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佛学杂论>>正文内容

持松法师身后殊胜因缘

       

发布时间:2009年04月12日
来源:不详   作者:不详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持松法师身后殊胜因缘
  1979年

  3月21日,《解放日报》上登载了《持松法师等追悼会在沪举行》的报道,副标题是“国务院宗教局、佛教协会送了花圈”,报道中写道:

  上海市佛教协会会长持松法师、上海市佛教协会副会长苇舫法师、上海市佛教协会副会长阿檀法师、上海市佛教协会副会长余伯贤居士,因受林彪、“四人帮”极左路线的逼害,先后于一九六六年至一九七七年含冤逝世。持松法师、苇舫法师、阿檀法师、余伯贤居士追悼会,于一九七九年三月二十日上午在上海玉佛寺举行。遗像前陈设了香花和供品。

  市佛教协会负责人李若人主持了追悼会。佛教协会负责人真禅法师、度寰法师、松岩法师、钟吉宇居士分别致悼词。悼词说,上海市宗教事务局郑重宣布:“四人帮”横行时期,强加给持松、苇舫、阿檀法师和余伯贤居士的一切诬陷不实之词应予推倒,彻底平反,恢复名誉。追悼会后,由八位法师护送遗像、骨灰盒安放在玉佛寺祖堂内。

  真禅法师所作的悼词全文如下:

  我们在这里怀着沉痛的心情,为上海市佛教协会会长持松法师举行追悼会。我们对持松法师遭受到“四人帮”的迫害和摧残,含冤而死,深表哀悼。

  持松法师是湖北荆门县人,佛教华严大学毕业,曾两次留学日本,在高野山大学受古义真言宗传授,得阿闍黎位。他是我国著名佛教学者,讲经法师,著有二十多种佛学著作。他擅长书法,对诗词很有研究。他先后任武汉洪山宝通寺、常熟虞山兴福寺、上海静安寺方丈。

  解放后,持松法师认真学习,拥护共产党,热爱新中国,被选为历届上海市人民代表,并担任对外友协上海分分和中柬友协理事,上海市中国书法篆刻研究学会会员,中国佛教协会常务理事,上海市佛教协会会长等职。他积极宣传并认真协助政府贯彻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团结佛教界人士,为社会主义建设作出了贡献。他多次参加佛教代表团去尼泊尔、柬埔寨、日本、印度尼西亚等国进行友好访问,起了很好作用,在接待外宾时,他当场为外宾书写毛主席诗词,深受外宾赞赏,他渊博的佛学和崇高的威望深受外宾的尊敬。

  在“四人帮”横行时期,持松法师被打成“反动佛学权威”,污蔑是“漏网右派、牛鬼蛇神”,还迫使他承认是“特务”,批他写“黑诗”、“黑文章”、“讲黑经”,甚至把国外信徒一再要求并领导同意在国外举行的一些正常宗教活动,说成是“在外国放毒”,在经济上只给最低生活费,致使持松法师在难以忍受的日子里,终于在一九七二年十月十六日含恨而死,终年七十九岁。

  我们遵照上海市宗教事务局指示郑重宣布:在“四人帮”横行时期,所强加于持松法师的一切诬陷不实之词,应予推倒,彻底平反,恢复名誉,肃清流毒。

  我们要紧密团结在以华主席为首的党中央领导下,为进一步发展安定团结的大好形势,为加快建设四个现代化强国而努力奋斗。

  持松法师,安息吧!

  上海市佛教协会

  1979年3月20日

  出席追悼会的还有上海市委统战部的叶尚志部长,以及金学诚、罗竹风、罗冠宗、江华、施如璋、陈经东、张家树、马人斌等。

  秋天,在持师诞辰八十五周年之际,中共上海市委统战部、市宗教局、市佛教协会,于上海玉佛寺大雄宝殿召开“持松法师诞辰八十五周年纪念大会”。

  是年,由上海市佛教协会为持师在兴福寺建立了衣帽茔和墓碑,墓碑的边上就是一座日照亭。

  衣帽茔是半圆形的,茔前立着墓碑,砌得比较简单,碑上刻着几个字,写着:

  “上海佛教协会会长、常熟虞山兴福寺退居、上海静安寺主持 佛门尊宿上持下松法师之墓 上海佛教协会敬立”

  墓碑前有一个石砌的供台,两旁种着几棵松树。

  笔者当时到兴福寺游览,留下《登破山寺》诗一首,诗云:

  千里初到破山寺,

  僧房半掩无人迎。

  枯藤斜垂三重檐,

  残松远伸清华亭。

  独步竹径后园外,

  两三鸟啼小桥前。

  只怜暮来钟声苦,

  入得山去不忍听。

  从该年起,由国家和地方政府拨款,历时五年将兴福寺修复一新。占地六十亩,建筑面积达五千多平方米。寺院雄踞虞山南麓,风景秀丽的国家森林公园即在此间,禅寺扆山为宫,沓嶂四遮,古木森天,气象雄伟。唐人常建题诗以后,名闻遐迩。此次重修,兴福寺古迹旧观次第得以恢复:天王殿、大雄宝殿、四高僧殿、法堂、禅堂、斋堂、廉饮堂、方丈室、藏经楼、华严楼七处九会、观音楼、僧寮、救虎阁、白莲池、空心潭、空心亭、曲径通幽、印心石屋、日照亭、君子泉、团瓢以及唐尊胜陀罗尼经石幢等古迹一一重现,竹香书屋、伴竹楼、饮绿轩、河亭、清冷室、客堂、等也陆续竣工。千年古刹金碧檀栾,与虞山青翠朝晖夕映,华严楼阁共日月山河同放光彩,招引海内外来息来游者络绎不绝。今方丈玅生和尚,昔年肄业法界学院,曾得应慈老法师教诲,随侍杖履,深受奖掖。是以知恩报德,四十余年守山不去,备尝辛苦,矢志靡它,如今佛日重光,和尚率众行道,禅诵雍和,清境再现,人天欢喜。


  1980年

  2月,笔者朱靖冬又一次朝访兴福寺时,拜见了方丈妙生法师。妙生法师住一间不足十平米的简陋小房内,青砖铺地,一床一桌,几张椅子。只见当门墙上,挂着一副对联,上写“山间明月从容出,天外行云自在流”,实在是妙生法师恬淡生活的极好写照。

  妙生法师带笔者到后半山上,指着新砌造的持师墓,动情地说:“持老是我的师祖,他在兴福寺的时候,我还很小,但是,我从小就十分敬仰他。”

  然后妙生法师默默地在墓前站着,眼睛里充满了回想的漩涡。

  他又领笔者观看持师早年在西园菜园种植的枇杷树,已经枝干高大,每年果实累累,除了供寺内僧众自食,还可以出售以补寺资。那棵落叶金钱松,高达数丈,仰观难极其顶,围宽抱余,也是当年持师从日本带回寺内种下的。还有樱花二枝,含笑花二株,那含笑花现在也很粗壮,六月开花,白色厚实的花瓣中呈黄色的花蕊,香甜沁人肺腑。

  笔者睹此情景,不禁心潮起伏,写下《悼持松法师》诗一首:

  故人应悔入空门,

  明镜勤拂亦飞尘。

  三武一宗已往事,

  十年横祸又新坟。

  空余高树清潭侧,

  几许花香无人闻。

  落日山外不须愁,

  归来处处听钟声。

  1984年

  8月9日(农历七月十七日),持师九十周年寿诞,静安寺举行为期一天的纪念活动,缅怀先德,弘扬持师生前的嘉言懿行。会前发出请柬192份,但到会者多达三百多人。

  上海市委统战部,市、区宗教局领导及有关人员,上海市佛教协会会长、理事都出席了纪念活动,中国佛教协会专门发来贺电。

  持师生前好友,如陈从周教授等,以及持师生前弟子,如常熟兴福寺方丈妙生和尚和静安寺护法信众,都踊跃前往。许多八十多岁和患病多年、足不出户的居士、法师如李紫峰、吴瑞年、范梅僧、刘晚晴、王为巽、钱仁昌、竺耀等人,闻讯后都纷纷赶到会场,八十多岁的持师弟子陈企峰因卧病在床,特托吴企尧居士送来礼金以表心意。

  当天晚上,上海市文化局局长方行、上海图书馆馆长顾廷龙、上海博物馆馆长家志瑜、静安区政协副主席顾伟承、我国著名建筑学家同济大学教授陈从周,和静安寺贾劲松居士等,集中研究了有关静安寺修复真言宗坛场,恢复重建和成立“持松法师纪念堂”等事宜。

  自此以后,每年农历七月十三日,静安寺都要举行持师诞辰纪念活动。

  1985年

  静安寺修复开放,由淦泉法师首任住持。淦泉法师1914年出生,俗姓还,原名兆仁,江苏盐城人。11岁在兴化慈云庵出家。1931年受具足戒于镇江焦山定慧寺,后在常熟兴福寺慈舟创办的法界学院读书,再转福建厦门闽南佛学院深造。1936年应聘任教于泰州光孝寺佛学院。其后,一度去淮阴觉津寺佛学院研修。1941年任教于镇江竹林佛学院。1944年起任镇江竹林寺方丈兼佛学院院长。1985年至1987年任静安寺住持,1992年12月9日因病医治无效示寂于上海。

  是年,静安寺修复真言宗密坛期间,日本高野山真言宗第二次“空海入唐求法至长安之路”访问团,参访了静安寺。团长内海有昭,副团长静慈圆,秘书长前有隆,向静安寺赠送了部分密坛法器,使真言宗坛场得以较快恢复。

  同时建立了“持松法师纪念室”,陈列持师海内外弘法的照片、生前著作、书画作品、日常起居用具等。特别引人注目的是《三希堂法帖》十二册的每册扉页上均有持师的题词,如第一册上题:三希堂,在清故宫养心殿,清高宗藏王羲之王献之王珣墨迹于此,自谓三希,因以名堂,法贴即就此堂藏贴重刻而成者。壬辰 晚秋 密林识。(壬辰为1952年,即韩女士送赠的那年)。

  主持恢复工作的许华瀚居士已八十多岁高龄,带领笔者等参观了“持松法师纪念室”,在中殿用餐时,还特地向笔者介绍殿内所挂的对联“听经来舍卫,护法得维摩”,其中的“护”字原来是“付”字的由来。为了追寻回真言密坛中无比珍贵的法器,许居士也花费了很大的心血,但还是无法完璧归赵了。

  1987年

  3月,度寰法师任住持。他1905年7月生于安徽安庆市,九岁在桐城中方寺出家,后在安庆迎江寺常惺法师创办的佛教学校攻读华严教义,深得常师器重。不久,礼持师法弟惠宗法师为师,受具足戒于南京宝华山隆昌律寺。后往厦门闽南佛学院求学。毕业后,先后在漳州南山寺佛化学校、北京柏林佛学院任教。1931年进上海中医学院学医,26岁起在持师所在的圣仙寺挂牌免费行医,为病患者赤诚服务。1952年,曾任静安寺堂主,随持师学密。1960年起,任龙华寺都监,1983年任上海佛学院佛学教授。度寰法师不仅深通佛学,医学上也有很深造诣,而且诗文、书法皆擅,僧俗同钦。

  1988年

  3月,度寰法师圆寂。

  10月,由真禅法师兼任静安寺方丈。真禅法师俗姓王,名鹤树,江苏东台人。童真入道,1921年在安丰镇净土庵依净修老和尚出家,法名真禅,字昌悟。1931年在南京宝华山隆昌律寺依德浩和尚受具足戒。先后入东台三昧寺启慧佛学院、镇江焦山定慧寺佛学院、镇江夹竹山竹林寺佛学院、泰州光孝寺佛学院、上海佛学院、上海圆明讲堂楞严专宗学院、南京中国华严速成师范学院等佛学院学习,佛学造诣颇深。1945年至镇江竹林寺受记,为守之、震华、窥谛三法师的法徒。曾先后亲近应慈、圆瑛、霭亭、智光、南亭、常惺、持师、震华等大德,听经受教。特别是常随应慈老法师左右,得其心印,成为入室弟子。早年曾任富安大圣律寺首领执事、苏州狮林寺住持、镇江竹林寺住持兼竹林佛学院院长。抗战期间在苏北参加抗日僧侣救护队,并为东台县《民铎报》撰写论文,针贬时弊。1951年秋,由应慈老法师推荐而进玉佛寺,历任信众部副主任,寺务处副主任、主任等职。“文革”期间,寺内僧众被迫离散,真禅等5名僧侣坚留寺内10年,在当地干部、群众的帮助、配合下,千方百计保护寺院建筑、佛像、法器和法物等,使玉佛寺成为全市唯一没有遭到彻底破坏的寺院。1979年6月,被推举为上海市佛教协会会长、玉佛禅寺住持。1980年起开始整修寺内建筑、佛像,寺貌焕然一新。1982年春,主持玉佛寺建寺100周年纪念法会。1983年秋,任上海佛学院院长。1988年10月被推举为静安古寺住持。

  香港李国庆居士夫妇向静安寺捐献汉白玉观音菩萨立像一尊,供奉于圆通殿。

  1989年

  8月15日(农历七月十三日),持师九十五周年,静安寺仍举行一天纪念活动。上午回向法会,下午四众弟子座谈会缅怀师尊,发言踊跃。

  新加坡居士刘庚宇等捐资,从缅甸请回高3.87米,宽2.6米,重1万1千公斤的释迦牟尼玉佛坐像,供奉于大雄宝殿。释迦牟尼佛像来自缅甸,纯玉雕成,这尊玉佛比著名的玉佛寺中的两尊玉佛要大得多,也是目前中国大陆最大的玉佛。

  持师的诸师兄弟们在上师纪念堂内相聚,缅怀师尊,多人泣不成声,哀思不已,认为师尊能住世得更久。

  持师的舍利五轮塔也建成于兴福寺内。

  冶开、月霞、应慈、惠宗、潭月等大德碑塔均已建造在狮子口塔院内。

  1991年

  静安寺的大雄宝殿重建竣工。殿中供奉的玉佛由于太高大,奉安时不得不拆除门墙。玉佛的修饰按照汉族传统佛像的样式,面如满月,庄严吉祥,慈和安静。

  1993年,

  某天,一位叫袁庆福的七十五岁的老人,来到静安寺,他找到密坛的地方,看见的持师修法的照相,确认无误后,悲从中来。问其故,原来有一年多来,他常常在梦中梦见有位高僧给他指点迷津,他到静安寺来证实,果然有这样一位高僧,可惜不能亲睹真容。袁老人幼失依怙,八岁时跟随一老者流浪学道,对《易经》十分娴熟,后与老者失散。青年时参加了抗日战争,至抗战胜利时,他身上弹痕累累,成为荣誉军人。思及早年的师父不见踪影,现在师尊不能亲睹真容,面聆教诲,不禁涕泪纵横,泣抑不止。

  1994年,

  静安寺新建三层楼僧寮与上客堂,文物楼、寺务处办公室先后落成。

  12月9日开始,静安寺启建水陆空和平吉祥大法会七天。

  12月16日,《解放日报》载有《静安古寺捐赠慈善基金十万元》的报道,其中写道:上海静安古寺昨天隆重举行当代高僧、著名佛教学者持松法师诞辰100周年和静安古寺修复10周年纪念法会。

  报道中还说,持松法师生前曾担任上海市佛教协会会长、静安古寺住持等职,为我国佛教事业的发展作出了贡献。他于1972年圆寂于静安古寺。会上,中国佛协副会长、玉佛寺、静安古寺方丈真禅法师代表静安古寺向上海市慈善基金会捐赠10万元。市慈善基金会副会长余慧文代表市慈善基金会接受捐款。市委统战部、宗教局领导及来自海内外的2000余名佛教徒参加了法会。其中著名佛教学者有日本奈良市大安寺的河野清晃长老、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周绍良、中国佛教文化研究所所长吴立民、林子青教授、王新教授、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苏渊雷、上海市宗教学会常务副会长刘建、上海社会科学院宗教研究所所长业露华、复旦大学哲学系教授王雷泉、上海音乐学院教授林培安、上海社会科学院宗教研究所副所长罗伟虹、复旦大学出版社副编审陈士强、上海教育学院政教系讲师姚南强、上海社会科学院宗教研究所研究员高振农、上海辞书出版社编审谷枫、上海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编审吕子都、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编审刘凌、上海古藉出版社副编审李明权以及李中流教授;上海社会科学院研究人员葛壮、夏金华、上海辞书出版社陆海龙等。

  参加研讨会的还有上海市宗教事务局局长何全刚、副局长吴孟庆、研究室主任袁自力等。

  参加研讨会的还有上海市佛教协会副会长吴企尧、王永平、秘书长荫远、上海玉佛寺都监明如法师、寺务处副主任尹波居士、静安古寺都监德悟法师、上海佛学院教务长光慧、《上海佛教》执行编辑蔡惠明以及周信之、陆少堂等。

  参加研讨会的还有伊斯兰教教长马人斌、上海基督教三自爱国会主席沈德溶等。

  96岁高龄的日本高僧奈良大安寺贯主河野清晃长老,专程率团与福冈十轮寺藤本善光阿阇黎等十数位大德来沪,参加持师一百周岁纪念典礼。14日持师佛学思想研讨会上,河野长老缅怀持公,宣读赞文,接着又参加了15日的大献供,绕佛,还带领他的日本四众弟子十余人,跪读祭文,诚意盛情,令人感动之至!

  经大殿,过功德堂,在方丈室右侧,悬有“秘密庄严”金字黑底匾额,从这里登楼,即来到进行佛事的坛场和静安寺前方丈持松法师衣物展纪念堂。

  在上海召开的持松法师纪念会与持松法师佛学思想研讨会上,代表们认为,持师对佛教的贡献是多方面的,但是最大的贡献就是臻力于将在我国已经失传的唐代密教重新引回国内,恢复了密教在国内的流传。当时从中国出去留学的学僧,都是带着中国佛典出国,唯有持师是将中国已经失传的密典从日本带回国内。而且为了将密教引回祖国,他曾三次东渡,二上高野山。王弘愿是到日本传回东密的第一人,可是他不当机,提出了密教高于显教,居士地高于出家人,有失偏颇,遭到很多人的反对,也引起了很大的争议。所以他的行动很快就失败了。持师传回来的是东密和台密二部大法,主张融合,所以取得了成功。

  美、日、新加坡、马来西亚、菲律宾、印尼等国及港台地区佛教界友好人士、北京、江浙鄂皖、本埠诸山大德、学者专家、护法居士近千人与会,盛况空前。落实政策以来的十年,静安寺的发展与修复成就,超过了以往任何历史时期。

  为这次纪念活动发来贺电、贺信的有:

  中国佛教协会

  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刀述仁

  日本大本山川崎大师平间寺高桥隆天长老

  日本高峰山弘法寺住职佐藤弘念长老

  日本崇禅寺山主岩田俊光法师

  香港佛教联合会会长觉光法师

  香港菩提学会会长永惺法师

  静安寺还计划在恢复原貌的基础上,规划改建与扩建。除主要建筑:赤乌山门、兜率殿、大雄宝殿、圆通殿、真言宗坛场、文物楼、功德堂、素斋部、僧寮外,还将兴建法堂、藏经楼、佛教图书馆,复修“静安八景”等。

  寺内收藏佛教文物甚多,有宋光宗赵惇为太子时所书“云汉昭回之阁”碑(建国初,经市古碑展览认定为上海最古之碑)、明洪武二年(1369)所铸大钟、历代名人字画,包括苏轼《心经》书卷、文征明、陈继儒、张瑞图、伊秉绶等书轴长卷、扬州八怪、吴昌硕、张大千等人画轴,王一亭佛画多幅。有汉魏至清代石刻、铜铸、鎏金、白瓷、漆金佛像多尊。有《频珈精舍校刊大藏经》、影印宋《碛砂藏》(全称《平江府碛砂延圣院大藏经》)、日本《大正藏》(全称《大正新修大藏经》)。

  1995年,

  12月1日,真禅法师圆寂。在11月30日的晚上,真禅法师已感到十分疲劳,曾决定第二天即12月1日上午到上海广慈医院去检查身体,准备住院治疗和休养。哪知是日凌晨3点,真禅法师的心脏病就突然发作,一度呼吸困难,难受得出了几阵冷汗。可是,由于他怕半夜去医院会给别人添麻烦,甚至也没有叫醒侍者觉醒法师。一直强忍到了早晨5点,才唤醒觉醒法师,告知发病情况,要他准备车辆去广慈医院。当时觉醒法师几次要他先服保心丸,都被他拒绝,说是到医院检查后再说。哪知刚被搀着走到汽车旁,就倒下不起,虽经赶来的医生全力抢救,终于未能留住真禅法师的生命。

  真禅法师一生弘法讲经不辍,先后讲演过《心经》、《普贤行愿品》和《华严经》中的《妙严品》、《十地品》、《净行品》、《三昧品》、《地藏菩萨本愿经》、《无量寿经》、《阿弥陀经》、《药师经》、《佛说父母恩重难报经》等。他先后应邀到20多个国家和地区进行弘法访问,广交了朋友,宣传了党的宗教政策,介绍了我国佛教现状,促进了中外佛教文化交流,加强了中外佛教徒之间的友谊和团结。他一生热心社会公益事业,关怀残疾孤儿,先后以个人名义和代表玉佛寺向社会公益慈善事业捐赠人民币700余万元。他特别注重佛学研究,已出版的著作有《玉佛丈室集》10集,《上海玉佛寺丛书》27册,其他佛学著作10余册等。

  年底,慧明法师调来静安寺任监院。他是江苏宝应县人,生于1969年(农历)1月,15岁时从上海玉佛寺淦泉上人出家,继而在上海佛学院预科班就读,到1985年5月在玉佛寺受具足戒,并继续在佛学院读正科班、研究班,直到1989年9月毕业留校任教。

  静安寺的殿堂每日均对香客游人开放。1985-1995十年间,共接待海内外信众达120万人次,并与欧美、东南亚、南亚、东亚诸国及港澳台等地区佛教界有经常的联系和友好往来。

  1996年,

  初,成立了以德悟法师为主任的新的寺务委员会,在集体领导和民主管理方面又遇上新台阶。期间,慧明法师作为中国佛教代表团成员,出席了在韩国举行的中日韩佛教友好研讨会汉城大会,出席了尼泊尔蓝毗尼阿育王石柱发现一百周年庆典以及由中国援建的“中华寺”奠基仪式。他在参访尼泊尔加德满都斯瓦声杨布寺时,请回了佛陀舍利。

  5月7日,台湾法鼓山的法鼓文化创始人、农禅寺住持圣严法师博士率“大陆佛教胜迹巡礼团”僧徒三百众,继朝礼普陀山、天台国清寺、九华山后,莅临静安寺访问。圣严四十年代曾是静安寺佛学院学僧。

  梁惠慈跟上师一样,都是书法家协会中的会员。梁的小楷能写得比蝇头还小,八十八高龄,他的小字还入选中日第三次公开征集书画作品的展览中。

  韩金科馆长去日本讲演法门寺文物,讲述唐密时,台下听众很多,都被法门寺的瑰宝吸引住了。有一位老者在韩讲演后走上讲台,说自己是持松大师在日本的弟子,名叫稻谷祐宣,现为正通寺主持。他俩都很激动,用笔交谈了许多。后来稻谷祐宣曾特地到中国来朝访法门寺及广东等处找寻东密传承的后继者。

  李荣坤六十年代皈依持师的,后为印尼华侨。1996年7月18日85岁高龄时由佛协王永平副会长陪同到静安寺访问,顶礼拈香后,面对上师德相,口诵真言,清泪纵横,回忆他与上师的师徒情谊,令人为之动容。

  9月,慧明被增选为上海市佛教协会副秘书长。

  1997年,

  澳门楹联学会在《新民晚报》刊登了的一则要求绝对求偶的下联,全球六万余人应征中,梁的应联得了三等奖(一等奖空缺)。梁以其精湛的书法书写了《金刚经》、《师尊自述》、《诗词包括满月世界依正庄严颂》,全部赠给静安寺“持松法师纪念堂”及文物楼之用。

  袁庆福老人数年来因心、肾血管硬化致气喘、水肿,住院抢救多次。他待症状减轻后立即赴虞山兴福寺瞻拜,在持松塔墓前摄影留念,并寄照片和信于杨毓华居士。

  持师在兴福寺的墓,有与众不同之处。形为五轮塔式,底座复合千叶莲花型,其上之五轮依下而上分别为方、圆、三角、半月、团形相叠;下长方形石上之前面镌刻着“佛门尊宿密教大德上持下松大阿阇黎之塔”,另三面为莲花。五轮代表地、水、火、风、空,代表六大构成世间万物之本质;六大包括识大无碍,佛与众生亦相同,故此六大之所成,故能周遍法界。五轮塔又是胎藏输界的标识。

  持师的舍利在底座千叶莲内。真言寓意“六大无碍常瑜珈”,即持松祖师应化娑婆后于世入定之遗迹法身所在,令人缅怀朝拜,而其法身则无所不遍也。

  其周围的半月形围墙、栏杆、狮头、供桌、碑文、碑铭等,无不具备。瞻观者见此塔形,奇异新鲜,又为虞山塔院向上之第一处,因此会不自觉停步作礼,仰为观止,这些都是其弟子感上师之恩,不遗余力而建成之也。

  张麟夫妇常年不定期带领同学友好,赴兴福寺上师塔院前缅怀和顶礼。

  徐静芳每次去,总要到厨房里借把扫帚,清扫围栏周围和墓地等处。

  弟子们还常遇见诸多游客及信士在上师塔碑前诵读碑文和碑铭,且边读边感叹赞颂。

  杨毓华居士,早在1988年66岁时,就有发心要寻访上师的故迹的心愿,已而孤身一人从上海出发,飞抵成都,换火车、汽车先至康定,再转汽车至贡噶山下的海螺沟,登跑马山,礼喇嘛庙。回成都后朝礼文殊院,继赴峨眉山礼宝顶山和北寺石刻,驱车到湖北当阳玉泉寺、汉阳归元寺、汉口宝通寺,一路风尘仆仆,并于寺内各位后辈,讲述师恩师德,共为缅怀。

  1998年,

  5月,慧明任上海市佛教协会副会长。

  成为文学家梁实秋先生夫人的韩菁清女士,90年代末由台湾回上海探亲,刚下飞机就直接到静安寺,由佛协贾劲松副会长陪同,至“持松法师纪念堂”,向上师顶礼。她泪流满面,泣不成声,想起四十年代上师住在她家时,她才十多岁,上师教她读《古文观止》,练习书法,可见师徒情深。她说上师爱护她胜过她的亲父,故而悲泣不止。

  韩菁清1974年的时候,邂逅丧偶不久的梁实秋,陷入热恋,翌年与梁实秋结婚。1987年梁实秋在台湾病逝。

  2000年,

  12月,慧明任静安寺住持。时年32岁。

  2002年,

  10月21日,上海崇源艺术品拍卖公司新成立,开办了首次大型艺术品拍卖会扇页楹联专场,上海市佛教协会理事李维伦先生在拍卖会上拍得了第237号拍品,是持师行书七言联一付,联上写着:君达先生 鲁一同句 寒云落日不称意,苦筍咸齏亦有情 黄爵滋句 密林 □□ 大阿阇黎密林 得五十一灌顶立。

  此联未落年月,□□处为小篆的印章,君达先生其人也不详,据估计此联写于1936年之后,其时日军已由东三省侵入华北,国难时期。上联“寒云落日不称意”,此处“寒云”可解令人胆颤之日军纷纷跟从太阳旗下落到我国内掠夺,如何能称心意?“苦筍咸齏亦有情”,表面上似写生活艰难无鲜蔬菜,即便是苦笋咸菜亦尚能安慰我,实则暗寓笋菜乃老百姓,亦有情者,会抵抗,爱国不觉苦、不屈报。且此二句借用前人各一句,妙极,借用得非常妥贴含蓄。

  鲁一同,熟于史籍,注重经世之学。考进士不第,用心于文章。他说:“凡文章之道,贵于外闳而中实。中实由于积理。理充而纬以实事,则光采日新。文无实事,斯为徒作。穷工极丽,犹虚车也。”其文气势挺拔,务切世情,立言有体,疏畅明晰,内容广涉田赋兵戎、河道变迁、地形险要和中外大势等,与桐城派的拘守义法和应酬世俗,有显著不同。林则徐、曾国藩等请他入幕,但他始终未为幕僚。他留心时务,好为激切之言。

  黄爵滋在嘉庆十八年六月时,上《严塞漏卮以培国本疏》,极言禁烟,痛切指陈鸦片祸害,分析历代禁烟不成的原因是由于官吏的贪脏枉法,进而提出“重治吸食”的主张:吸食者给予一年期限戒烟,不成者罪以死论,以达到严禁鸦片,最后他又提出几项具体的禁烟措施。当时道光帝正欲着手解决屡禁不止的鸦片问题,即把此奏发交盛京、吉林、黑龙江将军及各省督抚讨论,要求“各抒已见、妥议章程,迅速具奏。”结果在清廷内部引起了一场禁烟问题的大辩论。经过这次辩论,严禁鸦片的论调基本确定,涌现出象林则徐著名的严禁论者,更加强了道光帝禁烟的信心,从而特选派林则徐为软差大臣去广东查禁鸦片,并节制广东水师,在全国掀起了以广东为中心的禁烟运动。而“禁烟之议,实爵滋发之”,他因此成为同林则徐齐名的人物。咸丰三年(1853年)五月,因病卒于北京,终年龄61岁。著有《黄少司寇奏疏》、《人仙屏书屋诗集》、《仙屏书屋文录》等。

  从恰如其分的诗句,到同样忧国忧民的诗人,持师的这副对联决非信手拈来之作也。

  12月,杨所著述《持松法师》一书,得到陕西法门寺博物馆馆长韩金科专家的鼎力支持,列于《法门寺文化丛书》中付梓出版。

  2003年,

  年末,静安寺山门落成,是继钟鼓楼之后,静安寺改建工程又一个竣工的单体建筑。
  山门的形式为一个两层建筑,底层按石材基座式处理,设三个石券门将四大天王以浮雕手法设立于山门底层东西内墙,上部为一个面阔五间、分心槽平面、单檐歇山的纯木结构,内供韦驮菩萨。基座平台东西与钟楼、鼓楼用天桥相联,四周为汉白玉栏杆,其中朝南正中置“静安寺”铜铸匾额,朝北正中置“为甚到此”汉白玉匾额与栏杆有机结合,将整个建筑处置得秀丽华贵。
  静安寺整个建筑群体其形式为宋式,造型、用料、构造、装饰甚为讲究。方丈慧明法师要求内饰应有一定的宗教气氛,体现佛教寺院的庄严。
  门外两侧置两个大型铜狮,气势雄伟,狮子背后墙体上方镶嵌着两个大法轮,直径1.6米,用整块厚0.49米的万年青石料制作,双面雕刻;三个烘券门套均刻有佛教手印,共三十九个,拱门券顶隐约可见“空”、“无相”、“无作”等字样;中门旁楹联及边门顶刻有文字,均体现佛教含义和传统。
  门前台阶,均用整块石材制作铺设,其中门外平台的一块如意石重达360吨,长15米,宽1.03米,厚0.88米,安装在此颇为壮观。门内地下东、中、西分别将三把玉如意和十二生肖金挂件安藏于万年青石函之中,象征着所有经过的人平安如意。
  上部木结构所用木料(无论结构和装饰)均选用缅甸纯柚木加工制作,按宋式方法构筑,庄重华丽,色泽自然美观。
  屋面瓦件均采用金黄釉琉璃瓦,巨脊两端的龙正吻构件为铜铸贴金与避雷装置巧妙地结合。栏杆采用北京房山汉白玉精心制作,并刻有法轮和静安寺寺徽纹样,使整个山门在造型和细节部分都烘托出宗教独有的气氛。

  2004年,

  3月,静安寺新山门重建落成典礼在静安寺举行,龚学平、胡炜等市委市政府领导出席了庆典仪式。

  4月,杨毓华居士不顾82岁高龄而且身体多有不适,在寻访了上师在国内的大部分故迹后,又只身赴日本寻访上师在东瀛的足迹。她选择坐轮船,在漫无边际的海洋中,体会当年上师一路颠簸的艰辛。来到日本之后,惜高野山未向游客开放,在京都,在奈良,在纪伊,踏在上师曾经踩踏过的土地上,此时此刻,杨觉得自己离上师是那么得近,呼吸着和歌山清爽的空气,极目浩瀚的樱花林区,心旷神怡。

  故而,笔者朱靖冬有诗赠杨毓华居士,赞曰:

  前朝秀才有谁在?

  佛法深海无人裁。

  山山依旧唱维摩,

  庭庭不见传如来。

  年高不辞万里苦,

  沧海犹觅一粟归。

  若得三昧有缘人,

  舍却千金终不悔。

  读了笔者的诗,杨居士也十分谦虚,认为作为看看玩赏还可,正式成文就不便接受,并改诗如下:

  疑是前朝墨客来,

  真言辞章妙剪裁。

  山山但见维摩迹,

  庭庭犹兴佛法海。

  年高不辞泛海苦,

  履祖旧迹朝圣台。

  苦觅三昧接力人,

  倾尽心血酬如来。

  杨居士对笔者的《悼持松法师》一诗,也有她不同的观点,改诗如下:

  故人无悔入空门,

  凭使明镜染埃尘?

  三武一宗成旧事,

  十年萧瑟寂空门。

  空余苍松清潭侧,

  旧树新花分外馨。

  落日山外逍遥处,

  归来处处听钟声。

  针对诗中“凭使明镜染埃尘”一句,杨居士出示了持师传给她的一首偈,偈云:

  身即菩提树,

  心亦明镜台。

  勿须勤拂拭,

  凭使染尘埃?

  持师的偈当然是因禅宗六祖惠能和渐悟派祖师神秀著名的偈而由感而发的。 神秀偈说: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惠能一口气作了两首:其一,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有尘埃?其二,心是菩提树,身是明镜台,明镜本清静,何处染尘埃?五祖弘忍看了后,把衣钵传给了慧能。

  9月22日,笔者有诗再赠杨毓华居士,诗曰:

  八十春秋仍葱笼,

  勤勉不倦报师恩。

  深情未为常人知,

  秘意只合君心闻。

  文起浓处雾不开,

  路从今朝始觉艰。

  菩提树下有缘觉,

  一脉风月到山门。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