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佛学杂论>>正文内容

风雨中的行者

       

发布时间:2009年04月12日
来源:不详   作者:乌帕沙玛比丘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风雨中的行者
  / Bhikkhu Vūpasama乌帕沙玛比丘 著
  这是明法法师将〈嘉义新雨〉改名为〈法雨杂志〉的第二期,从〈台湾新雨〉、〈嘉义新雨〉直至今日发展为〈法雨杂志〉与法雨道场,这份催生台湾原始佛法的佛教刊物,在既缺乏人、物力资源,又缺少广大信众的关爱眼神下,虽艰难却又极为坚定的存续下来,并且对台湾原始佛教的发展有了可贵、重要与不可抹煞的贡献。回首来时路,悠悠乎已近十五载矣!想一想,人生有多少十五载的岁月呢?应该只有心怀对佛法的坚挚信念,以及对佛教的虔敬与热诚,还有对世间的一份真诚关怀与耐心的人,才能在诸多困难的现代佛教社会底下,坚执的走过这段路程吧?从张慈田到明法比丘,所改变的应当不是只有实践上的分别而已,或许还有历经层层淬炼后,更为成熟的人生智慧与看淡后的平怀。如果果实是从青涩、坚硬渐转为熟软,那么甘甜就指日可待,而一切雨露风霜的摧残,就成为去芜存菁的助力,今日的 明法法师 也正是如此。
  个人与明法法师是相识于他还是张慈田的时代,坚定、老实、择善固执,怀抱对佛法的热忱及对人的慈心,在率直中带著些许拘谨,是个人对他的初步印象。由于个人不习于与人攀交,故彼此仅缘悭数面而实无往返,甚至也不是〈新雨杂志〉的读者,唯心怀赞赏与信敬,诚当“其淡如水”之君子交矣。十五年以来,他在高处振法雷、击法鼓,戮力的开聪振聩,奉献出宝贵的青春与岁月,不计个人的毁誉得失,而个人则在不引人注目之处埋首耕耘、默默前进,任何名闻利养置之度外。不论在弘法、生活与往来法友上,彼此尽无交集,所共通的只是“对佛、法、僧的净信”与律戒的坚持,以及在风雨满布的道路上,坚定不移的意志与决心。除此以外,明法法师与个人的相通经历,是屡次受到无情的嫉妒、毁谤、攻讦、破坏与恩义俱断的伤害,这些毁坏有从教界来,有从诚心对待与帮助过的法友来,也有从真心护顾与教导的近学弟子而来,真可谓是“几番风雨尽摧折”、“冰心向明月,明月照沟渠”。
  年轻的学法者不免有著些许自信下的自负,并带著热切助人且易引人妒嫉的率直作风,虽然满脑子的戒、定、慧与慈心利人的单纯想法,但对于现实人性里头的诸多阴暗面,却缺少应有的警觉与重视,加上对人怀抱著过于高尚的信心,那么青涩、善良与单纯的人际经验,必然免不了要鼻青脸肿、遍体鳞伤了。记得多年以前,个人经历过近学法友的恶毒毁谤与破坏,这个出于傲慢、妒嫉与贪婪的伤害,不仅使无知者生疑、信者失去正念、敬者生慢,也让前进者心生退怯、和合者离散,仅有若干理性又通达事理的法友与弟子伴随度过,并让真相大白。但受害的不是只有被当作箭靶的个人,真正长久受到伤害的,是周边诸多无知与善根浅薄的无辜者。这个沉痛的经验,让个人重新认识人心的烦恼与信守的道路,并因而在修行上有了更加深入的体验。当时,台湾新雨教学团解散的消息正传布于教界,这样的结果颇使人感到意外与遗憾,也让个人刚经历过波折的内心感触良多。由于单从〈台湾新雨〉所公告十方的声明中,无法让人了解真正的原因,当然原因的所在往往也是各说个话,基于对台湾新雨教学团的关怀与对张慈田的信敬,即使个人和新雨及张慈田的关系淡薄,还是与当时的张慈田通了电话。
  对于新雨教学团的解散,当时张慈田是以反省自己、称赞法友的态度与立场,将责任归于自己,但对于教学团内部诸多事宜则少有谈及,可是从他的言谈及作风上面,个人却清楚的看到许多自己所走过行迹。记得通话的最后,个人以一句话与当时的张慈田互勉,而那句话就是“不能只想著佛心,也要知道人心”。尔后,双方并无任何的往来,而台湾新雨也转变为嘉义新雨,但个人知道这位“努力实践佛法的行者”一直都在艰难的环境下踽踽前行,直到张慈田出家的消息传来。这个消息是让人欣慰与赞叹,所谓“龙终要归于大海”,而当时个人正劳于法务与修行。
  台湾的环境对于原始佛法的修习与传布,一直有著相当的困难与阻碍,来自菩萨道的轻慢、质疑、压力及障碍,可以说是多数修习原始佛法者的共通经验,加上一般的社会大众对于原始佛法是相当的疏离与不解,使得出家于南传佛教僧团的修行者,在这个社会底下艰困的前进。因为如此,造成许多出家于南传的僧伽,为了坚持原则而选择还俗。记得个人出家后初回到台湾,头三天的托钵是一无所得,而金钱的供养依律亦不得受取,即使走在路上也常受人询问:“是何宗教?”当时若不是靠著若干居家时代的法友照顾,个人应当会过得更加的艰辛。
  出家后的明法法师初期也是相当的辛劳,但依旧认真的修行与弘法,不改老实修行、坚定向法的意志。2002年底,个人在环岛游化中正行到善化地区,由于善化离嘉义并不远,故而想起多年不见的明法法师,透过电话的联系后,才知道嘉义新雨正忙于搬迁事宜。数日后依址寻往,见到历经十余年的辛劳后,明法法师与新雨杂志终于有了固定的处所,而新道场就称为──法雨道场。当时,明法法师对久未谋面且意外到访的个人,是诚恳与欢喜的接待,而个人在十多年弘法生涯中历经诸多的艰困、毁伤与淬炼后,内心对于明法法师的发展是深感宽慰与喜悦。在明法法师的引领下,参观过法雨道场的各处环境后,个人对明法法师说:“这是法师多年的付出与修行后,所当得的信赖与肯定”。直到今日,即使有许多受过明法法师关怀照顾过的人,对法师有所不满、贬谪或毁谤,在个人的内心还是这么想:若为了佛法的修证与流传,可以不辞辛劳与困难,多年不改其志的直心向前、笃实实践,那么这样的人就应当受到尊敬、信赖与肯定。在个人的内心中,明法法师是个这样的人。
  个人对于明法法师的信敬,不是出于保持距离的“朦胧之美”所致,也不是因为彼此的所见、所行相同,所以臭味相投的互相标榜,更不是有共同的利害关系才不得不认同彼此。事实上,个人所信、所见、所行与所修,诸多不同于明法法师,许多为明法法师所见、所信的,个人并不尽以为然。然而,即使如此,又有何妨?如果一个人只能纳受与肯定另一个自己,只能给自己的影子留个位置,那么这个人的世界会更宽广与平和吗?个人以为“朋友并不需要有共同的信仰、人生观点与价值标准,只需要相互尊重、确当了解与彼此珍惜就可以了”。三年前,个人前往缅甸,由于国际恐怖攻击频繁,临行前个人特别写下一份遗嘱,一式三份分别交予近学的僧俗二众,嘱付“个人如有不测,则当将个人所承担的道场、主持与一切权责,交付予明法法师”,并在临行前将此一决定知会了明法法师。法师的态度是谦逊,而在个人则是信任。
  个人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在近十八年的弘法生涯里,看多了心口不一、言行狡狯、贪婪自大、忘恩负义与自以为是的人,也厌倦在诸多强争善辩、善嫉多疑、功利刻薄、好胜寡恩的人群中虚耗精神。在这正法初萌却风雨满布的土地上,要能于质疑与困难中保持信念,在挫折与伤害下维护意志与决心,当遭临不实的毁谤、攻讦与轻慢时需得忍辱负重,面对虚伪与逆叛仍然不失对人的慈心,逢名闻利养时不失正念、善知远离,而当众人退怯时还要勇于独自前进,即使孤寂的走在苍茫的风雨中,犹然有著满怀的信心。凡此种种,正所谓“寒天饮冰水,点滴在心头”,这是经历者所有的真切感触与内在体验。共同历经这十多年艰辛与风雨的诸方贤友们,你们不就是这般的经历与体验吗?这个事实让人不得不敬重与信任,而明法法师是真实走过的人,所以他也和诸方贤友一样的可敬及可信。
  人都是生而平凡,不必自许生来如何的与众不同、超乎于人,也不用自许要有多少的功绩与成就,这些“自许过人”的心理与渴求,都会让人见不得人间的善知识与成就者,这无非是因为“隐藏在自许之下的傲慢”让内心焦躁难耐,所以不想站在别人的后面。诸多对于其他修行者的言行,动辄“吹毛求疵”的心态,即使对于自己的师长与富于恩义的法友,也会加以妒嫉、诋毁及轻慢,这除了固执的相信自己以外,也是因为想要超过别人,所以就难以衷心的信敬、顺语及跟随,人的习性如此。
  在台湾这片土地上,修学原始佛法的诸方贤友们,我们的作为正为正法律的流传,开创出崭新的机运与气象,而这个事实容易让我们自许与自负,也更容易自以为是。在这菩萨道兴隆、人才辈多的社会底下,必需面对与承认“我们是力量单薄的一群,也是共同经历风霜雨露的朋友”。我们都需要互相的关照与扶持,但不要只想利用朋友;我们都需要互相的尊重与信赖,而不是只知相互的“吹毛求疵”;我们都需要相互的珍惜与感恩,因为让彼此在风雨中不孤单;我们更需要相互的了解与支持,因为路非常的崎岖难行。最后,我们还是需要互相的策励与包容,因为大家都还在烦恼中学习,并且世上没有人是“十全十美”。
  多年来台湾原始佛法的发展,是诸多的人不计辛劳的付出与实践的结果,如已故的显如法师,以及明法法师、甘比罗法师、强谛玛法师、悟达法师、葛印卡、张大卿、曾银湖、杨郁文、蔡奇林……等善知识,都有著可贵的贡献。在此,谨对十五年来“在风雨中维续正法律的行者”致上崇高的敬意与感谢,并真挚的感谢许多默默关怀与护持的南、北传僧俗二众,以及这片美丽的土地和人民。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