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佛学杂论>>正文内容

白居易与佛教

       

发布时间:2009年04月12日
来源:不详   作者:不详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白居易与佛教
  唐代佛教很盛,文学家如王维、柳宗元、颜眞卿、李翱等都与佛门结了文字因缘;庞藴与白居易尤为佛门中人所乐道,庞藴与白居易是同时代的人物,庞藴专宗禅悦,隐逸山林;白居易学未精纯,出禅入净;然在佛敎史上都成为居士中学佛的特出人物。
  白居易(772--846年),字乐天,晚居香山,自号香山居士,原籍太原。白居易是唐代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白居易出身于小官僚家庭。大约在贞元三年(787年)的年初,十六岁的白居易带着自己的诗稿,到了京都长安。老诗人顾况看到这位不速之客的姓名有“居易”二字,便很恢谐地说:“长安米贵,居住不易!”及披卷读到《赋得古原草送别》中的“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时,不禁大为惊奇,拍案称绝,马上改变语气,郑重地说:“能写出这样好的诗句,‘居’下去是不难的,刚才我是同你开开玩笑罢了。”从此,白居易的诗名大振。 
  白居易生活的时代,主要是建中、元和、长庆时期(公元781-824年)。是唐朝走向衰败的极端苦难动荡的时代。
  白居易是继杜甫之后,我国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贡献是在总结我国自《诗经》以来现实主义诗歌创作经验的基础上,建立了现实主义的诗歌理论,掀起了一个波澜壮阔的现实主义的诗歌运动——新乐府运动,创作了大量优秀的现实主义诗篇。他是“外以儒行修其身,中以释敎治其心,旁以山水风月诗歌琴酒乐其志”的人。
  他的诗和杜甫、李白齐名,是一代的诗宗。据说他写出的诗常请教不认得字的老婆婆,如他吟出的诗句老婆婆也能了解,他自己才认为满意。因之,他的诗是最能接近人民而为人民所喜爱。在我国古代诗人中,他也是享受国际文学盛誉的一人。
  白居易自说“予栖心释梵,浪迹老庄”,他的传记也说“居易儒学之外,尤通释典”。他师傅是马祖的弟子香山如满禅师,就于香山“结香火社”,他死时遗命家人把他“葬于香山如满师塔之侧”。可见他对佛门的因缘之深。
  他曾一度为江州司马,建立草堂于庐山遗爱寺,“与凑、满、朗、晦四禅师,追永、远、宗、雷之迹”。因此,他对于佛学是出入于禅、净之间,绝不同庞藴那样一但愿空诸所有,慎勿实诸所无”,专一于禅的功夫了。
  白居易官杭州太守时,也有不少方外的师友。时有道林禅师经常在秦望山一株大松树的盘曲如鸟窠的枝上坐禅,时人称之为鸟窠禅师。白居易入山参访他,传灯录刊载了如下的一则公案:
  “禅师的住处很危险!”白居易说。
  “太守的危险比我更大!”道林答。
  “弟子位镇江山,有什么危险?”
  “像薪火交煎着的识性未曾停过,不是危险吗?”白居易有所领会似的,进一步提出宗门的话头来问:
  “如何是佛法大意?”
  “诸恶莫作,众善奉行。”
  “三岁的孩儿也会这么说。”
  “三岁孩儿虽然能说得,八十岁老翁却未能行得。”
  白居易在道林禅师末语中得到受用,就向禅师顶礼,并在孤山结一座竹阁供养道林禅师为安禅处。
  白居易和灵隐的韬光禅师,来往也极密,他的诗句石刻,现在还保存在韬光庵。他曾以自己的私俸,发动了杭州人民筑堤捍钱塘江潮水,并储西湖的水溉田千顷,现在西湖的白堤就是当时劳动人民给他题名纪念的礼物。
  他曾在长庆寺受八戒,劝一百四十八人结上生会,行念弥勒名,坐想弥勒容,愿生兜率;到了晚年,患风痹疾,遂专志西方求生极乐。他舍钱三万,画西方变相一轴,题愿词曰:
  “极乐世界清凉土,无诸恶道及众苦;愿如我身老病者,同生无量寿佛所。”
  白居易到了最后几年的生活,辞去官职,尽遣侍妾,居香山专修念佛三昧,他写了首念佛偈:
  “余年七十一,不复事吟哦,看经费眼力,作福畏奔波。
  何以度心眼?一句阿弥陀。行也阿弥陀,坐也阿弥陀,
  终饶忙似箭,不离阿弥陀。达人应笑我,多却阿弥陀;
  达又作么生?不达又如何?普愿法界众,同念阿弥陀!”
  白居易所指的达人,当是始终专于禅的人;如庞藴的境界则是:“一念心清净,处处莲华开,一华一净土,一土一如来。”他是提倡无念的心宗说“此即弥陀是,何处觅西方”。庞藴与白居易,是同一时代,同是居家学佛的大居士,而学佛的行径与本地风光上却是这样的不同,这也很可说明佛教的内容是丰富而多彩的。
  可是以居士而学佛,当以白居易为典范,因为庞藴的处世生活,几如山林中的耆宿,白居易的为人民造福的精神与个己乐天的胸襟,他的生活的面貌,更是永远留在我们居家学佛的人们心中。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