财布施,就是分出自己的财力、体力去护助匮乏的人。2.法布施,就是把自己认识、修持佛法的好处介绍给需要的人,自己以戒定慧实实在在修行,以身作则以感染周遭的人发心学习佛法。3.无畏布施,是透过自己修行,培养出一种能够在众生有忧悲苦恼,颠倒恐惧的时候,适时给予疏导、调伏的智慧能力。

五、正命:正命就是以正当的职业来维持合理的经济生活。除不从事一切贩毒、包娼、包赌、屠宰、生态污染、贩卖军火等危害人类的行业外,同时还要关心到生活上自己对金钱与时间的分配是否有助彼此的身心成长?举例来说,领到薪水以后,你会不会认为“这是我自己赚来的钱,要怎样花就怎样花”?奢侈乱用是一种浪费社会资源的行为,对人对己都无好处。还有时间的应用:你在上班时是一边在做白日梦一边工作吗?有没有自我提醒观照?有没有离开戒定慧?你周末的时间花在吃喝玩乐或是做些有益修行、充实自己的事情?这些都是正命所要注意的,目的不外更有效的运用时间与金钱,以便加强佛法的实践与推广,使人人同沾佛法的好处。

六、正勤:惰性恶习使理想无法实现,正勤就是对治惰性的方法。生活里是不是时常反问自已有那些该做而未做?有那些地方还有很多缺点,很多事情没做好,各方面的能力都不够充实,这时要提醒自己免于陷入自责追悔的无用情绪;相反的,要及时提醒自己惰性的祸患,不断告诉自己:精进才不会追悔,精进才不会匮乏,精进才能充实。一分一分精进,惰性就一分一分克服。

七、正念:这是训练自己觉察力的方法。由觉察自己的一举一动、表情姿势、感受变化、心境变化开始,进而察觉紧张、情绪、杂念、冲动的生起、延续、变化和消失,敏锐地观照其中微细的冲突摩擦,深刻地感受其种种祸患,直到成就一种身心上自动出离欲贪、攀缘的自觉反应。

八、正定:这是训练心力集中。每天定时打坐,等于是一种身心的大扫除;此外,经常做呼吸观,可以防止心力涣散,加强正念的功力。(1987.11.《新雨月刊》第10期)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