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佛学杂论>>正文内容

宋僧元净遗事稽存

       

发布时间:2009年04月12日
来源:不详   作者:重虚堂著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宋僧元净遗事稽存
作者:重虚堂著
目录
缘起
二·考证
三·事迹
四·诗偈
五·酬倡
六·尺牍(选自《东坡集》)
七·真赞
八·年谱


缘起

  宋僧元净,事迹不载于僧传,所撰《圆事理说》等均佚,唯诗偈十九首散见于《咸淳临安志》等。其与苏轼、苏辙、秦观、赵抃、道潜诸辈,相与往还倡酬,盛极一时。二○○○年秋,余以编选《世间解》杂志,随手搜集其残文断简,积之案头,几如累丘。乃扫描半月,附编《年谱》一纸,以备考阙。
  重虚堂二○○一年寒食

二·考证

  (清)汪孟鋗《龙井见闻录》:诸传叙事,大抵皆同,并从删节。以苏辙《辩才碑》考之,十年出家,十八学于慈云,则《咸淳临安志》十岁出家,受业于慈云,《佛祖通载》十二就学慈云,俱误。又伯祖父叹为宿世沙门,则《西湖高僧事略》之以为父,亦误。又元祐六年示寂,而《咸淳临安志》及《西湖高僧事略》、《武林梵志》俱云八年,亦误。至《武林梵志》谓东坡铭其事,盖承《西湖高僧事略》东坡志其行事、颖滨为铭之误而加误焉,尤不待辨。
  陈垣《释氏疑年录》卷七:龙井辩才元净, 於潜徐氏,宋元祐六年卒,年八十一(1011——1091)。《西湖高僧事略》作元祐八年卒,《释门正统》无年岁,今据苏辙撰塔碑,《四部丛刊》本《栾城后集》此碑阙前叶,今据《咸淳临安志》七八。

三·事迹

  苏轼《讷斋记》:钱塘有大法师曰辩才,初住上天竺,以天台法化吴越。吴越人归之如佛出世,事之如养父母。金帛之施,不求而至。居天竺十四年。有利其富者,迫而逐之。师欣然舍去,不以为恨。吴越之人从之者如归市,天竺之众分散四去。事闻于朝,明年,俾复其旧,师黾俯而还,如不得已。吴越之人争出其力,以成就废阙,众复大集。无几何,师告其众曰:“吾虽未尝争也,不幸而立于争地,久居而不使去,人以己是非彼,非沙门也。天竺之南山,山深而木茂,泉甘而石峻,汝舍我,我将老于是。”言已,策杖以往,以茅竹自覆,声动吴越。人复致其所有,巉岭堙圯,筑室而奉之。不期年,而荒榛岩石之间,台观飞涌,丹垩炳焕,如天帝释宫。师自是谢事,不复出入。高邮秦观少游名其所居曰讷斋。道潜师参寥属余为记,余闻之,师始以法教人,叩之必鸣,如千石钟;来不失时,如沧海潮,故人以辩名之。及其居此山,闭门燕坐,寂寞终日。果落根荣,如冬枯木;风止波定,如古涧水,故人以讷名之。虽然,此非师之大全也。彼其全者,不大不小,不长不短,不垢不净,不辩不讷,而又何以名之。虽然,乐其出而高其退,喜其辩而贵其讷,此众人意也,则其以名斋也亦宜。乃作颂曰:以辩见我,既非见我。以讷见我,亦几于妄。有叩而应,时止而止。非辩非讷,如如不动。诸佛既然,我亦如是。
  杨杰《延恩衍庆院记》(《咸淳临安志》七八):天台宗师辩才净老坐道场者四十年,指空假中以接人,其心契于圣智,具戒定慧以行已。其德动于幽潜,真有道之士也。初住钱塘法惠院之宝阁,次住上下二天竺,又住南屏山之兴教。往来学徒,盖逾万人。分传教观,多能演其所闻,开悟学者。师平生未尝辄有求于人,然所至必为四众依向,莫不兴盛,盖其有所致也。余在都下时见清献公与师倡酬偈颂,已知师之所存矣。及观苏子瞻与师诗,言其儿初弱不能行,因祷师加护,即壮而能行,然后知师功行至矣。师一日谓诸徒曰:“吾筋力衰疲,劳于应接,安得幽僻处一庵地,以养余年。”檀越闻之曰:“辩才师有退居之意,吾辈蒙其德不为不久,盍往择可居之地?”乃于龙井山得寿圣院,弊屋数楹,主者不堪其居,愿人为代以舍去。于是请师徒弟怀益主奉香火,汲巾侍瓶,甲乙相承,以严佛事。其院即吴越王所创,国朝赐今额也。檀越为师鼎新栋宇,不日而成。中建尊殿,严圣像也。前有三门,示三解脱也。钟鼓有阁,警晦明也。堂曰潮音,信群听也。斋曰讷,欲无言也。室曰寂,寂而常照也。阁曰照,照而寂也。泉曰冲,用不穷也。又,堂曰闲。赵公致政访师退居,二闲人也。庵曰方圆,不执一也。桥曰归隐,退以乐也。沼曰涤心,渊清澈也。群居有寮,安其徒也。众山环绕,景象会合。断崖泓澄,神物攸宅,龙井岩也。势将奋迅,百兽窜慑,狮子峰也。昔人饲虎,以度有情,萨埵石也。修竹森然,苍翠夹道,风篁岭也。元丰八年秋,余被命陪高丽国王子祐世僧统访道吴粤,尝谒师于山中,乃度风篁岭,窥龙井,过归隐桥,鉴涤心沼,观狮子峰,望萨埵石,升潮音,憩讷斋,酌冲泉,入寂室,登照阁,临闲堂,回方圆庵,从容论议,夕而后还。师异日遣其徒丐文以纪其本末,余既与之记,又系之以诗十三章云。
  释守一《上天竺山志》:天竺辩才法师以智者教传四十年,学者如归,四方风靡,于是晦者明,窒者通,大小之机无不遂者。不居其功,不宿于名,乃辞其交游去。其弟子而求于寂寞之滨,得龙井之居以隐焉。南山守一往见之,过龙泓,登风篁岭,引目周览,以索其居。岌然群峰密围,淴□□不蔽翳,四顾若失,莫知其乡。逡巡下危磴,行深林,得之于烟云仿佛之间,遂造而揖之。法师引予并席而坐,相视而笑。徐曰:“子胡来?”予曰:“愿有观焉。”法师曰:“子固观矣,而又将奚观?”予笑曰:“然。”法师命予入,由照阁经寂室,指其庵而言曰:“此吾佛亦如之。使吾党祝发以圆其顶,坏色以方其袍,乃欲其烦恼尽而理体圆,定慧修而德相显也。盖溺于理而不达于事,迷于事而不明于理者,皆不可谓之沙门。以制礼乐为衣裳,至于舟车器械宫室之为,皆则而象之,故儒者冠圆冠,以知天时,履句屦以知地形。盖蔽于天而不知人,蔽于人而不知天者,皆不可谓之真儒矣。唯能通天、地、人者,真儒矣。唯能理事一如向无异观者,其真沙门欤。噫!人之处乎覆载之内,陶乎教化之中,具其形,服其服,用其器,而于其居也,特不然哉!吾所以为是庵也。然则,吾直以是为蘧庐尔。若夫以法性之圆事相之,方而规矩,一切则之,所以休息乎此也。”窥其制则圆盖而方址。予谒之曰:“夫释子之寝,或为方丈,或为圆庐,而是庵也,胡为而然哉?”法师曰:“子既得之矣。虽然,试为子言之。夫形而上者,浑沦周遍,非方非圆,而能成方圆者也。形而下者,或得于方,或得于圆,或兼斯二者而不能无悖者也。大至于天地,近止乎一身,无不然。故天得之,则运而无积;地得之,则静而无变。是以天圆而地方。人位乎天地之间,则首足具二者之形矣。盖宇宙虽大,不离其内,秋毫虽小,待之成体,故凡有貌象声色者,无巨细,无古今,皆不能出于方圆之内也,所以古先哲王因之也。虽然,此游方之内者也。至于诸法同体而无目,位万物各得而不相知,皆藏乎不深之度,而游乎无端之纪,则是庵也,为无相之庵,而吾亦将以无所住而住焉。当是时也,子奚往而观乎?”呜呼!理圆也,语方也,吾当忘言与之,以无所观而观之,于是嗒然隐凡。予出以法师之说,授其门弟子,使记焉。
  东坡过上天竺,谒辨才。款语间,因言窗前两松,昨为风折一枝,怅怅成一联,竞未得续其后,举以示公云:“龙枝已逐风雷变,减却虚窗半日凉。”坡续云:“天爱禅心圆且洁,故添明月件清光。”   山门桥在上竺山门外、中竺天正殿前,桥有宋时辩才重建雪坡亭。东坡访辩才法师,适雪霁,构亭厓下,以纪其胜。夜讲台,治平中辩才净法师演说无倦,尝谓鬼神少威德,则不敢随众昼听,乃为夜分讲经,故名。莫考厥初,至辩才更建。又李纲《上天竺天台教寺十六观堂碑》曰:辩才净法师于嘉祐、熙宁间两住本山,兼统禅讲二教律,三宗赐诗褒美,东宫复书归隐之额,听其退居兴福。
  东坡一日礼大士,见座前《普门品》,袖手展读云:“咒诅诸毒药,所欲害身者,念彼观音力,还着与本人。”东坡喟然叹日:“佛自仁心,岂有免人之一难而害人之一命乎?是亦去彼及此,与夫不爱人者何异也。我体佛之意,而改正之曰:“咒诅诸毒药,所欲害身者,念彼观音力,两家都没事。””问辩才曰:“何如?”辩才笑而不答。谨案《东坡集》:东坡居士曰:“观音慈悲者也。今人遭咒诅念观音之力,而使还着与本人,则岂观音之心哉?今改之。”云云。其文不同,不言与辩才问答。
  《咸淳临安志》:明智寺在县西十八里波亭乡。初,山之西有光亘天,现菩萨像,僧道志立茅庐其下。元祐间,因建佛殿,遂名西菩寺。治平二年,改今额。熙宁七年八月,苏文忠公同毛君宝、方君武访参寥、辩才,遂留西菩山留题。建炎间重修,秦少游之子湛为记。有清凉池、明月池、双峰堂、涤轩、贤秀轩、西资阁、见山亭。又秦湛寺记略云:於潜之西菩有光属天,现菩萨像,其时僧道志茅庐其下,遂聚邑人之钱而庙佛焉,号西菩寺,实唐天祐中也。本朝改曰明智,今谓其山犹曰西菩。辩才既从此山行道,吴越山中之徒思踵其武,踊跃精进云云。明智以有道者之故栖,学佛者望之如仲尼之徒于阙里,其气象景物,又盖境内。自於潜十有三里至山之麓,未及之五里,上松旁涧,与道委蛇,仰可以荫,俯可以鉴,循环曲折,乃得平直。两峰屹然,如立长人,如获居迎来。五老、九华、未易伯仲。泉涌西岩之址,盛暑常寒,筒引错落,遍于百室,是以居者忘出,游者忘归云云。自有此寺已数百年,土殒木坏,风雨入室,像设不严,威仪不成,双峰既归,未尝有求。邑之富于力者,相率施所有,寺为之一新云云,余先人与辩才善,余儿时先人对辩才语,必令旁侍,其高世之论,至今能记—一。而辩才物故前先人十年,今龙井、天竺间,云容山色或诲人愁,其能念先人乎?余每见来自吴越者,未尝不问辩才门人何如,故闻双峰之名久矣。杜门锡山之下,一旦苍头告余日:“门有道人,吴语而文。”亟出见之,乃常乐性禅师也。谓明智重葺,欲余为记,且曰:“先太史常为辩才记龙井,今记明智,非子可乎?”余不敢辞。虽然鸡凤异调,大方之家岂不笑我。
  《咸淳临安志》:嘉祐末,守沈礼部文通以为天竺起于司马晋时,逾七百载,而观音发迹西峰,甫及百年,遂分为二所。谓上天竺也,大士以声音为佛事,非禅那所居,即谢去住持智月,以辩才法师元净为其主,仍请于朝,以教易禅,赐名灵感观音院。时曾鲁公公亮为相,实奖其事。既而蔡端明襄出守,鲁公以钱十万为扁,委蔡公为书之。盖鲁公庆历间道杭,同行僧元达,至天竺瞻礼,途中见衣素妇人谓达曰:“上座同曾舍人来耶?舍人五十七入中书。”语讫无所见。已而如其言。事具石刻。无净乃益凿山辟地,增广殿宇,鲁公又以经五千二百三十卷遗元净,西庑为藏。
  《咸淳临安志》:龙井延恩衍庆院,在风篁岭。乾祐二年,居民凌霄募缘建造。旧额报国看经院,熙宁中改寿圣院。绍兴三十一年,改广福院。淳祐六年,改今额,有龙井。元丰二年,辩才大师元净自天竺退休兹山,始鼎新栋宇及游览之所。山川胜概,一时呈露,而二苏、赵、秦诸贤皆与辩才为方外交,名章大篇,照映泉石。龙井古荒刹,由是振显,岂非以其人乎!
  《佛祖通载》:元丰三年,谢去天竺,居龙井。六年,居南屏。明年,复归龙井。时灵山虚席,师以慈云师祖道场俯就众请。及月余,定中见金甲神跪前曰:“师于此无缘,不宜久住。”既受冥告,遂还龙井。
  胡祥翰《西湖新志·过溪亭 》:在龙井寺门外。初元净退居于此,名其桥曰“归隐”。寻,以送东坡过桥,左右因举远公过虎溪事,师笑曰:“杜子美不云乎?与子成二老,来往亦风流。”因改桥名“过溪”,并作亭岭上,曰“过溪亭”,亦称“二老亭”。东坡赋纪之。亭今二额曰“过溪”,曰“二老”。丁立中跋二老亭额,云旧在风篁岭上,后移龙井祠下,即今址也。此额丙辰季夏,金溶熙重修补立。
  秦观《龙井记》:龙井旧名龙泓,吴赤乌中,方士葛洪曾炼丹于此,事见图记。其地当西湖之西,浙江之北,风篁岭之上,实深山乱石之水泉也。每岁旱祷雨于他祠不获,则祷于此,有祷辄应,故老相传,以为有龙居之。然泉者,山之精气所发也。西湖深靓空阔,纳光景而涵烟霏,菱芡荷花之所附丽,龟鱼鸟虫之所依凭,漫衍而不迫,纡徐以成文,阴晴之中,各有奇态,而不可以言尽也,故岸湖之山,多为所诱,而不克以为泉。浙江介于吴越之间,一昼一夜,涛头自海而上者再,疾击而远驰,兕虎骇而风雨作,过者摧,当者坏,乘高而望之,使人毛发尽立,心掉而不禁,故岸江之山,多为所胁,而不暇以为泉。惟此地蟠幽而踞阻,内无靡丽之诱以散越其精;外无豪捍之胁以亏疏其气;故岭之左右,大率多泉,龙井其尤者也。夫蓄之深者发之远,其养也不苟,则其施也无穷。龙井之德,盖有至于道者,则其为神物之托也,亦奚疑哉。元丰二年,辩才法师元静自天竺谢讲事,退休于此山之寿圣院。院去龙井一里,凡山中之人,有事于钱塘,与游客之将至寿圣者,皆取道井旁。法师乃即其处为亭,又率其徒以浮屠法环而咒之,庶几有慰夫所谓龙者。俄有大鱼,自泉中跃出,观者异焉,然后知井之有龙不谬,而其名由此益大闻。余是岁自淮南如越,省亲过钱塘,访法师于山中。法师策杖送余于风篁岭上,指龙井曰:此泉之德至矣,美如西湖不能淫之使迁,壮如浙江不能威之使屈。受天地之中,资阴阳之和,以养其源,推其绪余以泽于万物,虽古有道之士,又何以加于此?益为我记之。余曰:唯。三年八月日,高邮秦观记。
  秦观《游龙井寺记》:元丰二年秋后一日,余自吴兴道杭,东还会稽。龙井有辩才大师,以书邀余入山。比出郭,日已夕。航湖至普宁,遇道人参寥,问龙井所造篮舆?则曰:以不时至,去矣。是夕,天宇开霁,林间月明,可数毫发。遂弃舟,从参寥杖策并湖而行。出雷峰,度南屏,濯足于慧因涧,入灵石坞,得支径上风篁岭,憩于龙井亭,酌泉投石而饮之。自普宁凡经佛寺十五,皆寂不闻人声。道傍庐舍,或灯火隐显,草木深郁,流水激激悲鸣,殆非人间之境。行二鼓矣,始至寿圣院,谒辩才于潮音堂,明日乃还。高邮秦观题。
  坡仙至钱塘,特与辩才师为世外交,师归老龙井,坡为作二老亭诗。一时名胜,多与之游,瑰词藻翰,衣被泉石,至今枯槎断壁间,奕奕飞动。独少游记文,得元章书,二妙相辉,宜耀不朽,而寺失其传,好事者閟然不满。绍定己丑,得真迹于户书胡公槻,印以他米书不谬,每念镵之寺中,以苴放轶。一日语京尹赵公,公敛衽曰:前贤之胜韵不续,实遗吾邦羞,寺于何有。亟访坚珉刻之,且捐钱百万,畀住山宗炳,建楼植钟,新缁宇之弊。于是龙井之胜若前贤之微,如创见然。余每爱少游支筇步月,敲辩才门,夜半清语,殆非人间世。今留题中,写涧谷经行,登危憩寂之境,冲烟破暝之态,溪潺林影,断续隐见,虽善画不能及。题识犹尔,况记乎?虽然,微尹公好古博雅,则斯记未必遇,虽遇,未必遽赫然在人目,余幸记之,遇显之速也,于是借石咫书其颠末。纪定辛卯三月望日,四明郑清之文叔跋。(施谔《淳祐临安志》)
  秦观《淮海集》:熙宁九年,秀州嘉兴县令陶彖有子得疾甚异,形色笑语,非复平人。令患之,乃大出钱财,聘谒巫祝,厌胜百方,终莫能治。是岁,辩才法师元净适以事至秀。法师,高僧也,隐于钱塘之天竺山,传天台教学者数百人,又特善咒水,疾病者饮其所咒水辄愈,吴人尊事之。令素闻其名,即驰诣师,具状告曰:“儿始得疾时,见一女子自外来,相调笑久之,俱去,稍行至水滨,遗诗曰:“生为木卯人,死作幽独鬼。泉门长夜开,衾帏待君至。”自是屡来,且有言曰:”仲冬之月二七之间,月盈之夕,车马来迎。”今去妖期逼矣,未知所处,愿赐哀怜。”师乃许诺,因杖策从至其家,除地为坛,设观音像于中央,取杨枝沾水洒而咒之,三绕坛而去。是夜,儿寝安然,不复如他时矣。明日复来,结跏跌座,引儿问曰:“汝居何地,而来至此?”答曰:“会稽之东,卞山之阳,是吾之宅,古木苍苍。”师又问:“汝姓谁氏?”答曰:“吴玉山上无人处,几度临风学舞腰。”师曰:“汝柳姓乎?”乃冁然而笑。师良久呵曰:“汝无始已来,迷己逐物,为物所转,溺于淫邪,流浪千劫,不自解脱,入魔趣中,横生灾害,延及无辜,汝今当知魔耶非魔,魔即法界,我今为汝宣说《首楞严秘密神咒》,汝当谛听,痛自悔恨,讼既往过愆,返本来清净觉性。”于是号泣,不复有云。是夜谓儿曰:“辩才之功,汝父之虔,无以加焉,吾将去矣。”后二日复来,曰:“久与子游,情不能遽舍,愿一举觞为别。”因相对引满,既罢,作诗一章曰:“仲冬二七是良时,江下无缘与子期。今日临歧一杯酒,共君千里远相离。”遂去不复见。余闻其事久矣,元丰二年见辩才于龙井山,问之信然。
  释惠洪《林间录》:杭州上天竺法师辩才,悟法华三昧,有至行,宏天台教称第一,东吴讲者宗尚之。秀州有狂人号回头,左道以鼓俗流,宣言当建窣堵坡为吴人福田,施者云委,然惮入杭境,以辩才不可欺故也。不得已既来,先以钱十万诣上天竺饭僧,且遣使通问曰:“今以修造钱若干,愿供僧一堂。”净答其书曰:“道风远来,山川增胜,诲言先至,喜慰可量。承以营建净坛为饭僧之用,窃闻教有明文,不许互用,圣者已遗明诲,不知白佛当何以辞?伫闻报章,即令撰疏文也。”狂人大惊,惭见其徒,然净之门弟子,亦劝且礼之以化俗。净厉声曰:“出家儿须具眼始得。彼诚圣者,吾敢不恭?如其诞妄,知而同之,是失正念。吾闻圣者具他心通,今夕当与尔曹虔请,于明日就此山与十方诸佛同斋,即法法严,敬跪读疏文焚之。”明日,率众出迎,而所谓狂人者,竟不至。学者皆服。
  《东坡集·题秦太虚龙井题名记》:览太虚题名,皆余昔时游行处。闭目想之,了然可数。始余与辩才别五年,乃自徐州迁于湖,至高邮见太虚、参寥,遂载与俱。辩才闻余至,欲扁舟相过,以结夏未果。太虚、参寥又相与适越,云秋尽当还。而余仓卒去郡,遂不复见。明年,余谪居黄州,辩才、参寥遣人致问,且以题名相示。时去中秋不十日,秋潦方涨,水面千里,月出房心问,风露浩然。所居去江无十步,独与儿子迈棹小舟至赤壁,西望武昌山谷,乔木苍然,云涛际天,因录以寄参寥,使以示辩才,有便至高邮,亦可录以示太虚也。
  《东坡集·跋太虚辩才庐山题名》:某与大觉禅师别十九年矣。禅师脱屣当世,云栖海上,谓不复见记,乃尔拳拳耶?抚卷太息,欲一见之,恐不可复得。会与参寥师自庐山之阳并出而东,所至皆禅师旧迹,山中人多能言之者。乃复书太虚与辩才题名之后,以遗参寥。太虚今年三十六,参寥四十二,某四十九,辩才七十四,禅师七十六矣。此吾五人者,当复相从乎?生者可以一笑,死者可以一叹也。元丰七年五月十九日,慧日院大雨中书。
  田汝成《西湖游览志余》
  辩才、参寥,皆苏子瞻友也。其赞辩才云:“即之浮云无穷,去之明月皆同。欲知明月所在,在汝吐雾之中。”
  辩才元净之住天竺也,善持咒水,饮病者辄愈,杭人尊事之。熙宁九年,秀州嘉兴县令陶彖,有子得疾甚异,形色语笑,非复平人。令患之,乃大出钱财,聘谒巫祝,厌胜百方,终莫能治。辩才适以事至秀州,令素闻其名,即驰诣告曰:“儿始得疾时,见一女子自外来,相调笑,久之,俱去。少行至水滨,遗诗曰:“生为木卯人,死作幽独鬼。泉门长夜开,衾帏待君至。”自是屡来,且有言曰:“仲冬之月,二七之间,月盈之夕,车马来迎。”今去妖期逼矣,未知所处,愿赐哀怜。”辩才许诺,因杖策从至其家,除地为坛,设观音像于中央,取杨枝沾水,洒而咒之,三绕坛而去。是夜,儿寝安然。明日复来,结跏跌坐,引儿问曰:“汝居何地而来此?”答曰:“会稽之东,下山之阳,是吾之宅,古木苍苍。”师又问:“汝姓谁氏?”答曰:“吴王山上无人处,几度临风学舞腰。”师曰:“汝柳姓乎?”乃冁然而笑。师良久呵曰:“汝无始已来,迷己逐物,为物所转,溺于淫邪,流浪千劫,不自解脱,入魔趣中,横生灾害,延及无辜。汝今当知魔即非魔,魔即法界,我今为汝宣说《首楞严》秘密神咒,汝当谛听,讼既往过愆,返本来清净觉性。”于是号泣,不复有云。是夜,女子谓儿曰:“辩才之功,汝父之虔,无以加焉,吾将去矣。久与子游,情不能遽舍,愿举一觞为别。”因相对引满。既罢,作诗云:“仲冬二七是良时,江下无缘与子期。今日临歧一杯酒,共君千里远相离。”遂去,不复见。
  《天台山方外志》:《圆事理说》,辩才净师撰。
  苏辙《天竺海月法师塔碑》:余杭天竺有二大士,一曰海月,一日辩才,皆事明智韶法师,以讲说作佛事,而心悟最上乘,不为讲说所缚。吴越多禅众,闻其言者皆曰:“说教如是,是亦禅也。”故吴越之人归之与佛菩萨无异。熙宁中,余兄子瞻通守余杭,从二公游,敬之如师友。后余与子瞻皆自岭外得归,而子瞻终于毗陵。余杭参寥师吊余颖川,既而曰:“辩才以子瞻故,得铭于公。海月独未有铭,公以子瞻,其亦勿辞。”余亦许之。今住天竺德贤师实公之高弟,以铭授之,俾刻之石。铭曰:佛本说一乘,无二亦无三。空洞无一物,应物无不在。欲以是教人,人或不能信。以其不信故,故示以方便。方便皆是幻,是惠为真实。有方便惠解,无方便惠缚。有惠方便解,无惠方便缚。惟惠惟方便,更相为缚解。缚脱解亦除,然后至佛乘。智者古智人,具惠与方便。示人西方观,其实则是幻。由幻而得佛,于以度众生。会归于一乘,何者非佛法。海月辩才师,智者之孙曾。由教而得禅,皆僧中第一。我不识其面,知其心中事。作铭书塔石,二公知其然。
  《东坡集·海月辩公真赞,并引》:钱塘佛者之盛,盖甲天下,道德才智之士,与夫妄庸巧伪之八,杂处其间,号为难齐,故于僧职正副之外,别补都僧正一员。薄帐案牒,奔走将迎之劳,专责正副以下,而都司总领要略,实以行解表众而已。然亦通号为僧官,故高举远引山栖绝俗之士不屑为之,惟清通端雅外陟世而中遗物者,乃任其事。盖亦难矣。余通守钱塘时,海月大师惠辩者,实在此位。神宇澄穆,不见愠喜,而缁素悦服。余固喜从之游。时东南多事,吏治少暇,而余方年壮气盛,不安厥官,每往见师,清座相对,时闻一言,则百忧冰解,形神俱泰。因悟庄周所言,东郭顺子之为人,人貌而天,虚缘而葆真,清而容物,物无道,正容以悟之,使人之意也消,盖师之谓也与?一日,师卧疾,使人请余入山,适有所未暇,旬余乃往,则师之化四日矣。遗言须余至乃阖棺,趺坐如生,顶尚温也。余在杭州,梦至西湖,上有大殿榜曰“弥勒下生”,而故人辩才、海月之流,皆行道其间。师没后二十一年,余谪居惠州,天竺净惠师属参寥子以书遗余,曰:“檀越许与海月作真赞,久不偿此愿,何也?”余矍然而起,为说赞曰:“人皆趋世,出世者谁?人皆遗世,世谁为之?爰有大士,处此两间。非浊非清,非律非禅。惟是海月,都司之式。庶复见之,众缚自脱。我梦西湖,天宫化城。见两天竺,宛如平生。云披月满,遗像在此。谁其赞之,惟东坡子。”
  《上天竺山志》:辩才法师骨塔在老龙井山中。万历间,村邻父老传为郡绅李某平之。
  《苏诗续补遗·偶于龙井辩才处得歙砚甚奇》诗,冯景注:《砚谱》,玉兔朝元砚,此为细罗纹刷丝歙石,圆径六寸,高寸五分,面有葱色兔月二像,巧若画成,更无凹凸,真正代前物也。旁刻“建中靖国二年改制”,下刻篆书:“一卷石兮呈祥,俾翰林兮增光。出煨烬兮不败,伊苏氏兮其昌。张九成识。”又二行:“子子孙孙,永古用之。”案苏氏其昌,岂即先生辩才处所得砚与?又先生仿毛颖戏作《万石君传》云:“罗纹,歙人也,其上世尝隐龙尾山。”
  《上天竺山志》:辩才法师手植千叶山茶二本,在白云堂下、雪液池上。自宋历元,柯叶畅茂,若有呵护。谨案:志又载释道衍《雪液池》诗注云:上有辩才手植山茶,今无。则明初人已不及见矣。
  《上天竺山志》:梯子岭,一名苏子岭,在华严坞。岭由东坡与辩才得名。又华严坞,俗呼心安坞,以谷中为心安房也。今深处有华严山居,本名苏子坞,相传东坡、辩才尝优游于此。

四·诗偈

  讷斋
  忆昔毗耶老,杜口有谁听。
  还闻寂寂里,其辩过雷霆。

  归隐桥
  谢讲竺峰寺,归隐新此桥。
  院幽结林表,身老寄烟霄。

  寂室
  心寂寂自绝,此意焉思说。
  寒云散空庭,独有月照雪。

  照阁
  高峰衔皎月,深壑泻飞湍。
  谁来白云里,与汝凭栏看。

  潮音堂
  真说无所示,真听无所闻。
  海潮山外过,妙响入深云。

  萨埵石
  巨石如掌平,兀然半青嶂。
  钦哉昔道人,饲虎兹岩上。

  龙井亭
  虚亭乱石间,中有潜虬府。
  澄湛源莫穷,旱岁为霖雨。

  冲泉
  物外老余生,泉发幽岩里。
  自可给瓶盂,不羡沧溟水。

  风篁岭
  风篁荫修岭,挺节含虚心。
  悠悠往还客,孰不聆清音。

  狮子峰。
  独尔群山里,人称狮子峰。
  无心自哮吼,显晦烟云中。

  南极星临释子家,杳然十里祝青华。
  公年自尔增仙箓,几度龙泓咏贡茶。

  和赵抃诗
  南极星临释子家,杳然十里祝青华。
  公年自尔增仙箓,几度龙泓咏贡茶。

  附:赵抃诗并叙
  余元丰己未仲春甲寅,以守杭得请归田,出游南山,宿龙井佛祠。今岁甲子六月朔旦复来,六年于兹矣。老僧辩才登龙泓亭,烹小龙团以迓。余因作四句云:
  湖山深处梵王家,半纪重来两鬓华。
  珍重老师迎意厚,龙泓亭上点龙茶。

  南极星临释子家,杳然十里祝青华。
  公年自尔增仙箓,几度龙泓咏贡茶。

  龙井新亭初成诗呈府帅苏翰林
  政暇去旌旆,策杖访林丘。人惟尚求旧,况悲蒲柳秋。
  云谷一临照,声光千载留。轩眉狮子峰,洗眼苍龙湫。
  路穿乱石脚,亭蔽重冈头。湖山一目尽,万象掌中浮。
  煮茗款道论,奠爵致龙优。过溪虽犯戒,兹意亦风流。
  自惟日老病,当期安养游。愿公归庙堂,用慰天下优。

  和苏子由
  春去春来冬复冬,几思虚论未缘逢。
  歙溪道赏兄遗迹,勿少龙泓一老龙。

  次韵参寥四照阁夜坐怀秦少游学士七律
  岩栖木食已皤然,交旧何人慰眼前。
  素与画公心印合,每思秦子意珠圆。
  当时步月来幽谷,拄杖穿云冒夕烟。
  台阁山林本无异,故应文字未离禅。

  附1:苏轼公跋其后云;“辨才作此诗,时年八十一矣。平生初不学诗,如风吹水,自成文理。参寥与吾辈,乃如巧人织绣耳。”

  附2:释道潜《照阁奉陪辨才老师夜坐怀少游学士》:
  猿岛投林已寂然,芭蕉过雨小楼前。
  云依绝壁中间破,月自遥峰缺处圆。
  照彻不须红蜡炬,可人惟有蕙炉烟。
  校雠御府图书客,畴昔还同此夜禅。

  和佛印
  久仰真风扬四海,今朝邂逅欲生莲。
  法灯晃耀皆蒙照,佛印灵光孰可传。
  诸子丛林禅里老,十层尘刹上中天
  烁迦罗眼同三际,豁破群疑量扩然。

  和赵抃诗
  南极星临释子家,杳然十里祝青华。
  公年自尔增仙箓,几度龙泓咏贡茶。

  (附:赵抃诗并叙)
  余元丰己未仲春甲寅,以守杭得请归田,出游南山,宿龙井佛祠。今岁甲子六月朔旦复来,六年于兹矣。老僧辩才登龙泓亭,烹小龙团以迓。余因作四句云:
  湖山深处梵王家,半纪重来两鬓华。
  珍重老师迎意厚,龙泓亭上点龙茶。

  心师铭
  咄哉此身,尔生何为?资之以食,覆之以衣。处之以室,病之以医。百事将养,一时不亏。殊不知恩,反生怨违。四大互恼,五藏相欺。此身无常,一息别离。此身不净,九孔常垂。百千痈疽,一片薄皮。此身可恶,无贪惜之。当使此身,依法修持。三种净慈,十六思维。一行不退,安养西归。成无上智,是为心师。元祐六年中秋,寂室书与怀益。

五·酬倡

  赵抃·重至龙井佛祠登龙泓亭
  湖山深处梵王家,半纪重来两鬓华;
  珍重老师迎意厚,龙泓亭上点龙茶

  杨杰·风篁岭
  微风摇琅玕,萧瑟岭一道。
  万帚扫晴空,纤尘不可到。

  杨杰·龙井
  崖下一泓泉,窈奥不可测。
  有时灵气生,散作人间泽。

  杨杰·归隐桥
  道人从此归,影不入廛市。
  端坐笑浮云,往来太多事。

  杨杰·涤心沼
  纵有狂风生,未尝险浪起。
  何当招世人,来此鉴清泚。

  杨杰·狮子峰
  岩风壮威猛,晴雷隐哮吼。
  无心露爪牙,百兽自奔走。

  杨杰·萨埵石
  解虎锡常闲,饲虎石长在。
  忘躯度有情,清风几千载。

  杨杰·潮音堂
  潮来音普闻,潮平音亦歇。
  孰若此山堂,潮音未尝绝。

  杨杰·讷斋
  天道竟何言,四序自流转。
  那知毗耶翁,虽默真大辩。

  杨杰·冲泉
  不汲泉不盈,愈汲泉愈清。
  湛然有常德,随气利群生。

  杨杰·寂室
  白云隔尘喧,虚堂大岑寂。
  寒尽春自来,莺啼报消息。

  杨杰·照阁
  幽人无适莫,乘兴登高阁。
  夜月锁寒林,春花绣严壑。

  杨杰·闲堂
  赵公归休年,访师翠微间;
  始知浮世上,白日两人闲。

  杨杰·方圆庵
  地方不中矩,天圆不中规。
  方圆庵里叟,高趣有谁知。

  苏轼《辩才退居龙井不复出入余往见之尝出至风篁岭左右惊曰远公复过虎溪矣才笑曰杜子美不云乎与子成二老来往亦风流因作亭岭上名曰过溪亦曰二老谨次辩才韵》:
  日月转双毂,古今同一邱。
  惟此鹤骨老,凛然不知秋。
  去住两无碍,人士争挽留。
  去如龙出山,雷雨卷潭湫。
  来如珠还浦,鱼鳖争骈头。
  此生暂寄寓,常恐名实浮。
  我比陶令愧,师为远公优。
  送我还过溪,溪水当逆流。
  聊使此山人,永记二老游。
  大千在掌握,宁有离别忧。

  苏轼·赠上竺辩才师
  南北一山门,上下两天竺。
  中有老法师,瘦长如鹤鹄。
  不知修何行,碧眼照山谷。
  见之自清凉,洗尽烦恼毒。
  坐令一都会,男女礼白足。
  我有长头儿,角颊峙犀玉。
  四岁不知行,抱负烦背腹。
  师来为摩顶,起走趁奔鹿。
  乃知戒律中,妙用谢羁束。
  何必言法华,佯狂瞰鱼肉。

  苏轼·偶于龙井辩才处得歙砚奇作小诗
  罗细无文角浪平,半丸犀壁浦云泓。
  午窗睡起人初静,时听西风拉瑟声。

  苏辙·寄龙井辩才法师三绝 有叙
  辙自绩溪蒙恩召还,将自宣城沿大江以归。家兄子瞻以书告曰:不如道歙溪,过钱塘,一观老兄遗迹。辙用其言。既至吴中,迫于水涸,不能久留。十月八日游上天竺,子瞻昔与辩才师相好,今隔南山不得见,乃作三小诗以寄之。
  我兄教我过东吴,遗墨山间无处无。
  忽报冬潮催出堰,俗缘深重道心粗。

  山色青冥叶未红,湖光凝碧晓无风。
  行穷上下两天竺,望断南山龙井龙。

  井水中藏东海鱼,侧盆翻雨洗凡夫。
  隔山欲共公相见,莫道从来一滴无。

  释道潜·夏日龙井书事呈辩才法师兼寄吴兴苏太守并秦少游四首少游时在越
  翠枥高萝结昼阴,骄阳无地迫吾身。
  石崖细听红泉落,林菓初尝碧柰新。
  挥麈已欣从惠远,谈经终恨少遗民。
  何时暂着登山屐,来岸乌纱漉酒巾。

  雨过千岩爽气新,孤怀日夜与谁邻。
  风蝉故故频移树,山月时时自近人。
  礼乐汝其攻我短,形骸吾已付天真。
  露华渐冷飞蚊息,窗里吟灯亦可亲。

  自怜多病畏炎曦,长夏投踪此最宜。
  青石白沙含浅濑,碧梧翠竹聒凉飔。
  云中鸡犬听难辨,谷口渔樵问不知。
  斑杖芒鞵随步远,归来幽火认茅茨。

  朅来人外慰栖迟,郭远山长万事遗。
  好鸟未尝吟俗韵,白云还解弄清姿。
  藤花冉冉青当户,竹色娟娟碧过篱。
  不羡故人探禹穴,短桡孤榜逐涟漪。

  释道潜·龙井辩才法师新亭初成有诗呈府帅苏翰林俾余继和辄次原韵
  远公吾家杰,道妙非壶丘。
  德倾龙象侣,貌盖江湖秋。
  平生经纶学,不为名相留。
  滔滔若悬瀑,下注万丈湫。
  昔年谢讲事,众挽不转头。
  刳心老岩穴,百念本不浮。
  东南多望士,惟见此老优。
  翰林天下公。方外实辈流。
  旌旗虎溪路,竟日泉石游。
  众生病未已,师竟可忘忧。

  释道潜·寄龙井辩才法师
  法师安远徒,我见常馨折。
  颓纲制象运,棋构甚宏达。
  煌煌四十载,说法倾吴越。
  人天会方丈,万趾常杂遝。
  蔼然如丘山,四座羞蚁蛭。
  投老倦挥麈,毅然辞且决。
  饥鹰得秋风,转盼俄一掣。
  结茅南山陲,云萝占幽绝。
  昔我海上还,相寻访林樾。
  夜阑叩微要,猿鸟寂不聒。
  慧风洒幽襟,法雨濯枯枿。
  别来经四载,寒暑惊屡阅。
  相望如晨星,杳杳各天末。
  何当从杖藜,一笑龙泓月。

  释道潜·四照阁奉陪辩才师夜坐怀少游学士
  猿鸟投林已寂然,芭蕉过雨小楼前。
  云依绝壁中间破,月自遥峰缺处圆。
  照坐不须红蜡炬,可人惟有蕙炉烟。
  校雠御府图书客,畴昔还同此夜禅。

  释道潜·辩才生日
  像末真风恐不传,故生豪杰为人天。
  慈航横截三千界,法雨均沾四十年。
  独鹤精神秋始健,长松根节老弥坚。
  莫将有物观无象,唾雾冰轮处处圆。

  钱勰·和辩才
  幻泡昧空色,真梦迷黄邱。
  宦学类狂走,尔来四十秋。
  齿发非他时,岁月不我留。
  古刹插乱石,蛰龙蟠霞湫。
  大人大导师,驻锡今白头。
  安住善护念,晚节非沉浮。
  昔尝谓出处,未用相劣优。
  权贵分二乘,股肱均九流。
  今知扰扰者,讵得逍遥游。
  从兹许礼足,尚可治幽忧。

  钱勰·龙泓亭赠辩才
  辩才天人师,一意演说法。
  犹如一雨倾,药草皆萌达。
  瓮盎及湖海,各现天一月。
  以是度众生,报身随数灭。
  旧龛留香灯,想像瞻华发。
  应供无时穷,龙渊莫之竭。

六·尺牍(选自《东坡集》)

  久不奉书,愧仰增深。比日切惟法履佳休。某忝冒过分,碌碌无补,日望东南一郡,庶几临老复闻法音,尚冀以时,为众自爱。(以下俱翰林。)
  某向与儿子竺僧名,迨于观音前剃落,权寄缁褐。去岁明堂思已奏授承务郎,谨与买得度牒一道,以赎此子。今附赵君赍纳,取老师意剃度一人,仍告于观音前,略祝愿过。悚息悚息。
  某少有微愿,须至仰烦,切料慈照,必不见罪。某与舍弟某捐纳乙百疋,奉为先君霸州文安县主簿,累赠中大夫,先妣武昌郡太君程氏,造地藏菩萨一尊,并座及侍者二人。菩萨身之大小,如中形人,所费尽以此绢而已。若钱少,即省镂刻之工可也。乞为指挥选匠便造,造成示及,专求便船迎取,欲京师寺中供养也。烦劳神用,愧悚不已。
  某启:法孙至领手教累幅,伏承道体安康,以慰下情。前此所惠书信皆领无状,每荷存记,感作亡已。真赞更烦刻石,甚愧不称。维摩赞近杜介刻,脱却数字,好笑,好笑!唯金山石本乃是也,信口妄语,便蒙印可,罪过,罪过!闻老师益健,更乞倍加爱重,且为东南道俗归依也。某衰病,不复有功名意,此去且勉岁月,才得个退缩方便,即归常州住也。更告法师为祷诸圣,令早得归为幸。此是真切之意,勿令人知,将为虚伪。迫行冗中不宣。杭州还朝。
  某启:别来思仰日深,比来道体何如?某幸于闹中抽头得此闲郡,虽未能超然远引,亦退老之渐也。思企吴越诸道友,江山之胜不去心,或更送老请会稽一次,老师必能为此一郡道侣少留山中,勿便归安养,不肖更得少接清游,何幸如之!惟千万保重。不宣。(以下俱颖州。)
  近日百事懒废,寝食之外,颓然而已。写此数纸书,一似小儿逃学。来人催迫,日推一日,相知惠书皆不能答,如相怪,且为道此,意老病不足责也。
  《杭州与大觉禅师书》:某启:奉别二十五年,几一世矣。会见无时,此怀可知。到此欲奉书,因循至今。辱书,具审起居安隐。南方耆旧雕落,惟明有老师,杭有辩才,道俗所共依仰,盖一时盛事。比来时,得从辩才游,老病昏塞,颇有所警,发恨不得一见老师,更与钻磨也。岁暮山中苦寒,千万为众自重。不宣。
  《跋旧与辩才书》:轼生平与辩才道眼相照之外,缘契冥符者多矣。始以五年九月三十日入山,相对终日,留此数纸。明年此日,在颖州作书与之,有少留山中、勿便归安养之语。而师实以是日化去,又明年,其徒惟楚携此轴来,为一太息。五月十一日书。
  《颖川与参寥书》:两得手书,具审法体佳胜。辩才遂化去,虽来去本无,而情钟我辈,不免凄怆也。今有奠文一首,并银二两,托为致茶菓一奠之。颖师得书,且喜进道纸尾,待得闲写去。余惟万万自重。
  又文曰:孔老异门、儒释分宫。又于其间,禅律相攻。我见大海,西北南东。江河虽殊,其至则同。虽大法师,自戒定通。律无持破,垢净皆空。讲无辩讷,事理皆融。如不动山,如常撞钟。如一月水,如万窍风。八十一年。生虽有终。遇物而应,施则无穷。我初适吴,尚见五公。讲有辩臻,禅有琏嵩。后二十年,独余此翁。今又往矣,后生谁宗。道俗欷歔,山泽改容。谁持一杯,往吊井龙。我去杭时,白叟黄童。要我复来,已许于中。山无此老,去将安从?噫参寥子,往奠必躬。岂无他人,莫写我胸。

七·真赞

  秦观·辩才法师尝以诗见寄继闻示寂追次具韵
  遥闻只履去修然,诗翰才收数月前;
  江海尽头人灭度,乱山深处塔孤圆。
  忆登夜阁天连雁,同看秋崖月破烟;
  尚有众生未成佛,肯超欲界入诸禅。

  周文璞·吊辩才
  读了碑文读祭诗,冷看遗像立多时;
  郎当岭上生云处,山鸟山花忆老师。

  张雨《独游方圆庵僧照请观五贤二开士画像》
  独寻招提游,果得世外欢。
  昔贤所栖集,画像藏室端。
  山增启钥鱼,不待啜茗干。
  修广各异制,精彩俱生完。
  堂堂苏长公,英气邈难干。
  筇杖紫道服,天风吹袖宽。
  清献薄须眉,示我铁肺肝。
  尚余所施物,片石椭而寒。
  侍郎胡金华,高插侍中冠。
  眉间可容掌,手版出中单。
  颖滨与淮海,秋色亚层峦。
  参寥独缁衣,颔髭茁茅菅。
  最后辨才师,文茵高坐安。
  空山一室内,举目皆龙鸾。
  斯人为列星,下视众沙繁。
  宁不念学子,道术救凋残。
  抵舍亟摹貌,微哉难控抟。
  梦中倘未遇,展诗时一观。
  赵抃
  师去天竺,山空鬼哭。天竺师归,道场光辉。
  大士大悲,师实焉依。师乎真乎,真金琉璃。
  教宗智者,法嗣韶师。须弥有坏,至道无为。
  稽首慈相,仰之赞之。皆无妙幻,岂胜言思。

  苏轼
  余顷年尝闻妙法于辩才老师,今见其画像,乃以所闻者赞之:
  即之浮云无穷,去之明月皆同。
  欲知明月所在,在汝唾雾之中。

  杨杰
  月白风情,云闲水渌。
  犀柄金炉寄天竺,老龙头角缩。
  寒岩膏雨,人间沾足。

八·年谱

  纪年         年龄  事迹          出处
  大中祥符三(1010)年 出生 师生而左肩肉起如袈裟绦,
  八十一日乃灭。     《辩才法师塔碑》
  天禧四(1020)年   10岁 出家,受业于慈云。   《咸淳临安志》
  从其邑僧法雨出家。   《辩才法师塔碑》
  乾兴元(1022)年   12岁 就学于慈云。      《佛祖通载》
  天圣四(1026)年   16岁 落发受具足戒      《辩才法师塔碑》
  天圣六(1028)年   18岁 就学于天竺慈云师    《辩才法师塔碑》
  景祐二(1035)年   25岁 赐紫衣及辩才号     《咸淳临安志》
  《辩才法师塔碑》
  庆历五(1045)年   35岁 往上天竺        《咸淳临安志》
  嘉祐七(1062)年   52岁 有夺之者,遂还於潜。  《咸淳临安志》
  嘉祐八(1063)年   53岁 复归天竺        《咸淳临安志》
  治平三(1066)年   56岁 谢去,老于南山龙井之上。 《咸淳临安志》
  熙宁九(1076)年   66岁 符咒祛魔        《淮海集》
  元丰二(1079)年   69岁 自天竺退休兹山(龙井) 《咸淳临安志》
  秦观见辩才于龙井山   《淮海集》
  元丰三(1080)年   70岁 谢去天竺,居龙井。   《佛祖通载》
  秦观谒辩才于潮音堂   《游龙井寺记》
  元丰六(1083)年   73岁 居南屏         《佛祖通载》
  元丰七(1084)年   74岁 复归龙井        《佛祖通载》
  辩才七十四       《东坡集》
  烹小龙团以迓赵抃    《咸淳临安志》
  元祐六(1091)年   81岁 与参寥四照阁夜坐并诗  《咸淳临安志》
  无疾而灭        《辩才法师塔碑》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上一篇:谈悟道机要
下一篇:海云重光寻梦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