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佛学杂论>>正文内容

从五福临门

       

发布时间:2009年04月12日
来源:不详   作者:刘景陶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刘景陶 / 文

           从五福临门

    谈幸福人生

  五福临门人人都可以琅琅上口,可知道五福是指什么吗?尚书洪范篇说人生的五福是:富、泰、康宁、攸好德、考终命。用现代的话说就是:富有、长寿、康宁、好德、善终。康宁是指一个人身心健康祥宁,好德是说人必需说好话,做好事、布施行善、利人就是利己,不断累积福德,所谓善终者是指人在临命终时,从容安祥、舍弃世间曾经拥有的一切财富、名位、眷属,不依恋不执著,将遗憾还诸天地,含笑挥别,无有挂碍,甚至预知时至,知道自己何时舍世。

而五福一定包容在家庭之中,没有家了五福要临那个门呢?今天工商社会的家庭组织,及价值观都异于农业社会,尤其争取两性平权声震寰宇,过往男尊女卑的观念完全破解,追求权利的平等,必然要锱铢必计,争长论短,争权则生对立,而激化出两性战争的火花,绵延不息,永无善解,使两性相互依存的难度复杂化,增添家庭与社会的矛盾与不安,为打破两性的不平等,结果造成平等的不平等。

如寻求权利的平衡,则讲究你消我长,我谦你让,两性平衡是在和谐敦厚中,互补互足,调适沟通,相辅相成,治家养生,延种繁族。我们在学取西方两性平权的文明时,忘了我们老祖宗也有的两性平衡,儒家的男有分女有归。婚姻物语说:一个衣柜的寂寞加一个衣柜的寂寞,等于一个衣柜的寂寞。身旁有人何以仍然寂寞?因为两人情不投意不合,只是贪著欲望将爱视为拥有,美满姻缘是灵魂和肉体结合为一,是无我无私的,是情到深处无怨尤;爱到极致无牵绊的境界。

今天社会上离婚族不断增加,又有陷在婚姻泥淖里的已婚族,而影响了子女的教育问题、人格形成、人际关系及社会适应等等复杂的问题,又加上对婚姻抱持戒慎恐惧的失婚族及不婚族,说实在的,人类生活中最仁慈的温暖与最残酷的折磨都来自家庭,最高贵与最不堪的行为也发生在家庭中,而仁慈或残酷,高贵或不堪都藏在家庭内部,外界无从判定,所以为什么当家庭机制出问题时,比其他任何问题都难解决,俗话说清官难断家务事,又说夫妻是互相欠债,但却有极少数的夫妻是来相互报恩的。因此在富有的内涵中,应加入这个极重要的福报-善姻缘。从古圣先贤的智慧中,将过往的五福,纳入现代的身、心、灵整体健康的幸福人生之中,说是“缘定三生”,亦即“生活”、“生命”、“生死”的人生过程,这个过程圆满了才算瑕满人生。

 
壹、健康的身体?是生活的基石

呼吸吐纳精气神

运动利益说不尽

调节饮食谈养生

少吃多吃?多吃少吃

四低一高的饮食

对牛奶及奶制品的迷思

无肉令人瘦?肥胖不是福

端正姿势显威仪

改善环境得安康

 

壹、健康的身体?是生活的基石

 一般人谈健康,都不离身体健康的领域,而我们的身体先天就有自疗的能力,只要停止对身体的伤害,假以时日,任何病痛都会自然痊愈,可是健康要靠自己,只要改变生活形态、饮食习惯,绝对可以创造健康,最好的医生就是自己。身体健康生活才有乐趣,生命才得喜悦,这是自己的责任,这个信念是不容怀疑的。

呼吸吐纳精气神

 我们的生死在一呼一吸之间,生来就会呼吸,直到生命的尽头,吐出最后一口气,氧气是身体输送养分和排除废气残毒的工具,深呼吸还可舒解压力、紧张、或激动的情绪,协助我们创造精力。腹式呼吸是最有效的方法,藉由横膈膜的起伏,推动两边肺尖叶的舒缩,因为胸式呼吸只伸缩了全肺叶的三分之二,肺尖部分几乎没有动作。例如佛家的修行法门中有用数息或观呼吸的,道家的气功也都是从呼吸吐纳入门,从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而达到全身所有气脉都畅行无阻,佛家的四禅八定,修到气住脉停,离究竟解脱还差十万八千里,但维持身体的健康,确实需要懂得呼吸的要领,时时刻刻都在炼气养身。

 诺贝尔医学奖得主温伯格医师提过一篇研究报告,说明癌细胞及正常细胞最大的差异是—正常细胞需要充足的氧气才能生存,而癌细胞正好相反,癌细胞是厌氧细胞,只有在氧气不足,血中氧气浓度太低,或自由基浓度太高时,才会分裂与蔓延,所以心脏因血流充足,极少发现心脏罹癌者,而吸烟者的肺脏,或酗酒者、受毒素污染者的肝脏,血氧饱和度低,罹癌机率大增,癌症是现代人的头号杀手,现代生活中空气、水质、食物及心灵的污染,是一切疾病的元凶,但呼吸不能一刻停止,因此慎选氧气充足的地方,用腹式呼吸作运动,每天都要适量摄食生机饮食,从新鲜的有机疏、果、芽、苗中获取丰富的酵素,及其抗氧化作用,使身体吸取足够的氧气,获得能量,才得保安康。

 

运动利益说不尽

 现代人多吃少动,坊间广告五花八门,健康食品利用商业行销手法夸大疗效,从黑豆、灵芝、蕃茄、巴西磨菇、地瓜等不一而足,这些单一的健康圣品,宣称可以排毒加强免疫功能,振振有词,似是而非,然则正统的中西医均未提倡排毒之说,西医认为细菌和病毒是〝毒〞,中医则指“风、寒、暑、湿、燥、火”六大病邪是〝毒〞。有专家认为身体器官在运作之中会产生四种废物,即废水、废气、废热、废物,所谓排毒或许就是将此废弃物质排泄出来,而藉由运动是最经济最安全又最有效的方法。例如淋巴是身体的免疫系统,透过运动促进淋巴循环,将体内废弃物如汗液、尿液、消化道的废气,肺中积存的浊气排出来。医学证实运动可以增强心肺功能,改善循环系统,增进免疫力、抗老化、养颜、避免肥胖,对舒缓压力、调和情绪有极大助益。

 台湾有句谚语说:“脚勇人就健”,脚力好的人,身体焉有不健壮的?但为避免运动伤害,选择运动的时空及频率极其重要,以下各项应慎重考量:

  1.运动要适量,过与不及都伤害健康。

  2.运动项目极多,选择与自己兴趣相近者最重要,最好有伴同行。

  3.运动前宜先暖身,运动后做放松或收功动作。

  4.持续有恒的运动,建议每周四至六次,每次三十至六十分钟,最好每次都会出汗。

  5.饭后一小时内或非常饥饿时均不宜运动,制造走路或爬楼梯的机会,既容易又方便,预备一双适宜的鞋子就好。

  6.心跳是运动的深度指标,五十至五十五岁的人开始运动时,心跳可达每分钟一百次,六十五岁可达九十次,体能转佳后,前者可达一百四十次,后者可达一百三十次,但有心脏病或其他不适运动之疾病者例外,比较简单的计算方法是,心跳数加年龄的和只要达到170,就达到运动的效果。如运动中感到强烈气喘、晕眩、恶心或高度疼痛时,运动即应立刻中止,设法找出原因或就医。

  7.天气太冷或太热不适宜户外运动,除非是运动健将,运动最好选在空气流通、清新、氧气充足的地方,如山中、海边或乡间、旷野等。

  8.黄帝内经说:“没有太阳不锻炼”,树林里的日光要和叶绿素起反应才产生氧气,专家说大都会区如台北盆地,空气最好的时段是在中午,如果条件容许,可作为选项者,提供参考。

 

调节饮食谈养生

 这是一个范围非常大又非常复杂的题目,专家学者的论据汗牛充栋,针对目前物质文明进步地区的现代人而言,拜科技之赐,美食或速食来源太多,如果漫无节制,使身体长期在营养过量与营养失衡的状态下,疾病隐然偷袭而不自觉。

 

少吃多吃 多吃少吃

 传说过去有位富翁,家中锦衣玉食极为奢华,但全家人疾病丛生,群医束手不知所措,他特地去寺中求助方丈,老和尚告示富翁八个字,要他努力遵行。老和尚说:“少吃多吃,多吃少吃”,富翁识字不多,但这几个字浅显易认,可不知说什么道理,故请老和尚开示,老和尚说:“人的一生吃多少东西,冥冥之中有个定数,现在少吃些可以多吃几年,现在吃太多了,可能要少吃几年”。

 现代科学证实,饮食摄取量减少时,可以减少粒线体随老化而产生的自由基,即可减少氧化及脂肪的破坏,科学实验证实,减少老鼠的食物,但不至营养不良,可以延长其寿命,而新陈代谢症患者,容易产生心血管疾病、癌症、糖尿病和早老,如能减少20-30%的能量摄取,且减少糖分和垃圾食物的摄取,同样可以减少自由基的产生,降低心脏病、脑中风、糖尿病的罹患率,维护健康和延长寿命。

 我国北方、东北等地区,天寒地冻极为寒冷,物产受气候影响自然不及宝岛台湾的富裕,然而他们养儿育女时有句谚语可作指标:要得小儿安,常带三分饥和寒。对小孩如此,成人不也一样吗?过度保护及过量的衣食,会降低身体自然的抵抗能力,使免疫系统冬眠了,适度的饥寒,可以激发身体的自卫系统生起抵抗力,又能消耗身体多余的脂肪和热能,正是现代人保健的秘方。

 

四低一高的饮食

  根据卫生署的建议,人体热量的来源标准值是脂肪占25%,蛋白质占12%,醣类占63%,但据调查现代一般人的饮食习惯,所摄取的养分中,脂肪占40%,蛋白质占20%,醣类占40%,显示现代人的饮食习惯是吃菜配饭,也就是对主食如米、面、五谷杂粮等摄食太少,对脂肪、蛋白质超量摄食,及零食吃太多,这样的饮食方式,就是文明病的温床,因此现代人要健康,就要少吃或不吃垃圾食物。要贯彻四低一高的饮食原则:低脂肪、低蛋白、低糖、低盐、高纤维。

 高量的脂肪及蛋白质会造成肥胖,长在肚子及内腹腔的脂肪层,大多是低分子量蛋白,会引起发炎,使血管粥状化,而带来心脏血管疾病,内腹腔的脂肪,经水解后会释放脂肪酸,当脂肪酸移流到肝脏时,就变成三酸甘油脂,而贮藏下来。肥胖是代谢症候群的主因,也是心脏病及糖尿病的起因,心脏病是国人第三大死因,仅次于癌症及脑中风。血液中的葡萄糖要靠胰岛素协助,才能进入细胞,肥胖使细胞无法吸收葡萄糖,这时胰脏会分泌更多的胰岛素补助,过量的胰岛素,会伤害血管而造成心脏病,胰岛素又促进肝脏合成脂肪酸,再由肝脏将其送到其他的组织,尤其是脂肪组织,以致脂肪不断累积,也就是贮存更多的肥胖细胞,这些细胞造成胰岛素的吸收阻力,因胰岛素会抑制脂肪酸的分解,这是第二型糖尿病的形成步骤,所以肥胖是高血脂、高血压、心血管疾病、甚至是糖尿病的元凶。

 而加工糖(白糖)是免疫系统的杀手,精制盐(白盐或精制盐)是无机的,经漂白和加工制成,会刺激肠胃,阻碍其他食物的消化,但盐所含之钠是人体所需,可以维持健康的体液,增强肌肉力量,帮助神经系统正常运作,维持血液和尿液中正常酸碱值,然而许多蔬菜及水果中均含有钠,因此为了口感需要,应该用未经加工的海盐。至于高纤维的食物,可以帮助消化道将肠中的粪便加速排泄,避免堆积体内产生毒素。

 

对牛奶及奶制品的迷思

 饮食西化是当今物质文明发达地区,文明病的主要原因,除牛奶外,牛奶加工的食物如奶油、乳酪、蛋糕、面包、饼干、西点、冰淇淋等,几乎成为现代人每日的必需食物,而业者、医护营养学者专家、行政卫生单位,众口一致认为牛奶营养价值高,含丰富钙质,能预防骨质疏松症,并补充体力。

 但据专家意见认为,正常人所需的蛋白质只占全部身体卡洛里消耗量的2.5%~8%,人的母奶总蛋白质含量只有5%,而牛奶则是15%,是人奶的三倍,但人奶中所含的卵磷质及胺基酸是牛奶所没有,也无可取代的,况且牛奶所含的酪蛋白又不易消化,人类仅在婴儿期(六个月以上至幼齿长成期)胃内含有足以消化酪蛋白的酵素,到了乳齿长齐(约三、四岁)时,这种酵素就自动消失,因此只有这个时期的婴儿适宜用牛奶代替人奶喂食,再者,牛奶本来就是供小牛食用的,因牛奶蛋白质含量丰富,所以使小牛每个月体重增加一倍(出生前三个月均如此),但脑部发部育少且慢,这是动物界普遍现象,而人类的婴儿期需六个月,体重才增加到出生时的一倍,身体成长缓慢,但脑部发育快速,超过所有的动物,这是人与其他动物的不同处。

 至于牛奶中的钙质含量是否由人工额外添加的,应该深入了解,因为牛的食料主要是草(现在吃饲料),草并未含高量的钙质,人吃五谷杂粮及深绿色疏菜、豆类、海带、黑枣等食物,同样可以摄取足量的钙质,在动物世界(含人类)中,过了哺乳期,直至成人,还食用鲜奶(其他动物的)或奶粉的,只有人类。而牛奶是身体过敏的元凶,事实上也不能预防骨质疏松症,因为预防骨质疏松症,并非只要吸收钙质这么简单就有效果。

 再看乳类加工制品如蛋糕、面包、西点等的原料:面粉、液态蛋、白糖、人造奶油、椰子油、棕榈油及其他人工添加物,其中天然奶油的饱和脂肪酸含量67%,而猪油是39%,但植物性油脂的椰子油及棕榈油,其饱和脂肪酸分别高达91%和50%。

 人造奶油、植物奶油、或玛琪琳之中含有氢化油,氢化油是一种反式脂肪酸,在自然界并不存在,它是用化学加工方式将氢打入多元不饱和脂肪酸的碳链中,分列于碳链的不同侧,故称反式脂肪酸,但自然界的脂肪酸均为顺式,故身体可以正常吸收,氢化油是将液态油转变为固态或半固态状,在加工后变得较稳定不易氧化、酸败、又不易变黑,容易储存,可重复使用于高温油炸食物,并可使烘焙食物酥脆好吃,受到食品﹝糕饼﹞加工业的青睐,使用在饼干、西点、面包、油炸零食﹝如炸署条、洋芋片、爆米花等﹞及美奶滋、奶精等等。

 反式脂肪酸类似饱和脂肪酸,在体内堆积会提高血液中坏胆固醇-即低密度脂蛋白LDL的浓度,降低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HDL的浓度,使动脉硬化,是造成心脏血管疾病的潜在原因之一,也使罹癌机率大幅增加。遗憾的是,反式脂肪酸目前在国内尚无法可管,而美国食品药物管理局已强制规定,从今年起食品必须标示反式脂肪酸之含量,且限在百分之二以内,反式脂肪酸在国内的名称很多,如氢化油、半氢化油、精制油、乳化油、植物酥油、硬化油、玛琪琳、烤酥油、人造奶油、反型﹝转化﹞脂肪等等,消费者要自求多福。

 脂肪对身体非常重要,不但提供能量,还会形成细胞膜,产生前列腺素荷尔蒙和神经传导物质,构成脑部神经网路系统,如果身体缺少必需脂肪酸-亚油酸-(亚麻仁油之中含量丰富),容易产生如皮肤干燥、过敏、头皮屑、指甲变软,甚至行为会产生如忧郁或过动现象;然而食用超量的饱和脂肪酸会提高血清中的胆固醇,容易使血管阻塞而造成心脏病、高血压或中风的后果,因此少吃油并选择食用好油是健康的保障。

 专家建议我们要适量摄食不饱和脂肪,即单元不饱和脂肪酸-如橄榄油、芥花油、苦茶油,多元不饱和脂肪酸-如葵花油、红花油、玉米油,但饱和脂肪酸-如椰子油、天然奶油、人造奶油、棕榈油、猪油、牛油等,现代人应谨慎,浅尝即止切勿多食,而烹调用油及凉拌用油也应依油的特性,用不同的油去处理,减少油脂的劣变,避免吃进致癌物质。

 

无肉令人瘦?肥胖不是福

 肥胖对现代人而言已是非福,因为由此引起的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心脏血管疾病、高血脂等如影随形,减肥成为新兴行业中的佼佼者,除了少数因疾病造成肥胖外,大多是过量摄食饱和脂肪、蛋白质及甜食,再加上多睡少动,使身体的脂肪不及代谢而堆积体内,更甚者现在的肉类及其加工制品物美价廉得来容易,如果不知克制口欲,很容易摄取过量的饱和脂肪酸和蛋白质、胆固醇。

 而现代的家禽或家畜是以大量集中饲养,饲养场使用电脑及机械化作业以达到经济规模,降低成本提高竞争力及盈收,为了避免动物传染病,饲料要添加抗生素;为促进肉质鲜美,乳汁增产,饲料中需添加生长激素及荷尔蒙。被饲养的动物,从出生到死亡(被宰杀)都没有离开笼子或饲养场一步,牲畜在饲养场(或农场)和屠宰场里均视同工厂的原料一般对待,接受粗暴而残忍的待遇。从人道的观点来看,简直是活在炼狱之中,它们生活在狭小、拥挤而冰冷的空间里,甚至互相残害,这种生存环境,连花圃里的花卉都不如。在被屠宰的过程中,它们被倒挂悬吊在输送带上进行宰杀,多的是因电击强度和时间未控制得宜,于清醒状态下割断颈动脉,它们都明白即将面临死亡,甚至看见同伴被宰杀的过程,心怀著极度的恐惧和悚栗,牲畜害怕痛苦、爱惜生命、畏惧死亡的情感与人类无异,只是他们无法用人的语言和声音呼喊,而用哀嚎、挣扎来替代,屠体在血水与屎尿横流的屠宰场里被生产出来了。

 它们用生命换取人们餐桌上的珍馐,这样的肉类食品与工厂制造的工厂肉有何差异。再者,动物被宰杀时,产生恐惧挣扎,死亡时生理机能顿时停歇,体内产生的毒素及废物来不及消除并排出体外,而留存在屠体里面,这样的肉食吃进肚子里,可以想见其是利或弊了。再说禽流感、狂牛症、口蹄疫等禽畜的传染病,以及病死的禽畜屠体经漂白或染色后出售的骇人新闻,使肉食者又多了一层忧虑。肉类是酸性食物,而人的健康血液要维持弱碱性,肉类含丰富的脂肪及蛋白质,过量摄食蛋白质,使血钙流失,造成骨质疏松。

 在过去的岁月里,农业经济为主流,生活所需物质,以消费本地物产为主,且是当季生产的食物,平均国民所得低,中低收入家庭,能得三餐糊口已经不易,或有家庭自行饲养鸡、鸭、牛、羊等为副业,全采野外自然放牧,没有饲料及各种化学药物供饲养之用,所以产量有限物稀价昂。在当时被认为是营养滋补的食物,一般家庭无力经常消费,才有那位大文豪说: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而今时空转移,肉类不但不是补品,甚至有负面作用。

 过量食用脂肪及蛋白质是造成肥胖的主要原因,目前世界卫生组织采用身体质量指数 BMI(Body mass index)值判定肥胖的指标,计算方法是用体重(公斤)除以身高(公尺)的平方,其值小于25者属正常组,18.5以下则过轻,介于25到29.9者是过重组,高于30(含)到34.9的列肥胖组,而超过35的则是过度肥胖了,列为肥胖及过度肥胖者,需要迫切减重。属过重组者应密切追踪,而体型过瘦体重过轻者,在罹患癌症之后,可能身体的复原能力较弱,应列为非正常组群,而需要增重。

 然而世界卫生组识所订BMI值是以欧美高加索人为标准,但亚洲人的身体脂肪含量比欧美人高,因此卫生署公布适用我国成年人的BMI值:18.5至24者为正常值,24至27者列体重过重,27至30者归轻度肥胖,30至35者为中度肥胖,大于35者列重度肥胖了。根据统计,体重超过BMI标准值者,容易罹患代谢症侯相关病征,如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高尿酸等,超过愈多罹患的比例愈高。

 因此要将控制体重当作生活的必要课程,可愿意花两分钟时间,给自己做个简单的健康测验?根据卫生署于91年4月订定成人的腰围当肥胖的参考指标,男性腰围超过90公分(35.4吋),女性腰围超过80公分(31.5吋)者,表示健康及体重管理已亮红灯,应控制饮食并加强运动。

 专家研究指出,当脂肪组织比例上升至危险界限时,身体的自我侦测及保护能力即下降,所以腰围过大会影响免疫、贺尔蒙及神经系统的正常运作。腰围与BMI是健康管理的重要指标之一,体脂肪率和内脏脂肪过高是健康的杀手,所以减脂、减重、减肥是当务之急,不容忽视。

 大多数人的健康不是自然天成的,需要透过自己适当的管理、控制才能获得。肥胖不是一天造成的,从小就要注意了,在开始的时候,就需设法控制,等肥胖失控时,体内的细胞巳经变得肥大,而且利用血中糖分的功能降低,逐渐使制造胰岛素的细胞失去功能,容易造成糖尿病,届时减肥及治病要付出加倍的时间与精神、金钱,尚难立刻见效,付出更大的成本。

 其实饮食只是一种习惯,并没有一成不变的定律,为健康而不改变习惯,是不为也,非不能也,健康素食是新世纪饮食的最佳选项,可令人身心轻安。在推开为宗教信仰、或减重、或预防癌症、或改变体质以增进健康等等理由,甚至主张“地球伦理”“推动环保”等大目标,至少为了追求身心健康祥和的生活态度,是素食最重要的关键。乐于单纯的天然食物及简单朴实的生活形态,秉持不矫情、不流俗、不沽名、不钓誉的心情,如微风拂面,清泉濯足,柔软悠然。科学研究证实,饮食习惯与身心健康有密不可分的关连性,然而媒体报导有关素食的研究报告,却有截然不同的结果,对健康的利弊得失反覆变化,令人无所适从,因此素食者坚定崇尚自然、享受天然食材、忠于原味、均衡营养、营造生活简单化的态度,不必也无需随著所谓科学研究报告摇摆不定、忐忑不安。

 

新鲜?自然?整体?水分

 加工制造的食品大多数不是优质食物,商人为投合消费者的口味及嗜好,随时改变口味,以增加竞争力,创造高业绩,可是食物在加工过程之中,将新鲜、自然的原有营养物质去除或破坏了,只剩余一些糖分,淀粉和香味(料),再加进人工合成的各种香料、维他命、矿物质或其他人工合成的所谓有益身体的物质,而后在包装上强调“营养丰富,含多种维他命和矿物质”等广告词,误导消费者的商业广告文化处处可见,蒙蔽事物真相,消费者如误信其言,必贻害终生。

 除了新鲜的蔬果,种子及根茎类植物外,未经加工的食物如全米(糙米)、全麦、黑糖、未加工的海盐、或有机的自然农法栽植的农作物,均是优良食物的上选,但白米、白面、白糖、精制盐、味精等五白食物,以及任何罐头、腌渍、烧烤、烟熏、油炸等食物是人体细胞的终结者,以及鱼丸、肉丸、(牛、猪)肉干、肉松、香肠、火腿等等海鲜及肉类加工食品,以素食为主的素丸、素肉、素火腿、豆干等等黄豆为主的加工食品,添加防腐剂及人工香料、色素、或其他化学添加剂,如硝酸盐等,甚至超量添加,这些添加剂都是致癌物,食之有害,应避免或减少食用。因而食物的烹调及加工也关系其食用的品质,即要新鲜自然外,保持原味,少调味料,有必要烹煮者以水煮、清蒸或低中温煎炒为宜,才可免于破坏或流失了食物原有的维他命及营养物质。

 此外,吸烟及酗酒是慢性自杀和犯罪的帮凶,香烟伤肺,影响心肺功能,使罹患肺癌的机率倍增,二手烟的祸害,不亚于吸烟者本人。在合适的时空之中,少量饮酒,对松弛神经、促进循环多有助益,但过量的酒精,使肝脏超量负荷,是酒精肝、肝硬化、甚至是肝癌的成因。贪杯者容易借酒壮胆,丧失理性思考,情绪失控,自律神经失衡,带著醉意,容易做出杀人放火、奸杀掳掠、伤天害理、惊世骇俗的恶行犹不自觉,其后果既伤己又害人。

 水,是人体新陈代谢最重要的物质,人可以三天不吃饭很难一天不喝水,喝水要喝好水,无污染无任何添加物的自然水是饮水的上选。如何喝水,何时喝水又有讲究,清晨空腹喝水是最佳良机,饮用量视个人体质而定,但量宜多不宜少,才足以发挥有效的清肠解毒作用。专家建议,匆忙喝水不易达到喝水的利益,最好要舒服而平静的坐下来,慢慢一口一口的在口腔中停留数秒,使空气溢出,才吞入肚,让心情安定、愉悦,这样才能达到体内良性循环,排泄废物及防止动脉硬化的效果。

 正常的人,每日饮水量每公斤体重以40cc为标准。我们的胃液均高于体温(约37度),这种环境胃细胞才能发挥消化的功用,当我们喝进一杯冰水时,胃液温度骤降,所有胃细胞都立刻停工,等到抽调其他器官的热能转过来时,到适当的温度才能复工,同样是水,冰对身体的负面作用可说极巨,在贪享透心凉的冰品时,请先为自己的胃贴心设想一下。

 在知识爆炸的时代里,保健养生资讯丰富而多元,俯拾即得,得来不费功夫,可是现代人生活忙碌,汲汲营营于名利与权势,讲究效率及便利,鲜少留意养生问题,纵然看过听过,也往往一知半解的被粗糙理论及错误认知所误导,而贪图便利及偏好口味,更成为慢性病及难治重症的成因,预防医学是当代科学对人类最大的贡献,然而中国古代医学就记载:上医医心,中医医人,下医医病,以及上医医未病,中医医欲病,下医医病。

 我们老祖宗的预防医学,与现代预防医学不谋而合,寻求健康,古今皆然。生病了,有方便的健保可资依赖,医药治病固然方便,然而西药对肝、肾的负面作用很大。西医在目前虽是主流医疗体系,当今我们的主流医疗体系,是将人体视为一群零件组装成的机器,予以微细的分门别类,当身体的那个部位有了酸、麻、胀、痛、痒等等症状时,只就这部位加以治疗,根据仪器量化的数据,用处方药物去抗菌、消炎、止痛、抗过敏等加以对治。甚至切除病变的器宫,或植入外来的器官,绝大多数的西药都没有增强免疫系统的作用,而对抗疗法往往治好这边的病,却在另边出了状况,这时极可能要转换科别,换医生看诊,不同的医生又有不同的诊断结果。

 现代的医生,绝大多数均忽视“人”有情感及肉体,两者合为一体不可分割,人体像个小宇宙,是互补、互融、互即、互入的,就波动医学而言,只专注在局部或特定的脏器、神径系统给予治疗,如同一曲音乐,只要一个地方走音﹙违反了原来的波动﹚,整首曲调便完全走样了,对抗疗法亦然,能完全痊愈的机率不大,却降低了生活品质,因此存在许多瓶颈无法突破。

 从人性面伦理观言之,面对冰冷的机械作侵入性的检查或治疗时,如果缺乏医护人员的温情与爱语,最容易让人生畏而退缩,台大医院著名的教授杨思标先生,有句名言说:‘医嘱宜从半’,意思是说医生的话听一半就够了,这话多令人震撼呀!但杨教授认为,医疗误诊的机会,不是一般人料想的那么希罕,加上每个人的体质不同,治疗的药物也不一样,时代进步,科技和医疗更新,想法会改变,医师的话当然不是永远都对。何况许多医生对病人缺乏亲切、温馨﹝爱语﹞,禁止的事多于鼓励的事,命令多于指导,常造成病人神经衰弱,失去生活乐趣。医生如果不从病患的立场设想;如同自已生病一样来对待,只要求病患肓从,病人的健康谁来保障呢?

 由此看来,最好的医生岂不是自己吗!所以除了必须循西医所谓正轨疗程以外,对于非急症或慢性病,甚至癌症似乎都可寻求另类疗法,另类疗法包含范围极广,而与当地的社会文化背景、价值观念关系深远,因此如气功、中医、针灸、推拿、按摩、生机饮食疗法、断食疗法、中西草药、冥想、催眠、芳香疗法、同类疗法、反射疗法、音乐疗法、光疗法、心理咨商、民俗疗法等等,对健康都有相对的疗效。就食物疗法而言,只要吃对食物,效果稍慢,但绝对持久而固本,吃不对的食物,纵然有负面作用,也极其轻微。病从口入,祸从口出,身心的康宁是相辅相成、互为表里的,一定要列为生活的座右铭。

 

端正姿势显威仪

 人体天生的结构本不适宜久座,而需要久座办公室的上班族,最容易造成不良姿势。脊椎是人体的组织之中,老化最早的器官,腰酸背痛是最普遍的症状,脊椎受伤或病变治疗过程复杂而危险,复原很慢,不良的姿势压迫脊椎的血管和神经结传导,以此为功用的组织和器官即深受其害,健康必受重大影响。此外,抬头挺胸挺直腰杆,人的情绪会随著高亢激昂、英姿风发,弯腰驼背会压迫胸部,垂头丧气心情必然沮丧委顿,沮丧是很困扰的疾病。

 在我国传统的医学系统中,腹部被认为是身体精力的中心,称为“气”,而胸部是“气”的枢纽,健康的姿势重在平衡,左右对称,正确的姿势更要从自觉开始,如坐姿、站姿,走路的姿势,一发觉自己弯腰驼背时,立即做个深呼吸,然后抬头挺胸、松肩、松膝,如上班族在接电话时,习惯把话筒夹在脖子和耳朵之间,造成一边比另边肌肉强壮,将脊椎拉向不正确位置,谨记不良姿势不但影响身体健康,也影响情绪,

 良好的姿势是造成最少关节或生物力学压力,最经济的能量耗费,避免长期重复性或极端的姿势,专家建议维持良好姿势的原则是:

  1.保持头颈直立的姿势,可从调整电脑萤幕或是工作台的弧度著手,许多电脑族都有长期头前屈的坏习惯,这对颈椎而言造成很大的压力,因此记得适时提醒收下巴,重回正中姿势。

  2.维持适量的腰椎前凸,可选有腰椎支撑的座椅著手,如果已经有椅子了,不妨加装腰椎支撑垫,效果也不错。

  3.座椅的高度须配合个人的身高,也即是髋关节、膝关节弯曲建议大约以九十度为宜,而足部必须要有足够的支撑。

 

改善环境得安康

 生活在大都会狭小的空间里,改变大环境的能力几乎等于零,然而我们需要工作才能谋生,所以绝大多数的时间是在办公场所或工厂、场矿度过,这种资方提供的工作空间,不能因为个人因素而改变,可是办公室的电脑、雷射印表机、投影机、影印机等办公自动化设备的电磁波,其辐射量和偏头痛或其他器官病变全都脱不了关系。而室内植物盆栽可以吸收辐射物质及有毒气体,因此,如果不能将工作环境带进自然,就把自然带入工作环境。

 阳光和空气是我们健康所必须,现代化都会中办公室甚至居家环境无不装置空调设备,为节省用电,室内外的空气不做更换对流,只将室内空气不断循环,污浊的空气无法与室外交流,也不可能开窗户因应,上班族只能靠自己利用公余时间,到户外或山涧水湄、森林绿野散步或运动,以排除堆积在肺脏中的浊气,适量照射日光以制造维他命D,摄食含钙食物,兼作抗地心引力的运动可以增加骨密度,减缓骨质疏松症的进行速度,又可预防季节性忧郁症的发作。


贰、健全的心理?丰富了生命的光彩

正知正见如明灯

笑尽天下古今愁

调养生息事非常

退步原来是向前

 

贰、健全的心理?丰富了生命的光彩

 身体的健康固然重要,如果一个人只专注于维护自己身体的健康,而心中却充满了邪知邪见,家财万贯犹不足,拔一毛利天下而不为,凭借权势,荼毒生灵,假冒为善,诓世欺民;揭人隐私如儿戏,论人是非当正义,宁负天下人,不受天下负;媚俗、功利、自私,饱食终日,言不及义,终生在原始的欲望中打转,根深蒂固的庸俗观念,丝毫未变。纵然拥有高学历、高职位、甚至崇高的社会地位,不知自我觉醒及反省的人,不过庸俗凡夫而已,这样的人无异是个健康的野兽,健康的身体反成为伤人的利器,生命黯淡无光。

 因此,人文素养在知识人的时代中,是经济人、科技人、社会人、和文化人的学养和气质,所以我们除了乐于工作之外,应在精研的专业领域之外,抽出几分时间和精神,培养出对历史、哲学、宗教、艺术、音乐、戏剧、文学、美术等的知识,扩大视野,超然物外,突破小我的藩篱,避免短视及无知。能微观自我:静坐常思己过,闲谈莫论人非;宏观世界:身在万物中,心在万物上。切勿陷在得少为足,坐井观天的泥淖之中。

 

正知正见如明灯

 正知是正确的知识和思维,正见是超然客观的观念或见解,正知正见像人的眼睛,有了锐利的眼睛才能将事物看清楚,不会在途中迷路,又像一盏明灯,照亮黑暗,在人生的路上才不致迷失方向,建立完备高尚的人格。在多元化的知识经济时代里,各种学说、理论基础百家争鸣,甚至思想错乱、价值混淆,又受政客炒作,媒体扭曲事实,不择手段的说服,主流意见领袖是广告,鼓吹“赚钱-消费”的高耗能循环体制,同时制造一种创伤性的体制,就是只要谁违背了这个体制-抵抗物质社会的消费选项,谁的自尊就被剥夺。

 他可能会归咎于自己流年不利,开始打听那里可以算命、卜卦、看风水或那个神庙可以做法消灾解厄,那里可以“实现自我”,可以跳脱“赚钱-消费”的魔咒,却再度陷入另种被控制被剥削的恶性循环之中,甚至陷在邪教魔法之中无法自拔。因此若缺乏正知见,或相当层次的智慧、正念,即不易超越这股浊流,沉溺其中而不自觉。

 正念者即正面的念头,正确的观念,由正面的观想,用意念可以治疗身体的疾病,称视觉创造法或治疗宣言,观想自己疾病已得治疗,逐日康复,会得意想不到的效果,而正确的观念可以在纷扰扰相的世间过得自在,因为存在不一定合理,但是存在一定有原因,就是佛家称的缘起法,一切事物及现象均非自然生成,是由种种不同的因缘由无生有,这些因缘消失时,这些事物及现象即归消灭,观缘起可澈见宇宙万法的实相。儒家也提倡“格物、致知、诚心、正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一定是从正知正见诚正心意下手,这一念心诚正了,才可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就是万法唯心造。

 崔子玉的座右铭说:隐心而后动,谤议庸何伤。只要自己起心动念是慈悲善良的,你的行为就不必在意别人的看法。世俗小人,不畏因果,恣意造口业,攻讦毁谤,道长论短,巧舌搬弄是非,无中生有,人前说人,人后被说。来说是非者,便是是非人,如果我心不动,不予理会,于我何伤。郑秀文唱的一首歌,名为“值得”,她唱道:我们的故事爱就爱到值得,错也错得值得,是执著是洒脱,留给别人去说。别人说什么当不得真,可你的动机做不得假,你不管做得“值得”或“很爽”,想做就做,想不做就不做,头顶三尺有神明,做什么自己最明白。俞大维先生的名言说:是非审之于己,毁誉听之于人,得失安之于数。这种处世的胸怀,自我观照,持之以恒,必得因赅果海之三昧境界。

 

笑尽天下古今愁

 人生不如意事常八九,可对人说的不过一二,人生所面临苦难千差万别,真正可以说清楚、道仔细的就不是真苦了,所以说“苦不堪言”,可告人的苦,不是真的苦,既然说不尽,描不清,何不换个角度看人生。来看赞弥勒菩萨的联道:大肚能容,容却人间多少事。笑口常开,笑尽天下古今愁。有句谚语说:笑一笑百年俏,愁一愁白了头。笑是人际关系的桥梁,可以感染欢乐,常露笑容的人,永远受人欢迎,也活得生气蓬勃,培养出乐观进取的个性,从内心深处发出来的笑,天真纯洁、舒畅真诚,是世间最美丽动人的容颜。

 笑可以让脑部释放一种类似贺尔蒙的激素-安多芬,是自然的止痛剂,又可以增加免疫系统,而大笑可以有效增进心肺功能,促进肠子蠕动,使腹部器官和组织得到按摩,在心理健康方面,大笑可以使注意力集中,有效降低压力,也就是降低压力的贺尔蒙-肾上线素及可体松,因而,当我们遇到压力、苦难、灾变、沮丧、愤怒、悲伤、甚至不明的情绪低潮时,请当下转个念头--诸般情绪非实有,笑尽天下古今愁。

 

调养生息事非常

 休息是身心都必需的能量再生作用,身体的器官二十四小时不断运作,只要人活著,间歇性的休息及充足的睡眠绝对必要,故熬夜对身体伤害很大,每人身体都有六十兆的细胞,等于设立了无以计数的生化工厂,无比奥妙,我们只要提供细胞自然运作的环境-规律作息,细胞自动就会正常运作,据医学研究指出,人站立时肝血流量比躺著少三成,运动时的流量又比躺著少五到八成,中医认为每天子、丑、寅三个时辰是身体组织休息最佳的时机,也是地球磁场与生理作用,经脉调节最好的生养时间,这就是每天夜里十一点前为什么要上床睡觉的原因,因为这时段肝脏需要充血,发挥代谢功能,当身体躺平时,肝脏的体积是平常的二到三倍大。

 

退步原来是向前

 在人生的旅程之中,经历了无数的甜酸苦辣,茫茫前路不知何止,何不现在停下脚步,伫足四望,欣赏一下身边不起眼的事物,细心观察,专注倾听,看蓝天白云幻化无常,树梢的鸟雀啁啾跳跃,猛然瞅见草丛里,有朵小花对我微笑,路上的行人“匆忙”写在脸上,忽然眼前“噗”的一声,一朵木棉花掉在路上,不知是奇遇还是偶然,心中浮出一首禅诗道:人生何事不从容,睡起依然日又红。贫富不识闲是福,几人肯唱大江东。又想起布袋和尚的播秧诗道:手把青秧插满田,低头便见水中天。心地清净方为道,退步原来是向前。

 人生在世,一切苦乐或不苦不乐,各自承当,日月轮替,天体运转,绝不会因个人因素而改变,不管今天你过得好不好,明天的太阳一定按该出来的时刻出来,高官显宦或富商巨贾也好,升斗小民或乡野村夫也罢,过的“今天”难道有什么等级的差别吗?

 生命是平等无别的,只要不取不执,百花丛里过片叶不沾身,终日处事而无一事可做,每天吃饭而未咬著一粒米,就是那么闲著,无住生心,不是游手好闲,也不是不肯做、不敢做、而不肯承当,在遇事遭受阻挠挫折,困顿无助时观想布袋和尚的播秧诗。那是百丈怀海的丛林清规“一日不作一日不食”,在自力耕作之中,从插秧的作务中体悟到的哲理。低头插秧时看到苍穹无垠的天空,在水中映现了天光云影共徘徊,顿时眼明心开。生活的压力压得我们无法昂首阔步仰天长啸,欣赏天际的浮云与无尽的虚空,不意一低头全看见了。插秧时退著走实际是向前的,隐喻人在遇阻力停滞时,设法解决、排除,过程看似退步,事实上是前进的,这种退一步海阔天空的人生哲理,如再进一步去推究佛法缘起性空的究竟,低就是高,退就是进,体悟了这层智慧,才能开阔心量,开启悲智的人生观,使心灵得到更高层次的自由。

 一个人生来就有无尽的烦恼,大体而言,如生、老、病、死、怨憎会、爱别离、求不得、五阴炽盛等八苦,而痛苦和欲乐其实都是障道法,生灭不绝,若不将之放下,恐怕生生世世都和他们难分难舍无有止境,而与自在绝缘。有首禅诗道:秋风叶落乱为堆,扫尽还来千百回。一笑罢休闲处坐,任他著地自成灰。原来烦恼也是无自性的,不是实在不变的,因此才有断除的可能,如落叶般化成灰泥,一笑罢休闲处坐,看他怎样来找我。


叁、清静的心灵?关系著生死大事

真心爱意水知道

怨怨相报何时了

身不离病?病不离身

华枝春满?天心月圆

发从今日白 花是去年红

众里寻他千百度

宗教之间的互重与学习

 

叁、清静的心灵?关系著生死大事

 我们在现实的世界中具足且丰富了生存的条件之后,返观所拥有的和享受的一切有形或无形的事物,均来自世界上其他的众人制造生产而得,没有他们,我立刻陷入生存的危机,所以我要感恩,生无缘大慈的广大心,发报答回馈的悲愿,希望此生了无遗憾,生命没有留白,勇敢面对生死。

 今天生死学已成为大学里的一门课程,近年有本生死学的宗教书籍《西藏生死书》是藏传佛教上师索甲仁波切改写自西藏度亡经,至今已有二十九种文字,在世界五十六个国家流通,中文版(张老师文化公司出版,郑振煌翻译)已印行316刷,销售三十几万册,占宗教类书籍销售量第一名。现在有很多医疗机构设立安宁病房,致力于临终关怀,是安老送终的优质选项。然而道理易懂实践不易,缺乏决心,难竟其功,所谓看得破忍不过,想得到做不来。

 信为道源功德母,有虔诚坚定的信仰,才有力量推动去起而行,修行是累生历劫不断薰习行持的过程,并不一定要与神、佛或上帝打交道论交情,甚至谈交易的世俗商业化的信仰,也不该是贴标签或当作装饰品的信仰。

 修行是诚实面对自己,不要任何修饰,时时觉察那个本自具足的清净心,提起正念,清楚明白自己在身、口、意的造作,将所闻知见,细密深思,判别分析,将之内化于心灵深处。行住坐卧间,开启这扇视窗,并勤习法门,假以时日,在举手投足之际;言行动静之间,自然流露出佛心禅意,可以成就转化气质、净化心灵的功用,尤其在心如炽火时有力量可以对治,使之熄灭,烦恼止息,当下进入清凉境地。

 据《指月录》的记载,唐朝禅宗有位行者,可以生死一如、自在来去,话说庞蕴居士在开悟后,将家财全数用船载到湘流沈于溪中,全家搬到山中修行,筑庵而居,靠编制竹漉、竹篱贩售维生。有一天,他在庵中独坐,已经算好入灭的时间,命他女儿出去看看时辰,到正午时记得告诉他,到了中午,他女儿告诉他说,已经中午了,可是今天有日蚀耶!庞居士听了就离座出去观看,他女儿立即登上他父亲的座位,合掌坐亡,庞居士回室一看,笑说,小丫头竟抢在我之前走了,只得决定延后七天再走,到了要走当天,正好有位州牧来探病,他告诉州牧说:“但愿空诸所有,慎勿实诸所无。”说完就枕于州牧之膝而入灭了。遗命将他焚化后弃于江湖,而他妻子将此事告知其子,他儿子只‘嗄’了一声,就立地而亡,庞妻也将其子焚化,过不久,去乡间逐一告别乡里,归隐山居,自此再也无人见到她的踪影。

 

真心爱意水知道

 孟子说:无恻隐之心非人也;耶稣提倡博爱,爱一切世人;释迦牟尼佛教人以无缘大慈同体大悲,慈是给人快乐,悲是承当他人的痛苦;诗人徐志摩说:人生有三种信仰不可少:爱、自由、美。爱是不分国界、性别、人种,从小处的情爱、爱亲人、爱朋友,大至爱同胞、爱敌人、爱全人类、爱大地,爱是不求回报的付出,不计代价的帮助别人,当别人快乐欢喜了,自己也得到快乐满足,所以爱人就是爱己,会爱别人才是真正爱自己。

 爱可以丰富我们的生命和心灵,生命才有目标和意义。当我们爱心升起时,体内白血球数量即增加,特殊贺尔蒙就释放出来,免疫力自然提高;在我们怨恨、生气、自私、忧虑、恐惧等负面情绪升起时,体内开始制造毒素,如化学毒物一样毒害健康。我们在快乐自在时,细胞就圆润饱满,如十八岁的年轻人;而生气、恐惧等负面情绪升起时,细胞像八十岁的老人家,细胞又皱又缩。而健康的细胞又和生病的细胞不同,如癌细胞就呈现扭曲且杂乱无序。

 日本有位另类疗法的医疗博士江本胜先生,采集了世界各地区在各种不同情境下的水,经零下二十度冰冻三小时后,呈现的水结晶,其变化天南地北,如同万花筒,收集在他的著作《生命的答案水知道》之中。如给水听了贝多芬田园交响曲与萧邦别离曲后,其结晶分别呈现细致华美及凄美而细腻的结晶;给水看过谢谢与混蛋的字条后,分别呈现出美的六角形及支离破碎的结晶。请小学生做的实验,是以三个相同的瓶子装相同的饭,每天分别对三瓶饭说“谢谢”,“骂脏话”,另一瓶则置之不理,结果在一个月之后,被称赞说谢谢的那瓶饭发酵了并带酒香,被骂脏话的饭腐臭发黑,但置之不理的饭却提早腐坏,原来置之不理比被辱骂伤害更大。

 人体有70%由水组成,既然水对善意及恶意的感染力这样敏感,又有记忆作用,我们要拥有健康幸福的人生,就必需使体液保持超乎科技认定的清净与常轨的循环流动,近代科学证实心理状态影响身体健康极大,生活轻松愉快悠游自在,身体自然健康,但若陷于烦恼愁苦、愤怒仇恨,健康必出状况。当感情流动顺畅,任何人都会成为幸福洋溢的天使,如果身体的各项机能不混浊、不停滞、源源流动、新陈代谢流畅无阻,自然健康愉快。在这个世界上,人的思考、组织、发明的能力最强,情绪也最复杂,世界上万物都受人类控制主宰,常常为实现人类的欲望,而任意破坏山河大地的自然生态,如果我们愿意用爱和感恩的心量去对待一切的人、事、物,用悲天悯人的胸怀,感恩天地,爱护大自然,最后都反射回来,自己却受到最大的利益。

 

怨怨相报何时了

 这是发生在德国统一前的故事,当柏林围墙未拆时,有一群东柏林人决定送给他们西边的邻居“礼物”,他们找到一堆臭垃圾、碎砖头、废建材等等不堪的东西,装满几大卡车开到边界,将这些“礼物”倒向围墙的另一边,西柏林的人得知此事后,非常生气。大家商量要如何以牙还牙,用更厉害的方法去报复,在讨论得轰轰烈烈的会场里,有位年高德邵的老者走到台前,提出他的看法,出了新的点子,终于使在场的人慢慢的回心转意,情绪回复平静后,各自回家开始整理自家多余的物资如衣服、食物、医疗用具、日常各种用品,又向亲友募捐生活必须品,告诉他们这些物资的用途,最后也装了几大卡车,开到边界在围墙边上,小心翼翼的堆放整齐,分门别类,在旁边立了一个牌子,上面写著:“每个人都根据自己的能力而付出”。想像一下,当东柏林人看到这些回报时,又看见牌子上写的文字,会有什么反应呢?可能是惭愧、感激或惊讶兼而有之。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比较容易处理别人的善意,但在别人对你表现得苛刻、粗野、忘恩负义的举止时,我们可以保持理性祥和的对应吗?“以牙还牙,以眼还眼”是每个人第一个反应的态度,也是人与生俱来的习气,这也是今天世界上的暴力、战争、夺权、残杀等充满仇恨的气氛,以德报怨是宗教家的情怀,却是世界和平,人类和睦相处的基础,也就是在这不完满的世界上,人人都要学习宽恕,记得“原谅别人,就是善待自己”,“爱,并非一个反应,而是个决定”。

 

身不离病 病不离身

 人生最无奈的苦是有身之苦,老子说:吾之大患以吾有身。有身体就有许多痛苦相随,其中病苦最频繁又最难避免,俗话说:英雄只怕病来磨。在佛教的《维摩诘所说经 文殊师利问疾品》第五说:又复观身,身不离病,病不离身,是病是身,非新非故,是名为慧,设身有疾,而永不灭,是名方便。生而为人,即有色(肉)身,离身无病,离病无身,有身即有病,没有先后,没有主从,如影随形,无二无别,既已生病就要学习善与疾病共处,从疾病的正面去观察,病反而可以给人警惕,提醒人要及时保健养生,珍惜生命、因缘。人身难得,预防疾病染身,不要错失利他或回馈社会人群的良机,菩萨更不能因身有疾即舍身入灭而失大悲。

 《大方广佛华严经 普贤行愿品》卷第四十,菩贤菩萨告诸菩萨及善财童子,应修十种广大行愿,其中第十大行愿为普皆回向,普贤菩萨开示说:愿令众生,常得安乐,无诸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天涅槃正路。若诸众生,因其积集诸恶业故,所感一切极重苦果,我皆代受,令彼众生悉得解脱,究竟成就无上菩提。

 疾病在色身是最大也是频率最高的苦痛,普贤菩萨发大愿,愿将所修一切功德无穷无尽的回向众生,希望众生因业力而受病苦时,赶紧停止继续造恶业,再令善业提早成熟,重报轻受,转病苦而得安乐。

 今天我们过的是自古以来,从未有过的富裕物质生活,在富裕的物质文明之后,文明病已悄悄袭击现代人,许多人尚未觉察,却深陷于物欲的深渊之中。我们也已经迈入人口老化的社会,预估三十一年(2036)以后,总人口结构中,约有25%是老年人,老人面临了身心双重的冲击,活得越老面对的危险越多。譬如过了感染这关,并不一定过得了心脏血管疾病这一关,过了前面那关,不一定过得了癌症这关,过了癌症那关不一定过得了老年失智症这一关。再者,在心理层面而言,老年人活力、体力、精力不及年轻人,如果经济来源枯竭,又没有亲友、没有家人的关怀,顿觉人生无聊孤独,活著没有意义,会得老年忧郁症 。

 虽然当今医疗进步,健保制度方便就诊,但老化是每个人都要面对的难题,我们的平均年龄增加了,到底是增加了寿命,还是丰富了生命?如果一个人在六十岁时中风,却在床上活到九十岁,增加了三十年的寿命,但未必丰富了生命,过去年代因为医疗资源未普及,科技化的医学常识不足,贫穷加上知识低落,所以平均寿命低于现在,但当时死亡率最高的多为传染病及营养不良造成的免疫力降低,或器官衰竭,没有急救的医疗设备,也没有隔离的医学常识,更没有氧气及鼻胃管的维生设施可以维持病人的生命,若没有强壮的体魄或强有力的免疫功能,是无法可以长寿的。

 

华枝春满 天心月圆

 佛教界有位修行极高的广钦老和尚(已圆寂),生前修菩萨道行大悲行,劝人老实念佛,老菩萨预知时至,告诉弟子预备后事,但弟子不舍,苦苦哀求老和尚继续留世度众,老和尚也答应了,悲悯众生宏扬佛法,不久后老和尚交待完后事,认为因缘具足了,说走就走,来去自如,临终说了一句遗偈:无来也无去,无啥眛代志。(没来也没去,没有什么事)老和尚澈悟人的生死本来像风一般来去无痕,在见空性悟无生之后还有什么大事呢?

 另位高僧弘一大师(俗家名李叔同,出家后法名演音,字弘一),是位才华横溢的艺术家、音乐家,也是佛教律宗的一代大师,与夏丏尊先生知交甚深。一个人在寺里修行,夏丏尊先生不舍其苦行,曾问大师需要什么物品资助,遗世时如何处理后事,但大师说什么都不缺。圆寂时,悲心交集,写给夏丏尊先生的遗书中有两首遗偈说:君子之交,其淡如水,执象而求,咫尺千里。问予何适,廓尔忘言,华枝春满,天心月圆。用华枝春满天心月圆诠释生死,是何其圆融安详的境界,人世间的一切,是非成败转眼空,青山依旧在,生命不久留,修行要及时,红尘莫徘徊。

 孔子说: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忧患容易使人生警觉之心,患难可以砥励心志,锻炼坚强的决心和毅力,培养高度的忍力、韧力和定力,体悟生命的无常。因为困顿而珍惜一切因缘,一生辛劳奋斗,到老了必有相当成就可以颐养天年,这些历练磨难也能超克对死亡的恐惧与不安,当时候到时,就可以在安乐中平安与世辞别。

 泰戈尔的诗集“漂鸟集”中有一佳句说:生似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西哲海德尔说:人生就是迈向死亡的历程。人人都要面临死亡,只是时间的先后而已,但有人生活得像一滩死水,没有波浪,没有流动,只待枯竭,过十年与过十天没有差别,虽生犹死。人生如戏,戏如人生,在台上要纵情演戏,演完了含笑谢幕,生时如花般放怀绽放,璀璨美艳,兴致盎然,活够时淡然挥别,如秋尽叶枯,落地归根,化为春泥滋养大地,潇洒自在。

 

发从今日白 花是去年红

 战国七雄中的楚王,野心意图吞并六国,他养的策士之中,有人问他说,如果天下都给他,而用他的两只手臂为交换条件,他要选那项,结果楚王想了一下说,他宁可要两臂,但有很多人却宁可追逐价值连城的财富或权势名位,有道是:天下由来轻两臂,世间何苦重连城。纵然名利权位追到手了,却失去健康甚至生命,得到的是人生的补偿金,而不是红利,结果是得不偿失。

 佛教经典中《大智度论》说:富贵虽乐,一切无常,五家所共,令人心散,轻躁不定。五家是指王、贼、火、水、恶子。这世间从来没有自己一人独享富贵、始终如一没有变化的,当千金散尽时,心中的无助、失落、苦恼,与当年的荣华富贵比较,痛苦尤甚于贫民或乞丐。世间人所拥有的有形的财富,或无形的权势名位,在面临火烧,水淹的风险之外,人为的王权(统治者)可以随政权的移转,没入或予以分割而瓜分,被统治者根本没有力量可以反抗。再者,盗贼、骗子、讹诈集团,无处不在,随时觊觎窥伺,俟机下手,而恶子更是无奈中的无奈,家财散尽了不算,甚至沦为阶下囚,家破人亡,或为毒枭,黑道所控制谋害。古今中外,子孙或兄弟为争夺权位、财富,演变为弑君王杀父母,或兄弟阋墙的残局,并非少见。儿孙自有儿孙福,勿为儿孙作马牛,拥有富贵或权位,可能是人生的负债而不是资产,拥有是负担,享有才自在。看智者大师对云云众生的描述:朝走西,暮走东,人生恰似采花蜂,采得百花成蜜后,一场辛苦一场空。

 禅宗的清凉法眼禅师,与南唐皇帝李璟交善,一日应李之邀去赏花,并应李之请,做了下面这首诗:拥毳对芳丛,由来趣不同。发从今日白,花是去年红。艳冶随朝露,馨香逐晚风。何须待零落,然后始知空。大师虽只是与君王的对机说法,而如此深富哲理又契合佛法的禅诗,足为世人自省惕励。他说出家的僧人在面对美艳盛开的花丛时,其趣向异于凡俗世人。世人易受外境左右、迷执而动心,情随境转,如见晨露的冶艳即生欣喜爱乐,追逐晚风的馨香、落霞的灿烂而心生贪爱,意醉情迷。但浮生若梦,转眼间惊觉白发丛生,韶华逝去,人生苦短,过往的欢乐、成就、荣耀都已风光不再,此情可待成追忆,故说花是去年红。世人总是到了暮春才伤春,见到肃杀秋瑟瑟,才感伤时不我予,青春不再老境现前。

 事实上花开只是花落的过程,花从含苞,盛开时就已经存在了必然凋落的结果。换言之,白发也是黑发的必然结果,宇宙间一切现象如山河大地的成、住、坏、空,生物界的生、住、异、灭,乃至人类的生、老、病、死,都是自然不变的法则。我们只看到了可见的现象,却看不见其中的实相(不可见)。量子力学理论说:万物透过振动而存在。万物全部是由微小的原子构成,原子透过电子的数目与形状,维持固有的振动。因此万物在原子世界中并非全是坚实饱满的,其中只不过是类似周波的东西,不断在原子核周围绕行而已,万物(含一切现象)透过振动以保持运动状态,并以超高速率反覆闪烁,但振动用肉眼无法看见,因此肉眼所见非实体,肉眼不见者才真实。万物肉眼可见,而振动却看不见,证明心经说的色(一切可见的存在)即是空(一切存在却看不见),空即是色,空与色实是一体的两面,无二无别,这就是真理。

 

众里寻他千百度

 清代大学者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用三阙宋词(晏殊的蝶恋花,柳永的凤栖梧,辛弃疾的青玉案)代表作学问的境界,但更贴近人生的三种阶段:第一、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第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第三、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人从出生、求学、成长无不处于学习阶段,不畏艰难,对前程憧憬追寻,无怨无悔,投入毕生精力,苦于追求理想、成功,以求得那个可见可羡的权位名利。但在誓死如归的拼斗之下,已精疲力竭,力不从心时,回首前尘,想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之中,找回自我;在人海苍茫之中,看到那个终生追寻美好未来,讲效率拼业绩而忙碌不停的人;在繁华落尽后,自怜幽独的身影,孤单的影现在灯火幽暗的角落里。

 有位长者,他也道尽人生四个最理想惬意的阶段:少年随名师游学,青年与美人订情,壮年邀英雄共事,老来寻方外论交。人在学习和人格养成的黄金时段,得名师相随,接受其言行风范的薰习,为人生的起点打下稳定坚固的基础。何其难能可贵,又有因缘在成年时与心仪的对象共结连理,成就善姻缘,构筑美满家园,为人生奠定了进可攻退可守的城堡。而在春秋鼎盛时,邀约英雄人物共创事业,受英雄豪气大千的潜移默化,气质风度悠然风发,或成就千秋大业,或立功、立德、立言。在功成名就之后,不觉英雄垂暮,要如何跨越人生的颠峰,从绚烂归于平淡是人生的一道难题。因为人生求不得很苦,舍不得更苦。不但舍下辛苦挣来的财富名位,还有娇妻美眷,最后连自己的性命也要舍去,这得寻访方外正信的善知识,得其调伏教化,度过彼岸,返璞归真,安度晚年,为人生画下圆满的句点。

 但当今之世,精神文明空乏,物欲被百般挑拨,浸淫在享乐之中,浑然觉老之已至,贫贱离道远,豪贵学道难,要等到年老体弱五根衰退时,才寻求方外善知识论交,实非易事,万一缠绵病榻,适应病苦犹恐不及,那来时间和体力随顺善知识教,超越生命的藩篱绝非容易,是以应在英年时即应寻求这个善因缘,开发善根种植德本,及早储备修道的资粮。

 

宗教之间的互重与学习

 达赖喇嘛说:世界上所有的宗教都各有一套方法,将我们的基本需求导归于克服痛苦和增加快乐。因为有些宗教有精密的哲学分析,有些有周延的伦理规范,有的则特别强调信仰,就某种形式而言,所有的宗教哲学都强调爱、慈悲、容忍、宽恕和自律,这些特质对自利利他的行持有巨大的潜能。在每个教派中,都有杰出又悲悯人类的代表人物,如立志终身为世界上最贫困者服务的德蕾沙修女,以及终其一生以和平手段争取平等权利的牧师-马丁路德?金恩博士。

 在跨越信仰使人与人之间沟通、分享及尊重,学习认识其他宗教珍贵的信念与笃行之后,我们就不会误认为自己的宗教信仰是唯一的、最好和最有效的。假如有人对你微笑,你会感觉愉快,同理,当你对我微笑,我自然也感到快乐,你我都在寻求我们共同有利的事物,避免产生有害的冲突,这是基本的人性。如果狂执于宗教的异性与排他性,那宗教对人类已无价值,甚至会带来危害,是争端、冲突、或战争的肇因。

 因为宗教的形成受文化、历史、社会、政治等等背景的影响,产生了迥然不同的教义,只有相互尊重及沟通,产生和谐才可以发挥个人内在的宁静和人际的和平。譬如虔诚的基督徒,不需放弃原来的信仰,而去练习古印度的冥想,也可以学习佛教的禅修、慈悲观等等的心地法门;而佛教徒应取法基督宗教在对社区、教育、文化、厚生、急难救助、临终关怀等的广大社群服务,加强对托幼乃至养老等弱势族群的扶助,而需适度减少寺院建设的重叠,加速推动居士佛教的组织。

 在这个世界上,纵有充足丰富的物质生活,仍然得不到持久的满足和永恒的安乐。当我们年轻又身心健康时,觉得自我是完全自足,可以自我支配、随心所欲,不认为深层的宗教信仰及形而上的哲理是必要的。但世事无常,老、病、死迅速来临,许多灾难无法用金钱、财富、名位、权势可以解除,浅层的信仰固然在修行过程之中及大众共修所必需。如唱诵或祈祷等的共振气氛,可以产生定力、升起喜乐、加深信心。如果对于所信仰的宗教,没有深入理解其深层哲理,容易执迷在神通或巫术(均是鬼通)的陷阱,也可能落入神棍假藉宗教师而行敛财的圈套,或进入受鬼神所控制的恶梦而无法自拔。宗教离不开神通,但那是权说,是方便善巧,是抵达目的地途中的一棵树、一朵花、或一只虫,距离终点还极遥远,神通与真道绝不等同,因此深入经藏探讨深层的宗教哲理,才能生起智慧,生命才得解脱。


肆、浅谈佛教

吃饭睡觉?如是如实

 

肆、浅谈佛教

 佛教是一个宗教性、排他性很弱的宗教,除了善法是所有宗教的共法之外(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它有个比较特别的般若不共法(自净其意,是诸佛教)。三部十二藏中,含摄了世出世间周延的伦理规范,及精微奥妙的哲学分析,超级心理学的推论(唯识论)。三宝弟子从见地、工夫、行愿次第修行,解行并进,绝非世俗化的祈福、祭祀、膜拜、搬神弄鬼、英雄崇拜或崇拜偶像的民俗信仰,亦非以超度亡魂,悼祭亡灵为目的的宗教。

 它实际上是一种精致、广大、高超的生活教育、生命体验、超生脱死的修炼课程。要进入广大无边的佛陀世界,有八万四千法门,可谓法门无量,以众生根器的利钝因势利导,约可归纳为三种入门方式:下根者宜从信愿门入,中根者宜从慈悲门入,上根者宜从智慧门入。佛教不言迷信,佛陀要弟子将佛的教示实修实证,在真正蒙受利益以后,自然增进信心,而不会盲从,同时生起悲悯众生的心。信为道源功德母,这样的信仰才有功德。

 将佛菩萨与上师神格化,是不明佛法精义;不明佛陀示现人身及生老病死的人生必经过程,向佛菩萨奢求世间名利,与其谈条件、求名闻利养、升官晋爵、终身幸福、事成还愿、如同买卖,这是商业外道,不是佛道。‘仰止唯佛陀, 完成在人格 。人成即佛成 ,是名真实义 。’完美的人格是修行的基础,身心康宁,家庭和乐,人际关系圆融,世间法通达无碍,在修行路上必然多助缘少障碍,故说人成即佛成,亦即不依世俗谛不得第一义谛。

 菩提道上稍不留神,容易偏离中道,阻断正途,执有执空,末证说证,不识本心,学法无益。《金刚经宗通》开宗明义就说:‘通宗不通教 , 开口便乱道。 通教不通宗 ,犹如独眼龙。 ’执理废事或滞事昧理,都是修行的障碍,学佛的终极目标是理事无碍、事事无碍,而证佛果。

 佛教传到世界各地,因应当地的历史、文化、生活环境等因素,而发展出许多宗派,或具上根利智的人间菩萨,创造了殊胜的修行法门,如中国禅宗的祖师及其他宗派的宗师,但万法归一,殊途而同归,不离缘起性空、戒定慧三无漏学、止观禅修等。因此心地法门是佛教最根本的修行模式,是心是佛,即心即佛,心外求法便是外道,有道是:‘佛在灵山莫远求, 灵山只在汝心头 。人人有个灵山塔 ,莫在灵山塔外修。’

  《大方广佛华严经 普贤菩萨行愿品》中,佛说一切皆从菩贤菩萨行愿所生,赞叹善财童子先发菩提心后,参诣了五十三位善知识,除了文殊、观音、菩贤、弥勒等教内菩萨摩诃萨之外,包含人间诸多行业,从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长者、天女、童子、童女、国王、医师、药师、教师、船师、制香人、婆罗门、外道,甚至淫女,以谦卑而广大之心学习他人的长处,俨然一幅人间佛教的蓝图。曾经为了参诣一位善知识,一心专念、随顺思维,游行了十二年,才到达目的地,参诣这位善知识—解脱长者。善财在参诣了师子颦伸比丘尼后,这位修持极高,能为十地菩萨说法的善知识,推介善财去参诣筏苏蜜多女,请教如何学菩萨行、修菩萨道。

 孔子说:‘食、色,性也。’佛教经典很少论述人的情色问题,而善财童子第二十六参(第十五卷)参诣伐苏密多女,一位色情行业的业主。情色是人的俱生我执,与我们的身心不易割断,又涉及专门的生理学及心理学,必须在特别的时空中才方便讨论。这个禁忌问题,任其蛰伏在社会的阴暗面,相对于所谓光明高贵的世界中,性被污名化,变成邪恶、可耻、淫荡、不洁的行为,用道德加以掩盖。一旦性欲爆发时,会产生巨大的冲击力,从性压抑、性妄想、性焦虑、性解放、到性泛滥,对性没有适当的调整与节制,对家庭及社会都将造成残酷而不堪的负面作用。

 而伐苏密多女,‘颜貌端严、色相圆满、皮肤金色、目发绀青、音声美妙、超度梵世,擅于方便善巧、言谈技巧深妙,得如幻智,入方便门。’‘现做淫女,引诸好色者,先以欲勾牵,后令入佛智。’‘从其身出广大光明,----遇斯光者,身得清凉,心除惑热。’对于上门的顾客,乐欲念起,生极爱染,心如昏醉,在亲近伐苏蜜多后,经她对话沟通,善巧开导,或接受若干层次的亲密行为(如暂执我手、暂升我座、抱持于我、唼我唇吻等)后,疏解客人的爱染心,则离贪欲,得十种不同的三昧。这是一种难度极高又危险的解脱法门,世间法称为心理咨商或心理治疗,如《维摩诘经》言:‘菩萨行于非道,是为通达佛道。’

 筏苏密多女在善财来访时,告善财言:一切菩萨,在发了无上正等正觉心后,‘因女色故,不得速成佛道,亦不疾得辟支佛、阿罗汉果,五通仙人,因女色故,退失神通。’人天凡夫,亦因女色故,而失国土,杀兄弟,为奴仆等等恶果。---‘业苦之中,女为上首,是故菩萨若离女色,即得亲近诸善知识,住最胜解脱法门。’善知识者,悲智双运,度化人天。播菩提种,济三涂苦。诸佛菩萨,上师同修,增长善根,种植德本。谦己推胜,度众无边。如因陀罗网,交光相网,光光相照,善友相摄。性欲是人性之常,任其放纵或调适转化,甚至禁欲修梵行,都需要大智慧。

 实际上,欲望是修行的重要资粮,水可载舟,亦可覆舟,当佛陀在菩提树下,成佛之前最后阶段,魔王派遣三位无比美艳的魔女来诱惑他,这个情境与善财此参有异曲同工之妙,而魔女何尝不可解读为,佛陀八识田中根深蒂固的爱欲原型呢!又《维摩诘经 观众生品》中天女说:‘一切诸法是解脱相。’舍利弗言:‘不复以离淫怒痴为解脱乎?’天女曰:‘佛为增上慢人说离淫怒痴为解脱耳,若无增上慢者,佛说淫怒痴即是解脱。’所以烦恼是否可转为菩提,端看这念心是执著或寂静,当心安住如如不动时,当下即自在,当下即解脱。

 禅修是佛弟子不应间断的功课,是以应将欲求转化,以达‘以禅化欲’或‘在欲行禅’的境地。且看佛陀如何度化贪享欲乐的众生,佛陀住世时,有位堂弟名叫难陀,对他的妻子爱恋逾恒,两人如胶似漆,情话绵绵,春心荡漾,情深意切,难分难舍。佛认为难陀得度的因缘已成熟,于是前往难陀居住的宫殿乞食,在侍卫禀报后,难陀虽然百般不舍,仍然勉强出来供养。但是他妻子用唾液在他额头画了圆圈,限他在唾液干前必须回来,可是佛却邀他去参观世间稀有珍宝,难陀虽借口不从,但在佛陀坚持邀请后,他们来到一处住著很多猴群的山上,佛指向其中一只又老、又瘦的独眼母猴,问难陀说:‘这只母猴比你的妻子,谁美?’难陀说:‘当然是我的妻子美。’忽然他记起额上的唾液已干,要求立刻回宫,可是佛又坚持要带他去兜率天,他们在那里看到许多婀娜多姿、美丽无比的天女,以及无以计数的真珠、玛瑙、黄金、宝石等等稀世珍宝,佛问难陀说:‘你的妻子比这里的天女,谁较美丽?’难陀屈身回答说:‘比起这里的天女,我的妻子犹如一只母猴。’佛又带难陀参观一处由无数珍宝和天女围绕的无人宝座,难陀欲知宝座主人是谁,但佛请其直接询问天女,天女说:‘人世间有位即将出家的比丘名为难陀,因他的善行,将投生天界,坐此宝座,成为我们未来的主人。’难陀闻言,难禁雀跃,万分欢喜,急切要求佛陀为他剃度,出家成为比丘。

 难陀出家后,于僧团中,佛召见阿难(另位堂弟)请转告所有比丘远离难陀,不要和他接触、交谈,因为发心不同,所以见地也不同,举止行为各异。你们出家的目的是解脱和证悟,但他是为贪图欲乐而出家。因此,难陀的出家生活是孤单寂寞、苦闷无助的,他告诉佛陀说他好像被遗弃了。佛就带他到地狱界,看到各种折磨、肢解、死而又生、生而又死的残象。中有一巨锅,水在雄雄烈火之上沸腾,烟雾冲天,地狱小鬼环绕四周,难陀欲知究竟,佛请其自己去查问,小鬼说:‘人间有位名为难陀的比丘,将升上天界享乐,但他未断轮回之根,又执迷于欲乐,一旦福德耗尽,立即坠入此锅之中,我们就等著将他烹煮。’难陀听了大惊失色,顿然醒悟。于是佛陀藉机对难陀开示,佛说:‘解脱不仅是离弃痛苦,更不是追求快乐,苦乐是一体的两面,涅槃是超越快乐和不快乐的二元对待,涅槃是寂静。’

 在凡夫地的人,有见、思二惑未断,见惑是见解上的迷执,五种见惑是:身见、边见、邪见、见取见、戒禁取见。佛弟子只要深信因果,明白空性义理,破邪见及戒禁取见易如反掌。戒禁取见是:非戒(律)却执以为戒,而偏执奉行。以为是人生保障利乐,无尽享福的护身符。在日常生活之中,从文化、民俗中发展出来的怪、力、乱、神及各种风俗、禁忌、图腾,深入社会各阶层,潜藏在婚、丧、喜、庆、祭典仪式、迎来送住、置产、迁居、升官、求财等等生活细节当中,成为全民的认知、集体的惑障。

 纵然在二十一世纪,科技突飞猛进,知识爆炸的今天,仍然有太多的人浸淫其中,不求甚解,随波逐流,因为对宇宙真理、生死本质、自然现象、如是因如是果的佛法真谛无知和无明;宁可信其有慎勿信其无的痴狂,附众媚俗,道听途说,迷信鬼神,全民互相仿效,积非成是,而衍生各种玄密、灵异、禁忌图腾及框架制约。

 在中国汉族社会中,普遍存在者,如对于亡者焚烧金屋、冥钱、玉女、金童、纸车、纸马、各类人间的生活用具,用纸做成,焚化送去。认为死亡之后,仍有一个与现在世界类似的时空,亡者仍然可以在彼处安享支配。而对于生者,力求趋吉避凶,财通四海,于是看黄历、批流年、安太岁、相命、排紫微、求神问卜、寻狐求仙、扶銮起乩、听信通灵者胡言乱语。‘四’与‘死’同音,‘扇’与‘伞’‘散’同音又不祥等等,因而给神棍或宗教骗徒开方便门,财源滚进。如果风水或批流年、安太岁等等果真灵验有效,那么宇宙的因果关系就不会成立,人世间的公理正义消失殆尽,纵观古往今来的王公贵族、富商巨贾何尝未得顶尖的堪舆师、命相师、江湖术士、各种奇人异术,精选大吉大利的风水宝地,供生者或亡者栖息;更有异人施术,驱鬼使神,兴利除弊。

 然而历代皇朝内忧外患不绝,皇亲国戚之间明争暗斗,相互残害,腥风血雨,荼毒生灵,所有方术及巫术的施作,目的皆为谋私,结果均致覆亡;又见过那位富商巨贾曾经永享富贵?或子孙贤良,继承家业而富传百千代?他们从未因堪舆而受益,或蒙受鬼神庇佑而免于衰亡,以古鉴今,所有方术,或旁门左道的巫术,皆非究竟解脱之道,不过空花雪月,热闹有余,当茶余饭后的故事题材则妙矣,对人生实无利益。尤有甚者,持执邪知邪见者,尚不自足,父传子、子传孙、世代相传;亲友互相奔告、长辈谆谆告诫,以盲导盲,引领另个盲人走向险难、沦亡。

 

吃饭睡觉?如是如实

 禅宗的源律和尚问大珠慧海禅师说:大师修行禅道,是否用功?大师回答:用功。源律问:如何用功?大师答:饥来吃饭困来眠。源律问:一切人都如此,岂不是与大师一样用功吗?大师答:不同。源律问:有何不同?大师道:他们吃饭时不肯吃饭,百般挑捡,睡觉时不肯睡觉,千般计较,因此他们与我的用功不同。

 金刚经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不著相是随(顺)相而不破相,该吃饭、该睡觉、该工作、该休闲都不拒绝,世间的一切生活作息我都随顺因应,但我不作分别、不作计较、不作无意义的联想,专注吃饭专心睡觉,而处在在涅贵不淄,暧暧内含光的境遇里,外显平凡无奇,与凡俗无异,但光芒内敛,自由自在。

 东坡居士的定风波道: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莫嫌淡泊少滋味,淡泊之中滋味长,生活简单就是享受,享受那份悠闲、自在、朴拙,也无风雨也无晴的情境,已经很难体会,好像离我们很遥远。因为我们已经习惯于激烈的感官刺激,行事历中排满了饮宴应酬,或邀伴抢购名牌精品,或拜神祈福幸求致富,或崇拜影剧偶像胜于父母师长,居家生活困在电视的金钟罩底下无法脱身,被政客的意识形态蛊惑而迷失,言行偏激而狂执。

 我们当今过的是比过去的皇帝都比不上的物质生活,其丰盛与便利,有天壤之别,得生中土是多大的福报,然而从其中释放出来的时间,不但没有让人享受轻松和悠闲,却变得更忙碌、更惶恐,背负了更大的压力,为了追求那个美好的未来,崇拜那些很会赚钱,又很会制造名望的所谓成功人物,被困在现代商业文化的魔咒-拼命赚钱,疯狂消费的枷锁中,结果拼造出来一个富而粗糙的社会。

 中华文化悠深精微,不幸被去中国化的浪潮冲没,它可是安定人心、坚固伦理、和谐家庭、造福人群的动力、它融合了儒、释、道的精粹,涵养出中观思维、忠恕之道、孝顺父母、尊敬师长、兄友弟恭、敦亲睦邻、敬上念下、矜恤孤贫等高尚的情操,再点一客心灵飨宴的套餐,穿一套人文素养的礼服,腹有诗书气自华,自然就会营造一个富而好礼的社会。

 

参考书籍及资料

 新世纪饮食 琉璃光出版公司

 这样吃最健康 圆神出版公司

 生命的答案水知道 如何出版公司

 达赖喇嘛谈心经 圆神出版公司

 防癌长链讲座 网址:www.cancer.free.net.tw

 佛陀吃肉吗 法鼓文化事业公司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上一篇:死后的真相
下一篇:佛教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