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佛学杂论>>正文内容

辨魔法门

       

发布时间:2009年04月12日
来源:不详   作者:祥镱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辨魔法门

祥镱
  前言
  楞严经博大精深,浩如烟海,事理俱备,逻辑严密,精妙无比,是一代时教之精髓,三藏之教旨,修行之妙门,迷悟之根源,人生之航标,解脱之捷径,摧邪魔外道之实相正印。此经是正法的代表,照妖之瑰宝,一字一义,耸动人天,古德言:“开悟的楞严”。若精研此经的五十重微细阴魔,定能辨认邪魔外道,装神弄鬼之辈,邪师妄人之徒。下文就分别阐述五阴魔境,以飨读者。
   
        一、色阴十魔境
  行者入三摩地未深,如明目人处大幽暗之室。心光未发,此时行者三摩提渐次深入,心光外照,使内身与外境不相密识交融无碍,能穿墙透壁无有障碍,观力功深,内彻五脏骸可拾出蛲蛔等虫;外于空中听闻十方世界观敷演妙法,因魂魄意志互相交涉故。使心魂受前生听闻佛经之熏染,于定中一,一显现十方世界诸佛如来之幻境。由定力过逾越,逼拶至极,见十方虚空宝色纯现,互不带碍。由心光凝定细密,见亦精明,于幽暗中洞彻诸物犹同白昼。由反间功胜,内身外境四大虚融,身同草木,烧无所觉,割无所知,深入空境,身心清净,净极光通,起欣净厌秽之心日深,遍见十方如来佛国,乃至下见地狱,上观天宫有无有障碍。由观照力深远,迫心至极,心光飞出,能于黑暗中见到或听到遥远之处的景物和音声。由定力至精至极处,色蕴将破,魔宫震裂,魔心动摇,防心不密时,受妄境或邪种藏心,妄见善知识,形体无端变迁改移,或变佛身,或化菩萨,或现天龙、鬼神、男女等像,甚至遭天魔入其心腑,发其狂慧,无端说法,通达无边妙义,皆为魔力所持故。
  上述之境,行者于禅定中色阴将破灭破时,禅观与妄想交战,互为胜负所现的十魔境。在这极危险一刻,也是成佛成魔的一刹那。如果有一点点执著、喜悦,或自以为已证悟,而得意炫耀,此人便已被心魔或天摩、鬼神所扰,由魔力加持,会给行者前所未有之境,如十方国土历历在目,佛身金色晃耀,天宫、地狱无不彻见,或感到自己神(魔)通力增强,或能听(看)得更远……这一切都是魔的神通力在加持,其目的在于使行者愈来愈贪著,愈陷愈深,终至无法自拔,而为其创用,控制。其实,这十境及后四十魔境,皆是佛持其大概,以示初修道人,并非寺阴皆发此类境界,亦非有定数,唯看行人用心如何。若不识此境则受害无穷,谚云:“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修学佛道诚非“反掌”之事,不过,行者若能充实修学知识,具有蛤辨是非判定邪正之慧眼,则虽遭魔骚扰,亦不受其迷惑。

         二、受阴十魔境
  行者用功常作空念,空久了身体僵化,禅宗称之为“枯禅”。所谓“枯木岩前岔路多,行人到此尽蹉跎。”在色阴已破,受阴未破之中,观力观深,得大光耀,十方洞开,无复幽暗,虚明体露,即见佛心是我妙觉明心,如明镜现像,不知尚被受阴所覆,未能发自在用。如此过分抑责自己,生极深的悲愍之心,乃至见蚊虫如同父母而流泪不已,失去正慧觉照,则有悲魔入心。由感激太过,用功过急,欲求凌跨佛乘,狂妄自大,失去正慧觉照,则有狂摩入心。由进退维谷之境,观慧力衰弱,偏于定力,沉忆既久,自认为是勤勇无间精进之相,则有忆魔入心。由观慧力过猛利,定力微弱,自以为已身是卢舍那佛,何必籍种种修行才能成佛。失去正慧观照,则有下劣易知足魔入心,见人便言:“我已证得无上菩提,第一义谛之理。”或经历遍览前后二边际相,无所用心,进退维艰,自生怖畏恐惧过甚失去正慧观照,以舍命为解脱,则有常忧愁魔入心。忧愁至极,手执刀剑自割身肉,希舍寿速死,早取解脱,其轻微者,常怀忧愁厌世之念,自己遁入山林,不愿见人,处此一尘不染,恒常清净之境,心安稳后,忽自有无限次喜之心生起不能自止,而留恋不舍,则有好喜乐魔入心,见人就笑,纵情五欲,恣意享受;甚至在街头路旁自歌自舞,自以为已得大自在,无碍解脱。或以妄尽真现而自满自高,故生大我慢乃至七慢俱发。自言:“我即是佛,我已得无上涅槃。”甚至自谓已超诸佛,而轻慢十方一切如来,小乘圣者更不放在眼里,则有大我慢魔入心,为所欲为,不礼塔庙,摧毁经像,甚至对信施檀越说:“自己就是向上真宗,为何不恭敬自己,反膜拜哪些木石呢?”由此大方不惭,贻误听者,自造教他,造无量罪。由慧力超胜所获离诸粗重染垢,所得的轻安自生满足感,则有好轻清魔入心,控制神识,自谓“功行生满,福慧已足”。不再求增进,不肯亲近善知识,等定散命终,受轮回相现,便诽谤诸佛说:“圣者不再受生,不再轮回。”成大妄语,误导听者,而谤佛谤法。处此虚质无碍、明净无物中,忽生断灭之见,认为人死断灭,既无因果,亦无轮回,是以上无佛道可求,下无众生可度,入断灭之空间,则有空魔入心,以大乘菩萨自居,毁谤持戒是小乘行径;说大乘度生不拘小节,菩萨既悟空理,本无持犯可得,何须持戒。因此,常在信施檀越面前饮酒食肉,广行淫欲垢秽之事;又因魔力附体,能摄伏在他面前的人,对他这些不轨行为不生怀疑。此人魔鬼入心既久,熏染已深,乃至饮尿食屎,啖食酒肉,净秽俱空,有时贪昧,执著受阴虚明之境,入心入骨不肯放舍,甚至爱极发狂,欲境现前不能自持,又无智慧力把持自心,致随狂欲误入种种欲境,无法自拔。则有欲魔入心,不能自主的向众人宣说:“淫欲就是菩提道”。都诸信士平等行欲,与其行淫者名持法子,因魔神力摄持故。在末法时能勾摄凡夫及愚痴众生多至千万。直到魔欲满足,心生厌腻舍离身,魔力退失,威德自无,所以被他愚弄的受害者控诉于国法,使他受到国法制栽。
  以上所述是色阴已消,受阴所覆,禅观和妄想两相交战之际,互为胜负而生的胜劣十禅定境;此十境异于色阴十境,色阴十境从前向后次第相生,透过一屋又现一层,而此十境是各别现起,若行对者此境界淡然处之,不执著、不欣喜、不忧愁、不取不舍,自然无咎,此十境皆不出受阴之中,“苦、乐、忧、喜、舍”五相。
  这个时代崇尚民主,言论自由,出版自由,妖魔鬼怪抓到机会,肆无忌惮。昔日帝王时代,国王大臣治理国政,防微杜渐,大有功德,凡是蛊惑人心,扇动叛乱之言论,一律禁止。同时宣扬圣贤的教训,使朝野获得共识,有轨可循,儒家标准,五伦五常,均能遵守,社会赖以安定和谐。佛法准则在戒定慧,儒家也讲静定。现在非佛非法的人多,何况魔王徒众多,势力强大,自以为得无上道,佛教我们认识清楚,远离散邪知邪见,免受其害,遵佛教诲,纵然在未法时代,五浊恶世同样,可以成就圣果,以此作邪正标准。

        三、想阴十魔境
  行者定慧力强受阴尽时,虽烦恼尚未断尽,但已能心离其形,得意生身,如鸟出笼随往无碍,父母所生之身,不须天眼即见十方界,见佛闻法,得大神通游十方界,宿命清净得无艰险,犹如有人在熟睡中说梦话, ,虽自己不知,但说的话音分明,有条不紊,别人听都能明白。若动念尽,觉明心性好比无尘垢,才知从生何来,死从何去,但很多学禅人,就落在此境界上,以为就是究竟,其实也不过是浮面妄想融化罢了,也有十魔境。
  (1)贪求善巧:行者于定中,起希求神通变化,善巧行化,广做佛事,故而欲界天魔派怪鬼附旁人身,由魔力令附体者,发魔通邪慧,辨才无碍宣说一些似是而非的佛法,而不觉得自己著魔,反以为已证无上涅槃。或惑扰进修禅定而贪求善巧人前说法,大显神通,并以其魔通形貌臾万变,或现比丘,帝释天王,妇女,乃至比丘尼身,或暗室中身有种种光明,有明说法,或放光遍照,或现种种特殊的身相;还喜欢预言吉祥休咎和一些怪诞反常之事;还说淫欲是菩萨道。其目的使愚迷地智贪求善巧的人,生欣羡仰慕佩服之心,而视此著魔人是佛或菩萨现身,信其教化,破佛律义,潜行淫欲,使行者误入歧途,破坏此行者修持,这是怪鬼年老成魔,恼乱修定者。
  《金刚经》云:“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说明我们在定中可动念贪求神变,贪求感应,贪求知见,那样会给天麻创造条件,于定中无论见到什么境界,淡然处之执著,见有若无,谨守中道,不取不舍,魔境自然消散,若我们见到这样的修行人,贪求利养,贡高我慢,诱淫毁戒,就算他能放光动地,神通广大,也不过是魔王转世或附体,绝非佛菩萨示现,不信其邪说,受其教化,谨记佛入灭前教示一切佛弟子要以戒为师。
  (2)贪求经历:行者于定中贪求游历广远、放荡自在之游戏神通,而广作佛事,于是天魔派魃鬼附旁人身,使魔通邪力增长,宣说经法,辨才无碍,不知著魔,自以为已证无上涅槃,来惑扰进修禅定而贪求经历诸刹土之行人前说法,由魔邪力故形体无变,使全体听法者,见到自己身坐宝莲花上,化成紫金光芒之境,视著魔人是佛或菩萨的化身。还宣说诸佛应化事迹,将眼前的所居之婆裟喻为佛国,说某处某人是佛转世,某人是某菩萨化身等等;还教导他们恣淫纵欲,游逸放荡,破毁佛戒威仪,无有忌惮。如此使行者受魔熏习日深,邪见日增,正见日减,终至菩提种智完全消灭断绝,永为魔侣,将堕阿鼻地狱,这是魃鬼年老成魔扰乱修定人。
  《楞严经》四清净明诲中言:“我灭度后,敕诸菩萨及阿罗汉,应身生彼末法中,作种种形度诸轮转。或作沙门、白衣居士、人王宰官……终不自言:‘我真菩萨,真阿罗汉。’泄佛密因,……惟除命终,阴有遗付,云何是人,惑乱众生成大妄语。”可见,转生于未法的佛,菩萨、罗汉都须恪守佛旨,不能泄漏自己的身份,假使有人自称是佛,菩萨、罗汉转世,则已明白的告知众人,他是假的不是真的。再有不老实修行,而学佛、菩萨、罗汉的应化故事,指出某人的佛,菩萨、罗汉的应身者,更是自欺欺人!学佛之人千万要谨记佛陀的这段教说,才能在魔鬼丛林中,开辟出康庄的菩提正道。
  (3)贪求契合:行者于定起念,贪求契合妙理,吻合妙用之心时,天魔派魅鬼附旁人身上,使邪教慧增,滔滔不绝宣说佛法,不知著魔,自以为已证无上涅槃,来惑扰修禅定而贪求契合人前说法,此魔人与听法者,身形无改,但他能以魔力,让听法人在未闻听前有一种开悟的感觉,或得知宿命通,或知他心通,能见地狱苦状,或能知人间好坏事,或背经说偈……,还宣说:“某佛是先佛,某佛是后佛,其中还有大佛小佛,真佛假佛,男佛女佛,菩萨亦如此。”其心意在塑造潜行贪婪淫欲者是男佛,承顺魔之淫欲者是女佛假相,其实诸菩萨已超越凡俗男女之形,更无淫欲之事,此魔人还说男女淫欲即延续佛种,使不为灭沙门,并暗地教亲近他的徒众恣淫纵续佛种。令破净戒威信无有忌惮。但愚迷无智贪求契合者,得此境界,不知是魔通幻觉反而欢悦,叹未曾有,信其邪说,以邪为正,将妄作真,舍本修堕魔网,终至戒定慧俱毁,堕无间地狱,这是魅鬼年老成魔,恼乱修定人。
  由此可知,我等在定中不可有贪念,不可贪求上契佛心,一定要湛然不动,否则便会被魔所惑不能自拔,具正知正见十分重要,假如有人自称是佛菩萨,你立即明白,其实佛菩萨佛教众生,有的始终不露身份,有的在圆寂时表露身份,其目的是启发众生信心,增长众生善根,不可能常常示现,菩萨泄露身份多半是向国王大臣大富长者非普通人,希他们信心坚定,护持佛法,所以在世间自称佛菩萨的人皆是邪魔。
  (4)贪求辨析:行者于定中贪求分析物理,辨别万物变化之根元,有时天魔派蛊毒鬼,魇魅鬼附旁人身上,使魔慧增,无端说法,自称已证无上涅槃,来惑扰修禅定而贪求辨析人前,登座说法,此魔人因魔力所持,有威严可畏之相,神通摄论持之力,能使贪求辨析者心悦诚服,还自说现前肉身具佛的“性净涅槃”真性菩提和法身德,又说:“父父子子,递代相传不辍之肉身便是法身常住不绝;现所居地即佛国,别无清净之佛土,也没有什么觉得圆满的金色佛身。”还说:“眼耳鼻舌皆净土,男女淫根即是菩提涅槃的真实所在”。但愚迷无智贪求辨析之人,为魔所惑信此淫欲之言,不能冷静的分辨此是魔“以染乱净,以凡乱圣,以生灭因为不生灭因,以缠缚为解脱,以淫欲为佛性。”的邪说,还认定魔人为菩萨现身而归依。因此,弟子和师都以肉身相生的鄙贱之事,为万物生化根元,而暗地行淫,破佛律仪,坏人定力令众生堕摩道,这是蛊毒鬼、魇魅鬼年老成魔,恼乱修定人。
  由此可见,贪求辨析会招天魔附体,落入魔道。如今末法时期,魔强法弱,人们很易受魔教化,且身命归依,对他讲正法,反而半信半疑,甚至格格不入。此是业力惑魔力所致,某位自称为佛的人,讲过一些经,但不敢讲《楞严经》,因《楞严经》是正法的代表,专设一章讲五十阴魔,使邪魔原形毕露,宏护正法,保护修定人。
  (5)贪求冥感:行人于定中贪求诸佛于冥中加被,以感得圆定,天魔派遣魔疠鬼飞附旁人身上,使摩邪慧增,口中说法得无碍,不知著魔,自以为已证无上涅槃。来惑扰进修禅定而来贪求冥感者面前,即登座说法,令听众看他如百千岁,颇似深修久证之人,因而心生爱染不舍离,甘心身为奴仆,全力供养衣服、饮食、卧具、汤药,不觉疲劳。此魔人又以魔力,诈现自己是众人的本现,善知识,令人生法爱之心,以此人、法贪爱,两者粘如胶漆不能分离。还好言:“我在前世某一生中,先度某人,那时他是我的爱妾或兄弟,今日相会是夙生前缘,要度他同归某某世界,供养某佛”。或说:“另有大光明天(其实是魔境)。佛(其实是魔王)就住在那里,那是一切如来休止居住之处。”但愚迷无智贪求感之人,信此虚妄欺诳之言,遗失本体之心,顺从魔教,迷不知返,这是疠鬼年成魔恼乱修定人。
  可知,贪求冥感则堕魔道。在末法时代戒网松驰,心存利养求玄求妙者,不胜枚举,故许多人堕魔道。反之,具正知正见,持戒净,定慧强,处境淡然,不欣喜执著,不惊怖,时时以正智观照,或诵诸佛名号,则魔自然消散。
  (6)贪求静谧:行者于定中兴起贪求安静宁谧之修,天魔派遣大力鬼飞附旁人身,宣说经法无碍,不知著魔,自以为已证无上涅槃,来惑扰进修禅定而贪求安谧人前,即登座说法,令听法人知自己本生所造业,报尽受果,或在说法场告诉某人说:“你现在虽未死,但你已变成畜生了”。同时以魔力阴敕另一人在其身后踏住,使他不能站立起来。在会大众对他的言说能当场应验,莫不倾心钦服,若有人起心动念,魔人也能无误的说出他的心念之缘由,为了让人对他起更高的仰佩和信心,除佛制戒律、威仪外,还增加一些诡异苦行,如投灰卧棘……等无意义之行,并以此诽谤比丘不能吃苦耐劳。借此常责骂徒众,以他人之智显一已之长;喜好揭露他人隐私,以表他能知人所不知,且心直口快,毫无忌惮。又喜欢宣说未来之事,并能一一应验。这些炫世惑人的勾当,都是鬼通魔力所致之,贪求静谧以知未来之人,不能时辨此是魔所诈现之妄境,而随魔之教化,终至正信正定被毁,造无量罪,这是大力鬼年老成魔,恼乱修定者。
  上述说明,若有炫耀自己,破戒,毁谤三宝,责骂徒众,诈现威仪等必是魔王转世,绝非菩萨化身,修定者突有神通开智慧,要冷静省察自己修证历程,并以佛和圣人证道轨迹验之,凡破戒、贪淫、多欲等现象,即著魔征兆,务必严持净戒,勤修忏悔,或诵戒念佛号等,以求避免魔害。
  (7)贪求宿命:行者于定中不辞辛苦,研究寻思,贪求通达宿命来源,天魔派山林,土地、城隍、山岳之鬼神飞附旁人身,辨才无碍,宣说经法,不知著魔,自以为证得无上涅槃,来惑扰修禅定而贪求宿命人前,魔人登座说法,说阴隐邪惑之事,如无缘无故于说法处得大宝珠以示瑞应,迷惑行者。有时变成畜生,口里衔宝珠、宝印、宝瓶、简册等奇异宝物给贪求宿命人,魔以明月宝珠照之则幽穴洞明,宝物皆现,以显明珠之宝贵;又喜食药草,不食人间佳肴,或一天只吃一麻、一麦,身体反而壮硕;又诽谤比丘不修苦行,骂詈徒众不知精进,口中宣说淫秽之事,破佛戒律,并与追众暗中追求五欲之乐;又以愚行破修定者慧行,因此,一味食草食木,盲修瞎炼做无益之事,愚痴者自以为是精进,令人仿效,又扰乱行者定功,时嗔时喜、时勤时怠,行无定数一味扰乱行人,使修定休失本修。这是山林土地、城隍、川岳之鬼神年老成魔,恼乱修定人。
  佛入灭前教示一切佛弟子“以戒为师”。若有人好谈诡异玄妙之事,或特殊苦行,如刻意不食人间烟火,喜食药草等来显示修邪道之殊胜,则已不合佛陀口道之教义;再有诱淫毁戒,谤骂比丘,多嗔怒,造口业等,必是魔王转世非菩萨示现,应速远离,不受教化。
  (8)贪求神力:行者于定中立意研究神通变化的根元,贪求神通力用,天魔派山精、海精风精、河精、土精、草精魅、龙魅、仙魅、怪魔附旁人身,说法无碍,不知为妖精鬼魅所附,自以为证无上涅槃,来惑扰修禅定而贪求神力人前说法,魔人随修定人心念,示种种神变:手执大火光放所有听众头上,头上火焰数尺高,但无热性,不炙伤身体皮肤,有时在水上行走如履平地不会下沉,有时于空中安坐不动,让人觉得象已证色空一如之境;有时进入小瓶或囊袋中,让人觉得象已证大小相容之境;有时深穿越墙窗户神异功夫,让人觉得已证事事无碍之境,虽能于水火、色空、大小、内外得神变自在,唯刀枪不得自在。自称是佛,身苦白衣受出家人礼拜,诽谤持戒修身是装模作样,不得自在不出小乘,骂詈徒众,揭露他人隐私,来表现自己直心无忌,口还宣说神通变化,自在无碍,或以魔通令人见佛土,证实他是佛。经常赞叹男女淫欲是法身常住不绝,不但不排斥、控制毁戒的粗恶行为,反将鄙秽猥亵之事当作是延续佛种的方法,使人迷失本修。这是天地间的大力精怪,或山精海精、风清河精土精、草木精魅、龙魅仙魅怪魅等,年老成魔恼乱修定者。
  修的天眼、天耳、他心、宿命、神足、漏尽通最圆满,具最大神变力,且超过上水火、大小自在、凌空安住……何止千百亿倍。但佛身、口、意恒常清净,即不以神通惑人,也从不犯梵行,他怜愍众生,从不以我执为出发点,骄狂自大讥谤骂詈众生,佛在世时,即教诫弟子不妄显神通,上述魔境显已违佛诫,再有诱淫毁戒,自攒毁他,诽谤三宝,不修口业言行举止,则已不堪称为光明磊落之正人君子,哪有资格称佛弟子或自称佛?有理智、有独立思考能力的人,必定辨此人绝对是魔附身,而不是有修有证佛菩萨,果能冷静分析,自能免魔害。
  (9)贪求深空:行者于空中贪求最深之空寂、妙境,天魔派金玉芝草,麟凤电鹤等精灵附旁人身,宣说经法,自以为已证无上涅槃,不知著魔,来惑扰修禅定而贪求深空人前说法,魔人随修定人说种种空法并现神变:于众人前忽空其色身形体使人看不到,又从虚空突然出现,出没自在;有时将污秽色身世在变成清澈透明的琉璃宝,有时使垢污不净手足发檀香气;甚至使垢秽不堪大小便变成甜蜜冰糖。又诽谤戒律,轻视出家人,口中常说:“无因无果,人一死永灭的,根本没什么凡夫与圣贤的分别,这种邪说妄论,是误导人走入为所欲为,无善无恶,无法无天之境地”。还是以灭为空寂,以行欲为无碍,诱愚迷无智人迷失本修。这是日月薄蚀,精气落于金玉芝草、麟凤龟鹤身上,千万年不死就成精灵,出生国土年老成魔,恼乱修定人。
  佛陀以应身婆裟世界,为众生留下三藏十二部教典和种种修行法门,其最终目的在使人了生脱死,成就佛道,如果有误认为“得神通,是学佛的终极目标”。那真是大错特错。因为佛说:“佛法大海,信为能入,智为能度,神通不能保证行者了生脱死。也不能保证行者不再堕入生死轮回。”更何况现代人常把魔鬼妖精通也混称为“神通”,您能分辨真假,邪正吗?而正智慧,是学佛者,修行者脱离生死和排创造各种烦恼的干扰而得究竟自在的保障、如何修得呢?佛言:“因戒生定,由定发慧。”由此可知,毁谤戒法,且教人毁犯戒法者,其相似定、慧之假相的后面是什么力量在操纵!有心修行者,可以睁开圆明之慧眼,好好以戒和三法印勘验在您面前口若悬河,大显神通、谤法谤僧,拔无因果,是何方神圣?
  (10)贪求永岁:行者于定中辛勤穷研几微幻想,想求长生永寿之道,舍弃有形的分段生死,顿入无形变易生死,希得细相寿命常住,无魔派庶文茶,啖精气鬼飞附旁人身,宣说经法、自以为已证无上涅槃。不知著魔,来惑扰修禅定而贪求永岁人前说法,魔人随修定人心念宣说长寿之术或种种神变:好说各方世界能自由往生返无碍,或经历千里之遥,于一瞬间回,为证往返去来无碍,还能在他方或远处取回信物以资证明,有时魔现自己能行远若近,又以魔力使人有所近若远之感,其目的在显示自己已超越时空,所以于距离,可缩可舒,远近自如;于时间可长可短而无碍,口中常说他是一切众生,诸佛世界的本源,而今扰存,可见他寿命之长,没有人能超过他,使人对他生起稀有难得,难值难遇之心,而当他是真佛现身,一心追随受化。另外,魔不飞精附人,亲自现身人间使贪求永岁人亲眼看见,天魔口中宣说有金刚坚固不坏之术,令行不长寿,身同金刚;又现美女诱惑行人行淫,朝夕无度,不到一年便吸尽精气,使之肝脑枯竭,有时魔隐身形,与行人其淫,别人听之认为是邪语,是妖魅,前人未祥,所以行人定心乱,色身亡,象这样欲求长寿,贪图证果,所信阴阳采补之说,而行男女双修,性命双修者,易为天魔及啖精气鬼所乘,在身强体壮的幻觉之后,精气被吸消尽,而短命殂死之下场,可为世人的殷鉴明镜,教内教外一切修行人,宜之警之!
  佛本无生死,但他应身婆裟世界时,仍示现有生有死的现象,这种是他以身就地的意境——世间绝对没有不死的色身,修行人如果在色身上下功夫,想求色身永固,寿命延长,那最后的下场是让自己变成一个守尸鬼。报尽仍锘要随业流转轮回,生生死死,不得自在,况且末法时候,天魔下降,群魔乱兵舞,魔通、鬼通、妖精通、魑魅魍魉通,全称之为“神通”。但愚痴无智之人,为魔鬼、妖魅所役便沾沾自喜,到处炫惑,佛弟子应当以此文所示和四清净明诲勘验之。
  总之,上述想阴十种魔境,是受阴已尽,为想阴所覆之修定者,于圆定心中,妄想贪求之念,天魔及其眷属,得便趋虚而入惑扰行之人之状况。末法时代,发大悲心救度正心修道的众生,具正知正见之佛子,欲报佛因者,皆当恪遵佛陀的教诲,由近而无,由国内而海外,广为宣扬流布禅定中的各种魔境,使令众生熟悉、觉知,而能临境下为摩鬼所恼乱、迫害,顺利的超出生死的缠缚。这是一切佛子护法卫教、慈悲度众,责无旁贷的神圣使命!

      四、行阴十计
  行阴是十计而不是十境,因为修定者想阴破,行阴现,自缘定中所现,而起种种妄计或邪计执著,不是真正外境、魔干扰,是自心内魔作孽。修行禅定之人,想阴尽时,进入甚深禅定,凝明精真,妄想消除,十类天魔不能得便惑优。但行者仍未入彻了十二类众生生灭之本元由绪,所以于定中所见:妄计圆元堕本未无因论;妄计圆遍常住,堕心境、四大、七识、想尽遍常论;妄计知见堕四倒、不死矫乱遍计虚无论;妄计无尽流堕死后有相颠倒论;妄计过去阴堕死后无相颠倒论;妄计现存去灭堕俱非颠倒论;妄计后后无堕断灭论;妄计后后有堕五涅槃论的十种狂解,不出断常空有,前五属断常,后五属空有。以空有摄入断常,仍为断常二见。这是因为行者为惑于妄境,以妄境为正常,故虽入正受,仍不能思量、辨别境界为是为非,才以迷惑为开悟,执虚妄为真境而邪妄之计执,堕入外道种种偏邪的知见之中,迷惑了自己的菩提正觉之性。反之,行者于三昧中之见境,无论是正是邪,一概不得贪著,凡有贪执,即迷正念,必成魔境。因此,欲求佛果,反堕外道,岂不令人扼腕!此种微细思虑之生灭,实在是“差之毫厘,谬以千里”。故知,菩萨行者欲树立佛陀正知正见之法幢,欲成就佛果菩提者,对此心念上之微细计执、邪妄及虚无之外道戏论,不能不钻研明判,以成就舍邪归正,自救救人之大业,若舍此明明白白,一生足以成就之光明,大道不行,偏偏另辟险径,待妄计魔境袭来,无法招架,堕入魔窟,则属自作孽,岂是佛之不慈!

     5、识阴十执
  行者色受想行四阴已尽,生死之根本已断得见十二类众生受命之本元由绪。此十二类生之生因,皆由无始之一念妄动,执取外境所成。故知十二类生同一体性,唯因识阴未尽,所以虽知此事,但未能了了分明,因此,仍不免计执而起诸邪见狂解,行者于定境中生了因所因的邪思狂解,认为是一种超胜、独到之见解,认为识阴是能生色受想行四阴之因,计执识阴是真实常住之境,是所归依之极果,随因所因执,与婆毗迦罗(黄发外道)为伴侣,生外道种姓;还以揽取未圆之识阴为自本体,认为尽虚空界,十二类众生皆我身中流出,即我能生众生,众生不能生我,堕能非能执,与大自在天、大慢天成伴侣,生无遍圆种姓;或将识阴生灭归于寂灭,故以寂灭是一切出生外,是真常身,是无生灭的,堕常非常执,与自在天魔成伴侣,生颠倒圆满种姓;认为识阴能生一切法,或我(有情)与一切法(无情)同一体生,皆有知觉,计执无情为知,实即无知,随知无知执,与婆裟吒、霰尼二种外道外伴侣,生颠倒觉知种性;于识阴圆化之中,妄执四大是能生万物之凡因,四大常住,实四大本非常住,所生万物是无常,并妄执四大为能生圣果,亦非果觉,一切凡圣因果皆由四大而生,实不能生,堕生无生执,与迦叶婆(事火),波罗门(苦行)二外道成伴侣,生颠倒化元种姓;于识阴圆明中。认为自己虚无,且一切群生心皆虚无,是圆虚无心,故成空亡之果。以断灭见之究竟的归依,堕归无归执,与无想天成伴侣,生断灭种姓;以识阴力为圆满常住,令色身守固,坚固执著自己的身形不舍为所贪,而身形幻化无常,又非所贪,堕念非贪执,与寿命长远无有伦比的阿斯陀仙为伴侣,堕生妄延(不应延而延)种姓;或了知众生之命起于识阴(命根尽),却留滞尘劳,享受欲乐,本是非真,执以为真,堕真无真执,与吒枳迦罗(天魔)为伴侣,生天魔种姓;或计精应心,即行者计执出世因果为胜,故舍世间因果而证灭修道,并停留于寂灭之化城艰险心满意足,自谓所作已办,生死已了,不求前进,故堕定性声闻著空之空寂种姓;计圆觉心,即行者悟缘起之理时,便以此为究竟涅槃,不再前进,故堕定性辟支,生觉圆明(自了生死)不化圆(不利益众生)种姓。
  以上执着或是行人于自为所妄计果,认为是究竟安身立命之处,故成外道邪魔之伴侣,迷佛菩萨,背涅槃城,有漏业尽,必堕无狱。或是行人于自所证之果,自言证无上菩提,故成定性声闻、辟支为伴侣,永住化城,不再前进,不达宝所。这些皆是进修禅定,未证极果,于识阴中重重脱落,重重发见叠起之十种邪见狂解。行者往往因这十种狂解之迷惑,失却正知见。此十种狂解,是行者于识阴上用心不纯,心阴交会相显之相:如识阴有圆明、圆常、圆精等相,故起圆明、圆常、圆精等心,若无圆明……等心,则又不知识阴有圆明…等相,所以知此十种狂解,实是心阴交互所现之相。若行者能于识阴不起心,不动念,任他识阴变现,随现随灭,则不成犯,可以直趣涅槃。
  综上所述,《楞严经》五十种阴魔之辨解,是禅定法门的心要,是十方三世诸佛开悟心地,得无上道之法门,是释迦如来金口所述,也是过去诸佛从正定中,用圆明妙观分析觉明,所成微细魔事之实录。此诸魔事境相,是诸佛从经验中得来,真实不虚,不是任何人刻意思维、幻想、捏造所能比拟。凡是见间此法,熟识魔境之人,在魔事现前时,自然分辨佛魔,不为魔境所诱惑,不为财色名利所动摇,不为毁戒随俗之戏论所为惑,时时提正念,守护道心,行者之妄心障后自然洗除,正见分明,不落邪见。如此王阴魔境自然消灭,然后以正破邪,如渴消水,所以天魔亦能摧碎,大力鬼神亦因主亡而褫丧魂魄,逃逝他方;魑魅魍魉因大力鬼神逃丧而扫踪灭迹,无复出生。如是降伏诸魔,不须别法,只须认得魔之真面目即可。天魔外道,魑魅魍魉,鬼神妖精炽盛于世间,而且邪师登座说法多如恒河之沙。修行之若无金刚择法眼,难免步入歧途。故说若真能分辨认识邪魔,则能心目开朗,正道堂堂,不受魔外之干扰引诱,更无枝歧之邪径,迷闷之魔事挠障菩萨正道。
  此中警惕行者之举止不呆轻浮,当严肃精进,莫被魔邪诱惑,故令半途而废。须有披荆斩棘之大雄无畏精神,不变初衷,毅然挺身向真理乐园迈进。经中谈五魔无非提醒群迷,当以无上菩提为进取之目的,表明佛陀对首楞严教义之重视,鼓励弟子普遍弘传,令无边众生“依我教言,如教行道,直至菩提,无复魔业”。
  
        结 语
  楞严经,集佛世尊一代时教之精华,成戒定慧三无漏学之缩影;揭穿有情内幕之黑暗,放射人生中道之光芒;作世界文化潮流之先锋,为社会人群风气之正规;在在昭示净化人间平等大同之旨,处处发明造福大众庄严极乐之谋。古德有言:“自从一见楞严后,不读人间糠秕书”。但回眸二千多年的佛教历史,前瞻未来一万年的佛法,当今的佛教青年置身其中所肩荷的继往开来的神圣使命,断然不是尽此一生所能“毕其功于一役”的,因此,再三勖勉佛教青年要观正法衰微而发菩提心,行菩萨道:即时代、社会、佛教、都急需要佛教青年尽快成才,有志气的佛教青年。应该观察佛教现状,深发护法心,争取作如来使者,护法良将,努力把自己锻炼成才。当今之世,欲茶负弘法重任,不但须精通佛学,善于活用佛法,且须通晓各种知识,熟知社会思潮与时势人心,有弘法和服务社会所需的各种技能才干,多出一批虚云、太虚、印顺等那样的法将,出一些莲花生,米拉日巴、冈波巴那样的大成就者,推动中国佛教焕发青春,促使中华大地再现盛唐之繁荣。深愿楞严弘传,正法久住,苍生蒙福,世界安泰。

  参考书目:
  1、《楞严经五十阴魔浅释》 宣化上人讲述
  2、《大佛顶首楞严经》 海仁法师
  3、《金刚师》 南怀瑾讲述
  4、《如何修证佛法》 南怀瑾讲述 一九九六年《广东佛教》双月刊印赠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