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佛学杂论>>正文内容

人死永灭论与人死续存论(十七)

       

发布时间:2009年04月12日
来源:不详   作者:不详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人死永灭论与人死续存论(十七)

  1.1.5.1.1.1.3 身心一元论的困境

  唯物主义、唯心主义统属颠倒的身心一元论,以至于既不能用身心一元论来衡量,也不能用身心二元论来衡量。——但很可惜,唯物主义、唯心主义都标榜自己是一元论。说身心是一元论罢,唯物主义强调物质是唯一实体,唯心主义则来个一百八十度大转弯,认为意识是唯一实体,这样身心就无法形成对立统一关系,只能勉强的将之定性为身心同一论。可身心同一论中,身心却是同时存在的关系,根本不能分说先后,既不能说物质第一性,也不能说意识第一性,而唯物主义、唯心主义却又偏偏分个第一性、第二性来,——更何况身心同一论中,物质与意识关系的定性存在根本的困难,物质是实体,意识是什么?根本就无法对意识进行定论/定性(参见1.1.5.1.2内容)。依据身心同一论对物质与意识的关系进行定性,则怎样定性,怎样都是自相矛盾的。——这样唯物主义、唯心主义就不能属于身心一元论。说唯物主义、唯心主义是身心二元论罢,唯物主义强调物质是唯一实体,唯心主义认为意识是唯一实体,这样,身心又似乎都是一个东西,只是表达不同,否则怎样能够说物质是唯一实体或意识是唯一实体?又,唯物主义说物质是第一性,意识是第二性;唯心主义说意识是第一性,物质是第二性,这样分说先后,就自然形成身心二元论关系,即身心不是一个东西的两个方面,而是派生关系/对立关系。可说道派生关系/对立关系,就会在实践和理论中形成对立统一规律,而不会形成单纯的二元论关系——仅仅只有对立,而没有统一。——这样,与身心二元论的定性也存在矛盾。综上所述,唯物主义的身心关系、唯心主义的身心关系既不属于身心一元论,也不属于身心二元论,只能属于颠倒的身心一元论。正因为它是颠倒的心一元论,故此也可称为颠倒的身心二元论。
  实际上,唯物主义、唯心主义都是西方哲人对身心同一论曲折的、颠倒的表达;同时又逾越了身心同一论的本义。唯物主义从物质的角度进行表达,唯心主义则从意识的角度进行表达。正因为他们都是对身心同一论曲折的、颠倒的表达,故此唯物主义、唯心主义在对自己观点进行陈述时,总是自相矛盾/不知所云。如此以来,他们陈述的结果最终形成了——既不能归属于身心同一论,也不能归属于身心依存论——这样颠倒的局面。
  唯物主义若是自始至终都认为自己是“唯物”的,那么,唯物主义中就不当使用精神世界/蕴涵精神的各种字、词、句。否则岂能说是“唯物”呢?这样,有关/蕴涵唯物主义思想的任何文章,都不当提到、触及到与精神/意识有关的字眼——凡是提到、触及到与精神/意识有关的字眼,就应当毫不留情的统统删除。只有这样,才能证明你是真正“唯物”的啊!谁人的文章可以真正做到呢?我完全相信,只要唯物主义者有意识生灭,有感觉感受/情感情绪,有思维思想,有行为活动,能说话,能做事,能写文章——一句话,有精神活动!——就不能证明“唯物”而只能证明意识/精神与物质是同在的!我完全相信,只有唯物主义者没有意识生灭,没有感觉感受/情感情绪,没有思维思想,没有行为活动,不说话,不做事,不写文章——一句话,没有精神活动!——才能真正做到“唯物”而与意识/精神划清界限!
  唯物主义说物质是世界中第一的,唯一的事物——马列主义将之总结为物质第一性,而将物质唯一性给抛弃了,那是由于马列主义有唯物辩证法做参照工具,故此改变了唯物主义本身固有的含义,从而使得人们理解唯物主义时,出现了逾越唯物主义本身所固有的思想,向唯物辩证法*拢——那么,人的精神世界与身体的关系,到底是身体在支配意识/精神,还是意识/精神在支配身体呢?到底是身体运动在意识/精神活动之前运动,还是意识/精神活动在身体运动之前运动呢?如果是意识/精神在支配身体,意识/精神活动在身体运动之前运动,那就已经否定了“物质是世界中第一的,唯一的事物”这个说法,不是吗?——由于身心是对立统一的,因此身心相互之间的支配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也就是说,心可以支配身,身也可能支配心。但是唯物主义完全将之绝对化!如果严格按照唯物主义物质第一性的说法,所有杀人犯/罪犯都将无法进行惩处了!因为杀人犯/罪犯会说:“由于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即意识运动总是处于第二位的运动状态,而物质运动总是处于第一位的运动状态,这样,我在进行杀人过程/实施犯罪时,我还没有来得及进行杀人/实施犯罪的意志活动,手脚、作案工具等物质/物质身体已经做出了杀人/实施犯罪的行动,因此,受害者应该去找那只手/作案工具算帐,与我的脑袋/意志有什么关系呢?”——面对罪犯如此的质询/刁难,唯物主义者该如何进行批判呢?
  唯心主义若是自始至终都认为自己是“唯心”的,那么,唯心主义中就不当使用物质世界/蕴涵物质的各种字、词、句。否则岂能说是“唯心”呢?这样,有关/蕴涵唯心主义思想的任何文章,都不当提到、触及到与物质有关的字眼——凡是提到、触及到与物质有关的字眼,就应当毫不留情的统统删除。只有这样,才能证明你是真正“唯心”的啊!谁人的文章可以真正做到呢?我完全相信,只要唯心主义者有意识生灭,有感觉感受/情感情绪,有思维思想,有行为活动,能说话,能做事,能写文章——一句话,有精神活动——就不能证明“唯心”而只能证明意识/精神与物质是同在的!我完全相信,只有唯心主义者没有意识生灭,没有感觉感受/情感情绪,没有思维思想,没有行为活动,不说话,不做事,不写文章——一句话,没有精神活动!——才能真正做到“唯心”而与物质划清界限!
  唯心主义说意识/精神是世界中第一的,唯一的事物——马列主义将之总结为意识/精神第一性,而将意识/精神唯一性给抛弃了,那是由于马列主义有唯物辩证法做参照工具,故此改变了唯心主义本身固有的含义,从而使得人们理解唯心主义时,出现了逾越唯心主义本身所固有的思想,向唯物辩证法思想体系*拢——那么,唯心主义者肚子饿时,就最好不要吃饭;憋气时,就最好不要呼吸。因为在你吃饭、呼吸时,你已经证明自己不是唯心主义者了!
  综上所述,西方哲学中的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颠倒的身心一元论——的产生,是西方哲人对身心关系的主观圈定,是身心关系的颠倒认识,是与社会实践相脱节的产物。虽然西方哲学一直在探讨存在与思维的关系,即身心关系,但是却一直将身心绝对对立起来,绝对分离开来,绝对静态的观察,绝对同一的看待——这里的表述是自相矛盾的,但却是西方哲学的实际现状;虽不是我希望的表述,但却无可奈何!——而从没有想过将身心对立统一起来,进行动态的观察。这种走极端的做法,显然应当抛弃掉。
  机械唯物主义将存在与思维看作是完全同一的,即物质世界、物质身体与精神世界都是物质的。唯心主义也将存在与思维看作是完全同一的,即物质世界、物质身体与精神世界都是意识/精神的。马列主义则跳出了这个限定,指出存在决定意识,意识反作用于存在——快要接近身心对立统一的认识,但却没有达到这个认识——形成存在与思维非同一的认识,即有身心异同论/身心依存论倾向。这就表明马列主义已经不再赞同唯物主义、唯心主义——颠倒的身心一元论了!由于马列主义没有形成清晰的身心对立统一——身心异同论/身心依存论——的认识,这样马列主义在想法/设法解决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对立消解过程中,就始终无法消解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绝对对立状态。

  1.1.5.1.1.2 身心当属一元论

  身心关系绝非简单的可以用身心一元论或者身心二元论说清楚。
  从总体上讲,身心关系是对立统一的身心一元论体系,可是由于宏观物质都可以析解成许多微小的微观层次物质,所以情况就复杂起来——这涉及到身心关系中身心具体所指的问题。如果把构成人体的宏观物质与微观物质统称为人的物质身体,那么这就是身心一元论的体系。如果仅仅以人的肉眼为标准来衡量人的身体构成,即绝对肯定宏观物质,忽略甚至否认人体微观层次的物质身体存在,那么,就必然会出现身心一元论之下的身心二元论体系。另外,身心一元论可以分为很多种,其中最常见的是身心同一论和身心依存论两种。这两种身心一元论虽然都是一元论,可一个是错误的一元论,一个是正确的一元论。由于几乎没有人进行区分身心同一论和身心依存论的差异,想当然的认为它们是同一种观点,这样,情况更加复杂起来。从某种角度说,自古相传的身心一元论、身心二元论分类体系没有多大的实际意义,因为对于身心关系中身体具体所指并不十分明确。
  鉴于身心存在对立统一关系,身心关系可以这样认定,身心之间是身心一元论体系,不是什么颠倒的身心一元论体系。
  身心一元论体系可以包括两种情况:
  1、物质/物质身体与精神依存论;
  2、物质/物质身体与精神同一论。
  由于物质存在宏观物质与微观物质的区别,因此,在身心一元论中又可以演变出狭义身心一元论和身心二元论。即身心一元论存在两种情况:
  1、狭义身心一元论;
  2、身心二元论。
  狭义身心一元论主要包括两种:
  1、身心依存论;
  2、身心同一论。
  身心依存论又可分为两种:
  1、宏观物质身体与精神依存论;
  2、微观物质身体与精神依存论。
  身心同一论也可分为两种:
  1、宏观物质身体与精神同一论;
  2、微观物质身体与精神同一论。
  在现实社会中,一般人所谓的身心一元论都几乎是指狭义身心一元论中宏观物质身体与精神依存论或者宏观物质身体与精神同一论。本人不做特别说明也是采用这种说法。而微观物质身体与精神依存论或者微观物质身体与精神同一论往往被视为身心二元论的体系内容,因为人的肉体是宏观物质,若同时确认微观物质身体存在自然会被看作是身心二元论。人死永灭论者往往使用宏观物质身体与精神同一论论述自己观点,而西方唯心主义者往往使用微观物质身体与精神同一论论述自己观点。
  身心二元论主要包括两种:
  1、身心依存论的身心二元论;
  2、身心同一论的身心二元论。
  详细说来,身心依存论的身心二元论就是:宏观物质身体与精神世界相互依存〖生命形态1〗,微观物质身体与精神世界相互依存〖生命形态2〗,由两者〖生命形态1与生命形态2〗结合与分解过程构成的身心二元论;
  身心同一论的身心二元论就是:宏观物质身体与精神世界的同一性〖生命形态1〗,微观物质身体与精神世界的同一性〖生命形态2〗,由两者〖生命形态1与生命形态2〗结合与分解过程构成的身心二元论。
  这里所说的身心二元论与西方哲学中的颠倒的身心二元论——唯物主义、唯心主义是完全不同的。西方哲学中,物质与精神是同一个事物——或物质,或精神——的两个极点,既是绝对对立的,又是绝对同一的,以至于总处在自相矛盾的表述当中而不能自拔。本人这里所说的身心二元论——不论是身心依存论的身心二元论,还是身心同一论的身心二元论——身心既对立,又统一,但是不能丝毫或绝对同一/等同。这种身心二元论是由于物质存在不同的物质形态而出现的假象,而不是由物质与精神之间的关系而出现的不同认识。
  第二种身心二元论实际上是古代的身心同一论的不同认识。由于古代的身心同一论者都是为了证明人死永灭论才提出了(宏观物质身体与精神构成的)身心同一论的,因此从不去考虑微观物质身体与精神构成的身心同一论这种可能性,而是直接就抛弃掉那种可能性——这自然错误。古代人死续存论者为了证明自己观点是正确的,只能形而上的提出身心二元论应对,而没有依据人死永灭论的(宏观物质身体与精神构成的)身心同一论来论证人死续存论是正确的,因为那时的古人认为不存在依据人死永灭论的(宏观物质身体与精神构成的)身心同一论来论证人死续存论是正确的可能性——实际上一样可以依据人死永灭论的(宏观物质身体与精神构成的)身心同一论来论证人死续存论是正确的,这主要是古人没有深入分析人死永灭论的立论基石才形成一种假象。如今随着微观物质的确认,人死续存论者开始提出类似微观物质身体与精神构成的身心同一论的思想,但是他们也仅仅是有那种趋势,还没有形成清晰的理念,而且妄想成分很大,不值得提倡。
  虽然存在两种身心二元论,但实际上,只有第一种身心二元论是正确的,而第二种身心二元论是错误的。因为第一种身心二元论符合唯物辩证法思想体系,而第二种身心二元论不符合唯物辩证法思想体系。第一种身心二元论中的身心是存在对立统一规律的,即身心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对立、相互渗透、相互排斥、相互制约、相互作用和相互斗争;物质身体内部存在相互依存、相互对立、相互渗透、相互排斥、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相互斗争、相互转化;精神世界内部存在相互依存、相互对立、相互渗透、相互排斥、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相互斗争、相互转化。而第二种身心二元论中的身心是不存在对立统一规律的,即身心之间存在相互依存,但不存在相互对立、相互渗透、相互排斥、相互制约、相互作用和相互斗争;物质身体内部的相互依存、相互对立、相互渗透、相互排斥、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相互斗争、相互转化与精神世界内部的相互依存、相互对立、相互渗透、相互排斥、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相互斗争、相互转化是绝对同一的,完全等同的。
  由于从前对微观物质身体没有形成清晰的概念,因此,历史上又形成了变相的身心二元论——绝对身心二元论。在历史上,一般情况下的身心二元论往往就指这种变相的身心二元论。它的主要观点是宏观物质身体与独立性的神(没有物质属性而仅仅具有精神属性),由两者结合与分解过程构成的身心二元论体系。这种身心二元论体系自然不是本书所说的身心二元论。这种身心二元论体系并不准确,而是模糊的身心二元论观念,因为它没有把精神与宏观物质身体的依存关系或同一关系、精神与微观物质身体之间的依存关系或同一关系说清楚。由于认识上欠缺、不到位,没有形成清晰的理念,才造成这种变相的身心二元论。这种说法必须要纠正。实际上,通过他们对变相的身心二元论具体的说明,可以将之归结为上面提到的第二种身心二元论体系或/和身心一元论中的身心同一论中去。
  狭义身心一元论并非真正意义上身心一元论,因为它主要强调宏观物质身体与精神之间关系,忽视甚至否定微观物质身体的存在,忽视甚至否定微观物质身体与精神之间的依存关系或同一关系,以及忽视甚至否定微观物质身体与宏观物质身体会在特殊条件下相互转变为彼方的必然。另外,虽然存在身心二元论,但是应当明白身心二元论是建立在身心一元论基础之上的产物,并非是绝对意义上的身心二元论,它只是事物具体运作时表现为复杂多样的具体体现罢了。但由于一直以来,都没有人确切指明这些具体细节差异,因此,身心二元论总是被无端指责,或者身心二元论者自身也说不清楚自己的具体观点。这都是需要点明的。相信以后关于身心一元论、身心二元论的分析,应该有个比较明确的说法了。
  在正确的人死续存论中,坚持认为人的物质身体由两种物质形态构成,即宏观物质形态和微观物质形态共同构成人的物质身体。这种明确说法在从前的人死续存论中并没有真正形成,因为他们总是片面强调心的功能,附带的通过鬼神现象表述微观物质身体存在,没有明确肯定微观物质身体存在。这是由于古代没有能力认识和肯定微观物质存在,并非是人死续存论者的错误。这限于当时的科学技术水平,就是我们对于微观物质的确认才多少年?正由于古人处于如此复杂的局面,因此人死续存论者往往从表面上否定物质身体(微观物质身体)存在,而从现象上肯定物质身体存在——鬼神可以言语、行走、饮食、生育以及具有身高、可以被部分人看到其形象等等,这实际上是对微观物质身体的说明与肯定。正由于如此复杂局面,他们采用的辩论手法往往从表面上看来是身心二元论方式,而实际上却是真正的身心一元论体系,只有极个别的人始终采用身心一元论方式进行论证——表面和实质看都是身心一元论体系,但是这个难度非常大。所以,多数的人死续存论者都采用表面的身心二元论来论证自己的观点,因为这样做比较容易些。
  在坚持人死永灭论中,由于他们仅仅停留在宏观物质身体上——细胞构成的肉体上,忽略以至于否认人体存在微观物质身体,因此他们虽然几乎都采用身心一元论方式论证自己的观点,可是却是狭义的身心一元论体系,并非是真正的身心一元论体系。因为他们眼中,人的身体只有宏观物质身体是存在的,而不存在微观物质身体。他们所谓身心同一论或依存论中“身”的具体含义仅仅只是宏观物质身体(细胞肉体)与心之间的同一或依存,而不包括微观物质身体与心之间的同一或依存。因此他们是狭义的身心一元论,不是真正的身心一元论。
  实际上,每个学过物理的人都知道,只要是宏观的物质就必然存在微观物质,微观物质是宏观物质存在基础,没有微观物质就没有宏观物质。而人死永灭论完全看不到客观世界中物质的存在形式,认定只有一种存在方式,即宏观物质是唯一的物质存在形式,而否定微观物质存在。因此,人死永灭论是睁眼瞎,如同盲人不知色彩为何物一般。
  为何唯物主义在具体论证人死永灭论时,肯定身心一元论立场,却又坚持狭义身心一元论(物质等同于细胞,并由此构成的身体与精神身心一元论体系)的立场呢?这不是很可笑吗?
  唯物主义在具体论证人死永灭论时,一方面指出物质是第一位属性,精神处于第二位属性,即使用颠倒的身心一元论/颠倒的身心二元论方法论,另一方面却又得出人死神灭的狭义身心一元论结论,这不是典型的自相矛盾吗?
  知道佛学的人都知道,佛教始终坚持的就是身心一元论立场,但是佛教并没有因此得出人死永灭的结论。佛教也并没有说人的肉体死亡或者人的精神死亡,另一方也就不存在(不是佛教人士宣传的)。比如中国慧能、海玉和尚、憨山大师、丹田大师、大兴和尚、河北香河奶奶等等肉身,这些人死亡之后并没有精神存在,还不是一样存在身体?这难道不是精神与人肉体相互存在的尖锐挑战吗?因此,精神与人的肉体并不是简单的相互依存的关系。

  1.1.5.1.2 “身心同一论”

  1.1.5.1.2.1 “身心同一论”的含义

  身心同一论的基本含义是:
  身心二者是同一个事物的不同方面,特指一个是存在基础——物质实体/结构,一个是其作用和功能——精神活动。简单的说就是实体与作用的关系。具体的认识可以这样进行分解之:
  1、身心没有对立;
  2、身心只有同一;
  3、身是体;心是用;
  4、身=心;
  5、五蕴=物质;
  6、五蕴/身心∈物质;
  7、物质=物质实体+物质作用;
  8、身心=物质实体+物质作用;
  9、物质身体=/∈物质实体;物质身体作用=精神作用;
  这些话题,非常繁多,不可能在本书中探讨的很究竟,只能就有关的、重要的进行讨论。若你确实想要知道的很究竟,可以参考本人写的有关文章。下面具体的探讨身心同一论。

  1.1.5.1.2.1.1 两种“身心同一论”

  以往,在论述人死之后精神世界是否继续存在的过程中,由于论述的需要,有神论与无神论对身心同一论的理解出现了分歧,最终使得身心同一论表现为两种:
  1、人死永灭论的身心同一论;
  2、人死续存论的身心同一论。
  身心同一论首先是由人死永灭论提出来得,而后随着事态发展出现了人死续存论的身心同一论。佛陀在佛经之中对身心同一论进行了批判,可是由于佛经浩瀚,许多佛教界人士一时没有留意,也产生/滋生了身心同一论。比如,释本心法师在《佛陀发现的法理指明了现代科学的归宿》一文中就产生/或说有赞同身心同一论的趋势,这些都需要注意。
  由于身心同一论中的“身”的具体所指不同,这样就存在人死永灭论的身心同一论和人死续存论的身心同一论两种差异。人死永灭论的身心同一论中的“身”主要指细胞肉体,而不是指物质身体——宏观物质身体和微观物质身体。人死续存论的身心同一论中的“身”主要指微观物质身体,兼指细胞肉体/宏观物质身体。若单从“身”所包含的广度上说,人死续存论的身心同一论显然要比人死永灭论的身心同一论周到、全面、深刻、客观些。
  这样,人死永灭论的身心同一论具体含义就是:细胞肉体与精神世界是完全等同的,细胞肉体是体,精神世界是用。即细胞肉体的辨证运动规律就是精神世界的辨证运动规律,细胞肉体处于普遍联系和相互作用之中就是精神世界处于普遍联系和相互作用之中,细胞肉体的产生、发展和消亡的过程就是精神世界的产生、发展和消亡的过程,细胞肉体的质量互变规律就是精神世界的质量互变规律,细胞肉体的否定之否定规律就是精神世界的否定之否定规律,细胞肉体的矛盾对立统一就是精神世界的矛盾对立统一。反之,亦然。
  人死续存论的身心同一论具体含义就是:微观物质身体与精神世界是完全等同的,微观物质身体是体,精神世界是用。即微观物质身体的辨证运动规律就是精神世界的辨证运动规律,微观物质身体处于普遍联系和相互作用之中就是精神世界处于普遍联系和相互作用之中,微观物质身体的产生、发展和消亡的过程就是精神世界的产生、发展和消亡的过程,微观物质身体的质量互变规律就是精神世界的质量互变规律,微观物质身体的否定之否定规律就是精神世界的否定之否定规律,微观物质身体的矛盾对立统一就是精神世界的矛盾对立统一。反之,亦然。
  这样的表达是有确切根据的。因为水的实体与水的作用就是如此的关系,水的实体的辨证运动规律与水的作用的辨证运动规律是完全等同的,水的实体“处于普遍联系和相互作用之中”与水的作用“处于普遍联系和相互作用之中”是完全等同的,水的实体的“形成、发展和消亡的过程”与水的作用的“形成、发展和消亡的过程”是完全等同的,水的实体的对立统一规律与水的作用的对立统一规律是完全等同的,水的实体的质量互变规律与水的作用的质量互变规律是完全等同的,水的实体的否定之否定规律与水的作用的否定之否定规律是完全等同的。其余的,如火的实体与火的作用,木的实体与木的作用,土的实体与土的作用,铁的实体与铁的作用等等,都是如此。因此,我对人死永灭论的身心同一论与人死续存论的身心同一论,就这样进行了表达。
  正是由于人死永灭论的身心同一论与人死续存论的身心同一论,对身心同一论中的“身”的具体所指理解不同,这样就产生了人死永灭论的身心同一论与人死续存论的身心同一论之间的分歧。——一个推导出人死永灭论,一个推导出人死续存论。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