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佛学杂论>>正文内容

人死永灭论与人死续存论(二七)

       

发布时间:2009年04月12日
来源:不详   作者:思乡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人死永灭论与人死续存论(二七)

  1.1.6.4.2.1 存在的定性

  1.1.6.4.2.1.1 认识存在

  翻看字典、词典对存在的解释,则存在的解释是这样解释的:
  1、存在指事物持续地占据着时间和空间;实际上有,还没有消失。
  2、存在指不依赖人的意识为转移的客观世界,即物质。
  按照字典、词典中对“存在”的解释,则精神世界/精神世界活动是“不存在”的,因为精神世界/精神世界活动不符合“存在”的解释。下面分开来讨论。
  存在的第一条解释。第一条解释分两部分。先讨论前半部分。
  第一条前面的解释强调两点:一必须是事物;二必须是持续地占据着时间和空间。这两点要求显然与精神世界/精神世界活动是不沾边的。一是精神世界/精神世界活动不符合事物的解释,自然不属于事物(见上);二是精神世界/精神世界活动只占据时间而不占据空间。这样以来精神世界/精神世界活动自然是不符合存在的解释。
  接着讨论第一条解释的后半部分。“实际上有,还没有消失”。精神世界/精神世界活动到底是有是无呢?可以说是有罢,因为只要是活人都可以确认精神世界/精神世界活动是有的。但严格按照字典词典的定性来分析,却又不一定。为什么?这句话强调三点:一是建立在“实际”上;二是“有”;三是“没有消失”。翻查字典词典对“实际”的解释却是:1、客观存在的事物或情况;2、实有的、具体的;3、合乎事实的。这自然表明精神世界/精神世界活动不属于“实际”的范畴。字典词典对“有”的解释很多,有9条(太多,就省略了),逐一按照其对“有”的解释和精神世界/精神世界活动进行对比,则除个别的解释有可疑之处(精神世界/精神世界活动既不能确定是“有”,也不能确定是“没有”)外,大部分的解释可以肯定精神世界/精神世界活动也是不在“有”的范围之内。字典词典对“消失”的解释则是:(事物)逐渐减少以至没有。这句话用在“精神世界/精神世界活动”则没法判断。如果肯定事物的限定词,则精神世界/精神世界活动自然不属于“消失”或“没有消失”的范畴,因为精神世界/精神世界活动不属于事物范畴。如果不肯定事物这个限定词,则精神世界/精神世界活动中的意识流变过程存在前一意念灭,后一意念生的过程,只要人没有死亡,就似乎从没有减少的迹象,可也没有增加的迹象,这样则精神世界/精神世界活动肯定是不属于“消失”的范畴。这样综合下来,精神世界/精神世界活动也是不在“存在”范围。
  存在的第二条解释。按照这里的存在的解释,精神世界/精神世界活动自然是不在“存在”的范围内。因为第二条内容已经指明存在=物质。而精神世界/精神世界活动却是≠物质的。自然就不能再考虑是否符合存在的解释了。
  这样严格按照字典、词典、马列主义的解释和定性,精神世界/精神世界活动自然是不在“存在”的范畴之内。这个定性无疑是向每个人的智能提出挑战!这我到奇怪了,精神世界/精神世界活动是“不存在”的?!!!意识生灭过程到底是存在的,还是不存在的?感觉感受/情感情绪到底是存在的,还是不存在的?思维思想到底是存在的,还是不存在的?行为活动到底是存在的,还是不存在的?认识/认知到底是存在的,还是不存在的?爱与恨到底是存在的,还是不存在的?愚昧与智慧到底是存在的,还是不存在的?嫉妒到底是存在的,还是不存在的?欲望到底是存在的,还是不存在的?烦恼到底是存在的,还是不存在的?痛苦到底是存在的,还是不存在的?怒火到底是存在的,还是不存在的?恐怖/恐惧到底是存在的,还是不存在的?疑惑到底是存在的,还是不存在的?信仰到底是存在的,还是不存在的?惭愧到底是存在的,还是不存在的?悔恨到底是存在的,还是不存在的?阿Q心态到底是存在的,还是不存在的?心理疾病到底是存在的,还是不存在的?心里压力到底是存在的,还是不存在的?性格到底是存在的,还是不存在的?品德到底是存在的,还是不存在的?诡计到底是存在的,还是不存在的?恩惠到底是存在的,还是不存在的?知识到底是存在的,还是不存在的?学习到底是存在的,还是不存在的?创新到底是存在的,还是不存在的?恻隐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羞恶之心到底是存在的,还是不存在的?道德意识到底是存在的,还是不存在的?法律意识到底是存在的,还是不存在的?意识形态到底是存在的,还是不存在的?唯心主义、唯物主义、唯我主义、辩证唯物主义、机械唯物主义到底是存在的,还是不存在的?……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毛泽东在活着时,他们的精神世界/精神世界活动到底是“存在”的,还是“不存在”的?另外,字典、词典、马列主义常常讲到“存在决定意识,意识反作用于存在”,“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既然意识/精神世界/精神世界活动是“不存在”的,如何“决定”和“反作用”?天呐……!……?……
  既然精神世界/精神世界活动本来就是“不存在”的,那还讨论人死之后是有是无干什么?既然精神世界/精神世界活动本来就是“不存在”的,那唯心主义与唯物主义相互争论又有什么意义?既然精神世界/精神世界活动本来就是“不存在”的,那活人与死人应该如何区别呢?既然精神世界/精神世界活动本来就是“不存在”的,那人与蚂蚁、蚊子、猿猴、毒蛇、狐狸、狼、蜜蜂、海豚、猪、狗……如何进行区分呢?——除了形体的区别。既然精神世界/精神世界活动本来就是“不存在”的,那正常人、植物人、聪明人、愚笨者、痴呆、精神病、睡眠、昏迷、休克……又该怎样进行区分呢?既然精神世界/精神世界活动本来就是“不存在”的,那慈祥、冷漠、安全、恐惧、烦恼、痛苦、欢乐、爱、恨、嫉妒、恩惠、仇敌、傲慢、谦虚、无知、智慧……精神世界内各个差异性又该怎样进行区分呢?若精神世界/精神世界活动是不存在的,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毛泽东提出的口号——要努力改造主观世界——岂非是空话哉!?只有存在的/有的事物,我们才能进行改造!不存在的/没有的事物——没有改造的对象;改造的对象根本不存在——我们如何对其进行改造?????
  再按照这个逻辑在现实生活中运用,更加令人吃惊!试举其例:
  行风不正,纠正之=不存在=0;行风不正,不纠正=不存在=0;
  司法腐败,纠正之=不存在=0;司法腐败,不纠正=不存在=0;
  行政职责不作为=不存在=0;行政职责作为之=不存在=0;
  有政绩=不存在=0;无政绩=不存在=0;
  政治形式严峻=不存在=0;政治形式宽松=不存在=0;
  政治思想,建设之=不存在=0;政治思想,不建设=不存在=0;
  精神文明,建设之=不存在=0;精神文明,不建设=不存在=0;
  精忠报国=不存在=0;投敌叛国=不存在=0;
  见义勇为=不存在=0;见死不救=不存在=0;
  忘恩负义=不存在=0;知恩图报=不存在=0;
  公正廉洁=不存在=0;肆意妄为=不存在=0;
  恐怖主义=不存在=0;和平安定=不存在=0;
  知过能改=不存在=0;怙恶不悛=不存在=0;
  高尚的精神=不存在=0;卑劣的精神=不存在=0;
  坚持民族平等=不存在=0;种族民族歧视=不存在=0;
  政策、规章、路线贯彻执行=不存在=0;政策、规章、路线不执行=不存在=0;
  ……所有的形式逻辑都不存在了!
  天哪,不敢/不能再推理了!
  按照字典、词典/马列主义的逻辑,精神世界/精神世界活动是“不存在”的,那还要伦理、道德、法律干什么?——马列主义的伦理观、道德观、法制观、民主观、文化观、宗教观、人生观、价值观、爱情观岂非都是没有根基的产物哉!?那还要物质生产干什么?那还要发展生产力干什么?那还要发展教育干什么?那还要发展文化事业干什么?那还要人生目标干什么?那还要“三个代表”、“为人民服务”、“做人民公仆”、“执政为民”、“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稳定、发展”、“解放受压迫阶级和民族”干什么?这不都是多余的了?既然精神世界/精神世界活动本来就是“不存在”的,那精神世界/精神世界活动就不应当存在辨证运动规律,不应当“处于普遍联系和相互作用之中”,不应当存在“产生、发展和消亡的历史过程”,不应当存在矛盾对立统一规律,不应当存在质量互变规律,不应当存在否定之否定规律,此理然否?但现实生活又告诉我们什么?
  马列主义、词典对意识/精神的定性,提供了这样的逻辑:根本不存在的事物依然可以区分出张三李四来。——这是什么逻辑?这就如同一个空箱子中,没有放置任何事物/物质的东西,——空气除外,可是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毛泽东……一大批唯物主义者依然能够将空箱子中没有的/不存在的事物区分出张三李四来!——这是萝卜,这是茄子,这是西红柿,这是猪,这是狗,这是毒蛇,这是电视,这是冰箱,这是电脑……天哪!——由此,我深深相信,就是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毛泽东本人,也从来没有说过、写过、读过、听过这样的思想——意识/精神(根本)不存在的思想。
  ——除了患有幻视、幻听、幻嗅、幻味、幻触的精神病患者,才可能会相信马列主义、词典提供的逻辑,因为他们可以对不存在的事物区分出张三李四来。
  ——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毛泽东自然不是精神病患者。
  ——若要对事物进行区分,则该事物必须是存在的,才能区分出张三李四来;如果该事物是不存在的,如何能够进行区分呢?不存在的事物——包括蛛丝马迹也不存在——依然可以区分出张三李四,我可不相信这样的逻辑!读者你会相信那样的逻辑吗?我劝你也不要相信,否则——唉!……
  由此可见,字典、词典、马列主义关于“事物”、“客观”、“存在”等词语的解释和定性多么荒谬!简直荒谬绝伦!这种情况必须改变!正由于谁人都无法否认精神世界/精神世界活动是存在的,所以我提出了全新的实体概念。这种实体既不同于马列主义、机械唯物主义对实体的定性,也不同于唯心主义对实体的定性。由于存在精神实体,自然可以对“事物”、“客观”、“存在”等词语赋予新的含义。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